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产业大全 > 海洋产业发展规划

海洋产业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20-11-26 06:36:54

1. 我国海洋经济未来发展前景如何

目前,海洋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随着“实施海洋开发”战略的逐步实施,国家在政策和规划层面对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视程度,以及对海洋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日益提高,为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未来5~15年,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综合分析未来海洋经济发展的前景与趋势,可归纳为以下4点。

第一,海洋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逐步提高。随着我国"科技兴海"战略的实施与海洋科技进步的加快,海洋开发技术逐渐成熟,海洋开发能力显著增强,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水平显著提高,海洋经济增长对海洋科技进步的依赖性将持续增强。

第二,海洋经济增长将持续保持巨大潜力。我国海洋经济多年来保持高于国民经济的速度快速增长,随着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外部环境的持续趋好、海洋科技进步对海洋经济发展贡献的逐渐加大,我国海洋经济增长完全有可能保持12%以上的年均增长速度,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增长点。

第三,海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将取得重要进展。随着未来15年各项改革的深化和技术进步,以及国家对发展循环经济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我国海洋经济增长方式将逐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在缓解海洋资源环境的约束与保护健康的海洋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将取得重要突破,我国海洋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质量和效益有较大提高,海洋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进一步增强。

第四,海洋产业结构与区域布局将进一步优化。未来15年,随着国家对海洋经济宏观调控措施的逐步实施,海洋产业政策的相继出台,海洋经济发展将实现较大的飞跃,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新兴海洋产业在海洋经济总量中比例不断提高,海洋产业的区域布局结构不断优化,海洋经济将逐渐朝着“又好又快”的方向发展。

2. 海洋经济的项目规划

海洋经济发展是苏浙两省十二五发展的重点和亮点。记者从两省发改委了解到,苏浙已经或即将出台海洋经济发展重大项目规划,总投资超过2.6万亿元。
记者昨天从浙江省海洋经济工作办公室了解到,该省即将出台《浙江省“十二五”海洋经济重大建设项目规划》,重大项目490个,总投资12631亿元,其中十二五期间将完成投资8020亿元。490个重大项目主要涉及六大领域。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共136个项目,总投资2008亿元,其中重点是海岛道路建设。二是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建设,共105个项目,投资3962亿元,其中港口码头建设项目34个,分布在嘉兴、宁波、舟山、台州和温州等沿海城市。三是海洋清洁能源,项目40个,投资2572亿元。四是海洋产业转型升级,项目68个,投资2630亿元,其中海洋石化项目是大头,8个项目,投资高达2041亿元。五是现代海洋服务业,项目97个,投资1153亿元。六是海洋科教创新和生态保护,44个项目,投资306亿元。
江苏省2011年7月11日出台的《沿海开发五年推进计划》,明确十二五期间将重点推动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骨干项目,项目总计180个,投资达13447亿元。180个项目涉及四大领域。一是基础设施,项目有70个,如连云港港一、二期工程、南京下游长江水深超过12.5米的深水航道整治、连云港及盐城新机场建设等,总投资4342亿元。二是海洋新型产业,60个项目,投资6261亿元。先进制造业方面,将重点推进连云港大型炼化一体化、东风悦达起亚乘用车、南通同方高亮度发光二极管等项目,形成汽车、船舶、风电装备、光电等一批千亿元级产业;现代服务业方面,将推进连云港大陆桥国际航运物流服务集聚区、南通沪通科技城、大丰港现代物流中心等项目。三是载体平台,项目有35个,投资2544亿元。如建立科技创新平台,推进中科院(南通)海洋研究所、中科院(连云港)能源动力研究中心、江苏省海洋产业研究院等公共研发平台项目;在新兴产业和临港产业等重点领域建设100家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解决沿海开发的资金问题,还将建设投融资平台,设立并运营沿海产业投资基金,争取首期募集资金100亿元,到2015年达到200亿元规模,同时计划组建沿海发展银行。四是滩涂围垦,15个项目,投资300亿元。

3. 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前言

海洋是潜力巨大的资源宝库,也是支撑未来发展的战略空间。我国海域辽阔,海洋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海洋经济取得显著成就,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带动作用。大力发展海洋经济,进一步提高海洋经济的质量和效益,对于提高国民经济综合竞争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海洋经济加快调整优化的关键时期,要准确把握海洋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坚持陆海统筹,科学规划,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为科学规划海洋经济发展,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有关精神,编制《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作为“十二五”时期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行动纲领。本规划涉及的区域包括我国的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其他管辖海域以及海洋经济发展所依托的相关陆域(未包括港、澳、台地区)。本规划涉及的海洋产业及海洋相关产业包括海洋渔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油气业、海洋盐业和盐化工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海洋可再生能源业、海水利用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旅游业、海洋文化产业、涉海金融服务业、海洋公共服务业等。规划期为2011—2015年,展望到2020年。

4. 如何分析海洋产业增长要素的分析

要提高海洋开发能力,扩大海洋开发领域,让海洋经济成为新的增长点。要加强海洋产业规划和指导,优化海洋产业结构,提高海洋经济增长质量,培育壮大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海洋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努力使海洋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要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着力推动海洋开发方式向循环利用型转变。要下决心采取措施,全力遏制海洋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趋势,让我国海洋生态环境有一个明显改观,让人民群众吃上绿色、安全、放心的海产品,享受到碧海蓝天、洁净沙滩。要把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海洋开发总布局之中,坚持开发和保护并重、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并举,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维护海洋自然再生产能力。要从源头上有效控制陆源污染物入海排放,加快建立海洋生态补偿和生态损害赔偿制度,开展海洋修复工程,推进海洋自然保护区建设。

要发展海洋科学技术,着力推动海洋科技向创新引领型转变。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努力突破制约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生态保护的科技瓶颈。要搞好海洋科技创新总体规划,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重点在深水、绿色、安全的海洋高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尤其要推进海洋经济转型过程中急需的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

5. 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的第三章 优化海洋经济总体布局

根据不同地区和海域的自然资源禀赋、生态环境容量、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按照以陆促海、以海带陆、陆海统筹、人海和谐的原则,积极优化海洋经济总体布局,形成层次清晰、定位准确、特色鲜明的海洋经济空间开发格局。充分发挥环渤海、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三个经济区的引领作用,推进形成我国北部、东部和南部三个海洋经济圈;结合落实国家关于沿海区域发展的部署,着力培育一批重要的海洋经济增长极。加大海岛及邻近海域保护力度,有序推进重要海岛开发建设,扶持边远海岛发展,加强海岛地区生态保护,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北部海洋经济圈由辽东半岛、渤海湾和山东半岛沿岸及海域组成。该区域海洋经济发展基础雄厚,海洋科研教育优势突出,是我国北方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是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区域,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全国科技创新与技术研发基地。辽东半岛沿岸及海域。该区域发展的功能定位是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全国先进装备制造业和新型原材料基地、重要的科技创新与技术研发基地、生态环境优美和人民生活富足的宜居区。“十二五”时期建设重点是:大力发展....
渤海湾沿岸及海域。该区域发展的功能定位是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全国科技创新与技术研发基地,以及全国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十二五”时期建设重点是:依托天津港、秦皇岛港、唐山港、黄骅港....
山东半岛沿岸及海域。该区域发展的功能定位是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海洋科技教育核心区、国家海洋经济改革开放先行区、全国重要的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十二五”时期建设重点是:着力培育海洋渔业特色品种,推进海洋牧场建设,建成全国重要的海水养殖遗传育种中心、海洋生物种质资源库和海产品质量检测中心.... 东部海洋经济圈由江苏、上海、浙江沿岸及海域组成。该区域港口航运体系完善,海洋经济外向型程度高,是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区域、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江苏沿岸及海域。该区域发展的功能定位是我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沿海新型的工业基地,重要的土地后备资源开发区,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富足的宜居区。“十二五”时期建设重点是:实行江海联动,加快打造以连云港港为核心的江苏沿海港口群。积极发展滩涂农林牧业,改良和培育耐盐碱农作物,营造沿海滩涂防护林带,因地制宜发展滩涂....
上海沿岸及海域。该区域发展的功能定位是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十二五”时期建设重点是: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提升上海港国际地位,统筹规划集疏运体系,提高码头泊位的大型化和专业化水平,形成以深水港为枢纽、中小港口相配套的沿海港口和现代物流体系。加强国际航运中心软环境建设,大力发展航运物流、航运金融、航运信息等服务业... 浙江沿岸及海域。该区域发展的功能定位是我国重要的大宗商品国际物流中心、海洋海岛开发开放改革示范区、现代海洋产业发展示范区、海陆协调发展示范区、海洋生态文明和清洁能源示范区。“十二五”时期建设重点是:着力构建大宗商品现货交易... 南部海洋经济圈由福建、珠江口及其两翼、北部湾、海南岛沿岸及海域组成。该区域海域辽阔、资源丰富、战略地位突出,是我国对外开放和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区域,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也是我国保护开发南海资源、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重要基地。
福建沿岸及海域。该区域发展的功能定位是两岸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域、服务周边地区发展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十二五”时期建设重点是:加快发展游艇帆船等高端旅游,积极拓展闽台旅游合作,共同打造“海峡旅游”品牌。积极开展闽台渔业协作,建设生态型海水养殖和海产品精深加工基地,打造全国重要的海水养殖优质品种制种和遗传育种基地...
珠江口及其两翼沿岸及海域。该区域发展的功能定位是提升我国海洋经济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区、促进海洋科技创新和成果高效转化的集聚区、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区、推进海洋综合管理的先行区。“十二五”时期建设重点是:加强粤港澳邮轮航线合作,打造世界邮轮旅游航线重要节点,积极发展新兴旅游项目,重点建设南澳岛、惠东巽寮、红海湾等一批海洋综合旅游区,建成国际高端旅游目的地...
广西北部湾沿岸及海域。该区域发展的功能定位是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商贸、先进制造业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重要的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十二五”时期建设重点是:大力推广生态养殖,鼓励发展珍珠、海水名贵鱼等特色品种养殖...
海南岛沿岸及海域。该区域发展的功能定位是我国旅游业改革创新的试验区、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际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南海资源开发和服务基地、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十二五”时期建设重点是:加快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积极开发滨海度假、海洋观光、海岛休闲、邮轮游艇、海上运动等特色旅游项目... 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认真实施《全国海岛保护规划》,统筹海岛保护、开发与建设,严格规范海岛开发利用秩序,强化海岛分类管理,实现海岛的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利用。
重点开发三大海(群)岛。根据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统筹考虑海岛的区位条件、发展潜力和生态环境容量,重点开发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和广东横琴岛。浙江舟山群岛新区重点发展港口物流业、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可再生能源业、现代海洋渔业和海洋旅游业,集中建设战略性资源储备中转基地、大宗商品国际物流基地,将其打造成为我国大宗商品国际储运中转加工交易中心、东部地区重要的海上开放门户、海洋海岛综合保护开发示范区、重要的现代海洋产业基地、陆海统筹发展先行区。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海洋产业、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积极开展两岸产业合作,加强两岸关键产业领域与核心技术联合研究开发,建设海峡西岸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海洋经济示范基地和国际知名的海岛旅游休闲目的地,将其打造成为两岸交流合作的先行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示范区、两岸同胞共同生活的宜居区、海峡西岸科学发展的先导区。加快广东横琴岛开发建设,重点发展商务服务、休闲旅游、科教研发和高新技术等产业,建设粤港澳地区的区域性商务服务基地、与港澳配套的国际知名旅游度假基地、珠江口西岸的区域性科教研发平台、融合港澳优势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将其建设成为“一国两制”下探索粤港澳合作新模式的示范区、深化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的先行区、促进珠江口西岸地区产业升级发展的新平台。合理开发近岸海岛。以保护为核心,集约利用近岸海岛资源,控制海岛及周边海域的开发规模和开发强度。因岛制宜,科学发展以生态养殖、休闲渔业、生态旅游等产业为主的海岛经济。严格限制围填海等改变海岛岸线的行为,严格限制填海连岛工程建设。支持缺水海岛建设海水淡化、中水回用、海水直接利用以及大陆引水、蓄水等工程。鼓励在有条件的海岛利用风能、太阳能、波浪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扶持边远海岛发展。在强化保护的前提下,支持有条件的海岛发展特色产业;重点支持边远海岛交通、能源、饮水、环保、防灾减灾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利用风能、潮汐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鼓励边远海岛建设集雨、储水设施以及海水淡化、中水回用等工程;加强边远海岛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着力解决边远海岛居民最急需、最迫切的民生问题。严格海岛资源保护和开发管理。加强海岛资源和生态、开发利用状况调查评价,建立海岛监视监测系统,全方位跟踪和监测海岛开发利用情况和海岛资源及生态状况,推进海岛生态修复等工作。海岛新建工程项目要符合海岛保护规划,对不符合海岛保护规划的项目要提出停工、拆除、迁址或关闭的时间要求。严格规范无居民海岛利用活动。

6. 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的第一章 规划背景

“十一五”期间,我国海洋经济快速发展并取得显著成就。同时,受国际金融危机等不利因素影响,海洋经济发展也面临着严峻挑战。 综合考虑未来海洋经济发展趋势,确定“十二五”时期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海洋经济总体实力进一步提升。海洋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海洋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2015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海洋经济对就业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新增涉海就业人员260万人。海洋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强。海洋领域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海洋生产总值比重稳步提升。2015年,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50%以上,海洋科技对海洋经济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海洋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海洋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程度进一步提高,海洋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氮、磷等主要入海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初步控制,近岸海域水质总体保持稳定。长江、黄河、珠江等重要河流入海口和渤海等重点海域的水质有所改善。新建各级各类海洋保护区80个,2015年海洋保护区面积占管辖海域面积的比重达到3%。海洋防灾减灾能力显著增强。海洋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海洋传统产业升级加快;海洋新兴产业实现突破性进展,2015年增加值较“十一五”期末翻一番,占海洋生产总值比重超过3%;海洋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在海洋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继续提高。海洋经济调控体系进一步完善。海洋经济的政策指导和调节能力不断增强,监测与评估能力逐步提升,标准制度日益健全,对外开放水平明显提高,综合管理体制与协调机制进一步完善。
“十二五”期间海洋经济发展主要预期指标 指标名称 2010年2015年年均增长经济发展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8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9.910新增涉海就业人员(万人) 〔260〕52科技创新海洋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海洋生产总值比重(%) 1.482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率(%) >50海洋科技对海洋经济的贡献率(%) 54.5>60结构调整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海洋生产总值比重(%) 1.6>3海洋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 9环境保护新建各级各类海洋保护区(个) 〔80〕16海洋保护区面积占管辖海域面积的比重(%) 1.13注:〔〕内为五年累计数。到2020年,我国海洋经济综合实力显著提高,海洋经济发展空间不断拓展,海洋产业布局更为合理,对沿海地区经济的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海洋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高,海洋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改善,海洋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升,沿海居民生活更加舒适安全。

7. 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的第四章 改造提升海洋传统产业

通过技术创新,加快海洋渔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油气业、海洋盐业和盐化工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 财政政策。进一步加大对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等公益事业领域的支持力度。探索通过相关措施加大对海水综合利用、海洋新能源开发、海洋工程装备设计、深海资源勘探开发、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研发、海水养殖、远洋渔业、海洋产业节能减排、海洋环境保护等的支持力度。中央和省级财政要加大对边远海岛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重点支持基础设施、社会保障、基础教育、公共卫生等领域建设。投融资政策。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海洋产业发展。尽快形成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扩大直接融资比重。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海洋渔业和海洋新兴产....
海域和海岛管理政策。创新海域和无居民海岛使用权流转的管理制度,推进资源市场化配置进程,完善海域和无居民海岛使用权招拍挂制度,探索建..... 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加强对本规划实施的指导、检查和监督,确保完成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沿海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根据本规划确定的功能定位和发展重点,制定或修订本地区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创新机制,明确责任,加强领导,主动与国务院有关部门沟通衔接,确保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规划实施中涉及的重大政策、改革试点和建设项目按规定程序另行报批。发展改革委要会同海洋局建立健全规划评估机制,加强对本规划实施情况的督促检查,研究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重大问题及时报告国务院。

8. 海洋经济产业结构如何进行优化

日前有专家表示,当前海洋经济发展过程中,传统产业仍处于转方内式、调结构、去产能的关键容时期,多地已经开始加速优化海洋经济产业结构。

作为海洋生产总值已连续21年领跑全国的海洋经济大省,广东省在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定下的目标是,到2020年,将围绕海洋经济培育超100亿元规模企业达20家,超500亿元产业集群达10个,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15%以上。

发展海洋经济就是要立足科技引领,加强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在深水、绿色、安全的海洋高技术领域实施重点突破,并推进智慧海洋工程建设,重点扶持海水淡化规模化应用、海洋生物医药、海洋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发展,积极发展港口物流、滨海旅游、海洋信息服务等海洋服务业,加快形成海洋经济新业态和新模式。

9. 如何使海洋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要提高海洋开发能力,扩大海洋开发领域,让海洋经济成为新的增长点。要加强海洋产业规划和指导,优化海洋产业结构,提高海洋经济增长质量,培育壮大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海洋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努力使海洋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要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着力推动海洋开发方式向循环利用型转变。要下决心采取措施,全力遏制海洋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趋势,让我国海洋生态环境有一个明显改观,让人民群众吃上绿色、安全、放心的海产品,享受到碧海蓝天、洁净沙滩。要把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海洋开发总布局之中,坚持开发和保护并重、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并举,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维护海洋自然再生产能力。要从源头上有效控制陆源污染物入海排放,加快建立海洋生态补偿和生态损害赔偿制度,开展海洋修复工程,推进海洋自然保护区建设。

要发展海洋科学技术,着力推动海洋科技向创新引领型转变。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努力突破制约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生态保护的科技瓶颈。要搞好海洋科技创新总体规划,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重点在深水、绿色、安全的海洋高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尤其要推进海洋经济转型过程中急需的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

阅读全文

与海洋产业发展规划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