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产业大全 > 稀土产业发展建议

稀土产业发展建议

发布时间:2021-03-16 06:27:58

⑴ 包钢稀土的发展优势

资源优势突出,成本优势明显。公司作为国内最大稀缺资源垄断股,依托白云鄂博稀土与铁共生矿,稀土储量占全世界的接近50%,资源优势可谓得天独厚。公司冶炼稀土所需原料来源于包钢集团炼铁后的强磁中矿、强磁尾矿以及生产所需的部分水、电、汽等,均按协议价从包钢集团采购,2009年起公司与包钢集团签订了为期3年的《强磁中矿供应合同》,《强磁尾矿供应合同》和《水、电、汽供应合同》,矿采购价格基本与2006年相同,分别为中矿20元/吨,尾矿12元/吨,环水0.3元/吨,电0.47-0.55元/度,蒸汽采购价格达到25元/吉焦。相对于其他稀土企业而言,公司的原材料成本中不包括采矿、选矿等成本,而是直接从包钢集团购买矿浆,2009年年报显示,公司从包钢集团购买的矿浆总价款仅占同期营业成本的1.24%,公司成本优势明显,2009年公司生产稀土氧化物5.76万吨,占国内产量的48%,占全球产量的46.55%;其中稀土铈占比达51%,稀土镧占比达25%,稀土钕和镨分别为16%和5%(见图1)。公司在全球稀土行业地位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稀土储量占世界近50%,资源优势得天独厚。由于公司直接从包钢集团购买矿浆,公司的原材料成本中不包括采矿、选矿等成本,公司相对于其他稀土企业成本优势明显。以2009年为例,公司从集团采购的中矿和尾矿共计4300万元,仅占销售收入的1.7%。
稀土应用产业链延伸,长期享受政策红利。公司正通过收购、联合和重组等手段向下游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深加工领域延伸,包括:稀土镨、钕-永磁材料钕铁硼、稀土镧-镍氢动力电池、稀土铈-抛光材料、稀土铕-荧光材料。稀土在低碳新材料产业的应用将逐渐成为稀土需求的主要方面,2009年稀土在新材料领域的应用比例已达一半以上,约为50.69%,未来有望发展到70%。其中永磁电机是推动钕铁硼需求的重要引擎,节能灯以及镍氢电池的推广也将推动稀土需求爆发性增长。
政策导向促稀土行业整合加速。包头稀土整合模式以统购统销方式有效控制了原料供应量和产成品销售,提高了对上游资源的控制力。包钢稀土设立国贸公司,意义不仅在收储,实际上还起着整合的作用。一方面稀土开采总量指标相对平稳。我们预计未来国家对开采总量指标的控制依然是保持小幅平稳上升的趋势,另一方面,出口配额逐年下降。到2015 年,出口配额总量每年将控制在3.5 万吨以内,而且将对出口进一步施行细分管理,局部品种将被严禁出口。政策导向方面,已经通过审议的《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正在制定中的《稀土行业准入条件》、《稀土工业发展专项规划》和《稀土工业产业发展政策》等草案都在强调提高集中度,提高进入门槛,将中国近百家稀土分离企业重组至20 家,从而形成我国对稀土产品的定价权。因此,国家对于稀土行业管制加强将对稀土行业的长远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⑵ 如何实现稀土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从资源合理开发、清洁生产、高效利用,提高国际话语权,稀土材料终端产品应用等多方面考虑,要对我国稀土产业政策、产业规模、上下游产业协调发展、稀土元素使用平衡等问题进行重新定位和思考。
我国稀土产业发展战略需要对稀土产业进行准确定位。基本思路是既重视稀土产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的扩张,同时更加重视产业发展的质量。从国家战略角度出发,稀土产业发展战略应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一)构建系统稳定的产业政策体系,实现稀土企业一体化战略
充分考虑中国稀土产业的比较优势、弱势及面临的威胁,从产业准入、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布局、产业促进、生态环境等方面加强管理,在稀土产业发展、演变和转型中抓住机会。通过“国内竞争,统一出口”的原则,掌握定价话语权,对稀土原料和中间产品的出口严格限制。
针对大多数稀土企业规模小,设施简陋,并购成本不高的特点,稀土企业应充分利用自己在产品、技术和市场上的优势,使企业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实施一体化战略。加快稀土企业的整合,加速企业的并购重组,培植若干大型企业集团,一体化战略有利于深化专业分工协作,提高资源的深度利用和综合利用率。实施纵向一体化战略可使企业通过行业价值链上的延伸来扩大业务范围;实施一体化战略可使企业获取规模经济、减少竞争对手和扩张生产能力。
(二)建立稀土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提高科研创新能力
稀土产业链的重要特点是产值沿产业链呈裂变式的增长[4],针对我国存在的终端应用产品技术落后、开发能力不足等问题,目前最重要的是加快建立稀土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提高科研创新能力,改善稀土产品结构不平衡的现状,走精深加工之路。
稀土企业作为技术创新及产品开发的主体,其应结合自身生产特点,与科研机构和高校在稀土功能材料领域,高精尖产品开发等方面进行广泛而深度的合作,研发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艺技术。同时应系统全面地部署,加快新型技术工艺的产业化应用进程,迅速投入生产并尽快产生相应的经济效益。
(三)推动资源产业集群,发展产业链
产业集群是在某一特定领域具有相互联系的企业和机构在特定地域上所形成的产业空间集聚现象。稀土产业集群的建立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营造创新氛围、增强区域自主研发能力、成果转化和消化吸收能力,同时降低企业间的信息沟通成本和交易成本。将稀土生产环节内部的完整链条集群化,这样一方面有利于企业同步研发、转换、生产,提高生产经营的效率和协调性,另一方面,产业链终端的引入使得企业可以迅速、充分地了解市场需求,不再盲目制定产量和产品种类,适应了市场竞争,大大增强稀土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建立国家稀土资源战略,稳定管理和政策框架
中国的稀土资源管理一直缺乏统一、稳定、严肃、长期持续的政策框架,产业管理涉及诸多部门,不同时期主导部门侧重不同、作用迥异,部门协调没有理顺,稀土资源管理一直沿袭由工信部主管生产总量指标,由商务部主管出口配额的管理机制[5]。当前应该以国家“十二五”规划为契机,明确稳定国家稀土资源战略目标,理顺、明确稀土产业管理框架,把稀土这一重要战略资源的管理职能统一到中央具体部门,相关部门在国家战略目标的框架下,依据法律进行管理。对国家层面的稀土战略准确定位,是事关稀土产业发展的全局性问题。
(五)资源开采与保护环境并重,加强立法和监督管理力度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要求最充分而有效地利用矿产资源,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价值并使废物产生量和环境影响降至最小。鉴于稀土开采冶炼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巨大危害,现有稀土企业应该采取各种措施,例如改进资源开采方式、开发高效清洁生产技术等以降低资源消耗、加强资源的回收利用、减少“三废”排放。我们应该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循环利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三废”中的有用矿物和各种废旧物资,同时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及相关企业的建设,开发新型配套产业,形成从能源到中间产品,再到最终产品的闭路循环。
政策方面, 2012年,国家环境保护部与国家质监总局联合颁布《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以稀土工业企业生产中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作为控制项目,对“三废”和放射性物质的排放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一标准的实施,意味着稀土行业环保要求的大幅提高,将迫使企业进行技术升级、购买新型设备,从而逐步淘汰生产技术水平低、装备差、资源和能源消耗高的企业,同时提高行业进入壁垒。
(六)改进出口管理办法,建立稀土资源出口管制体系 政府应进一步细化稀土出口产品的分类。稀土资源及其产品的范围广、种类多,需要根据稀土开采、生产、应用的实际情况,对各个稀土元素及产品种类进行细分研究,需求量大、资源量小的要纳入管制清单进行严格保护。同时,根据资源储量情况、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适时更新纳入清单的稀土资源及其产品种类。鉴于稀土对国防体系的不可或缺的地位,是保障国家和产业安全的重要资源,政府应将具有军用价值的稀土元素分离出来,进行区别对待。对稀土产品的出口分别发放军用许可证和非军用许可证,从而实行不同的配额标准。
(七)发挥行业协会作用,使管理和政策框架相对稳定
我国稀土行业协会一直由政府直接主办,缺乏基本的独立性和代表性,使其应有的功能无法完全发挥。因此,政府应该放开行业协会的主办和管制权,并给予其资金、法规等支持,帮助其迅速发展,统筹各地方稀土产业。这样一方面可以发挥协会本身优势,另一方面也可效仿美日等国,实行国内生产力和购买力的最大限度的整合,获取价格优势,有利于夺回国际话语权。

⑶ 稀士资源的稀土产业存在的问题

我国稀土是世界上少有的优势战略资源,我国稀土工业虽然经历了近50年的发展,但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资源乱采滥挖、产业无序发展、产品廉价出口等一系列问题制约了稀土产业健康发展。 在“稀土之都”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近年来中国稀土资源消耗很快,资源浪费严重。世界稀土消费市场比较集中,目前已形成中国、日本及东南亚地区、美国和欧洲四大消费市场,其稀土消费量分别占世界稀土消费总量的35%、28%、20%和13%。中国的稀土大部分用于出口,并造成了稀土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
上世纪80年代末期,由于稀土价格比较高,大量资金涌入稀土行业,新建和扩建了一大批冶炼厂,再加上上千家民营或私人大小矿点的一哄而上,使得中国的稀土总产量急剧增加、出口量也随之迅速增加。从1990~2005年,中国的稀土产量由1.6万吨增加到11.87万吨,年均增长14.3%。由于中国的稀土出口量过大,且出口秩序混乱,导致国际稀土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突出,稀土产品价格持续走低。而且,中国的初级稀土生产厂有100多家,而国外的进口商只有那么几家,造成进口商“一单发百家”、而中国供应商则互相压价的恶性竞争局面。从1990年到2005年,中国稀土的出口量增长了近10倍,可是平均价格却一落再落。 近年来,我国稀土资源低价流失现象十分严重。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稀土年出口量已比1990年翻了九倍,但价格却下降了55%以上。据中国稀土信息中心等机构公布的数据,2005年我国稀土矿产品产量为11.9万吨,同比增长21%,约占全球总产量的92.7%,其中出口稀土产品约5.53万吨,同比增长11.43%。据统计,2006年1至8月,我国出口稀土产品4.66万吨,出口值为3.06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3.7%和49.1%。出口企业主要是江苏、北京、江西及内蒙古自治区等省区,内蒙古出口稀土产品为9764.12吨,占总量的20.96%,排名第一。但是稀土产品依然附加值偏低,有人曾诙谐地说:“稀土卖成土价钱了。 ”
我国的稀土产品出口每年递增近七成,目前的出口价格却是15年前的一半左右,甚至在近几年全球各种有色金属价格飞涨的背景下稀土价格依然面临着下跌趋势。也就是说大量出口,使我国的稀土行业却陷入了“卖得越多,赚得越少”,甚至还出现过“不卖不赔,越卖越亏”的可怕局面。2004年与1998年相比,稀土企业数量增加4倍,稀土精矿产量增加2倍,单一氧化物产量增加16倍,稀土金属产量增加120倍,钕铁硼产量增加141倍,但是销售收入只增加16倍,利税只增加了10倍,出口创汇增加约3倍多。可见,我国稀土产业的高速发展,并没有带来相应的高效益。
目前国外90%以上的稀土上中游产品从我国进口。由于我国稀土产品出口价格低廉,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部分拥有稀土矿的发达国家近年来纷纷限制或停止开发本国的稀土矿,转而从我国进口。在市场价格低迷的时候,一些稀土资源稀缺的国家则趁中国出口厂家低价竞销之机大量购买,增加储备。美国从1999年开始停止开采本国的稀土矿,全部从中国购买。日本从中国采购稀土精矿以后,将其沉入海底以备日后使用。因此,尽管最近几年中国对稀土出口加以宏观调控,限制稀土大量出口,但成效甚微。每当稀土价格略有上涨时,外商就停止采购使用库存,中国企业则由于承受不了库存的压力而再次降价以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一些发达国家的企业因在我国购买稀土原料初级产品不受配额限制,近年来又大规模在我国稀土资源区投资设厂,由此,我国所实施的稀土产品配额制在一定程度上已被架空。目前仅内蒙古就有近10家外资工厂,这些企业在当地大量买入稀土原料和金属,简单加工后便运到国外进行深加工或储备,成功地规避了我国出口配额限制。国内企业仅加工头几道工序就出口到国外深加工,把耗能、耗水、高污染的工序留在了国内。国外企业拿到初级产品,提纯后产品增值10倍。 作为世界上稀土资源储量最大的国家,储量、产量、销售量和消费量均居世界第一,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国际市场定价权,我国在国际稀土市场上只是一个被动的价格接受者,国际稀土市场的定价权完全被外国垄断,只能被动接受国外定价者的摆布。定价权的缺失,不但让我国的稀土行业“捧着金碗要饭吃”,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还始终处于被宰割被剥削的被动地位。
目前,我国稀土产品及相关应用产业的年产值仅500亿人民币左右。我国稀土科研、应用起步晚,整体落后于发达国家10年左右,尤其在尖端产品产业化上面临瓶颈。稀土产品分为稀土冶炼分离产品(低端产品)和稀土功能材料产品(高端产品)。目前中国的稀土萃取分离技术在世界上已经独树一帜,但在稀土功能材料的生产技术方面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日本、美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已经掌握了生产稀土功能材料的核心技术,形成了系列专利。这些专利不仅代表着技术,还意味着市场和利益,制约了中国稀土产业向产业链高端的转移。 稀土科研、应用水平是对一个国家综合科技、工业水平的检验,发达国家技术积累多、装备制造和自动化水平高,研发取得突破后可很快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我国相关的硬件设备、自动化水平低,很多稀土应用技术虽然已在实验室内获得突破,但产品中试甚至小试都难过关,大规模产业化更是步履艰难。以制造高性能动力电池的稀土储氢材料为例,我国专家10多年前即开展研究,实验室内制备早已实现突破,但至今未能大规模产业化。因无法实现大规模产业化,我国工业、国防等领域需要的很多尖端稀土产品只得在实验室采取作坊式生产,自动化水平低、手工操作多还导致产品性能一致性较差。此外,由于每批稀土产品的产量小,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严重掣肘了我国稀土产业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高。

⑷ 稀土产业拥有哪些优势你对于稀土产业的发展有何看法

稀土是一种非常占重要的战略资源,它在很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而且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资源界中有一句话,石油相当于工业的血液,而稀土相当于工业的维生素,有了稀土这个重要的因素,工业才能有一个更大的发展,有一个更加强壮的发展。现在国家有关部门正在抓紧出台有效的管用的举措,加大稀土行业的整顿和规范的力度,同时,也将创新和完善有关稀土的相关管理机制,加快构建更加结构合理科技水平和更加先进的稀土资源保护、更加有效的行业发展格局,发挥好这重要的战略性资源的特殊价值。通过以上的机制来规范稀土的开采形式,以及保护性的开采的理念。

⑸ 现在稀土行业前景如何

很好,很有未来

⑹ 结合材料一,从经济生活的角度分析,我国稀土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存在的问题:①稀抄土产业处于国际产业链低端,稀土研究和利用技术水平低;②稀土资源利用和开发过度,产能过剩,致使出口价格一直处于低位;③稀土资源行业秩序混乱,产业内部恶性竞争,处于行业监管的真空区。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应该:①提高中国稀土产业的科技水平,以科技为支撑,加快中国稀土产业发展方式转变;②规范稀土产业秩序,加强监管力度,保障稀土产业健康发展;③制定实施《稀土产业发展规划》,合理规范稀土资源利用总量和开发力度,保障稀土产业可持续发展。

⑺ 结合材料一,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我国稀土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存在的问题:
①稀土产业处于国际产业链低端,稀土研究和利用技术水平低;
②稀土资源利用和开发过度,产能过剩,致使出口价格一直处于低位;
③稀土资源行业秩序混乱,产业内部恶性竞争,处于行业监管的真空区。

⑻ 我国的稀土产业存在着哪些方面的具体问题

恐怕你对我国的稀土了解比较少,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稀土消费国,其稀土消费量占世界稀土消费量的比重逐年增加,已占据全球稀土消费的半壁江山。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及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中国稀土产业经过40多年建设与发展,在生产和应用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近十年的发展,形成了稀土原料向深加工方面发展、稀土应用向高科技领域发展的良好趋势。
根据美国地质勘探局的资料显示,全世界目前已探明的稀土矿藏约有9900万吨,足以满足21世纪全球对稀土的需求。而中国是唯一能够提供全部17种稀土金属的国家。内蒙古包头市的白云鄂博矿藏量巨大,是目前世界第一大稀土矿场。
从20世纪三四十年代开始,欧美等国开始进行稀土提取,此后都因环保等方面的问题而相继停产。我国稀土资源的开发始于上世纪50年代,经过近60年的努力,已建立了较完整的产业链和工业体系,并发展成为世界稀土生产、出口和消费的第一大国,在世界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稀土冶炼分离工业的中心逐步转到中国。2008年,我国稀土产品产量达到13.46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95%以上。
虽然我国产量高达,但世界各国都警惕环保利用率,所以他们是聪明的,我们国家也不能过分开采现有资源,应多我国现有的偏远小岛下手,因为领土是我们的但没有人居住,往往造成临国的侵入,造成国土资源流失,这是政府的大事.从外向内开发才是国策.

⑼ 中国稀土产业的现状如何

我国稀土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我国稀土产业成绩令人瞩目。然而,我国稀土产业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否则,将会严重制约我国稀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近几年来,我国绝大多数稀土企业生产经营举步维艰,经济效益下滑,产品价格持续低迷;一些新上马的稀土企业,其发展仍然在一定程度上是以高能耗、资源的过量消耗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代价的。据资料显示,由于多年来超市场需求的大量盲目开采,造成稀土市场严重供过于求。个体矿点乱采滥挖屡禁不止,弃贫采富、用土压矿的现象时有发生,致使资源开采的回收率低,国营矿山一般在60%,个体矿山仅达到40%。统计资料表明,全世界稀土市场每年需求折合成100%稀土氧化物约8万吨,而目前我国稀土的生产能力已经达到18万吨,实际生产量超过10万吨,有80%以上的过剩量。
中国稀土学会考察团在调查南方稀土资源开发利用情况时发现,由于南方稀土矿含量特别低,多是千分之一甚至万分之几,因此提取稀土时用的土地量非常多,翻过来倒过去,象是搞“翻山运动”。
据测算,每生产1吨南方稀土离子矿,产生尾矿2000到3000吨,年产1000吨稀土原料的矿山,尾矿超过20到30万吨,占地约20多亩。采矿点的不断增加,遇到雨水,造成水土大面积流失。据报道,江西稀土矿的开采冶炼使赣南地区约有1500万亩土地的地表植被遭到破坏,4000多万立方米尾沙废土未得到妥善处理,水土流失严重;赣江水系河床升高,据有关部门报告,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鄱阳湖湖底每年升高15厘米,造成生态环境恶化,四川矿也存在类似的情况。稀土“热”时,县、乡、村、个体和私营业主纷纷开矿。包头的白云鄂博矿也不例外,由于该矿是以轻稀土和铁混合的共生矿,包头钢铁

⑽ 稀土的中国发展

中国的稀土储量最多时占世界的71.1%,目前占比在23%以下。
中国稀土储量在1996至2009年间大跌37%,只剩2700万吨。按现有生产速度,中国的中、重类稀土储备仅能维持15至20年,在2040-2050年前后必须从国外进口才能满足国内需求。
中国并非世界上唯一拥有稀土的国家,却在过去几十年承担了世界稀土供应的角色,结果付出了破坏自身天然环境与消耗自身资源的代价。
日本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四处寻找能够替代中国的稀土供应源。东京计划投资12亿美元用来改善稀土供应状况。日本已经与蒙古闪电达成协议,从本月起开发该国的稀土资源。另一稀土消耗大国韩国也有类似的计划。本月初,韩国宣布将投资1500万美元,在2016年前储备1200吨稀土。
产量
鉴于中国内稀土产业链的严重过剩,尤其是冶炼分离产能产能规模达到32 万吨,远超全球每年的消费需求近3 倍,而真实产量也远大于政府的生产控制总量。我们认为单纯分析全球供求平衡格局实质性意义不大,稀土未来投资机会关键在于寻找供给紧缩的事件驱动因素和下游需求的边际改善空间。
从2013 年以来,政府对稀土私挖盗采的打击逐步落到实处,同时稀土价格大幅回落,国内稀土的真实产量处于下降通道。
价钱低
当前纯度为99.9%的氧化铈为18元/公斤,过去最高卖到30元/公斤,有时稀土的价格甚至贱过猪肉。就拿提价的氧化钕来说,它的售价最少应该在110至120元/公斤之间,才能够补偿镧、铈、钇和部分重稀土元素积压造成的损失。
稀土行业协会人士的共识是:全国30种稀土产品平均出口价格虽然均有所提高,但这个价格只是表面的风光,因为从5月开始国家取消了稀土企业的两项出口退税,同时大量压缩了出口配额企业名额,如果折算这两种因素,加上原辅材料及水电、运输等价格上涨等因素,中国稀土价格仍徘徊在低谷。从1990年到 2005年,中国稀土的出口量增长了近10倍,可是平均价格却被压低到当初价格的64%。在世界高科技电子、激光、通讯、超导等材料呈几何级需求的情况下,中国的稀土价格并没有水涨船高。
一些来自稀土企业的代表说,按照当前的价格,稀土企业的利润一般在1%至5%之间。就是最高达到5%左右的利润,卖的也是土的价钱。
《中国稀土现状余政策》白皮书透露,中国稀土储量曾占全世界的71.1%,但国务院新闻办2012年发布的《中国的稀土状况与政策》白皮书显示,我国稀土储量约占世界总储量的23%。 从71.1%到23%,反映出的不仅是国内稀土生产行业的混乱与无序,同时,也有稀土后端产业链的欠缺。如何让稀土分离及其下游产业得到健康发展,仍然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
中国稀土产业在世界上拥有多个第一:资源储量第一,占23%左右; 产量第一,占世界稀土商品量的80%至90%;销售量第一,60%至70%的稀土产品出口到国外。但为什么我们却没有价格话语权呢?
专家指出,中国稀土产品价格长期以来一直受国外商家控制。国外一些有实力的贸易商和企业在低价时大量购进中国稀土产品,价格上涨时则停止采购、使用库存,待再次降价时再行购进。这就逼着国内企业竞相降价出售。国外都是大买家,而我们是100多家企业对外销售。中国出口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使宝贵的稀土短线产品钕、铽、镝、铕等低价外销,而铈、镧、钇等大量积压,企业在微利线上挣扎。
中国2/3稀土已外流
中国是在敞开了门不计成本地向世界供应稀土。意大利稀土问题研究专家德古拉伯爵在其文章中称:中国稀土在世界的比例,不久前说的是85%以上,但是当前中国的实际稀土量已经不足世界的30%。德古拉伯爵的观点得到了中国官方数据的佐证:2012年6月20日,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中国的稀土状况与政策》白皮书。该文件指出,我国以23%的稀土资源承担了世界90%以上的市场供应。 美、俄以及一些是有稀土资源的欧洲国家均为从中国进口稀土。日本已经囤积中国稀土足够其国内使用100-300年,从而掌握稀土的国际定价权。对比这些年国际铁矿石、石油价格不停的翻倍增长,中国稀土的浪费让人困惑。
稀土开采属于重污染行业,白云鄂博矿区的村民癌症比例很高,羊群的羊毛很难看,有些羊长着内外双重牙齿。对稀土企业应当收取高额的资源税、环保税,不能让资源出口,而把污染留给国内。而当前我们保护稀土的措施手段粗糙、政策愚蠢,没有遵守国际博弈的游戏规则,导致授人以柄,被欧美进行WTO诉讼,国际处境非常被动。我们要利用规则进行博弈,控制国内市场炒高资源价格并且建立国家的战略储备,国内使用稀土的企业,可以进行高科技的补贴。这才是符合国际游戏规则的措施,才是利用规则维护国家根本利益的关键。 出口禁止
既然过去几十年中,政府领导不可谓不关注,主管部门不可谓不尽心,专家学者们也提出了大量的建议,但中国的稀土开发依然还停留在低水平,那么从长远计,最有效而且最容易实行的方式,莫过于立刻禁止稀土出口,只维持国内生产以及研发所需的产出规模,或者干脆从国际市场购买。
此好处有二:第一,能最大限度地保护不可再生的稀土资源,从根子上杜绝地方对稀土的无序开发以及偷盗行为,因为这些年,稀土的大量流失,正是因为一些政府和个人被国际市场的蝇头小利所惑;第二,解决产业整合,淘汰生产。
稀土储备
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赵双连在2009年9月3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内蒙古正在和国家有关部门协商请示建立稀土储备制度,从而使稀土价格能够更加稳定。他同时表示,以包钢稀土集团为龙头对中国西部的稀土产业的整合基本完成。
包钢稀土已经基本形成了一条贯穿上下游的完整产业链。以包钢稀土为中心的北方大型稀土产业集团公司的已经初具雏形。当前,包钢稀土对内蒙稀土资源控制力很强,已占据垄断地位。
联合机制
稀土行业的七雄格局已经形成,包钢稀土、广晟有色、厦门钨业、赣州矿业;国字号的三雄有中色建、中铝公司、五矿集团。独占南方离子型中重稀土资源开采大权的广晟有色、赣州矿业尤其引人瞩目。但要监管、杜绝民采偷盗行为,单凭稀土龙头企业的作为是不够的,政府作为监管主体不可缺位。
2010年8月10日上午,南方五省(区)15市稀土开发监管区域联合行动启动仪式在广东省河源市举行。广东、广西、福建、江西、湖南五省(区)15市共同签署《南方五省(区)15市稀土开发监管区域联合行动方案》,共同规范中国稀土开发经营秩序,促进中国稀土产业协调发展。
稀土限采
国土资源部决定,2010年继续对钨矿、锑矿和稀土矿实行开采总量控制管理;2011年6月30日前,原则上暂停受理新的钨矿、锑矿和稀土矿勘查、开采登记申请。
国土资源部发出通知,2010年全国钨精矿(三氧化钨含量65%)开采总量控制指标为80000吨,其中主采指标66480吨,综合利用指标13520吨。锑矿(金属量)开采总量控制指标为100000吨,稀土矿(稀土氧化物REO)开采总量控制指标为89200吨,其中轻稀土77000吨,中重稀土12200吨。
通知要求各省(区、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国土资源部下达的控制指标,认真做好指标分解和下达工作,做到控制指标到市、县、矿山企业。4月底前将指标分解和落实情况报国土资源部。各省(区、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要求,签订开采总量控制责任书和合同书,落实专人对矿山企业控制指标执行情况进行监管。国土资源部将严格审核各地钨、锑和稀土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执行情况季报,并将组织开展钨、锑和稀土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执行情况检查。
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国的稀土行业存在不少问题,中国也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
稀土资源税
2011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首次下发通知,决定自当年4月1日起,统一调整稀土矿原矿资源税税额标准,上调幅度逾10倍。当时调整后的稀土资源税税额标准为:轻稀土包括氟碳铈矿、独居石矿,60元/吨;中重稀土包括磷钇矿、离子型稀土矿,30元/吨。
商务部2015年元旦期间调整了出口许可目录,稀土被取消配额管理,只需凭出口合同即可申领出口,无需提供批文。这意味着稀土出口新政如预期中的逐步落地。
2012年6月,国务院发布《中国的稀土状况与政策》白皮书,全面介绍了我国稀土的现状、保护和利用情况、发展原则和目标以及相关政策,以增进国际社会对我国稀土的了解。
首次稀土战略收储工作启动
2012年7月稀土战略收储工作已启动,国家财政资金将通过企业进行收储。这是我国首次启动稀土战略收储。
针对国内稀土行业集中度低、产业竞争力差、稀土定价权缺失等问题,工信部提出稀土行业将加速整合,形成2-3家大型稀土产业集团。根据工信部2012年8月份发布的《稀土行业准入条件》,当前50%左右的冶炼分离企业达不到行业准入标准,面临着被整合或淘汰的命运。
国内首个稀土交易平台挂牌
2012年8月8日上午,我国第一家稀土产品交易平台将在包头挂牌。包钢稀土、厦门钨业等12家稀土生产和流通骨干企业,每家出资1000万,在北方的稀土重镇包头成立国内首个稀土交易平台。
虽然全国性的稀土交易平台是第一次建立,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卖的问题,但是产的问题还是存在的。因为国内深加工水平比较低,单靠一个稀土的交易平台并没有解决技术升级的问题,平台的建立和稀土深加工行业的发展会起到相互促进作用。
出口量统计
一季度稀土出口量增价跌,主要原因是国家配额增加使得出口量增多,而需求不振是制约稀土价格的主要因素。据悉,在商务部公布稀土出口企业首批出口配额中,包钢集团公司获得1811吨,其中包钢稀土553吨。与此同时,稀土业存在产能过剩状况,国际市场对中国稀土原料依赖度也有所减弱。
取消关税
中国宣布到今年5月1日已经取消了违反世贸组织规定的稀土出口关税。 今年早些时候中国也取消了对稀土的出口配额。
去年8月世贸组织在美国等伙伴国家提出申诉后裁决,中国对稀土出口实行配额和征收关税违法了世贸组织的规定 。

与稀土产业发展建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