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第三批名单
第三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由文化部于2008年9月17日命名。该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共59家。
命名文件:《文化部关于命名第三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中岁地的决定》(文产发[2008]36号)
名单如下:
1.北京老舍茶馆有限公司
2.俏佳人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3.天津华夏未来文化发展中心
4.天津市爱心手工编织制品有限公司
5.衡水习三内画艺术有限公司
6.曲阳宏州大理石工艺品有限公司
7.大同市广灵剪纸文化产业园区
8.包头市乐园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9.沈阳杂技演艺集团有限公司
10.盘锦辽河文化产业园
11.大连海昌企业发展有限公司
12.吉林歌舞剧院集团有限公司
13.中筝文化集团长春光明艺术学校
14.显顺卖春睁琵琶学校
15.哈尔滨松雷股份有限公司
16.哈尔滨新媒体集团
17.上海东方明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8.上海长远集团
19.江苏省演艺集团有限公司
20.江苏爱涛艺术精品有限公司
21.扬州工艺美术集团有限公司
22.西泠森桥印社集团有限公司
23.浙江中南集团卡通影视有限公司
24.宁波海伦乐器制品有限公司
25.黄山市屯溪老街
26.厦门市优必德工贸有限公司
27.景德镇法蓝瓷实业有限公司
28.蓬莱八仙过海旅游有限公司
29.淄博东夷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30.嘉祥石雕文化产业园
31.焦作云台山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32.郑州市天人文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
33.郑州中远演艺娱乐有限公司
34.湖北三峡非博园发展有限公司
35.湖南宏梦卡通传播有限公司
36.张家界魅力湘西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37.广东省广告股份有限公司
38.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39.中山市小榄镇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40.肇庆市端砚文化旅游村开发有限公司
41.深圳古玩城
42.百色靖西旧州绣球村
43.海口市大致坡镇琼剧文化产业群
44.重庆巴国城文化投资有限公司
45.重庆洪崖洞城市综合发展有限公司
46.四川乐山乌木珍品文化博物苑有限公司
47.成都洛带客家文化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48.成都演艺集团有限公司
49.安顺开发区兴伟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50.云南柏联和顺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51.昆明市福保文化城有限公司
52.拉萨岗地经贸有限公司
53.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
54.陕西华清池旅游有限责任公司
55.华县皮影文化产业群
56.庆阳香包民俗文化产业群
57.贵南县石乃亥民间艺术团
58.宁夏回乡文化实业有限公司
59.新疆和合玉器有限公司
㈡ 嵖岈山温泉小镇文化产业基地项目总经理张志强
只是风景区收费。百亩花海是不收费的。嵖岈山风景区门票每人76元,里面有个别玩的项目:划船,过溜索,拜佛,骑马。。。。。收费十元到三十元不等
㈢ 南山区数字文化产业基地属于什么街道
南山区数字文化产业基地属于深圳南山区南头街道。
南山区数字文化产业基地属于深圳南山区南头街道。
㈣ 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文化部公布撤销单位
2016年1月27日,文化部办公厅日前发出通知,撤销上海城市演艺有限公司等4家单位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命名。
上海城市演艺有限公司、天津市西青区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已正式停止经营活动,广东省揭阳市阳美宝玉石有限公司已不具备正常运营能力,安徽省合肥安美置业投资发展集团主营业务已脱离文化产业发展方向,上述4家单位在文化产业领域均不再具备示范作用,根据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管理办法规定,撤销以上4家单位“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命名。
㈤ 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第一批名单
第一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由文化部于2004年11月10日命名,共42家,命名文件为《文化部关于命名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决定》(文产发[2004]43号)。
名单如下:
1、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
2、中录同方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3、北京市长安文化娱乐中心
4、北京保利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5、北京儿童艺术剧院股份有限公司
6、北京麦乐迪餐饮娱乐管理有限公司
7、天津市西青区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8、河北吴桥杂技文化经营集团公司
9、山西灵石县王家大院民居艺术馆
10、辽宁锦州辽西文化古玩商城
11、辽宁民间艺术团
12、大连普利文化产业基地
13、哈尔滨马迭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4、上海张江创意产业基地
15、上海盛大网络发展有限公司
16、上海大剧院总公司
17、上海瑞安集团
18、常州中华恐龙园有限公司
19、江苏省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20、浙江宋城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21、华宝斋富翰文化有限公司
22、宁波市新彩虹娱乐有限公司
23、安徽安美置业投资发展集团
24、山东爱书人音像(集团)有限公司
25、湖北省民间艺术团
26、湖南红太阳娱乐有限公司
27、岳阳汇泽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28、佛山市民间艺术研究社
29、广州长隆集团有限公司
30、佛山市孔雀廊影音电器有限公司
31、深圳华侨城集团公司
32、深圳大芬油画村
33、桂林广维文华旅游产业有限公司
34、桂林愚自乐园
35、四川自贡中国彩灯文化发展园区
36、成都武侯祠锦里旅游文化经营管理公司
37、四川建川实业集团
38、四川广元市女皇文化园
39、云南映象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40、丽江丽水金沙演艺有限公司
41、兰州市文化实业发展总公司
42、西宁新奇工艺装饰有限公司
㈥ 内蒙古赤峰 打造绿色产业基地 谱写文化战略新篇
赤峰市人民政府市长徐国元
赤峰市市长徐国元在2006年“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基地市长论坛”上发言
“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基地市长论坛”于2006年11月10日在京落下帷幕。这次代表着中国珠宝产业发展方向和未来的大会,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它的规模可谓是空前,它的效应以其强烈的反响影响着东西方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前进的步伐。可以说,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的发展,正在以其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在打造着东方宝玉石文化的特色产业,是文化与经济发展的有机的结合。在这次论坛会上,内蒙古赤峰市被评为首批“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基地”,并在论坛开幕式上接受了授牌。赤峰市能获此殊荣,主要得益于巴林石资源优势和近年来文化产业的发展。
巴林石是中国珠宝产业近三十几年来显露出的一颗新星。它的崛起,神采风华,卓越非凡,并为我国宝玉石文化发展及中国北方石文化研究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巴林石事业的升华,巴林石企业的发展,巴林石产业的崛起,无疑是得益于我们党的英明政策和政府的宏观调控,赤峰市政府和右旗政府牢牢抓住了发展是第一要务的真谛,加快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树品牌,打品牌,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发展巴林石文化产业为龙头,有力地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温总理200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国家“十一五”规划都明确指出“要支持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资源加工基地”,“大力开发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提高加工增值能力。”我市的巴林石特色产业将按照这一要求,在实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积极完善产业发展规划,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努力提高特色产业的综合实力,并在创建特色产业基地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区域经济的整体实力,促进地区经济结构调整的整体实力,为物流服务、产品研发、技术管理、人才培养等方面搭建一个稳固的平台,并为基地的定位和建设做好工作。
巴林鸡血石王,高51厘米,厚24.7厘米,宽34.5厘米,重34千克,牛角冻地,朱砂红血,墨赤分明,堪称极品
一、打造绿色产业基地,保护珍贵资源开发
巴林石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为了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优势,市旗两级政府多年来一直将巴林石采选加工业列入特色产业进行规划,并制定了多种措施强化管理。
一是矿山资源统一管理,1997年以前,巴林石开采除公司一家外,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各有一开采矿点,掠夺性开采、滥采乱挖现象严重,并对矿山植被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市旗两级政府通过论证,全面制定了巴林石资源保护性开发措施,通过资源合理配置和企业有效整合,组建了巴林石集团公司,归并了周边的小矿,由集团公司统一规划,合理开采,从根本上制止了不良采矿行为的发生。综合资源现状与市场发展等因素,制定了科学的资源开发预算,实行年产200吨的限量开采,对资源的保护及合理利用提供了有力的保证。二是绿色开采经营,2003年,巴林石集团公司就提出了“建立矿山公园,以形成区域特色,民俗风情”为特点,充分利用巴林石的名片和声誉,挖掘巴林石与红山文化、印章文化的深远联系,形成独特的旅游区域,使之成为一个集自然景观、地质科普、文化旅游、生态保护为一体的绿色旅游景区。三是提高工艺设计水平,增加产品附加值。有序地组织地质、矿物、文化雕艺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对巴林石进行科学分类,针对巴林石不同品类的特点,因料施艺,最大限度地提高产品附加值。近几年,巴林石协会生产加工的巴林石小工艺品及挂件、贴画、文房系列等巴林石产品不仅在工艺设计上有所创新,并为巴林石残片碎渣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四是促进巴林石特色产业集群化发展,推动龙头企业深化改革,经过33年的不断发展,巴林石产业从小到大,由弱变强,逐步形成了特色产业集群,在赤峰市最繁华的地段形成了巴林石商业一条街。在大板镇拥有“一矿一街一城一会三个分公司”的产业格局,巴林石城已经成为闻名全国的巴林石原料和工艺品交易的中心,巴林奇石馆更以巴林石雕刻艺术品、鸡血石、福黄石、印章、观赏石等精品吸引了国内外游客,成为接待中外客商和参观者的重要场所。巴林石集团总公司作为巴林石产业的龙头企业,已拥有资产总值数十亿元。目前,仅赤峰地区巴林石及带动的相关产业年实现销售收入四五亿元,已经成为地方的支柱产业之一。
巴林鸡血石精品
巴林奇石馆建于1995年,隶属巴林石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珍藏和展示巴林石精品之地。馆内现珍藏巴林鸡血石、巴林福黄石、巴林冻石、巴林彩石、巴林图案石及巴林工艺精品两千余件
二、弘扬宝玉石文化,推出特色产业品牌
从红山文化时期到宋、元、明、清,大量巴林石文物的出土,有力地证明了巴林石开发历史的悠久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赤峰市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而今,红山文化、草原青铜文化、契丹、辽文化、蒙元文化等丰富的古代文化与巴林石文化浑然一体,形成了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并成为重要的特色产业之一。巴林石因为是地方的文化特产和文化效应而被公认为“巴林石文化”。但它作为一种文化资源,就存在着可供全人类共享的艺术的广泛性和文化包容性。任何一种优秀艺术一旦被社会广泛认同,就可冲破地域、民族乃至国界的限制,地方的也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巴林石的艺术开放性,让大草原敞开广阔胸怀,拥抱五湖四海所有钟爱巴林石的朋友。巴林石的文化包容性,让一切赏石、爱石及文学家、艺术家、经营者各得其所。因此,巴林石文化与其他宝玉石文化一样,同属于中国和世界的文化资源。因为有了这样的思想境界和创业理念,才会有它的风采和价值。
前几年,赤峰市委老书记,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长刘云山同志在赤峰市工作期间,经过认真调查研究,对赤峰市提出了政治经济文化协调发展,注重文化先导作用的战略构想。承前启后的历届市委市政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态立市、工业强市、农业稳市、文化兴市”的发展战略,在“文化兴市”战略中把巴林石特色产业纳入“建设文化大市”的总体规划之中。通过地方政府的统筹和调控,巴林石集团牢牢抓住了发展是第一要务的真谛,树品牌,以发展巴林石文化为龙头,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他们提出了“坚持用高品位的文化思维来策划生产、坚持用敏锐的眼光来审视市场、坚持用高起点的文化宣传弘扬名气,坚持用精湛的文化艺术”来打造名牌的“四大战略”口号。这正是巴林石人为今后自身的发展找准了定位,更为企业的长足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具体动作中做到了“三个坚持”。
一是坚持用高品位的文化思维来谋划巴林石产业的发展。巴林石具有物质与精神双重的审美属性和文化消费的独特性,适应特定的文化市场和文化消费者。巴林石的开发已由过去的出卖资源为主转向经营艺术品为主,实现了由资源型经济向宝玉石文化产业经济的转变。目前,全市已培养出国家级艺术大师2人,自治区级艺术大师10人,雕刻、篆刻人才队伍300多人。这些艺术人才对巴林石特色产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二是支持用高起点的文化宣传来推动巴林石产业的发展。市委、市政府和文化宣传部门的领导或专家,直接参与、组织巴林石的文化宣传工作,编辑出版了10余部巴林石的专著、画册,录制了多个与巴林石相关的电影、电视节目。同时,在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的关怀下,自2000年至今,连续举办了8届巴林石节和巴林石文化论坛。这些宣传工作极大地扩展了巴林石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三是坚持用高层次的平台来打造巴林石的品牌。1982年,国家轻工业部和国家宝玉石协会将赤峰市巴林右旗确定为“中国三大彩石”基地。1999年,巴林石被中国宝玉石协会推荐为“候选国石”。2001年,精雕而成的2 1枚巴林石连体图案印章,作为国礼,由江泽民主席赠送给了参加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21个国家首脑和地区元首。2007年,经过几次激烈的角逐,巴林石以其绚丽的色彩和温润的质地,被奥委会指定为奥运产品。现在,各业人员正在精心设计雕琢体现奥运精神和民族传统文化内涵的多种精品,奉献给2008年北京奥运会。
2005年8月在赤峰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六届中国巴林石节上举行了《巴林石文化》论坛。图为各方嘉宾畅所欲言
赤峰市市长徐国元介绍巴林石文化与奥运文化
三、加强特色产业建设,合理配置造福于民
石文化产业的发展任重道远,有许多具体问题需要我们去认真研究。特别是在“珠宝产业集群化发展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方面,充分反映了政府对国家珠宝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同时,做好特色产业建设工作,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
国土资源部原部长、中宝协会长孙文盛指出:“基地建设代表了产业集群化发展的趋势,也代表着中国珠宝产业发展的方向和未来。”明确地为该行业的发展作出了精辟的阐述。同时,也应该看到,政府职能部门、行业协会在推进珠宝玉石首饰行业集群化的发展方面作为一项重要的议程,给政策、多引导、多扶持,是我们的责任。我们应广泛调动实力较强的龙头企业,搞好机制联合,使物流服务、技术管理、产品研发、人才培养等工作更加到位和完善。在巴林石特色产业的发展上,我们会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树立典范,促进品牌战略。2006年,巴林石企业集团和巴林石协会在工商局、技术监督局、消费者协会的协同下成立了“巴林石质量技术检验中心”,并分批评选出了“巴林石诚信经营示范店”。这对巴林石品牌的培育、评价和认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并树立了一批行业典范,能够很好地带动产业今后的发展。但是,协会更应该发挥全体会员的优势,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宝玉石市场,促进品牌优势不断扩展。
2.调整机制,推进科技创新。在巴林石的加工技术、设计理念、工艺培训、市场营销等方面,要由大众化转向特色化,产品质量由粗放型转向精致型。同时培养一大批技术强、业务精、懂管理、会经营的复合型人才,并努力提高全体员工的素质,服务于企业。
3.加强联系,扩大对外交流。近年来,中国的珠宝玉石文化及贸易交流遍及世界各地。但是我们不能只看到贸易组织的交流,更应该发展文化组织的交流。特别是一些大有名气的国际行业组织机构,与他们的交流,更有利于我们的工作关系。巴林石更应依靠自身的珍稀和名贵,打好品牌战略,加强同业交流,扩大国际交流,促进行业发展。
质地细腻的巴林石印章精品
4.独具特色,增强文化传播。中国宝玉石事业的蓬勃发展,每一刻都没有离开过文化的衬托。流光过处,物换星移。文化记载了百代风月,千载沧桑,石文化更是如此,它不仅厚重,且更具哲理和隽永。这些年,巴林石文化产业做过许多努力,通过书刊、影视、网络等,取得了非凡的效果,我希望今后的发展应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中国北方宝玉石文化传播作出更大的贡献。
怎样才能加强特色产业建设?一是继续搞好巴林石产业资源配置。统筹管理巴林石城,巴林石一条街,巴林石博物馆,巴林石印玺馆现有设施的经营,统筹建设赤峰新城区石博园,红山区巴林石文化街,巴林草原特尼格尔图矿山公园等文化实体。充分发挥红山文化、草原文化、地质景观文化等旅游资源优势,推动巴林石工艺品旅游产品的开发。充分发挥巴林石集团的龙头作用,做好资源合理开发规划和国内外市场的开拓。
二是加大力度抓好巴林石文化的发掘与创新。深入开展巴林石出土文物研究,发掘巴林石文化特色。结合巴林石自然属性特点,进一步开发巴林石艺术雕刻、印章和观赏石等系列产品。借助奥运会指定产品的研发和市场推广,开发设计具有时代气息和民族特点的高档工艺品。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努力促进巴林石文化创新,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贡献。
三是吸收国外先进理念,推动宝玉石文化不断发展。我国珠宝玉石的赏玩与佩带历史十分悠久,但在科学性、艺术性和组织性等方面与西方还有着很大的差距。现在国际上,每年举办重要的珠宝玉石展销会上百个,其中规模和影响较大的也有几十个,其场面十分火爆,效益十分可观。我们在实践中应更新理念,吸取更多有益的东西,为我所用。必须有极大的兼容性。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我们的新思维、新理念。通过一些贸易和文化的交融,才会搭建平台,才会渠道畅通,才会更进一步地促进我国珠宝玉石文化在国际地位中的不断提高。
四是进一步做好玉石雕琢人才的培养。巴林石雕刻、篆刻人才急需壮大队伍,提高水平。巴林石产业升级,精品战略是方向,人才是关键。我们将制定有关的政策,加强培训和交流。进一步完善专业技术人才健康成长机制,积极鼓励雕刻、篆刻人员参加“天工奖”等作品的展评,力争培养出更多的中国玉雕艺术大师和中国的工艺美术大师。
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基地的建立,是以“大力开发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提高加工增值能力”为指导思想。我们只有认真地去面对,才会共同构建一个和谐的珠宝玉石产业基地,才会促进珠宝产业集群化的发展。
当前,我们所做的石文化系列活动,是对巴林石实物及有关资料进行积极主动的强有力的保护,是传承和延续中华宝玉石文化最佳途径和有效措施,是开发建设具有本土特色的旅游文化产品。以巴林石文化为品牌的城市文化,将成为赤峰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护和利用好巴林石,开发特色产业基地是一个大课题。这需要政府和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予与支持,需要更多的业内人士做更多的工作和奉献。让我们共同努力吧,把这份有限的资源,精美的文化产品,以其独特的姿韵长久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建设总面积2万平方米的巴林石文化产业园规划图
㈦ 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评审程序
示范基地评审依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
示范基地评审办公室(以下简称评审办公室)设在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具体负责审核和评审过程的组织工作。
由评审办公室负责组织专家评审组。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局和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对申报企业的材料进行初审,然后报评审办公室审核、组织专家评审组评审。
专家评审组对上报企业材料进行评议审查,提出评审意见。
评审办公室根据专家评审组提出的评审意见提交拟命名示范基地名单报文化部核定,由文化部公布并颁发证书和铜牌。
㈧ 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用英语怎么说
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用英语怎么说
英语是:National Cultural Instry Demonstration Base
National 意思是国家的
Cultural 意思是文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