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产业大全 > 传媒经济与文化产业

传媒经济与文化产业

发布时间:2020-11-27 04:52:55

A. 本人正在写一只股票的分析 需要最近的经济形势宏观分析及文化传媒产业发展现状

给你一个网址是最新的文化传媒行业分析和调研报告因为没说是具体哪只股票,我给你的网址里面全部的文化传媒股票都有还有市场调研报告你自己去摘录吧希望能帮助到你!!记得加分哦http://qs.jrj.com.cn/focus/qscl611/

B. 谁能告诉我传媒经济学专业毕业后,工作是什么性质的————中传的学习本专业的亲们

这个专业毕业后会从事媒体行业的相关行业,一般毕业后如果去公司或电视台,会做些行政类的工作,在栏目组做做策划。如果做研究的话,可能去做些经济论坛。08年的亚洲传媒经济论坛就在中传召开的。这个专业不属于经济类,属于媒体/文化方面的,是研究媒体管理和文化在经济领域中的问题,比如媒体在某一行业中拉动GDP增长所做的贡献,等等。 就业方面,该专业的研究生比本科生稍有些优势,不过研究生和本科生可能应聘的职位一样。就业率有70%左右,该专业在中传算不上王牌专业,但也算比较好的专业了。 考试难度并不大,除了中传的几个王牌专业特难考外,其他的都不很难,统考考过,英语分数高,优势大些。复试要考《经济学原理》、《管理学》、《媒介经济学》、《当代国际文化贸易与文化竞争》、《文化产业与政策导论》、《 传媒经济学教程(07版)》、《 媒介经营与管理总论》,认真复习就行

C.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生

你好,三个专抄业的核心区袭别:
产业经济学:经济类,考数学;
传媒经济学:文学类,不考数学,初试考传播类的文科内容,复试考经济知识
艺术硕士 : 艺术类,英语要求比较低是最大优势,初试考艺术理论,复试考经济知识

有什么问题你可以加我,联系方式在我资料里

D. 中国传媒大学传媒经济学和文化产业哪个好

▲传媒经济学(050336)这个专业包括四个方向:
01传媒产业管理02国际文化贸易03文化产业管理04影视项目管理
初试考试科目:
①101政治
②201英语、202俄语、203日语(三选一)
③708传播学理论与历史
④810综合考试[新闻传播学]

复试笔试科目:
940传媒经济管理综合
复试还有面试,主要考察综合知识,包括主要的专业课,如传播学、经济学基础等课程。

传媒经济学
940传媒经济管理综合的参考书:
① 《经济学原理》 曼昆 机械工业
② 《管理学》 周三多 高等教育
③ 《媒介经济学》 霍斯金斯 暨南大学
④ 《当代国际文化贸易与文化竞争》 李怀亮 广东人民
⑤ 《文化产业与政策导论》 何群 高等教育
⑥ 《 传媒经济学教程(07版)》 周鸿铎 首都经贸大学
⑦ 《 媒介经营与管理总论》周鸿铎 经济与管理
⑧《系统经济学探索》昝廷全 科学
(以上书目仅供参考,如超出范围,均属正常) ,也就是说以这几本书为主,但是也要适当地了解专业动态,最新的内容之类的。
还有一个,考专业课要尽量搞到往年的试题,这样先分析出以前的考试范围,再来复习今年的,做到心中有数。而且尽量向以前考上的师兄师姐多咨询信息。

E. 传媒的应对危机

某广告传媒专家表示,每一次经济危机都蕴含机遇,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会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尤其是对包括新闻业在内的文化产业来说,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加之居民消费结构和消费心理的变化会产生良性效应,这些产业在经济萧条时期往往会逆势上扬,经济学上称之为“口红效应”。
通过对美日韩等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历史考查不难看出,在“口红效应”的作用下,每次金融危机都会成为文化产业逆势发展的机遇期。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低碳经济的发展,以传媒为代表的文化产业正在迅速崛起并逐步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宏观引导向上
新闻业等文化产业相对于实体经济而言,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在危机的传导上也有滞后效应。文化产业在带动经济增长、创造财富、扩大就业、提高国家软实力等方面具有突出的贡献与潜力。这些独有优势,使很多国家纷纷将文化产业作为后金融危机时期振兴国民经济的战略性产业,从宏观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
为了适应新媒体环境的变化,促进传媒业的自由开放式发展, 2009年7月22日韩国通过了《媒体法》,逐步废除广播电视的垄断体制。美国政府历来被视为是管得最少的政府,但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也加大了对新闻传媒业的支持力度。2009年3月11日,美国众议院通过了一项报业减税法案。根据这项法案,直到2015年,报纸和报纸出版业将少缴40%的营业税。
启示:当前,文化产业因其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等优势已经悄然成为扩大内需、推动就业、促进产业升级、加强社会凝聚力的主导力量。2009年7月,我国出台了首个《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将文化产业从战略层面纳入国家产业振兴规划的序列。通常认为,国家对文化产业的投入达到财政总支出1%,文化产业才能获得充分发展。虽然近些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文化产业的资金支持,但是,文化产业投入仅占财政总支出的0.39%左右,与文化建设的实际需要相比,财政投入还远远不足。与欧美、日韩等文化产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强对外文化贸易、提高文化产品国际竞争力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差距,需从资金、人才、政策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加强与新媒体合作
传统的新闻传媒业高度依赖广告,而广告又对经济变动极其敏感,所以传媒经济与经济发展形势正向相关。因而,金融危机使传统媒体感受到阵阵寒意,但是对于数字化的新兴媒体,却是一个发展的良机。
国外很多主流媒体看到了这一商机,纷纷转战新媒体。美国《西雅图邮讯报》《落基山新闻》和《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等百年老报停止出版实体报纸,全力投身网络版经营。SNS社交网站的兴起开启了新媒体发展的新里程。针对当前很多人习惯于在社交网站获取新闻信息,美国四大电视台,ABC(美国广播公司)、FOX(福克斯广播公司)、CBS(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和NBC(全国广播公司)纷纷进行Facebook的网页改版,推出新服务加入新功能,以提升在SNS用户中的影响力进而吸引用户购买频道收看。
日本报业加快了向新媒体的转型。《日本经济新闻》专门设立了电子媒体局,利用已有的网站平台,提供音频、视频等新闻服务,开发针对手机用户的新闻产品。在企业利润萎缩,广告市场低迷的不利条件下,《朝日新闻》和《日本经济新闻》等报纸,将多年存储的新闻报道及专业信息等数据资源建成网络数据库,提供收费商业信息服务,探索出新的赢利模式。
启示:当前,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关系已经从竞争转向合作。我国的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在此次金融危机中迎来难得的发展良机。腾讯财报数据显示,2009年腾讯互联网增值服务收入为人民币95.307亿元(13.958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3.9%。如今,传统媒体大多建立起自己的网站,开通了手机版,但如何利用自己的优势,在原有内容基础上创新形式、突出特色,实现与新媒体的融合互动,创造更为有效的赢利模式,仍需我们思考和探索。
加大技术创新
加强技术研发与应用,开发新型传媒产品是媒体应对金融危机的有效途径。很多传统媒体加强了内容产品的开发转型,大力开发面向新用户、具有市场发展潜力的新闻产品。2009年4月,《华尔街日报》推出针对iPhone手机的新闻阅读客户端,《纽约时报》推出一款名为Times Wire的网络新闻阅读产品,以类似于博客传播的形式来实时推荐新闻。时代华纳公司从2010年开始致力于推出一项“电视无处不在”(TV Everywhere)的服务,有线电视的付费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或手机等终端来欣赏有线电视公司提供的视频内容。
继数字电视转型后,2010年韩国政府投入17亿韩元进行数字广播、三维立体节目广播、新一代DMB(视频传输速率提高两倍的新一代地面波)的现场试验,通过开发新型广播节目,使韩国广播业迎来新转机。2011年4月,韩国政府又出台“智能电视三大政策”——提高智能电视核心技术、丰富智能电视内容和加强基础公共设施建设,借此巩固韩国在智能电视市场的领先地位。
启示:我国现今已经进入媒介融合时代,受众信息需求、传播生态环境、传媒经济发展模式等都发生了明显变化。传统主流媒体要想在竞争中生存发展,必须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借助技术进步与创新,实现采编流程的数字化、传播平台的互动化、新闻产品的多样化、信息服务的人性化,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资源共享
后危机时代,低碳经济成为推动各经济体转变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战略的重要力量。
为适应低碳经济发展要求,提高资金产出效益,新闻媒体间开始了多种形式的广泛合作,通过共享资源,降低成本。如美国《华盛顿邮报》和《巴尔的摩太阳报》在2008年底就达成协议共享新闻资源,《达拉斯晨报》和《沃思堡明星电讯报》则互为代理发行业务,并共享图片和部分新闻产品的资源。福克斯电视台和NBC电视台也在酝酿共享视频资源。
面对日益艰难的生存环境,日本报业巨头也开始抱团取暖,加强合作以提高整体竞争力和影响力。《读卖新闻》与美国《华尔街日报》牵手合作,从2009年3月起,《读卖新闻》每周两天在其国际版刊登《华尔街日报》解读性报道的日文译文,《华尔街日报》则依托《读卖新闻》进行其亚洲版的印刷和发行。《读卖新闻》《朝日新闻》和《日本经济新闻》三大报还共同组建了一个新闻导航网站,将三家报纸新闻报道的部分内容放在一起,供读者进行比较阅读。读者点击感兴趣的内容即可进入各报独立网站查阅详细报道。这种联合导航的方式既融合了新闻资源,又能使各报保持自己的特色,形成差异化竞争。除此之外,为了减少生产成本,三大报还在信息、发行等方面联合互助。在偏远地区实行联合送报,当灾害发生时,为受灾方提供内容制作、印刷、发送等帮助。
启示:每次金融危机都会推动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此次金融危机催生了低碳经济。文化产业由于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污染、吸纳就业能力强等特点,非常契合低碳经济的要求,面临宝贵的发展机遇。当前,由于竞争剧烈,我国新闻业面临内容资源紧缺的发展瓶颈。实现新闻文化产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必须打破地区、行业界限,变各自为战为联合作战,最大程度实现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在合作中求得共赢。
专业
传媒名校有哥伦比亚大学、密苏里新闻学院、西北大学、雪城大学、纽约大学,这些大学的传媒学院排名在美国都是前十。
美国传媒专业排名情况分析
名列新闻与大众传播专业本科前五名的大学是:University of Missouri-Columbia,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Syracuse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University of Illinois-Urbana- Champain。
名列新闻研究生院的前五名是:Columbia University,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Missouri-Columbia, University of Minnesota-Twin Cities, University of Illinois-Urbana- Champain。

F. 中国传媒大学传媒经济学考研

这个专业毕业后会从事媒体行业的相关行业,一般毕业后如果去公司或电视台,会做些行政类的工作,在栏目组做做策划。如果做研究的话,可能去做些经济论坛。08年的亚洲传媒经济论坛就在中传召开的。这个专业不属于经济类,属于媒体/文化方面的,是研究媒体管理和文化在经济领域中的问题,比如媒体在某一行业中拉动GDP增长所做的贡献,等等。
就业方面,该专业的研究生比本科生稍有些优势,不过研究生和本科生可能应聘的职位一样。就业率有70%左右,该专业在中传算不上王牌专业,但也算比较好的专业了。
考试难度并不大,除了中传的几个王牌专业特难考外,其他的都不很难,统考考过,英语分数高,优势大些。复试要考《经济学原理》、《管理学》、《媒介经济学》、《当代国际文化贸易与文化竞争》、《文化产业与政策导论》、《 传媒经济学教程(07版)》、《 媒介经营与管理总论》,认真复习就行
中传不以任何形式办考研辅导班,所以如果发现有中传的辅导班,肯定是作假。
希望对你有帮助

可参考网站:http://yz.cuc.e.cn/

以下内容来自中传招生简章:

传媒经济学专业(050336)
传媒经济学是新兴的交叉学科,研究范围主要体现了经济学、管理学和传播学的交差和融合。本专业培养既懂得传播学的理论,具备经济学的系统理论知识和经营管理知识,掌握传媒经济的特殊规律,又了解传媒产业的政策法规,熟悉传媒产业经营管理实践的高级专业人才。具体培养目标为:
⑴为各高校和研究机构输送传媒经济理论的研究人才;
⑵为各级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培养高层次传媒经济管理人才;
⑶为传媒企业培养高层次的经济管理人才。
传媒经济学专业下设传媒产业系统、传媒产业经营与管理、传媒产业组织、国际文化贸易、文化产业研究和制片管理六个方向。

1.传媒产业管理方向
培养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熟悉党和国家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和法规;熟悉我国传媒产业管理的有关政策法规;具有宽厚的专业基础知识,牢固掌握系统的传媒产业分析理论和方法。利用产业组织理论和管理理论,站在国家传媒发展战略的高度探讨传媒政策与法规及其与传媒经济管理的互动关系,认真分析和总结我国关于传媒发展的政策与法规的历史轨迹、经验教训及其政策启示;深入研究传媒市场规律以及我国传媒产业经济管理中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对策;对传媒产业的组织深入研究,提出传媒组织运行的规律特征和管理措施;对传媒产业的集团化经营进行深入剖析,提出传媒集团化经营的前提条件、目标战略和管理措施等。本方向研究生适合从事传媒产业的管理研究与实际工作。

2.国际文化贸易方向
文化产业和文化贸易的飞速发展呼唤既懂国际文化贸易理论,又熟悉国际文化市场的高级人才。国际文化贸易是一个崭新的,集传媒经济、国际贸易、文化研究、经济学、传播学等知识为一体的跨专业学科领域,瞄准国际文化贸易发展的前沿问题和最新动向。以国际文化贸易理论、文化市场理论、国际传播、传媒与文化经济学、影视贸易、图书版权贸易、演出会展贸易、应用传播学、WTO与国际文化贸易等为主干专业课程,重点培养掌握国际文化贸易基本理论与方法,广泛了解国际文化贸易前沿问题,熟练掌握国际文化营销与策划、市场运作、谈判技巧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能在文化部门、媒体机构、涉外经济贸易部门、企事业单位以及政府机构从事文化外贸管理、调研、开发和策划等方面工作的专业型、实用型、创新型高级人才。

3.文化产业管理方向
文化产业的高速发展急需大量既懂得文化产业的发展政策,又熟悉市场经济和管理的复合型高级人才。现代的文化产业管理已经涉及到经济学、管理学、营销学、文化艺术学、产业政策学、传播学等多学科的知识领域,属于交叉学科,并且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研究方向从文化产业的基本发展规律出发,既注重对文化产业的发展政策的宏观领域研究,也注重对文化产业组织经营管理效率的微观领域研究,通过科学的专业训练,培养学生具有严谨的专业素质和宽厚的知识背景,能够熟练掌握理论研究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成为能够适应文化产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本研究的毕业生应该能够在国家的政府管理部门、文化产业研究机构或者文化产业组织从事政策研究、产业管理、项目策划和运营等方面的工作。

4.影视项目管理方向
本研究方向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既有智慧又有创造能力、既懂艺术又懂经济管理和市场运作的影视策划人、制片人、发行人及其他高级项目管理人才。
影视项目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新兴学科,主要研究影视项目(包括电影、电视剧、纪录片及其他影视产品)的经营管理及市场运作规律。
影视项目管理是一门交叉型学科,从学科上看它是影视艺术与经济管理的结合,要求既要懂得艺术又要懂得经济管理和市场运作;其次它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我们强调在提高学生综合理论素养的同时注重对学员创作实践能力及商业运作能力和综合管理能力的培养。
本专业的导师都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又有艺术创作实践及项目运作经验,既懂理论又有实战经验,在科研及艺术创作方面均有显著成果。
本专业将实行双导师制,我们将聘请有业界有名望、业绩突出而有深厚功底的著名制片人担任兼职导师,与校内导师一起负责本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本专业的每个研究生都将同时拥有两位导师。校内导师主要负责理论教学,兼职导师则主要负责指导艺术实践。
本专业学制为三年(本科与本专业相近(如制片管理)的学生可为两年);第一年以理论学习为主,第二年要求学生到业界参与艺术创作和项目运作实践,学生毕业时除了完成毕业论文以外,还要求每个学生完成一部创作作品或项目运作策划书作为毕业设计作品。

G. 中国传媒大学的传媒经济学好还是文化产业管理与经营好

文化产业管理与经营好

H. 你好。中传的传媒经济学跨考好考吗这个专业开设院校少,考不上能调剂别的什么专业还是文化产业好考呢

你好,传媒经济学专业考试的科目是统一的:英语和政治、传播学理论与历史,综合考试,一共是四门500分,其中后面两个学校自主命题的专业课的总分是每门150分。
传播学理论与历史初试准备的参考书为:
《传播学总论》胡正荣
《传播学基础》段鹏
《传播理论》沃纳·赛弗林
《传播学史》罗杰斯
这是主要的几本,都是传媒老师的著作或者传媒大学出版的,当然你可能在网上查到很多版本,内容比这个还要多,我只能告诉你现在学校官方不指定教材,所谓的考试用书都是各种考生推荐的,这个也是我们在对考研归纳和研究这么多年来得出的结论。

综合考试部分一般来说都看《文史要览》,但这门课主要考记忆来复习,《文史要览》这本书很厚,很多内容都是超出考纲的复习范围的,全部都背下来并不现实,另外文史要览覆盖的是中外文化和中外历史的内容,占综合考试的75分,政论文写作还需要通过其他方式提高,因此不建议买这本书复习,效率比较低,可以找一些复习资料结合真题来准备。
传播学专业课的复习难点在传播学理论与历史上,要重视了。

另外想提醒你,参考书只是教材,考研涉及其中内容,但其中有主有次,复习的时候要把握考纲、在历年真题去有选择的复习,不是一味的看书就能解决问题的,毕竟并不是每本书的重要程度是一样的。
你也可以关注“中传考研网”发布的中传考研专用资料:
《传播学理论与历史 复习指南》 中传考研网出版
《传播学理论与历史 历年真题及解析》 中传考研网出版
《综合考试新闻传播学 复习指南》 中传考研网出版
《综合考试新闻传播学 历年真题及解析》 中传考研网出版

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再问追问我,我的资料里有我的联系方式,你也可以到中传考研网上找你需要的信息,祝福你成功圆梦!

I. 中传的文化产业管理研究生专业是培养明星经纪人的专业吗

1.要考研 学历和能力很重要
2.你需要考的是演艺经纪人或艺术管理专业
3.中国传媒大学/上海交大/北影/中戏等大学都很不错的
4.复试要求比较高,能力加金钱 呵呵
5.中科院的和其他学校的差不多,只是中科院是国家直属的 学校是教育部直属的
6.当然不一样,差别很大,
艺术管理是指的管理艺术的专业,如书画/演员等的管理和营销
产业管理是指企业方面的管理,企业在某个产业层面的具体管理
7。唱票公司
8.创意注重的是创造力方面相关的
传媒经济是指影视/报业/图书等传媒业相关
文化产业指的范围最广,如传媒/旅游等 关注的是文化产业大类的管理 主要是文化产业运作等方面
9.上海交大/中传/北大/云大/山大等

J. 娱乐经济的产业

(一)人类娱乐行为
“娱乐,即使人快乐或消遣,亦指快乐有趣的活动。”娱乐是人的本性,是一种身心联动的体验,结果应该达到某种惬意和满足感,“就是美国学者提出的‘高峰体验’或‘高潮体验’,感觉是‘flom’,译成汉语就是‘畅’或‘爽’一就是让你觉得爽!越爽,体验的质量越高。”根据不同娱乐方式的主要功能,人类娱乐大致可分为三大类:
(1)文化娱乐,人们为了“心灵的愉悦”,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不同文化产品来消费的行为,这是人类所特有的娱乐;
(2)体育娱乐,人们为了获得“身体的愉悦”,根据自身条件所进行的内容简便易行、富有情趣的各种身体练习,如各种体育游戏等,运动就是“以愉悦为目的而从事的一种消遣或一种身体活动。”体育娱乐又可分离为文化性体育娱乐和休闲性体育娱乐;
(3)休闲娱乐,人们为了驱逐紧张、单调、寂寞和无聊,选择各种“消费闲暇时间”的行为。当代最普及的娱乐是通过影视、音乐、演出与出版(看电视、电影、报刊、VCD、DVD 和文艺晚会,听CD、MP3、MP4和音乐会等),玩游戏(网络、手机、游戏机等)与网上虚拟生活,参加歌舞厅、夜总会、健康休闲和趣味体育活动等来实现。这些“为社会提供娱乐产品的同一经济活动的集合以及同类经济部门的总和”,构成娱乐产业。
(二)娱乐产业是服务产业或第三产业的一部分
1、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的概念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费雪于1935年发表的《文明和安全的冲突》一书中首先出现。第三产业就是各种提供服务的活动一大量的劳动和资本不是继续流入初级生产和第二级生产中,而是流入旅游、娱乐服务、文化艺术、保健、教育和科学、政府等活动中。这一概念的提出是相对于“第一产业”(农业和矿产业)和第二产业(“将自然资源以各种方式转型”的产业即加工业)而言的,其划分依据是“阶段性经济发展规律”。中国经济领域长期使用“第三产业”这一概念,2001年国家统计局普查中心曾在全国第三产业普查实施方案中,将以下经济活动的部门列为第三产业:
(1)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
(2)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
(3)为管理国家、管理社会服务的部门。从制订“十一五”规划开始,我国官方正式采用了国际通用的“服务业”。
2、服务产业。早在1965年富克斯就在一篇论文中提出了这一概念,1968年他又发表专著《服务经济》,服务经济的划分依据是社会结构的变化一丰裕社会、后工业社会、服务化社会。 20世纪70年代,尼尔·贝尔用“服务业”代替了 “第三产业”,他说:“如果工业社会是以商品数量来定义社会质量的话,后工业社会就是以服务和舒适一健康、教育、休闲和艺术一来定义社会质量。”。也就是说,在后工业社会生产与消费都不再以物质产品为主,而是以服务为主。服务业的发展历程大体为:个人服务和家庭服务一交通通讯及公共设施一商业、金融和保险业一休闲性服务业和“集体服务业”。
(三)娱乐产业主要生长在文化产业和休闲产业的结合部
1、文化产业。“文化包括公益文化、亚市场文化和市场文化,文化事业是国家文化发展的主流,文化产业是其必不可少的补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文化产业的定义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在我国,指从事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为这种生产和经营提供相关服务的行业,分为知识型文化产业、休闲型文化产业和娱乐型文化产业。目前主要包括图书报刊、电影、广播电视、音像、演出、文化娱乐、文化旅游、艺术博览会、艺术品经营、民间工艺、广告以及其他生产文化产品或提供文化服务的行业。“文化产业”名词最早传入中国是起源于对日本文献的翻译,而不是直接源于英文文献。2000年10月,在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第一次在中央正式文件使用了“文化产业”这一概念。
2、休闲产业。现代休闲产业是指与服务于人的休闲生活、休闲行为、休闲消费、休闲需求 (物质的、精神的)密切相关的产业领域,形成以旅游业、餐饮业、娱乐业、服务业、文化产业、体育产业等为龙头的经济形态和产业系统。一般包括国家公园、博物馆、体育(运动场管,运动项目、设备、设施维修)、影视、娱乐、交通、旅行社、餐饮业、社区服务以及由此连带的产业群。服务产业与第三产业、文化产业、休闲产业在本质上有很大的相似性,但文化和休闲产业不是强调那个“业域”,而是体现以人为主体的服务型产业。
(四)娱乐产业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渐进的过程
服务产业(或第三产业)娱乐的产业化过程,主要从四个层次来展开:一是经济活动中越来越多地注入了娱乐成分;二是娱乐与传媒联姻爆发出巨大的力量;三是娱乐与教育融合迎来“娱乐性教育时代”;四是纯娱乐作为一种产业,在社会经济结构中取得了日益重要的地位。
1、娱乐元素注入产品。娱乐同空气、水一样,无孔不入,成为人类基本的调适元素,正如美国娱乐界大亨米切尔·.J.沃尔夫指出,消费者不管买什么,都要在其中寻求娱乐。娱乐不再是一个特定的行业,因为所有的事情都可以换个角度或者方式来做,为人们提供娱乐、让人们过得更轻松愉快。当今“社会已从‘我要更多的家当’过渡到‘我渴望更好的感觉、更加感性、更多信息,我希望吃得更精致、活得更轻松”’的时代。娱乐元素注入产品的常见方式是:
(1)物质产品有了精美的包装,消费者不仅需要好的产品质量,而且需要好的产品包装,人们愿意也能够为令人愉悦的包装付费;
(2)服务产品的趣味性增强,许多服务性产品功能多元化,不只是满足人们的基本和原始需求,还要满足附属的派生需求,使人在消费时更感身心愉快;
(3)产品与娱乐活动相结合,广告与娱乐营销成为一种时尚,以大众都能接受的娱乐因素来引起注意和推销商品。萨缪尔森有一个著名的“幸福公式”,“幸福=满足/欲望,它所揭示的正是饥饿营销的重要法则一吊胃口”。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处处洋溢着娱乐性功能的优质服务,经常是以娱乐经济和“吊胃口”为手段参与市场竞争:服装商场有模特表演、酒楼有文娱节目、购物中心可以摸彩票,柯达和富士的摄影大赛、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频繁的抽奖活动,各种世界性品牌赞助的体育赛事、文艺演出,麦当劳声称 “我们不属于餐饮业,我们是娱乐业”⋯⋯这一切就是利用娱乐功能来吸引消费者。
2、娱乐与传媒联姻。“传媒理论宗师”马歇尔·麦克卢汉,曾经提出“地球村”、“凉传媒”与 “热传媒”等著名概念,提出传媒是“人的延伸”, “媒介(体)即讯息”等著名论点,还提出“媒介 (体)即按摩”,他认为真正的社会教育者在传媒那里,而不是在传统的学校和教会,媒介在轻松的视听享受中教育人,甚至改变人,媒介的力量首先是与人耳目,给人以快感、刺激,形成自觉接触习惯,这是对传媒本质的深刻揭示。目前,电视正恢复娱乐的核心功能,以至于国外把媒介视为娱乐性经济。认为媒介消费是一个自觉享受过程,而不是接受宣传灌输的过程。
传播产业是影响力经济,娱乐是发挥影响力的前提和基础,娱乐因素使消费者成为愉悦的过程,是产生影响力的必要条件之一。人们读报首先看愉悦程度,看电视追求收视的快感。在市场中消费为中心、传播领域里受众主权条件下,传媒与消费是双赢交易,娱乐是其主打内容。近几年,欧美经济衰退,技术操作、资讯对人们价值判断意义减少,替代性满足上升,娱乐需求激增,新闻节目惨淡经营,退出黄金时段,真人秀、百万富翁等娱乐、游戏、影视剧风靡世界,因此,传媒内容业20%的产值在新闻,80%的产值在娱乐。在美国洛杉矶,“娱乐”就是一切,从电视频道到百万巨制的好莱坞电影,就连新闻也出现“娱乐化”的倾向,陷于“拳头+枕头+噱头”式的程式,用娱乐节目托起新闻节目,打造黄金平台,美国著名的电视节目(60分钟》之所以常盛不衰,很重要的特性就是娱乐节目部门制作的新闻节目。
娱乐不挑战现存社会制度的游戏规则,作为最普遍的传播产品类别,受到最大多数人的欢迎。“湖南经济电视台就是打娱乐牌成就电视经济,湖南卫枧也于2003年取消原来的湖南 ‘宣传频道’定位,关闭一些卫生及其他行业节目,锁定‘娱乐、年轻、全国’,2004年6月,正式确定‘造中国最具活力的电视娱乐品牌’的目标,秉持 陕乐中国’的核心理念”。结果一鸣惊人、二鸣上市、三鸣整合娱乐传媒业。电视作为一种大众传播的媒介,是大众的,不是精英的;是平民的,不是贵族的,作为电视娱乐节目更是如此,诸如《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星光大道》、《非常6+1》、《开心词典》、《银河之星大擂台》、《莱卡我型我show))、《同一首歌》、《艺术人生》、《真情对对碰》、《快乐大本营》等等,均赢得了广大受众的“眼球”,“作为国内电视娱乐节目的先行者湖南卫视,其娱乐节目《超级女声》播出时,同时段收视率仅次于中央电视台一套,排名全国第二名。”“为中国内地的电视娱乐树立了一个新的标杆,超女势必要在中国内地的娱乐史上留下一笔。”
3、娱乐与教育融合。大众化的教育,已结束了板着面孔“传道、授业、解惑”和政治教化的时代,娱乐与教育融合在一起,出现“娱乐性教育时代”,这种现象记录了教育事业和娱乐产业一起来临,既是教育的又是娱乐的。从大学课堂里的多媒体教学,到现代远程教育方式的实施,再到大众媒体文化艺术和科教板块新面孔的出现,无不渗透着寓教于乐的“快乐教育”思想。同时,随着国民素质的不断提高,纯娱乐也逐步溶入了教育的成分,一些传统的、自发的大众娱乐活动开始转化为现代的、有组织的群众文艺活动,娱乐越来越需要知识。由于人类娱乐创造了新的需求,形成了新的“产业链”,娱乐产品的生产、销售和消费者教育,成为教育事业和产业发展的又一动力源泉。“对于才智的追求在某种程度上会超过对商业方面的追求,科技会给教育带来娱乐性,以至很难分辨是在工作还是在游戏,智力资本的开发成为占支配地位的商业目标,因而雇员实际上要用全部学习时间学习新技术。换句话说,娱乐性教育将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4、纯娱乐产业迅速成长。在我国,整个娱乐产业很难从服务业和文化产业中准确分离出来,在国家产业管理和公安部门的管理上也存在较大差异。我们认为,娱乐产业包括纯娱乐产业与准娱乐产业,我国纯娱乐产业应大致划分为五大类:1)歌厅、迪厅、舞厅、酒吧、卡拉OK 和夜总会产业;2)演艺产业;3)游戏产业;(4) 博弈产业,我国仅开放了公益性博弈(如体育彩票、社会福利彩票等),民间博弈、商业化博弈和赛马尚不合法;(5)陪侍业,在我国基本上属于不合法职业和产业。当前,我国前三类纯娱乐产业发展如火如荼,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二、娱乐经济是后工业社会的重要成果
(一)“后工业社会”的提出
“后工业社会”这一概念的提出,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认识的过程,同时,也出现了许多类似的概念,用不同的方式概括这个社会形态的基本特征
1996年,经合组织重提“知识经济”概念,并明确定义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1997年 2月,美国总统克林顿采用了“知识经济”的说法。1998年,美国学者提出,20世纪90年代, “体验经济”时代已经到来,它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之后的第四个经济发展阶段。 “体验经济要满足人的‘体验需求’,它的核心是消费与生产的合一,以消费者作为价值创造的主体。在消费过程中产生‘愉悦’、‘难忘’、‘酷’、爽’等等体验”。我国著名学者吴季松、卢继传、朱泽厚、乌家培都对后工业社会的经济形态进行过具体的界说,其中,“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以科学技术为主的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 (消费)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这一概念影响较大。从经济形态和“技术革命”的角度,我们赞成采用“新经济”或知识经济概念;从社会形态和 “产业革命”发展的角度,我们赞成采用“后工业社会”这个概念,因为全球不少国家工业化中期即将完成,新经济尚未普及,当我们无法准确概括某个时代或运动的内涵和外延时,往往加上 “新”或“后”的字样。
(二)后工业社会与娱乐经济的形成
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的需求或欲望,而“幸福和快乐是满足人欲望最好的药剂” (孟德斯鸠),娱乐产品的特性更是符合现代经济活动的目的。由于后工业社会显现出的基本经济特征,决定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的提高。更多地关注劳动者自身的幸福与快乐,与此同时,社会也有可能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服务产品,娱乐经济便应运而生。
市场上的产品和服务相应地提供娱乐功能或与娱乐活动相结合,形成娱乐经济。可以说。娱乐经济包括纯娱乐经济和准娱乐经济(娱乐带动的经济)。娱乐经济建筑于一个高度发展的社会,其产生与发展拥有“三大基石”一许多人有闲和有钱构成其“物质基础”,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诚信关系是其“文化基础”,电子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是其高速发展的“科技基础”。格雷厄姆·莫利托在《全球经济将出现五大浪潮》一文中指出,娱乐经济具备这样几个条件和特点:
(1)生产力高度发展。人类社会信息化;
(2)娱乐经济产值将占GDP500/6以上;
(3)人们对购买物品的态度、观点和行动方式将发生根本的变化;
(4)提供奇遇和冒险的行业将尤为繁荣兴盛;
(5)娱乐经济的核心是创造内在体验。
娱乐经济起始于近十几年来美国人对娱乐休闲的需求,娱乐经济作为大众商业文化的产物,也是一个十分大众化的娱乐体验活动,它的产生和发展有其现实条件:
(1)人的社会属性是娱乐经济产生的内在因素,需求上升规律是娱乐经济发展的内在因素;
(2)生产力水平提高为娱乐经济提供了日益充分的物质和时间条件;
(3) 消费者收入和素质的提高,为娱乐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购买条件与发展空间;
(4)世界各国及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推动了娱乐经济的发展。
按照西方经济学的“效用”理论,人们从追求物质效用、精神效用到追求“幸福”的体验,欲望与满足成为娱乐经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据美国学者预测,休闲娱乐、旅游业将成为下一个席卷全球的经济大潮,事实上,旅游、娱乐、传媒、信息产业目前已成为全球产业排行榜的前四名。日本的娱乐业产值仅次于汽车工业,财富 500强中许多企业的利润增长点相当比重来自下属的娱乐公司和传媒公司业务,如通用、索尼、松下、百事可乐、西屋、三星、美国在线等。由于后工业社会的知识信息成为资本,数字娱乐产业来势更为凶猛,“1999年美国的游戏产业已超过电影和录音带工业,成为其第一大娱乐产品,2000年全球数字娱乐业已超过传统娱乐业,日本经济的1/5由数字娱乐业创造,韩国数字娱乐业增长率达40%,成为韩国支柱型产业。”当代社会,娱乐经济已成为新的“世界通货”,被看成衡量一个国家生产力水平的标志和社会文明的尺度,它能促进产业结构与消费结构合理化,增加社会就业机会,促进居民收入增长和拉动内需,带动新兴产业的产生与发展,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阅读全文

与传媒经济与文化产业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