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产业大全 > 产业发展过程

产业发展过程

发布时间:2020-11-26 12:04:07

A. 工业生产专业化的发展过程

专业化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在工业化初期,是从部门专业化专、产品专业化开始,其水平比属较低。到工业化中期和后期,发展到零部件专业化、工艺专业化等,不但形式多样,而且水平也大为提高。一些西方国家,在18世纪产业革命后,随着大机器的广泛使用,分工愈来愈细,专业化也日趋发展。到19世纪60年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生产日益集中,出现了辛迪加、托拉斯等各垄断组织,进一步加速了这些国家的专业化的发展。美国在20世纪初出现了以拖拉机、汽车和机床等为对象的专业化企业。从20世纪20年代末起,产品专业厂已过渡为主机厂或组装厂,即一个厂主要只承担这种产品的装配和完成少量的工艺加工及关键零部件的制造。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零部件专业化和工艺专业化基本定型。

B. 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历程

相对其他产业而言,中国的制造业是发展较快、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产业门类,也是加入世贸组织后受益可能性较大的部门。中国制造业得以快速发展、产业竞争力明显提升的基本经验有二:一是较早和较大程度的对外开放。中国多年来一直是吸引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外商直接投资中超过70%的份额投入到了制造业领域。对外商开放投资,开放市场,中国的制造业不仅并未因此而萎缩,而且通过与外商在合作中学习,在竞争中提高,产业的规模、水平和竞争力不断扩张、提升和增强,许多产品产销量位居世界前茅,工业制成品占出口总额的比例达到90%。二是较深层次、较大范围的市场化改革。改革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放松或放开市场准入管制,鼓励和促进市场公平、有效的竞争,焕发了企业微观主体的活力,尤其是民营经济的进入与发展,在许多行业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在竞争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纯粹的国有企业占制造业产出的比例已从1980年的76%,下降到了目前的不足30%。体制改革带来的“内生增长效应”在制造业领域得到很大程度地体现。 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是明显的(尽管在不同产业的表现有所不同甚至有较大差异),并处在较大程度的动态转换中。这种比较优势不仅体现在数量庞大、供给源源不断的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方面,而且更多地体现于不断向高加工度方向升级的大规模加工组装业优势,以及产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巨大的国内市场规模和潜力等方面。这些比较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形成了中国独特的国际竞争优势,在国际分工中已经并将继续争取到比较有利的地位。如果说,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对外开放和市场化改革,那么加入世贸组织后,在更加开放和市场化的环境中,将促成中国制造业比较优势更为充分和有效地发挥,在积极、主动地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获得更大利益。 当然,在制造业领域中,不同产业的成熟度、开放度和比较优势存在较大差异,加入世贸组织对这些产业的影响是不均衡的。从长期来看,影响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依托于资源禀赋和要素成本的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s),它具有长期性和基础性特征,决定产业国际分工、国际贸易和跨国投资的长期趋势和基本格局;二是依托于竞争战略和制度条件的竞争优势 (competitive advantages),它具有明显的战略性和选择性。中国正处于经济体制、工业化进程、供给与需求结构等因素剧烈变动的时期,影响中国产业竞争力特别是动态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因素十分复杂和易变。从加入世贸组织这个大背景来看,产业国际化和全球化趋势、市场化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产业成熟度、国内需求潜力和动态比较优势等因素,对于产业发展前景和竞争优势的影响将更为直接和明显。因此从这些影响因素出发,我们试图建立一个加入世贸组织背景下中国产业发展前景的评估方法,以此全面评价加入世贸组织对各制造业部门的近期和中长期的影响。其要点包括:一是寻求构建一个普遍适用于工业部门的统一的世贸组织背景下产业发展前景的评估方法,使得所有工业部门能够放在一个坐标系上进行横向对比;二是将短期对策研究与长期趋势研究有机结合起来,放宽研究视野,以求准确把握加入世贸组织后各行业发展的长期方向;三是通过世贸组织背景下产业发展前景的评价,廓清今后一个时期政府政策调整的方向和基本思路。

C. 如何从三次产业的演变过程,看待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1、产业结构
指各个产业部门之间以及内部的构成和相互关系。
2、产业结构转型
指由于外内部环境发生较大变容化,产业内部资源配置不合理,导致产业发展遇到多重约束,必须通过提升产业素质,升级置换和重组产业要素,形成新的产业结构以满足产业长远发展的需要。
3、产业转型升级
指产业结构高级化,即向更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方向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是技术进步,在引进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消化吸收,并加以研究、改进和创新,建立属于自己的技术体系。
4、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注意事项
(1)要时刻关注技术的先进性。
(2)要加大研发的投入。
(3)要做好人才建设工作。
(4)要时刻注意信息技术、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航空航天与空间科学技术等引领未来社会发展的重大技术的发展,并将新技术应用到新产品上。
(5)要高度重视现有产品整个产业链上各个关键技术的进展。
(6)要积极推进产学研相结合。

D. 城市发展历程与产业发展形态有什么关系

加快城市化发展是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大力发展文专化产业亦是属文化界和经济界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然而,长期以来,两者往往被当作各自单行独立的过程,文化产业发展与城市化发展之间密切的内在互动联系没有得到理论界应有的重视。从文化产业发展一端来说,文化产业化进程更多地被看作是文化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要求与结果,或者被看成是政治文化意识形态与市场经济接轨的产物。而城市的发展更多地只是被赋予经济的内涵,在某种意义上被当作工商产业扩张的容器。这种二元分离的理论研究与现实发展倾向,有可能导致以下一些有害的结果:一是城市的文化产业功能被忽视,在城市规模扩张过程中,不能为文化产业留下足够的发展空间;二是文化产业的经济社会功能被减缩,文化产业发展对城市发展的积极促动效应难以有效发挥。因此,有必要重新调整理论和发展视角,把文化产业和城市纳入一个统一的发展框架中加以考察,了解它们的相关互动作用与相得益彰影响。

E. 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

工业是对科技进步抄最袭敏感的经济部门,是一个国家或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部门。近代经济发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工业化过程。工业化过程表现为制造业内部结构的演变过程可以分为:重工业化过程、深加工化过程、技术集约化的过程。
[1]重工业化过程:即工业结构以轻工业为主逐步向以重工业为主转换,重工业化的过程贯穿于工业化的始终。[2] 深加工化过程:工业化过程中,无论是重工业还是轻工业,都会由原材料工业为重心的结构向以深加工、组装工业为重心的结构发展,形成工业的“高加工度化”。[3]技术集约化的过程:生产要素密集度转换规律:随着工业化的发展,随着工业结构重心由轻工业到重工业,由原材料工业向组装工业的转移,工业的生产要素结构的重心也分别由劳动力到资金,再到技术的相应转移。要顺利完成工业化过程,需要从第一产业中释放劳动力,以进入轻工业部门;再由轻工业部门积累足够的资金,以至迟重工业的发展;重工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就需要获得先进技术,进入技术密集阶段。

F. 产业演进的一般顺序是什么

产业演进的顺序:

G. ic产业的发展历程

一、世界集成电路产业结构的变化及其发展历程
回顾集成电路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自发明集成电路至今40多年以来,从电路集成到系统集成这句话是对IC产品从小规模集成电路(SSI)到今天特大规模集成电路(ULSI)发展过程的最好总结,即整个集成电路产品的发展经历了从传统的板上系统(System-on-board)到片上系统(System-on-a-chip)的过程。在这历史过程中,世界IC产业为适应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其产业结构经历了三次变革。
第一次变革:以加工制造为主导的IC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
70年代,集成电路的主流产品是微处理器、存储器以及标准通用逻辑电路。这一时期IC制造商(IDM)在IC市场中充当主要角色,IC设计只作为附属部门而存在。这时的IC设计和半导体工艺密切相关。IC设计主要以人工为主,CAD系统仅作为数据处理和图形编程之用。IC产业仅处在以生产为导向的初级阶段。
第二次变革:Foundry公司与IC设计公司的崛起。
80年代,集成电路的主流产品为微处理器(MPU)、微控制器(MCU)及专用IC(ASIC)。这时,无生产线的IC设计公司(Fabless)与标准工艺加工线(Foundry)相结合的方式开始成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新模式。
随着微处理器和PC机的广泛应用和普及(特别是在通信、工业控制、消费电子等领域),IC产业已开始进入以客户为导向的阶段。一方面标准化功能的 IC已难以满足整机客户对系统成本、可靠性等要求,同时整机客户则要求不断增加IC的集成度,提高保密性,减小芯片面积使系统的体积缩小,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性能价格比,从而增强产品的竞争力,得到更多的市场份额和更丰厚的利润;另一方面,由于IC微细加工技术的进步,软件的硬件化已成为可能,为了改善系统的速度和简化程序,故各种硬件结构的ASIC如门阵列、可编程逻辑器件(包括FPGA)、标准单元、全定制电路等应运而生,其比例在整个IC销售额中 1982年已占12%;其三是随着EDA工具(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的发展,PCB设计方法引入IC设计之中,如库的概念、工艺模拟参数及其仿真概念等,设计开始进入抽象化阶段,使设计过程可以独立于生产工艺而存在。有远见的整机厂商和创业者包括风险投资基金(VC)看到ASIC的市场和发展前景,纷纷开始成立专业设计公司和IC设计部门,一种无生产线的集成电路设计公司(Fabless)或设计部门纷纷建立起来并得到迅速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标准工艺加工线(Foundry)的崛起。全球第一个Foundry工厂是1987年成立的台湾积体电路公司,它的创始人张忠谋也被誉为晶芯片加工之父。
第三次变革:四业分离的IC产业
90年代,随着INTERNET的兴起,IC产业跨入以竞争为导向的高级阶段,国际竞争由原来的资源竞争、价格竞争转向人才知识竞争、密集资本竞争。以DRAM为中心来扩大设备投资的竞争方式已成为过去。如1990年,美国以Intel为代表,为抗争日本跃居世界半导体榜首之威胁,主动放弃 DRAM市场,大搞CPU,对半导体工业作了重大结构调整,又重新夺回了世界半导体霸主地位。这使人们认识到,越来越庞大的集成电路产业体系并不有利于整个IC产业发展,分才能精,整合才成优势。于是,IC产业结构向高度专业化转化成为一种趋势,开始形成了设计业、制造业、封装业、测试业独立成行的局面(如下图所示),近年来,全球IC产业的发展越来越显示出这种结构的优势。如台湾IC业正是由于以中小企业为主,比较好地形成了高度分工的产业结构,故自1996年,受亚洲经济危机的波及,全球半导体产业出现生产过剩、效益下滑,而IC设计业却获得持续的增长。
特别是96、97、98年持续三年的DRAM的跌价、MPU的下滑,世界半导体工业的增长速度已远达不到从前17%的增长值,若再依靠高投入提升技术,追求大尺寸硅片、追求微细加工,从大生产中来降低成本,推动其增长,将难以为继。而IC设计企业更接近市场和了解市场,通过创新开发出高附加值的产品,直接推动着电子系统的更新换代;同时,在创新中获取利润,在快速、协调发展的基础上积累资本,带动半导体设备的更新和新的投入;IC设计业作为集成电路产业的龙头,为整个集成电路产业的增长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

H. 兴邦产业的发展历程

2002年-创立●3月28日,正式出任古镇镇政府产业顾问;●5月22日,《古镇灯饰》周刊正式创刊,发行量为3万份,开启谱写中国产业传媒新篇章;●5月22日,首个网络平台“灯饰在线”正式开通上线。
2003年-发行渠道建设●6月5日,“灯饰在线”更名为灯饰视界网;●截止9月22日,全国发行网络覆盖除西藏以外的所有省份;●11月17日,通过各驻站人员收集的市场信息,2003年版《中国灯饰宝典》正式面世;●12月12日,发起并组织首届“年度十佳货运企业”评选活动。
2004年-品牌建设●6月10日,《古镇灯饰》周刊与《成功营销》建立战略联盟;●9月3日,《古镇灯饰》周刊与国内第一法制权威媒体《法制日报》正式联姻,成立“照明行业依法维权联谊”;●12月6至21日,组织发起“中国首届照明行业十大杰出人物”评选活动并取得圆满成功;●灯饰视界网在全国范围内招聘百名论坛版主;举办大型公益活动;与新浪网等媒体联手出击。
2005年-确立照明行业领先媒体地位●1月1日,在古镇体育中心隆重举行“古镇灯饰报2005新年团拜会暨中国首届照明行业十大杰出人物颁奖晚会”,30多家大型综合媒体、专业媒体到现场对晚会进行报道;●3月15日,拉萨工作站正式成立,标志着公司的发行服务网络覆盖全国所有省会城市;●5月1日,报纸全面进入全国省级装修公司,《古镇灯饰》周刊全国发行量增加到4.2万份;●5月20日,《古镇灯饰报丛书》正式面市,《丛书》分8册,近100万字,被喻为灯饰(照明)行业的MBA教材;●6月30日,兴邦产业信息网上线;●8月,“中国优秀灯饰经销商”和“中国照明行业优秀配件供应商”评选活动取得圆满成功;●10月15日,第二套《古镇灯饰报丛书》出版,共6册,近100万字;●12月,“中国照明行业十大节能灯放心品牌”评选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2006年-确立中国产业领先媒体地位●6月,出版2006版《中国灯饰宝典》;●10月20日-2007年1月10日,晨辉杯“2006年度中国照明行业十大营销人”评选活动取得圆满成功;●10月23日,推出“我推介·我负责”活动,维护广大消费者权益。
2007年 -进军媒体数字化和家居行业相关联隐形渠道●1月份,《古镇灯饰》周刊实现在线阅读,电子版阅读量约为15万人次;●1月18日,由中国传媒论坛学术委员会、中国传媒思想库史坦国际STANCHINA等共同主办的2006中国传媒投资年会暨颁奖盛典在京举行,兴邦产业获得“中国传媒产业模式创新大奖”、“中国最具投资价值传媒”殊荣;●9月28日,家装视界网,即居无忧网前身开通上线,标志着兴邦产业业务正式向泛家居领域拓展;●10月22日,家装视界网首届晨辉·光宝杯“广州十大最受尊崇家装设计师”评选活动正式启动。
2008年-跨行业模式复制●5月22日,《陶瓷视界》周刊创刊,发行量为20万多份,电子版阅读量约为15万人次;●6月20至8月,由《陶瓷视界》周刊组织举办的“中国一线城市陶瓷经销商500强”评选活动取得圆满成功;●9月30日,中国陶瓷行业门户网站——陶瓷视界网上线;●10月18日,2009年版《兴邦·中国陶瓷宝典》(首发)正式出版;●11月4至23日,由《古镇灯饰》周刊、《陶瓷视界》周刊分别组织举办的“2009中国照明、陶瓷企业领袖破冰战略巡回论坛”在古镇、潮州、夹江、淄博、佛山等地举办,并获得圆满成功;●11月至2009年1月,《古镇灯饰》周刊、《陶瓷视界》周刊分别组织举办的“2008年度照明、陶瓷两大行业大评选活动”取得圆满成功;●12月18日,由中国传媒论坛学术委员会、中国传媒思想库史坦国际STANCHINA等共同主办的2008中国传媒投资年会暨颁奖盛典在京举行,《古镇灯饰》周刊、《陶瓷视界》周刊分别获得“第五届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媒体”、“08中国最具创新价值媒体”殊荣;●截止12月31日,家装视界网开通了40个地方频道。共整合装饰机构49853家,设计师28458名,家居建材专业卖场941家,灯饰、陶瓷行业经销 商25256家,家居行业品牌28293个,房地产企业8458家,媒体、协会合计1412家,此外还有一批经纪人,风水师,物流企业等。
2009年-深度开发隐形渠道;涉足电子商务领域●1月11日,兴邦产业被评为“2008中国十大策划机构”、“2008全国杰出策划机构”;●2月16日,《陶瓷视界》周刊正式更名为《兴邦陶瓷》周刊;●4月10日,为进一步适应公司发展的战略需要,兴邦产业旗下两大网络门户平台家装视界网和兴邦产业信息网合二为一,居无忧网正式上线;●5月4日,中国家装行业名录信息最多、资料最翔实、覆盖范围最广的《中国装修设计名录》正式面世;●6月28至29日,由兴邦产业协办的第三届中国(淄川)建陶卫浴洽交会在淄川隆重举行,并取得圆满成功。洽交会期间,兴邦产业与中国室内装饰协会材料用品委员会、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全国最大的设计师网站)结成战略合作伙伴;●10月18日,兴邦采购通隆重开业,首日承接订单126个,现场订货金额达5600万元;●11月,由于研发多项网络系统和软件而获得高新技术企业称号;●12月28日,兴邦产业被评为“09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媒体”;●开发了一系列电子商务应用软件及系统。
2010年-家居行业数字资料收集整理;调整电子商务模式●全国办事处人员历经3个月,在全国大范围内搜集灯饰和陶瓷行业的商家信息,搜集范围甚至涉及到部分乡镇。
2011年-发行渠道升级;全面进军电子商务领域●1月1日,《兴邦陶瓷》周刊更名为《中国陶瓷》周刊;●古镇灯饰》周刊和《中国陶瓷》周刊,发行量分别增长到27万多份和29万多份,电子版阅读量各约15万人次,同时,通过中国邮政总局发行,使发行范围由全国地市遍及县区和乡镇;●由《古镇灯饰》周刊、《中国陶瓷》周刊以及居无忧网联合推出“中国家居行业头等舱”商务模式——居无忧家居商城,倾力打造中国家居行业首选电子商务平台。

I. 生物产业的发展历程

生物产业是最古老的产业,也是最现代的产业。人类最早开始认识生物与人体自身,开始了农耕渔牧与医疗卫生、食品餐饮等生物技术与产业发展,生物技术的进展导致生物产业的技术升级,从生物工艺学到生物技术学,20世纪诞生了生物工程学,从发酵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到基因工程,基因重组技术的发展导致了生物技术革命,还生物信息学、计算机技术进步,后基因组时代又兴起了系统生物工程与合成生物学技术,进入了人工生命系统设计与纳米生物技术时代,从而开启了21世纪的细胞工厂与生物反应器、生物计算机研发,将带来新的一轮产业革命,在生物资源的开发形成生物材料、生物能源与生物信息技术的产业化未来。

阅读全文

与产业发展过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