❶ 乡村振兴中如何做好产业发展,助农增收,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有七条“之路”
1、必须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2、必须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
3、必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
4、必须坚持人不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
5、必须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
6、必须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
7、必须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戓,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
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任务
到2020年 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
到2035年 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
到2050年 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乡村振兴实施主要策略
1、打造区域乡村振兴孵化器。乡村振兴孵化器是政底、企业、农民的共识平台,是产业、产品、资源、主体的组织平台,是供需亏劢的交易平台,也是乡村文化创意平台,更是综合服务和孵化平台,是凝聚乡村振兴合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
2、建立农事服务中心。以政底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打造一站式、全托管生产服务中心,真正解决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问题。
3、建立加工物流产业园。组织加工、分类仏储、智慧物流、定制交易,成为连接供需的高效枢纽。
4、实施品牌乡村工程。统一区域品牌形象,强化品牌组织,形成品牌体系,保护知识产权,避克恶性竞争,逐步将农特产品、文化产品、旅游产品也纳入其中。
5、构建社群新零售网络。创新社群组织化方式,形成以社区为中心的新消费场景,打造生产端到消费端直接亏劢的渠道,打通农产品从乡村到城镇的向上通道,以及消费人群从城镇到乡村的向下通道。
6、大力发展田园综合体。按照土地现状丌变、生态风貌丌变、农民主体地位丌变的“三个丌变”方式,遵循因地制宜、共生共享、资源内生、产融联结合这“四项原则”,导入生态农业、旅游体验、健康养生、文化教育、当地特色这“亐类产业”,挖掘当地资源,延伸公共服务,在美丽乡村建设基础上,实现农民就地城镇化,保证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
7、
创建有灵魂的特色小镇。以伓秀传统文化为内核,以社夫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达到人不内心、人不人、人不自然和谐共生,形成人文生态、生产生态、生活生态、环境生态兼具,自治、法治、德治结合,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繁荣乡村。
8、搭建智慧乡村和绿色金融平台。以乡村大数据为基础,充分利用亏联网、物联、区块链等手段,紧紧围绕乡村产业和乡村生活,实现智慧乡村链接智慧城市。以普惠和公益理念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大力弘扬绿色金融、生态金融、共生金融理念,实现金融服务对乡村产业、乡村生活全覆盖。
更多数据来源及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年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研究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❷ 农业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吗
日前有媒体评论称,新时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要且及时,务农重本,国之大纲。“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也是党和政府长期高度重视的问题,而农业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也是农村发展的第一要务。
要大力发展适销对路的优质农产品,大幅度提高优质农产品比重,引导特色杂粮进入餐桌行动。要以产地环境、农业投入、生产技术、质量要求、包装储运等为重点,健全农业标准体系,培育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把农业的增值收益更多留在农村,留给农民。
希望乡村振兴的目标可以早日实现!
❸ 实现乡村振兴具体要怎么做
一是要加强资源保护。生态资源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要切实加强生态资源保护力度。严厉打击滥砍滥伐行为,守住我们的青山绿水。和谐社会需要人与人的和谐,更需要人与自然的和谐。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就需要全社会积极行动起来,加强保护生态,需要人人参与、人人支持,坚持不懈地打好环境保护攻坚战和持久战。意识是行动的先导,加强资源保护,首先要把思想意识问题放在首位,要多形式组织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使群众知晓加强生态资源保护的内容、目的和重大意义,理解和支持党委、政府加强生态资源保护的相关政策。
二是要加大环境治理。农村居民环境卫生状况不佳,是当前普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要下大力气对农村生活区环境卫生进行综合治理,改善群众的生活条件。农村环境治理与美丽乡村建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要将农村环境治理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抓好农村环境治理工作的同时,以建设“生态宜居家园”的标准建设美丽乡村,各村可以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引导农户开展庭院美化工作,村组干部、党员要以身作则,充分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对普通群众进行有效地宣传发动并制定相应的奖励政策进行引导,在充分尊重农户主体意愿的前提下,立足农户实际,分类引导,分别规划,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村民的主体作用,激发村民的创建积极性。
三是要加快绿化美化。对宜树宜林的荒山坡地、沿河沿路要栽植树木,增加绿化面积,美化生活环境。农村具有广阔的天地,绿化美化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搞好农村绿化美化,建设美丽乡村,不能“口号植树、书面绿化、数字造林”,更不能“绿化美化靠国家,搞好搞坏无所谓”。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广大农民要树立“绿化连着你我他,发展生存要靠它,发家致富奔小康,绿化美化要跟上”的思想意识和全局观念,培育、引进和推广适宜本地生长的优良树种和花草。
❹ 乡村振兴实施中如何实现产业兴旺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❺ 乡村振兴,如何做强产业
一定要结合乡村特色推广具有竞争力的品牌,无论是做什么产业,一定要本着发展的理念,发挥自身的产业特色,恪守诚信,把产业做实,做远。
❻ 怎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必须要采取超常规振兴措施。一方面,继续推动要素配置、资源条件、公共服务向农业农村倾斜,加快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另一方面,要在城乡融合发展制度设计、政策创新上想办法、求突破,进一步调整理顺工农城乡关系,显著缩小城乡差距,真正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
乡村振兴,始终要抓住产业兴旺这个重点。“产业兴旺”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生产发展”的升级版、升华版。乡村振兴归根结底是发展问题,始终要靠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来解决。一方面,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动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加工业等转型升级,努力向现代农业迈进。另一方面,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支持和鼓励农民参与并共享农村“双创”的红利。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这一切最终都要落在农民增收上,落在农民福祉的增加上。
乡村振兴,必须全方位缩小城乡差别。乡村振兴绝不仅是经济的振兴,也是生态的振兴、文化的振兴、教育的振兴、科技的振兴、社会的振兴。新农村建设的“村容整洁”升级到“生态宜居”,强调了农村生态建设要由表及里,由物及人,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特别是生态美好的向往。“管理民主”升级到“治理有效”,既强调了由管到治的治理思维,也强调了要从注重基层民主制度建设过程到追求农村社会稳定结果的更高要求,更注入了“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新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