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产业大全 > 公司产业发展特点及趋势

公司产业发展特点及趋势

发布时间:2021-03-16 00:14:59

1. 企业从哪几个方面分析行业发展趋势

博得听说-2017年最佳知识平台-每天五分钟解决企业一个小问题
中国需要一个知识平台内 中国首个解决中小企业容资本困惑的知识平台
讲好中国企业故事 发出中国企业声音,结交拓展人脉
企业应从五个方面去着手,
一目标的设定,
二是心态的调整,看一看自己对决定的项目、合作的对象是否满意?
三,时间的管理是否合理的安排!
四,学习力的管理,也就是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启动如何?
五,最后就是执行力的管理!
如果以上的五条能落实到企业中,发展的趋势就会迎刃而解了

2. 国家石油公司的特点及发展趋势是什么

国家石油公司不同于一般的国有或国营石油公司,不仅是国家所有的公司,而且具有代表国家、维护国家权益、为国家总体利益服务的基本特征。各国成立国家石油公司的背景和目的各不相同,大体上可归纳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发展中的石油出口国的国家石油公司,是在石油工业国有化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他们的主要任务是代表政府全面接管所有的外资石油公司,对其资产加以经营管理,并进而发展本国的石油工业,为振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第二类,石油依靠进口的国家成立国家石油公司,是为了打破外国石油公司对本国石油供应的控制和对本国石油市场的垄断,从战略上保障本国的石油供应。
第三类,油气资源国成立国家石油公司,是为了代表政府同外国石油公司打交道,受政府委托经营管理石油资产,收回曾经被西方石油公司廉价占有的油气资源。
国家石油公司的作用趋向于发展并服从于当时政府具体政策的要求。比如,发展中国家的国家石油公司,其经营活动常常是从石油工业的低技术领域,即销售部分开始;然后,延伸到相近的技术较复杂的领域中,如炼油;最后,进入最高技术领域的勘探与生产。这成为国家石油公司在发展中国家的典型模式。
从全球范围来看,近几十年来,国家石油公司的自身规模和实力都得到了加强。这期间,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出于提高石油生产效率、保障国家的石油利益和解决自身投资不足等种种原因,国家石油公司出现了私有化和加强国家控制两种不同趋势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起,石油领域的私有化从欧洲兴起,波及了整个石油领域。英国带头领导了向私有化的转变,废除了英国国家石油公司,转向私营。私有化的倾向很快得到加速和扩展,并在不同程度上涉及了雷普索尔公司、道达尔公司、埃尔夫—阿奎坦公司、新加坡石油公司、加拿大国家石油公司和秘鲁国家石油公司及意大利埃尼集团。
在石油工业私有化运动中存在两种趋势。一种是类似英国、阿根廷石油工业的私有化,是政府放弃对本国石油工业的控制,国家资本退出石油工业,取消国家石油公司。另一种是石油资源国对本国国家石油公司的私有化,反映的是对石油工业管理体制的改革和石油工业的开放,旨在搞活国家石油公司,吸引外国资本和技术加快本国石油工业的发展,使国家石油公司为本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其石油工业改革开放的基本内容为政企分离,对国家石油公司实行股份制改造,使其提高效率和效益,但政府保持对国家石油公司的控制权。上游欢迎外资参与勘探和开发,由国家石油公司代表国家维护石油资源的权益;下游开放油品市场,允许外国公司参与竞争,但国家通过国家石油公司对石油进口和市场价格实行一定的控制,对一部分“包袱”性资产予以出售。种种迹象表明,世界范围的石油工业私有化仍将持续,但是,国家石油公司不但不会消亡,而且将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
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拉美地区重要的石油生产国如委内瑞拉、巴西、阿根廷、秘鲁、厄瓜多尔等,为了振兴本国石油工业,恢复和发展经济,都逐步放宽或解除了对本国能源部门的垄断控制,推出一系列石油业开发措施,积极鼓励引进外资与对外合作。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独联体国家的石油工业开始对外开放,为外国石油公司和资金、技术介入开辟了新的合作空间。甚至像沙特阿拉伯这样自20世纪70年代实现石油工业国有化以来就一直不允许外国石油公司进入本国勘探开发市场的中东产油大国也开始出现政策松动的迹象。上述国家放宽对本国石油工业的管制、开放本国石油市场的做法为国际大石油公司跨国经营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市场。
然而,近几年来,伴随着世界油价的不断攀升,尤其是从2003年以来,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拉丁美洲国家的石油国有化呼声日益高涨。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无疑是20世纪石油资源国为保护自身石油权益进行斗争的延续和升级。查韦斯领导下的委内瑞拉政府,不断调整石油投资政策,并通过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PDVSA)逐步实现国家对其石油产权的全面控制和石油资源国有化。玻利维亚、阿根廷、哥伦比亚等国也积极响应,不同程度的通过国有化加强了对本国石油资源的控制。
综合分析国家石油公司的成功案例,多数都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都有本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做后盾。政府在外交、政策、税收、金融等方面对国家石油公司的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同时,国家石油公司代表国家对本国的油气资源进行管理和经营,维护国家权益,利税上缴国家。
其次,都依托上游逐步建立起一体化的产业链条,实力大增。通常石油储产量是国家石油公司的最大优势。世界上拥有石油储量最大的10大石油公司都是国家石油公司。国家石油公司初创之时,下游非常薄弱。以前,国际大石油公司都是在发展中国家开采石油,然后把原油运送到发达国家去炼制和销售。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国际大石油公司虽然失去了在发展中国家的大部分油气田,却依然控制着世界石油市场,发展中国家的国家石油公司不得不把原油卖给它们。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沙特阿拉伯、委内瑞拉、墨西哥、伊朗、科威特等国的国家石油公司下大力气发展下游业务。它们不仅在本国大力发展炼油和销售,而且还打入欧、美发达国家开拓业务。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不仅在国内拥有6座炼油厂,而且在国外拥有11座合营炼油厂,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德国、瑞典各有一家从事下游的合资公司。下游业务能力甚至超过了一些国际大石油公司。经过20多年的奋斗,上述5家公司的原油加工能力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1998年在世界炼油能力最大的企业中分别居第8、3、10、13和15位。1998年OPEC成员国国家石油公司的炼油能力总计达5.2亿吨,油品销售量达6亿吨,彻底打破了跨国大石油公司把持炼油和销售的局面。
其三,以国际化经营带动公司快速发展。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石油公司打破只在本国范围内“守摊”的局限,先后走出国门,到国际大舞台上去参与竞争。在上游参与全世界油气资源的再配置,在下游争夺、巩固和扩大市场份额,并以国际化促进上下游一体化。在这方面,科威特国家石油总公司(KPC)、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PDVSA)、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Petronas)和巴西国家石油公司(Petrobras)都是比较突出的。例如,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内,国际化业务取得了长足的发展,1990—2000年,国际业务收入占公司总收入的比例由零上升至31.3%,并以此带动公司的各项业务和整体实力的根本性改变与提升,在2006年度世界500强中排名第86位。
历经几十年的摸索发展,各国国家石油公司凭借其资源禀赋优势,凭借其多年来在石油技术、人才和管理等方面的积累和储备,凭借其在开展国际合作和跨国经营中的丰富经验,已具备相当雄厚的实力,成为世界石油舞台上一支颇具影响力的“国家队”。
面对未来,国家石油公司除了发挥其上游优势外,都在努力加快一体化进程和跨国经营步伐,调整和改革石油工业结构,增强自身活力和国际竞争力,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3. 行业的基本特征从哪些方面进行分析

行业的市场结构分析:

现实中各行业的市场都是不同的,即存在着不同的市场结构。市场结构就是市场竞争或垄断的程度。根据该行业中企业数量的多少、进入限制程度和产品差别,行业基本上可分为4种市场结构: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完全垄断。

完全竞争型市场是指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其特点是:

1、生产者众多,各种生产资料可以完全流动。

2、产品不论是有形或无形的, 都是同质的、无差别的。

3、没有一个企业能够影响产品的价格,企业永远是价格的接受者而不是价格的制定者。

4 、企业的盈利基本上由市场对产品的需求来决定。

5、生产者可自由进入或退出这个市场。

6、市场信息对买卖双方都是畅通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对市场情况非常了解。

(3)公司产业发展特点及趋势扩展阅读:

行业分析存在价值:

1、行业是由许多同类企业构成的群体。如果我们只进行企业分析,虽然我们可以知道某个企业的经营和财务状况,但不能知道其他同类企业的状况,无法通过比较知道企业在同行业中的位置。

2、而这在充满着高度竞争的现代经济中是非常重要的。另外,行业所处生命周期的位置制约着或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3、汽车诞生以前,欧美的马车制造业曾经是何等的辉煌,然而时至今日,连汽车业都已进入生命周期中的稳定期了。这说明,如果某个行业已处于衰退期,则属于这个行业中的企业,不管其资产多么雄厚,经营管理能力多么强,都不能摆脱其阴暗的前景。

4、投资者在考虑新投资时,不能投资到那些快要没落和淘汰的"夕阳"行业。投资者在选择股票时,不能被眼前的景象所迷惑,而要分析和判断企业所属的行业是处于初创期、成长期,还是稳定期或是衰退期,绝对不能购买那些属于衰退期的行业股票。

5、行业特征是直接决定公司投资价值的重要因素之一。行业分析是上市公司分析的前提,是联接宏观经济分析和上市公司分析的桥梁。

4. 我国出口型企业的特点及发展现状

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汉斯教授在1995年曾经这样预言:“15年前,各公司在价格上竞争,今天在质量上竞争,明天将在品牌上竞争。”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企业在商品出口领域的现实状况印证了汉斯教授这一预言。品牌现在已成为一种新的国际语言进入全世界的各个角落,其作用也日益突出。

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开放程度和市场化进程的日益深化,竞争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主体环境,竞争力业已成为企业生存和成长的基础和前提。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中国企业已完全从国内竞争转向国际乃至全球竞争,所有中国企业都将面对国际企业竞争国内化、国内企业竞争国际化的竞争格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把我国企业推入品牌竞争力时代。

一、中国企业出口发展现状及其品牌竞争力比较分析

1.中国企业商品出口发展历程

1978年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来,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中国企业所生产商品的出口额呈现出持续快速的增长态势。下图显示了我国1978—2004年商品出口额的变化曲线。

出口额(亿美元)

2.中国企业商品出口现状

据世界贸易组织秘书处公布,2004年我国货物进出口额、出口额和进口额世界排名均为第三,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三贸易大国,全年进出口总额达11 54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5.7%。出口5 934亿美元,增长35.4%,占2004年世界货物贸易总规模185 818亿美元的6.5%。如此令人心动的阿拉伯数字在2005年再次增大,2005年上半年中国产品出口同比增长32.7%,贸易顺差达到396.5亿美元,一举突破了2004年全年水平。有人做过这样的统计,美国人一天24小时,从起床的闹铃、上班的公交包、吃饭的桌椅、旅游的休闲鞋、孩子的玩具到睡觉的拖鞋睡衣,“Made in CHINA”的标签随处可见。可见“中国制造”在大跃进式地挺进海外过程中,也风风火火地将自己的国家送上了贸易大国的显眼位置,由此也将自身塑造成制造业大国的生猛形象。

3.贸易繁华背后的危机:“制造大国”并不等于“制造强国”

从改革开放初到2004年9月,有大约50多万家外资企业在中国制造产品,其中大部分在中国加工组装的产品是以满足国外订单的出口为主,因此不是中国本土企业而是外商直接投资的大量进入使中国逐步变成了世界的“制造中心”,或者说成了以加工贸易为主的进出口基地。尽管2004年我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6位,国际贸易额居世界第3位,制造业总量居世界第4位,172类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1位,可是在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2004—2005年度全球竞争力报告中,中国却仅排名第44位。而在世界名牌之林,中国的进步也缓慢得惊人:2005年8月,美国《商业周刊》刊登的2005年度 “全球品牌100强”榜单中,中国品牌仍无一上榜。由于没有名牌,中国制造业在世界工业格局分工中处于第三级(美国垄断标准和规则、日本垄断技术、中国从事加工)。同样的材料消耗,最后生产出来的价值量,中国只有发达国家的1/4~1/6。由于没有名牌,一船服装才能换回人家一箱CPU,亿万条裤子只能换人家一架飞机的例子在报端上屡见不鲜。中国从钢铁、石化、汽车到纺织业、日用消费品等各行各业都面临着品牌危机。难怪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纳什如是说:“我们只知道中国的产品,却不认识中国的公司。”

可见,虽然我国出口额巨大,已经成为无可非议的制造业大国,但是由于我国出口商品自主品牌少之可怜,品牌竞争力和国外知名品牌差距甚远,是无可争议的品牌弱国,国家的综合竞争力也因此大打折扣。“中国制造”在经历磨难与拷问中走到了需要重新调焦和发力的关口。

二、中国企业品牌竞争力弱势分析

1.企业品牌观念认知滞后,自我保护意识淡薄

品牌观念传入中国较晚,大多数企业在较长时期实行产品经济模式,在企业经营中仍遵循传统的守旧观念——产品观念,在旧观念下,企业的重点是产品,采用组织管理的方法,企业目标是以增加产品量来获取利润。虽然不少企业目前已经有了品牌意识,但还很淡薄、认知相对滞后,不少企业把商标或某种产品就直接等同于品牌,有的甚至只有产品类别名称根本就没有品牌名称。多年的计划经济使我国众多企业商标意识淡薄,缺乏品牌自我保护意识。近几年来,国际市场上屡屡发生我国驰名品牌被外商抢注的事情。例如,“红塔山”在菲律宾被抢注,“同仁堂”在日本被抢注,“康佳”在美国被抢注,“科龙”在新加坡被抢注等等。

2. 企业品牌经营规模较小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企业品牌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中国正在成长,出现联想、海尔、TCL、华为这样一些初具国际影响力的企业品牌,这对中国企业品牌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把中国优秀品牌放在全球企业群里看,这些企业的影响力仍然有限。以出炉不久的2005中国企业500强为例,我们的营业收入只占世界500强营业收入的5.4%,资产总量占世界500强资产总量的5.7%,利润只占世界500强利润的5.33%,品牌规模悬殊可见之大。我们具有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老字号”现今境遇不佳,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品牌经营规模小而没能形成产业化,而美国一部电影及衍生物形成的产业链价值就超过中国电影市场价值的总和。

3.企业管理模式发展滞后

基于现代企业制度发展的内在要求, 高效优化的管理模式是提升品牌竞争力的重要基础。而我国企业管理模式发展滞后, 弱化了制度机制对品牌竞争力发展的重要支持作用, 具体表现为: 管理思想传统、管理制度脱节、管理手段落后、管理职责不明以及管理效率低下等。诸如将人的管理与物的管理混为一谈、个人意志高于制度意志、团队意识与集体决策意识淡薄、以及重私情轻规范与重制约轻沟通等现象在企业的管理实际中已司空见惯, 从而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企业管理的效能和品牌竞争力发展的制度基础。

4.企业研发严重不足,技术创新能力弱,缺乏核心技术

从企业研发投入资金来源和执行机构来看,发达国家的企业是研发活动投入和执行的主体,而我国则为政府主导型,中国的企业还没有担负起研发主力军的重担。2001年,中国全部国有企业和有一定规模的非国有工业企业研发经费的总和,还不如福特一个汽车公司当年研发经费的一半多。这表明我国企业部门研发活动能力严重不足,从而制约着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在国际高端市场竞争中, 国产品牌几乎没有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中国产品很多关键部件都要用人家的品牌,“中国制造”根本无法与洋品牌相匹敌。

5.企业信息化及电子商务水平发展滞后

企业信息化率高低是衡量企业管理水平、效率水准和竞争力大小的重要准则。先进企业很大程度上因信息化手段先进和信息化水平之高, 并使之成为品牌竞争力的优势基础之一, 而跨国品牌的竞争力基础尤其依赖于信息化的强大支持。如美国思科(CISCO)公司把管理和运营成功地迁移到了互联网上,其全部产品(路由器、交换机和其他网络互联设备)建立了虚拟的订货系统,目前,思科在全球范围内80%的订单通过网络来处理。相比之下,我国大多数企业对信息化认识不足,定位不明确,不少企业将之视为可有可无或仅仅是显示自己实力的东西;有些企业认为只要使用计算机、使用网络就可带来高效率,不考虑管理、业务和技术的配套发展,只是生搬硬套地把业务搬上计算机系统。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面临的问题还很多。

6. 企业品牌文化竞争力弱

世界名牌在世界范围内,能够融合当地文化,引导消费观念,影响消费行为,培育消费文化。然而我国众多企业对品牌的认识尚没有上升到文化层次,大多数企业在塑造品牌文化时常常忽视我国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企业本身的文化积淀,市场流行什么,文化就朝什么方向努力,很难有属于自己独特的文化,最终使自己的品牌形象不够专一,品牌文化不够深刻。反观外国品牌在进入中国市场时却把中国文化研究得相当透彻。如宝洁公司在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将中华文化的内涵全面融入品牌的名称,创出了富有中国特色的“飘柔”、“潘婷”、“海飞丝”等深受中国消费者喜爱的品牌名称,巧妙地借用我国的文化来为自己打开了市场。

7.中国企业生存的外部环境导致品牌竞争力的外生弱势

国际品牌的健康成长与它本国完善的市场法律环境、规范的市场竞争秩序以及有效的品牌管理政策是分不开的。中国作为一个新兴的市场经济国家,不论其市场环境还是国家政策环境都存在不利于品牌健康成长的因素。主要表现在:第一,地方保护主义壁垒的存在,假冒伪劣、走私现象的严重化,以及国家保护品牌的各项政策未能发挥有效的保障作用等市场环境政策,都不利于中国企业品牌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品牌规模实力的壮大,削弱了品牌的信誉和市场影响力。第二,我国区域产业链、价值链未成体系,区域产业结构粗放、集中度低, 未能形成区域内产业集群优势效应,导致中国企业在国际上缺乏产业品牌,行业整体形象差。例如,德国品牌是世界精密制造产业的代表,美国品牌是世界高科技产业集中代表等。而“中国制造”在国际商品市场中等同于廉价、低质的观念还根深蒂固。

三、中国企业品牌竞争力提升策略

随着我国加入WTO后保护期尾声的临近,所有中国企业都必须面对国际化的竞争格局,进入国内市场国际化的全面竞争格局。要想在国际竞争中生存和发展下去,中国企业必须适应品牌竞争时代的要求,努力提升自己的品牌竞争力,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这个差距虽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弥补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逐步使缩小差距的步伐加快:

1. 塑造企业正确的品牌观念,加强品牌的保护意识

塑造企业正确的品牌观念是品牌竞争力提升的前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改变以产品为重点的旧观念,建立以市场和用户为中心的品牌新观念,使企业采用市场经营的方法,以满足用户需要来获取利润作为企业目标,进而确立正确的经营思想。第二,在企业内部建立专门的品牌管理机构和保护组织,使品牌从形象塑造到品牌文化的传播再到品牌的保护都在一个专业规范的流程下进行,加强品牌在境外的注册工作,使名牌产品获得法律的保护,对于自己的民族品牌,特别是市场知名度高、前景好的名牌决不能在与外商的合资过程中轻易放弃。第三,要多学习、借鉴国外著名企业的品牌观念经营模式,善于借助专业机构对市场的灵敏和经验来架起品牌与消费者之间沟通的桥梁。

2.组建企业集团,扩大企业规模

市场占有率是衡量品牌竞争力的一个有效指标,品牌竞争力和企业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联动效应。品牌需要规模,只有规模较大的企业,才有可能具备较强的实力从事技术的引进、开发与创新,进行大规模广告宣传,建立完善的销售与服务网络以及从事企业国际化经营,从而保持持久的品牌竞争力。没有规模,品牌就不能扩大市场占有率,就不能将产品的“优”转化为市场的“势”。企业规模的扩大,应以资本作为纽带,以优势企业为核心、为龙头进行产业重组和资源的优化配置,不能依靠政府行政手段而必须通过市场来组建跨区域、跨行业的企业集团,迅速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实现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扩大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和规模效应,增加企业与跨国公司竞争时的筹码。

3.加速改革企业传统管理模式,运用学习型组织理念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

现代企业制度的有效运行必须依靠现代管理模式的推进,建立企业现代管理模式是提高企业生产力与运行效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以获得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途径。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第一,不断学习、借鉴和运用国外企业先进的管理思想, 推行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和人文主义的管理理念,这是企业管理模式创新的关键。第二,通过减少企业的管理层次建立扁平化管理模式,使企业管理实现由金字塔型向扁平化的转变。减少管理层次,降低了协调和管理成本,使信息传递速度加快,增强企业的适应性,保证政策的统一性。第三,必须尽快建立起职业经理人市场,实现企业管理层招聘制,并且通过企业内部各项管理规章、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使管理层在企业的市场和社会行为中发挥正确的作用。这也从根本上打破企业内部人控制局面,防止既得利益集团的形成,使权力控制型企业管理模式让位给学习型组织管理模式。

4.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进科技进步,提升品牌技术竞争力

品牌的生命主要体现在产品创新上,而企业的技术创新是产品创新、市场开拓的重要前提。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产品的技术更新速度更加迅速,产品的生命周期变得越来越短。因此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企业科技进步,是品牌竞争力提升的源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企业应建立促进技术进步的管理体制和配套政策,设立自己的研发中心并保持其独立性,创造良好的技术创新环境。第二,企业的技术开发并不仅仅是纯技术问题,企业必须把技术开发建立在以市场顾客需求为导向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技术路线,通过技术发明、革新、合作以及技术引进来实现企业技术创新目标。第三,加强企业与相关高校和国内外科研机构的联系,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联盟,同时加强企业自身科技研发力量的建设与壮大。第四,科技进步的关键在于人才,因此企业应把招聘、引进人才放在重要的位置,同时必须完善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使企业能够留得住核心技术人才,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科技基础。

5.加快企业信息化进程,发展有中国企业特色的电子商务

由于自身发展和所处环境的约束,中国企业面临的电子商务环境同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别,必须结合自身特点来发展,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第一,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与推动作用,积极营造企业信息化建设良好的外部环境。第二,以大企业为发展和应用电子商务的先锋。先实现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电子化,通过互联网将企业的上家(供应商)和下家(销售商)联为一体,建立网上采购系统。第三,对于企业规模受到限制的广大中小企业,可以借助中介网站(如目前国内著名的阿里巴巴电子商务网站)作为电子商务的切入点,逐步实现网上交易。第四,建立企业信息化管理、运行以及人才培训机制,为企业信息化发展提供组织保障,提高信息化水平与效率, 进而跟进全球网络信息化体系, 使之与国际同步。

6.营造深厚的、开放性的品牌文化是企业品牌竞争力提升的核心

提高品牌文化内涵,让品牌走向国际,最关键的是要营造深厚、开放性的品牌文化,使自己的品牌个性文化与当地文化相融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在品牌设计上要学习和借鉴国外名牌,做到简洁醒目,易识记、易传诵,使品牌具有吸引力和亲和力。如McDonald、Microsoft、IBM等都是非常简洁明亮的品牌。第二,把品牌中融入的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放在世界文化中去培育,用自己的品牌文化去培养他国的消费观念,为企业品牌打入国外市场奠定文化基础。第三,在品牌策划上,应在充分认识和理解当地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品牌的价值理念、形象和广告策划,在广告中注入更多的当地文化意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当地消费者对品牌的好感和忠诚。第四,加强品牌资产的维护和充实,以顾客的需求为导向,在产品、质量、服务、人员等方面超越顾客的预期,提供切合顾客潜在心理期望的服务,提高顾客的满意程度。

7.与国际接轨,加强政府的指导和推动作用,改善企业生存的外部环境

国际经验表明,政府在造就企业品牌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行为对知名品牌的形成也必然产生重大的影响。

因此,政府在提高我国企业品牌竞争力水平的工作中,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其指导和推动作用:第一,政府要培育和扶持本国品牌的市场基础,加深对WTO规则的认识和有效运用,指导企业能够最大化地利用规则所带来的契机,为企业品牌竞争力的提升提供政策上的指导。第二,政府应完善各项行政管理制度和措施,对恶意的地方保护主义和地方封闭行为做到严惩不贷。同时通过国家品牌战略保护性法律法规的完善和严格执行,发挥政府与民间机构的协作,对假冒伪劣商品、走私倾销商品和侵权行为加大打击力度。第三,由政府主导国家品牌计划,在合理运用产业要素变动和经济地理变迁的有利因素的同时,尽可能多地纳入生产要素的全球化配置体系,重点扶持几个优势产业、优势地区,才能较快形成产业集群的优势,实现我国产业集群的重点突破。第四,建立国家品牌推广机制,设立国家品牌推广基金,扶持几个重点产业品牌、区域品牌、集群品牌,对那些在国际上表现突出的企业给予重奖以及在税收和融资等方面的优惠。第五,政府在国际事务中应加强对中国品牌的推动与协调,强化中国品牌的促进措施与手段。同时,对从事海外市场开发的企业行为,做出统一规范和要求,保证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在积极的、制度化的产业轨道上运行,加快实现中国的“产业品牌化”和“品牌产业化”,并最终跻身于世界名牌之林。

5. 企业要怎么做才符合所在的行业发展趋势以及自身的特点

企业要符合所在行业的发展趋势,那么必然要做好市场的调研和分析。使产品更好的符合客户的需求。

6. 如何判断一个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中国的十字绣市场正如火如荼地发展壮大着。随着“DMC伊真坊”品牌知名度的不断提升,加回之有答序的市场运作及科学的规范管理,从商业角度来看,十字绣行业具备着极大的市场潜力与发展前景;从人文角度而言,十字绣又是一种人们追求自然、享受自然的最佳表达方式。

7. 你觉得公司公司未来发展前景如何和同类公司相比优势在哪里在行业中处于什么地位

毕竟是大公司,在各方面都比较优秀,毕竟是大公司,在各方面都比较优秀毕竟是大公司,在各方面都比较优秀毕竟是大公司,在各方面都比较优秀

8. 财务管理行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有何特点

WTO的加入将对我国社会经济各个方面带来很大的影响,我国企业在这变化着的环境中如何适应和发展,是我们每个人都关心的问题。在企业管理中占据着重要位置的财务管理应如何调整、变革以适应未来这一形势,是值得人们深思的。本文现对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作简要概述与分析,对WTO对我国企业理财环境的影响作必要展望,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企业财务管理迎接未来挑战的对策思路。

(专业资料推荐:《中国财务公司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为探讨WTO对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影响及对策,首先需要对财务管理现状做一些了解和分析。下面笔者选择了比较有代表性的《财务与会计》杂志1985
年至1999年各期关于企业理财工作先进经验的报道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对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实务发展前沿的研究,了解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一般状况和发展动态。

通过对《财务与会计》在该期间的223个有效样本的考察,可基本把握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各项内容及其变迁情况。从下表可知,在资金管理中,资金结算管理比例最高,为70.0%,以后依次是应收账款管理53.4%、存货管理53.4%、采购与付款管理39.0%、计划控制
38.1%、资金筹集22.9%、资金投放18.8%、财务分析14.8%等。现金管理、税金管理、金融风险管理和保险管理这几项所占比例很低,均低于
5%。由于应收账款、存货和采购付款管理都属流动资金管理范畴,因此从总体上看流动资金管理比例很高。

企业财务管理各项内容及其变化研究

我们将1985年一1999年划分为三个时间段。从时间段上看,流动资金管理和结算管理都占有较大比例,尤其是后两个时间段。在后两个时间段,资金的计划控制、财务分析、资金筹集、金融风险管理、税金管理和保险管理等内容有所增加。此外,我们还发现,从1985年到1989年,非银行信贷筹资方式非常少,1988年出现过一次国际银团贷款和补偿贸易引资。1990年后,情况所有改变。1990年——1994年,债券筹资和职工集资情况增加。1995年以后,则以股票筹资方式为主。此外,在非信贷等资中,贸易融资比较突出,有补偿贸易、出口信贷和押汇融资等,占整个非信贷筹资方式的25%。

从上面的数据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企业财务管理有两个特点。第一,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逐步发展,企业财务管理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如资金筹集方式的多样化改变,金融市场风险管理、保险管理和税金管理等陆续出现。第二,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在投资、筹资以及收益分配等主要工作上比较薄弱,日常财务管理一直是资金管理的“主旋律”。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除了与企业所处的客观经济环境有关外,可能与认为投资、筹资以及收益分配等是涉及企业经营发展的大事,单单依靠财务部门很难完成有关,因而在所考察的样本中较少述及。另外,也可能与有些人把财务工作与会计工作混淆起来有关。

加入WTO对我国经济各方面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企业理财环境将发生很大的变化。从企业外部金融市场发展情况来看,WTO的加入,将使我国金融市场更加开放,发展的速度将更快;从企业内部来看,加入WTO后,国际国内市场接轨,市场竞争将更趋激烈,对企业内部管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企业财务管理而言,加入WTO之后外部金融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入世”后我国金融市场发展速度将加快,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全面可兑换将指日可待。这是因为,当今世界金融自由化已成为一种趋势,利率放开和外汇管制解除、货币实现自由兑换,是为许多国家经验证明的一条必然的发展道路。利率市场化和货币自由兑换,意味着企业外部金融风险的加剧。如何加强金融风险的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第二,金融业的进一步开放,外国金融机构的进入,将带进许多先进的金融服务项目,包括各种新型金融工具。国际金融业竞争的加剧,是各种新型金融服务产生的根本原因。实际上,各种新型金融服务的出现,对企业来说是非常有利的,因为它意味着企业将获得更方面、更全面、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金融服务,满足企业理财活动的需要。这意味着企业财务管理将面临更多的选择。

WTO的加入,将促进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接轨,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企业生存压力增大。这一切都将迫使企业调整和转变过去陈旧的管理观念,对企业财务管理也将提出新的要求。这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首先,WTO的加入,意味着我国企业将有更多机会走向国际,企业财务管理必须服从企业的这种战略发展,因此,财务管理也应从国际化的角度来审视自己。譬如,筹资和投资的国际化、合法运用国际避税各种方法等。其次,市场竞争的加剧,经营风险的加大,必然要求财务管理要谨慎控制财务风险,恰当选择资本结构,重视资产负债上的风险收益匹配管理,使企业财务状况一直保持良好态势,以增强对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的抵御能力。再次,企业生存压力的加大,必然要求降低各项成本,包括资金成本。同时,为争取顾客、扩大市场占有率,企业还可能运用多种财务手段达到这一目的。例如,企业将向顾客提供各种信贷以促进产品销售。因此,如何充分运用资金,进一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将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点。最后,为接受“入世”后的挑战,企业必然加强内部各项管理.财务管理的计划、控制和评价工作必将大大加强。因此,财务分析、预算、规划以及业绩评价等,也必将成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比较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和加入WTO之后对财务管理提出的新要求,不难发现,两者间的差距还较大。前面的分析是以已取得良好业绩的企业作为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实务现状研究的基点的,由此可以推想,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实务发展的一般水平还远未能达到适应“入世”后变化的要求。但是,这也给我们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为适应“入世”后经营环境的变化,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应着重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在知识和人才上进行必要的积累。财务管理观念的变化和新技能的获得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入世”后我国金融市场以及产品市场都将发生很大的变化,财务管理将在许多方面增添新的内容,如金融风险管理、税金管理、保险管理等。同时,金融服务的多样化、国际化,给了财务管理较大选择空间。从我国实务发展现况来看,这方面工作在有些企业已开始了,但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还都显得非常“稚嫩”。因此,企业从现在开始注意在知识和人才上进行这方面的积累是非常必要的。

9. 新时代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发展趋势

新时代健康产业有限公司是中国唯一一家国有直销企业,是中国新时代控股公司的控股子公司。他的总公司是研制飞机,大炮等国防军用设备的,所以新时代公司是中国国防工业的代称,这点一般人都不大了解。

10. 说说你对行业 技术发展趋势的看法

我读的是电子商务,它很不错。我很看好它。电子商务现在发展的很不错,我更相信它以后发展会更好。

阅读全文

与公司产业发展特点及趋势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