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产业大全 > 中国的影像制造产业发展概况

中国的影像制造产业发展概况

发布时间:2021-03-15 17:58:04

① 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历程

相对其他产业而言,中国的制造业是发展较快、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产业门类,也是加入世贸组织后受益可能性较大的部门。中国制造业得以快速发展、产业竞争力明显提升的基本经验有二:一是较早和较大程度的对外开放。中国多年来一直是吸引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外商直接投资中超过70%的份额投入到了制造业领域。对外商开放投资,开放市场,中国的制造业不仅并未因此而萎缩,而且通过与外商在合作中学习,在竞争中提高,产业的规模、水平和竞争力不断扩张、提升和增强,许多产品产销量位居世界前茅,工业制成品占出口总额的比例达到90%。二是较深层次、较大范围的市场化改革。改革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放松或放开市场准入管制,鼓励和促进市场公平、有效的竞争,焕发了企业微观主体的活力,尤其是民营经济的进入与发展,在许多行业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在竞争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纯粹的国有企业占制造业产出的比例已从1980年的76%,下降到了目前的不足30%。体制改革带来的“内生增长效应”在制造业领域得到很大程度地体现。 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是明显的(尽管在不同产业的表现有所不同甚至有较大差异),并处在较大程度的动态转换中。这种比较优势不仅体现在数量庞大、供给源源不断的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方面,而且更多地体现于不断向高加工度方向升级的大规模加工组装业优势,以及产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巨大的国内市场规模和潜力等方面。这些比较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形成了中国独特的国际竞争优势,在国际分工中已经并将继续争取到比较有利的地位。如果说,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对外开放和市场化改革,那么加入世贸组织后,在更加开放和市场化的环境中,将促成中国制造业比较优势更为充分和有效地发挥,在积极、主动地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获得更大利益。 当然,在制造业领域中,不同产业的成熟度、开放度和比较优势存在较大差异,加入世贸组织对这些产业的影响是不均衡的。从长期来看,影响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依托于资源禀赋和要素成本的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s),它具有长期性和基础性特征,决定产业国际分工、国际贸易和跨国投资的长期趋势和基本格局;二是依托于竞争战略和制度条件的竞争优势 (competitive advantages),它具有明显的战略性和选择性。中国正处于经济体制、工业化进程、供给与需求结构等因素剧烈变动的时期,影响中国产业竞争力特别是动态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因素十分复杂和易变。从加入世贸组织这个大背景来看,产业国际化和全球化趋势、市场化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产业成熟度、国内需求潜力和动态比较优势等因素,对于产业发展前景和竞争优势的影响将更为直接和明显。因此从这些影响因素出发,我们试图建立一个加入世贸组织背景下中国产业发展前景的评估方法,以此全面评价加入世贸组织对各制造业部门的近期和中长期的影响。其要点包括:一是寻求构建一个普遍适用于工业部门的统一的世贸组织背景下产业发展前景的评估方法,使得所有工业部门能够放在一个坐标系上进行横向对比;二是将短期对策研究与长期趋势研究有机结合起来,放宽研究视野,以求准确把握加入世贸组织后各行业发展的长期方向;三是通过世贸组织背景下产业发展前景的评价,廓清今后一个时期政府政策调整的方向和基本思路。

② 中国制造的发展历程

中国制造给世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据美国方面的测算,中国制造近几年里为美国的消费者减少了7000亿美元的支出。正是在这样大量廉价消费中国产品和中国资源的同时,这些国家的企业也产生了抱怨,中国制造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他们本国的制造。由于中国产品比本国产品价格要低的多,又很实惠,所以有很多国家的商店一般到年底都没有什么收入。
这些年来,我国的矿产品也不收资源税,使我国的能源价格十分低廉,电费、油费都相对便宜,从而导致所有在中国生产的出口商品价格都相对低廉。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能保证中国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必须提高本国的资源税率,避免外国企业过度廉价利用中国资源。
主宰这场转变的必须是中国政府行为,政府必须尽早快速地出台各项法律法规,调整国内生产要素的价格,从而影响出口产品的价格,强迫中国制造产生升级换代,进而提升中国的产业结构,最终改变高消耗、高污染、廉价出口的局面。
和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的10年才发展起来的房地产业相比,“中国制造”不仅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还吸收了一亿左右的就业人口,其中大部分是来自农村的农民工。“中国制造”的前景关乎社会稳定和改革的未来。只有将“中国制造”留在中国,才能为进一步的改革和经济升级赢得时间。 制造型企业的根本目的,就是用更低的成本、更高的质量、更便利的方式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在全球化市场,消费者和企业客户成为主导,他们可以从各种销售渠道寻找价格最低、最优、最方便的产品和服务,竞争已经不仅在地区间展开,更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要达到这种竞争的根本目的,必然与实现这个目的的制造过程密切相关。一般制造业的活动过程,可以分解为原料生产、产品设计、各级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销售、零售等连续的环节,即供应链过程。
制造业需要IPD和ISC
不同制造企业在最终竞争结果上的悬殊,就在于处理供应链过程上的差异。因为每个环节对最终成品的价值并不一样,如何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更高的价值,显然就是制造业的本质。尤其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时代,如何从全球资源配置的角度来优化每个制造的环节,从而一体化整个供应链流程,并持续更新换代,就越发成为现代制造企业参与全球竞争的关键。
在假如4元的产品价格中,这个原料成本仅占1元,而且很难进一步节省,那么,这个环节是否就不存在高价值呢?事实证明,如将原料生产与产品设计联系在一起,75%的价值创造能力是落在产品的研发上;相反,靠原料成本的节省仅可以创造25%的价值。也就是说,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优化产品结构,特别是产品研发设计及其生产决策,可以摆脱原料成本的约束,创造更高的价值。这就是我们要说的IPD(Integrated·Proct·Development),即制造企业需要令整个系统得到不断的效率提升和产品的改进,从而在全球竞争中创造更高的价值。美国美泰公司(Mattel)为加强IPD,每年投入大量资源研发,并有专门的实验室和跨部门的研究团队专事产品的设计开发工作。

中国企业的问题不仅是在原料生产环节上不敌跨国公司,缺乏产品创新能力,在其他更高价值的环节上,同样是缺乏话语权,处于竞争的弱势一方。美国美泰公司(Mattel)把持了各级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销售等各个环节,并在零售端与沃尔玛(Wal-Mart)等大型连锁店结成联盟,仅是把最低价值的生产环节外包给中国制造企业生产。它所占优的这些环节相比前述的原料生产的“硬一元”,就是构成4元零售价格的另外的“软三元”,因为它们具有更大的价值和更高的价值挖掘潜力。
简单比较可知,制造企业即使在现有技术水平和产品结构上,也需要控制、影响并拉紧整个供应链系统,优化资源在每个环节的配置,从而获得高价值,而不是分散、孤立地对待每个环节。这就是我们所说的ISC(Integrated·Supply·Chain)。

③ 中国工业概况的工业发展

30多年来,中国工业建设的主要成就表现在: 1953~1985年,中国全民所有制单位工业基本建设投资累计达到 5486.9亿元。新增固定资产 3790.05亿元,建设了一大批新的工矿企业。企业数由1957年的16.95万个增加到1985年的46.32万个,其中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由4.96万个增加到9.37万个。
随着工业建设的发展,工业生产迅速增长,工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部门。1949~1985年间,工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30%上升到65.7%;在国民收入总额中,工业创造的国民收入由12.6%上升到41.5%;国家财政收入已主要来自工业企业上缴的利润和税金。
工业的发展,也改变了中国工业在世界工业中的地位。1949年,中国的钢、煤、发电量和原油产量(1950年产量),分别居世界的第26位、第9位、第25位和第27位;1985年分别上升为第 4位、第 2位、第 5位和第 6位。1985年中国的水泥、棉布产量均占世界第 1位,化肥、硫酸产量均居世界第3位。 书 名: 中国工业概况
作者:《中国工业概况》编委会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01月
ISBN: 9787111286011
开本: 16开
定价: 39.00 元
《中国工业概况》是为满足我国工业各部门管理和业务工作的需要,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政策法规司组织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机械工业经济管理研究院、中国工业报社和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信息中心等单位,经过认真研究编写而成的。
《中国工业概况》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中国工业总体情况;第二部分是重点行业发展情况;第三部分是附录,介绍世界主要国家工业情况。
《中国工业概况》对我国工业各部门、企业及有意研究我国工业发展的管理人员、研究人员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序
第一部分 中国工业总体情况
一、绪言
二、概况
三、结构分析
四、国际竞争力
五、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
六、工业领域的重大科技专项
七、突出矛盾与问题
八、形势与任务
第二部分 重点行业发展情况
一、煤炭工业
二、钢铁工业
三、石化工业
四、电力工业
五、有色金属工业
六、机械工业
七、汽车工业
八、航空航天工业
九、船舶工业
十、轻工业
十一、纺织工业
十二、医药工业
十三、食品工业
十四、烟草工业
十五、建材工业
十六、电子信息产业
十七、集成电路产业
十八、软件和信息服务业
附录世界主要国家工业情况
附录A英国工业
附录B美国工业
附录C德国工业
附录D日本工业
附录E韩国工业
附录F拉美国家工业
后记
……

④ 如何实现中国创造2025,中国制造业未来发展方向

1. 发展对策
中国制造2025要实现四大转变:一是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二是由低成本竞争优势向质量效益竞争优势转变;三是由资源消耗大、污染物排放多的粗放制造向绿色制造转变;四是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同时,在推进“中国制造2025”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作用、统筹利用各方面优良资源,以“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为发展方针,提出战略对策并配套一系列行动计划,具体可分为八项战略对策:
一是推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并分两个阶段推进:2020年前,广泛推行数字化制造,在优势行业以重点企业为主体开展智能制造应用示范;2020年后,全面推广智能制造。高度重视发展数控系统、伺服电机、传感器、测量仪表等关键部件,以及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3D制造装备等关键装备;突破一批“数控一代”机械产品和智能制造装备;推进数字化车间、数字化工厂、数字化企业的试点和应用。
二是提高产品设计能力。推广应用先进设计技术,开发设计工具软件,构建设计资源共享平台;由代加工向代设计、出口自创产品和品牌转变;制定激励创新设计的政策。
三是完善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促进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加强产业共性技术研究开发;加强创新人才培养。
四是强化制造基础。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及产业技术基础这“四基”的整体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品质量的优劣,是提高产品质量的基础,应高度重视,需要以产业需求和技术变革为牵引、以专业化为方向、以标准化为基础强化工业基础。
五是提升产品质量。严格质量监管,建立质量诚信体系;提高重大装备质量一致性、稳定性;推进品牌创建。
六是推行绿色制造。促进流程制造业绿色发展,建立循环经济链;开发和推广节能、节材和环保的产品、装备、工艺;发展再制造工程。
七是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群体和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高高端制造业比重。
八是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促进制造业由大规模流水线的生产方式,转向定制化的规模生产,实现产业形态从生产型制造业向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型制造业的转变。
2. 重点领域
我国正处于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中,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基础。落实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部署的“中国制造2025”,对于推动中国制造由大变强,使中国制造包含更多中国创造因素,更多依靠中国装备、依托中国品牌,促进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向中高端水平迈进,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要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农业机械装备10大领域,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高工艺水平和产品质量,推进智能制造、绿色制造。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提升制造业层次和核心竞争力。
3. 强化保障
随着大数据、物联网、智能终端、工业互联、移动宽带在制造业的应用,系统集成度越来越高、系统管控难度越来越大,因此需要强化质量保障。应结合应用要求开展全面专业的系统测试评估,结合国外先进的智能产品指标,开展国内外产品对标测评,以提升应用质量。例如,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已经开展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的对比测评、工业智能电子系统的对比测评,对于保障系统质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⑤ 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

近几年,国家在振兴装备制造业,发展高端制造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方面密集出台了诸多政策和配套措施,《中国制造2025》明确规划了中国制造业未来10的工业之路是一条智能化、自动化之路;在国民经济“十三五”发展规划中也清晰规划了重点发展的领域,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作为高端制造业的一个重点领域,其发展得到了国家和地方层面的大力支持。

由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我国投融资对于智能制造方面也非常关注,近年来我国智能制造投融资市场一片火热。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技的飞速发展,我国已逐步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迈进。5G时代的到来更加推进了我国科技企业的迅速崛起,同时也加快推动了我国“中国智造”的发展进程。在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面对居民出行受阻、企业复工困难、医疗人员缺乏的情况,许多智能制造企业依靠着自身多年的技术积累以及制造优势,研发出送餐机器人、智能医用服务机器人、自动测温机器人等,使得人们疫情下的生活能够正常运转。

目前我国已经具备发展智能制造的条件与技术,包括已经取得了一大批相关技术的研究成果,例如机器人技术、智能信息处理技术、感知技术等等,同时以新型传感器、智能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自动化成套生产线为主的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体系也初步形成。

国家高度关注 出台多项政策支持工业智能化

由于工业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有着重要地位,因此我国对于工业制造也非常重视。截至2019年底,我国基本跨越“工业2.0”(电气化),开始进入工业互联化阶段,我国开始建设工厂物联网、服务网、数据网、工厂间互联网,工业装备逐渐实现集成。同时我国近年来也发布多项政策推动我国工业智能化的发展,特别是我国颁布的《中国制造2025》,为我国“工业4.0”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更多数据及分析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智能制造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⑥ 中国制造的过去。现状。优点。缺点。 未来的发展形势都是什么

制造业直接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是区别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重要因素,制造业在世界发达国家(developed countries)的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份额。下面是对2015年中国制造业现状分析。
一些知名外资企业,如松下、日本大金、夏普、TDK等均计划进一步推进制造基地回迁日本本土。优衣库、耐克、富士康、船井电机、歌乐、三星等世界知名企业则纷纷在东南亚和印度开设新厂,加快了撤离中国的步伐。2015年,进入了制造业发展的真正考验期。
据媒体报道,春节前夕,日本知名钟表企业西铁城在华生产基地——西铁城精密(广州)有限公司宣布清算解散,千余名员工被解除劳动合同,限期离厂。与此同时,微软则计划关停诺基亚东莞工厂和北京工厂,并加速将生产设备运往越南工厂。微软在东莞和北京两地的关厂,将总共裁员9000人。
其他一些知名外资企业,如松下、日本大金、夏普、TDK等均计划进一步推进制造基地回迁日本本土。优衣库、耐克、富士康、船井电机、歌乐、三星等世界知名企业则纷纷在东南亚和印度开设新厂,加快了撤离中国的步伐。更多相关信息请查阅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制造行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
曾经的世界制造工厂、制造高地,为什么会面临如此严峻的外企撤离问题呢?如果说2008年的那次外企撤离,还可以用外企本身发展遇到了困难,投资出现了问题来解释和说明的话,此次外企撤离,则有着更多现实的原因。一大批国际知名企业撤离中国,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些不太轻松的东西。这些因素给2015年的中国经济增加了诸多不确定性。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的稳增长措施,特别是投资,可以说一轮接着一轮,但经济增长不如人意。特别从2014年下半年以来,经济又步入了下行通道。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问题,不仅不能为稳增长提供支撑,反而成为了经济稳定增长的拖累。
以制造业为支柱站立起来的中国经济走到制造业成为拖累的地步,与最近十余年来的经济战略失误有关,推行以房地产业为主的虚拟经济导致了中国经济的严重失衡。虽然中国经济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中国经济的基础是非常薄弱的,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内,中国是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牺牲环境、资源和压榨劳动力价值推动经济增长,但只要遇到成本优势的消失,出口导向型经济就没有生命力。
以房地产和城市建设为代表的投资拉动方式,对中国经济的增长也只能起到阶段性、短期性作用,而无法使经济步入可持续发展轨道。中国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依靠实体经济、依靠制造业,但在房地产业泡沫式发展的十余年里,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升级换代被耽搁了,中国经济出现严重的“空心化”状态。
外企大量撤离中国,与制造业能够提供的利润和回报急剧下降有关。想一想,中国的民间资本都不愿再在制造业呆下去了,外资凭什么要在制造业呆下去呢?更何况,东南亚和印度等国家的劳动力成本很低。
虽然有一些外企撤离中国,但也不要过度担心,因为外资撤离也与中国的经济转型有关。一方面,微软诺基亚、松下等国际知名企业撤离中国的生产能力绝大多数都是低端制造,也是中国下一步需要调整的产业;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在这些领域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本土企业已经完全有能力与这些国际知名企业抗衡。在这种情况下,它们的盈利空间和市场竞争能力大大下降了。这些外企看到这种情况,及早作策略调整,反映了它们的灵活经营策略,从这个层面来看,外企撤离中国的负面后果也不必过分夸大。相比之下,在中国的外企回流到其母国的现象更需要引起重视。回流的外企,特别是美国、日本、德国等制造强国的企业主要是生产高端产品,这也是下一步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它们如果大量撤离后果会更加严重。
虽然从事低端制造的外企撤离中国,从长远来看影响不大,但就眼前特别是2015年来说,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还是不能忽视的。中国经济正处于困难状态,如果外企再大量撤离,将对中国经济产生新的冲击。所以,如何通过改善投资环境、进一步重视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发展,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2015年,进入了制造业发展的真正考验期。尤其是作为制造业重点地区的广东、江苏、浙江等地,更应当把战略重点放在振兴制造业上,不要再沉迷于通过负债进行城市建设的发展模式了。

⑦ 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给世界制造业发展带来的影响

首先就是拉低了工业制成品的价格。
国内的制造业企业大部分是这样的:一个大学生,四年没好好读书,基础不扎实,应聘进了一个小厂。该小厂老板忽悠为主,在外忽悠客户,在内忽悠员工。工程师也是混日子型的,水平不高,设计以山寨为主。工人上了两年中专,本质上还是农民工,在厂里边学边干,对着零件图纸也能整出个样子,装配以敲敲打打为主。产品是谁都能做的山寨型非标设备,XY平台加气缸,或者输送流水线,利润低,竞争激烈……
总体上说,坑蒙骗的老板、混日子的工程师、不学无术的大学生、吃喝打牌的农民工,这组成了很多工厂与企业的基本现状。
中国制造业能有今天,完全是靠劳动者的低工资,一旦没有了这个优势,全都完蛋。

其次就是不保护知识产权。
山寨横行,出口到全世界,严重阻碍了各国的创新与研发。

⑧ 中国现在的全息影像技术发展的怎么样了

听国外的亲戚说外国的全息影像技术发展的很好的了,特别是采用这种技术设计的演出舞美效果出奇的好呢,我记得前段时间看网上的新闻说的一个《沙坡头盛典》就有这种技术。

⑨ 中国遥感技术发展概况

我国的遥感技术起步较晚,系统的遥感技术发展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主要是引进原苏联常规航空摄影技术,进行了大面积航空摄影,并开始航测成图和航空像片的综合利用(主要是进行森林资源调查和资源开发)。到了60年代航空摄影与航空像片的应用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广泛应用于森林资源抽样调查、成图,环境质量调查和评价,部分受灾调查、监测中。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遥感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开始引进和研究现代遥感技术,一方面是从国外购进一批陆地卫星影像和少量仪器设备,开展图像的解译应用工作;另一方面积极开展我国自己的遥感研究工作,建立了地面接收站,发射了一系列对地观测卫星(表1-1)。1970年我国成功研制并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自主研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1988年中国首次成功发射了试验型气象卫星风云一号A星。此后,陆续发射的风云一号B星、C星、D星,风云二号A星、B星,直至2004年发射的风云二号C星,我国已形成了自己独立的风云气象卫星系列,这对我国气象事业的现代化,以及工农业生产、航空、航海、森林防火、环境监测和军事应用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1999年我国第一颗以陆地资源和环境为主要观测目标的中巴地球资源卫星(CBERS-01)发射成功,结束了我国没有较高空间分辨率传输型资源卫星的历史,此后又于2000年、2002年和2004年相继发射了三颗资源二号卫星(CBERS-02),为我国农业、林业、水利、海洋和国土资源等方面的工作提供更准确的遥感数字图像和光学图像产品。海洋方面,我国正在建立独立的海洋卫星系列,并于2002年发射了第一颗海洋卫星———海洋一号。在对地观测小卫星方面,2005年发射的“北京一号”(北京-1)是一颗具有双遥感器的对地观测小卫星,它能定期提供覆盖北京市的遥感影像,为北京市城市规划、生态环境监测、重大工程监测、土地利用监测,提供及时、可靠和优质服务,并曾直接服务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

表1-1我国的遥感卫星系列

在传感器的研究上,我国已成功研制了多光谱相机、多光谱扫描仪、红外扫描仪、微波辐射计、激光测高仪、合成孔径侧视雷达等各种类型的传感器,彩色合成仪和密度分割仪,数字图像处理系统也研制成功;在遥感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上,中国科学院、高等院校等部门陆续成立了遥感研究、教育机构,从事理论研究和应用工作,设置了专门培养遥感技术人才的遥感专业和学科,许多专业开设了遥感课程,国家成立了空间科学技术委员会和遥感中心,组织、领导和协调全国的遥感工作,积极开展与国外的技术与人才交流。

⑩ 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现况是怎样的

从制造业整体发展规模来看,中国当前的制造业规模非常大,早在2010年就超越美国成为了全球第一。虽说中国制造业的技术一直在创新,但是多年来一直有一个被忽略的重要细节——仓库管理。在这种情况下,欧丽仕集团生产制造了欧丽仕工业云柜,为众多制造业企业提出了一套完善的发展方案——从仓库管理出发,进而能够推进企业的物料管理、人员管理乃至仓库管理体系和整个管理体系的转型升级,提升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发展,是每一个制造业企业必不可少的管理工具。

阅读全文

与中国的影像制造产业发展概况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