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丰田的产业,你只看到了冰山一角
丰田只会造车吗?不,丰田是全产业链的塑造者,是生态环境的驱动者,这不是对丰田一定意义上的鼓吹,而是与各位探讨行业领导者,应该用生态环境驱动全产业链的发展。
至少,丰田就是这么一位领导者。
2019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丰田汽车不敌大众集团,以落后一个身位的劣势屈居行业第二的位置,但即便如此丰田也是大众无法匹敌的最强大对手,因为从排序上来说,世界500强的排次是营收而不是利润。
此外,丰田将业务拆分的足够明晰,对抗整个大众集团的,是丰田汽车一个子单位,业务不包括丰田入股的爱信精机、电装株式等等全球顶级供应链企业。
看到这里,懂我意思的人知道我准备讲什么了。
汽车板块只是丰田业务的冰山一角,丰田要构造的全产业链生态环境,参与者并不仅仅是汽车板块一个,丰田驱动生态环境中,小到螺丝钉,大到丰田红杉,都仅仅是这个产业链中的小小一环。
丰田喜一郎于1937年建立的丰田,截止到目前拥有联合结算子公司542家,控股公司54家,其中包括丰田纺织、丰田住宅、爱知制钢、电装株式、爱信精机、JTEKT等等都是丰田生态环境中的旗子。
有网友评价丰田:它更像是无形的大手,操控着半个产业链。
夸张吗?事实上一点也不夸张,譬如说丰田控股的JTEKT,就是全球托森差速器的供应商以及生产商,而爱信精机则在世界500强中排名339位,拥有12万员工,电装排名更甚,2018年世界500强排名229位,拥有近乎17万员工。
此外,与雅马哈、与斯巴鲁、与铃木丰田均有交叉持股,持股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构建日本车企全产业链发展方向,共同抢占全球乘用车市场高地。
丰田造车的确是主航道,但并不是唯一主航道,在丰田的发展方向中,零部件产业不可忽略,截止到目前为止,依托着日系车强大的供应链,丰田已经培养出一个几近全产业链的生产、研发、制造体系,从轮胎到电喷,从线束到座椅,从机械臂到机床,从车身稳定系统到发动机,丰田都拥有全面且稳定的零配件支撑体系。
而背后的一个巨型支持者,就是丰田持股24%的电装株式会社,作为电装最大的股东之一,丰田也是电装强大之后最大的受益者。拥有绝对技术的一个优势就是,丰田走到哪里都能将全产业链带到哪里,譬如说国内生产的丰田合资轿车,零部件供应商也有电装、爱信等合资公司的影子。
你以为丰田国产了就真正意义上是中国生产的“国产车”了?不好意思实在是太天真了,一台凯美瑞背后的供应商链条,仍然是典型的日系家族在控制。
为什么丰田能够有行业较高的利润率,生产成本控制是一个优势,另一个优势就是丰田作为生态环境推动者,也是最大受益者。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㈡ 丰田汽车是全产业链吗还是有的东西还是要找别人买
不是的哦。
㈢ 丰田汽车,东芝,索尼都是日本三井财团旗下的企业吗
日本经济高度发达,国民拥有很高的生活水平,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DP per capita)超过三万美元,居世界前列,是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GDP方面,按照国际汇率排列的话,国内生产总值仅次于美国世界第2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世界第14位。 若以购买力平价计算,国内生产总值位居世界第3位(次于美国和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世界第16位 。此外,日本还是世界最大的债权国;2004年末,日本在海外的纯资产达1.8兆美元,也是世界最大。
政府以资本扶持工业与企业、强大的劳动力、高科技的发展以及较低的军事预算比例(占GDP的1%),帮助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并成为当今仅次于美国的科技强国及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系。日本的经济特点是生产商、供应商和经销商的紧密结合、强大的企业联盟、紧密的团队合作、年功序列制、终身雇用制等 。最近,日本的企业为了谋求更多的利润已经开始部分放弃这些制度。
日本的服务业,特别是银行业、金融业、航运业、保险业以及商业服务业占GDP占最大比重,而且处于世界领导地位,首都东京不仅是全国第一大城市和经济中心,更是世界数一数二的金融、航运和服务中心。东京证券交易所年交易量在全世界仅次于纽约证券交易所,2006年东京证券交易所总市值达549.7兆日圆,也是世界第二。
自二次大战后,日本的制造业得到迅速发展,尤其电子产业和汽车制造业。日本的电子产业和高科技著名制造商包括索尼、松下、佳能、夏普、东芝、日立等公司。汽车业方面,日本公司的汽车生产量超越美国和德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其中丰田、本田、日产和 铃木等制造商,均有出产汽车行销全球。日本拥有世界资产最庞大的银行邮储银行,三菱UFJ金融集团、瑞穗金融集团和三井住友金融集团在世界金融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日本经济自1960年代到1980年代保持了20多年的高度成长,被誉为奇迹:1960年代池田勇人内阁提出“所得倍增计划”,经济出现平均10%的增长;1970年代初期虽然遇到石油危机,平均仍有5%的增长;1980年代则为平均4%的增长。而从1990年代开始,日本经济趋于不景气,主要是由于1980年代末的过度投资所造成的资产膨胀,以及证券及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化”,最终在逾放比过高与日圆不断升值下,泡沫经济瓦解。政府改革经济的努力也没有立竿见影的成效。2002年2月以来日本的景气一直扩大,创下了战后最长的景气复苏期纪录,不少企业创造了历史最好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