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产业大全 > 发展猪产业

发展猪产业

发布时间:2020-11-27 03:30:21

⑴ 未来十年养猪前景如何 养猪前景分析

我国是全球最大生猪养殖国家,2016年生猪出栏量6.85亿头,整个猪肉市场规模大约1.4
万亿元,相当于智能手机总销售额的2.3倍,对GDP贡献率超2%。作为我国最主要的消费肉类,近年来生猪价格持续波动,对生产者和消费者都造成重大影响,因而生猪价格的走势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生猪养殖行业市场规模超万亿,行业集中度提升空间大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生猪养殖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数据显示,我国生猪养殖产业市场规模巨大,按生猪平均价格15元/公斤,出栏体重115公斤,全国年出栏量7亿头大致测算,生猪养殖市场规模高达1.2亿元。从行业集中度看,2017年我国前五大养猪企业市占率仅为5%左右,行业规模最大企业温氏股份出栏量
1900万头左右,市占率仅为2.8%,我国生猪养殖行业表现为明显的“大行业、小公司”格局,龙头企业未来成长空间巨大。
行业规模化发展进入加速阶段
我国养猪业规模化自2007年开始启动,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化养殖场生猪出栏占比由 2007年的 29%提升至2015年的45%。2016年以来,
牧原、天邦、正邦、温氏等传统大型养殖上市公司,以及新希望等饲料公司抓住发展机遇,快速跑马圈地抢占土地资源,已经反映为2017年出栏量的高速增长,预计2017年规模化养殖比例超过50%。
未来5年大型规模场将享受高ROE、高CAGR黄金期
行业门槛显著提升,未来5年大型规模场享受高ROE与高CAGR2018年以来,随着环保、资金、土地等行业门槛显著提升,大型规模场较其他养殖主体的优势持续扩大,未来整体出栏量有望实现每年30%-40%左右的高速增长,18年整体市占率有望提升至10%以上。
此外,当前散户仍提供全行业50%左右的出栏量,大型规模场在规模化进程持续推进,散户逐步出清的过程中,自身的低成本优势仍可保证中长期享受成本红利带来的超额收益,未来5年对于大型规模场,将是高ROE与高CAGR并行的黄金时期。
生猪价格超预期下跌
节后生猪价格超预期下跌。截至3月2日,生猪价格较春节前下跌了21.80%。仔猪和猪肉价格跌幅较小,较节前分别下跌了3.48%和1.52%。二元能繁母猪价格基本保持平稳,较节前下跌了0.18%。
影响猪价的五大因素
影响我国猪价的五大因素是:
趋势因素、周期因素、季节因素、偶发因素、货币因素。其中,周期性因素是判断猪价走势最为重要的研究内容。随着饲料成本、人工成本、土地成本的上涨趋势,生猪价格重心未来将不断上移。每年第三季度和春节前是猪肉消费的旺季,猪价会有不同程度的上扬。疫病、政府调控等偶发性因素影响边际供给,会导致所在周期的延长等。货币投放量会影响猪周期波动幅度。
环保加严下的猪周期
环保政策加严下的猪周期较前几轮周期不同。在环保去产能的背景下,大量散户退出,行业集中度提升。能繁母猪存栏量从2014年开始就一路下行,并没有因为2015-2016年猪价的上涨而回升。
同时,在母猪存栏量低位的情况下猪价从2016年5月开始大幅下行。生猪存栏量和猪价也产生背离。传统蛛网模型下的猪周期失效,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养殖规模化水平和养殖效率的提升,二是生猪出栏体重有较大提升,猪肉的供给并没有因为能繁母猪存栏和生猪存栏的减少大幅下滑。因而即使在环保的严厉调控下,生猪产能仍然较为充裕。
此次节后猪价快速下跌主要来自于养殖场的抛售和屠宰场的压价。一方面,年前的两场降雪导致很多养殖场都出现了压栏的情况,春节前后养殖场开始集中抛售,短期内生猪供给快速增加使得猪价下跌。
另一方面,屠宰企业借势压价,在生猪集中抛售的情况下,屠宰场收猪比较容易,他们的议价能力相对比较强。节后猪肉价格没有明显下跌正体现了这一点。预计产能出清仍需1个月左右,猪价或在4月反弹。

⑵ 2020中国猪肉产量发展趋势如何

自2019年非洲猪瘟爆发以来,“猪肉”这个话题的热度就居高不下,直至今日,仍然是人们所关心的重点之一。毕竟猪肉是大部分人日常饮食中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价格变动会对大部分人的生活成本造成一定的影响。

受2019年非洲猪瘟的影响,我国猪肉供给量大幅下降,2019年,我国猪肉产量仅为4255万吨,同比下降21.3%;2019年上半年,我国猪肉产量继续走低,仅为1998万吨,较2019年同期下降19.1%。

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猪肉供给的短缺使得猪肉价格不断上涨,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国猪肉价格实现了从23.2元/公斤到51.1元/公斤的巨变,2020年初受疫情影响,供给进一步下降,其价格继续激增,于2020年2月达到顶峰,实现58.9元/公斤。随后猪肉价格在政府宏观调控下开始下滑,但猪瘟的再次爆发使其在7月再度增长至了50元/公斤以上,近100%的同比增长率使得“猪肉”再次引起了各行各业的重视。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生猪养殖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⑶ 未来中国养猪业将会进入一个怎样的发展模式

未来养猪业发展四大趋势
01适度规模
中国农村人口数量巨大,要发展适度规模养殖,不刻意追求规模,而是在有限的空间发展相应的规模。通过种养结合,利于发酵、青贮等生物技术,将中低档饲料原料转化为优质或可利用的动物饲料,将动物的粪便等排泄物转化为安全的有机肥,实现生态循环养殖。尽管养猪生产水平略低,但综合经济效益可观。

02智能养猪
通过智能感知、自动控制、监控预警等技术,提升养殖生产水平,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能源与投入品消耗。猪场管理人员方便查看每头猪信息,从而实现对母猪的精确饲喂和数据管理,实现养殖场饲喂,精确养殖,智能养猪。

03动物福利
目前国内大多数猪场都是采用母猪限位栏来饲养,但是对母猪的健康造成了巨大伤害,使母猪生产性能下降、利用年限缩短、死亡淘汰率升高,对整个养猪业都造成了负面效应。在干净、舒适的环境中,施以合理的管理措施,家畜便能充分地发挥遗传潜力,有助于保持和改善家畜的健康,提高家畜生产的经济效益。近年来,西方国家进一步加强了动物福利保护,并以此设置贸易壁垒,限制非动物福利产品进入本国市场,因此,实施动物福利,对动物、对人类健康、对产品出口都有好处。

04低碳排放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报告,畜牧业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产业之一。其氯的排放量就占全球总量的2/3,其甲烷排放量占全球总量的1/3,在不同畜种中,虽然牛的排放居首位,但由于中国的猪远多于牛,养猪业的排放总量也非常大。没有低碳畜牧业,就没有低碳生活,解决养猪业的碳排放问题是未来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
更多养猪行情,请关注伟业集团公众号,最新讯息实时推送!

⑷ 未来的生猪价格走势到底是如何发展的呢

生猪养殖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养殖场盈利有望改善

今年3月至5月间,国内生猪市场行情整体持续低迷,销售价格下跌幅度较大,整个行业出现亏损,相关企业怨声载道。不过自6月份以来,随着国内生猪价格攀升,相关企业业绩也开始由亏转盈。

生猪价格分析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生猪养殖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最新统计数据显示,16省份瘦肉型白条猪肉出厂价格总指数的周平均值为每公斤18.69元,环比涨3.7%。环比上涨的原因主要是适重生猪出栏节奏迟缓,供应紧缺,价格震荡上涨,对猪肉产品形成成本支撑,加之部分地区屠宰量下滑,进一步带动猪肉价格上涨。

上周,国内生猪外三元出栏均价报13.84元/公斤,周内累计上涨0.6元/公斤,环比涨幅4.53%。8月13日,全国生猪出栏均价已达14.12元/公斤,行业企业多数实现盈利。

近两月猪价微升但仍处低位

客观来看,我国猪肉价格从2017年2月份持续一年多的同比下降之后,6、7月份连续两个月环比出现小幅回升。7月国民经济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发展态势,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1%。对于CPI重回2%以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认为,猪肉价格上涨不会明显推高CPI。从同比涨幅来看,1~7月份猪肉的价格同比仍然是下降的,下降了12.1%,显示猪肉价格仍在低位。

生猪市场供需情况分析

从市场供需情况看,目前生猪存栏同样处于低位,下阶段因为市场供求的缘故,可能猪肉价格还会出现继续小幅上涨,但由于价格总体偏低,它的变动对总体CPI的变化不会产生大的影响。

养猪业务业绩由亏损转为盈利

展望未来,8月14日猪价触顶回稳,部分高价产品出现回落迹象。目前养殖户出栏积极性增加,猪源供应比前期略有增加。市场需求欠佳,屠宰厂产品消化缓慢,尤其是白条及号肉,屠宰厂采购积极性不高,个别开始有减量操作,预计短期内生猪行情或以稳定为主。

今年上半年,受生猪供应量增加、需求不振影响,我国生猪价格持续下跌。尤其是3月份国内猪价出现了一波快速下跌走势,多地猪价一度跌破每公斤10元。近日,猪肉价格开始持续回暖,多家上市公司销售肉猪数量也出现环比上涨。

短期来看,各大型猪企复苏明确,下半年出栏量有望维持一定增速,生猪价格上涨或将承压。中长期来看,环保监管趋严,下行周期生猪价格底部已经确定。7月开始,生猪价格已恢复至成本线上,下半年各大型养殖场有望以量补价,改善盈利,未来市场占有率提高将使得公司估值得以提升。

⑸ 前景如何,养猪业发展前景,养猪利润分析

我国是全球最大生猪养殖国家,2016年生猪出栏量6.85亿头,整个猪肉市场规模大约1.4
万亿元,相当于智能手机总销售额的2.3倍,对GDP贡献率超2%。作为我国最主要的消费肉类,近年来生猪价格持续波动,对生产者和消费者都造成重大影响,因而生猪价格的走势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生猪养殖行业市场规模超万亿,行业集中度提升空间大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生猪养殖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数据显示,我国生猪养殖产业市场规模巨大,按生猪平均价格15元/公斤,出栏体重115公斤,全国年出栏量7亿头大致测算,生猪养殖市场规模高达1.2亿元。从行业集中度看,2017年我国前五大养猪企业市占率仅为5%左右,行业规模最大企业温氏股份出栏量
1900万头左右,市占率仅为2.8%,我国生猪养殖行业表现为明显的“大行业、小公司”格局,龙头企业未来成长空间巨大。
行业规模化发展进入加速阶段
我国养猪业规模化自2007年开始启动,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化养殖场生猪出栏占比由 2007年的 29%提升至2015年的45%。2016年以来,牧原、天邦、正邦、温氏等传统大型养殖上市公司,以及新希望等饲料公司抓住发展机遇,快速跑马圈地抢占土地资源,已经反映为2017年出栏量的高速增长,预计2017年规模化养殖比例超过50%。
未来5年大型规模场将享受高ROE、高CAGR黄金期
行业门槛显著提升,未来5年大型规模场享受高ROE与高CAGR
2018年以来,随着环保、资金、土地等行业门槛显著提升,大型规模场较其他养殖主体的优势持续扩大,未来整体出栏量有望实现每年30%-40%左右的高速增长,18年整体市占率有望提升至10%以上。
此外,当前散户仍提供全行业50%左右的出栏量,大型规模场在规模化进程持续推进,散户逐步出清的过程中,自身的低成本优势仍可保证中长期享受成本红利带来的超额收益,未来5年对于大型规模场,将是高ROE与高CAGR并行的黄金时期。
生猪价格超预期下跌
节后生猪价格超预期下跌。截至3月2日,生猪价格较春节前下跌了21.80%。仔猪和猪肉价格跌幅较小,较节前分别下跌了3.48%和1.52%。二元能繁母猪价格基本保持平稳,较节前下跌了0.18%。
影响猪价的五大因素
影响我国猪价的五大因素是:
趋势因素、周期因素、季节因素、偶发因素、货币因素。其中,周期性因素是判断猪价走势最为重要的研究内容。随着饲料成本、人工成本、土地成本的上涨趋势,生猪价格重心未来将不断上移。每年第三季度和春节前是猪肉消费的旺季,猪价会有不同程度的上扬。疫病、政府调控等偶发性因素影响边际供给,会导致所在周期的延长等。货币投放量会影响猪周期波动幅度。
环保加严下的猪周期
环保政策加严下的猪周期较前几轮周期不同。在环保去产能的背景下,大量散户退出,行业集中度提升。能繁母猪存栏量从2014年开始就一路下行,并没有因为2015-2016年猪价的上涨而回升。
同时,在母猪存栏量低位的情况下猪价从2016年5月开始大幅下行。生猪存栏量和猪价也产生背离。传统蛛网模型下的猪周期失效,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养殖规模化水平和养殖效率的提升,二是生猪出栏体重有较大提升,猪肉的供给并没有因为能繁母猪存栏和生猪存栏的减少大幅下滑。因而即使在环保的严厉调控下,生猪产能仍然较为充裕。
此次节后猪价快速下跌主要来自于养殖场的抛售和屠宰场的压价。一方面,年前的两场降雪导致很多养殖场都出现了压栏的情况,春节前后养殖场开始集中抛售,短期内生猪供给快速增加使得猪价下跌。
另一方面,屠宰企业借势压价,在生猪集中抛售的情况下,屠宰场收猪比较容易,他们的议价能力相对比较强。节后猪肉价格没有明显下跌正体现了这一点。预计产能出清仍需1个月左右,猪价或在4月反弹。

⑹ 影响我国生猪养殖行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疾病防控不佳造成集约化养殖风险加大
近年来,猪链球菌病和蓝耳病等疫病严重冲击和困扰着中国和世界的养猪业,疫病风险要大于市场风险,特别是对规模化养殖方式而言,存在更大疫病风险的隐患。规模养殖下的生猪密集饲养极容易导致生猪体质下降、疫病的交叉感染和传播进程加快,从而加大了疫病的防控难度。集约化、高密度的生猪规模养殖方式,给疫病防控提出了更高要求,提升规模养殖方式下综合性的防疫与环境控制措施来预防疾病发生显得尤为重要。
规模化养殖加重了对环境的负担
规模化生猪养殖场一般大都建在了城市的近郊地区,由于这些地方没有足够的土地来消纳降解大量的畜禽粪便,目前畜禽粪便及污水已成为城镇周边地带和人口稠密地区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另外,政府部门对这些现象也不够重视,出现了大量畜禽粪便乱排乱放的现象,这就给大中城市带来了极大的环境压力。

⑺ 顺鑫农业种猪产业在中国的发展地区有哪些

随着洋猪肉的大举进入国内市场,这从一定程度上迫使国内生猪养殖行业不得专不进行升级,相关生猪养殖上市属公司将向规模化和集约化转变。
生猪养殖上市公司一览
1. 新五丰(600975):公司生猪年产能达到30万头左右,年供港澳市场生猪出口配额在30万头左右,占有港澳市场的五分之一。
2. 罗牛山(000735):公司年出栏优质种猪6万头、优质商品猪50万头。
3. 顺鑫农业(000860):公司两大核心产业为猪肉业务和牛栏山二锅头业务。
4. 老白干酒(600559):公司2009年销售商品猪21175头、种猪12843头。
5. 高金食品(002143):公司是中国西部地区最大生猪屠宰加工企业,已形成年机械化屠宰生猪420万头能力。
6. 雏鹰农牧,公司主业包括商品仔猪、二元种猪、商品肉猪和家禽养殖,其生猪销售量2009年为48.38万头;公司2010年至2014年生猪销售计划分别为70万头、110万头、160万头、240万头、360万头。
TAGS标签:生猪养殖上市公司

⑻ 中国养猪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将会越来越好

近年来,猪场拆迁、禁养行动双管齐下,无疑给养猪行业造成了巨大的杀伤力。经历了长期的猪价低迷,虽然当下猪价稳升,但很多养猪人依然处于被套牢的状态,巨额资金投入猪厂建设,资金回笼或刚见效,甚者还有部分养殖户疲于还贷压力。说到这里,养猪人充满了心塞和埋怨,但污染问题岂能逃避?纵然环保与发展之间矛盾不解,但适应发展的需要才是上上之策。

禁养令、拆迁令,都是为了提升环境质量,住进养猪行业良性快速发展。国家政府整治搬迁只是第一步,后续工作还有很多。对于规模养殖场,应严格规定建起污水处理设施,并鼓励建沼气工程等,确保不影响附近水源及生态环境。而小型散养户,也应合理引导,或出台政策鼓励兼并做大;或划区域作为养殖区,吸纳散户进场养殖,政府在建舍、污水处理设施等方面予以财政补助。此外,建立并加强长效的监管机制,确保在饮用水源附近,不再有各类养殖场的身影。同时养猪人也应当尽快采取措施,积极应对,而不是以抱怨抗拒取而代之,“打铁还需自身硬”,创新发展才是王道!

俗话说,猪粮安天下。长期以来,养猪业是我国食物安全的基础产业和战略产业,也是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猪肉产品更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副食品。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生猪产业无疑也在经历着结构调整的重大变革,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生产方式存在的弊端与转型发展中的阵痛也在逐渐显现。

基础设施非常薄弱,生产方式相对落后

相关调查表明,目前全国年出栏生猪50头以下的分散饲养占养殖总量的30%左右,而在中小型规模养殖场户中,大部分生产设施设备落后,饲养管理粗放,养殖环境差,标准化养殖比重低,目前生猪生产总体上仍处于数量增长的粗放模式状态,出栏量虽然增长较快,但与发达国家相比,生产效能和成本存在很大差距。

生产成本大幅上升,养殖效益明显下降

近年来,随着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玉米作为主要的饲料用粮呈现刚性需求,其增量远高于国内粮食预期增量,导致价格不断攀升;同时,养殖用地难、用工难、融资难等问题也对猪业发展形成严重制约;特别是近年来,在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生猪生产成本大幅上升,但生猪价格并未相应上涨,致使养殖利润空间受到挤压,一直处于亏损或微利经营状态,整体效益明显下降。

疫情形势不容乐观,食品安全存在隐患

近年来,由于标准化生产水平不高,加之,环境污染加剧,饲养管理不善,抗生素滥用等问题,加剧了细菌病毒的变异速度,同时使猪的抗病力严重下降,生猪疫病呈现多发高发混感态势,不仅增加了治疗难度,导致死亡率增加,而且猪肉产品质量问题时有发生,食品安全风险飙升,严重削弱了我国生猪及其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如今低碳养殖越来越受人们的认可与欢迎,以零排放零污染为特点的发酵床养殖技术也受到人们极大关注,本公司的干撒式发酵床更是因为成本低、技术成熟、操作简单和使用效果好等优点被广大的养殖户肯定与接受。在之前,从来没有一项养殖技术能如此得到政府部门的极大关注和支持。

⑼ 养猪行业在未来发展有前途么

你好!
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生存法则,看你的兴趣和爱好更愿意在哪个行业奉献到底.很多事情都是要坚持的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望采纳。

阅读全文

与发展猪产业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