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产业大全 > 镍产业链

镍产业链

发布时间:2020-11-27 13:12:10

㈠ 镍氢电池股票有哪些

镍氢动力电池相关公司中,应首先关注处于价值链高端的企业,在“上游矿产资源→电池材料→单体电池→电池组→电池管理系统→配套整车”组成的镍氢电池产业链中,电池组和电池管理系统更具技术含量与附加值,处于价值链高端,但我们认为国内企业难以和日本企业竞争,就镍氢电池的全球分工来看,我们认为“上游矿产资源+电池材料”的模式更适合中国企业,因此我们相对而言更看好厦门钨业。
国内具有镍氢动力电池生产能力或计划进入该领域的公司包括春兰集团、科力远、中炬高新、湖南神舟、凯恩股份等,其中春兰集团是国内HEV镍氢动力电池技术的翘楚,市场占有率处于领先地位,中炬高新和湖南神舟也已具备了一定的技术基础和市场地位,而科力远和凯恩股份的主要产品目前仍限于单体电池,动力电池组项目在建或筹建中,前景尚不明朗。
生产镍氢电池材料的国内上市公司包括金瑞科技(正极材料球型氢氧化镍)、厦门钨业和包钢稀土(负极材料稀土贮氢合金粉),其中厦门钨业是国内镍氢电池贮氢粉生产的龙头企业,同时也涉及锂电池正极材料的生产,具备较好的发展空间。
镍氢电池:
1. 科力远(600478),公司为全球最大的泡沫镍生产商,生产各类镍氢二次电池,并进入了混合动力车用电池能量包领域;科力远拥有完整镍氢电池产业链,也是国内仅有的完全以镍氢电池业务为主营业务的A 股上市公司;与超霸集团合资成立科霸电池,为国内唯一一家能为镍氢动力电池提供配套原材料的企业,预计于2010年达产,达产后产能每天160万只镍电池。
2. 中炬高新(600872),公司是是目前国内最早研发汽车动力电池最早的企业,控股66%的子公司森莱公司一直致力于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开发,2006年开发的"混合电动轿车用镍氢动力蓄电池组的研发"项目;预计2010~2011年镍氢电池出货量,将达到8500套和40000套。
3. 四川长虹(600839),公司收购的四川长虹电源有限公司具有锌银、镉镍、铁镍、氢镍、锂离子电池生产能力,各种种碱性蓄电池产品、充电器和生产设备,年生产能力达6000万Vah。
4. 春兰股份(600854),拥有8 至500 安时高性能镍氢动力电池,春兰镍氢动力电池的国内市场份额高达50%左右。
5. 凯恩股份(002012),公司拟定向增发不超过4000万股,募资用于增资凯恩电池实施新增年产2.5亿节动力电池项目以及车用动力电池新建项目。
(南方财富网个股频道)
(责任编辑:张晓轩)

㈡ 广东工业产业结构

广东工业产业结构调整进程比较分析

中国统计信息网 2006-11-17 10:10:19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发展,广东工业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化,产业布局日趋合理,产业结构明显优化,重化工业、支柱产业、高技术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等,在全省工业中的作用增强,内源性经济日渐增大,活跃了广东工业发展。

广东工业产业结构调整进程情况

在推进工业化进程发展过程中,广东省工业化进程与其他工业国或地区有着相同的共性,又有着明显的个性。特别是广东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受相关政策影响相当明显,如“抓大放小”、“建设珠三角信息产业走廊”、“扶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山区工业发展”等,对广东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均产生了较大的影响。2000-2004年间,广东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明显,以资产结构为例,按以下公式测算,轻重工业年结构变化率为2.50,经济类型结构变化率为8.56,行业结构变化率为5.66,大中小型企业结构变化率为5.43。

q代表产业部门在整个产业中的比重,a、b代表年份,n为年份间隔数,j代表部门。

一、重化工业调整取得突破性进展,工业化进程加快。“十五”期间,广东工业政策适度向重化工业倾斜,加大了对重化工业的投资力度,资本要素和劳动力要素流向重化工业,使重化工业发展取得较好的成绩,在全省工业中所占份额逐步增大。2004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资产总计为23840.02亿元,为2000年的1.66 倍,年均增幅为13.5%;其中重工业资产总计14379.62亿元,为2000年增长1.81倍,年均增幅为16.0%,高于全省平均增幅2.5个百分点,全省资本要素增量中,重工业增量占67.9%。轻重工业资产的结构比例由2000年的44.7:55.3调整为2004年的39.7:60.3。2004年的从业人员数为996.44万人,比2000年增加424.19万人,年均增长23.8%,其中重工业从业人员数为394.58万人,比2000年增加192.04万人,年均增长18.2%,增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5.6个百分点,轻重工业从业人员的结构比例由2000年的64.6:35.4调整为2004年的60.4:39.6。随着投入结构的变化,相应产出也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2004年全省完成工业总产值29554.92亿元,为2000年的2.37 倍,年均增幅为24.1%(现价,未扣价格因素, 产值增幅下同);而重工业同期年均增幅达31.2%,高于全省产值平均增幅7.1个百分点。轻重工业产值比例由2000年的52.9:47.1调整为2004年的41.1:58.9,相应的增加值比例由2000年的47.6:52.4调整为2004年的43.9:56.1。

轻重工业投入产出构成表

单位:%

年 份
资产总计
从业人员
工业总产值

轻工业
重工业
轻工业
重工业
轻工业
重工业

2000
44.70
55.30
64.61
35.39
52.90
47.10

2001
44.00
56.00
64.81
35.29
51.06
48.94

2002
41.85
58.15
63.80
36.20
48.41
51.59

2003
41.34
58.66
63.28
36.72
46.29
53.71

2004
39.68
60.32
60.40
39.60
41.10
58.90

根据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提出用消费品工业净产值与生产资料工业净产值之比,来反映工业化发展的进程。

在工业化进程中,资本资料的生产在工业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并超过消费资料的生产。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提高,霍夫曼比例有不断下降的趋势,其中工业化进程呈现出四个阶段。具体见下表。

工业化进程统计测度的霍夫曼比例

工业化阶段
霍夫曼比例
区 间

1

2

3

4
5.0(±1)

2.5(±1)

1.0(±1)

1.0以下
4.0―6.0

1.5―3.5

0.5―1.5

0.5以下

一般来讲,资本资料生产,即生产资料的生产属于重工业,消费资料的生产属于轻工业。据上述公式中测算,广东省的霍夫曼比例约为0.8047,显示广东省工业化进程第四阶段的中前期。这一时期,重工业在工业生产中的比重增大是工业化过程的必然趋势。

二、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稳步演进。经济结构优化主要是指产业由低技术水平、低附加值状态向高新技术、高附加值状态演变的趋势,包括两种形态的资源配置趋势:一是在等量资本取得等量利润的导向下,资源在各产业之间的流动;二是在竞争导向下,资源在同一产业内部从低效率企业向高效率企业移动;经济结构优化使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由于目前广东省工业内部不同程度存在一定的垄断性行业,如烟草、石油化工、电力、金属冶炼等,准入门槛较高,因此资源流动配置,优化经济结构主要是集中在竞争性领域,特别是竞争性领域里的高技术产业和重点支柱产业的发展壮大,相对降低了垄断性行业在全省工业中所占份额。

(一)高技术制造业支柱产业作用日趋突出。高技术制造业是竞争性领域竞争相对充分的产业,开放程度高,非核心技术性企业的资金、技术准入门槛相对较低,况且该产业投资收益率相对高于其他竞争性行业,2000年以来,高技术制造业资金利润率基本保持在6.0%以上,比竞争性领域的其他传统产业,如农副食品加工业、纺织、服装等行业,具有更大的优势,再加上多年来政府政策的引导得力和高技术产品的需求前景,吸引了大量资金进入,该行业发展突飞猛进,成为广东省工业最主要的支柱产业。2004年高技术制造业共有企业3797家,比2000年增加2059家,资产总计5485.37亿元,比2000年增长1.33倍,资产占全省工业的比重由2000年的16.4%提高到2004年23.0%;其完成增加值1885.85亿元,是2000年的2.45倍,年均增幅25.1%,明显高于同期全省平均增幅,增加值占全省工业的比重由2000年的20.1%提高到2004年25.3%。

为保持“广货”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广东省业界加大R&D的投入,加强对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的开发研究,众多的产业中,高技术制造业表现最出色。2005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投入为136.42亿元,占销售收入的0.4%,其中高技术制造业的R&D投入为88.95亿元,占全省工业R&D投入的65.2%。随着R&D投入力度的加大,新产品生产也取得了新的进展。2005年高技术制造业完成新产品产值1385.30亿元, 比上年增长23.3%,增幅高于同年全省新产品产值增速5.1个百分点;2005年全省新产品生产中,高技术制造业新产品占67.0%;高技术制造业新产品对全省新产品生产贡献率达75.9%。

资产构成及投资收益表

单位:%

行 业 名 称
2004年资金利润率
资产构成

2000年
2004年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6.19
0.1
0.03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95.39
0.88
0.55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13.22
0.09
0.11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12.54
0.09
0.07

非金属矿采选业
4.19
0.32
0.17

其他采矿业

农副食品加工业
2.11
1.95
1.72

食品制造业
7.2
1.82
1.46

饮料制造业
5.57
1.69
1.26

烟草制品业
20.73
0.48
0.48

纺织业
1.61
4.12
3.45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3.16
2.86
2.09

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
1.93
1.83
1.72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
3.89
0.62
0.58

家具制造业
2.79
0.58
1.07

造纸及纸制品业
4.95
2.21
2.5

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
4.01
1.38
1.43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2.85
1.28
1.41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10.55
3.15
1.45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13.27
4.07
4.65

医药制造业
5.63
2.04
1.58

化学纤维制造业
2.46
1.2
0.29

橡胶制品业
3.86
0.63
0.6

塑料制品业
3.2
3.74
3.91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3.59
5.73
3.88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5.19
3.45
1.87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3.7
1.19
1.4

金属制品业
5.71
3.32
3.49

通用设备制造业
6.18
1.86
2.14

专用设备制造业
6.55
1.16
1.91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12.38
4.25
4.26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4.41
7.72
9.01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6.08
13.16
19.88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5.54
1.83
1.88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4.61
0.9
0.99

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
2.77
0.02
0.06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4.9
15.99
14.5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0.91
0.4
0.34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1.94
1.87
1.82

(二)珠三角“信息产业走廊”发展日趋完善。自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抓住世界产业转移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机遇,在政府大力打造珠三角“信息产业走廊”政策指导下,IT产品生产企业迅速向珠三角地区集聚。经过多年的发展,珠三角逐渐形成相对完整的IT产业链,除个别核心技术产品外(如:CPU),珠三角基本上能生产出所有的其他IT产品,其中一些重要的电子信息产品及配件,如电脑及电脑硬盘、移动手机等,在国内、国际IT产品市场上,具有一定影响力,珠三角成了名副其实“信息产业走廊”。2004年全省3605家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企业中,分布在珠三角就有3395家,占94.2%;珠三角该产业资本投入和吸纳的就业人数分别占全省相应行业的96.5%和94.5%;产出的工业增加值占全省的96.4%。

2004年珠三角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主要指标比例表

指 标
全 省
珠 三 角
珠三角占全省的%

企业数(家)
3605
3395
94.2

资产总计(亿元)
4999.11
4824.79
96.5

从业人员数(万人)
182.63
172.80
94.5

工业增加值(亿元)
1741.06
1677.96
96.4

(三)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企业取得长足发展。资金密集型企业和技术密集型企业是密不可分的,资金密集型企业往往又是技术密集型企业,因为只有资金密集型企业,才能提供充足的资金用于技术创新,反过来,只有不断创新的企业,才能迅速积累资金发展壮大企业,二者良性互动,促进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企业发展。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企业一般具有生产规模大、劳动生产率高的特点。2004年全省产值超10亿元的企业316家,比2000年增加178家,其中超100亿元企业26家,超1000亿元1家;资产总计13216.39亿元,平均每家企业所拥有的资产由2000年的28.93亿元/家提高到2004年的41.82亿元/家;工业增加值3458.83亿元,平均每家企业增加值由2000年的9.31亿元/家增加到2004年的10.95亿元/家;劳动生产率320301元/人,比2000年的288643元/人提高31658元/人,较同年全省平均水平高245640元/人。

与此同时,广东省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明显提高,特别是一些主力型的技术竞争力明显增强。如广东省通信设备制造大企业华为、中兴等,在第三代移动通信设备、数字集群系统、高端程控交换机等领域的核心技术不断取得突破,行业竞争力迅速提升。其中华为公司在全球市场上较为强势的3G标准WCDMA上,已基本达到与跨国巨头们相互制衡的水平,WCDMA方面的基本专利有69项,占全球WCDMA的基本专利的5%,名列WCDMA全球基本专利五强。广东省通信设备制造企业依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拓展国内外市场。但是由于劳动力资源因素和就业上的压力,劳动密集型企业仍十分重要。

(四)九大产业结构调整不断优化。九大产业是广东省工业的支柱产业,其工业产出占全省七成以上,是广东省工业发展的“风向标”。从2000-2004年间,九大产业发展稳定,2005年完成增加值5501.62亿元,比2000年增长1.29倍,年均增长23.0%,占全省的比重由2000年的70.2%上升到2004年的74.0%。由于政府政策的作用,九大产业结构调整基本按预期方向发展,九大产业中技术含量相对高的装备工业、电子信息产业等快速发展,所占份额上升,传统产业相对有所收缩。

九大产业增加值构成表

单位:亿元

指 标
2000年
2004年

绝对量
比重%
绝对量
比重%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3422.60
100.0
7439.53
100.0

九大产业 增加值
2402.54
70.2
5501.52
74.0

三大新兴支柱产业
1475.02
43.1
3709.58
49.9

三大传统产业
698.72
20.4
1224.04
16.5

三大潜力产业
228.80
6.7
568.00
7.7

1、新兴支柱产业中高层次产业高速发展。2000-2004年间,新兴支柱产业中技术含量相对高的电子信息业、电器机械及专用设备业发展迅速,投入及产出增长均处于领先地位。2004年电子信息业、电器机械及专用设备业资产总计为4736.11和3049.54亿元,资本投入占全省工业的比重分别由2000年的13.2%和10.7%提高到2004年19.9%和12.8%;吸纳的就业人数为173.65和165.10万人,劳动力要素投入占全省的比例分别由2000年的11.9%和12.9%提高到2004年17.3%和16.5%。2004年产出的增加值为1645.62和1066.07亿元,比2000年增长1.88和1.57倍,年均增幅30.3%和26.6%,高于同期全省工业平均增速,增加值占全省工业的比重分别由2000年的16.7%和12.1%提高到2004年22.1%和14.3%。两大产业已成为广东省生产规模最大的支柱产业。

新兴支柱产业中石油及化学,是与原材料、能源密切相关的行业,特别是其中的石油加工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市场需求虽大,但由于其经营具有一定的垄断性,进入的资金、技术门槛要求较高,且投资周期长,非一般民间资本所能及,况且2000-2004年间该行业未有新项目投产,受产能所限,增长相对缓于其他新兴支柱产业,工业投入、产出占全省比例均有所下降。2004年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资产总计为131.62和345.73亿元,占全省的0.6%和1.5%,分别比2000年回落0.3和1.6个百分点。吸纳的就业人数仅为1234和22279人,劳动力要素投入分别比2000年减少1031和23370人。完成增加值312.24和149.28亿元,比2000年增长27.4%和84.3%,年均增幅6.2%和16.5%,增长低于同期全省工业平均增速15.2和4.9个百分点,增加值占全省工业的比重分别由2000年的7.2%和2.4%下降到2004年4.2%和2.0%。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因进入门槛要求不高,期间发展相对较快,2004年增加值比2000年增长3.50倍,年均增幅36.8%,增速明显高于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的比重由2000年的4.2%提高到2004年6.7%。

2、传统支柱产业发展相对有所收缩。2000-2004年间,相对于其他快速发展的行业来说,传统支柱产业发展明显乏力。2005年三大传统支柱产业资产总计3637.83亿元,仅比2000年增长23.3%,资产占全省工业的比重由2000年的20.5%下降到2004年15.3%。吸纳的就业人数为215.82万人,劳动力要素投入占全省的比例分别由2000年的28.6%下降到2004年21.6%。产出增加值1224.04亿元,虽是2000年的1.75倍,但增加值占全省工业的比重由2000年的20.4%下降到2004年16.4%,其中纺织服装的比重由2000年的8.6%下降到2004年6.4%,食品饮料、建筑材料的比重分别由2000年的7.0%和4.8%下降到2004年5.7%和4.2%。

3、潜力产业中的汽车制造业飞速发展。2004年三大潜力产业资产总计1906.53亿元,比2000年增长73.7%,资产占全省工业的比重为7.9%,比2000年上升0.3个百分点。吸纳的就业人数为49.02万人,劳动力要素投入占全省的比例分别由2000年的5.6%下降到2004年4.9%。产出成增加值568.00亿元,比2000年增长1.48倍,年均增幅25.5%,增加值占全省工业的比重由2000年的6.7%上升到2005年7.6%。三大潜力产业中的汽车制及摩托车发展态势良好,是支撑潜力产业发展的主力,森工造纸和医药生产规模相对有所收缩。

2000-2004年间,汽车工业是各工业行业中发展得最好的行业,增速居九大产业各行业之首。2004年汽车制造业完成增加值250.36亿元,是2000年的5.82倍,年均增长55.3%,增幅较同期九大产业高33.9个百分点,增加值占全省工业的比重由2000年的1.3%上升到2004年3.7%。2004年广东省汽车产量为276260辆,2005年进一步达到413583辆,比2000年增长9.50倍,其中轿车增长11.65倍。

三、民营工业迅速发展壮大。随着工业准入门槛的放宽,政府政策对民营工业的适当倾斜,激活了民间资本对工业领域的投资,民营工业发展充满活力。2004年全省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15877家,比2000年增加了11745家,占规模以上企业的45.9%;资产总计4493.42亿元,是2000年的2.33 倍,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18.8%,较2000年提高5.7个百分点。吸纳的就业人数为247.19万人,劳动力要素投入占全省的比例分别由2000年的13.6%上升到2004年24.8%。完成增加值1578.25亿元,比2000年增长3.37倍,年均增幅达35.5%,高于同期全省平均增幅14.1个百分点;其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21.2%,较2000年提高7.5个百分点。近几年来,民营工业增加值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逐年增大,2002年为18.9%,2003年为24.2%, 2004年进一步增大到26.8%,民营企业的影响力明显增强。值的注意的是,广东省民营企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创新能力不强。2004年民营企业劳动生产率为63848元/人,比全省水平低10813元/人,若扣除两个主力企业华为和美的后,民营企业劳动生产率则降为39973元/人。用R&D来衡量企业的创新能力,全省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主要集中于少数几个重点大型企业,R&D总投入中,华为和美的约占80%,此外 90%以上的民营企业没有R&D投入。

按经济性质将工业企业划分为国有企业(指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民营企业、“三资”企业等,2004年三大经济类型工业的资产总计结构比例由2000年的38.9:13.4:49.7调整为2005年的28.6:18.8:58.1,三大经济类型工业中,民营企业、“三资”企业资产在全省工业中所占份额有所提高,国有企业所占份额有较大幅度回落。增加值结构比例由2000年的30.2:13.7:54.5调整为2004年的20.8:21.2:63.1。

四、产业转移加快了地区工业结构调整步伐。珠三角为增强企业竞争力,优化产业结构,集中地区力量发展高技术产业及产业链长、产业关联度高的产业,将部分传统产业从珠三角转出。产业转移对加快珠三角发展和协调地区工业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珠三角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珠三角工业产出进一步向技术要求高及产业关联度高、产业链相对长的行业集中,传统行业生产规模相对有所收缩。2004年珠三角三大主行业(工业大类行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资产总计为7506.79亿元,较2000年增长1.26 倍,占珠三角工业的37.0%,较2000年提高7.7个百分点;三大行业吸纳的就业人数为293.52万人,占珠三角工业的34.4%;其工业增加值较2000年增长2.64 倍,占珠三角产值比重达40.7%,较2000年提高7.9个百分点;由于三大主行业劳动生产率相对较高,其产出比例分别比投入比例高3.7和6.3个百分点。此外,一些技术含量相对高的行业,如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其资产、产出占珠三角工业比重同比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传统的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塑料制品业等行业,其资产、产出占珠三角工业比重有不同程度的回落。2004年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塑料制品业三大行业资产总计占珠三角工业的9.4%,较2000年回落1.8个百分点;其工业增加值占珠三角工业的比重由2000年的11.1%下降到2005年的8.9%。重大技术装备产品和主要高技术产品,如汽车、环境保护专用设备、通信及电子网络用电缆、微波通信设备、集成电路等完全由珠三角生产。

山区工业取得长足发展。近年来,由于政府政策引导得力,山区投资环境的改善,大量传统产业从珠三角转移到山区落户,为山区工业注入新的“血液”,有效地促进了山区工业的发展。2005年山区地市工业共有规模以上企业3329家,比2000年增加212家;资产总计1714.42亿元,较2000年增长9.4%,年均增长2.3%;山区工业吸纳的就业人数为82.27万人,比2000年增长13.3%,年均增长3.1%;完成增加值438.97亿元,是2000年的1.59 倍,年均增幅12.3%,山区工业增加值产出增长比投入增长高10.0和9.2百分点。从2000-2004各年的增长看,山区地市工业增长前低后高, 2003、2004年增加值增速分别达到21.1%和29.3%。

东西两翼特色工业发展卓有成效。"十五"期间,东西两翼工业增长虽低于全省平均增速,但在稳固发展地方特色工业方面也有较好表现。东翼潮州的日用陶瓷,西翼湛江、茂名的石油化工,阳江的刀剪等,在相应行业中均占有优势。2004年全省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两大行业的增加值总产出中,西翼约占35.0%,广东的天然气完全产自西翼,其他石化产品,如原油加工量、汽油、煤油、乙烯等产品,西翼同样占有较大份额,西翼已成为广东主要的石油化工产品生产基地。此外东翼潮州的日用陶瓷制品和西翼阳江的刀剪制品,也尽显地方特色,2004年潮州日用陶瓷制品业增加值占全省相应行业的62.7%,日用陶瓷产量约占全省的82.0%;阳江刀剪及类似日用金属制品业增加值占全省相应行业的77.4%。

五、产业集中度提高。大中企业发展迅速壮大,一批龙头企业“航母”初步形成。2004年广东省共有大中型企业4009家,比2000年增加1617家,其中大型企业238家,增138家。大型企业投入产出主要指标资产、从业人员、增加值占全省工业的比例为27.4%、12.3、和30.7%,比2000年分别提高10.4、4.1和12.9个百分点。

分大类行业看,部分主力行业产业集中度有不同程度提高。以CR4值(行业销售收入最大的4家企业占相应行业的比重)测算,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食品制造业等竞争性行业,2004年CR4值比2000年分别提高18.0、5.0、12.1和6.6个百分点;竞争性行业CR4值的适度提高,有利于减少无序竞争,规范市场秩序。全省38个工业大类行业中,CR4值超过40%的行业有11个,其中,一些传统的垄断性行业,随市场开放度的提高,CR4值有所下降,如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的CR4值由2000年的96.1%和86.5%分别下降到2004年86.9%和60.1%。垄断性行业CR4值的适度下降,有利于充分竞争,增强企业活力。

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广东工业的影响

工业产业结构调整,高技术制造业、现代化电子信息产业、重点支柱产业、重点装备制造业的迅速发展,不但优化产业结构,而且增大了技术进步对工业的作用,提高企业竞争力,同时对全省工业的节能降耗起了积极的作用。而民营工业的发展壮大,既增强了广东省工业企业活力,又稳定了广东省内源性经济的发展。东西两翼及山区工业发展步伐的加快,为协调发展作出了贡献。此外企业为适应市场竞争需要,加强了对成本的管理,加快了资金的营运,提高了企业的综合效益,促使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逐步由粗放式的外延扩大再生产向注重效益式的内涵扩大再生产转变。2004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利润总额1449.96亿元,比2000年增长1.57 倍。

一、技术进步对工业的作用日趋重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不但加快了高技术制造业、现代化电子信息产业等高级产业发展,而且增大了高级产业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有力地推动全省工业技术进步。采用“索洛余值法”测算,公式如下:

增长速度方程: Y=A+αK+βL (1)

式中:Y为产出增长速度;K为资本投入量增长速度;L为劳动力投入量增长速度;A为技术进步速度;α为参数,表示资本的产出弹性;β为参数,表示劳动的产出弹性。上式也可以写成:A=Y-αK-βL (2)

表示:在总产出的增长中,扣除资本、劳动力投入量增加而带来的增长,剩余部分是技术水平提高带来的增长,因此,此方程称为余值法。两边同除以Y,得 (3)

式中: 为技术进步对总产出增长速度的贡献率;

为资金投入增加对总产出增长速度的贡献率;

为劳动力投入增加对总产出增长速度的贡献率。

目前,国际上将 ,即为技术进步对总产出增长速度的贡献率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测度指标。一般认为:当 = 35%时,为小康水平; = 60%时,为现代化水平。

由于资料时间序列的限制,参数α、β结合经验确定法,根据国家计委、国家统计局以前统一测算方法(参数公式α+β=1)结果,资金产出弹性α=0.30,劳动的产出弹性β=0.70; 资金投入用资产总计代替,劳动力投入用从业人员代替,工业增长用增加值现价计算。经近似计算得,2000-2004年间年均技术进步率为6.9%,技术进步对工业增长速度的贡献率为32.3%;资金投入增加对工业增长速度的贡献率19.2%;劳动力投入增加对工业增长速度的贡献率为48.5%。而高级产业高技术制造业、现代化电子信息产业等在此期间的年均技术进步率均优于全省工业。当前广东省工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在工业中仍占较大比例,劳动力投入增加对工业增长贡献率仍是主要因素,但技术进步因素的作用已明显超越资金因素。在推

㈢ 金属镍什么时候会涨价

自5月9日攀至历史新高51800美元/吨之后,伦敦金属交易所(LME)3个月镍掉头向下,颓势尽显。昨日,伦敦镍盘中一度创下今年2月以来新低,并最终收于36500美元。对于近期LME期镍下跌原因,业内人士认为,部分是因中国可能减少不锈钢产出后需求下滑的忧虑加剧所致,但更重要的是,前期的炒作过分推高了价格,因此本轮下跌可视为回归理性。 “镍价的下跌意味着前期爆炒的情况得到修正,价格正在朝着理性方向回归。”安信证券有色行业首席分析师衡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LME镍的库存其实并非真实反映实际的消费情况,投机资金的借题炒作已经使其远远偏离了价值。知名机构巴克莱在研究报告中甚至预测,若基本面配合镍价可能进一步走低至30000美元一线。 一度被市场人士称为“金属之星”的镍,在去年以及今年前4个月内表现完美——在库存和需求双重利多题材的炒作下,期镍一路上行,并写下51800美元的高位纪录。然而,高企的价格也令产业链各方经营压力倍增,为此,甚至连亚洲最大的镍生产商金川集团也不断地高调唱空后市,而镍价也最终扭头向下,风光不再。(中证网)参考资料: http://www.cs.com.cn/qhsc/06/200706/t20070622_1129713.htm

㈣ 金川铜镍是做什么的

是中国最大的镍冶金企业,本身拥有大规模的铜镍矿矿山,并延伸产业链,采矿、选矿、冶炼、金属加工、工程设计施工等等

㈤ 镍铁的下游产品是什么

镍铁是一种炉料,是用来作不锈钢产品的原料之一.

㈥ 《他山之玉》2011年第9期《产业链2.0谁是新一代链主

独家企划
产业链2.0 谁是新一代链主?
产业链二次革命来袭,
掌控话语权,重大机遇不容错失!
借鉴日本商社模式,学习比亚迪、
元太科技、杉杉的布局智慧,围猎核心环节!
策划:本刊编辑部 执行:魏薇 沈伟民 郑晓芳 彭一郎
■ 文 / 本刊编辑部
自金融危机爆发至今,大多数身处非垄断资源行业的中国企业,恐怕只能用举步维艰和踉踉跄跄来形容,通货膨胀更是让许多制造企业的利润急转直下,根据汇丰银行提供的中国制造业指数,持续上涨的成本压力吃掉了一大部分利润,一些行业的平均毛利水平不足15%,净利润可想而知。
在全球化的产业链条上,位于中下游的中国企业苦苦挣扎,却因为缺失定价权而长期受制于上游企业、受制于外部环境,由此导致的直接后果是,经济局势一有风吹草动,中国企业就要承受放大数倍的压力。
2007年至今,中国企业的大佬们纷纷向上游核心环节跋涉,主动发起了一场以获取定价权为目的的产业链二次革命!
上游核心环节大规模前移
牵引产业链二次革命的那双无形的手在哪里?敏锐的企业家们早已发现了这样一个趋势,由于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的爆发性增长,全球工业制造的产业链上游核心环节,正在大规模前移。
如中国的光伏产业两头在外,上游核心环节原材料晶硅的生产掌握在日本的2家企业手中,但日本夏普研发出玻璃底板替代大面积晶硅的技术,大大降低了原料成本,实现盈利,该产业的核心环节随之改变。类似的例子还有电动车领域,原先镍镉电池技术是关键环节,但现在磷酸铁锂电池成为主流趋势。在宝马汽车的产业链上,原来发动机整机制造是核心环节,但一家上游材料科技企业成功研发出镁铝结合的新材料,坚固性提高,可减轻10公斤的重量,这家材料企业因此拥有高端发动机科技的话语权。
正略均策合伙人、企业战略研究专家付智勇告诉《经理人》,产业链核心环节前移趋势具有两个特征:一、这个环节属于产业链上最关键但也最薄弱的环节;二、具有稀缺性,如中国的稀土原料,澳大利亚的铁矿石,或是具有垄断特征的创新技术和工艺。此外,有新技术研发实力的企业为取得上游控制权,越过旧的核心,创造新的核心环节也是一种手段。
核心环节争夺战
新能源行业进入的门槛比较低,因此成为中国企业在产业链上夺取核心环节的热门行业。我国光伏多晶硅铸锭炉市场由美国GT
Solar、德国ALD等外企垄断的局面,正被精功科技、京运通及天龙光电(20.220,-0.49,-2.37%)等国内设备厂商打破;天通股份(20.01,0.90,4.71%)通过引进日本设备与工艺生产4英寸节能产品LED
蓝宝石衬底材料,拉开了蓝宝石衬底材料国产化序幕,而天龙光电正顺势加速推进蓝宝石生长炉国产化进程,比亚迪正试图以铁电池技术置换磷酸铁锂电池,以成为未来电动车主流电池供应商。
而在传统行业,不但要夺取核心环节,企业还担负着重新设计产业链的重任。
去年12月28日,由TCL和深超投资共同投建的华星光电8.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华星光电CEO贺成明在接受《经理人》杂志采访时表示,实现液晶面板—液晶模组—整机一体化这样一个“全产业链”垂直整合能力一直是TCL的重要战略发展方向,也是中国彩电企业必须走的一条路;投资液晶面板项目能够摆脱中国彩电企业对外资液晶面板资源的依赖。
新希望(23.47,-0.23,-0.97%)2005年发起全产业链计划后,种猪的质量好坏关系到下游产品的品质,以往种猪依赖进口,价格昂贵,于是刘永好效仿国外先进的农牧企业做法,将种猪设置为上游核心环节,并斥资近10亿人民币,在四川、湖南、山东等农业大省设立了种猪场。
中集集团(27.10,0.24,0.89%)在最近几年频频对国外海洋工程产业链的核心企业发起收购,去年以75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全球海洋工程移动式钻井平台最大的设计商美国FriedeGoldman
United(F&G)公司,完成了中集海洋平台钻井系统的布局。
从这些意在掌握定价权和控制权的领军企业身上,我们十分欣喜地发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自主”,也许仅有一步之遥,与日本企业在上世纪80年代初掀起的并购全球产业链的热潮相比,何其相似!但这绝不是一个简单而短暂的过程,产业链的竞赛是马拉松式的,那么,中国企业是否已经具备了持续竞争的源动力?
变革能量
中国企业十几年参与全球制造环节的分工,的确为自己积攒了产业链低端的经验,但在付智勇看来,企业还需从四个维度衡量自己在新一轮的产业链革命中获胜的核心竞争力:
成本优势。根据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2010年制造业单位劳动成本数据,我国是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制造业国家之一,成本优势还将持续15年左右,但是,企业依托成本领先策略来扩展竞争力时,要素成本仅仅是起点之一,企业还必须迅速通过规模与技术进步来进一步扩大成本优势。
专业创新。所谓专业创新,包括技术、产品、服务等多个层次的创新内容。企业在自身的专业范畴内,持续地精耕细作,依托不断积累的文化底蕴,拓展新的专业能力,这种优势是其他企业不可购买且难以复制的。
资源控制。资源指的是企业占有某种稀缺的生产资料,或者拥有垄断性的销售渠道。
要能够成为企业崛起的优势,还涉及到两个层面的问题。其一,产业链对企业所控制的资源应当有较大需求,进而刺激企业的产品或者服务价值提高。其二,政策应当支持资源的整合。

产业链设计能力。这是中国企业亟待补足的能力。最近新希望宣布剥离乳业产业链,因为乳业上下游离新希望的饲料主业较远,管理和整合出现瓶颈。而中国企业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行业集中度低、结构不合理,产业链设计能力首先要求具备去芜存菁的整合手段。

㈦ 不锈钢家具价格及其发展趋势的介绍

导语:今天小兔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关于不锈钢的家具,家具在我们生活当中具有储藏储物,并且市场上的家具风格多种多样。现在欧式风格的家具非常受到广大人们的喜欢,家具的品牌也非常的多。大家可以在网上查看关于这方面的图片,不锈钢家具是近些年来流行起来的家具。不行刚的家具具有体积小,易清洁的优点,不像木质家具具有很大的厚度。下面就关于不锈钢家具给大家做一下详细的介绍。

一、不锈钢家具的发展趋势

1、产业链延伸趋势

不锈钢产业是以特定资源开发利用为基础和依托发展起来的产业,上游原材料的供需与价格波动直接影响不锈钢行业盈利水平。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不锈钢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转型升级分析报告前瞻分析认为,为减少盈利波动,不锈钢企业通过控制上游的镍和铬以完善产业链结构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2、兼并重组趋势

中国不锈钢产能过剩显现,行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大幕已经拉开,前瞻不锈钢行业研究报告分析认为,年产15万吨以上的不锈钢企业之间兼并重组的可能性较大,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



3、产业结构升级趋势

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已成为中国各行业的当务之急。目前,国内不锈钢行业已由数量增长型进入结构调整型阶段,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大力开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不具备创新能力和规模优势的小型不锈钢制造企业将被市场淘汰。



二、不锈钢家具的市场价格

1、不锈钢家具不锈钢茶几电视柜角几

报价:299.70元

品牌/型号:奥腾/F1683分类:桌类

2、不锈钢家具/不锈钢茶几电视柜/大理石电视柜/五金家具

报价:1880.00元



品牌/型号:茶几电视柜/C10分类:柜类、箱类

3、东莞市不锈钢家具不锈钢茶几不锈钢架家具

报价:3580元

品牌/型号:卓源家具/ZY-C140分类:茶几、茶台

4、不锈钢工艺品不锈钢家具不锈钢装饰家具

报价:1500.00元

品牌/型号:锐驰家饰/DF-0102分类:其他类家具

上面给大家介绍一下不锈钢家具的发展趋势与市场上的不锈钢的价格,下面就借一点时间给大家讲一下不锈钢家具的保养方法,大家切记平时的时候不要把过于冷过于热的物品放置在不锈钢的家具上面,有点硬的物体也不要直接放置在家具上面以免产生刮花等情况。有机的溶剂不要倒撒在不锈钢家具上面以免对家具产生损坏等等。今天关于不锈钢的讲解就到这里啦。谢谢大家的观看。

㈧ 镍铁是什么样的

镍铁
http://ke..com/view/329059.html?wtp=tt
在炼钢工业中作为合金元素添加剂,可提高钢的抗弯强度和硬度,在铸铁中可使其结构均匀,密度提高,也可用作含镍或含镍铬铸铁轧辊及其他铸造合金加入剂。

目录

外观特征
镍铁冶炼
镍铁分类
镍铁用途
镍铁质量
中国镍铁产业问题与展望
转炉在镍铁烧结中的作用
精炼镍铁
主要的消耗指标
镍铁形状外观特征
镍铁冶炼
镍铁分类
镍铁用途
镍铁质量
中国镍铁产业问题与展望
转炉在镍铁烧结中的作用
精炼镍铁
主要的消耗指标镍铁形状展开 编辑本段外观特征
锯齿状断口,此矿物不常见,以块,粒状集合体产出.铁灰,深灰或黑色,条痕铁灰色.不透明,新鲜面呈金属光泽.
编辑本段镍铁冶炼
硅酸氧化矿可以用火冶法熔炼,经还原、熔化和精炼得到镍。还原时要争取使氧化镍完全变为金属镍。熔化时镍铁将同较轻的渣分开。镍铁的含镍量取决于部分还原过程的选择能力。采用焦炭作还原剂,也可采用硅铁作还原剂。为了除去粗镍铁中的杂质碳、硫、磷和铬,必须进行精炼。 在电炉中用碳直接部分还原炼制镍铁 在矿热炉中采用碳热法将矿石还原成镍铁,随后进行精炼。霜 在矸90%
编辑本段镍铁分类
镍铁一般按照品位即镍含量进行分类,国内比较流行的分类方法是根据冶炼的设备将镍铁分为高炉镍铁和电炉镍铁,其中高炉镍铁品味一般较低,大多含镍8%以下,而电炉镍铁一般含镍8%以上。
编辑本段镍铁用途
镍铁最大的用途为用于不锈钢炉料,作为镍的替代品,一般情况下,200系列不锈钢直接可以用低品味的镍铁,300系列不锈钢则用品味在8%以上的镍铁。
编辑本段镍铁质量
镍铁质量不但取决于其含镍的高低,即通常所说的品味的高低,而且还取决于其含有害杂质量的大小,在镍铁中,不论是高炉冶炼还是电炉冶炼,均会产生S、P、SI、C这些杂质,有些由于用矿的不同也会含铜、钛等杂质,由于镍铁用途主要用于不锈钢冶炼,因此杂质的高低会影响不锈钢的性能和质量水平。一般情况下,杂质越低越好,但如果要得到优质的镍铁,则必须经过精炼。
编辑本段中国镍铁产业问题与展望
随着中国不锈钢产业的迅速发展,中国镍资源贫乏的劣势进一步地暴露,中国蓬勃发展的不锈钢产业必须直面这两个问题: 第一,目前镍市定价权不在中国,国内现货镍价格基本跟随LME镍波动; 第二,全球硫化镍矿资源的逐渐减少和开采难度的增加势必推高电解镍生产成本,不锈钢冶炼成本难免水涨船高。 镍铁当初作为电解镍的一个替代品而出现,在经历了08年金融风暴的“洗礼”后,面对中国不锈钢产业的继续发展和全球硫化镍矿资源急剧减少这样的客观局面,镍铁无疑正在迎来一个从单纯的电解镍替代品成长为制衡镍价的一种杠杆商品的机会。 但是中国镍铁产业目前也面临着如下问题。 第一,中国生产镍铁所用的红土镍矿主要依赖进口,随着近年来有色金属价格持续高涨,许多矿业国家为了分享高价格带来的高收益,陆续出台了限制原矿出口或者增加原矿出口关税等政策及相关法律,如印尼、刚果、蒙古等。由于镍矿是整个镍产业链的最上游,没有资源控制权意味着没有定价权,这对中国整个镍产业以及包括不锈钢在内镍下游应用行业都是一种威胁,因此实施“走出去”战略,与国际主要镍矿供应商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积极投资当地镍矿开采,成为中国降低风险的必由之路。 第二,目前中国镍铁冶炼的主要设备分别是高炉和矿热电炉,根据去年国务院出台的《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细则和今年4月7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在2010年底前将淘汰300立方米及以下的高炉产能,在2011年底前将淘汰淘汰400立方米及以下的炼铁高炉,而据本网了解,目前中国镍铁冶炼高炉主要炉容以128立方米居多,达到300立方米以上的极少,一旦国务院关于淘汰落后产能的政策真能得到彻底的贯彻,对中国镍铁行业尤其是高炉镍铁的冲击无疑是巨大,而对不锈钢行业也将产生重大影响,但是由于小高炉冶炼效率较低,污染和耗能双高,冶炼工艺落后,从行业本身的健康发展来看优胜劣汰是必然遵循的生存法则,随着国家关于淘汰落后产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决心的一步步地落实,中国镍铁生产的新格局或许也将由此催生。
编辑本段转炉在镍铁烧结中的作用
转炉中构成一个炉室,以便用镁来处理铸铁熔料.转炉的炉壁构件的大小和形状对在转炉中处理铸铁熔料的效率,以及对获得剩余镁含量的精度均有决定性的影响.为了对这个影响进行最佳控制,炉壁构件的长度L按照公式L=600×T0.45×A来确定,而其高度H则按公式H=1.5L×A来确定.式中A是一个系数,它的数值介于0.5至1.5之间,其具体数值取决于硫的重量含量在0.01%至0.15%之间的取值.它还取决于转炉炉身中耐火材料衬料的厚度在40至150毫米之间的取值情况.
编辑本段精炼镍铁
首先,从矿热炉放出粗制镍铁水到铁水包中,在这里向铁水包内加入苏打灰,加入的比例是每吨镍铁水14kg,镍铁水中的硫可以降到0.015~0.08%。也可以向铁水包中喷入钝化的镁颗粒,这需要用特殊的蒸发器将颗粒镁喷入铁包内1.5m左右的深处。这种工艺可以将镍铁水中的硫含量降到0.015%以下(近年来中国20多家钢铁公司从乌克兰引进这种工艺,应用于高炉铁水脱硫)。 将脱硫处理后的镍铁水上面的渣子倒掉以后,兑入到一座用酸性耐火材料做炉衬的氧气顶吹转炉中。在酸性氧气顶吹转炉中,通过吹氧,硅被氧化,此时熔池的温度快速提高。为了控制合适的熔池温度,需要向炉内加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金属废弃物或者购入的含镍的废料。 经过脱硅处理后的镍铁水再被装入到一座相同吨位的碱性氧气顶吹转炉中,通过顶吹氧气,去除镍铁水中的碳、磷及其它杂质。为了造碱性的炉渣和降温,向转炉内加入石灰石。在有充足的含镍废料时,可以用石灰代替石灰石。 从碱性氧气顶吹转炉中出来的镍铁水中的杂质含量已经符合商品镍铁标准的要求,含镍量提高到20%左右,可以作为商品镍铁出售。 因为硫可以在转炉中脱除,因此可以将铁水包脱硫和酸性转炉脱硅合并在一个转炉中进行。第一个转炉是酸性转炉,将其改造为顶底复合吹炼的碱性转炉,通过底吹氩气(氮气),在这个转炉中可以实现在还原性气氛下脱硅和脱硫。 从第一个转炉出来的镍铁水再进入第二个转炉内脱磷,在冶炼过程中要向炉内加入石灰石,保证合适的冶炼温度。在这个转炉中冶炼合格的镍铁水送到铸造车间铸成块,其含镍金属的量为20%。
编辑本段主要的消耗指标
电能的消耗占镍铁总成本的30%~33%。每吨商品镍铁的电力消耗与矿石的镍含量相关,在矿石镍含量为1.5%时,电能消耗约为600kWh/t干矿石。在矿石的镍含量为2.5%时,每吨镍铁的电能消耗降到400kWh。 国外购入的含镍1.5%~2.0%的氧化镍矿石,其消耗量大致是12t/t镍铁。还原剂(无烟煤的煤粉)大约占矿石数量的8%;各种燃料的重量是50kg/t镍铁;氧气80m3/t镍铁;石灰5kg/t焙烧前的矿石。

㈨ 上海镍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镍磐科技是一家区块链科技公司,拥有自主开发的区块链底层平台 everchain。公内司业务为面向企容业和产业联盟的区块链技术需求以及提供企业级高可用联盟链和行业解决方案。
法定代表人:黄海旻
成立时间:2017-08-22
注册资本:1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310110000923257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
公司地址:上海市杨浦区铁岭路38号1层(集中登记地)

㈩ 镍铁的产业展望

随着中国不锈钢产业的迅速发展,中国镍资源贫乏的劣势进一步地暴露,中国蓬勃发展的不锈钢产业必须直面这两个问题:
第一,镍市定价权不在中国,国内现货镍价格基本跟随LME镍波动;
第二,全球硫化镍矿资源的逐渐减少和开采难度的增加势必推高电解镍生产成本,不锈钢冶炼成本难免水涨船高。
镍铁当初作为电解镍的一个替代品而出现,在经历了08年金融风暴的“洗礼”后,面对中国不锈钢产业的继续发展和全球硫化镍矿资源急剧减少这样的客观局面,镍铁无疑正在迎来一个从单纯的电解镍替代品成长为制衡镍价的一种杠杆商品的机会。
但是中国镍铁产业也面临着如下问题。
第一,中国生产镍铁所用的红土镍矿主要依赖进口,随着有色金属价格持续高涨,许多矿业国家为了分享高价格带来的高收益,陆续出台了限制原矿出口或者增加原矿出口关税等政策及相关法律,如印尼、刚果、蒙古等。由于镍矿是整个镍产业链的最上游,没有资源控制权意味着没有定价权,这对中国整个镍产业以及包括不锈钢在内镍下游应用行业都是一种威胁,因此实施“走出去”战略,与国际主要镍矿供应商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积极投资当地镍矿开采,成为中国降低风险的必由之路。
第二,中国镍铁冶炼的主要设备分别是高炉和矿热电炉,根据国务院出台的《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细则和今年4月7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在10年底前将淘汰300立方米及以下的高炉产能,在2011年底前将淘汰淘汰400立方米及以下的炼铁高炉,而据本网了解,中国镍铁冶炼高炉主要炉容以128立方米居多,达到300立方米以上的极少,一旦国务院关于淘汰落后产能的政策真能得到彻底的贯彻,对中国镍铁行业尤其是高炉镍铁的冲击无疑是巨大,而对不锈钢行业也将产生重大影响,但是由于小高炉冶炼效率较低,污染和耗能双高,冶炼工艺落后,从行业本身的健康发展来看优胜劣汰是必然遵循的生存法则,随着国家关于淘汰落后产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决心的一步步地落实,中国镍铁生产的新格局或许也将由此催生。
转炉作用
转炉中构成一个炉室,以便用镁来处理铸铁熔料.转炉的炉壁构件的大小和形状对在转炉中处理铸铁熔料的效率,以及对获得剩余镁含量的精度均有决定性的影响.为了对这个影响进行最佳控制,炉壁构件的长度L按照公式L=600×T0.45×A来确定,而其高度H则按公式H=1.5L×A来确定.式中A是一个系数,它的数值介于0.5至1.5之间,其具体数值取决于硫的重量含量在0.01%至0.15%之间的取值.它还取决于转炉炉身中耐火材料衬料的厚度在40至150毫米之间的取值情况.
首先,从矿热炉放出粗制镍铁水到铁水包中,在这里向铁水包内加入苏打灰,加入的比例是每吨镍铁水14kg,镍铁水中的硫可以降到0.015~0.08%。也可以向铁水包中喷入钝化的镁颗粒,这需要用特殊的蒸发器将颗粒镁喷入铁包内1.5m左右的深处。这种工艺可以将镍铁水中的硫含量降到0.015%以下(中国20多家钢铁公司从乌克兰引进这种工艺,应用于高炉铁水脱硫)。
将脱硫处理后的镍铁水上面的渣子倒掉以后,兑入到一座用酸性耐火材料做炉衬的氧气顶吹转炉中。在酸性氧气顶吹转炉中,通过吹氧,硅被氧化,此时熔池的温度快速提高。为了控制合适的熔池温度,需要向炉内加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金属废弃物或者购入的含镍的废料。
经过脱硅处理后的镍铁水再被装入到一座相同吨位的碱性氧气顶吹转炉中,通过顶吹氧气,去除镍铁水中的碳、磷及其它杂质。为了造碱性的炉渣和降温,向转炉内加入石灰石。在有充足的含镍废料时,可以用石灰代替石灰石。
从碱性氧气顶吹转炉中出来的镍铁水中的杂质含量已经符合商品镍铁标准的要求,含镍量提高到20%左右,可以作为商品镍铁出售。
因为硫可以在转炉中脱除,因此可以将铁水包脱硫和酸性转炉脱硅合并在一个转炉中进行。第一个转炉是酸性转炉,将其改造为顶底复合吹炼的碱性转炉,通过底吹氩气(氮气),在这个转炉中可以实现在还原性气氛下脱硅和脱硫。
从第一个转炉出来的镍铁水再进入第二个转炉内脱磷,在冶炼过程中要向炉内加入石灰石,保证合适的冶炼温度。在这个转炉中冶炼合格的镍铁水送到铸造车间铸成块,其含镍金属的量为20%。
电能的消耗占镍铁总成本的30%~33%。每吨商品镍铁的电力消耗与矿石的镍含量相关,在矿石镍含量为1.5%时,电能消耗约为600kWh/t干矿石。在矿石的镍含量为2.5%时,每吨镍铁的电能消耗降到400kWh。
国外购入的含镍1.5%~2.0%的氧化镍矿石,其消耗量大致是12t/t镍铁。还原剂(无烟煤的煤粉)大约占矿石数量的8%;各种燃料的重量是50kg/t镍铁;氧气80m3/t镍铁;石灰5kg/t焙烧前的矿石
一般镍铁冶炼企业将镍铁铸成面包状或块状,图片如下
标准号 StandardNo: GB/T 25049-2010
中文标准名称 StandardTitle in Chinese: 镍铁
首次发布日期 FirstIssuance Date: 2010-9-2
标准状态 StandardState: 现行
复审确认日期 ReviewAffirmance Date:
计划编号 Plan No: 20077290-T-605
代替国标号 ReplacedStandard:
被代替国标号 ReplacedStandard:
废止时间 RevocatoryDate:
采用国际标准号 AdoptedInternational Standard No: ISO 6501:1988
采标名称 AdoptedInternational Standard Name: 镍铁 交货技术条件
采用程度 ApplicationDegree: MOD
采用国际标准 AdoptedInternational Standard: ISO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77.100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H42
标准类别 StandardSort: 产品
标准页码 Number ofPages:
标准价格(元) Price(¥):
主管部门 Governor: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归口单位 TechnicalCommittees: 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起草单位 DraftingCommittee: 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规定了炼钢和铸造用不同形态镍铁(锭、块、粒)的交货技术要求。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适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1931.1 镍、镍铁和镍合金 碳含量的测定 高频燃烧红外吸收法 (GB/T 21931.1-2008,ISO 7524:1985,IDT)
GB/T 21931.2 镍、镍铁和镍合金 硫含量的测定 高频燃烧红外吸收法 (GB/T 21931.2-2008,ISO 7526:1985,IDT)
GB/T 21931.3 镍、镍铁和镍合金 磷含量的测定 磷钒钼黄分光光度法(GB/T 21931.3-2008,ISO 11400:1992,IDT)
GB/T 21932 镍和镍铁 硫含量的测定 氧化铝色层分离-硫酸钡重量法
GB/T 21933.1 镍铁 镍含量的测定 丁二酮肟重量法(GB/T 21933.1-2008,ISO 6352:1985,IDT)
GB/T 21933.2 镍、镍铁和镍合金 硫含量的测定 高频燃烧红外吸收法 (GB/T 21933.2-2008,ISO 8343:1985,IDT)
GB/T 21933.3 镍、镍铁和镍合金 磷含量的测定 磷钒钼黄分光光度法(GB/T 21933.3-2008,ISO 7520:1985,IDT)
……

阅读全文

与镍产业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