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乡镇产业发展服务站是个什么的、到那工作怎么样,待遇如何、是否编制跟事业单位一样不好不好
应该是事业单位!
⑵ 大数据的应用领域有哪些
1.了解和定位客户
这是大数据目前最广为人知的应用领域。很多企业热衷于社交媒体数据、浏览器日志、文本挖掘等各类数据集,通过大数据技术创建预测模型,从而更全面地了解客户以及他们的行为、喜好。
利用大数据,美国零售商Target公司甚至能推测出客户何时会有Baby;电信公司可以更好地预测客户流失;沃尔玛可以更准确的预测产品销售情况;汽车保险公司能更真实的了解客户实际驾驶情况。
滑雪场利用大数据来追踪和锁定客户。如果你是一名狂热的滑雪者,想象一下,你会收到最喜欢的度假胜地的邀请;或者收到定制化服务的短信提醒;或者告知你最合适的滑行线路。。。。。。同时提供互动平台(网站、手机APP)记录每天的数据——多少次滑坡,多少次翻越等等,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这些信息,与家人和朋友相互评比和竞争。
除此之外,政府竞选活动也引入了大数据分析技术。一些人认为,奥巴马在2012年总统大选中获胜,归功于他们团队的大数据分析能力更加出众。
2.
改善医疗保健和公共卫生
大数据分析的能力可以在几分钟内解码整个DNA序列,有助于我们找到新的治疗方法,更好地理解和预测疾病模式。试想一下,当来自所有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的数据,都可以应用于数百万人及其各种疾病时,未来的临床试验将不再局限于小样本,而是包括所有人!
苹果公司的一款健康APP ResearchKit有效将手机变成医学研究设备。通过收集用户的相关数据,可以追踪你一天走了多少步,或者提示你化疗后感觉如何,帕金森病进展如何等问题。研究人员希望这一过程变得更容易、更自动化,吸引更多的参与者,并提高数据的准确度。
大数据技术也开始用于监测早产儿和患病婴儿的身体状况。通过记录和分析每个婴儿的每一次心跳和呼吸模式,提前24小时预测出身体感染的症状,从而及早干预,拯救那些脆弱的随时可能生命危险的婴儿。
更重要的是,大数据分析有助于我们监测和预测流行性或传染性疾病的暴发时期,可以将医疗记录的数据与有些社交媒体的数据结合起来分析。比如,谷歌基于搜索流量预测流感爆发,尽管该预测模型在2014年并未奏效——因为你搜索“流感症状”并不意味着真正生病了,但是这种大数据分析的影响力越来越为人所知。
3.提供个性化服务
大数据不仅适用于公司和政府,也适用于我们每个人,比如从智能手表或智能手环等可穿戴设备采集的数据中获益。Jawbone的智能手环可以分析人们的卡路里消耗、活动量和睡眠质量等。Jawbone公司已经能够收集长达60年的睡眠数据,从中分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反馈给每个用户。从中受益的还有网络平台“寻找真爱”,大多数婚恋网站都使用大数据分析工具和算法为用户匹配最合适的对象。
4.
了解和优化业务流程
大数据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优化业务流程,比如供应链或配送路径优化。通过定位和识别系统来跟踪货物或运输车辆,并根据实时交通路况数据优化运输路线。
人力资源业务流程也在使用大数据进行优化。Sociometric Solutions公司通过在员工工牌里植入传感器,检测其工作场所及社交活动——员工在哪些工作场所走动,与谁交谈,甚至交流时的语气如何。美国银行在使用中发现呼叫中心表现最好的员工——他们制定了小组轮流休息制度,平均业绩提高了23%。
如果在手机、钥匙、眼镜等随身物品上粘贴RFID标签,万一不小心丢失就能迅速定位它们。假想一下未来可能创造出贴在任何东西上的智能标签。它们能告诉你的不仅是物体在哪里,还可以反馈温度,湿度,运动状态等等。这将打开一个全新的大数据时代,“大数据”领域寻求共性的信息和模式,那么孕育其中的“小数据”着重关注单个产品。
5.
改善城市和国家建设
大数据被用于改善我们城市和国家的方方面面。目前很多大城市致力于构建智慧交通。车辆、行人、道路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场所都被整合在智慧交通网络中,以提升资源运用的效率,优化城市管理和服务。
加州长滩市正在使用智能水表实时检测非法用水,帮助一些房主减少80%的用水量。洛杉矶利用磁性道路传感器和交通摄像头的数据来控制交通灯信号,从而优化城市的交通流量。据统计目前已经控制了全市4500个交通灯,将交通拥堵状况减少了约16%。
6.提升科学研究
大数据带来的无限可能性正在改变科学研究。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在全球遍布了150个数据中心,有65,000个处理器,能同时分析30pb的数据量,这样的计算能力影响着很多领域的科学研究。比如政府需要的人口普查数据、自然灾害数据等,变的更容易获取和分析,从而为我们的健康和社会发展创造更多的价值。
7.提升机械设备性能
大数据使机械设备更加智能化、自动化。例如,丰田普锐斯配备了摄像头、全球定位系统以及强大的计算机和传感器,在无人干预的条件下实现自动驾驶。Xcel Energy在科罗拉多州启动了“智能电网”的首批测试,在用户家中安装智能电表,然后登录网站就可实时查看用电情况。“智能电网”还能够预测使用情况,以便电力公司为未来的基础设施需求进行规划,并防止出现电力耗尽的情况。在爱尔兰,杂货连锁店Tescos的仓库员工佩戴专用臂带,追踪货架上的商品分配,甚至预测一项任务的完成时间。
8.强化安全和执法能力
大数据在改善安全和执法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美国国家安全局(NSA)利用大数据技术,检测和防止网络攻击(挫败恐怖分子的阴谋)。警察运用大数据来抓捕罪犯,预测犯罪活动。信用卡公司使用大数据来检测欺诈交易等等。
2014年2月,芝加哥警察局对大数据生成的“名单”——有可能犯罪的人员,进行通告和探访,目的是提前预防犯罪。
9.
提高体育运动技能
如今大多数顶尖的体育赛事都采用了大数据分析技术。用于网球比赛的IBM SlamTracker工具,通过视频分析跟踪足球落点或者棒球比赛中每个球员的表现。许多优秀的运动队也在训练之外跟踪运动员的营养和睡眠情况。NFL开发了专门的应用平台,帮助所有球队根据球场上的草地状况、天气状况、以及学习期间球员的个人表现做出最佳决策,以减少球员不必要的受伤。
还有一件非常酷的事情是智能瑜伽垫:嵌入在瑜伽垫中的传感器能对你的姿势进行反馈,为你的练习打分,甚至指导你在家如何练习。
10.金融交易
大数据在金融交易领域应用也比较广泛。大多数股票交易都是通过一定的算法模型进行决策的,如今这些算法的输入会考虑来自社交媒体、新闻网络的数据,以便更全面的做出买卖决策。同时根据客户的需求和愿望,这些算法模型也会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
更多精彩:14_spark体系之分布式计算课程Spark 集群搭建+S
⑶ 如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去库存方面,2017年将坚持分类调控,因城因地施策,重点解决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库存过多问题,将去库存与促进一亿农业人口市民化、棚户区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设、建立住房租赁市场等更好地结合起来。例如,2017年住建部将继续加快棚户区改造工作,安排600万套棚改任务,确保完成棚改三年计划,并进一步做好公租房工作,推进公积金体制改革。
去杠杆方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在控制总杠杆率的前提下,把降低企业杠杆率作为重中之重。2017年,债转股将继续在市场化、法治化的方向上深入,推动落后产能的淘汰,降低企业杠杆,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条件。
降成本方面,2017年,我国将继续落实和完善营改增等减税降费政策,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有效发挥减税政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效应。同时,深化简政放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进一步清理规范基金和收费,再取消、调整和规范一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公开中央和各地收费目录清单。
统筹推进五大任务,既要去旧又要育新。
在补短板方面,不是简单增加投资,而是切实从满足需要出发,增加有效供给。2017年将切实提高精准性和有效性,从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从人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着手,既补硬短板也补软短板,既补发展短板也补制度短板,加大对脱贫攻坚、公共服务、创新能力、生态文明、软硬基础设施等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的投入。
以城乡统筹发展为例,2017年将努力促进“城市病”治理,新开工地下综合管廊2000公里以上,加快推动海绵城市建设,持续整治城市黑臭水体,加快推动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大力推进雾霾治理,狠抓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十项工程等。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终目的是满足需求,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抓谋划、抓统筹、抓落实的任务依然艰巨繁重。各地区各部门要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增强定力,乘势而上,撸起袖子加油干,推动改革落地见效。
⑷ 深圳市电子商务服务中心的职能
一、产业研究服务
筹建深圳电子商务产业研究脑库机构和产业联盟,研究产业发展的重点难点、探索产业技术和发展模式,为政府制订电子商务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推动电子商务应用提供相关服务。
二、产业推进服务
发掘电子商务发展创新的样板案例,协助政府实施和落实重大样板项目的行动计划,总结和推广深圳电子商务创新模式和商业价值,促进产业链整合和其他产业转型升级。
三、产业培训服务
举办电子商务产业培训、国内外电子商务交流讲座,普及传播电子商务应用知识,辅助开展电子商务继续教育和在职培训工作,促进企业开展电子商务。
四、产业会展服务
举办和承办国内外产业相关展会、合作交流洽谈活动,传播和推广产业应用成果,营造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环境和氛围。
五、产业人才培训与认证服务
联合深圳市政府主管部门、大专院校及研究机构,制定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和计划,建立电子商务职业资格认证鉴定管理体系,重点培养既懂商务实战又懂信息技术的网络经济型人才。
六、产业宣传服务
建设深圳市电子商务深度宣传平台,集中展示我市电子商务发展状况和进程,介绍政府发展规划、政策扶持信息,全面宣传和营造产业氛围。
七、产业公共秘书服务
提供电子商务企业设立注册及企业开办电子商务业务所需的各种资质、手续的代办服务及相关部门委托的电子商务服务业务。
提供与电子商务及互联网产业相关的招商引资服务。
提供电子商务企业投融资上市咨询服务、培训辅导服务,辅助支持电子商务服务企业上市甄选、培育工作。
提供与电子商务产业知识产权和自主创新产品认定相关的资询、代办服务。
⑸ 哪位大神知道沈阳市铁西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的地址和电话谢谢谢谢
直接在沈阳政府网站查询到的咨询答复:
问题:咨询政务中心地址与乘车路线
解答:您好, 铁西区政务服务中心地址:沈阳市铁西区北一西路52号, 乘车路线:公交车278,277,267,241 东药宿舍站下车西行100米 联系电话:25846600。
⑹ 深圳市电子商务服务中心的职责
一、产业研究与业务规划部
1.研究国家及深圳电子商务发展趋势及产业政策,为深圳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及电商服务中心的发展提供规划提案;
2. 根据发展规划提案制定电子商务服务中心的具体业务项目;
3.成立和管理电商顾问团,组织电商顾问团定期开展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研究和政府政策建议;
4.联合行业中坚力量成立产业联盟,协助政府制定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的电子商务业务标准,协助政府推行重大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计划;
5. 成立电子商务行业信息研究分析中心,定期出具研究分析报告,为政府和主管部门制定产业发展计划和产业政策提供参考。
二、培训部
1. 制定产业培训计划;
2.组织面向政府机构、企业单位的电商从业人员进行的产业政策宣讲及知识、技能的培训;
3. 与政府有关部门、教研机构及第三方职业技能培训机构联合,推进电子商务人才资格认证体系的建立,推行电子商务人才认证工程,有效促进企业与实用人才的对接。
三、会展部
1.承办中国国际电子商务应用博览会;
2. 承办电子商务产业相关论坛、峰会等活动;
3.承办其它国内外相关产业展会。
四、网站运营部
1.深圳市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官网运营管理;
2. 相关推进项目网络信息运营。
五、招商引资部
1.搜集深圳市及各区招商引资政策并协助对外发布;
2. 搜集整理深圳市电子商务及互联网招商引资项目,促进项目对接。
六、综合部
1. 管理常规办公事务
2.中心重大活动基本策划方案撰写及活动宣传
七、财务部
中心的日常财务开支预算及核算由经贸中心财务科负责,中心法人直接管理。
⑺ 城市中产业分布特征可用什么理论来解释
由于美国、日本和英国等发达国家城市群发育更加成熟,以其为例可以明显地看出城市群产业结构及地域分工的特点。
一、都市型加工业在中心城市占有一席之地,一般制造业则由中心城市向外扩散
在城市群形成的早期,即工业化初期,大机器生产对于产业空间规模产生了扩张要求,依托良好条件(包括区位条件、产业基础、资源条件等)迅速发展起来的中心城市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极化效应带动着区域各种经济要素向中心城市加快集中。这一过程表现为制造业等在中心城市加速发展,许多中心城市成为国家或区域的制造业中心。
随着中心城市土地、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以及联系中心城市与周边地区交通设施的完善,促使制造业,特别是技术成熟、社会平均利润率较低、适于规模化生产的一般性制造业外迁。在很多情况下,制造业首先由中心城区向郊区等周边地区转移,随着城市整体的发展,制造业进一步向周边城市或其它地区(包括海外转移),中心城市制造业产值和就业比重随之下降。在这一过程中,以产品设计含量高、技术密集和非标准化生产为特色的都市型加工业,因其满足了中心城市高素质就业者的需求、增值率高以及适应于中心城市功能和生态环境等特点而成为中心城市制造业的主体。
许多大都市带产业结构调整反映了这一过程。以美国为例,从1960年代以后,制造业在美国中心城市的比重保持下降。1960年,美国制造业的67%集中在中心城市,但到1980年下降为25.8%,到1992年降为13.9%,1997年再降至12.1%。而中心城市周边地区,包括郊区的制造业比重则在增加。1972年,郊区制造业的比重占纽约、洛杉矶、芝加哥、费城、波士顿、旧金山、匹兹堡等大都市区的53.4%至78.2%。
在中心城市制造业比重下降的另一面,符合大都市功能、以服务设计制造业、印刷包装业、珠宝业、食品加工业、钟表加工业以及电子工业等产业形态的都市型工业则在中心城市得以发展。以美国纽约市为例。纽约市是纽约都市区以及纽约-新泽西-长岛联合都市区的中心城市,在19世纪末已成为美国最大的制造业中心。进入20世纪50年代后,纽约产业转移与重组的步伐加快。1950年纽约市制造业人数占全部非农就业人口的30%,2000年时这一比例降至6.5%。为数不多的制造业就业人数则主要集中于服装业、印刷业、小型物品等都市型工业中。1997年纽约市这三个行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制造业就业人数的58.6%,其中服装业占38.2%。1981-2001年,纽约市服装纺织业、皮革制品、印刷出版业以及纺织品的就业区位商由分别由2.44、1.51、1.77和1.66上升为3.14、1.70、2.13和1.99。
再以东京为例。东京都是日本首都圈的中心城市,其制造业在1961年时达到顶峰,随后则保持下降,1977年时降至25.1%,1998年则为17%。1994年,东京都中心5个城区制造业从业人数仅为近11万人,其中出版印刷业就业人数占87.1%;这5个区占东京都市圈33个区制造业就业总数的16.5%,出版印刷业就业人数则占33个区的56.9%。2000年,包括出版印刷、服装、皮革行业在内的时尚、信息型相关产业销售收入占东京都工业销售收入的1/3左右。
二、服务业成为中心城市的主导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更快
城市群中心在制造业外迁的同时,进行了职能的调整和转换,财政金融、管理、专业服务和信息传播等服务业的机构和就业明显增长,服务业成为中心城市的主导产业。以东京、纽约、伦敦四个大都市地带的中心城市为例。1996年与1977年相比,东京、纽约和伦敦第二产业就业比重显著下降,而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分别提高了8.2个、16.6个和15.5个百分点。
从目前发展较为成熟的城市群来看,随着人口和住宅郊区化现象的出现,在交通设施改善和大型购物场所的发展需求推动下,零售商业以及与之相关的批发业由城市中心地区向郊区或外围地区迁移,而以产品设计、广告、市场营销、法律、金融、保险、会计、公关等为主要内容的生产性服务业在城市中心地区集聚。中心城市由制造业中心向生产性服务业和信息中心转变,生产性服务业成为中心城市以及整个城市群经济增长的推动力。以伦敦市为例,1999年与1981年相比,伦敦市的批发和零售业就业比重下降了5.2个百分点。而金融、保险等行业就业比例上升了16.3个百分点。
在美国,从1960年代开始,全国城市中心区商业的零售业出现下降态势,如亚特兰大市,1963年时其零售业占大都市区的66%,1997年时这一比重下降了38个百分点,而城市周边地区的零售业比重上升为72%。从1982年到1992年,美国80个大都市区郊区零售业所占销售额比例增长了77%。在零售业的带动下,批发业出现由中心城市向外围地区扩散的局面,如美国1972-1982年间,巴尔的摩市批发业就业下降了25%,芝加哥市下降了29%,费城市下降了28%。与此相对应的是生产性服务业在中心城市的发展。以纽约市为例,2002年与1980年相比,批发和零售业就业所占比重下降了2个百分点,生产性服务业比重则上升14个百分点。2003年,纽约市就业人数最多的四个部门中,金融和保险以及专业、科学与技术服务业位列其中(另外两个是政府部门、卫生保健和社会救助),其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的17%。
此外,制造业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生产环节在不同等级规模城市分工协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也推动了中心城市服务业的发展。这些企业将生产加工功能分散于周边城市,而将中枢管理功能往往集中于中心城市,使得中心城市的管理功能明显强化。
三、不同城市形成产业特色和职能分工,共同构成聚集优势
城市群的形成过程也是其内部不同规模、不同等级城市产业特色形成的过程,各城市根据自身的基础和特色,承担不同的职能分工,从而使得城市群具有区域综合职能和产业协作优势。
以日本东京大都市圈为例。东京大都市圈包括东京都、神奈川、千叶、崎玉、群马、枥木、茨城等县(即首都圈)。这一城市密集地区是日本经济的核心地带,是制造业、商业、不动产业、运输通信业、金融保险业、高技术产业、文化产业的中心,其制造业、服务业产值占全国的2/3以上。东京大都市圈这一国家经济中心地位则是由其内部城市在产业和职能分工基础上形成的聚集优势所取得的。
中心城市东京都依托发达的都市型工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挥着政治、行政的国际、国内中枢职能,金融、信息中枢职能以及科教文化的中枢职能。拥有海港及空港优势的神奈川地区和千叶地区成为东京大都市圈中工业和物流产业集聚地。这两个地区石油产业销售额占东京大都市圈的91.4%,占全国的33.2%;化工业销售额占东京大都市圈的50.5%,占全国的17.1%;电气机械产品销售额占东京大都市圈的35.4%,占日本全国的12.8%(1998年)。横滨港、成田机场则使得这两个地区的国际交流、国际物流及临港产业不仅在东京大都市圈而且在日本均占有重要地位。
位于东部的多摩地区发挥高科技产业、研究开发机构和大学较为集中的优势,承担着研发和科研的职能。同时,商务和商业职能也在得以强化。位于东北部的崎玉地区是东京中心区部分政府职能的转移,承担着政府机构、居住、生活和商务职能。位于北部的茨城南部区域成为以筑波科学城为主体的大学和研究机构集聚之地。筑波科学城拥有60多个科研、教育、企业机构及政府、科研机构,其科研人员数量占日本国立科研机构人数的一半。这一区域为提升东京大都市圈的科技竞争力发挥着重要作用。
实际上,城市群的形成是在城市间产业和职能分工协作的基础上,形成经济高度一体化的结果,城市群内部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力的合理布局,以及由此形成的分工合作和优势互补是构成城市群整体效应和综合竞争能力的基础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