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山西平遥如何靠文化产业突围
2018年7月2日消息,在位于山西省晋中市的平遥古城,即将举办的首届平遥国际雕塑节将吸引来自意大利、法国等十余个国家的雕塑艺术家、评论家、策展人齐聚,成为当地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2001年,平遥国际摄影大展成功举办。17年来,大展已成为中国内陆省份对外文化交流的成功范例和中外公认的国际知名文化品牌;2006年,“平遥中国年”成功创办,目前已成为中国北方最具汉民族特色的春节民俗文化品牌。
2012年,平遥县与中国著名导演王潮歌印象团队合作打造大型室内情境体验剧《又见平遥》,好评如潮;去年,平遥县与知名导演贾樟柯团队合作举办首届平遥国际电影展,吸引18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部作品集中亮相,成为又一扇国际文化交流之窗。
20多年来,平遥靠文化产业突围,从晋中盆地的人口大县、财政穷县,变身为国际旅游城市。数据显示,在文化旅游产业的带动下,该县2017年接待游客近1300万人次,同比增长22%;旅游总收入超过15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7%。
来源:凤凰网
B. 山西太原的文化产业有哪些,细化的产业
用“三晋文来化产业园区”的形式源来集中晋源区文化内涵,可以突破以晋祠为核心的“点”式发展思路,形成“点———线———面———体”整合模式:以西部山岳景区为线,从北向南,延伸绿化带,保持原生态植被,展现蒙山大佛———太山龙泉寺———龙山大佛———天龙山石窟———悬瓮山的多层次立体景观;在山腰、山脚的北部风景协调区和南部晋祠景区,串联式保护和开发以神堂沟为模本的难老泉及清徐龙湖泉温泉水系,提高利用价值,全新包装晋祠;盆地区北为长风商务区、晋阳湖景区、中间是古城遗址景区、南为高级服务区,形成文化产业核心区。尽快实施汾河南延,人工开凿联通汾河公园、晋阳湖、晋祠三大水景的黄金水道,南北相接,贯通龙脉,涵养晋祠水源,保护历史文脉;提升黄金水道两侧的土地价值,体现生态、人性、亲水、文化特色;恢复晋祠周围南北大寺十里稻花香、遍地荷花香的生态景观。形成西山以生态建设为主,平地水系开发,湖光山色,回归大唐盛世悬瓮山麓、晋水流域的群鹿奔驰、百鸟鸣唱、鱼翔浅底的美丽自然景色和历史文化韵味,综合立体的黄土高原小江南。
C. 山西太原的文化产业有哪些
双合成
D. 三晋文化的文化产业
山西省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30年来,山西省的文化产业走出了一条从无到有、从慢到快的发展之路,如今,山西省确立了“文化强省”的战略地位,文化产业迅速崛起,全省人民感受到了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取得的明显成效,同时也享受到了文化成果带来的诸多实惠。
2007年,山西全省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160.75亿元,比2006年增加36.03亿元,增长28.9%,占GDP的比重由2006年的2.65%提高到2.80%,已超过金融业占GDP总量的比重。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54%,拉动全省经济增长0.76个百分点。与2004年相比,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达到24.5%,超过同期GDP增长速度。以上数字表明,近些年来,山西省文化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环境在优化,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在增强。
从文化产业组成的三个层次看,2007年,在全省的文化产业增加值中,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广播影视服务和文化艺术服务等“核心层”产业的增加值为38.70亿元,占全部文化产业增加值的24.0%;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和其他文化服务的“外围层”产业的增加值为79.52亿元,占全部文化产业增加值的49.5%;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等“相关层”产业的增加值为42.53亿元,占全部文化产业增加值的26.5%。与2004年相比较,“外围层”占全部文化产业总量的比重进一步上升,“核心层”和“相关层”比重则有所下降。“外围层”比重的迅速上升,主要是受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中的旅游业和网络文化服务中有关行业的强势拉动所致。
2007年山西各市区的民营文化企业发展势头强劲,民间资本已在山西的文化产业中崭露头角。太原市有专业艺术演出团体13个,民营职业剧团16个,民间剧团59个,经营性民间艺术表演队伍235个。
2008年,在文化强省战略的推动下,山西省继续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不断加大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活动等方面的文化产业类投入力度,积极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2008年,山西省全社会文化产业类在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共有320个,比2007年增加38个;全年累计完成投资57.8亿元,在2007年高增长的基础上,同比又增长30.7%,增幅比同期山西省全社会投资高6.5个百分点;占山西省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为1.6%,比2007年提高了0.1个百分点。
山西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目标:到2010年,基本建成拥有强势文化人才、强势人文学科、强势文化活动、强势文化产业、强势文化品牌的文化强省。文化产业包括文化旅游业、文博会展业、文化传媒业、文化体育娱乐业,成为全省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到2010年在全省GDP中的比重达到20%以上。
E. 关于山西民营资本投资文化旅游产业,谁有具体资料
新世纪要振兴发展云梦,提升云梦的后发优势,不一定走传统工业发展道路。我认为应在“文化旅游经济”方面下功夫。美国著名的旅游专家托马斯·戴维森曾提出,旅游是关系到国民教育、社会进步、生态价值的社会经济综合体系。现在我县的文化旅游产业,几乎是空白,而邻近县市旅游产业发展迅猛。虽然我县没有秦砖汉瓦,也没有九寨沟、西双版纳那样的大自然馈赠,但从我县的历史传统、生态环境与市民文化性格来看,以“文化经济”的视野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发展作为“无烟工业”的旅游业,既可以拉动第三产业,又可彰显文化特色,文化旅游业作将会成为云梦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我认为要发展“文化经济”需做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推广城市品牌。推广城市品牌实质上是弘扬一座城市的精神,云梦弘扬的就是一种中华孝文化精神,“黄香故里”呼唤的就是营建一个全世界孝子共同的精神家园。例如可举办生态旅游文化节,突出“弘扬孝子文化、打造旅游品牌”的主题,举办文艺演出、风筝大赛、文化表演、佛事庙会、摄影展览等大型活动,吸引游客,知名学者、艺术名人齐聚共赏美景,用他们的笔墨和镜头鲜活的反映优美的生态、淳朴的民风,这样全方位的宣传和推介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浓厚的文化底蕴,进一步扩大生态旅游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推进了文化与经济和旅游的融合,提高了旅游的档次和水平。着力发展楚风文化、诗词文化、竹艺文化、龙舟文化、根雕文化、宗教文化等特色文化品牌,要打好云梦生态农业牌,开发出一系列优质生态的旅游产品。
二、美化城市建设。有文化品位的城市应该是“形神兼备”的城市,关键是要有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市政景观。我县应建成生态农业的绿色环境,打造“两园一基地”,保留大量颇具楚风的民居建筑等等,这些都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和“休闲之城”必需的重要城市景观。
三、打造文化节庆。城市文化的特色往往在其文化节庆活动中可以得到彰显,国内不乏成功的范例。如大连的“服装节”,哈尔滨的“冰雪节”,山东潍坊的“风筝节”等等。云梦作为孝子文化中心,应精心打造一个让游客与市民都产生“认同感”、“归属感”的“世界孝子文化节”,将文化旅游融入城市建设,以文化节庆进行文化营销,从而拉动酒店业、建筑业、休闲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四、挖掘城市故事。文化名城必须拥有丰富多彩的故事,这是最能吸引游客前来考察观光的动力。韩国的“大长今”,江浙的“白蛇传”,不知吸引了多少游客好奇的目光。其实,云梦的先民们当年筚路蓝缕、艰苦创业的历程,不知蕴藏了多少可歌可泣的精彩故事,我县历史名人孝子黄香、传奇人物伍子婿、盖世之杰吴禄贞、太守陶侃、理学名士赵复、著名学者邹观光、清代名臣许兆春……又有多少饶有趣味的传奇素材,文人作家们大可以驰骋艺术想象力,创造出引人入胜的城市故事来。如何“设计、包装”云梦,应该进一步引起县委、县政府的重视。
五、创造文艺精品。“文化云梦”离不开文艺精品。近年来,云梦在文艺创作方面有很多成果。方言小品《乘凉》、京胡独奏《楚调新韵》、长篇历史小说《千古孝子黄香》县楚剧团创作的小戏《吊子卖鞋》、云梦皮影。都是难能可贵的东西。同时我们也要吸引更多的有识之士参与文艺创作。因此云梦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吸引更多非云梦籍的人才参与到“文化云梦”的建设中来。
六、文化旅游发展思路。文化旅游开发必须规划先行。要立足于云梦文化旅游资源的实际,树立大旅游、大市场的观念,制定出可行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突出重点,抓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善交通、通信、接待等基础设施条件。在招商引资方面,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制定招商引资发展文化旅游的优惠政策,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文化旅游开发建设,从而真正做到谁投资、谁受益。聘请有资质的设计部门从规划——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等,一步一步扎扎实实地把项目前期工作做好。将自然景观进行文化包装,使其更富有灵气和诱惑力,满足游客求新、求异,追求享受独特民风民情的心理,实现游中有景、有物、有获。另外要在宣传上下功夫,通过各种媒介把文化与旅游资源结合起来面向国内外宣传,增加文化云梦旅游资源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游客到云梦来,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F. 山西太谷广告产业园区是做什么的
山西广告产业园的成立落地将成为山西最大的广告行业产业链聚集区,将为山西的广告文化行业带来一阵春风,是我省广告文化行业发展的里程碑。据悉,山西(太谷)广告产业园区一期总体规划占地200亩,总投资5.5亿元,建筑面积超20万平方米,园区距省会太原35公里,距潇河综改区南界6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园区全部建成后,预计引入涵盖品牌形象策划、包装、VI系统设计及各类户外广告标识标牌设计、加工、销售等广告行业相关企业60家以上,带动就业2000人以上,产值超十亿元,将有力推动山西广告行业向着集群化、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广告产业园自建电商平台及物流平台,重金配置环保设施确保企业达标生产,并配套专属办公区、公寓、职工食堂、洗浴中心、便利超市、文化活动中心等。
此外,如果你想要知道更多产业园资讯及政策,不妨从经济带网了解,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