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产业大全 > 产业发展特点

产业发展特点

发布时间:2020-11-27 04:23:32

Ⅰ 中国产业结构的生产特点

中国产业结构的生产特点。

我国GDP生产结构中的三次产业结构变化,反映了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我国第一产业比重下降,而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从增加值的比重变化上看,国民经济总量增长从主要由第一、二产业带动转为主要由第二、三产业带动。

第二,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的增长成为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按可比价计算,在1979年至2005年GDP增长的9.6%中,有5.3个百分点来自第二产业的贡献,3.1个百分点来自第三产业,1.2个百分点来自第一产业。

第三,目前我国产业结构中第一、第二产业比重偏高,第三产业比重明显偏低,而且内部结构不合理、效益偏低。与世界大部分国家相比,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在GDP中所占比重偏低,我国2005年这一比重仅为39.9%。

(1)产业发展特点扩展阅读:

加快结构调整 四大对策建议:大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继续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一是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二是要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三是要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四是要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五是要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2、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增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以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

3、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

一是抓紧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二是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三是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

4、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

一是要努力提高服务业的比重。

二是要调整和优化服务业结构,提高服务业水平和层次。

三是要加快服务领域的改革步伐。

Ⅱ 我国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特点及优势在哪些方面

我国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特征
一是把通用航空产业融入区域航空产业整体发展之中。一些航空制造基础好的地区,如西安、沈阳、哈尔滨、安顺、成都等通用航空产业基地就是依托中航工业集团骨干生产企业建立起来的。
二是依托机场和自身资源,发挥临空经济效益,走专业化发展之路。一些航空制造产业薄弱的省份,根据自身资源优势,以民用航空机场为中心,打造专业化的通用航空产业基地。如,江西南昌着力打造以低空无人驾驶飞机为主要产品的航空科技产业园; 天津民用航空产业基地源于空客A320 组装线及中航直升机公司落户而建立; 广东珠海通用航空产业园基于政府规划,利用机场和地理优势,成功举办航空会展,吸引国际通用航空产业转移而建立。
三是产业布局各自为政,缺乏国家层面的统一规划,已经出现重复建设、盲目跟风等现象。
之前有看到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给出的评价优势是这样讲述的
一是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为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居民收入的增加和消费需求的提高为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提供了持续发展动力。
三是国家出台的一系列“稳增长”政策为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宏观政策环境。
四是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支持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为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具体政策环境。

Ⅲ 第三产业的发展特点

1、第三产业的发展,要采取分类指导和突出重点的原则。
第三产业是一个庞杂的混合产业群。应根据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的性质、特点、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及其经营管理、盈利水平等因素,采取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的原则。其中,应特别注意盈利性和非盈利部门、基础性产业和竞争性产业部门、全额拨款和差额拨款单位等方面的差异,采取不同的政策导向。科学地确定第三产业的行业发展重点和优先顺序,并从区位条件、自然人文景观、商品经济发展程度、经营人才素质等方面综合第三产业中的行业区域比较优势,寻找和培养那些具有现实优势和潜在优势的行业作为发展重点。
2、第三产业的发展,要以城市和专业市场为载体。
城市往往是一个区域的商业、交通、通信、金融、文化、教育、科技、信息等方面的中心,第三产业相对集中;专业市场作为商品交换的场所,它的扩展本身就是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体现,同时专业市场的兴起还会带动交通运输、邮电通信、金融业务以及各类中介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从浙江的实际出发,当前应特别重视通过城市化来推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在产业结构升级转换方面,总的趋势应坚持“三、二、一”的产业发展方针,促进产业结构向高级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要强化中心市区的金融、贸易、信息、中介服务以及生活服务等功能。有条件的还可以建设中央商务区。
3、第三产业的发展,应坚持产业转换序列的多元化模式。
这就是:
(1)遵循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努力实现三大产业转移的依次推进,使第三产业比重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而“水涨船高”。
(2)以二、三产业同步起飞为契机,缩短三大产业依次推进的过程,加速产业重心的变迁,实现第三产业的总量扩张和比重提高。
(3)跨越产业更替和转换的梯度序列,以第三产业率先起飞的态势(尤其是以商品市场为起点的第三产业发展),携带整个经济的发展,从而把第三产业的发展定位在较高的起点上。应根据各地经济发展的实际,分别采取适合各自特点的产业转移顺序,以促进第三产业快速、高效的发展。
4、第三产业的发展,也要坚持依靠科技进步。
第三产业中的一些新兴产业如网络服务业,本身就是高科技发展的产物。当今世界,电子计算机在第三产业的渗透最为广泛,第三产业已成为拥有计算机最多的部门,由此产生的影响十分巨大:拓展了第三产业的服务领域,导致了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的革命性变革;提高了企业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带来了高效率和高效益;提供了优质、便捷的服务,为社会生产和生活消费创造了全新的服务方式。依靠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将从根本上改变第三产业的面貌和促进第三产业的兴起。为了实现“科技兴三产”的基本方针,加大第三产业中的科技含量,必须明确科技长入第三产业的目标和重点。当前的主攻方向,除了努力实现城市交通通信的现代化外,还要加快电子计算机在商业外贸、金融保险、旅游宾馆、信息管理等领域的应用,以促进第三产业发展规模、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的显著提高。
5、第三产业的发展,要重视国际服务贸易问题。
国际服务贸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第三产业的对外贸易,它包括服务的出口和进口,涉及国际金融保险服务、通信视听服务、交通运输服务、旅游观光服务、法律服务、会计服务、广告服务、租赁服务等十余项通常项目。当今世界,服务贸易已发展成为世界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贸易的年均增长速度大大快于货物贸易的年均增长速度。浙江服务贸易的发展,除了要继续扩大远洋运输服务、涉外旅游、对外承包工程和对外劳务合作等传统服务贸易项目外,还要努力发展咨询服务、计算机软件服务、租赁服务以及综合技术服务等新兴服务贸易项目,从而进一步促进第三产业的开放和外向发展。

Ⅳ 我国大数据产业发展特点

(1)产业数据资产化。
(2)产业技术的高创新性。
(3)产业决策智能化。
(4)产业服务个性化。

Ⅳ 中国科幻产业发展有哪些特点

最大特点可能就是没有特点

Ⅵ 地理:求各个产业的特点,发展条件等内容

水田种植业:特点:精耕细作;发展条件:热带或亚热带气候(气候温和),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劳动力也要充足。
旱地耕作业:特点:机械化程度高;发展条件:地形平坦,科技发达,人烟稀少。

Ⅶ 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特点

一、新材料发展势头强劲,前景广阔
二、区域式发展模式带动产业集群发展
三、上下游产业整合促进新材料产业发展
四、着重消化吸收,自主创新,研发、生产与应用逐步形成一体化
五、新材料产业国际转移日益加快,产品技术走向国际市场
六、民营资本与技术结合,形成新的投资模式。

Ⅷ 主导产业的特点

所谓主导产业是指一国在经济发展的某阶段有若干产业部门对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起着导向性和带动性的作用并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技术进步能力的产业。这些产业在我国现阶段一般应具有发展潜力与需求较高、劳动生产率上升或技术进步速度较快、产业之间的关联关系强、进出口能力大和资金技术密集程度较高等特征,选择这样的主导产业并加快其发展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和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具有重大作用。本文试通过主导产业必须具备的基本特征的五个方面,对我国主导产业的战略性选择进行实证研究。

一、从发展潜力与需求看我国主导产业的选择

发展潜力与需求较高是主导产业必须具备的特征之一。这是从需求方面研究各产业的发展潜力,找出国内外市场具有巨大需求和广阔发展前景的产业,并把这些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加以发展。笔者根据2003年我国公布的投入产出最新数据和有关方面对3539位企业经营者的调查来考察我国各产业的发展潜力与需求的高低,见表1。

要观察各产业的发展潜力与需求,首先应考察我国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对各产业的现实需求,这可通过我国各产业的总产出占全国总产出的比重来考察(见表1):从三大产业的层次上看,我国第二产业总产出所占比重最大,占67%,第三产业的比重次之,占23%,第一产业比重最小,占10%,呈现“二三一”的产出与需求类型。从三大产业内部的行业层次上看,第三栏4~10的产业所占的比重相对较大,均在6%以上。

我们再从产业发展的潜力或未来需求的角度来考查(见表1),我国第二产业中制造业的发展潜力(发展潜力系数为47%)大于我国农业的发展潜力(潜力系数为44%),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潜力大于农业的发展潜力,但不及制造业的发展潜力(这是根据该项调查中对第三产业内部行业调查的结果判断的,这只是就近期一定历史发展阶段来说的,若从较长的历史发展过程来看,第三产业的发展潜力最大)。我们再从三大产业内部的行业来看,第一栏1~11的产业发展潜力系数均达到或超过50%。

把我国对各产业的现实需求和一定时期的未来产业发展的潜力综合起来看,第二产业的发展潜力与需求最大,特别是机械设备制造业(含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发展潜力最大,第三产业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特别是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发展潜力很大。

二、从劳动生产率的发展变化看我国主导产业的选择

劳动生产率上升或技术进步速度较高是主导产业所必须具备的特征之二。这原是从生产供给方面看各行业的生产潜力,若某种产业的生产率上升或技术进步速度较快,这种产业一般为反映当代世界科技发展趋向的产业,具有大规模生产的可能,具有较高的产出能力和产出增长率。笔者根据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及其增长变化的情况对我国各产业进行了排序,以找出劳动生产率高且上升较快的产业部门,见表2。

从表2可见,我国同时具备劳动生产率相对较高、其增长绝对额较大和增长速度较快的产业均在第二产业中,它们主要是:烟草加工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医药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产业;同时具备劳动生产率相对较高、其增长绝对额较大的产业主要有:电力蒸汽热水生产供应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和化学纤维制造业等;同时具备劳动生产率增长绝对额相对较大、其增长速度较快的产业主要有: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煤气的生产和供应业;第三产业中的房地产和金融保险业的劳动生产率较高,但其增长速度相对不快。

三、从产业发展的关联程度看我国主导产业的选择

产业的关联效应强是主导产业必须具备的特征之三。主导产业是对其他产业产生较强的后向关联和前向关联的产业,选择这些产业作为发展的重点,就可以带动整个经济的更快发展。笔者根据投入产出的最新数据对我国的后向和前向关联度指标进行了计算,并根据其数值的差异把我国产业部门归为四种,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第1象限所列的产业部门后向和前向关联度均大,这一象限中的产业全为制造业,这些产业均是我国的主要支柱产业。它们是目前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率的最为敏感的部门,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动影响力大和带动性强,具有战略地位。

四、从出口能力看我国主导产业的选择

在开放经济中,具有较大的出口能力和创汇能力是主导产业必须具备的特征之四。主导产业的产品应在出口总额中占较大的比例,对平衡国际收支差额的贡献也大。笔者根据投入产出数据计算了我国各产业的出口率、出口额和进出口差额,分析各产业的出口和国际竞争能力,见表4。

从表4可见,我国各产业的出口率、出口额和进出口顺差均大的产业为纺织、缝纫及皮革产品制造业、机械设备制造业、其他制造业、公用事业及居民服务业和商业饮食业,它们的出口率、出口额和进出口顺差分别在8%、1000亿元、50亿元以上。可见我国仍是一个主要以纺织、缝纫及皮革产品制造业等产业为相对强势产业参与国际产业分工的格局,这些产业的出口能力较大。我国的化学工业、金属产品制造业出口率、出口额也均在8%、1000亿元以上,出口能力较大,但进出口出现了巨额逆差,分别为772亿元、602亿元。我国的采掘业、炼焦煤气及石油加工业和金融保险业也出现了巨额逆差,出口率和出口额也不高,这些产业在国际分工中呈相对弱势产业的状况,出口能力相对较弱。我国机械设备制造业出口额占第一位,其出口率仅次于纺织、缝纫及皮革产品制造业,外向度高,但其贸易顺差只有53亿元,其产业规模大,但还不强。
五、从资金技术密集状况看我国主导产业的选择

资金技术密集程度较高应是我国现阶段主导产业应具备的特征之五。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主导产业的演变呈现出从劳动密集→资本密集→资本技术密集→知识技术密集的发展规律,我国现阶段的主导产业应主要从资本技术密集产业部门中筛选。由于从技术进步(或劳动生产率)角度选择主导产业前面已探讨过,笔者在这里仅根据投入产出数据对我国各产业的资金(含劳动)密集状况做进一步的计算,以便于从资本技术密集的角度选择主导产业,见表5。

六、对我国主导产业的综合分析

综合上述的计算与分析,我国具备主导产业五大特征的产业有: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基本具备主导产业五大特征的产业有:化学工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具备主导产业三条特征的产业有:医药制造业、电力蒸汽热水生产供应业(均具备潜力、劳动生产率较高和资金技术密集程度较高的特征,电力产业潜力系数为0.45,超过潜力系数的平均水平)和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具备产业关联度、劳动生产率和资金技术密集程度较高的特征);具备和基本具备主导产业二条特征的产业有:房地产业(具备潜力、资金密集程度较高的特征)、石油天然气开采业和金融保险业(均具备劳动生产率和资金技术密集程度较高的特征);具备主导产业一条特征的产业有:社会服务业(具备潜力较高的特征)、纺织缝纫及皮革产品制造业和商业饮食业(均具备出口能力较高的特征)。从上可见,我国现阶段的主导产业应是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化学工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和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我国的霍夫曼比例现为0.64(2002年),已进入到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其工业化已由轻化工业阶段转入重化工业阶段,我国现已具备或基本具备主导产业五大特征的产业除了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以外均为传统的重化工业阶段应有的主导产业,说明我国确已进入了重化工业阶段。我们要看到,我国的重化工业阶段仍发展的很不充分,如我国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中的轿车制造业现还处于加速发展阶段,离充分满足市场的需求还有相当的距离。因此,我国现仍应对重化工业阶段的主导产业加强调整与改造。对这些主导产业除了市场调节外,国家应给予大力支持,加快其调整与发展进程,使之最大限度地起到对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的带动性作用。当前,我国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特别是现代汽车制造业要注意防止过度重复建设,应提高轿车产业以及中低挡轿车所占比重,发展具有我国自主品牌的汽车产品;我国的化学工业和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均存在着进出口的巨额逆差,这说明我们的产品结构仍很不合理,急需提高我国产品的科技含量与技术水平,根据市场的需求调整产品结构。

我国的重化工业阶段与英、法、美、德等国家在1870~1913年的重化工业阶段有着历史背景的差异,我国是在科技有了巨大发展并且跨入21世纪的重化工业阶段。在我国当前的主导产业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是一个不属于传统的重化工业阶段而属于现代以电子工业为标志的主导产业部门,它现已在我国37个工业行业中成为工业总产值最大的行业。可见,我国当前的重化工业阶段与传统意义上的重化工业阶段已有不同,是一个生产要素以资本技术密集为主,并向知识技术密集方向发展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新型重化工业阶段。在这个阶段,我国的主导产业除了发展传统的重化工业主导产业而外,还应同时促进主导产业向现代以电子工业为标志的主导产业部门转化。这就要求我们运用电子计算机、机器人、合成材料、原子能、生物和航天技术等现代高新技术改造与发展当前我国的各个产业,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的规模和所占比重,促进我国的主导产业群向发达形态转变,形成以现代高科技装备起来的、拥有较多的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以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为首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现代生物与医药和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发达的主导产业群,以适应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对于当前不同时具备主导产业五大特征但已具备其中若干条特征的产业,我们也应注重其调整与发展,以拉动经济的更快发展,这也有利于促进主导产业的发展。我国的医药制造业是发展潜力大、劳动生产率和资金技术密集程度高的产业,它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其需求弹性将会提高,特别是其中的生物制药产业,发展前景巨大。我国的电力蒸汽热水生产供应业也是一个发展潜力大、资金技术密集程度高的产业,该产业现处于瓶颈状态,急需发展,特别是其中的核能发电产业,发展前景很大。石油加工及炼焦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属能源工业,我国对其产品的需求巨大,应重点发展。房地产业、金融保险业、社会服务业和商业饮食业是我国第三产业中入围主导产业若干条件的四个产业,这些产业中的房地产业和金融保险业不仅发展潜力大,而且劳动生产率和资金密集程度高,它们是建立以金融保险和房地产业为代表的现代第三产业结构的重要产业;我国的社会服务业现发展很不充分,随着人均GDP的进一步提高,该产业的发展将会不断加快;我国的商业饮食业出口能力大,现应加快其内部结构的调整,加快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就业问题始终是政府和人民群众关心的重大问题,我国目前符合主导产业的若干特征而又属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主要为纺织、缝纫及皮革产品制造业,应注意调整与发展,这不仅可以促进就业,而且还可保持我国出口的优势与特色。我国农业属就业关联度最大的产业,但同时又是一个弱质产业,它虽不符合主导产业的任一个特征,但由于它在满足人民生活的基本需求和就业上的基础地位,国家应对该产业进行重点扶持并加以保护。

Ⅸ 旅游业是什么产业有什么特点

旅游业属于第三产业(服务业)。旅游业的特点:

(1)旅游业的依赖性;

(2)旅游业的综合性;

(3)旅游业的脆弱性;

(4)旅游业的波动性;

(5)旅游业的季节性;

(6)旅游业的带动性;

(7)旅游业的涉外性;

(8)旅游业是资金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

(9)产业发展特点扩展阅读:

旅游业的重要性:

旅游业包括国际旅游和国内旅游两个部分。两者由于接待对象不同而有所区别,但其性质和作用是基本一致的。经济发达国家的旅游业,一般是从国内旅游业开始,逐步向国际旅游业发展。

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落后,经济建设需要外汇,大多是从国际旅游业开始发展的。国内旅游业和国际旅游业是密切相联的统一体,统筹规划、合理安排,能够互相促进、互相补充、共同发展。

旅游业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通过旅游使人们在体力上和精神上得到休息,改善健康情况,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

旅游业的发展以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并受其制约,同时又直接、间接地促进国民经济有关部门的发展。

如推动商业、饮食服务业、旅馆业、民航、铁路、公路、邮电、日用轻工业、工艺美术业、园林等的发展,并促使这些部门不断改进和完善各种设施、增加服务项目,提高服务质量。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日益显示它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Ⅹ 中国古代各产业发展的特点

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1、起源:
距今一万年左右,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三大中心);
神农氏是中国农业的始祖。 (采集经济→种植经济)
2、表现:
耕作方式 生产工具 耕作技术 农作物农作物
原始农业 刀耕火种 石刀、石斧、石犁 刀耕火种 南稻北粟
商、周 石器锄耕 耒耜、少量青铜农具,石器木器骨器为主 排水、沤肥除草、治虫 粟、稻、黍、稷、麦、桑、麻等
3、意义:
①生活方式改变:从迁徙走向定居;
②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4、特点:
①独立发展,自成体系;
②植主畜辅。

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

(1)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2)多种经营形态并存,互为补充;官营手工业规模巨大;
(3)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
(4)手工业技术不断进步;
(5)规模越来越大,分工越来越细;
(6)手工业生产布局虽经济重心的转移而变化。

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1、其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各个时期发展不平衡。
2、官营和专卖长期存在。
3、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的社会政治地位低下,商业发展艰难曲折。
4、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少。
5、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联,互相促进。
6、国内贸易、民族政权间的边境贸易、对外贸易全面繁荣。
7、古代金融业与商业互相促进。
明清商业发展新特点:

1、商业市镇兴起;
2、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
3、农产品也大量进入市场;
4、棉花、茶叶、甘蔗、染料等经济作物普遍种植。作为农产品加工的副业产品,也都成为商品化的组成部分;
5、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雄厚,形成徽商、晋商、宁绍商人、闽商等大商帮。(广泛使用贵金属货币白银,便利了商品贸易和商业资本的集聚。)
重农抑商的发展:

1、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中有奖励耕织的政策。
2、汉初,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
3、北魏至唐前期,鼓励农民垦荒。
4、元朝,元世祖设立管理农业的机构;组织编写《农桑辑要》;禁止毁农田为牧地;招募流亡,鼓励垦荒屯田;兴修水利。
5、明清前期,政府大力奖励垦荒。  
重农抑商的影响:

1、重视农业,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封建社会初期,对新兴地主阶级政权的巩固起了积极作用。
2、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强化了自然经济,不利于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也是中国封建社会漫长的重要原因

阅读全文

与产业发展特点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