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健康行业的未来风口是什么
伴随着科技与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被应用于医疗领域,由此,医疗健康产业迎来了蓬勃发展。与此同时,相关政策的推动也为医疗行业注入新机会。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显示,到2020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超8万亿,到2030年达16万亿。医疗健康产业发展的春天已经到来,由于科技赋能医疗行业,使得医疗诊断变得更加精准,因此精准医疗悄然走入大众生活,成为大健康领域新风口。
精准医疗是一种将个人基因、环境与生活习惯差异考虑在内的疾病预防与处置的新兴方法,是以个体化医疗为基础、随着基因组测序技术快速进步以及生物信息与大数据科学的交叉应用而发展起来的新型医学概念与医疗模式。精准医疗的重点不在“医疗”,而在“精准”。2016年3月,科技部召开国家首次精准医学战略专家会议,提出了中国精准医疗计划。会议指出,到2030年前,我国将在精准医疗领域投入6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支出200亿元,企业和地方财政配套400亿元。随着经济发展和居民健康意识的增强,对高端、个性化、精准的健康需求日益增长,医疗消费升级将进一步促进精准医疗市场扩容。
精准医疗与个体化医疗相比,更重视“病”的深度特征和“药”的高度精准性;是在对人、病、药深度认识基础上,形成的高水平医疗技术。从不同层次上看,精准医疗有着独特的优势。
一、精准医疗产业链
精准医疗的产业链条包括上游仪器设备、耗材、药物合成材料以及试剂等,中游检测服务商以及下游应用领域,目前不同环节的发展时间、技术成熟、壁垒高低等缘故成熟度略有不同,因此也呈现出不同的投资机会。
精准医疗产业链全景图
推广估价值现天量,创业板抄底来临,此版块或将决定大盘上涨新高度!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1、产业链上游:诊断仪器及试剂
诊断为精准医疗的核心基础,而分子诊断是核心支撑技术。分子诊断包括多种方式,其中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相对成熟占比较高,高通量基因测序具有信息量丰富,是目前发展最快的子领域,也是是未来的方向所在。在基因测序仪这个行业上游基本处于寡头垄断状态,80%的营收被巨头所垄断——目前全球范围内的测序企业主要有Illumina、Roche、LifeTech、华大基因以及贝瑞和康等公司,其中,前三个公司占据了超99%的市场。
近几年来基因测序仪市场飞速发展,据有关数据显示:全球基因测序仪市场规模从2013年的20亿美元增长到2018年的39.0亿美元,同比增长18%。据预测,2020年,全球基因测序仪市场规模将突破50亿美元。
推广3种水果是痛风的 大克星 ,常吃促进尿酸排出,尿酸恢复正常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产业链中游:测序服务领域增长快
精准医疗产业链中游为测序服务和数据分析服务,该领域增长速度最快,也是国内企业的主攻方向,包括华大基因、贝瑞和康等,未来行业龙头凸显、集中度提升是必然趋势。近几年,基因测序的应用领域迅速拓宽,基因测序市场规模快速增长,据预测,2020年我国基因测序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147亿美元。到2024年,市场规模 将近300亿美元。
中游基因测序服务与上游相比,中游只需购买测序仪器及试剂就能提供测序服务,门槛较低,因此国内也有众多测序服务机构参与。从基因测序服务机构布局来看:目前我国基因测序服务机构主要分布在北、上、广、深、杭等城市。其中,北京基因测序服务机构数量最多,据不完全统计达到近50家。其次,上海(47家),深圳(16家),广州和杭州分别为15家。
基因测序服务机构分布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3.产业链下游:应用广阔、需求持续释放
精准医疗下游应用市场空间广阔,我国目前主要分为四个方向:产前筛查、肿瘤相关疾病、创新药企及个人健康管理等。其中,无创产前筛查为当下较为成熟和消费者认可程度最高的产品,且随着我国二胎政策的放开,市场将有进一步的成长空间;肿瘤诊断与治疗是最具有开发潜力的应用市场,癌症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致死病因,并且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癌症在我国发病率将进一步提高,二代测序在肿瘤邻域的应用将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下游应用市场需求将持续释放。
(1)生育健康类服务:市场空间巨大
以该项检查为例,我国每年新生儿数量约1600万,按10%的市场渗透率,1500元/人次计算,市场规模约24亿元/年。
在二胎政策放开导致高龄产妇数量持续增加的前提下,预计随着技术的发展,检测成本有望下行,同时受居民健康意识提升、支付能力提升等因素的影响,渗透率提高的可能性较大,将进一步打开生育健康服务的市场空间。
(2)肿瘤持续高发,奠定市场基础
精准医疗技术在复杂疾病领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肿瘤领域,具体细分为基础科研和临床应用,基础科研是在肿瘤致病机理的研究,临床应用主要是遗传学肿瘤基因检测、肿瘤常规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和肿瘤个体化用药指导基因检测。
我国人口众多,肿瘤患者或潜在患者数量庞大,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增300多万癌症患者,并造成约200万人死亡,成为了世界上癌症死亡数最高的国家。肿瘤持续高发的持续高发为基因测序在肿瘤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基础,随着相关政策落实,市场潜力有望得到持续释放。据预测,2020年中国肿瘤药物市场规模将突破300亿美元。
(3)新药研发利器,需求逐步放量
基因测序在药物研发和疾病治疗的应用紧密相关,医院、药企和基因测序机构三方的紧密合作,推动了整个产业链的发展。随着基因测序分析在药物研发过程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药物研发测序服务市场也将有望得到较快的发展。目前许多药物基因组计划正在进行,如华大基因帮默克制药进行药物靶点寻找和初步应用、CRO龙头药明康德组建测序应用公司等,靶向药物是一大投资新方向。
综合来看,精准医疗产业链呈现出龙头企业纵向一体化布局,如华大基因、贝瑞和康在上游和中游的布局,未来随着上市借助资本力量或进一步拓展。但是整个产业链条中仍有一些因技术升级、创新而存在的机会,如三代高通量测序仪、新型标志物诊断试剂、独立检测实验室、肿瘤应用和新药开发等领域。在经济稳中趋缓的背景下,医疗健康以及细分领域精准医疗都将备受关注。
❷ 翻译 解释 云计算产业链全景图
Hardware IaaS PaaS SaaS 是从硬件基础设施到软件服务的分层。
Hardware-硬件(各类服务器 小型机等)
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 意思是:用户租用服务器或小型机等基础硬件的服务。
PaaS平台即服务 意思是:服务商提供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等软件平台,用户租用这些平台的服务。
SaaS 软件即服务 意思是:服务商提供各类应用软件,如:OFFICE CRM ERP这些应用软件,用户租用这些应用软件的服务。
每个圆圈里的类似GOOGLE APPS 八百客等等都是每层的应用举例,图里面的服务提供商和厂商很齐全。
黄色箭头是从由Hardware(Hypervisor)出发,向外三层所提供的服务方向。例如:从ESX/ESXI---Eucaryptus(IaaS层的应用)。
蓝色箭头是从IaaS出发,指向外面两层所使用的技术或服务。
橙色箭头是PaaS出发,指向SaaS层所提供的服务。
❸ 请推荐一个软件,可以制图的,我需要做一个产业链分析,需要把每一层的公司列出,并标出之间的合作关系
Visio:
Microsoft Office Visio 2007 是微软公司出品的一款的软件,它有助于 IT 和商务专业人员轻松地可视化、分析和交流复杂信息。它能够将难以理解的复杂文本和表格转换为一目了然的 Visio 图表。该软件通过创建与数据相关的 Visio 图表(而不使用静态图片)来显示数据,这些图表易于刷新,并能够显著提高生产率。使用 Office Visio 2007 中的各种图表可了解、操作和共享企业内组织系统、资源和流程的有关信息。
❹ 5G真的能影响行业发展吗
这个要看的,5G肯定是能影响行业发展的,但主要还得看是哪些行业,像手机行业可能就会最先被影响,目前我们手上的手机无论是多么新的型号,无论是安卓还是苹果,现在所有的4G网手机肯定是不支持5g网络的,因为5G网络是一个全新的技术标准,现在4G手机的处理器,基本是按照过去的4G标准研制的,在硬件上和5G就有根本的区别,所以说如果手机要使用5g网络,肯定就要按5g手机的标准研制。
而且5G手机又给了手机大型厂商一次逆袭的机会,谁能领先一步,哪个手机厂商最先抢到了首发权,那么它就身处在5G时代占据更加有利的战略位置。
其次的话就是汽车行业,因为之前的老旧车机需要通过厂家卖的导航卡升级,还有操作系统巨慢无比,但是4G的到来也慢慢消失殆尽,而且国内的车机基本也以安卓系统开发,慢慢融入了4G网络的元素,实现了在线更新地图,安装各种各样的APP,包括语音识别,人机互联,远程操作等等,可以说是在系统上处于目前世界领先水平,已经非常方便了。
最后,智能家居行业也非常有可能发生改变,因为智能家居的概念早在4G时代就已经被提及,但要想真正把家居变成智能一体化,对于网络的要求还是很严格的,远程操控家里的家居已经逐渐成为现实,5G的到来势必会推动这一行业大跨步前行,建立一个更加庞大的市场。
整体而言,5G到来,会催化很多科技类的行业迈入一个新台阶,如果将这些行业全部汇总起来,市场规模何止千亿,万亿规模也是有的,所以如果你从事相关的行业,不妨提前布局5G,提前占得先机。
❺ 未来创办机器人公司前景怎么样
机器人正向生产生活各个领域深度渗透
刚刚结束的2019世界机器人大会,向我们展示了正在向生产生活各个领域深度渗透的各式各样的机器人。从传统的“搬运工”“装配工”,到灵巧的“手术大夫”、聪明的“实验操作师”,机器人正从搬运、装配等传统应用领域向更加智能化、精细化的先进制造、医疗健康、生活服务等领域快速延伸。
世界舞台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和经济结构,而机器人已经从幕后站到了镁光灯下。
1、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
从市场数据看,这几年是机器人发展的黄金时期。中国电子学会发布的《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19)》显示,2019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294.1亿美元,2014年—2019年的平均增长率约为12.3%。其中,工业机器人159.2亿美元,服务机器人94.6亿美元,特种机器人40.3亿美元。
2019年全球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预测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2、创新:交融中快速发展
在机器人技术的研究前沿,大量学科相互交融促进并快速发展,围绕人机协作、人工智能和仿生结构等多个重点展开了各种技术创新。
“机器人技术的范畴和维度正在发生重大变革。机器人技术正快速拓展至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并积极应对各种全新挑战。”国际机器人研究基金会主席奥萨马·卡迪认为,机器人知识体系涉及不同的研究领域和应用学科,也为我们展示了更为宽广的应用范围。
这场创新的盛宴中,中国表现如何?——1)工业机器人领域,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进程再度提速,应用领域向更多细分行业快速拓展。
国内厂商攻克了减速机、伺服控制、伺服电机等关键核心零部件领域的部分难题,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的趋势逐渐显现:秦川机器人关节减速器实现批量化生产及销售,产品成功销往近200家国内外机器人生产企业;深圳大族激光开发的谐波减速器已可实现客户定制化生产,精度与国际品牌相当……
国产机器人的应用快速拓展至塑料、橡胶、食品、环保等细分行业。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以能自动清除太空垃圾的空间机械臂为原型,推出国内首个面向环卫垃圾分拣领域的机器人,分拣率达93%,工作效率是传统人工分拣的8倍。
——2)服务机器人领域,中国表现更为优秀,已与国际第一梯队实现并跑。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技术创新不断加快,专利申请数量与美国处于同等数量级,特别是计算机视觉和智能语音等应用层专利数量快速增长,催生出一批创新创业型企业。例如,优必选发布的悟空机器人融合了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做到年龄估算、物体识别,对人体姿态监测后,还能对姿态进行3D重建,模仿人类的动作。
我国还在医疗、烹饪、物流等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开展了广泛研究。北京积水潭医院利用5G技术,同时远程操控两台“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成功为不同地区医院的两名患者实施手术,此举在全球尚属首次;盒马鲜生推出机器人餐厅2.0版,可实现机器人送餐、收餐,完成智能化避障、菜品检测等……
——3)特种机器人领域,我国在反恐排爆及深海探索领域的部分关键核心技术已取得突破,无人机、水下机器人等领域形成规模化产品,研究实力基本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例如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高精度定位导航与避障技术、汽车底盘危险物品快速识别技术已初步应用于反恐排爆机器人。
“机器人产业链逐步向中高端聚集,新材料、核心零部件、主控芯片、操作系统以及自主学习、协同算法等领域的创造能力已经成为机器人领域竞争的核心要素和专业方向。”怀进鹏表示,从今年的会展来看,产业研发更系统、应用创新更深入、人才队伍快速发展,正引领我们开启智能时代的大门。
3、未来:开放合作是主流
世界各国都很看好机器人产业,纷纷制定提振机器人技术与产业发展的重大措施:美国发布《国家机器人计划2.0》、日本公布《机器人白皮书》、德国制定“工业4.0战略”、英国确立机器人战略RAS2020……中国也不例外,发布了《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各国政府的动向已表明:机器人技术已在全球范围内被定位为重要的战略方向与优先选择领域。而在机器人的未来图景中,开放合作成为公认的关键词。
机器人的未来需要各学科各行业的合作。欧洲机器人协会主席贝恩德·利珀特认为,机器人产业的发展需要紧密联系社会需求进行创新,让机器人融入社会之中。“在未来机器人创新生态系统中,机器人领域专家要和人工智能、互联网技术、数字化等各领域的专家合作,才能获得全景视角,设计出整个‘创新生态系统’。”
机器人的未来需要人与机器人之间的合作。清华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教授高上凯表示,未来的人工智能将是生物智能系统和人工智能系统的融合,是一种协同智能,“未来,大多数人工智能系统将与人类合作以实现最佳性能”。
机器人的未来需要各国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俄罗斯机器人协会主席爱丽莎表示,俄罗斯和中国应该继续加深机器人领域的合作,“俄中双方可以通过学校教育机构的学术研究及基金投资来促进更深一步的合作发展”。
中国机器人企业已经在加速国际化进程,并布局机器人生态系统。
下游用户企业逐渐转型自供机器人:美的集团收购德国库卡公司,与以色列运动控制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Servotronix达成战略合作;娃哈哈成立人工智能机器人公司,已实现对集团内部子公司的自主供货,并开展对外销售……
骨干企业国际化步伐进一步加快:埃斯顿先后收购英国Trio,控股德国M.A.i.公司,入股美国Barrett、意大利Euclid等公司,并在米兰建立欧洲研发中心;新松、哈工智能(6.270,
0.12, 1.95%)等公司也纷纷开启海外并购布局,加速国际化进程……
“我们鼓励国内外的企业和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构建开放协同的全球产业生态,共同推动全球机器人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更多数据来源及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互联网+机器人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