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国产手机的发展现状
国产手机从集体失语到群体逆袭
十年前,中国的手机企业甚至缺乏独立的设计能力,但是经过了十年的发展,中国企业已经能够设计制造出被市场认可的产品,中国智造宣告崛起。2014年是国产手机取得重大突破的一年,以“中华酷联”(中兴、华为、酷派、联想)加小米、OPPO等的国产手机品牌,在国内外市场直逼三星和苹果的市场份额,打响了“国产手机”逆袭反击战。
国产手机能够在竞争激烈的中国手机市场实现“逆袭”,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国产手机品牌的繁荣是多方面因素推动的。首先,归功于中国手机市场的巨大潜力。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手机市场,也是各大手机品牌竞逐的主战场。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智能手机的增幅达到87%,到2014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规模将超过4亿部,占全球销量的30%左右。中国自主品牌推出的手机机型已达到700款,数量上位居世界第一。
其次,国产手机的“逆袭”与运营商政策支持密不可分。3G时代,国内手机市场最大变化就是运营商渠道崛起,2010至2013年三大运营商都不遗余力引入定制版国产千元智能手机,同时提供高额话费补贴,国产千元定制智能手机在国内手机市场上攻城略地,迅速占据了国内的中低端市场。在运营商的4G终端中,绝大部分都是中华酷联等国产手机,运营商提供的终端补贴进一步推动中低端智能手机市场的蓬勃发展。4G时代的来临,带来了一场以千亿为单位计算的产业盛宴,成为国产手机品牌“弯道超车”的强力助推器。不少业内人士这样形容4G对国产手机的影响,“从手机厂商的角度看,国产手机有望成为4G元年最大的优胜者。”
再次,国产手机技术能力日渐成熟,高性价比获得用户青睐。十年前,中国的手机企业基本是采用韩国方案制造手机,经过十年的发展,中国企业已经能够独立设计高性价比手机,这让国内厂商的竞争能力大大提高。硬件的高性价比是国产手机营销的一大法宝,在产品配置相近的情况下,国产品牌与洋品牌相比往往价格更低,从品质、功能到体验都差不多的情况下,用户自然倾向于选择价格更加低廉的产品。
⑵ 目前手机发展的现状,趋势,功能
智能化是大势所趋:
目前我国手机产业在市场快速发展的依托下,继续保持了高速增长的发展势头。不仅独资、合资企业继续保持较好的市场业绩,国产品牌手机也取得了群体性突破,打破了长期以来外资企业垄断国内市场的局面,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产业现状:竞争激烈格局调整
我国作为全球手机制造基地的地位进一步巩固。随着我国移动通信运营业的快速发展,手机产业规模继续扩大,今年上半年我国手机产量2.1亿部,同比增长64%。与此同时,我国手机用户新增3000多万户,用户总数为4.2亿户,手机普及率迅速上升,我国作为全球手机制造基地的地位进一步巩固。
产品市场格局进一步调整。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大部分企业都在积极采取措施应对,不断调整企业营销战略,使我国手机市场出现了新一轮的格局变化。
外资企业的国内市场份额进一步提高。国外品牌手机生产企业凭借其强大的资本和技术优势,在充分掌握国内市场情况后,一方面加快新品推出速度,抢占市场,另一方面在产品上全线出击,全面覆盖高、中、低档产品,并加大了在中低档产品上与国内企业的竞争。
国内品牌手机企业市场份额继续下降,国内品牌手机原有竞争优势正在逐渐丧失,增长乏力。渠道、价格和熟悉本土市场情况等原有竞争优势日渐弱化后,资本、技术等方面的缺陷就成为制约我国国内品牌手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主要表现在产业扩张太快、新款手机上市速度较慢、产品质量问题较多、企业利润下降甚至亏损等。这些原因造成国内品牌手机企业国内市场份额继续下降。
生产集中度进一步提高。我国手机的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生产向优势企业集中。2004年前十家企业生产量占全行业的72.9%,销售占72.8%。2005年生产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前十家企业的生产、销售分别占全行业的78.7%、78.4%。
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一方面,原材料、能源、劳动力成本上升,另一方面手机结构性和阶段性过剩导致国内手机市场价格继续走低,企业利润空间不断被挤压;外商投资企业继续加大对低端市场开拓力度,这将进一步压缩国产品牌手机的市场空间,国产品牌手机生产企业举步维艰。
产品更新加快。移动通信新业务的不断推出,手机功能的不断增强、外壳的不断翻新,促使各生产企业不断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品种,手机更新周期进一步缩短,不会出现前几年靠一款手机就会使企业摆脱困境的局面。
我国在3G领域实现技术突破。继开发TD-SCDMA网络技术标准之后,中星微电子公司研发成功手机芯片“星光移动二号”,该芯片在3G时代的手机音乐、手机动画处理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东南大学与东大通信公司联合研制的Noah3000手机芯片通过了包括通话和数据业务传输在内的系统测试,结构表明该芯片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了WCDMA国际标准要求。这标志着我国已具备了开发世界移动通信领域三大标准的所有核心技术的能力。
对外贸易:出口增长拉动产业发展
我国手机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大力推动了手机对外贸易的发展,目前我国手机出口已超过全球需求量10%以上,手机已经成为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的第一大出口产品。
手机出口的快速增长成为拉动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手机产品出口促进了我国手机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以2005年为例,我国手机出口..28亿部,同比增长56%,手机产品出口量占我国手机总产量75%。如果以金额计算,2005年,我国手机产品,包括手机及其零部件的出口金额达316.25亿美元,手机产品出口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直接贡献率达到14.49%。随着我国手机出口商品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出口手机附加值的提高和出口规模的持续增长,我国手机产品的出口将日益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外贸出口发展的主要增长点之一。
产业链的国际分工位置决定了手机出口的方式。目前,我国手机产业在全球产业链分工当中还处于末端,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还依赖于从外国引进,所以,加工贸易方式成为我国手机出口的主导方式。我国手机出口的90%以上是通过加工贸易方式创造的。但2000~2005年加工贸易所占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表明我国手机出口产品技术和结构有所提升,在国际产业链分工格局中的地位在逐步提高。
目前,中国手机产品进出口高速增长。“十五”期间,手机产品(包括手机整机及其零部件)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一直保持在10%以上。出口市场集中于美国、欧盟和香港,但逐渐呈现多元化态势。进口来源地集中于韩国、日本、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和新加坡等亚洲国家和地区。
由于我国作为全球手机加工中心的地位进一步凸显,许多跨国公司将我国作为手机生产基地。如摩托罗拉公司和德国西门子公司在我国生产的手机出口比例都在80%以上。与此相对应,美国、德国分别成为我国手机出口的第一、第三大市场;中国香港是全球的物流中心,许多合资公司采用先出口手机到香港,再调配销往全球的方式,因此,香港是我国手机出口的第二大市场;法国、荷兰等欧洲国家是合资企业的主要出口市场;对东南亚、非洲市场的出口规模虽然不大,但有所增长,这主要是国产品牌手机企业积极拓展出口渠道的成果。
外资企业出口为主,私营企业出口成倍增长。2001年至今,我国手机产品出口以外资企业为主的局面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尽管占比有所下降,但始终占据我国手机产品出口总额的95%以上。
出口来源地集中在广东、天津、北京和江苏等地区。2001年至今,我国手机产品出口的前几位来源始终集中在广东、江苏和京津地区,这4个省市在我国手机产品出口中所占比重保持在80%以上。
不利因素:四大症结掣肘发展
在我国手机产业快速发展及对外贸易迅速增长的同时,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首先,手机产品出口对外依存度较高。在我国手机产品出口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以外资企业为主体和主要采用加工贸易方式的局面一直未得到根本改变。2001年以来,在我国手机产品出口的企业结构分布中,外资企业居主导地位,所占比重始终在95%以上。在我国手机出口的贸易方式中,进料加工是主要方式,一般贸易比重过低,加工贸易比重近年来一直保持90%以上。
外资企业与加工贸易方式的结合度不断加深,加剧了加工贸易方式本身所固有的“飞地”的特点,使我国手机产品出口发展更易受到国际市场波动和国际分工变化趋势的影响。从另一方面看,企业以加工贸易方式从国外进口机器设备、原材料,经加工组合出口,形成封闭循环,使得产业自主开发能力逐渐萎缩,企业始终处于高中端产品生产过程中外围的、低水平的技术和环节中。从长期看,这种局面如不改变,也将影响到我国手机产品出口的发展。
其次,出口目标市场高度集中。长期以来,我国手机出口市场一直主要集中于美、日、欧以及香港地区转口市场部分,但是出口过度依赖这些国家和地区,导致整体抗风险能力较弱。目前我国手机企业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但是对新兴市场的开拓进展依然缓慢。此外,我国手机产品出口对美国、欧盟等市场的过度依赖,还使企业面临跨国公司在知识产权上的诉讼等问题。
三是财政、金融支持体系尚不健全。目前,我国手机企业,特别是新兴的民营科技企业的融资仍面临着许多制约。技术创新所具有的不确定性以及金融机构不具备对创新风险进行评估的能力,使其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资金支撑乏力。但更深层的原因主要在于我国的金融体系还不健全,国有金融机构自身包袱过重,而民间和私人的投资机构稀缺,落后于日益增长的民营企业的需求,融资渠道狭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新兴企业的成长。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国内品牌手机生产企业仍面临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供应链不完善、国际市场开拓能力不强等问题,同样影响我国手机产业及对外贸易的良性发展。
未来展望:空间广阔需求良好
⑶ 手机行业的发展现状怎样
可以是可以,但是现在的,你不觉得太多了,竞争大了。
⑷ 未来五年中国手机行业会发展到什么程度
呵呵`,
你可以去网络搜下,
“NOKIA永恒”
我觉得五年后差不多就是这个样``!
因为现在专中国的手机行属业基本都是仿造,
大部分学生还没有能接受国产品牌,
而且国产机的造型也真的不怎么好,
多是仿其他造型的机子好卖`!
⑸ 国产手机的发展过程
国产手机发展的曲折历程
从1987年第一个TACS模拟蜂窝移动电话系统开通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的手机全部依靠进口。一直到1998年以前,国内手机市场全部为国外品牌所占据,诺基亚、摩托罗拉、爱立信几大厂家在中国销售手机,手机制造技术壁垒较高,而且投资巨大,国产手机还没有加入到手机制造行业中来。
1999年国产手机市场占有率仅为1%,2000年达到9%,2003年达到鼎盛时期,国内品牌市场份额超过50%。2004年国产手机的出货量降到45%以下,销售额中的比例降到34%以下,国产手机遭遇到了严冬。根据相关研究,主要原因是国产手机企业在渠道、价格和熟悉本土市场情况等方面的原有竞争优势日渐弱化后,资本、技术等方面的缺陷就成为制约我国国内品牌手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主要表现在产业扩张太快、新款手机上市速度较慢、产品质量问题较多、企业利润下降甚至亏损等。中国手机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低价竞争压制了厂商的研发积极性,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产业趋于封闭,横向合作减少,资源整合也越来越少。
近几年来国内手机企业的市场表现不断增强,不仅国内品牌手机的份额不断提升,而且出现了大批市场表现优秀的国内手机企业。
中国手机厂商依靠低成本、定制化进军海外市场。中兴、华为、夏新、波导等国产手机厂商纷纷转战海外市场,通过终端定制等方式不断扩大份额。截至目前,中国3G终端厂商已经进入中东、北非、拉美、亚太,甚至欧洲、北美市场,并与世界领先的运营商如Vodafone、Telefonica等建立了普遍的合作关系,以华为和中兴为代表的国产手机厂商抢占了全球3G终端市场近10%的份额。
在我国手机出口的贸易方式中,一般贸易比重过低,加工贸易比重近年来一直保持在90%以上。这使得我国手机制造产业对外商以及国际市场的依赖性非常高。2008年上半年,诺基亚、三星、摩托罗拉、LG和索尼爱立信五个品牌在外销市场占据超过70%的份额。在外销市场上,由于国产手机企业缺乏核心技术,创新能力薄弱,因此加工贸易比例高和对国外厂商依赖度高等结构性矛盾短期内难以改变。
在手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许多国内手机企业选择以协同竞争和双赢为原则的商业运作模式,进一步强化产业的集群效应。
⑹ 国产手机产业发展有哪些问题
有很多分析人士从正反两个角度发表自已的看法,对市场、品牌、战略进行版深入的分析。有些观点很权正确,但有些观点不敢苟同。前瞻在《2014-2018年中国智能手机行业商业模式发展趋势与创新策略分析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智能手机品牌是模式之困、生态之困,绝对不是单纯的市场之困、品牌之困、战略之困。
大家都知道手机行业有一个非常怪的现象,与其它制造业,甚至消费类电子业相比都不相同。整个手机行业能盈利就只有两家苹果和苹果,其它企业赚钱都很难。
⑺ 分析国内手机目前的竞争格局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不低于500字
2019年4月份新增设备数环比小幅下滑
手机存量时代,4月份新增设备数环比小幅下滑:4月份,国内手机新增设备数2575万台,同比大幅下滑24%,环比下滑4%,去年同期实现了12%的环比正增长。
2019年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超7300万部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智能手机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3月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为2693.6万部,同比下降4.1%,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94.9%,其中Android手机在智能手机中占比92.1%。累计方面,2019年1-3月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累计达到了7307.2万部(0.73亿部),同比下降10.7%,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95.0%,其中Android
手机在智能手机中占比92.4%。
2018-2019年3月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统计及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华为销量成功登顶,苹果销量再现颓势
华为&荣耀的存量份额突破20%,成功登顶榜首,其中P30系列上市首月销量近百万台。小米9销量不俗,小米份额逆势上升。苹果降价策略对销量的提振作用难以为继,销量再现颓势。OPPO和vivo整体销量均显著下滑,其中OPPO上市首月的旗舰机Reno系列新增设备数约40万台,vivo子品牌iQOO新增设备数超过30万台。
摄像头是当前智能手机主要创新亮点
2019年4月有数款重磅新机开始发售并取得不俗的销量成绩,包括华为P30系列和OPPO的Reno系列,重点创新方向为潜望式摄像头以及光学变焦等。
中国智能手机行业分析投资建议
1、华为手机的存量市场份额突破20%,登顶国内智能手机市场榜首。在P30系列等新机销售带动下,预计华为存量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提升。相关产业链公司有望受益于华为手机份额的不断提升和产品结构的升级,迎来历史性的投资机遇。
2、摄像头是华为近三年来的主要创新方向,在像素、潜望式长焦、超广角、3D摄像头、CMOS等领域都持续升级。手机拍照的成像效果与专业拍照设备仍存在差距,这将驱动华为在摄像头领域持续投入研发,持续创新。
重点关注:舜宇光学科技,水晶光电,丘钛科技。
我们认为依托全面屏的潮流及指纹识别技术的提升,屏下指纹渗透率将持续提升。目前屏下指纹已逐渐成为华为旗舰机的标配,相关供应商将直接受益于华为高端机型的份额提升。此外,随着技术的发展、成本的降低,屏下指纹未来有望向中低端设备渗透。
重点关注:汇顶科技。
风险提示
1)手机创新不及预期;
2)技术创新对行业格局产生影响;
3)三摄、折叠屏、屏下指纹需求不及预期。
⑻ 如何看待国内外手机市场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以下数据及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智能手机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大幅下滑 华为VIVO仅以身免
但随着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日趋饱和,消费者对新设备的需求放缓,从IDC公布的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的数据来看,2017年全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为4.44亿部,较2016年的4.67亿部下滑4.9%,这也是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首次出现负增长。2018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继续下降,降至3.98亿部,较2017年同期下降10.49%,下降幅度进一步加大。
截止至2019年12月,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为2893.1万部,同比下降13.7%,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95.0%,其中Android手机在智能手机中占比89.0%。累计方面,2019年全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了3.72亿部,同比下降4.7%,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95.6%,其中Android手机在智能手机中占比91.2%。
⑼ 怎么样可以振兴中国的手机产业呢
讲实话,至今我都不敢买国产手机,主要是因为国产的手机质量太差,技术也很不成熟,返修率太高了,而且商家售后态度也很差
1 ,如今整个世界的手机市场上新技术层出不穷,让人目不暇接,但是那昂贵的价格又让人退避三舍,也许正是因为国产手机商家看中了中国这种低收入无法高消费和追求朝向往新技术的心态和趋势 也不断的在自家的手机里塞满了各式各样的功能,可是价格并不高,1000~~3000就可以完全搞定了,这让消费者心存疑惑,但最终还是受不了那些功能的诱惑买了使用的,可是最后的结果却很不尽人意,返修率不断提高,售后态度又持续不好,到时了两种极端的形式·1·消费者自己认栽,发誓再也不买国产。 ·2·消费者不断要商家给出解释,向商家施压,要他们退货,搞得整个国内消费者对国产手机闻之丧胆 。。
2 ,技术问题,国产的手机除了几个比较大的品牌以外,几乎都是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商家在市场上横行,本着所谓的高智能低价位在市场上混得如鱼得水,他们没有联保没有售后却情而依据的占据了中国手机的很大一部分市场,想想看这是多么可怕啊,怎竟在一个长沙较大的手机二手防机市场上听一个人这样:“叫你别买名牌了,那么贵,还不如买一部杂牌又便宜功能又好。。。。”说这话的人大义凌然,听这话的如获至宝似乎还感觉受益匪浅,,不知道你们怎么想,反正我是觉得又好笑又可悲,名牌就这样被比下去了,杂牌无保手机横行于市人气还日益俱增。。。。。试问手机的市场是不是也应该像打假那样清扫一下了呢
3 ,一些外资品牌手机之所以占优势,很重要一点在于其产品的品质较好,故障率较低,可靠性高。国产手机在认可度和品牌美誉度方面与著名品牌外资手机相比还有比较明显的差距。因此国产手机要及时收集市场上对产品质量问题的反溃信息,及时改进产品的工艺设计和管理等,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此外,还要重视市场信息,否则当一个消费者对手机质量不满意时,他至少会将这种信息传给10个人,这样大大损害了国产手机的美誉度。曾经不是有人说过吗---一个耗资再大的宣传可能还比不过消费者的一张嘴,古人有云的民心者得天下
总而言之,国内手机不是完全没有出路的,关键在于市场 营销手段 售后系统 技术整改 但是我认为最最重要的还是市场宣传和 费者的肯定,技术质量售后好了消费者就多了;品牌拥有的消费者多了就有了市场,市场巩固下来了就等于有了地基了,就可慢慢盖楼越盖越高了。。。
⑽ 国产手机发展前景怎样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智能手机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版析报告》显示权,预计2018年,全球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将远超PC、平板以及二合一跨界设备。主要原因就在于桌面系统正在不断地朝移动方向发展。
与此同时,智能手机市场内部结构也有所调整。随着美国和西欧等发达国家市场将接近饱和状态,智能手机中高端市场的增速也逐渐放缓。目前,低端市场似乎成了"必争之地"。2013年7月份,作为小米迈向低端市场的排头兵,红米四核智能手机取得了堪称完美的销售业绩。据统计,2013年小米智能手机销量高达1870万部;2014年第一季度,小米智能手机的市场份额已跃居全球第六位。尽管三星和苹果依旧占据着智能手机市场的领袖地位,但国内品牌诸如小米、华为的发展实力也不容忽视。而且,随着智能手机中高端市场增速逐渐放缓,低端市场颇受关注,未来的国际市场也将为国内智能手机品牌提供更有利的竞争环境。
智能手机的发展"侵略"了电脑等电子设备的市场,然而,科技的发展永无止境,或许下一次世界杯,电视和智能手机将会被新产品所替代也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