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产业大全 > 电阻器产业链

电阻器产业链

发布时间:2021-03-16 07:28:32

⑴ 国内被动元件唯一的一家陶瓷材料电子股票是谁

国内被动元件唯一的一家陶瓷材料电子股票是谁?综投网(www.zt5.com)3月4日讯

业界表示,电阻龙头国巨2月稼动率40%不到,订单外溢到旺诠等相关电阻厂,其他厂商也进行一定程度的涨价。

据中国台湾媒体报道,受国巨电子涨价行为影响,电阻等被动元件掀起了涨价潮,台厂奇力新旗下旺诠上周通知通路商、EMS客户调涨电阻价格,调涨幅度达60%以上,为历次涨价最大单一涨幅,后续不排除再涨的可能性。

从年初开始,MLCC、芯片电阻等被动元件已多次计划调涨价格。此前涨价主要由龙头国巨电子主导,目前已经扩大到行业内其他参与者,涨价效应已然形成。

被动元件对现代科技至关重要

被动元件主要用于电路中,控制信号传递、增益信号大小等功能,对于芯片、通信、面板等高新技术行业不可或缺。

电容、电感及电阻是最重要的三种被动电子元件,占了整个市场90%的份额,它们的单颗成本、价格都很低,普通电阻可能只要几毛、几厘钱,但是电子产品中这三大被动元件的用量极大,主板、显卡PCB上动辄上百颗电阻。

被动元件的市场规模增长迅速,2016年达到242.4亿美元,预计2021年达到328.9亿美元,复合增长率达6.29%。随着5G、VR、AI等多种前卫功能的逐步落地,未来被动元件的市场空间将会获得倍数级的增长。

相较于MLCC,电阻标准化程度相对较高,进入门槛相对较低,但是电阻的市占率却高度集中在台湾,加上日商在非车用的大尺寸电阻上,有淡出姿态,韩系厂商也不产制电阻,因此电阻是比电容更依赖台厂的被动元件,台系厂商拥有绝对的话语权。以产能来看,国巨是台湾被动元件龙头,也是全球芯片电阻龙头,月产能已经达到900亿颗,全球份额高达34%,遥遥领先第二大厂KOA的9%,全球第二大厂至第五大厂的产能合计,不及一家国巨。

近期被动元件价格连续上涨

被动元件的涨价经过了两个大的阶段。节前主要是价格止跌回稳,需求上升;节后主要是收疫情影响,交通不畅、开工率低导致的供应减少,下游客户哄抢导致价格暴涨。

去年下半年开始,被动元件就从底部跃起,价格一路上涨。去年11月末,被动元件厂商大毅科技率先表示已对旗下电阻产品完成了涨价动作。后国巨以关闭交易系统的方式来了一波花式涨价。三星电机在去年12月就针对分销商调涨MLCC价格,并锁定在104、105等常用料号上,调涨幅度约5-10%。

节后疫情导致生厂厂家迟迟难以开工,下游客户库存严重不足,补仓需求急升。龙头厂商国巨电子由于估计开工情况不足,此前已经连续数次调高了产品价格预期涨幅,最新涨幅在70-80%之间。

业界表示,电阻龙头国巨2月稼动率40%不到,MLCC、晶片电阻的库存均不到30天,加上对EMS客户调涨的幅度中,有为数不少的规格涨幅达100%以上,订单外溢到旺诠等相关电阻厂。其他厂商来看,华新科针对通路商调涨10%,旺诠上周针对大中华区直营及经销客户调涨全系列电阻价格幅度达60%以上,后续还有继续上调的可能性。

天风证券(7.06 +0.71%,诊股)认为,疫情扩大行业供需缺口,涨价逻辑强化,密切关注日韩供应链进展。另外,未来5G/IOT/电动车供应链需求增长,推升被动元器件景气度。

⑵ 这种电阻模块什么地方有卖

这位朋友,你好,这个呢,可以到维修电器的一些商店器材就可以买得到。

⑶ 移动支付概念股有哪些

移动支付概念股:

移动支付也称为手机支付,就是允许用户使用其移动终端(通常是手机)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单位或个人通过移动设备、互联网或者近距离传感直接或间接向银行金融机构发送支付指令产生货币支付与资金转移行为,从而实现移动支付功能。移动支付将终端设备、互联网、应用提供商以及金融机构相融合,为用户提供货币支付、缴费等金融业务。

移动支付主要分为近场支付和远程支付两种,所谓近场支付,就是用手机刷卡的方式坐车、买东西等,很便利。远程支付是指:通过发送支付指令(如网银、电话银行、手机支付等)或借助支付工具(如通过邮寄、汇款)进行的支付方式,如掌中付推出的掌中电商,掌中充值,掌中视频等属于远程支付。目前支付标准不统一给相关的推广工作造成了很多困惑。

移动支付标准的制定工作已经持续了三年多,主要是银联和中国移动两大阵营在比赛。数据研究公司IDC的报告显示,2017年全球移动支付的金额将突破1万亿美元。强大的数据意味着,今后几年全球移动支付业务将呈现持续走强趋势。


⑷ 厚膜电阻器行业的基本概况和未来发展趋势怎么样

不兴盛,也不会衰落。电阻行业本就如此

⑸ 贴片电阻电容缺货涨价的原因有哪些

要看买少整盘买便宜特别淘宝
拆零买数量少贴片电阻1内贴片电容4内
淘宝数卖家拆零百单位或千位单位售
价格等

⑹ 武汉城市圈各产业的具体数据

正确选择武汉未来十年既能带动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又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要求相适应的支柱产业,是关系武汉国民经济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立足于武汉现实产业基础与未来武汉城中功能的提升方向,作为“一家之言”,我们拟选择光电子通信产业、钢铁产业,交通运输产业。商贸产业。旅游产业,住宅产业等八大产业作为新时期武汉的支柱产业(以下称新的支柱产业)。需指出的是。六大产业伙发育状况看可分三个层次,一是具有发展优势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如光电子通信产业,目前规模虽然不大,但具有巨大发展潜力;二是发展比较成熟的传统产业,如第二产业小的钢铁业,第三产业中的商贸业、交通运输业,特别是钢铁业,历来是武汉经济的强巩需要在新时期再领风骚;三是新兴的服务业,如旅游业、住宅业,武汉要掘弃“非生产性领域”观念,将它们纳入到支柱产业范畴培育发展。我们认为,以上六大产业可构成武汉经济跨世纪发展的新的支撑框架,到2010年六大产业占GDP比重可达64%左右。

一、光电子通信产业

光电子通信产业是全球刚刚起步的高科技产业,光电了通信技术的发展,将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又以新需求推动新的供给,引发新一轮经济的高速增长,是当今新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选择光电子通信产业为新的支柱产业,符合武汉市这一产业技术与规模发展的现状与要求。
(一)武汉具有较强的技术优势与人才优势
武汉是我国光纤通信的发源地,武汉邮电科学院在光纤光缆、光电器件、光传输设备、光仪表方面的研究与工艺技术在全国居领先地位,该院两个IP技术标准获国际电信联盟批准,标志着武汉在这一领域走在世界前列。华中科技大学拥有我国第一个激光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儿个激光工程研究中心,该校46项激光方面科研成果有16项获国家专札并保持国内领先地位。武汉地区42名两院院士中有10人是我国光于信息技术领域的学科带头
(二)武汉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现实基础
光电子通信产业在光子与电子相辅相成的基础上发展,其产业链很长,相关产品可以分解出光纤光缆、设备、软件、电子商务等很多行业。1999年,全市规模以上电子丁业企业66家,完成电子工业产值72.13亿元,在电信设备制造业方面,有移动通信、光通信等为代表的通信产品,电传机、传真机产品产量在全国领先;新型元器件方面具有生产优势,石英晶体、热敏电阻、金属膜电阻生产居同类城市前列水平;计算机应用服务方面在全国拥有知名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的多媒体软件、华工大的机械CAD软件、武汉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的地理信息系统核动力所的仿真软件等多项成果获国家及其他科技奖。全市计算机社会拥有量超过50万台,政府上网、企业上网、家庭上网取得明显效果,电子商务已经展开。以网络服务为载体的通信业发展迅速,其通信综合能力。综济效益水平与发展前景均居全国城市的前列。1999年全市通信业业务收入29.24亿元,固定资产原值82.25亿元,交换机容量30.69万门,固定电话用户155.24万户,移动电话用尸50.79万户,市电信数据及多媒体通信用户5.9万户,全市因特网用户达到35-40万户(专家测算数),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钢铁产业

武汉钢铁公司是武汉钢铁业的主体,武钢作为全国最重要的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之一,于1958年建成投产。四十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新时期,随着“控制总量调整结构”政策的实施,武汉钢铁产业作为国家重点区域布局之一将进一步发挥优势,使其成为钢铁产品中的精品生产基地,进而继续成为武汉的支柱产业。可以说,钢铁业是当前武汉最具优势的产业。
一是具有综合经济效益的优势。当前武钢已经具备年产钢铁各700万吨的生产能力,1999年生产钢625.8万吨,铁61.4万吨,分别比1990年增长29.5%和36.6%。完成工业增加值50.96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19.5%;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3.22万元/人年,处于工业行业前列,在全市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是具有新产品开发的优势。武钢是我国钢铁工业品种、规格最齐全的重要板材和关键钢村生产基地,曾被评为全国综合技术开发能力百强第2名。主要产品有热轧卷板、冷轧卷板、镀锌板、镀锡板、彩色涂层板、中厚板、冷轧硅钢片、型村、重村、高速线材、棒材等200多个品种,80年代以来,一批主体设备通过更新改造,技术状况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先后实施三炼钢系统工程、硅钢改扩建工程、高速线材轨轧工程,一炼钢“平改转”工程等,具备了较强开发和生产新产品的能力,科技进步贡献率一直保持在60%以上。近六年来研制开发的新产品有47个系列、139个产品,尤其是研制开发的高强匿桥梁钢、压力容器钢、电机机系列用钢、低焊接裂纹敏感钢及取向硅钢片等一大批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在国内仅武钢独家生产;集装箱板、IF钢。石油管线钢等在国内也只有武钢与宝钢生产,均是国内目前十分短缺的替代进口品种。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三是具有产品质量的优势。武钢坚持和深化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不断深化质量保证体系,成为我国首家通过质量体系国际认证的国有特大型企业。先后有100多产品获全国、省。部优质产品证书,有24个钢材品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四是具有明显的价格、营销、售后服务优势。武钢近五年来开展“成本效益纵深行”活动,不断降低成本,在国内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并逐步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营销体制,钢材销售网络覆盖除台湾、西藏以外的全国所有地区。并向海外辐射,产品销往东南亚、韩国、日本、台湾、美国、德国等国家和地区。

三、商贸产业

商贸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是市场经济成熟度的重要标志。国外经济学家把商贸业称为经济发展的推进器和稳定器,即是指在经济的高速增长期,繁荣的商贸流通能够推进国民经济的全面增长;在经济的紧缩调整期,商贸业又可以吸纳大量劳动力,从而对社会生活的稳定起到十分突出的作用。对于武汉而言,商贸业是反映综合实力水平和社会繁荣程度的一个“窗口”,是不断强化中心城市的集聚功能与辐射功能的助推器。因此,选择商贸产业作为武汉新的支柱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一)商贸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增长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武汉历来是我国内地最大的商贸中,商贸产业是传统的重点优势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至关重要。建国初期在总体经济水平较低的条件下、商贸产业比重超过20%。随着国家建设重点的转移,商业比重下降,但一般占10%左右。改革开放以来,商贸产业作为“两通”之一翼开始起飞,九十年代商贸业大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增长。
1999年武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539.55亿元,是1978年的8.4倍(扣除价格影响)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0.7%,比GDP年均10.5%速度高0.2年百分点,其规模从1994年以来仅次于上海、北京、广州、天津、重庆等城市、居第六位,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稳居第二位。商贸产业的发展与经济总量增长关系密切。统计资料表明、由市场销售所决定的消费需求,对经济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且呈刚性推动。进入九十年代以来,武汉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2.3%其中最高为1999年达到80.6%,最低为1994年40.0%,水平差异为40点。而同期投资贡献率差异达105点,净出口贡献率差异达164点,可见商贸业的发展事关上市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人局。据投入产出资料,商品流通货币值增加1元,可以推动社会生产2元以上的增加量,武汉每人增加1元的销售值,全市即可增加1500万元的社会生产量。
(二)商贸产业市场化水平大幅度提高
1、网点、人员增加,市场服务化程度提高。1999年末,武汉而业及餐饮业网点为14.68万、其中:零售网点占63.15%,批发网点占22.11%;小型企业占98.72%。全部网点比1990年增加1.35倍。随着商业网点密度上儿从业人员迅速增加,1999年商贸及餐饮业吸纳劳动力76.74万人,比1990年增加1.31倍,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18.37%,从业人员与全中人口比例为1:9.63,而1990年为1:20.00;每个网点的服务人口为50.4人,而1990年为107.0人,1978年为 640.0人。
2、主体多元发展,市场竞争激烈。在放开经营、公平竞争的大环境下,经济主体竟相发展,结构调整抓紧进行。1999年非公有经济销售比重占46.3%,比1990年上升30.l上百分点。其中三资企业销售占2.1%,其数额比外资开始迸汉的1993年增长11.3倍。大型商场经过更新改造提供了现代化的购物环境,发展了连锁经营、特许经营、代理配送,网上购物等经营业万言书态,精品屋、专卖店遍布武汉三镇,旧货业、租赁拍卖也开始出现,各种促销手段把经营管理方式推人高水平。
3、商品市场建设规模持续扩大。商品市场建设进展顺利,基本形成以市一级市场为主体,区(县)级市场互为补充,多种经济主体,多种经营方式的大市场、大流通、大服务的格局。到1999年底全市商品交易市场共有699个,其中消费品市场621个,生产资料市场78个,营业回积超万平方米的市场57个;商品市场成交额亿元,年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37个,市场规模的增长幅度在同类城中处于前列。

四、交通运输产业

交通运输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它沟通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是提升城市形象,维系武汉跨世纪发展的重要基础。武汉交通便利,素有“九省通衢”之称,其置居中,中国绝大部分大城市都在以武汉为中心,半径为1000公里的圆圈内。优越的地理自然条件,促成了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独特优势。未来二十年,交通运输产业将进一步发展成为新的支柱产业。
(一)武汉交通运输产业的优势在于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武汉的交通运输产业由铁路、水路、公路、航空、管道等五种运输方式构成,各种运输方式有其不同特点。五种运输方式共同构成了优势互补的武汉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发展迅速
“八五”以来武汉集中财力投资于交通基础设施,使综合运输能力加强。铁路方面,建成了华中第一站一汉口火车站,改造了我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一京广线郑武段,机车车辆达到牵引内燃化;公路方面,道路面积增长较快,1999年达到1500万平方米,比1990年增长41.6%,先后完成了107国道、318国道等10条出口通道。建成了日运输力达12000人的武汉客运总站,公交,汽车线路达700多条,日客运能力达20万人、增加了空调卧铺客车、双层客车、集装箱货运汽车等。水运方面,建成了内河最大的客运站一武汉港客运站和一些大型码头、如年吞吐量90万吨的武汉青山外贸码头、集四项国家科技成果于一身的红钢城多用码头和年吞吐量150万吨的舵落口码头;航空方面,建成了国内一流水平的武汉大河机场,引进租赁了一批波音737大中型客机。空中航线达91条。日客运能力达到1.80万人以上。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的加快,为武汉提供了展示区位优势,变区位优势为经济优势的机遇。1999年交通运输产业增加值为59.76亿元,比1990年增长10.3%、占当年GDP比重为55%。

五、旅游产业

旅游产业是当今世界最富生机与活力的产业其经济份额与劳动就业面均占全球10%以上,有专家预测,未来二十年。世界旅游人数与旅游创汇将分别以年均4.3%与7.6%的速度增长。这一速度远远高于全球的经济增长。当前“入世”在即、经济一体化的浪潮冲击着生产。贸易要素,也必将伴随入流的涌动。因此武汉要尽快采取应对措施,抢占旅游战略高寺。在武汉846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做起这个朝阳大产。
(一)发展旅游业的山水资源依托
依托山水建设旅游城市、是面向21世纪发展旅游产业的首要举措。武汉总体地势低平,北部小片山丘最高海拔87.3米,其余95%以上的面积均属江汉平原东部的地域,是浅丘性的河湖冲击平原。武汉的山不高,但数量约有200多座,一般都有较好的观赏价值。自然赋予武汉的山水以独特的美,其诱人的魅力是旅游业的最可宝贵的资源。
(二)建设旅游城市的历史人文资源依托
武汉历史文化积淀丰厚。据有关旅游资料,目前全市己开发的旅游人文景观256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1处,市级104处,区级87处。全市有优秀历史建筑102项。为了建设独具特色的武汉旅游业,必须从开发浩如烟海的历史遗存中,突出入文旅游资源建设的承接性、融合性、革命性、发展性。承接性是指楚文化、中原文化、汉味民俗文化景点的保护与建设、加以黄鹤楼、盘龙城、集家咀等为标志的文化景观的进一步仟发;融合性是指宗教文化遗存及其交融,如晚清洋务派代表人物张之洞及其“湖北新政”的历史遗存、汉口中西合壁交融的建筑的保护与开发;革命性是指辛亥革命的遗存、毛泽东及其他老一辈共产党人在武汉活动遗存的深度开发;发展性是指改革开放以来的人文景观建设,如蔚为壮观的南望咀——龙王庙旅游景观建设等。如能将以上四者结合起来,就能体现武汉旅游产业的深厚文化底蕴与面向未来的气魄,从而就抓住了建设武汉优秀旅游城市的精、气、神。
(三)建设旅游城市的产业依托
武汉旅游业的发展一是依靠旅游业本身,二是需要其他产业的支持、融合与交流。 从旅游业本身来看,90年代以来武汉硬件设施明显改善,现代化程度逐步提高、为发展旅游业打下了基础,1999年末全市宾馆饭店142家,从业人员2.1万人,全市里级饭店47氛其中五星级饭店1家、四星级饭店2家,旅行社106家,定点院校14家。本年接待国内旅游者1748万人次,实现收入104.8亿元;涉外旅游者16.1万人次,创汇收入7336万美元。从产业融合情况看,综合开发型的旅游产业开始兴起。旅游业亦称无烟产业,投入少、收益大,产业关联度高,可以横跨一、二、三产业进行深度开发。有资料显示,旅游收入多增加1元,相应第三产业增加值可增加10.2元。目前由于观光农业的发展,全市相继出现森林公园、度假村、垂钓区,旅游业与农业融合的趋势明显。与此同时,旅游业与二、三产业发展也在互为融合,到开发区观光、汉正街购物逐渐成为旅游时尚。
(四)发展旅游业的区位优势依托
武汉的区位优势,是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条件。要利用这一优势,合理组织丰富多彩的旅游市场。编排以武汉为中心的旅游线路,尽快建设以武汉为中心,以长江中游地区国家级风景区、自然保护区、历史文化名城、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内的辐射全国、接轨国际的“大武汉旅游圈”形成吸纳客源与输送客流的良性循环讥制。

六、住宅产业

住宅产业是为人类生活提供居住空间的产业。它包括第二产业中的住宅建筑业和第三产业中的房地产服务业。大力推动住宅消费、扶持与培育住宅产业,使其成为支柱产业,是武汉面向21世纪,振兴经济的重要举措。
(一)住宅市场需求潜力巨大
住宅是人们最大的生活资料,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
从消费需求演变趋势看,80年代人们的衣食、住、行四大基本需求中的前两项已经基本解决。进入90年代后,市场无新的消费热点,消费性储蓄持续积累,城市居民总体购买力上升到“万元级”,但消费尚未“升级”。因此开拓住宅市场,调动与满足经济发展的最终需求,是居民消费的内在迫切面积为8.5平方米,距小康水平差3.5平方米,按原七城区人口384.78万人计算,需住房1347万平方米;城调资料还显示,现在单元式配套住宅只占总量72.8%,还有27.2%的住宅处于普通住宅及其他住宅的低水平状况;每年有近5万对新婚家庭;全市有170多万流动人口,以上因素都构成住宅市场的巨大潜在需求。
(二)住宅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住宅业有较强的相关效应,前后与50多个行业相关联。与建材、冶金、纺织、化工、机械、仪表、木材等行业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家电、家具、装修、金融、保险、旅游、运输、商业等行业发展。有关专家预测,如果住宅建设增长10%,就能推动GDP增长0.5至1个百分点。未来10年武汉如能发展市场潜力大而又与其他产业相关性强的住宅产业,对于促进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保持长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又会给住宅产业自身发展带来宽松有利的宏观环境。
21世纪初叶,武汉住宅产业面临着产业水平不断提高的机遇。首先是资金来源增加,随着投资环境的改善,在区位优越的武汉,住宅产业将成为外商投资的重要目标。
其次是产业技术含量不断提高。随着开放的扩大,人们对住宅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住宅消费个性化的超势已见端倪,千楼一面,千户一面的“火柴盒”式住宅楼不吃香了,除面积需求外,还出现个性的需求。

⑺ 电阻器件发展史

电子元器件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浓缩的电子发展史:

电子技术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开始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二十世纪发展最迅速,应用最广泛,成为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第一代电子产品以电子管为核心。四十年代末世界上诞生了第一只半导体三极管,它以小巧、轻便、省电、寿命长等特点,很快地被各国应用起来,在很大范围内取代了电子管。五十年代末期,世界上出现了第一块集成电路,它把许多晶体管等电子元件集成在一块硅芯片上,使电子产品向更小型化发展。集成电路从小规模集成电路迅速发展到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从而使电子产品向着高效能低消耗、高精度、高稳定、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由于,电子计算机发展经历的四个阶段恰好能够充分说明电子技术发展的四个阶段的特性,所以下面就从电子计算机发展的四个时代来说明电子技术发展的四个阶段的特点。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于1946年在美国研制成功,取名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这台计算机使用了18800个电子管,占地170平方米,重达30吨,耗电140千瓦,价格40多万美元,是一个昂贵耗电的"庞然大物"。由于它采用了电子线路来执行算术运算、逻辑运算和存储信息,从而就大大提高了运算速度。ENIAC每秒可进行5000次加法和减法运算,把计算一条弹道的时间短为30秒。它最初被专门用于弹道运算,后来经过多次改进而成为能进行各种科学计算的通用电子计算机。从1946年2月交付使用,到1955年10月最后切断电源,ENIAC服役长达9年。

尽管ENIAC还有许多弱点,但是在人类计算工具发展史上,它仍然是一座不朽的里程碑。它的成功,开辟了提高运算速度的极其广阔的可能性。它的问世,表明电子计算机时代的到来。从此,电子计算机在解放人类智力的道路上,突飞猛进的发展。电子计算机在人类社会所起的作用,与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蒸汽机相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ENIAC问世以来的短短的四十多年中,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异常迅速。迄今为止,它的发展大致已经了下列四代:

第一代(1946~1957年)是电子计算机,它的基本电子元件是电子管,内存储器采用水银延迟线,外存储器主要采用磁鼓、纸带、卡片、磁带等。由于当时电子技术的限制,运算速度只是每秒几千次~几万次基本运算,内存容量仅几千个字。程序语言处于最低阶段,主要使用二进制表示的机器语言编程,后阶段采用汇编语言进行程序设计。因此,第一代计算机体积大,耗电多,速度低,造价高,使用不便;主要局限于一些军事和科研部门进行科学计算。

第二代(1958~1970年)是晶体管计算机。1948年,美国贝尔实验室发明了晶体管,10年后晶体管取代了计算机中的电子管,诞生了晶体管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的基本电子元件是晶体管,内存储器大量使用磁性材料制成的磁芯存储器。与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相比,晶体管计算机体积小,耗电少,成本低,逻辑功能强,使用方便,可靠性高。

第三代(1963~1970年)是集成电路计算机。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1958年夏,美国德克萨斯公司制成了第一个半导体集成电路。集成电路是在几平方毫米的基片,集中了几十个或上百个电子元件组成的逻辑电路。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的基本电子元件是小规模集成电路和中规模集成电路,磁芯存储器进一步发展,并开始采用性能更好的半导体存储器,运算速度提高到每秒几十万次基本运算。由于采用了集成电路,第三代计算机各方面性能都有了极大提高:体积缩小,价格降低,功能增强,可靠性大大提高。

第四代(1971年~日前)是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随着集成了上千甚至上万个电子元件的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出现,电子计算机发展进入了第四代。第四代计算机的基本元件是大规模集成电路,甚至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集成度很高的半导体存储器替代了磁芯存储器,运算速度可达每秒几百万次,甚至上亿次基本运算。

⑻ 中国 电子产业 现状 去哪里能找到资料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一、电子信息产业概念及产业链分类

电子信息产业是研制和生产电子设备及各种电子元件、器件、
仪器、
仪表的工业。是军
民结合型工业。由广播电视设备、通信导航设备、雷达设备、电子计算机、电子元器件、电
子仪器仪表和其他电子专用设备等生产行业组成。美国经济学博士马克

波拉特在《信息经
济:定义与测算》中将产业划分为:农业、工业、服务业、信息业,首次将信息产业纳入国
民经济产业范围。

从产业链角度看:
分为终端产品
(手机、
电脑等)

电子中间产品
(汽车音响、
空调等)

配件(电脑主板、显卡等)
、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电阻、电感、电容等)

电子行业主要产业链有:通信产业链、计算机及外设产业链、
软件产业链、数字视听产
业链、集成电路产业链、新型平板显示产业链、LED产业链、第三代移动通信产业链等

二、世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和特点

1
、世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以通信、
计算机及软件产业为主体的电子信息产业凭借其惊人的增
长速度,
一举成为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战略性产业。
它在各行业激烈的经济技术竞争和产业
结构调整升级中高速发展,增长速度基本保持在
6
%~
10
%之间,平均为同期世界
GDP
增长
率的
2
倍。

2
、电子信息产业特点

(

)
新的产业分工体系形成

产业分工进一步细化,
开始向工序分工转变。
产业链和产品工序的作用日趋明显,
产业
由梯次转移向直接投资转移。比如说,由于
SMT
技术的发展,原来的整机厂板子都不做了,
开始投资研发,
加大新机型组装和销售力度。
例如苹果手机,
苹果公司主要负责产品的投资
研发等,整机、配件的生产主要有富士康等企业代工。

(二)技术、品牌、资本、规模和市场份额的作用加大

市场、
资金和技术的国际化使得国际竞争由资源、产品的竞争转向技术、品牌、资本和
市场份额的竞争,
核心技术和品牌成为竞争的关键。
由于技术高速发展和市场激烈竞争,
使
得技术开发的难度和风险越来越大,
所需经费和高科技人才投入越来越多,
从而跨国公司联
合研究开发应运而生。

电子信息产业的利润主要取决于核心技术、
知识产权、
自主品牌和生产规模。
就整机厂
家来说,中国微波炉第一大户格兰仕由于依靠定牌加工(
OEM

,自身收益也只有
3


5
%。
售价
600
美元的
iPhone4
,进行组装的富士康等中国组装企业,则只得到每台
6.54
美元的酬
劳。而苹果公司在每台
iPhone4
上的获利高达
360
美元,即利润约为
60%


(三)跨国公司主导地位突出

目前,
世界上已形成了几万个跨国公司,
但在各行业有影响的只有几千个,
主要以世界
500
强为主。
这些跨国公司在电子信息产业领域兼并之风席卷全球,
主导竞争潮流已成定势,
比如说,在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各领域起主导作用的跨国公司主要有以下企业:

计算机领域:苹果、惠普、戴尔

电子视听领域:索尼、松下、飞利浦、三洋

通信领域:苹果、摩托罗拉、诺基亚、黑莓

集成电路领域:英特尔

软件领域:微软、
EDS

(四)产品界限和产业界限日趋模糊

数字技术促进了音视频、通信、
计算机三大类产品间互相融合。电信网、电视网和计算
机网交叉经营、资源共享且相互渗透已是大势所趋。电子技术与机械、汽车、能源、交通、
建筑、
轻纺、冶金等产业的结合不断催生了新的技术领域和更广阔的产业门类。计算机、手
机、
传真机大量进入家庭,
使消费类和投资类产品边界模糊。
数字化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的发
展促进了
PC

TV
的融合,使家用电视机、计算机、通讯终端融为一体的信息家电出现。

三、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

1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

从全球来看,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从

默默无闻

跨越到了

名列前茅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
重要的消费电子生产基地

,多个消费电子产品产销量在世界市场上排名第一。
2010
年,我
国电子消费品进出口总额达到了
10128
亿美元,
同比增长
31.2%

占全国外贸总额达到了
34%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消费电子生产基地,
多个消费电子产品产销量在世界市场上排名第
一。
2010
年我国规模以上消费电子产业销售收入规模达
7.8
万亿元,增长
29.5%


消费电子
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一五

期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结构从单一制造业转变为制造业与软件服务相结
合,
从集中于产业链下游转变为产业链上下游相结合。
受金融危机冲击以来,
我国进一步加
快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

2009
年,
软件产业占电子信息产业的比重已达
15.6%


2004
年的
9.1%
提升了
6.5
个百分
点。

同时,随着产业集中度的提升,产业区域聚集效应日益凸显。目前,我国已形成了以
9
个国家级信息产业基地、
40
个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园为主体的区域产业集群。
特别是长江三角
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三大区域,
劳动力、
销售收入、
工业增加值和利润占全行业比重均
已超过
80%

产业集聚效应及基地优势地位日益明显,
在全球产业布局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强。

这些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之间已呈现出空间分工的雏形,
主要体现在产业空间分工和价
值链空间分工两大方面。

珠江三角洲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和福州厦门电子带,
包括深圳、
东莞、
中山、
惠州、
福州、
厦门等地,
是消费类电子产品、
电脑零配件以及部分电脑整机的主要生产、
组装基地,
目前
主要承担制造职能;

长江三角洲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包括南京、无锡、苏州、上海、杭州、宁波等地,主要

是笔记本电脑、半导体、消费电子、手机及零部件的生产、组装基地,目前除主要承担制造
职能外还承担部分的研发职能,其中上海还是国内外知名
IT
公司总部的汇集地;环渤海电
子信息产业集群,
包括北京、
天津、
青岛、
大连、济南等地,
主要从事通信、
软件、元器件、
家电的生产,
目前除承担制造职能外还承担研发职能,
尤其是北京,
是全国电子信息产品的
研发、集散中心,国内外知名
IT
公司总部的汇集地;

而成都、西安、武汉等地,则主要是家电、元器件和军工电子的生产基地,目前主要承
担制造职能。

2
、我国信息产业存在的问题

我国信息产业较欧美的国家相比起步晚、
起点低,
通过国家的支持及自身的努力,
也已
成为信息产业大国,可不是强国,

由于技术的差距.还是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1
)产业规模小、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

我国信息产业没有形成规模效益,
更没有产业集群。
产业规模小容易产生浪费,
不仅在
资源方面,
还有技术的浪费。
产业的结构

硬重软轻


以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为主,
软件业、
信息服务业占的比重低;
而发达国家信息产业的结构是

软重硬轻


软件占的比重已超过硬
件。
我国信息产业这种不合理的结构制约了产业的发展。
就信息产业门类而言,
呈现出不平
衡态势。


2
)信息能力处于世界低水平之列

信息能力是一个国家生产信息产品和开发利用信息产品的综合能力。
在全球
28
个主要国
家和地区信息能力测评中,
中国排在倒数第二位,
在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
信息化人才和人
口素质、国家对信息产业发展的支持等三方面,我国均排在最后一位。


3
)核心基础产业薄弱、核心技术受制于人

核心基础产业薄弱表现为:
信息产品产值低,
生产手段落后。
信息产业内部各个分支行
业之间联系松散,

缺乏互动的协调机制:一方的发展不能带动另一方发展,一方的落后却
制约着另一方的进步。信息产品或服务仍以劳动密集型为主,

出口产品附加价值低,企业
综合竞争力不强。
而自主创新能力急待提高,
科技投入不足,
鼓励创新的配套政策还不完善,
管理体制和机制还不能满足自主创新的要求。
核心技术掌握在欧美发达国家手中,
技术受制
于人。


4
)人才流失严重.缺乏高技术人才

世界各国不惜花巨资来培养高水平的信息专业队伍。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对于信
息产业的发展更是至关重要。
只有拥有技术,
信息产业就会向前发展。
但是我国电子专业人
才流失严重,
电子特别是高科技行业严重缺乏高科技人才。
加强人才培养,
建立一支具有很
强研发创新能力的信息人才队伍,是我国电子产业急需解决的困难。

四、电子产业发展的探索性建议

1
、政策扶持,促进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鼓励电子电器企业
加快技术改造,
引进先进技术和先进装备,
加快提升电子电器行业生产工艺和装备水平,


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对新入驻项目在税收、
土地等方面给予优惠;对
重点企业的重大技改项目、
技术创新项目和高新技术产业项目,
实行财政奖励制度,
打造出
产业自身的龙头企业,成为行业中领军型企业。

2
、加强龙头企业和产业链建设。快速优化电子、电器产业的产品结构,上连下延扩展
产业链,形成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围绕

大项目

产业链

产业群

产业基地

的发展模式,
引进龙头项目,
不断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和集聚水平。
加快一批对电子行业结构调整、
产业提
升有一定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
力求完善一批产品科技附加值高、
带动性强、
有利于形成产
业集群的重大项目,完善各产业集群地的产业链建设,形成葡萄串效应。


3
、鼓励创新,提高产业整体竞争水平。电子产业的竞争,
归根到底是高新技术的竞争。
要以企业为中心,
以市场为导向,
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鼓励企业加大科研开发投
入。要引导企业重视知识产权工作,
特别是做好专利申请、无形资产与知识产权保护。
要加
强产学研结合,
发挥企业、学校、科研机构各自所拥有的优势互补作用,提高企业自主创新
和研发能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4
、储备人才,提供产业发展智力保障。企业的健康发展,必须有高科技的技术人才、
高等的现代化管理人才和高素质员工队伍作支撑,各类人才的引进需要稳定的渠道和平台,
需要长效的管理机制。
建立一个稳定的培训体系,
有计划地对各类人才进行培训,
不断地提
高他们的技术技能和管理水平。
与高职专业学校、
职业学校、
技工学校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
为电子产业提供和补充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保证电子产业的发展。

⑼ 社会对教师的期待是什么

期待教师成为让孩子们能健康成长的育才工程师。

阅读全文

与电阻器产业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