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请问北斗卫星导航芯片未来的发展趋势怎么样
相关政策保障推进,北斗系统行业应用深化
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实施明确的“三步走”建设规划:第一步是试验系统阶段,2000年发射2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并投入运营,建成“北斗1号”系统;第二步是区域系统建设阶段,2012年“北斗2号”卫星发射数量达到14个,建成覆盖亚太的北斗区域系统;第三步为“北斗3号”全球组网,2020年总计35颗卫星覆盖全球。
卫星导航条例的颁布,将助力北斗导航系统实现军品和民品的标准化,通过法治手段推动北斗渗透率提升,为北斗导航系统提供坚实的法律基础,保障北斗系统工程建设稳步推进,提供连续可靠的服务。将北斗上升为国家意志,北斗核心产业有望受益。
此外,国家相关政策也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支持与保障,政府高度重视北斗系统发展,将北斗系统列为科技重大专项,支撑国家创新发展战略、各部委、各省市纷纷出台相关或专项政策规划,以国家力量助推北斗产业发展,使北斗系统得以更好地深入各行业应用。
中国卫星导航市场增长潜力巨大
从行业市场发展空间来看,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产业总产值稳步增长,市场发展空间潜力巨大。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市场前瞻与应用前景预测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产值达到2550亿元,同比增长20.4%。以芯片技术制造、算法和终端在内的核心产业产值达到902亿元,其中北斗技术贡献率超过80%,为核心技术产业的关键推动力;此外,由软件应用及行业数据、系统集成和基于位置的运营服务等市场产值达到1648亿元。
2006-2017年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市场规模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北斗系统应用领域广泛
国内卫星导航设备市场规模占全球市场比例接近15%,随着北斗系统的技术成熟度的上升和行业应用市场的扩展,未来北斗相关产品在国际卫星导航市场的份额还将持续提升。
从应用领域来看,北斗系统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测量测绘、交通运输、海事船运、农林牧渔业、国土监测、挖掘勘探和公用事业等十几个行业领域。根据《2018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披露,2017年国内包括智能手机在内的采用北斗兼容芯片的智能终端产品社会用户总保有量接近5亿台,国内销售智能手机兼容北斗应用的数量占比已超过50%,专业北斗高精度接收机终端销量突破14万台。预计到2020年,北斗应用在交通运输、精准农业、城市综合安防和智慧城市建设等主要细分市场的规模有望超过2万亿元人民币。
⑵ 北斗产业的前景如何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经成为继美国的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回之后,第三个成熟答的定位导航系统。目前,北斗二号系统已向亚太区用户提供稳定服务超过5年,在轨运行情况良好。我国的北斗导航正处于快速完善系统、抢占应用市场的爆发期。
北斗产业顺应万物互联趋势
随着北斗三号性能的持续提升,北斗系统正成为未来不可或缺的时空信息平台。承载着物联网、智能驾驶、智慧城市等新兴技术对于高精度、高频次时空信息的需求。
国内产值高速增长 与“一带一路”同行
近年来,随着北斗性能以及覆盖范围的同步提升,北斗产业化全面显著提速。目前国内卫星导航产业产值年均增长率超过15%,截至2017年底,国产北斗芯片累计销量突破5000万片,接收机、天线已占国内市场份额的90%,并输出至70多个国家和地区。
最后,推荐北斗式一站式商城链云商城:网页链接 ,这里涵盖了北斗相关产业、终端、讯息以及头条;
⑶ 是什么让北斗筑梦成功
6月18日,成都市金牛区成功举办“北斗筑梦成都 数据赋能未来”2020成都·金牛新经济论坛暨北斗+大数据专题推介活动,北斗+大数据行业知名院士专家、高校院所及企业代表嘉宾汇聚一堂,从战略发展、产业规划等方向出发,共话“北斗+大数据”产业未来,助推“北斗+大数据” 新经济应用场景落地。
当前,在“新基建”大潮下,城市的新一轮发展风口已然到来。
在成都2020年1000个重点项目中,以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新基建”项目打头阵,东部新区九大片区开发规划中,也处处可见“新基建”。
值得注意的是,金牛区作为成都市电子信息产业总体布局的重要支撑,错位协同发展北斗+和人工智能产业,轨道交通、大数据、北斗+等产业的前瞻发展,让金牛在新基建的浪潮中,抢得先机。
“北斗+大数据”迸发新机遇
北斗全球系统“收官之星”发射在即,意味着北斗三号系统即将完成全球组网。
与此同时,2020年,卫星互联网也首次被纳入新基建范畴。随着新基建政策的不断加码,未来3~5年,国内互联网卫星行业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地面终端及应用市场蓄势待发,“北斗+大数据”产业也将迎来全新发展机遇。
新机遇下,2020成都·金牛新经济论坛暨北斗+大数据专题推介活动应势召开。金牛区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金牛正加速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各类硬核科技、新经济应用场景加速构建,北斗+、大数据应用空间更加广阔。
推介会上,金牛区介绍了全区电子信息产业重点发展方向,并对金牛北斗+产业园做了专题推介。
在“北斗+大数据”产业链中,金牛区在上游端,重点发展芯片、测绘仪器研发生产等领域;在中游端,重点发展数据采集、GIS服务平台和软件开发、数字地图生产及出版等领域;在下游端,重点发展位置导航服务、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技术咨询及培训等领域。
成都金牛北斗+产业园是西部唯一个以北斗+为主题的产业园区,是成都市北斗战略中“北核”的重要支撑节点,省市区各级政府高度关注,匹配了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政策,赋予了承载产业聚集的核心功能,园区北斗+与大数据等新技术融合应用的技术优势和发展潜力逐步显现。
目前,北斗+产业园当前已建成产业载体50万平米,在建8万平米,四川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创新基地、企业孵化基地及创客中心、成都数据湖、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备份中心等平台项目已落地。同时,视慧智图、九洲北斗、南方测绘、易华录等上百家北斗产业链知名
⑷ 北京市的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形势如何
当前,北京市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面临北斗系统全球化发展,以及“军民融合发展”、“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等国家战略形势,凭借产业先天优势和综合实力,北京市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⑸ 北斗卫星近几年的长足发展,对哪个产业影响最大
我国北斗卫星最近几年有了长足的发展,那么海格通信、北斗星通、四维图新、合众思壮、合力创通等一批北斗上市企业,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这些企业的卫星导航定位业务,起步较早,企业在发展上,大体都经历了艰苦创业,转型升级和规模化发展三个阶段。
个人应用市场,主要包括私家车辆的应用,移动终端的应用,互联网的应用以及个人位置服务和旅游休闲运动及游戏娱乐等方面,它是产业发展的重心和依托市场。在行业上的应用市场主要包括了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建设,还有防灾减灾,城市管理,环境治理等许多方面。它的占比相对比较小,却是产业发展的高端市场。
⑹ 北斗卫星超GPS,卫星数据定位产业的发展具有哪些深远的意义
截至目前,我国北斗已经超越美国GPS,据统计,已有130多个国家可以接收到我国卫星数号数量已经超过美国GPS,尤其是一带一路沿途国家。卫星导航系统是为了满足国家安全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而建设的,它对我们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有着深远意义。
在电子商务企业的物流货车及配送员卫星终端还可以实现车货信息实时同步,
在智能穿戴领域,我想导航系统可以更方便的服务人们,
在智能手机方面,定位功能不可或缺。
卫星导航系统是全球性的公共资源,它可以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对我们的生活方式的改变有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