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稀土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
目前稀土元素的应用蓬勃发展,已扩展到科学技术的各个方面,尤其现代一些新型功能性材料的研制和应用,稀土元素已成为不可缺少的原料。
1、稀土元素在传统产业领域中应用
——农业领域:目前发展有稀土农学、稀土土壤学、稀土植物生理学、稀土卫生毒理学和稀土微量分析学等学科。稀土作为植物的生长、生理调节剂,对农作物具有增产、改善品质和抗逆性三大特征;同时稀土属低毒物质,对人畜无害,对环境无污染;合理使用稀土,可使农作物增强抗旱、抗涝和抗倒伏能力。当前我国农田施用稀土面积达5 000—7 000万亩/年,为国家增产粮、棉、豆、油、糖等6—8亿公斤,直接经济效益为10—15亿元,年消费稀土1 100—1 200吨。
——冶金工业领域:稀土在冶金工业中应用量很大,约占稀土总用量的1/3。稀土元素容易与氧和硫生成高熔点且在高温下塑性很小的氧化物、硫化物以及硫氧化合物等,钢水中加入稀土,可起脱硫脱氧改变夹杂物形态作用,改善钢的常、低温韧性、断裂性、减少某些钢的热脆性并能改善加热工性和焊接件的牢固性。
稀土在铸铁中作为石墨球化剂、形核剂核对有害元素的控制剂,提高铸件质量,对铸件的机械性能有很大改善,主要用于钢锭模、轧锟、铸管和异型件四个方面。
在有色合金方面应用,对以有色金属为基的各种合金都有良好的作用,改善合金的物理和机械性能。应用最多的使铝、镁、铜三个系列。
——石油化工领域:稀土用于石油裂化工业中的稀土分子筛裂化催化剂,特点是活性高、选择性好、汽油的生产率高。稀土在这方面的用量很大。
——玻璃工业领域:稀土在玻璃工业中有三个应用:玻璃着色、玻璃脱色和制备特种性能的玻璃。用于玻璃着色的稀土氧化物有钕(粉红色并带有紫色光泽)、镨玻璃为绿色(制造滤光片)等;二氧化铈可将玻璃中呈黄绿色的二价铁氧化为三价而脱色,避免了过去使用砷氧化物的毒性,还可以加入氧化钕进行物理脱色;稀土特种玻璃如铈玻璃(防辐射玻璃)、镧玻璃(光学玻璃)。
——陶瓷工业领域:稀土可以加入陶瓷和瓷釉之中,减少釉和破裂并使其具有光泽。稀土更主要用做陶瓷的颜料,由于稀土元素有未充满的4f电子,可以吸收或发射从紫外、可见到红外光区不同波长的光,发射每种光区的范围小,导致陶瓷的颜色更柔和、纯正,色调新颖,光洁度好。如黄色、紫罗兰色、绿色、桃红色、橙色、棕色、黑色等。稀土氧化物可以制造耐高温透明陶瓷(应用于激光等领域)、耐高温坩埚(冶金)。
——电光源工业领域:稀土作为荧光灯的发光材料,是节能性的光源,特点是光效好、光色好、寿命长。比白炽灯可节电75—80%。
2、稀土元素在高新技术产业中应用
——显示器的发光材料:稀土元素中钇、铕是红色荧光粉的主要原料,广泛应用于彩色电视机、计算机及各种显示器。目前,我国年产彩电红粉300—400吨,计算机显示器红粉50—100吨,以满足国产3 500万支彩显管和近百万支显示器的需求。
——磁性材料:钕、钐、镨、镝等是制造现代超级永磁材料的主要原料,其磁性高出普通永磁材料4—10倍,广泛应用于电视机、电声、医疗设备、磁悬浮列车及军事工业等高新技术领域。据专家预测,本世纪末此类材料产值将达到35亿美元。我市南开大学研究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钕铁硼永磁材料就属此类,现正与肯达集团合作进行产业化。
——储氢材料:稀土与过渡元素的金属间化合物MMNi5(MM为混合稀土金属)和LaNi5是优良的吸氢材料,被称为氢海绵。其最为成功的应用是制造二次电池——金属氢化物电池,即镍氢电池。其等体积充电容量是目前广泛使用的镍镉电池的2倍,充放电循环寿命和输出电压与镍镉电池一样,但没有了镉污染。我市南开大学在储氢材料研究开发上有很大优势,通过863项目,和平海湾公司已开始了镍氢电池产业化工作。
——激光材料:稀土离子是固体激光材料和无机液体激光材料的最主要的激活剂,其中以掺Nd3+的激光材料研究得最多,除钇铝石榴石(YAG)、铝酸钇(YAP)玻璃等基质外,高稀土浓度激光材料可能称为特殊应用的材料。
——精密陶瓷:氧化钇部分稳定的氧化镐是性能十分优异的结构陶瓷,可制作各种特殊用途的刀剪;可以制作汽车发动机,因其具有高导热、低膨胀系数、热稳定性能好、在1 650℃下工作强度不降低,导致发动机马力大、省燃料等优点。
——催化剂:稀土除用于制造石油裂化催化剂外,广泛应用于很多化学反应,如稀土氧化物LaO3、Nd2O3和Sm2O3用于环己烷脱氢制苯,用LnCoO3代替铂催化氧化氨制硝酸。并在合成异戊橡胶、顺丁橡胶的生产中作为催化剂。
汽车尾气需要将CH、CO氧化,对NOX进行还原处理,以解决目前城市空气污染问题。稀土元素是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的主要原料。我市化工研究院在这方面有很强的优势,可推动形成一个汽车尾气净化器产品。
——高温超导材料:近几年研究表明,许多单一稀土氧化物及其某些混合稀土氧化物是高温超导材料的重要原料。一旦高温超导材料进入实用,整个世界将起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我国在稀土超导材料的成材研究方面取得了有意义的突破。
㈡ 我国的稀土产业存在着哪些方面的具体问题
恐怕你对我国的稀土了解比较少,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稀土消费国,其稀土消费量占世界稀土消费量的比重逐年增加,已占据全球稀土消费的半壁江山。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及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中国稀土产业经过40多年建设与发展,在生产和应用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近十年的发展,形成了稀土原料向深加工方面发展、稀土应用向高科技领域发展的良好趋势。
根据美国地质勘探局的资料显示,全世界目前已探明的稀土矿藏约有9900万吨,足以满足21世纪全球对稀土的需求。而中国是唯一能够提供全部17种稀土金属的国家。内蒙古包头市的白云鄂博矿藏量巨大,是目前世界第一大稀土矿场。
从20世纪三四十年代开始,欧美等国开始进行稀土提取,此后都因环保等方面的问题而相继停产。我国稀土资源的开发始于上世纪50年代,经过近60年的努力,已建立了较完整的产业链和工业体系,并发展成为世界稀土生产、出口和消费的第一大国,在世界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稀土冶炼分离工业的中心逐步转到中国。2008年,我国稀土产品产量达到13.46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95%以上。
虽然我国产量高达,但世界各国都警惕环保利用率,所以他们是聪明的,我们国家也不能过分开采现有资源,应多我国现有的偏远小岛下手,因为领土是我们的但没有人居住,往往造成临国的侵入,造成国土资源流失,这是政府的大事.从外向内开发才是国策.
㈢ 稀土在传统产业区域和高新技术领域的应用现状
1、钢的脱硫 在钢中添加混合稀土金属的目的之一是控制硫夹杂物的含量和形状。炼钢时通常要添加锰,锰与硫结合形成硫化物夹杂物,这种夹杂物在轧钢时会变形。而添加混合稀土金属则能产生稀土的硫化物、硫氧化物,它们在轧钢时形状保持不变,这可使钢的性能得到改善。
2、稀土球墨铸铁 混合稀土金属以稀土硅铁合金或硅镁钛合金的形式加入铁不中促进石墨的球化,从而提高铸铁的可锻强度。产品称球墨铸铁。
3、打火石 混合稀土金属还用于制造打火石,这是用75%的混合稀土金属和25%的铁制成的一种合金。
4、用于有色金属合金中 稀土金属有色金属合金中也获得广泛应用。例如有一种稀土镁合金(含有Mg,Zn,Zr,La,Ce)可用于制造喷气式发动机的传动装置,直升飞机的变速箱,飞机的着陆轮和座舱罩。在镁合金中添加稀土金属的优点是可提高其高温抗蠕变性,改善铸造性能和室温可焊性。有一种铝锆钇合金用作电线,其特点是输出功率高、耐热、耐振动和耐腐蚀。
5、永磁材料 有一种永磁材料——钕铁永磁合金,其磁能积达300千焦/立方米,比钐钴永磁合金(它在70年代取代昂贵的铂钴永磁体市场产生过重大影响)几乎高出一倍。然而钕铁永磁合金也有缺点,它在居里温度达3250℃左右,(钐钴永磁合金的是760℃左右),并且铁容易腐蚀。研究发现,把硼添加到钕铁永磁合金中可提高其磁能积和抗退磁的能力。这些性能优良的永磁材料用于飞机及宇宙航行器的仪表,精密仪器,微型电机等。
6、石油裂化催化剂等 稀土分子筛裂化催化剂是用于石油裂化工艺中性能优良(催化活性大,产品收率高)的催化剂。这种催化剂多数用混合稀土氯化物与相应的钠型分子筛发生阳离子交换反应制成。
7、稀土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作为催化剂还用于很多其他催化反应中。如将已除去铈的混合稀土金属元素的环烷酸盐溶于汽油中可用作合成戊橡胶工艺中的催化剂,这是我国首创的,又如为净化汽车废气而设计的汽车催化器中,能将一氧化碳和未燃烧尽的碳氢化合物减少到极低的水平,其中所用的催化剂LACOO3,有效地地催化CO、烃类的燃烧,其活性、寿命与铂基催化剂无甚差别,而价格则便宜得多。
8、镧玻璃 一种具有优良光学性质的镧玻璃,含氧化镧La2O360%,氧化硼B2O340%,具有高的折射率,低的色散和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这种光学玻璃是制造高级照相机的镜头和潜望镜的镜头的不可缺少的光学材料。
9、玻璃脱色 采用稀土使玻璃脱色的原理涉及到铁的氧化态。玻璃中的二价铁杂质使玻璃显蓝色,它氧化成三价铁后则使玻璃显极浅黄色,颜色淡得多。二氧化铈是很好的玻璃脱色剂,因为铈(Ⅳ)具有强氧化性,能将二价铁氧化成三价铁,而它本身则还原成稳定的铈(Ⅲ),CeO2 Ce2O3都无色。
10、荧光粉 在彩电的显像管中采用的性能优良的红基色荧光粉,以钇的化合物Y2O2S或Y2O3作基质,以铕Eu3+作激活剂。这种产生出红色基色的荧光粉的使用效果,远远比过去(1964年以前)使用的非稀土硫化物红色荧光粉为好。
11、各种稀土荧光粉的用途颇广,如用于黑白电视显像管、X射线增感屏、雷达显像管、荧光灯、高压水银灯等。
12、激光器 稀土在激光器中也应用较多。目前使用最广的激光工作物质是掺钕钇铝石榴石Y3Al5O12:Nd3+和掺钕玻璃。前苏联曾研制出一种新型激光器——掺Cr3+,Nd3+的钆钪镓石榴石,其效率比钕激光器高3.5倍。
13、储氢 在合适的温度和压力下,五镍镧LaNi5合金能吸收氢分子:LaNi5+3H2=LaNi5H6冷却该合金时氢就被吸收,加热时就解吸,这提供了一种安全的储氢方法。
在室温及2.5大气压下,1公斤的LaNi5合金能吸收14克氢,而稍加热即可把储藏的氢完全放出。LaNi5和LaNi5H6的密度分别约为6.4和6.43克/厘米。由此可算得每立方米LaNi5约可吸收储存氢90克之多,而1米3液氢却不过重71克,可见LaNi5的储氢效率之高(而且还有比液氢安全的优点)。已发现的类似的储氢材料还有CeNi5,LaMg17,La2Ni5Mg13等。这样的储氢材料在利用氢作燃料方面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光上面稀土永磁这块应用来说就可以用于:
1、微特电机
在美国、日本和西欧等发达国家,稀土永磁材料在电机中的应用已占稀土永磁总销售额的60%以上。各国国情不同,稀土永磁在电机中的应用情况不尽相同。日本在VCM中的应用量占稀土永磁的50%左右,美国则在航空、航天、军工、汽车和机床等领域电机中的用量最大,欧洲则在数控机床中应用最多。
2006年,我国生产稀土永磁电机3700余万台,其中大中型节能电机5万台。
2、汽车工业
据有关市场研究机构的最新调查报告显示,2004年全球轿车和轻型车总产量达到5490万辆,至2005年,将达到6000万辆大关,创历史最高纪录。
1997年中国汽车产量为158.3万辆,2001年达到234.2万辆,其中轿车产量为69.5万辆。轿车在全部汽车产量中所占的比例不到30%,2002年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第一年,当年中国汽车产量一举超过300万辆大关,达到325.1万辆,增长38.3%,轿车产量更是增长了52.84%,首次突破百万辆大关,达到106.924万辆,轿车比重达到32.7%。进入2003年,这一行情得以持续,当年生产各类汽车444万辆,销量439万辆,分别增长75.28%,在世界的排名由2002年第5位上升至2003年的第4们。2004年,中国汽车总产量为507万辆,增长14.2%左右,其中轿车240万辆,增长16%左右。2005年,中国汽车总产量在571万辆,其中轿车比重达到48.49%。2006年,中国汽车总产量达728万辆,跃居世界第三位,其中轿车比重已经达到53.15%左右。
由于汽车工业已经成为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第五大支柱产业,它的发展必将带动一系列的产业,包括磁性材料行业。稀土永磁电机的最大应用潜力市场之一将是汽车工业。汽车工业是钕铁硼永磁应用最多的领域之一。在每辆汽车中,一般可以有几十个部位要使用永磁电机,如电动座椅、电动后视镜、电动天窗、电动门窗、电动雨刮、空调器等随着汽车电子技术要求的不断提高,其使用电机的数量将越来越多。
3、电动汽车
当前世界各国对电动汽车的关注热情愈发高涨,一些国家投入大量经费用于研制和开发,其中电机和传动系统是电动汽车的心脏,稀土永磁电机以其体积小、效率高、性能优异而成为各国研制新一代电动汽车的首选方案。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与丰田汽车公司就推动混合动力汽车在中国市场的发展与普及进行合作,2005年已将丰田目前最先进的“绿色环保节能车”——“先驱”(PRIUS)混合动力汽车在中国进行生产,目前已小批量投入市场。“先驱”(PRIUS)混合动力汽车在日本的产量为10000台/月左右。最近。日本丰田推出了雷克萨斯LS600h混合动力高档汽车,V8引擎加上一个高效的电机,整个系统输出功率430马力,堪称混合动力的领先杰作。2008年福特翼虎混合动力SUV,155马力,油耗为7—8升/100km,只有同功率汽油发动机的一半。
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将大量进入普通家庭,成为一种大众消费。这对于稀土永磁电机及其钕铁硼永磁材料的带动作用是相当可观的。
4、电动自行车
自行车是我国的传统支柱产业之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保意识的增强,近年对电动自行车的需求越来越大。据中国助力车专业委员会不完全统计,我国的电动自行车从研制开发到1997年的小批量投放市场至现在,其生产和销售呈逐年大幅增长的势头,1998年产量为545万辆,2006年产量已超过1000万辆。以每辆电动自行国平均需要0.3公斤烧结钕铁硼计算,年需用磁体3000吨(折合成毛坯近6000吨)。
5、现代医疗设备
永磁式RMI-CT核磁共振成像设备过去采用铁氧体永磁,磁体重量达50吨,如今采用最新钕铁硼永磁材料,其磁场强度提高了一倍,图像清晰度也大大提高,并节省了大量原材料。每台核磁共振成像仪需钕铁硼永磁体0.5—3吨,按世界市场年需要量1千台计,年需磁体500—3000吨。目前,美国通用电器和德国西门子在中国均有核磁共振成像设备生产基地。
6、扬声器、耳机等电声元件
扬声器和耳机是永磁体传统应用领域。稀土永磁材料出现后在同样输出功率与音质不采用钕铁硼永磁体可减小尺寸和提高性能。目前稀土永磁扬声器和耳机已应用到高级随身听等领域。随着电声器材技术革新向高保真和小型化发展,要求使用性能更高的磁体,在这个领域,钕铁硼永磁材料已经开始得到广泛应用。
7、磁悬浮列车
可乘坐32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磁悬浮样车——“中华01号”磁悬浮技术验证车2004年10月22日在大连亮相。此次研制成功的“中华01号”采用中国自主研发的永磁补偿式悬浮技术。
其原理是利用车载磁体与轨道磁体间产生的排斥力和吸引力共同作用,从而产生向上悬浮力,使列车脱离轨道运行。所用磁体为稀土永磁材料;“中华01号”悬浮耗能几乎为零,其净悬浮力可达4吨/米,运输能力相当于现行火车,而且采用车与路一体化结构设计,安全性大大提高。中国首个吊轨磁悬浮验证车“中华06号”2005年5月亮相大连。使用Nd-Fe-B磁体的3km永磁悬浮列车线已列入建设日程。
近年为,磁悬浮飞机国际有限公司(Magplane International Ltd)在我国推介美国磁悬浮飞机系统。磁悬浮飞机系统为新型悬浮设计,采用钕铁硼永磁体。每公里需配2辆磁悬浮飞机(列车),每一辆磁悬浮飞机(列车)将使用10吨烧结钕铁硼材料。试验线正在筹建之中。
磁悬浮飞机系统是建立在磁悬浮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最新型地面轨道交通系统。据介绍,该系统优化了各类交通资源,集合了多样性技术特征,不仅造价和运行成本相对较低,而且实现了高速、大容量、智能化的统一。如果磁悬浮飞机系统进入实际应用,将使市内短程交通与城际间中长途交通系统融为一体,为一体化解决城市繁杂的交通系统提供帮助。
㈣ 稀土产业拥有哪些优势你对于稀土产业的发展有何看法
稀土是一种非常占重要的战略资源,它在很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而且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资源界中有一句话,石油相当于工业的血液,而稀土相当于工业的维生素,有了稀土这个重要的因素,工业才能有一个更大的发展,有一个更加强壮的发展。现在国家有关部门正在抓紧出台有效的管用的举措,加大稀土行业的整顿和规范的力度,同时,也将创新和完善有关稀土的相关管理机制,加快构建更加结构合理科技水平和更加先进的稀土资源保护、更加有效的行业发展格局,发挥好这重要的战略性资源的特殊价值。通过以上的机制来规范稀土的开采形式,以及保护性的开采的理念。
㈤ 稀土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
简单的说,稀土是制造武器重要原料!!!掌握未来国家强盛的命脉,中国稀土资源丰富,但是却掌握不了稀土的国际定价,导致大量稀土外流!!!现在美国等过都在本国禁止开发稀土了,都是到中国来买的,但是现在中国稀土的价格和白菜价格一样
㈥ 对中国稀土行业的投资分析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稀土行业“十三五”市场前瞻与发展规划分析报告》显示,我国是稀土出口大国但却处于产业链的最底端,底端技术领先,高端技术匮乏,不仅流失了宝贵的不可再生战略性资源,又流失了巨额的经济效益。
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近年来为了规范管理稀土企业,促进稀土行业的健康发展,在总结几十年来稀土产业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正在组织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即将出台的中国
稀土工业产业发展政策内容涉及稀土采选、冶炼分离、新材料和产业化应用等领域。旨在合理开发利用中国稀土资源,提高稀土产业集中度,保护环境,促进稀土在
高新技术领域的应用水平。
1. 稀土行业准入条件
明确了中国稀土行业准入条件:原则上2015年以前不再批准稀土冶炼分离项目,不再增加稀土冶炼分离能力。对稀土冶炼分离企业的生产规模和设
备、环境保护、生产技术经济指标、资源和能源消耗指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企业要增加研发、技术改造和装备投入,提高产品质量,实现清洁生产。
前瞻产业研究院认为,中国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问题是世界各国共同面对的重大问题。中国政府十分重视对环境的保护。环境保护是中国稀土企业面临的一个十分严
峻的问题。在中国的一些地区,稀土矿山开采导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稀土冶炼、萃取分离生产过程中,使用大量的酸碱、萃取剂等化工原材料,产生大量的废
气、废水、废渣。大部分稀土生产企业,环保治理设施不完善,有的小稀土冶炼厂没有环保治理设施。排放的“三废”对大气、水体、土地造成了污染。为了保护环
境,中国政府制定了更为严格的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该标准对稀土生产中的水污染物、大气污染物和废渣的排放处理进行了新的规定。这一标准的实施,将迫
使稀土生产企业进行技术升级,提升企业运营成本,可能会导致部分中小企业关闭。其主要目的是保护环境,禁止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生产行为。中国政府将对节能
环保、低消耗、无污染稀土冶炼分离工艺给予支持。
㈦ 现在稀土行业前景如何
很好,很有未来
㈧ 如何实现稀土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从资源合理开发、清洁生产、高效利用,提高国际话语权,稀土材料终端产品应用等多方面考虑,要对我国稀土产业政策、产业规模、上下游产业协调发展、稀土元素使用平衡等问题进行重新定位和思考。
我国稀土产业发展战略需要对稀土产业进行准确定位。基本思路是既重视稀土产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的扩张,同时更加重视产业发展的质量。从国家战略角度出发,稀土产业发展战略应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一)构建系统稳定的产业政策体系,实现稀土企业一体化战略
充分考虑中国稀土产业的比较优势、弱势及面临的威胁,从产业准入、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布局、产业促进、生态环境等方面加强管理,在稀土产业发展、演变和转型中抓住机会。通过“国内竞争,统一出口”的原则,掌握定价话语权,对稀土原料和中间产品的出口严格限制。
针对大多数稀土企业规模小,设施简陋,并购成本不高的特点,稀土企业应充分利用自己在产品、技术和市场上的优势,使企业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实施一体化战略。加快稀土企业的整合,加速企业的并购重组,培植若干大型企业集团,一体化战略有利于深化专业分工协作,提高资源的深度利用和综合利用率。实施纵向一体化战略可使企业通过行业价值链上的延伸来扩大业务范围;实施一体化战略可使企业获取规模经济、减少竞争对手和扩张生产能力。
(二)建立稀土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提高科研创新能力
稀土产业链的重要特点是产值沿产业链呈裂变式的增长[4],针对我国存在的终端应用产品技术落后、开发能力不足等问题,目前最重要的是加快建立稀土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提高科研创新能力,改善稀土产品结构不平衡的现状,走精深加工之路。
稀土企业作为技术创新及产品开发的主体,其应结合自身生产特点,与科研机构和高校在稀土功能材料领域,高精尖产品开发等方面进行广泛而深度的合作,研发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艺技术。同时应系统全面地部署,加快新型技术工艺的产业化应用进程,迅速投入生产并尽快产生相应的经济效益。
(三)推动资源产业集群,发展产业链
产业集群是在某一特定领域具有相互联系的企业和机构在特定地域上所形成的产业空间集聚现象。稀土产业集群的建立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营造创新氛围、增强区域自主研发能力、成果转化和消化吸收能力,同时降低企业间的信息沟通成本和交易成本。将稀土生产环节内部的完整链条集群化,这样一方面有利于企业同步研发、转换、生产,提高生产经营的效率和协调性,另一方面,产业链终端的引入使得企业可以迅速、充分地了解市场需求,不再盲目制定产量和产品种类,适应了市场竞争,大大增强稀土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建立国家稀土资源战略,稳定管理和政策框架
中国的稀土资源管理一直缺乏统一、稳定、严肃、长期持续的政策框架,产业管理涉及诸多部门,不同时期主导部门侧重不同、作用迥异,部门协调没有理顺,稀土资源管理一直沿袭由工信部主管生产总量指标,由商务部主管出口配额的管理机制[5]。当前应该以国家“十二五”规划为契机,明确稳定国家稀土资源战略目标,理顺、明确稀土产业管理框架,把稀土这一重要战略资源的管理职能统一到中央具体部门,相关部门在国家战略目标的框架下,依据法律进行管理。对国家层面的稀土战略准确定位,是事关稀土产业发展的全局性问题。
(五)资源开采与保护环境并重,加强立法和监督管理力度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要求最充分而有效地利用矿产资源,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价值并使废物产生量和环境影响降至最小。鉴于稀土开采冶炼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巨大危害,现有稀土企业应该采取各种措施,例如改进资源开采方式、开发高效清洁生产技术等以降低资源消耗、加强资源的回收利用、减少“三废”排放。我们应该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循环利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三废”中的有用矿物和各种废旧物资,同时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及相关企业的建设,开发新型配套产业,形成从能源到中间产品,再到最终产品的闭路循环。
政策方面, 2012年,国家环境保护部与国家质监总局联合颁布《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以稀土工业企业生产中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作为控制项目,对“三废”和放射性物质的排放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一标准的实施,意味着稀土行业环保要求的大幅提高,将迫使企业进行技术升级、购买新型设备,从而逐步淘汰生产技术水平低、装备差、资源和能源消耗高的企业,同时提高行业进入壁垒。
(六)改进出口管理办法,建立稀土资源出口管制体系 政府应进一步细化稀土出口产品的分类。稀土资源及其产品的范围广、种类多,需要根据稀土开采、生产、应用的实际情况,对各个稀土元素及产品种类进行细分研究,需求量大、资源量小的要纳入管制清单进行严格保护。同时,根据资源储量情况、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适时更新纳入清单的稀土资源及其产品种类。鉴于稀土对国防体系的不可或缺的地位,是保障国家和产业安全的重要资源,政府应将具有军用价值的稀土元素分离出来,进行区别对待。对稀土产品的出口分别发放军用许可证和非军用许可证,从而实行不同的配额标准。
(七)发挥行业协会作用,使管理和政策框架相对稳定
我国稀土行业协会一直由政府直接主办,缺乏基本的独立性和代表性,使其应有的功能无法完全发挥。因此,政府应该放开行业协会的主办和管制权,并给予其资金、法规等支持,帮助其迅速发展,统筹各地方稀土产业。这样一方面可以发挥协会本身优势,另一方面也可效仿美日等国,实行国内生产力和购买力的最大限度的整合,获取价格优势,有利于夺回国际话语权。
㈨ 中国稀土行业的发展历程
我国稀土金属产业现状及其发展前景
〔 作者:颜世宏,李宗安,赵斌,杨广禄,庞思明,王志强 转贴自:《稀土》2005年第2期 点击数:2695 文章录入:admin 〕
稀土金属产业在整个稀土产业链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如钕已成为拉动我国稀土产业发展的主要元素,而钕主要是以金属形式应用到稀土永磁材料钕铁硼之中,在钕铁硼产业的快速发展中,稀土金属产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我国稀土金属产业是随着稀土火法冶金技术的进步和应用市场的不断扩大发展起来的,可分为四个阶段:( 1 )试验研究阶段( 1956 ~ 1966 年),这一阶段主要研究制备稀土金属工艺技术;( 2 )稀土火法冶金技术工业化阶段( 1966 ~ 1980 年),这一阶段主要是用试验研究的工艺技术建立试验厂;( 3 )稀土火法冶金工业技术完善阶段( 1980 ~ 1985 年),这一阶段主要是完善设备、优化工艺、稳定批量生产;( 4 )稀土火法冶金工业化技术提升阶段( 1985 年以后),这一阶段主要研究了新工艺技术和装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1、稀土金属企业现状
从产品来分,生产企业主要有三种类型:单一稀土金属、混合稀土金属、稀土硅铁合金。其中部分单一稀土金属生产企业同时也生产少量的混合稀土金属,部分混合稀土金属生产企业同时也生产少量的单一稀土金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