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产业大全 > 服务业产业链

服务业产业链

发布时间:2020-11-26 15:34:35

❶ 旅游业面临怎样的问题

诸如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却限制了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❷ 为什么近几年湖南与湖北的GDP差距越来越大

1、湖南省,简称“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长沙,界于北纬24°38′~30°08′,东经108°47′~114°15′之间,东临江西,西接重庆、贵州,南毗广东、广西,北连湖北,总面积21.18万平方千米。湖南地处云贵高原向江南丘陵和南岭山脉向江汉平原过渡的地带,地势呈三面环山、朝北开口的马蹄形地貌,由平原、盆地、丘陵地、山地、河湖构成,地跨长江、珠江两大水系,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2、湖北省,简称“鄂”,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武汉。地处中国中部地区,东邻安徽,西连重庆,西北与陕西接壤,南接江西、湖南,北与河南毗邻,介于北纬29°01′53″—33°6′47″、东经108°21′42″—116°07′50″之间,东西长约740千米,南北宽约470千米,总面积18.59万平方千米,占中国总面积的1.94%。最东端是黄梅县,最西端是利川市,最南端是来凤县,最北端是郧西县。湖北省地势大致为东、西、北三面环山,中间低平,略呈向南敞开的不完整盆地。在全省总面积中,山地占56%,丘陵占24%,平原湖区占20%,属长江水系。湖北省地处亚热带,全省除高山地区属高山气候外,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应答时间:2020-10-21,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❸ 汽车产业在中国已经属于成熟产业链,那么汽车后市场也已经接近饱和状态,那么汽车服务业前景如何

看看人均车有量吧,其实潜力依旧很大

❹ 我国已经成为信息产业的大国,对么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信息技术发展突飞猛进,从计算技术到网络技术,再到软件技术和感知技术,正在经历一系列创新和变革,新一轮重大突破即将来临。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信息技术发展突飞猛进,从计算技术到网络技术,再到软件技术和感知技术,正在经历一系列创新和变革,新一轮重大突破即将来临。
产业链各环节发生深刻变化
·产业链上各环节的价值不断发生转移
·综合集成已成为产业链竞争新的制高点
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新的产业组织不断出现,信息产业链上各环节发生深刻的变化。
产业链上各环节分工与整合趋势加剧。信息产业由传统的垂直分工向混合分工转变,由产业分工向产品工序分工转变。集成电路产业演化成“专而精”的多个细分产业。信息服务业内部各环节之间形成分工与合作相互交融的产业聚集趋势。
产业链上各环节的价值不断发生转移。具体表现为:由生产环节向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环节的转移;在生产环节中由下游生产环节(终端的加工组装)向上游生产环节(关键零部件生产)转移;企业在空间上的发展将主要围绕产业链进行延伸和集聚。
综合集成已成为产业链竞争新的制高点。综合集成能力左右着信息产业的发展方向和信息产品市场的激烈竞争。以IBM公司提出的“智慧地球”理念为典型代表,多技术和全业务流程的综合集成能力已经成为产业竞争新的制高点,平台、产品、内容等多层面融合,网络、业务、内容和终端互动发展,大型企业通过对技术、应用、产品和服务的综合集成,促使产业价值链得以重构。
标准成为产业链形成和演进的重要基础。技术标准是信息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也是产业链的高附加值环节。在信息产业的竞争中,主要跨国公司争相掌控全球主要信息技术产品的标准,实现控制产业链主导权的目的,而把低附加值的产品环节向其他国家转移。
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产业结构调整成效逐渐显现
产业区域结构调整加快,信息化推进工作深入开展
经过多年持续快速发展,我国信息产业规模持续增长,初步形成专业门类相对齐全、产业链基本完善、产业基础扎实雄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创新能力日益提升、宏观调控逐渐科学规范的产业体系,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已成为信息产业大国,并正在向信息产业强国迈进。
信息产业规模位居世界第二。我国信息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已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支柱性、先导性和战略性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的2~3倍,总量跃居世界第二。
信息产业结构调整成效逐渐显现。软件、集成电路、电子元器件等核心基础产业快速发展,成为产业增长的主要力量。目前,计算机和通信产业已在行业总量中占有60%的比例,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以年均35%的速度快速增长。
信息产业区域结构调整加快。目前,我国信息产业呈现出梯次转移的趋势,区域结构调整不断深化。东部沿海地区开始从加工制造向大规模制造、综合集成及软件和服务产业升级转变;中部地区发挥成本优势,开始承接从东南沿海转移过来的加工制造业;西部一些具备条件的省份也形成了一批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初步展现出东中西分工协作与产业区域布局新态势。
信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通信设备、集成电路、高性能计算、应用软件等领域科技进步取得了较大突破,数字程控交换、移动通信、数字集群通信、光通信等技术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信息化推进工作深入开展。全行业认真贯彻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各项信息化重大工程建设,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及企业、城市信息化推进工作力度加大。
成本优势面临挑战 企业综合实力待加强
·信息产业国际市场争夺加剧,原有的成本优势面临巨大压力
·通信、计算机、电视网络加快融合,整机界限日趋模糊
信息产业国际市场争夺加剧。我国信息产业与全球产业发展之间的相互联系越来越紧密,核心技术的竞争日趋白热化,专利、标准和品牌成为各国夺取竞争优势的制高点;跨国公司的产业转移、跨国投资和并购活动往往影响到全球;业务创新、行业转型成为新的潮流,国外IT公司纷纷进行战略调整和企业重组,对国际市场的争夺加剧。
原有的成本优势面临巨大压力。我国周边地区,在吸引外商投资上出台了很多优惠措施,其成本优势、市场潜力和人力资源优势明显,很多跨国公司都前去投资建厂。相比之下,我国原有的成本优势大大弱化。
网络和业务融合给产业格局带来新的影响。通信、计算机、电视网络加快融合,带来技术与业务的创新发展,整机界限日趋模糊,产业链上下游整合成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软件和硬件关系日趋紧密,二者融合日益成为产业升级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方向。基于软件开发的信息服务和行业应用日趋流行,收取服务费的商业模式日益取代传统的产品销售模式。
国家发展战略对信息产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预见,在整个“十二五”乃至更长的时间里,信息产业的发展空间仍然很大。目前我国经济粗放型增长的问题还比较突出,要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同时,国民经济发展全局要求信息产业必须加快自身发展方式的转变。
目前行业发展中还存在着下述矛盾和问题:核心基础产业薄弱,出口产品附加价值低,企业综合竞争力不强。产业结构问题仍然凸显。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高,科技投入不足。软件产业规模偏小,系统集成能力有待提高。运营业技术业务创新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非语音业务比重较低,农村通信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不相适应。
IT产业发展模式面临新变革
·产业集群正加速从成本导向向创新驱动升级
·生产与服务重组、软件与硬件融合的趋势愈加明显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产业全球化和区域化的趋势不断加快,使得信息技术产业生产模式不断发生变化,信息技术产业与其他产业的相互融合,使信息技术产业的商业模式面临重大革新。
信息产业内外部融合日益加快。信息产业内部以及信息产业与其他产业间相互支持、相互关联的程度进一步加深,产业融合进程日益加快,催生出新的业态和新的市场,拓展出新的产业发展空间。
集聚效应增强促进产业集群升级。世界范围内信息产业的空间集聚效应更加突出,全球信息产业主要集中在几个国家和地区,并逐步形成以产业链为基础,相关配套产业高度聚集的产业园区。产业集群正加速从成本导向向创新驱动升级。
代工和外包服务模式成为主流。代工制造向“一体化制造+电子制造服务”的趋势发展,服务外包日益转向“知识流程外包和业务转型外包”。生产与服务重组、软件与硬件融合的趋势愈加明显。
产业商业模式面临重大革新。互联网服务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电信网、互联网与广播电视网三网融合所形成的服务,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信息产业对其他产业带动效应明显,促进国民经济增长效益突出。
提高软件和服务业综合集成能力
·加快提高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的综合集成能力
·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深化工业生产关键环节信息技术应用
信息产业或说IT产业是应对当前金融危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是构建创新型国家、迎接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重大突破口,因此必须加快实现信息产业创新自主的新跨越,争取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健全自主发展的产业体系。
加快发展传感网产业。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传感网创新中心、成果转化中心及应用体验中心,加强传感网技术与TD-SCDMA的结合,加快分布式感知、精确控制、资源优化、协同计算等关键技术的研发,推动关键设备和产品的产业化,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加快整合消费电子产业链。加快实施平板显示产业化专项,推动TFT、PDP等成熟产品的规模化生产,打造完善的平板显示产业链,加快部署OLED等前瞻性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顺应彩电产业平板化发展趋势,支持数字视听企业与显示模组企业的纵向整合。
加快提高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的综合集成能力。重点培养国内大型软件和信息通信技术服务企业面向大型行业应用系统的开发能力、方案设计能力、综合集成能力。引导软、硬件企业组建产业联盟,为国内大型系统工程提供解决方案。引导信息通信技术服务企业与客户建立互利共赢的长期合作机制,积累和提高大型系统的综合集成能力。
加快建设新一代信息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体系。围绕下一代互联网、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统筹网络部署、应用开发、设备制造和技术研发,推动网络设备、智能终端、RFID、传感器的研发和产业化,努力在终端操作系统、关键芯片和元器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加快发展新兴信息技术服务业。围绕电网、水利、交通等战略基础设施的智能化建设,以及金融、物流、医疗、教育等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需求,整合应用、产业、研发等产业资源,组织开展行业应用试点示范工程,推动高端服务器、关键元器件、重大应用软件的集成创新,促进形成上规模的新兴信息通信技术服务业。
加快发展工业领域各类应用电子产业。围绕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需求,组织信息通信技术与传统工业技术间的协同创新,搭建协作平台,完善标准体系,加快汽车电子、机床电子、电力电子、工业控制等产品和系统的开发和产业化,提升对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支撑能力。
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深化工业生产关键环节信息技术应用,普及推广计算机辅助设计,提高产品的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水平,加快生产设备的数控化和自动化改造,积极引导推进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信息系统在重点行业、骨干企业的集成应用。
大力推动东中西部协调发展。要结合产业发展的特点,高起点推动区域间的互动。鼓励东部沿海的软件和制造企业,到中西部发展;建议对中西部高起点发展给予融资、税收等方面的政策扶持,推动产业和区域结构优化升级。

阅读全文

与服务业产业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