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运用你学知识来帮助你的产业发展
中国经济新常态就是经济结构的对称态,在经济结构对称态基础上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可持续稳增长。经济新常态是调结构稳增长的经济,而不是总量经济;着眼于经济结构的对称态及在对称态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而不仅仅是GDP、人均GDP增长与经济规模最大化。经济新常态就是用增长促发展,用发展促增长。经济新常态不是不需要GDP,而是不需要GDP增长方式;不是不需要增长,而是把GDP增长放在发展模式中定位,使GDP增长成为再生型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模式的组成部分。属于发展范畴、能够促进发展的可持续的增长速度越高越好,属于发展范畴、能够促进发展的可持续的高速增长是经济新常态的追求目标。把减速和高效划等号、高速和低效划等号、GDP高速增长和经济过热划等号,把经济新常态定义为减速增效、增长速度降温是错误的;人为降低增长速度将导致“滞涨”的严重后果。经济新常态就是在找准经济增长点、实现经济结构对称态的基础上实现经济高速可持续发展,其中包括高质量无水分的GDP高速可持续增长,即我们讲的“调结构稳增长”。为了实现调结构稳增长的目标,政府实行常态化的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必要的,不能把我国政府积极的财政政策混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周期性的“刺激经济”。根据再生经济学原理,无直接经济效益的长期基本建设投资永远优先于有直接经济效益的中短期基本建设投资,基本建设投资永远优先于生产资料生产投资,生产资料生产投资永远优先于消费资料生产投资。由于无直接经济效益的长期基本建设投资只能由政府实施,所以政府投资永远优先于民间投资。根据再生经济学原理,只有增量改革才有存量调整,只有新经济增长点才能优化旧产业结构化解产能过剩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增长方式转变经济质量保证。根据再生经济学原理,投资永远主导消费,只有投资主导下的消费才有可持续消费,只有投资主导消费才有经济结构优化经济可持续增长与发展。由于节约有利于积累,积累有利于投资,投资有利于生产和经济发展,所以节约、居民高储蓄率有利于经济发展,而铺张浪费、寅吃卯粮不利于经济发展,所谓“消费拉动经济”是个伪命题。根据再生经济学原理,投资驱动和创新驱动是统一的,投资驱动和创新、创业、企业技术提升产业结构升级生产效率提高增长方式转变经济质量保证不但不矛盾而且内在一致。只有投资驱动,创新、创业、企业技术提升产业结构升级生产效率提高增长方式转变经济质量保证才有基础;只有创新、创业、企业技术提升产业结构升级生产效率提高增长方式转变经济质量保证为主导,投资驱动才有明确的目标与方向,使投资有效。
❷ 为什么要发展第三产业(经济常识)
第三产业的兴起和发达,是社会分工进一步发展和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必然趋势,是现专代化属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
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过程看,随着第一、第二产业规模的扩大和水平的提高,第三产业也不断发展壮大。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人力、物力和财力.
❸ 经济常识:为什么要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怎样加快第三产业发展
1,第三产品容纳就业人口多 2,发展各种业务的服务配套
❹ 知识产业包括哪些行业
对知识产业范围的界定和分类有不同的说法。按OECD的提法,知识产业是指具有较为密集的技术和人力资源投入的部门,从统计的角度出发,涵盖以下范围:
1、制造业中的高技术产业;
2、制造业中的中高技术产业;
3、服务业中的通信业,
4、服务业中的金融、保险、房地产和商务活动;
5、服务业中的社区、社会和个人服务。
❺ 产业规划包括哪些方面,产业规划包括哪些方面知识
产业规划一般包括以下内容:产业发展现状和特征的分析、产业发展目回标和发展定位、产业发展答重点方向、产业空间引导等。
一、产业发展现状和特征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发展可分为不同的阶段,产业发展在各个阶段所面临的问题、发展的驱动因素、产业政策、空间布局特征及其区域经济影响作用明显不同。因此,产业发展和规划的前提条件是要立足不同行业的总体发展态势,从更广阔的区域背景条件出发,搞清楚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和特征。
二、产业发展定位和目标
产业发展定位和目标是产业规划的核心,产业发展方向、重点和空间引导等要围绕产业定位和目标展开。
三、产业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规划
前瞻产业研究院规划师指出,在产业发展和规划之中,要确定产业发展方向,明确产业发展的重点。对于各产业规划而言,需要确定未来各产业内部行业的发展重点。
四、产业空间规划
产业空间规划是产业发展在空间的具体落实。产业空间规划要根据全国和各地区产业布局现状,结合产业发展和布局的理论,发挥各产业的特点和优势,按照市场经济规律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的方式,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资源、促进产业的协调和持续发展为目标,在空间上合理配置和引导产业发展。
❻ 产业发展部工作需要学习那些知识
是负责工业,重点来是汽车、源电子信息、云计算、高端装备、航空、生物医药等6大支柱产业及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产业的发展,承担相关产业及项目的谋划、策划、跟踪、推进、落地等工作的发展部门。知道是干什么的了,就明白该学哪些知识了,
❼ 产业分类的基本知识
体系结构
ICS采用层累制分类法,由三级类目构成。第一级41个大类,例如:道路车辆工程,农业,冶金。每个大类以二位数字表示,例如:43 道路车辆工程。
全部一级类目再分为387个二级类目。二级类目的类号由一级类目的类号和被一个圆点隔开的三位数组成,例如:43 . 040 道路车辆装置。
二级类目下又再细分为三级类目,共有789个,三级类目的类号由一、二级类目的类号和被一个圆点隔开的二位数组成,例如:43 . 040 . 50 传动装置、悬挂装置。
分类原则
1. 按标准文献主题内容所属学科、专业归类,总的分第一级,较具体的分第二级,再具体的分第三级。
2. 术语标准和图形符号标准可先分入术语和图形符号类,再按标准化对象所属专业分入专业类。
3. 一标准可根据其主题或主题侧面分入多个二级类或三级类中。
4. 一标准所涉及的主题范围包括了一个二级类以下的全部三级类目,则标准应分入此二级类。
5. 为便于计算机检索,涉及某二级类全部主题的标准,可标为 “×× . ××× . 00”,这样在检索时用“×× . ××× . 00”提问,将得到 “×× . ×××”下的综合标准;而用“×× . ×××”提问将得到 “×× . ×××”下以及“×× . ××× . 01~×× . ××× . 99”各类 下的全部标准。
6. 用户可自行扩类,多个分类号以分号相隔。
国际标准分类法简表
01 综合、术语学、标准化、文献
03 社会学、 服务、公司(企业)的组织和管理、行政、运输
07 数学、自然科学
11 医药卫生技术
13 环保、保健和安全
17 计量学和测量、物理现象
19 试验
21 机械系统和通用件
23 流体系统和通用件
25 机械制造
27 能源和热传导工程
29 电气工程
31 电子学
33 电信、音频和视频工程
35 信息技术、办公机械
37 成像技术
39 精密机械、珠宝
43 道路车辆工程
45 铁路工程 47 造船和海上构筑物
49 航空器和航天器工程
53 材料储运设备
55 货物的包装和调运
59 纺织和皮革技术
61 服装工业
65 农业
67 食品技术
71 化工技术
73 采矿和矿产品
75 石油及相关技术
77 冶金
79 木材技术
81 玻璃和陶瓷工业
83 橡胶和塑料工业
85 造纸技术
87 涂料和颜料工业
91 建筑材料和建筑物
93 土木工程
95 军事工程
97 家用和商用设备、文娱、体育
❽ 如何增强石雕产业发展形势,知识常识
石雕作品作为一抄个精神沟通的桥梁与纽带,必须实现作者与观众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从而产生心理感觉上的共鸣和交流。石雕通过由实体材质所构成的感染力造型,以渐进、反复渗透的方式传播着美学信息,对学生发挥其教育功能,从而达到育人的效果。优秀的校园雕塑可以发挥其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极其审美能力,提高人文素质,从而使学生走向一种审美的人生境界,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这就是环境育人的重要作用。
石雕艺术的创新,是当前雕塑业人士都要重视的问题。一个好的石雕艺术家本就从实践工人转型过来的,因为他们对曲阳石雕有着更深的了解,不管遇到任何雕塑,对于他们来说都是过来人,任何的瑕疵不美观都逃不出他们的法眼的,因为他们身上的担子更重,他们心里都会明白,面对艺术就应对自己的责任去负责,去完成更好的作品展现给大家看。
而要使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一方面要不断提高曲阳石雕雕塑技艺,另一方面要不断创新。
❾ 高中经济常识分析新兴产业对于我国发展的意义
汽车,信息技术,新能源的新兴产业对我国发展意义重大:
1. 可推动GDP发展
2. 及大的拉动其他内相关产业发展。如,容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我国的机械制造业也带来了新的要求和机遇
3. 尽快的摆脱低端产业的束缚,从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转变。如信息技术产业,只能主要依靠高科技创新型人才为主力军,而不是靠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来发展
4. 解决就业问题。每年都有大量劳动力和大学生失业,而发展这些新兴产业,对解决就业问题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❿ 什么是知识经济产业
知识经济时代新兴产业技术创新之展望
摘 要:二十世纪末期,因为高科技的进步,经济发展的重点由过去以生产和销售为主的型态转变至所谓「知识经济」的型态。国际社会主要国家大致认同,知识经济发展情况将关系国家在二十一世纪的竞争力。学者对知识经济有很多不同的定义,1966年联合国「经济合作开发组织」对知识经济的定义为:「直接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的经济。」
知识经济能成为已开发国家经济发展的主流,有其发展的背景。近十年来计算机和通讯技术革命性的突破,更孕育了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条件。除此之外,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与科技为基础、以创新为主轴,并讲求速度,这至少包括观念创新、制度创新、市场创新、生产技术创新、服务创新,及管理创新。显而易见,如果说没有创新就难以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产业技术。
计算机科技、信息技术、通讯技术、网络科技、虚拟科技、数字传统产业不断创新,乃是国家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要领。知识经济将使强者愈强,弱者愈弱,其发展固然提供了提升经济成长的利基,但也会为国家社会带来负面的影响。例如贫富差距的扩大,弱势族群更不易翻身等等,将是不容易避免的现象。
因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社会总体结构与产业环境的发展亦必须在体质上进行调整以求应对。这些调整包括:教育创新、金融革新、政治改革、伦理建设、与法治变革等。过去,教育与研究是社会进步领先之指针;未来,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如何保持指针角色以带动社会的进步是值得大家关心探讨的议题。
关键词:知识经济时代;技术创新
一、前 言
1957年,苏俄发射了第一枚人造卫星「史泼尼克号」成功地进入地球轨道中运转,使美国受到严重刺激。「史泼尼克的震撼」使美国全国上下一心誓言要在太空科技竞争中,迎头赶上苏俄。果不其然,美国在1960年代结束前把第一批航天员送上月球,并顺利地将航天员送回地球,在科技竞备上超越苏联。
60年代初期,美国经济学家马克卢普首先提出了「知识产业」(Knowledge Based Instry)的概念(李啸虎,1998),马克卢普的「知识产业」概念,主要是依据美国自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社会生产的发展与产业结构的变化,将 (1)教育;(2)研究与研发;(3)传播业;(4)信息设备;(5)信息服务等五大领域称之为「知识产业」。
1996年「经济合作开发组织」(OECD)首先提出「知识经济」的完整定义如下:「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与使用之上的经济。」OECD同时亦主张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即将改变全球经济发展型态;知识已成为生产力提升与经济成长的主要驱动力,随着信息通讯科技的快速发展与高度应用,世界各国的产出、就业及投资将明显转向知识密集型产业(行政院经建会,2000)。自此而后,知识经济普遍受到各国学者与政府的高度重视。
二、知识经济是以创新为主轴
在传统的观念中,「生产」所代表的意义指向为经济,而土地、资本,及劳力,是「生产」的三大要素;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工业的发达,「生产」已不能满足多元经济社会的发展,于是「经济发展」取代了「生产」,转而探讨的是六大要素,即六M:资金(Money)、机械(Machine)、物料(Material)、市场(Market)、方法(Method)、与人力(Manpower)(陈聪胜,1997)。
所谓「知识经济」就是直接建立在知识与信息的激发、扩散和应用之上的经济,创造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与效率,凌驾于土地、资金等传统生产要素之上,成为支持经济不断发展之动力(行政院经建会,2000),从传统经济转向知识经济,重心也由劳力变为脑力,有形转为无形,制造导向转为行销导向,硬件融合软件,领导兼顾效果与效率。在知识经济体系中心,无形的东西愈显重要,它是透过创新来创造各种不同的价值(施振荣,2000),只要不断创新,经济就可繁荣(高希均,2000)。如果繁荣是创新之果,那么知识就是创新之因,知识经济的生产要素在科技转换、创新思维及创业能力(林垂宇,2000)。
是故,知识经济可说是以创新为主轴。创新是一种新思维、一种变化、一种风险、一种求新、求变、与求好之创见,而且对于成功与失败都要抱持接受和宽容的态度,鼓励由「内思」而至「外显」之创新。
三、知识经济的迷思
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针对知识经济的普遍受到关切与注意,在知识经济巨轮起航迈进前,率先提出「知识经济的八大迷思」(张忠谋,2001) 。
自1960年代「知识产业」到「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早已存在于整体经济架构与产业技术的大环境之中。是故,知识经济的时代,对于人力资源的培育将重新予以定义,运用科技知识比拥有「科技的知识」更甚重要。而不论任何产业,应用技术实需要创新与冒险的思维,务使其转化知识为利润的真谛。
知识经济的建构不仅提升经济成长且能稳固其利基,然而我们也需要政治、人才、法制、社会伦理的相互配合,不只是提供社会福利,还要建立完整的政策与配套措施。因此,就法治层面言之,典章制度的修订与增列速度实不容忽视。
此外,除了探讨对于知识经济的反向思索之外,也思考更深入的社会核心价值。人们应要有反向思考、深入审视「知识经济」的本质真缔,以避免在「知识经济」冲击下迷失方向。
四、知识经济的特质
第三次工业革命已然来到,知识经济将是世界各国产业技术创新发展的契机。因而,我们必须了解知识经济的特质,致使本身具备优良品质,且拥有掌控与驾驭知识经济的竞争优势。有关于知识经济的特质,融合整理如后:(黄富顺,2000;施振荣,2000;高希均,2000;经济合作开发组织,2000;袁正光,1998)
(一)知识经济是以知识运用为基础
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显示我们对于知识在经济成长与产业发展中的具体认知。所谓「具体认知」意指在转知识为利润之下,我们应该强调的是对于「知识的运用」,而一般论及的观点皆称「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而非「以知识运用为基础的经济」。
(二)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本质
唯有透过知识的运用,才有「创新」的能力,也才能呈现知识经济的本质。过去,经济成长可以说是完全取决于劳力、土地、自然资源、资金,新经济的核心将系之于知识经济本质「创新」思维,使经济发展朝向无限发展的可能。
(三)具有创新能力的人力资源是知识经济的主要条件
劳力密集的年代,我们的人才培育莫过于着重训练,着眼于技能的熟悉度,但是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对于人才培育我们亦将重新予以定义。我们所要培育的人才是以创新为主轴,使之足以成为知识经济发展的主要先决条件。
(四)产业技术的研发速度决定企业竞争力
研究发展的能力是产业技术升级的不二法门,也是产业生存的基本法则。所谓商场如战场,产业特别讲求效率及效能,分秒不容忽视。因此除了研发能力之外,产业还必须在研发上要求「速度」,进而得以推成出新,及早掌握商机,否则将无法在知识经济时代立足。
(五)知识经济是多元化的全面经济体系
有人说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意味着传统产业已经没落,但实则不然。知识经济的产业架构是全面性、多元化的经济体系,包含各式各样的企业与不同产业体的结合,以知识经济为核心,发展多元化的全面经济体系。
(六)新兴科技产业是知识经济持续发展的中心
这几年网际网络的快速发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电子与信息革命带动信息和通信产业在技术层面的大幅进步,活络了整个相关外围产业。新兴科技产业包括电子、电机,计算机、通讯、航天工业、电子商务等等,俨然成为知识经济持续发展的一股推动力量。
五、带动知识经济的新兴产业与技术
(一)新兴产业技术持续成长
台湾制造业在过去十年来,技术密集工业持续快速成长,其产值比由1986年的24%至1988年的40.7%;基础工业由35.6%降至35.8%,呈稳定比例;传统工业则由40.4%持续降至23.5%;机械工业于1989年较1988年成长约2.88%;同期自动化工业成长9.3%,航天工业衰退16.7%,运输工具业衰退8%。
(二)新兴产业技术带动知识经济
在电子与信息科技的产业技术方面,政府订有完整的研发计画,分为信息(硬件、软件)、通讯、电信、消费性电子、微电子、光电等六项领域,由工研院电子所、电通所、光电所、材料所、量测中心、中华电信研究所、信息工业策进会、中科院等共同执行。此外,各高等教育学术研究单位亦都积极投入相关研究发展工作。
计算机科技、信息科技、通信科技、网络科技、虚拟科技、数字科技等高科技新兴产业技术,卓越的知识生产绩效,成为带动知识经济成长的主要驱动力。
(三)产业技术朝高科技、高附加价值方向发展
回顾台湾在产业技术发展上,在短短二十年间,由轻工业转型为科技产业,成果展现广受肯定。其中计算机信息产业的雄厚实力,该项产值多年来名列世界第三位,半导体产业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生产地。并有十多项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位,如:晶圆代工、笔记型计算机、监视器、集线器、掌上型扫描仪、主机板、调制解调器等。基础及技术密集产品的出口值在八十七年占总出口值76.5%,而光电产业八十八年之产值与八十七年相比,有40%以上之成长;如以整体通讯设备产值,则较八十七年有29.2%之成长。足见台湾产业已朝高科技、高附加价值方向发展。
六、知识经济发展之道
观察美国经济十多年来的空前成就,主要是全国经济的高成长、低失业率、低物价及财政积余等,这些都是信息革命与技术创新所缔造的。目前台湾发展知识经济,有几点优势(行政院经建会,2000;陈光荣,2000;王弓,2000),将其重点整理如下:
(一)建全的新兴信息产业与科技制造体系
(二)优秀的人才素质构筑充沛的人力资源
(三)拥有充沛、丰富与活络的资本市场规模
(四)民众具有积极、旺盛的创业精神
(五)知识经济发展基础建设已经具备
台湾虽有上述五项优势,相对的也有尚待努力发展的空间(行政院经建会,2000;陈光荣,2000;王弓,2000):
(一)信息科技与通讯技术之运用广度不足
(二)网际网络、信息,与通信基础建设速度须加强
(三)法规制度与行政管理面不能因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变革
(四)人力培育机制与产业技术的成长配合度不够
(五)知识密集产业占生产体系比例低于先进国家
这五点指出政府在知识经济发展上应扮演火车头的角色,极需致力于发展相关的基础建设、法规问题、及人才培育计画等方面,为台湾整体环境奠基,有助于产业发展与技术研发的发展。莱斯特‧梭罗在《知识经济时代》中提出十三项的基本准则,值得大家思索,其内容摘要整理如图(一)。
十三项基本准则依其主要内涵归纳区分为三。首先,「内化」原则,包括:创新系统思维、勇于挑战冒险、前瞻性的眼光、具创业家精神、掌握时机契机;其次,「外省」原则,包含:善用发展策略、居安思危观点、组织趋强避弱、重视生涯发展;第三,「目标」原则,含括:投入基础研究、尊重智能财产、环境也是财富。
金字塔结构代表知识经济的力量与韧性,因而以金字塔建立知识经济致富模式。其稳固的根基堆砌坚实,代表多元化、全方位的产业立基;立体构图转无形为有形,是知识经济创新之主轴;架构延展由下而上,构筑知识经济之展望;蕴藏内涵由内至外,达成知识经济之致富目标。
七、结 语
信息化、网络化、虚拟化、数字化、全球化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基本特征,而其相关新兴产业与技术研发是未来科技发展之主流,首当其冲的便是人力发展与训练。透过人力资源的规划,进而实施各项改革:教育创新、金融革新、政治改革、伦理建设、与法治变革等,是迈向知识经济须预先配合的首要工作。
知识经济时代,我们需要大宏观的视野与角度,过去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镜与省思、当下的机会需要我们规划与管考、未来的愿景将是我们转型提升竞争力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