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膜技术的发展
《中国膜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显示,经过50多年的发展,我国膜产业已经步入快速成长期。超滤、微滤、反渗透等膜技术在能源电力、有色冶金、海水淡化、给水处理、污水回用及医药食品等领域的工程应用规模迅速扩大,多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大型膜法给水工程、污水回用工程及海水淡化工程已经相继建成。我国膜产业总产值已经从1994年2亿元上升到2011年近400亿元。
随着国家节能减排要求和居民对饮水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国内对水处理尤其是深度水处理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作为水处理的核心元件——膜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市场总量也将越来越大。
国家环保总局环境规划院预测,我国“十二五”和“十三五”时期废水治理投入将分别达1.05万亿元和1.39万亿元,其中工业和城镇生活污水的治理投资将分别达4355亿元和4590亿元。在此背景下,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的膜技术在未来十年间将迎来大发展。
此外,“十一五”以来,我国不断加大分离膜的研发和产业化推进力度,在开发分离膜新膜种和膜制造技术创新以及膜技术的工程应用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2010年来,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和工信部等部委已将膜技术列入“十二五”重大产业技术予以专项支持。
在市场需求及产业政策的双重推动下,我国膜技术产业将迎来产值可观的“黄金十年”,预计这十年内我国膜法水处理工程将以40%的年增长率高速发展,膜产品产值年增长率也将达到20%以上,远远高于国际平均水平,届时中国膜市场将占全球膜市场总需求量的15%-20%。
水质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健康。膜技术以其原理简单,操作方便,超强的净化效果被用于苦咸水淡化处理和软化水处理行业中。因此膜技术在水处理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崇。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膜技术的发展。
膜技术的发展:
1.低污染膜:
膜污染是反渗透膜技术应用中的最大危害。目前已有几种抗污染性能强、使用寿命长、清洗频度低且易清洗的低污染膜在膜技术领域问世。
2.超低压膜:
由于节省电耗和降低相关机械部件的压力等级引起材料费下降等优点,自1999年以来超低压膜在膜技术领域应用比重日益增大,这在以使用4英寸膜为主的小型装置中应用最为突出,大型装置中应用超低压膜也呈上升趋势。
3.带正电荷的反渗透膜:
现在广泛应用的低压、超低压复合膜的材质均为芳香族聚酸胺,其膜表面均带有负电荷,膜技术的发展带来了表面带正电荷的低压复合膜,这种膜目前主要应用于制备高电阻率的高纯水系统中。
4.耐高温、食品级、卫生级反渗透膜:
普通水处理膜技术采用反渗透膜的使用温度均为0~45℃,但在需要耐90℃高温杀菌的特殊场合,可使用耐高温、耐化学药品的反渗透膜。此外,各种有特殊膜元件结构的食品级或卫生级的反渗透膜技术也开始在国内应用。
2. 中国 光学薄膜 产业发展现状及十三五规划分析报告2016-2021年 这份报告 您有了吗
我在国家市场调研中心(中机院主办)帮您找到这份报告,文字太多,这里就不粘了,您自己上去看一下吧,祝您好运~~~~
3. 汽车贴膜行业前景
汽车越来越多,市场前景不错,《2016-2021年中国汽车贴膜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显示,随着中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汽车正以前所未有的步伐迈进普通百姓的家庭。特别是中国成功加入WTO后,汽车逐渐大幅度降价,更加刺激了我国的私家车的消费。据专家预测,未来几年,我国的汽车拥有量将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随之而来的巨大的汽车售后市场汽车贴膜市场在中国发展成为将成为一个庞大的黄金产业。
我国汽车贴膜的发展现状:
我国汽车贴膜市场真正形成才短短十几年时间,市场相当混论。概括而言,汽车贴膜市场乱象有这么几个主要表现:
一是进货渠道混乱,滥竽充数的小企业、小作坊大量存在。“傍名牌”,是这些企业常用伎俩,而这种“山寨”也最容易惑人惑世。
二是成本低、利润大,形成了一条“暴利链”。车膜利润可达十倍甚至数十倍,以至于业内有“卖膜比卖车赚钱”的说法。
4. PET膜的发展
近十年来,全球膜市场出现强劲的增长势头。2004年全球膜市场的销售额达到63亿美元,2007年全球膜及膜组件的销售额达到83亿美元,2011年全球膜市场销售额超过100亿美元。
经过50多年的发展,我国膜产业已经步入快速成长期。超滤、微滤、反渗透等膜技术在能源电力、有色冶金、海水淡化、给水处理、污水回用及医药食品等领域的工程应用规模迅速扩大,多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大型膜法给水工程、污水回用工程及海水淡化工程已经相继建成。我国膜产业总产值已经从1994年2亿元上升到2011年近400亿元。
随着国家节能减排要求和居民对饮水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国内对水处理尤其是深度水处理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作为水处理的核心元件——膜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市场总量也将越来越大。
国家环保总局环境规划院预测,我国“十二五”和“十三五”时期废水治理投入将分别达1.05万亿元和1.39万亿元,其中工业和城镇生活污水的治理投资将分别达4355亿元和4590亿元。在此背景下,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的膜技术在未来十年间将迎来大发展。
此外,“十一五”以来,我国不断加大分离膜的研发和产业化推进力度,在开发分离膜新膜种和膜制造技术创新以及膜技术的工程应用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目前,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和工信部等部委已将膜技术列入“十二五”重大产业技术予以专项支持。 在市场需求及产业政策的双重推动下,我国膜技术产业将迎来产值可观的“黄金十年”,预计这十年内我国膜法水处理工程将以40%的年增长率高速发展,膜产品产值年增长率也将达到20%以上,远远高于国际平均水平,届时中国膜市场将占全球膜市场总需求量的15%-20%。
随着膜产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大型膜企业间并购整合与资本运作日趋频繁,国内优秀的膜生产企业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研究,特别是对企业发展环境和客户需求趋势变化的深入研究。正因为如此,一大批国内优秀的膜产业品牌迅速崛起,逐渐成为膜产业中的翘楚!
5. 1.新型塑料薄膜的发展趋势
“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环保节能才是未来发展的主题。面对着如火如荼的“绿色革命”谁能不想分羹?保守估测,2015年,我国对于降解塑料的总需求量将达到86万吨,而其产能目前还不到20万吨。
虽然相比传统塑料包装材料,目前新型降解材料成本稍高,但是随着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人们愿意为保护环境而使用价格稍高的新型降解材料。特别是近年来,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相继制订和出台了有关法规,通过局部禁用、限用、强制收集以及收取污染税等措施限制不可降解塑料的使用,大力发展生物降解新材料,以保护环境、保护土壤,其中法国2005年即出台政策规定所有可拎一次性塑料袋在2010年后必须可生物降解。与此同时,我国也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生物降解塑料的应用和推广。
从降解塑料的性能指标来看,未来主流的降解塑料发展方向(脂肪族/芳香烃共聚酯、聚乳酸等完全可生物降解塑料)的性能介于聚乙烯和聚丙烯之间。所以随着降解塑料成本的降低,降解塑料可以替代大部分塑料制品在农业和包装塑料制品方面的应用,在日用塑料和医用塑料制品方面,降解塑料也存在着较大的发展空间。
综上所述,生物降解塑料主要的目标市场是塑料包装薄膜、农用薄膜、一次性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
就世界整体的需求角度考虑,假设到2015年,降解塑料在政策的推动下能够替代3%农用塑料制品传统塑料的需求;替代4%包装用塑料制品传统塑料的需求;若其行业年均增长速度为3%,则全球降解塑料的总需求量将达到450万吨,相对于目前约80万吨的世界总产能,未来5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将达到41%。
照此趋势,预计2012年生物塑料的市场潜在需求增长率为20%-25%;长期的年增长率预测是从15%-20%到30%-40%,到2015年市场需求量将达到100亿磅(454万吨)。这一切皆取决于新的生物树脂及其市场的发展速度。
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2013-2017年 中国生物降解塑料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6. 镀膜行业的前景怎么样
随着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投身到镀膜行业中! 由于镀膜是环保无污染的,我相信一定会发展的越来越好~~ 目前很多企业都涉及到镀膜的,如五金制品、塑胶工艺品、陶瓷、光学、玻璃、膜系等等
7. 电脑保护膜的行业前景
由于日本在无毒PVC材质和PET材质以及AR物料研制上起步较早,技术较为先进,所以,手机屏保膜的主要生产起初集中日本,韩国发展也较为迅速。不过,目前,日韩主要生产中高端手机保护膜,而向其国外出口PVC、PET和AR材质。中国大陆作为手机消费大国,目前手机屏幕保护膜的生产和销售较多,不过,一般为中低端保护膜,其原料也主要来自日本,就中国手机贴膜的生产来讲,其主要作为一些胶带厂、电子材料厂、保护膜厂的非主业来经营。也有专门从事保护膜生产的厂家,如深圳台技光电有限公司。就地区分布来讲,主要分布在广东的深圳、东莞,以及浙江和江苏的部分地区,其中以深圳地区最多,占据近80%的厂商和产量份额。不过随着现今触摸屏手机的流行和对3G手机的关注,保护膜市场也受到更多商家的关注。很多厂家也开始生产高端保护膜来满足年轻人的时尚追求。
8. 光学膜的国内发展情况怎么样有什么发展瓶颈吗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
光学膜是背光模组的核心元件,在背光模组成本中占比最高。以42寸TFT-LCD(LED)电视为例,光学膜占背光模组成本的37%,占液晶模组总成本的17%左右,是液晶模组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内本土企业整体实力较弱且产业配套成熟度不高。
国内发展概况:
光学膜从生产到裁切都需要做到贴近客户和快速供货,因此行业的区域布局和终端厂商的地域分布基本一致,主要为以上海、南京、苏州、昆山、宁波、青岛为聚集点的华东地区,以深圳、广州、厦门、东莞、佛山为中心带状分布的华南地区,以及北京地区。
华东地区的光学膜行业和LCD面板行业发展迅速,全球前十大的LCD背光模组厂、液晶显示器厂和笔记本电脑厂商基本都已经在此建立了生产基地。从光学膜生产、裁切到模组,华东地区汇集了LCD产业链的众多环节。
华南地区是我国LCD产业发展较早、产业规模较大的地区之一,在LCD产业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较知名的LCD面板生产企业有LGD、TCL、长虹、创维、兆驰等。同时,就光学膜的生产和下游裁切而言,大多都在华南地区进行了配套布局,产业链较为完整。
北京聚集了包括联想、方正、同方等IT厂商,液晶显示器、笔记本电脑等产品为大尺寸液晶面板提供了庞大的终端市场。凭借优越的产业环境,北京不仅拥有京东方科技集团等一大批LCD面板顶尖企业,同时也拥有国内众多知名高校的人才资源优势。
发展瓶颈:
1. 国内本土企业整体实力较弱且产业配套成熟度不高
目前,能够大量提供品质稳定、高良品率光学膜产品的本土企业不多,与国际知名公司相比,由于发展历史较短,在技术积累、资金实力、品牌知名度等方面都还处于弱势地位。
此外,由于光学膜的进入门槛较高,与本行业专业配套的PET基膜、高精密专业设备的企业较少,产业配套成熟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本行业的发展。
2. 终端消费类电子产品存在降价压力
随着技术的不断升级,消费类电子产品更新换代频率不断提高,部分终端客户为抢占市场份额,频繁采取降价促销的竞争策略,一定程度上挤压了消费类电子产品的利润空间。
为保证适度的利润水平,终端客户不断将成本压力向上游供应商转移,受此影响,光学膜生产企业的利润空间受到的下行压力也不断增加。
行业发展趋势:
1. 薄型化:单张膜片的厚度尽量薄,既能降低成本,又可以适应消费电子产品轻薄化趋势;
2. 复合化:用一张薄膜的功能来代替多张薄膜;
3. 配套化:无论反射膜、扩散膜,或是增光膜,单独做一种产品的比较优势越来越小,从厂家自身出发,配套可增加比较优势;从客户角度出发,可减少供应商数量,降低导入成本;
4. 垂直化:原材料厂商切入到下游市场,减少中间环节。
以上内容均节选自《揭秘未来100大潜力新材料(2019年版)》_新材料在线;
想了解更多关于超导材料的信息,XCLZX_HL,欢迎一起交流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