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深入推进红色引擎,强化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
众所周知,脱贫攻坚是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人民福祉,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政治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脱贫攻坚作出新的部署,吹响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进军号,在坚持党的领导,整合各方力量的基础上,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绩。脱贫攻坚,重在党建。基层组织处在治贫、扶贫、发展、小康的最前线,既是党在农村的战斗堡垒,又是党同农民群众联系的桥梁纽带。因此,推进脱贫攻坚,要用好党的建设这一“法宝”,激活“红色引擎”动力,凝聚人心,汇聚力量,为如期脱贫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反观现实,部分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未能集中体现,党员先锋带头模范作用发挥不到位的情况。主要表现为:不少贫困地区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缺乏凝聚力战斗力,有的沦为家族势力、村霸的附庸,其政治功能、服务功能和发展功能严重弱化,有的甚至形同虚设;有的村级党组织没有及时进行优化设置,既不方便服务群众,党的工作未能实现全覆盖;基层组织保障未能严格落实,导致基层干部“在岗不在位”;有的村干部带头致富能力弱、廉洁自律意识差,更有甚至成了套用脱贫攻坚资金的“蝇贪”,党群干群关系恶化,严重影响党在基层的执政地位和脱贫攻坚的进程。
究其原因,关键在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抓而不严、抓而不实”。党建责任压而不实,未能形成层层传达压力的从严氛围;党组织队伍配而不强,结构层次不优化;党的组织治党不严,抓基层基础党务工作“宽、松、软”;致富带头能力不强,集体经济薄弱缺失;基本保障落实不到位,基层内生动力未能有效激发。
“越是进行脱贫攻坚战,越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检验着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的精神状态、干事能力和工作作风。要把脱贫攻坚同基层党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脱贫攻坚的强大动力,精准发力、精准施策,强力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激活基层党建促进脱贫攻坚的“红色引擎”动力。选优配强干部队伍“主力军”。强化用人导向,精准择优选人,把最优秀、最适合的干部放到脱贫任务较重的岗位,坚持选好带头人、建好党支部、管好村干部,加大“第一书记”的选派力度,并保持任期相对稳定,从严加强党员发展管理,强化教育培训,组织实施基层党组织书记素质提升工程,为脱贫攻坚提供人才保障;建强覆盖活动场所“指挥部”。坚持把基层阵地建设作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有效抓手,加强村级党组织活动场所的建设、管理和使用,充分发挥其在政策宣传、思想引导等方面的阵地作用,增进党群关系,凝聚扶贫人心,为脱贫攻坚提供“指挥部”;创新壮大增收致富“新模式”。按照“支部当导演、合作社唱大戏”的思路,积极探索“党组织+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和“党组织+电商”的党建扶贫模式,鼓励探索因地制宜发展股份合作经济,做好互联网文章,做优、做特、做强产业,努力消除软弱涣散班子和经济“空壳村”,为农民脱贫致富提供有力支撑。激活引导典型示范“风向标”。以“两学一做”活动为契机,组织开展“两优一先”评比、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承诺践诺、志愿服务等活动,引导发挥脱贫攻坚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强化监督考核“硬指标”。把脱贫攻坚成效严格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把推进和服务保障脱贫攻坚的实绩作为选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倒逼扶贫政策、措施、责任、项目、资金落实到位,为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保障。
脱贫攻坚任重而道远。只有充分激活党组织“红色引擎”,全面激发和调动党员干部的内生动力,凝聚脱贫攻坚的正能量,形成处处有主阵地、人人是战斗员的攻坚拔寨强大声势,才能确保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实现,向党中央和全省人民交出满意答卷。(李娅)
⑵ 在坚持党建引领组织化推进全力决战脱贫攻坚中党员教应如何做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在这场伟大的战役中,我们党员干部是攻坚的主要力量。当前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决战决胜、全面收官的关键阶段。作为基层一线的党员干部,在这关键阶段,要做到以下几点,方可更好的战斗在脱贫攻坚的第一线。
首先在思想上要“正”。越是紧要关头,越不能松懈,越要有攻城拔寨的毅力。有少数党员干部觉得已经临近收官,扶贫工作已经差不多了,思想上出现了松懈,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思想上有了松懈,随之而来的就是行动上的懈怠。所以广大党员干部要在思想上保持警惕性,要有危机意识,要持续扎实推进扶贫工作。
其次工作上要“实”。脱贫攻坚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从最初的精准识别,到制定具体帮扶措施,再到最后的认定退出,都必须要将工作落到实处。党员干部必须将扶贫政策研究透彻,不能似懂非懂。对于基层的实际情况必须俯下身子,深入贫困户家中,了解每位贫困户的具体情况,才能制定出对应的帮扶措施。对于认定退出,党员干部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能弄虚作假,不能搞数字脱贫。
最后作风上要“硬”。在脱贫攻坚中,党员干部要有一杆子插到底的精神,把脱贫攻坚抓紧、抓实、抓真。在脱贫攻坚中发现问题,要立马整改,不能敷衍了事。不能过于依赖村级干部开展工作。无论大事小事,都应必躬必亲,带领村干部严格把关,敢于直面困难,勇于攻坚克难,尽责尽力,求真务实。
在脱贫攻坚决胜决战关键阶段,广大党员干部只要思想上“正”,工作上“实”,作风上“硬”,我们必能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保障。(长歌)
⑶ 怎样做到以科学思维方法引领扶贫攻坚
一、战略思维要求充分认识和把握脱贫攻坚的重要性。
一是瞄准战略目标,做到有的放矢攻坚。“十三五”脱贫攻坚的总体目标,即到2020年实现“两个确保”,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确保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实施精准扶贫方略以来,扶贫工作更加强调以贫困人口为“靶心”,这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二是夯实战略支撑,做到有人、有物、有政策攻坚。压实各级党员干部脱贫攻坚责任,发挥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帮扶责任人的“滴灌管道”作用,配强基层组织带头人,用好返乡回流青壮年,吸引实用技术人员到贫困乡村。强化资源支撑,增加财政扶贫投入,整合涉农涉贫资金,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引导社会资源参与。强化政策支撑,在“最先一公里”做到决策科学、政策给力,在中间环节做到政策叠加、协同发力,在“最后一公里”做到政策落实、执行有力。
二、辩证思维要求充分认识和把握脱贫攻坚的规律性。
一是既要见物,更要见人。全面小康,不仅要实现物质上的小康,更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扶贫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要坚持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理念指导扶贫开发,丰富贫困地区文化活动,加强贫困地区社会建设,提升贫困群众教育、文化、健康水平和综合素质,振奋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精神风貌。”这要求脱贫攻坚标本兼治。一方面,努力满足贫困人口的基本物质需求,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另一方面,努力促进贫困人口的全面发展。
二是既要外力,更要内功。一方面,加大外部扶持力度,动员更多资源和力量支持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另一方面,激活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内生发展动力。“贫困地区发展要靠内生动力,如果凭空救济出一个新村,简单改变村容村貌,内在活力不行,劳动力不能回流,没有经济上的持续来源,这个地方下一步发展还是有问题。”因此,要充分调动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主体性,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是既要立足当前,也要着眼长远。扶贫开发,既要打攻坚战,还要打持久战。一方面,要坚定必胜信心,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制度优势、文化优势、资源优势等,集中力量打赢攻坚战。另一方面,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久久为功,行稳致远。“我们必须深刻认识我国贫困问题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即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定程度上的贫困问题肯定仍然会存在。”因此,应从理论、法律和政策等层面构建扶贫工作的长期支撑体系,防止用短期方式对待长期任务。
三、精准思维要求充分认识和把握脱贫攻坚的针对性。
一要防止片面性。有的地方把脱贫攻坚与区域发展搞成两张皮对立起来,把脱贫攻坚当作区域发展的负担。有的地方用区域发展替代脱贫攻坚。有的地方重区域发展轻脱贫攻坚,重上大项目轻民生保障,把脱贫攻坚搞成缩小版的“大水漫灌”,贫困农户难以从中获得发展红利。
二要防止纸面化。有的地方做纸面文章,花功夫做规划,却不认真实施。有的地方忙于研究制定政策,却不精于推动落实,政策措施难到“最后一公里”,脱贫效果打了折扣。
三要防止账面式。有的地方为完成年度减贫任务,在衡量贫困户年人均收入指标时,将当年无法收益或当年预期收入直接计算进贫困户家庭收入,造成一些贫困户账面上“被脱贫”。
四、底线思维要求充分认识和把握脱贫攻坚的约束性。
一要守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底线。打赢脱贫攻坚战本身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要守住脱贫底线。首先守住贫困户脱贫这个工作底线,贫困户彻底脱贫,贫困县和贫困村才算彻底摘帽退出。其次守住贫困户脱贫的标准底线。贫困户脱贫,须摒弃“唯收入论”,要按照“两不愁、三保障”标准综合衡量。
三要守住廉洁底线。绷紧纪律和规矩这根弦,管好用好扶贫资金,防范扶贫领域发生违纪违法行为。“扶贫资金是贫困群众的‘救命钱’,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更容不得动手脚、玩猫腻!要加强扶贫资金阳光化管理,加强审计监管,集中整治和查处扶贫领域的职务犯罪,对挤占挪用、层层截留、虚报冒领、挥霍浪费扶贫资金的,要从严惩处!”“要加强监管,杜绝截留、挪用和贪污扶贫资金,真正把资金用到扶贫对象上,帮助贫困群众早日过上小康生活。”
⑷ 如何发挥脱贫攻坚 党建引领作用
一要奋起发力,各级党组织都要成为脱贫攻坚的坚强堡垒。全州各级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坚持“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激发和调动党员干部的内动力,凝聚脱贫攻坚的正能量,形成处处都有主阵地、人人都是战斗员的攻坚拔寨强大声势。要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切实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建强基层干部队伍,推进“三个培养”工程,加强村后备干部培养,强化基层党建保障,壮大村集体经济,强力推进支部结对,推进“智慧党建云”平台建设。 二要率先垂范,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成为脱贫攻坚的主心骨。全州各级领导干部要把脱贫攻坚的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带头学习精准扶贫政策要求,带头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示范带动引领脱贫攻坚工作。要严格领导责任,建立责任清单,开展蹲点调研,总结推行建立贫困户帮扶“常务家长制”。 三要积极行动,每一名党员都要成为脱贫攻坚的旗帜。全州广大共产党员要积极响应党组织的号召,大力发扬“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攻坚克难、永不退缩”的贵州精神,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基层群众,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要带头落实政策,带头发展致富,带头攻坚拔寨,落实结对帮扶责任,充分发挥“五人”小组作用,传递好脱贫攻坚的正能量,激励全州各级党员干部脱贫攻坚的信心和决心,团结一致、奋力拼搏,共同夺取脱贫攻坚战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