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产业大全 > 昆山产业链建设与招商引资

昆山产业链建设与招商引资

发布时间:2021-03-15 14:05:53

Ⅰ 昆山改革开放后的变化

中国十大最佳魅力城市之四:昆山

昆山,东靠上海,西邻苏州,是江苏省的东大门。1989年撤县设市,下辖10个镇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昆山兼容并包,50多万投资创业的外来移民(3.7万境外人士)被亲昵地称之为“新昆山人”,折射出这座城市开放兼容、海纳百川的精神风貌。

昆山,是一座经济全球化的城市。全球54个国家和地区的3600余家外资企业在这里投入了180亿美元国际资本,世界500强企业有23家,笔记本电脑产量占国际市场的1/3。 昆山,是一座人文荟萃的城市。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昆曲这朵“幽兰”,一刚一柔成为昆山文化永恒的背景。千年水乡古镇周庄、锦溪、千灯,以其迷人的水乡丰韵,每年吸引着数百万中外游客。昆山环境优美,人均12.7平方米的公共绿地面积,构成了“人在城中,城在园中、园在景中”的城市格局。

昆山,是一座充满人文关怀的城市。全国第一个残疾人无障碍行走的城市在这里诞生,城乡社会保障率达95.8%,实现了城乡居民贫有所济、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医院临床用血100%来源于市民无偿献血。去年,年轻护士周萍为徐州一名白血病患者捐献配对成功的骨髓,在两地掀起了爱的热潮。数百名市民争相献血,抢救遭遇车祸的英国工程师艾伦使“爱心大行动”超越了国界。

Ⅱ 请大家给我些《昆山之路》的资料

小平理论在昆山的成功实践
——析昆山经济发展四步战略
郑斌齐
改革开放以来,昆山从一个农业小县,经过20多年的跨越式的发展,以一座现代化工商城市的崭新形象奇迹般地崛起在长江三角洲。在92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全球54个国家和地区的3600余家外资企业投入了180多亿美元的国际资本,世界500强企业有26家落户昆山,笔记本电脑产量占国际市场的六分之一。据统计资料显示,昆山市土地占全国万分之一,聚集了全国百分之一点九的外资、九分之一的台资;人口占全国万分之五,创造了全国百分之一点三的进出口总额,超过了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回顾发展的历程,昆山人脚踏实地走出了一条独特的令世人瞩目的“昆山之路”。完全可以说,昆山发展的每一步脚印,都是小平理论指引的结果;昆山实施的每一步战略,都是小平理论的成功实践。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小平理论指引昆山人大力发展横向经济联合,实现了从单一的传统粮食耕作向乡镇工业崛起的“农转工”的第一次转型。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同志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尖锐地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43页)“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50页)这篇报告实际上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是我们党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宣言书。十一届三中全会恢复了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树立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解放旗帜,完成了工作重心转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转折,使中国对外开放的理论得以突破。
1984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小平同志关于利用外国智力和扩大对外开放的意见,从大连开发区起始,陆续批准了14个国家级开发区。而昆山,只是一个农业小县,既不沿海,又没有港口。
当时的昆山县委、县政府果断作了“三个转移”的决策:从单一的农业经济向农副工全面发展转移;从产品经济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转移;从自建型经济向横向联合型经济转移。从而使全市工作的指导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各项工作转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昆山人发挥紧靠上海的区位优势,开始了加快发展乡镇工业,实行横向经济联合的“农转工”的第一次转型。
横向经济联合,昆山打破了长期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行政壁垒,实现了生产力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布局调整,在客观上起到了优化资源配置,生产要素重新组合的积极作用;横向经济联合,使昆山乡镇企业在较短的时间能够实现起步晚、起点高的蓬勃发展。截止1985年10月底,全县先后60多家企业分别与国内70家企业联营,其中与上海联营的有38家,与其他省市联营的有9 家,有46家企业建成投产。
与此同时,昆山人悄无声息地靠自己的力量,在县城东部办起了3.75平方公里的开发区,开始了自费开发区的艰苦创业的历程。
小平同志曾经指出:“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43页)昆山开发区的开创和发展,同样是坚持实事求是的结果。
自费建设开发区,政策上没有优惠,资金上缺乏支持,国内尚无先例可供借鉴,风险大困难多。昆山人在决策思想上跳出传统模式的框框,从四个方面创办出昆山开发区的特色。一是在模式选择上,采取“依托老城,发展新区”;二是在开发方针上,坚持“富规划,穷开发”;三是在开发步骤上,做到“滚动发展,逐步到位”;四是在开发目标上,以经济开发带动技术开发。
小平同志指出:“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64页)“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外开放,吸引外国的资金和技术帮助我们发展。”(《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78页)昆山人遵循小平理论,确立了“三个为主、四个一起上”的战略举措:资金以引进为主,项目以工业为主,产品以出口为主;实行内联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外商独资企业同时并举。1985年开发区创办之初,就引进了全省第一个县办中外合资企业。到1991年,开发区累计引进企业50多家,其中外资企业36家,引进国际、国内资本折合人民币4亿多元,走出了一条投资省、速度快、效益好,自费兴办开发区的路子,在全国开发区中独树一帜。昆山开发区完成的工业产值,相当于当时全国14个沿海开发区中的第五名。
在国务院召开的长江三角洲及长江沿江地区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座谈会上,李鹏总理说:可以按照昆山的办法……各地可以选择一些地方,进行自费开发,建立自己的开放城市或是经济开发区,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国家进行验收,然后再戴帽。1992年8月22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昆山开发区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中国第一个由县级市创办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东方风来满眼春”。“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看准了,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小平理论指引昆山人大力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形成了招商引资的第一轮高潮,实现了从发展乡镇工业向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内转外”的第二次转型
九十年代初,是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的关键时期。
1992年初,邓小平出现在深圳。1月19日,《深圳特区报》发表的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轰动全国。小平同志指出:“不坚持社会主义,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只有坚持这条路线,人民才会相信你,拥护你。谁要改变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老百姓不答应,谁就会被打倒。”(《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0—371页),“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象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2页)。昆山人抓住三个极好的发展良机(即:一是浦东的开发开放,二是小平同志南方重要谈话,三是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进入国家级开发区序列),大力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利用浦东效应,打时间差、空间差,形成了招商引资的第一轮高潮。
昆山人紧紧抓住这些机遇,以引进外资项目为重点,项目开发逐步实现了从“以内引外”到“以外引外”、从“来者不拒”到“择优落户”、从“筑巢引凤”到“引凤筑巢”的战略转移,全市经济建设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表现之一,利用外资的数量和水平大幅度提高。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外资开始取代中小资本争相落户。伴随着大项目和超大项目的落户,其投资的技术档次、规模、配套带动性以及现代化管理开始真正展现。创办于1992年7月的沪士电子(昆山)有限公司,是昆山开发区引进的第一家投资规模最大的台资企业。随后,号称“四大金刚”的统一食品、六丰机械、樱花卫厨和捷安特自行车以及日本的精工、牧田、丰田等大项目相继进入昆山,投资额都在3000万美元左右。
表现之二,引进项目的技术含量和技术档次,对带动昆山地方工业起到了难以替代的作用。昆山中小企业与国际著名企业配套协作,一方面加强人才、信息、技术的交流,提高中小企业的软件水平;另一方面在项目、产品的合作中,促进了中小企业技术装备的改造,提高产品档次,加快产业升级,壮大企业实力,还常常带动当地的相关产业,形成产业链。昆山市苏杭电路板集团公司原是一个不起眼的小作坊,通过配套协作,公司先后三次进行技术改造,总投资9700多万元,引进全套计算机控制的印制电路板设计、生产、检测设备,企业成为全国内资企业印制电路板最大规模的生产基地。
随着国家宏观调控力度的进一步加强以及昆山经济自身发展的需要,昆山经济发展的重点逐步由形态开发转向功能开发。在发展思路上,以国际化为总目标,扩大开放,提高水平,努力促进社区环境的城市化,产业结构高新化,经济发展外向化,社会服务规范化。在开发策略上,坚持引进与利用相结合,努力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在产业结构上,逐步由以二产为主转向二三产并重。据不完全统计,到1997年,昆山仅开发区就累计投入基础建设资金11.52元,引进外商投资企业420家,总投资29.22亿美元,合同外资26.47亿美元,到帐外资14.5亿美元。一个与国际接轨、功能齐全的现代化新城区基本形成。
“善于利用时机,解决发展问题”。“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小平理论指引昆山人面对亚洲金融危机,不失时机地拓展利用外资的领域,实现了从原来的村村冒烟转为工业向园区集中的“散转聚”的第三次转型
1997年亚洲发生金融危机,使亚洲经济受到重挫,中国进出口贸易出现下滑趋势;另一方面,由于发展中国家和中国中西部地区推出更为宽松的政策,沿海经济特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政策优势弱化,国际资本出现分流的趋势,招商引资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昆山人在困境中冷静分析了国际产业资本转移趋势后,敏锐地觉察到台湾电子信息产业将向长江三角洲转移,果断作出了“主攻台资”的战略决策于是及时调整招商引资策略,变等客上门为主动出击,在全国利用外资普遍滑波的情况下,保持了一枝独秀。
探研其原因,是昆山人遵循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善于利用时机,解决发展问题”(《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63页)。“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5页)的精神,实现了从原来的村村冒烟转为工业向园区集中的“散转聚”的第三次转型。
1997年下半年,昆山市委、市政府正式向国务院递交了一份关于建立出口加工区的申请报告。2000年4月27日,国务院批准建立15个出口加工区,10月8日,昆山出口加工区率先封关运作,成为共和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关运作的出口加工区。2002年,在全球经济低迷的情况下,中国引进外资达500多亿美元,超过美国,第一次成为世界上利用外资最多的国家。这既不是天上掉馅饼,也不是上帝的恩赐。国际权威人士指出,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利用外资大幅跃升,建立出口加工区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
昆山留学人员创业园作为全国县级市唯一进入“国家队”的园区,目前,园区拥有孵化面积3.7万平方米,吸引留学英、美、德、日等国学者创办了科技企业90多家,主要是软件、生物、光电、精密机械等高科技产业。
昆山玉山民营科技工业园创办于1997年10月,截至目前,该科技园已吸引了来自沪、浙等16个省、市390多家企业入园,总投资33.7亿元,已形成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精密机械模具、高档纸制品为主的产业基地。
昆山花桥镇成为江苏与上海“无逢对接”的最佳选择。2000年12月,江苏省外经贸厅和昆山市政府共同发起,建设江苏花桥国际商务中心,商务中心集国内外商贸办公、展示展销、仓储物流为一体,依托上海、接轨国际、服务华东、辐射全国的现代商贸物流产业的功能区。目前,入驻企业100多家。
目前,昆山各类园区利用外资、工业销售收入和进出口总额均占全市的90%以上,GDP占全市的80%以上。园区已成为产业聚集的高地,利用外资的密集区,区域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和发动机。
“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小平理论指引昆山人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全力打造现代制造业基地,实现了从粗放型经济向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低转高”的第四次转型
进入新世纪,站在世纪之交的历史门槛的昆山,如何抢占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再创新优势?昆山决策层学习邓小平“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要提倡科学,靠科学才有希望。”(《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7—378页)、“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74页)的指示,作出把实施技术创新工程作为新世纪经济发展战略,全面提升产业层次和经济运行质量,完成经济结构由“低向高”战略性调整,实现昆山经济发展的第四次转折和飞跃,把新世纪昆山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定位在打造现代制造业基地上。
昆山开放型经济在多年量的积累基础上,正在发生质的飞跃,全市引进大批科技含量较高、投资强度较大、带动能力较强的外资项目,形成了电子信息、精密机械、精细化工三大支柱产业,其中尤以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令人瞩目。目前,全市电子信息类项目累计达到650多个,投资额超过60亿美元,产出已占全市工业总量的38.6%,构建了从覆铜基板、印刷电路板、电子元器件、电脑接插件到整机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台湾十大笔记本电脑生产企业中已有6家在昆山设厂,昆山已成为国内重要的IT生产基地之一。同时,昆山大力引进研发机构。目前,全市已有40多家外资企业在昆山设立研发中心。这两年,中创软件、托普集团、浦东软件园昆山分园、北京中关村软件园、清华科技园等一批国内外软件研发项目相继落户昆山。2001年,昆山被国家科技部列为“全国科技创新示范试点城市。
在大量引进外资的同时,近几年,昆山民营经济发展迅猛,涌现了一大批外向型、配套型、科技型企业。仅去年全市新批私营企业3400多家,新增注册民资36亿元,注册私营企业数达到过去20年总和的一半。目前,全市私营企业总数超过1万家,注册资本累计突破100亿元。外资、民资双轮驱动,为昆山经济的快速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在加快经济发展中,昆山市重视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和用地管理,提出了“5432”集约用地新机制,以每亩土地投资额作为衡量标准,合理确定供地量,规定在出口加工区、国家级开发区、省级开发区及乡镇,每亩土地的投资额分别不得低于50、40、30和20万美元,以提升土地资源对招商引资和经济建设的承载能力。昆山出口加工区A区,落户外资企业21家,用地总量1495亩,投资总额10.2亿美元,平均每亩土地的投资额达到68.2万美元,2003年,昆山出口加工区进出口总额突破50亿美元,成为我市重要的外贸进出口基地。
人才铺就“昆山之路”,这是昆山人总结二十多年发展历程得出的结论。现在,每年举办各类人才招聘会100多期 ,成立博士后工作站,兴建留学人员创业园,启动实施“1138工程”,截止2003年,全市人才总量达到8.5万人,每万人中人才拥有量居全省县(市)之首。昆山根据本地产业发展的需要,加快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引进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硅湖职业技术学院、托普信息技术学院、台湾登云职业技术学院、洛阳外国语学院昆山分院、加快职业技术人才的培育。据测算,这些学院全部投入运行,昆山每年可以增加1万多名大专以上职业技术人才。
面对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昆山市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提出了坚持“四个巩固和四个提升”,即在巩固发展外商投资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民资投入的比重;在巩固发展台资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日韩欧美投资的比重;在巩固发展制造业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服务业的比重;在巩固发展IT硬件招商的同时,进一步提升软件研发项目的比重。昆山正不断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全面实现江苏省委提出了要成为全省“两个率先”排头兵的目标。

Ⅲ 我是一个市级招商局的工作人员,非常想了解昆山市在招商引资工作中的经验,如何保证经费的。

楼上的朋友说的不错哦!这个不是三言两语就能够说清楚的,而且一般都是成文件形式保管入挡的,是商业机密的一种吧,我建议你来昆山参观学习一下吧,多接触认识些这方面的朋友吧!

Ⅳ 谁能提供一些关于“外资对昆山经济作用的分析”的资料啊

小平理论在昆山的成功实践
——析昆山经济发展四步战略
郑斌齐
改革开放以来,昆山从一个农业小县,经过20多年的跨越式的发展,以一座现代化工商城市的崭新形象奇迹般地崛起在长江三角洲。在92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全球54个国家和地区的3600余家外资企业投入了180多亿美元的国际资本,世界500强企业有26家落户昆山,笔记本电脑产量占国际市场的六分之一。据统计资料显示,昆山市土地占全国万分之一,聚集了全国百分之一点九的外资、九分之一的台资;人口占全国万分之五,创造了全国百分之一点三的进出口总额,超过了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回顾发展的历程,昆山人脚踏实地走出了一条独特的令世人瞩目的“昆山之路”。完全可以说,昆山发展的每一步脚印,都是小平理论指引的结果;昆山实施的每一步战略,都是小平理论的成功实践。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小平理论指引昆山人大力发展横向经济联合,实现了从单一的传统粮食耕作向乡镇工业崛起的“农转工”的第一次转型。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同志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尖锐地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43页)“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50页)这篇报告实际上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是我们党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宣言书。十一届三中全会恢复了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树立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解放旗帜,完成了工作重心转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转折,使中国对外开放的理论得以突破。
1984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小平同志关于利用外国智力和扩大对外开放的意见,从大连开发区起始,陆续批准了14个国家级开发区。而昆山,只是一个农业小县,既不沿海,又没有港口。
当时的昆山县委、县政府果断作了“三个转移”的决策:从单一的农业经济向农副工全面发展转移;从产品经济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转移;从自建型经济向横向联合型经济转移。从而使全市工作的指导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各项工作转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昆山人发挥紧靠上海的区位优势,开始了加快发展乡镇工业,实行横向经济联合的“农转工”的第一次转型。
横向经济联合,昆山打破了长期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行政壁垒,实现了生产力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布局调整,在客观上起到了优化资源配置,生产要素重新组合的积极作用;横向经济联合,使昆山乡镇企业在较短的时间能够实现起步晚、起点高的蓬勃发展。截止1985年10月底,全县先后60多家企业分别与国内70家企业联营,其中与上海联营的有38家,与其他省市联营的有9 家,有46家企业建成投产。
与此同时,昆山人悄无声息地靠自己的力量,在县城东部办起了3.75平方公里的开发区,开始了自费开发区的艰苦创业的历程。
小平同志曾经指出:“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43页)昆山开发区的开创和发展,同样是坚持实事求是的结果。
自费建设开发区,政策上没有优惠,资金上缺乏支持,国内尚无先例可供借鉴,风险大困难多。昆山人在决策思想上跳出传统模式的框框,从四个方面创办出昆山开发区的特色。一是在模式选择上,采取“依托老城,发展新区”;二是在开发方针上,坚持“富规划,穷开发”;三是在开发步骤上,做到“滚动发展,逐步到位”;四是在开发目标上,以经济开发带动技术开发。
小平同志指出:“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64页)“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外开放,吸引外国的资金和技术帮助我们发展。”(《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78页)昆山人遵循小平理论,确立了“三个为主、四个一起上”的战略举措:资金以引进为主,项目以工业为主,产品以出口为主;实行内联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外商独资企业同时并举。1985年开发区创办之初,就引进了全省第一个县办中外合资企业。到1991年,开发区累计引进企业50多家,其中外资企业36家,引进国际、国内资本折合人民币4亿多元,走出了一条投资省、速度快、效益好,自费兴办开发区的路子,在全国开发区中独树一帜。昆山开发区完成的工业产值,相当于当时全国14个沿海开发区中的第五名。
在国务院召开的长江三角洲及长江沿江地区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座谈会上,李鹏总理说:可以按照昆山的办法……各地可以选择一些地方,进行自费开发,建立自己的开放城市或是经济开发区,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国家进行验收,然后再戴帽。1992年8月22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昆山开发区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中国第一个由县级市创办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东方风来满眼春”。“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看准了,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小平理论指引昆山人大力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形成了招商引资的第一轮高潮,实现了从发展乡镇工业向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内转外”的第二次转型
九十年代初,是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的关键时期。
1992年初,邓小平出现在深圳。1月19日,《深圳特区报》发表的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轰动全国。小平同志指出:“不坚持社会主义,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只有坚持这条路线,人民才会相信你,拥护你。谁要改变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老百姓不答应,谁就会被打倒。”(《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0—371页),“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象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2页)。昆山人抓住三个极好的发展良机(即:一是浦东的开发开放,二是小平同志南方重要谈话,三是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进入国家级开发区序列),大力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利用浦东效应,打时间差、空间差,形成了招商引资的第一轮高潮。
昆山人紧紧抓住这些机遇,以引进外资项目为重点,项目开发逐步实现了从“以内引外”到“以外引外”、从“来者不拒”到“择优落户”、从“筑巢引凤”到“引凤筑巢”的战略转移,全市经济建设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表现之一,利用外资的数量和水平大幅度提高。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外资开始取代中小资本争相落户。伴随着大项目和超大项目的落户,其投资的技术档次、规模、配套带动性以及现代化管理开始真正展现。创办于1992年7月的沪士电子(昆山)有限公司,是昆山开发区引进的第一家投资规模最大的台资企业。随后,号称“四大金刚”的统一食品、六丰机械、樱花卫厨和捷安特自行车以及日本的精工、牧田、丰田等大项目相继进入昆山,投资额都在3000万美元左右。
表现之二,引进项目的技术含量和技术档次,对带动昆山地方工业起到了难以替代的作用。昆山中小企业与国际著名企业配套协作,一方面加强人才、信息、技术的交流,提高中小企业的软件水平;另一方面在项目、产品的合作中,促进了中小企业技术装备的改造,提高产品档次,加快产业升级,壮大企业实力,还常常带动当地的相关产业,形成产业链。昆山市苏杭电路板集团公司原是一个不起眼的小作坊,通过配套协作,公司先后三次进行技术改造,总投资9700多万元,引进全套计算机控制的印制电路板设计、生产、检测设备,企业成为全国内资企业印制电路板最大规模的生产基地。
随着国家宏观调控力度的进一步加强以及昆山经济自身发展的需要,昆山经济发展的重点逐步由形态开发转向功能开发。在发展思路上,以国际化为总目标,扩大开放,提高水平,努力促进社区环境的城市化,产业结构高新化,经济发展外向化,社会服务规范化。在开发策略上,坚持引进与利用相结合,努力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在产业结构上,逐步由以二产为主转向二三产并重。据不完全统计,到1997年,昆山仅开发区就累计投入基础建设资金11.52元,引进外商投资企业420家,总投资29.22亿美元,合同外资26.47亿美元,到帐外资14.5亿美元。一个与国际接轨、功能齐全的现代化新城区基本形成。
“善于利用时机,解决发展问题”。“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小平理论指引昆山人面对亚洲金融危机,不失时机地拓展利用外资的领域,实现了从原来的村村冒烟转为工业向园区集中的“散转聚”的第三次转型
1997年亚洲发生金融危机,使亚洲经济受到重挫,中国进出口贸易出现下滑趋势;另一方面,由于发展中国家和中国中西部地区推出更为宽松的政策,沿海经济特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政策优势弱化,国际资本出现分流的趋势,招商引资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昆山人在困境中冷静分析了国际产业资本转移趋势后,敏锐地觉察到台湾电子信息产业将向长江三角洲转移,果断作出了“主攻台资”的战略决策于是及时调整招商引资策略,变等客上门为主动出击,在全国利用外资普遍滑波的情况下,保持了一枝独秀。
探研其原因,是昆山人遵循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善于利用时机,解决发展问题”(《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63页)。“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5页)的精神,实现了从原来的村村冒烟转为工业向园区集中的“散转聚”的第三次转型。
1997年下半年,昆山市委、市政府正式向国务院递交了一份关于建立出口加工区的申请报告。2000年4月27日,国务院批准建立15个出口加工区,10月8日,昆山出口加工区率先封关运作,成为共和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关运作的出口加工区。2002年,在全球经济低迷的情况下,中国引进外资达500多亿美元,超过美国,第一次成为世界上利用外资最多的国家。这既不是天上掉馅饼,也不是上帝的恩赐。国际权威人士指出,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利用外资大幅跃升,建立出口加工区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
昆山留学人员创业园作为全国县级市唯一进入“国家队”的园区,目前,园区拥有孵化面积3.7万平方米,吸引留学英、美、德、日等国学者创办了科技企业90多家,主要是软件、生物、光电、精密机械等高科技产业。
昆山玉山民营科技工业园创办于1997年10月,截至目前,该科技园已吸引了来自沪、浙等16个省、市390多家企业入园,总投资33.7亿元,已形成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精密机械模具、高档纸制品为主的产业基地。
昆山花桥镇成为江苏与上海“无逢对接”的最佳选择。2000年12月,江苏省外经贸厅和昆山市政府共同发起,建设江苏花桥国际商务中心,商务中心集国内外商贸办公、展示展销、仓储物流为一体,依托上海、接轨国际、服务华东、辐射全国的现代商贸物流产业的功能区。目前,入驻企业100多家。
目前,昆山各类园区利用外资、工业销售收入和进出口总额均占全市的90%以上,GDP占全市的80%以上。园区已成为产业聚集的高地,利用外资的密集区,区域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和发动机。
“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小平理论指引昆山人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全力打造现代制造业基地,实现了从粗放型经济向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低转高”的第四次转型
进入新世纪,站在世纪之交的历史门槛的昆山,如何抢占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再创新优势?昆山决策层学习邓小平“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要提倡科学,靠科学才有希望。”(《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7—378页)、“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74页)的指示,作出把实施技术创新工程作为新世纪经济发展战略,全面提升产业层次和经济运行质量,完成经济结构由“低向高”战略性调整,实现昆山经济发展的第四次转折和飞跃,把新世纪昆山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定位在打造现代制造业基地上。
昆山开放型经济在多年量的积累基础上,正在发生质的飞跃,全市引进大批科技含量较高、投资强度较大、带动能力较强的外资项目,形成了电子信息、精密机械、精细化工三大支柱产业,其中尤以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令人瞩目。目前,全市电子信息类项目累计达到650多个,投资额超过60亿美元,产出已占全市工业总量的38.6%,构建了从覆铜基板、印刷电路板、电子元器件、电脑接插件到整机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台湾十大笔记本电脑生产企业中已有6家在昆山设厂,昆山已成为国内重要的IT生产基地之一。同时,昆山大力引进研发机构。目前,全市已有40多家外资企业在昆山设立研发中心。这两年,中创软件、托普集团、浦东软件园昆山分园、北京中关村软件园、清华科技园等一批国内外软件研发项目相继落户昆山。2001年,昆山被国家科技部列为“全国科技创新示范试点城市。
在大量引进外资的同时,近几年,昆山民营经济发展迅猛,涌现了一大批外向型、配套型、科技型企业。仅去年全市新批私营企业3400多家,新增注册民资36亿元,注册私营企业数达到过去20年总和的一半。目前,全市私营企业总数超过1万家,注册资本累计突破100亿元。外资、民资双轮驱动,为昆山经济的快速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在加快经济发展中,昆山市重视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和用地管理,提出了“5432”集约用地新机制,以每亩土地投资额作为衡量标准,合理确定供地量,规定在出口加工区、国家级开发区、省级开发区及乡镇,每亩土地的投资额分别不得低于50、40、30和20万美元,以提升土地资源对招商引资和经济建设的承载能力。昆山出口加工区A区,落户外资企业21家,用地总量1495亩,投资总额10.2亿美元,平均每亩土地的投资额达到68.2万美元,2003年,昆山出口加工区进出口总额突破50亿美元,成为我市重要的外贸进出口基地。
人才铺就“昆山之路”,这是昆山人总结二十多年发展历程得出的结论。现在,每年举办各类人才招聘会100多期 ,成立博士后工作站,兴建留学人员创业园,启动实施“1138工程”,截止2003年,全市人才总量达到8.5万人,每万人中人才拥有量居全省县(市)之首。昆山根据本地产业发展的需要,加快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引进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硅湖职业技术学院、托普信息技术学院、台湾登云职业技术学院、洛阳外国语学院昆山分院、加快职业技术人才的培育。据测算,这些学院全部投入运行,昆山每年可以增加1万多名大专以上职业技术人才。
面对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昆山市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提出了坚持“四个巩固和四个提升”,即在巩固发展外商投资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民资投入的比重;在巩固发展台资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日韩欧美投资的比重;在巩固发展制造业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服务业的比重;在巩固发展IT硬件招商的同时,进一步提升软件研发项目的比重。昆山正不断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全面实现江苏省委提出了要成为全省“两个率先”排头兵的目标。
(作者单位:中共昆山市委宣传部;电话:57314526)

Ⅳ 工业园区的建设局长如何干好

2008年国家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主要措施和经验 借鉴一下吧 2008年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循环经济理念为依托,在生态工业模式构建、基础设施建设和共享、节能减排、环境管理能力建设和宣传和公众参与等方面进行了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主要表现在: 第一、通过产业布局和结构优化,促进工业园区污染减排 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主要是通过企业内部清洁生产、企业间共生合作和基础设施共享、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等途径实现工业园区或工业集聚区资源能源利用的最大化和污染物排放的最小化,2008年,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试点示范的经验表明,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直接为工业园区的节能减排做出显著的贡献。 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2008年启动清洁生产审核企业14家,截至目前,已有41家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东岳汽车、乐金电子部品等29家企业完成清洁生产审核。氨纶股份等企业按照计划开展了持续的清洁生产。氨纶股份有限公司在2007年持续清洁生产的基础上,2008年又投资1260万元,实施了精制塔再沸器改造等12项中高费方案,年节约蒸汽43200吨,节约成本580万元,提高了锅炉给水温度,降低了能源消耗,解决了原料漏料问题。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都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斗山工程机械投资121万元,实施35个清洁生产方案,年节省成本453.4万元,节电22.28万千瓦时,减排废水3.4万吨,减排COD2.03吨。正海磁材有限公司将钕铁硼磁材压型工序由手动操作改造为自动称量、压制,提高粉末利用率0.5-1%,年节约成本112万元。 扬州经济开发区共实施清洁生产方案188个,实现年节水约23万吨,节约标煤约10万吨,节电1.34亿度电,COD减排197吨,SO 2 减排240吨;新增扬州第二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扬州海克赛尔新材料有限公司、江苏先丰光电有限公司等3家市环境友好企业,5家规模化企业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目前园区规模以上企业通过ISO14000认证率已达25%以上。 无锡新区在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中,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1~9月全区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27.6%,比去年底提高了1.6个百分点。通积极落实生态工业园区建设重点支撑项目,加快了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容工程、再生水回用工程、企业提标工程以及截污、纳污工作的力度,为完成2008年区域污染减排任务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经测算,截至10月底,完成全年上报项目计划的103.95%;合计完成COD减排1256.75吨,预计到年底可完成COD减排1500吨。 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将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作为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结合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目标的实现,一是积极推行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不断提升园区管理水平。2008年开发区管委会下发了《山东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2008年清洁生产审核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实施方案》,确定对区内20家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审核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并在实施过程中严格检查督导,已有7家企业开始了清洁生产审核,8家企业开展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二是重点开工建设了一批节能减排的大项目和技改项目,2008年共投入资金约3亿元开展了13个COD减排工程、2个SO 2 减排工程。SO 2 净减排2000吨,COD净减排60吨,确保了节能减排任务的完成。如海化集团实施电机变频改造、配电系统滤波无功补偿改造等一系列大的节电改造项目,年节电940万千瓦时;热电分公司实施了抽凝机组循环水采暖改造,利用循环水的余热供生活区取暖,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100吨,废渣排放6000吨,节煤3万多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480吨,增效1000多万元。三是通过企业间生态工业链的构建,取得了良好的环境和经济效益。如热电厂排放的清水用作纯碱厂工艺冷却用水,年节约海水1000万立方米,节电350万千瓦时,回收化工余热折合原煤3.3万吨,折合效益达2800万元;山东海化股份公司投资5.2亿元新上综合利用废弃物改造纯碱生产装置项目,每年可消化氯碱树脂公司的电石泥548万方,利用石化分公司的二氧化碳废气0.88亿方,年可节约标准煤3.3万吨;潍坊联兴炭素有限公司实施了30万吨蒸汽的余热利用项目,年可节约3.87万吨标准煤。 其它园区也根据自身特点,在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过程中推行企业清洁生产,培育和引进循环经济项目。据不完全统计,在2008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创建期间共有300余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 节能减排任务是我国未来工作的重点,区域节能减排的任务既是开展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目的,也是检验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成效的重要依据,我国已开展建设的生态工业园区均按照循环经济理念,通过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先进生态工业技术的应用以及配套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在资源能源节约利用和减少污染物排放方面取得了成效显著。 第二、逐步完善生态工业网络,提高产业发展的环境友好性。 2008年,各园区在产业链有延伸和废物代谢效率的提高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 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工业建设以区内现有的电子信息业、精密机械加工业、民生用品业3大门类1000多家企业作为生态系统的结构成员,通过构建开放的柔性生态网络加以实现。柔性生态网络的形成、丰富和完善将在开发区建设过程中通过市场机制构建产业链、减量化措施及绿色招商等重点工程因地制宜逐步形成。目前已初步构成以下四大产业链。 2008年鲁北化工园区根据建设规划,启动实施了一批循环经济生态示范项目。包括:火电厂烟气脱硫石膏、灰渣资源化示范工程、鲁北40000吨/日反渗透海水淡化工程、化工领域循环经济关键节能技术研究与示范、氧化铝赤泥废渣资源化利用等多项国债项目以及粉煤灰综合利用提取氧化铝工程、48MW风力发电项目、环氧氯丙烷、四氯化钛等项目,使园区发展循环经济工作落到了实处,并形成了磷铵、硫酸、水泥联产,海水“一水多用”,盐、碱、热电联产,生态电业,油、煤、盐“三化合一”,钛白粉清洁生产六条完整的循环经济生态产业体系。 在废物链方面,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过政策引导、技术支持和资金扶持等手段,依托优势产业和龙头企业,积极引进和培育资源再生和循环利用项目,形成资源再生产业良性发展格局。建成了绿环再生资源废物资源化等十一个生态工业链条,培育了绿环再生资源、永旭环保等多家“吃废”企业,实现企业之间废物的交换和资源化利用。宏华胜精密电子公司产生的蚀刻液、剥挂架废液和高浓度更新液,全部由超鼎再生资源有限公司驻厂回收制取氧化铜,回收效率达99%。烟台希尔德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利用相关化学废液通过酸溶、萃取、反萃、浓缩、置换等方法提取含量为90%以上的金属粗铟,经过电解形成纯度达到99.995%以上的精铟,通过铟、锡反应制备ITO导电粉末。东诚生化是一家利用水产品加工业废物为原料的制药企业,利用酶剪切技术从鱼皮鱼鳞扇贝边等水产品下脚料中提取胶原蛋白和牛磺酸用于药品、保健品、化妆品的生产。通用东岳汽车、通用东岳动力总成、鸿富泰精密电子产生的各种不合格产品和废旧包装物,由绿环再生资源公司进行专业化加工再生,2008年加工处理线路板边角余料、废木材、废纸箱、废塑料等废物10万吨,实现产值2.5亿元,成为机械汽车和电子信息产业废物的“加工中转站”。 扬州经济开发区注重产业链招商和完善循环经济产业链条,从招商引资到整体规划,每一个环节都按照循环经济的科学理念进行开发建设,区内各大企业的生产装置和产品前后连接,上游企业的产品甚至废料就是下游企业的原料和能源,整体打造“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静脉产业链”。如引进的亚东水泥、金秋建材项目共同消化二电厂的粉煤灰、渣;引进麦拓卡夫特浆料有限公司回收单晶硅浆料夜等,对现有生态产业链进行了补充和完善,构建了5条生态产业链。 其它园区也不程度地根据自身产业特点,优化和完善生态工业链网,部分园区生态工业链网已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 第三、强化园区环境管理能力,保障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稳定运行。 完备的环境保护管理职能是生态工业园区建设顺利开展和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通过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大部分开发区在环境管理能力的建设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目前正在建设的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中,其中4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9个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包括3 个已通过验收获得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命名的开发区环境管理能力有很大提高,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对各类各级开发区环境管理其能力的加强的作用日益凸显。 此外,各园区还通过基础设施的完善,在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中不断提高环境监测和监管能力。 上海莘庄工业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近千万元,为集中供热全面实施烟气脱硫项目和烟气在线监测项目。其中烟气在线监测项目已在07年11月26日拿到了市环保局的正式书面通知通过验收,12月1日起正式纳入上海市环保局固定源烟气连续监测系统。而烟气脱硫项目现在已完成施工,处于试用调试阶段,脱硫效率在85%以上,计划今年年底前通过市环保局的验收。工业区污水集中外排管网建设工程和企事业单位雨污水分流工程已基本完成。新建及改造污水管网近20公里,131家企业进行了厂区内部雨污水分流改造工程,目前工业区内企业污水纳管率已达100%。 第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区域污水排放最小化。 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扩展中水利用途径等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措施在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得到了广泛地实践。 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采用BOT投资模式,在西区规划建设2座10万吨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达到一级B。其中首期2万吨的大季家污水处理厂已于6月份投入正式运行,古现污水处理厂也于10月份通水调试。同时投资1900万元,建设配套再生水系统工程,在新区预埋中水管网46公里,服务面积达117平方公里。要求该区域内新建企业建设中水回用对接端口,鼓励企业通过中水回用、企业梯级利用等手段,减少废水排放。在建筑工程项目中,明确规定规模居住小区必须建设中水设施。目前,共计40多个中水工程项目开工建设,20家中水工程已建成,其中蔚蓝海岸小区、新时代大酒店等8家单位中水设施已投入运行,年减少COD排放200吨。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水资源循环系统建设方面成绩显著,产水能力为1万吨/日的海水淡化一期工程已建成并投入试运行;为区内企业提供去离子水的新水源一厂改扩建项目已完成并稳定运行,目前再生水生产能力已达到4万吨/日,位居全国综合类工业园区领先水平。此外,包括中水回用设计在内的西区污水处理厂(一期)通过项目验收并正常运行,化学工业区污水处理厂(一期)已经投入试运行。 绍兴袍江工业区纺织印染行业的水资源消耗占全区水资源消耗总量的80%左右,废水排放占整个园区废水排放总量90%以上,是园区水资源消耗和废水排放大户。为减少资源能源消耗,园区印染行业大力推行企业内水循环利用。企业积极开展中水回用工作,促进减排。明业印染、立盛印染和鑫和平印染分别形成了日回用污水10000吨/日、 6000吨/日和 3000吨/日的能力。 无锡新区加快推进污水厂提标扩容工程,完成了梅村、新城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容建设,水处理能力已达到14万吨/日。新城污水处理厂(9万吨/日)、梅村污水处理厂(3万吨/日)、硕放污水处理厂(2万吨/日)除磷脱氮升级提标改造工程于相继完工,正式进水调试,改造后的出水全部由一级B标准提升为一级A标准。2008年,无锡新区大力推广再生水回用工程,委托无锡市市政设计院编制的《新区再生水回用规划》已顺利通过专家组评审和论证,作为区内再生水回用示范工程的德宝水务公司再生水示范工程一期建成投运,二期将在年底竣工投产。 第五、加大宣传力度,扩大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影响。 通过宣传、试点建设等形式,拓展政府、企业和公众之间信息交流渠道,提高公众对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认知和参与。 上海金桥出口加工区以碧云国际社区为试点,建立“全分类全分流”的生活垃圾收集模式,强化居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和回收利用的责任感和意识。对家庭厨余垃圾、大件木质垃圾、大件电子垃圾建立独立的收集系统。废旧电池、废灯管等危险废物专门收集;对家庭厨余垃圾进行就地资源化示范,开展建筑节能改造,采用高效节能照明设备;探索适合社区的中水回用方式,深化社区景观、居民的中水回用、分质使用,开展多方位的节水实践;开展形势多样,内容丰富的绿色社区主题活动。

求采纳

Ⅵ 分享丨昆山招商引资成功,到底抓住了哪些关键环节

其中一个关键的措施,就是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和引导作 用,由漫天招商向专业招商、精细化招商转变,真正实现招商引资到招商选资的转变。也就是说,同样抓产业链,人家昆山人抓得细、抓得深、抓得巧妙。

Ⅶ 昆山的发展状况和未来趋势

昆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0)

“十一五”是昆山经济和社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全面巩固小康社会建设成果,率先向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本规划纲要是根据中共昆山市委《关于制定昆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要求编制的,是“十一五”时期昆山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的行动纲领。
一、发展基础
“十五”期间,昆山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大力弘扬艰苦创业、勇于创新、争先创优的“昆山之路”精神,全面实施“经济国际化、科教兴市、城镇化、可持续发展和富民强市”五大战略,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各项建设,全市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综合实力和发展水平再上新台阶,率先实现江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基本达到全面小康社会水平,综合实力跃居全国百强县(市)首位。
——“十五”是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的五年。五年来,通过实施外向带动战略、民营赶超战略和服务业跨越发展计划,全市经济始终保持强劲发展势头。“十五”期末,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730亿元,与期初相比增长2.6倍,年均递增29.5%;全口径财政收入116.8亿元,增长4.8倍,年均递增42.1%;工业总产值2333.2亿元,增长4.6倍,年均递增41.1%;进出口总额330亿美元,与期初相比增长7.8倍,年均递增54.4%;累计吸收合同外资超过110亿美元,到帐外资52亿美元,比期初分别增长6.3倍和6.4倍;民营经济发展实现重大突破,民企数接近15000家,注册资本超过220亿元,分别比期初增长4倍和13倍;启动实施服务业三年跨越计划,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第三产业增加值由期初的70亿元上升到期末的220亿元,增长2倍多。
——“十五”是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的五年。五年来,全市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作为重要目标取向,按照“四个巩固发展和提升”的要求,注重招商选资,强化精细招商,加快推进产业升级,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进一步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积极发展高效农业、设施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形成了以优质粮油、特种水产、特色蔬果为主的农业生产体系。以建设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为目标,依托各类园区,引进一大批科技含量较高、投资强度较大、带动能力较强的内外资项目,推动产业集群发展,重点培育电子信息、精密机械、精细化工等产业群。“十五”期末,三大主导产业的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6%,其中电子信息占50%。光电、特种汽车成为新的“种子”产业。积极培育新兴服务业,加快提升传统服务业,以周庄、锦溪、千灯为代表的水乡古镇旅游持续升温,开发区和陆家的现代物流业开始起步,金融保险、医疗卫生、教育培训、中介咨询、连锁商业等一大批重点项目落户昆山,第三产业增加值和增幅不断提高。
——“十五”是群众生活明显改善的五年。五年来,始终把富民工作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大力实施以“人人有技能、个个有工作、家家有物业”为主要内容的“三有工程”,完善社会保障,推进群众增收致富。“十五”期间,城乡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十五”期末,全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1680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450元,农村家庭纯收入超过8000元的比例超过60%。全市人均储蓄余额超3.3万元,位居江苏省前列。农民人均住房面积70.2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2平方米,市区居民住宅成套率达100%,人均期望寿命达80岁,城乡居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十五”是城市建设框架全面拉开的五年。五年来,坚持城市现代化目标,确立片区发展观念,大力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住宅向社区集中”,不断加快城市化进程,城市化率由期初的47%提高到期末的64%。“一城九镇”城镇格局初成体系,中心城区东拓西扩步伐加快,东西副中心初具雏型。启动新一轮小城镇建设,完成镇村布局规划,建成33个农民集中居住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建成市域“三纵六横二环五高”的公路主网架,二级以上公路通车里程达到56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00公里,建成9个高速公路互通。全面完成区域供水工程,日供水能力达到60万吨,建成一批污水处理厂,市区污水处理率达70.8%以上。以文化、体育、卫生、社区服务等公共事业配套为重点的城市功能设施框架基本形成,以傀儡湖水源地保护、城市生态园林绿地建设为重点的生态环境框架加快形成。“十五”期末,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5%,城市人均公共绿地达14平方米。全市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生态示范区等称号,全国生态市创建工作通过省级考核。
——“十五”是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五年。五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取得显著成绩。不断提高教育质量,进一步完善教育体系。“十五”期末,人均预期受教育年限达14.7年,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中教育、地方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全面发展,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入学率分别达到99%、100%、100%和97.3%,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5.9%。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力度,人才总量突破15万人,列全省县级市首位。大力开展科技创新和创牌活动,科技投入逐年增加,科技对工业、农业的贡献率分别提高到52%、58.5%,累计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列全省县级市首位。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建成,新建了市疾病控制中心,扩建了市人民医院和市中医院,“十五”期末,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69个,专业卫生技术人员3430人,卫生机构床位2121张。文化事业不断发展,新建了市科技文化博览中心、图书馆、侯北人美术馆等一批重点文化设施,全市各类文化场馆达到16个;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全民健身计划得到全面实施,建成市体育馆。五年来,以打造“效率昆山”、“绿色昆山”、“平安昆山”、“魅力昆山”为目标,狠抓机关效率效能建设,加大社会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启动“新昆山人”建设工作,广泛深入地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大力营造和完善服务环境、生态环境、法制环境和人文环境,全面优化投资经营和生活居住环境。
二、发展环境
(一)发展阶段
经过“十五”的发展,昆山已经跃上新台阶、站在新起点,正处于城市化加速期、新型工业化成型期、全面小康社会向基本现代化过渡期、经济增长方式转型期。昆山经济在经过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两个阶段后,开始向创新驱动阶段过渡;从以大规模数量扩张为特征的阶段开始进入以优化经济结构和提高经济质量为主的又快又好发展阶段,即产业层次迈向高附加值、精细化和柔性化阶段,产业布局呈现集约化、专业化和网络化趋势;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不断延伸;现代服务业跨越式发展。昆山发展从以经济发展为主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转变。
(二)机遇和条件
“十一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仍将是机遇大于挑战。经济全球化进入信息、资本全球化的新阶段,国际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国家宏观调控更加成熟,中央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全市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各级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这些都为我市“十一五”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
(三)挑战和压力
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对资源、市场、技术、人才的争夺进一步加剧,世界经济不稳定因素增多,国内区域竞争更趋激烈。从昆山自身来看,“十一五”期间正处于经济高速增长期,同时也是各种矛盾凸现期,突出表现为“四大压力”和“六个有待提高”。“四大压力”:一是人口压力,从2003年起,每年增加人口15万左右,其中绝大部分为初级劳动力,到2005年末常住人口已超过105万,给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带来巨大压力;二是环境压力,目前昆山的水环境、大气环境已经处于临界状态,给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带来巨大压力;三是资源压力,农用地转用指标越来越少,土地后备资源缺乏,水、电、气等能源供应日趋紧张,给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压力;四是社会治安压力,影响社会治安的消极因素仍然存在,特别是人口增长过快,流动人口犯罪已经成为昆山刑事犯罪的主要方面,将给社会治安带来巨大压力。“六个有待提高”:一是在经济结构中,服务业、民营经济在GDP中占比有待提高;二是在工业经济中,自主知识产权的比重和企业素质有待提高;三是在收入结构中,城乡人均居民收入占人均GDP比重有待提高;四是在社会事业与经济发展关系中,社会公共产品发展和供给水平有待提高;五是在城乡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有待提高;六是人口结构中,人才占劳动力的比重有待提高。

三、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今后五年以及更长一段时期内,昆山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总目标,继续弘扬“昆山之路”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大力实施富民优先战略、经济国际化战略、自主创新战略、城市化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把昆山建设成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中等城市。
(二)战略目标
“十一五”期间,按照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要求,结合昆山现有基础、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条件,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经济发展目标:“十一五”期间,GDP年均增长15%左右,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达到18%以上。到“十一五”期末,人均GDP达 1.2万美元(按常住人口计算),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2011年到2020年年均增长10%左右,到2020年,人均GDP达2万美元(按常住人口计算),达到高收入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人本发展目标: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25000元和13300元,人民生活在整体上迈向富裕,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生活环境明显改善,恩格尔系数、基尼系数达到基本现代化水平,逐步实行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障的城乡统筹。
社会发展目标:常住人口控制在160万人左右,城市化水平达75%,大力提高人口素质,万人大专以上人才数达1250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60%左右,万人刑事发案率、万人非正常死亡率、万人上访率的控制处于全国同等城市领先水平,卫生、体育水平进一步提高。
可持续发展目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5%,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大于90%,单位GDP能耗比“十五”期末下降20%以上,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城市发展定位:经济发达的现代工商城市,具有江南水乡特色园林旅游城市,自然、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生态城市,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全面发展的文明城市。
产业发展定位:形成以优质、高效、生态为标志的现代城郊型农业;形成研发、制造、营销相匹配的集约高效的先进制造业;初步形成多样化、国际化、规模化的现代服务业。
人文发展定位: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辉、科技与人文相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城市。
空间发展定位:形成城市体态合理、空间功能分区、城乡一体发展的局面,构筑“一城两翼六片九镇”的市域格局。
四、发展战略
为实现“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高扬发展主题,坚持率先发展和全面协调发展,确定并实施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在坚持“外向带动、民营赶超、服务业跨越”三大工作战略的基础上,全面实施“富民优先、经济国际化、自主创新、城市化、可持续发展”五大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
(一)富民优先战略
坚定不移地实施富民优先战略,就是要将保证广大人民能从经济发展中切实得到实惠作为一切经济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完成新时期富裕城乡居民的历史任务。
富民优先,体现在具体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之中。在今后的招商引资、城乡建设、财政预算等具体工作安排中,始终将是否有利于提高居民收入、是否让老百姓满意作为首要出发点。正确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一是亲商、富商与亲民、富民的关系。切实增强为民服务观念,坚持在“富民优先”的基础上加强亲商环境建设;二是居民收入、政府收入和投资者收入的关系。立足不断壮大中等收入群体,减少贫困人群,提高富裕人群的社会责任和道德操守;三是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的关系。初次分配体现效率,再分配体现社会公平,不断强化财政、税收、保障、福利等政策手段,缩小收入差距,增加普通居民收入,探索出一条建立在全民参与、全民共享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
(二)经济国际化战略
坚定不移地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就是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提升利用外资水平,坚持走经济国际化道路的方向不动摇。
“十一五”期间,要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从被动接受国际产业分工向主动参与国际产业分工转变,从被动应对国际经济波动向及时掌控国际经济动向转变,提高经济一体化后的风险防范能力。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一方面,全面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改善利用外资的结构,拓宽利用外资的领域,提高利用外资的效益。另一方面,全面提高运筹水平和注重对外投资,通过壮大外资企业的规模和实力,实施股权、人才和产业链的本土化,推进产业梯度扩展,加快优势企业“走出去”等举措,逐步使昆山成为整合国内国际产业分工联结纽带上的重要一环。
(三)自主创新战略
坚定不移地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就是要把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加快实现从“昆山制造”向“昆山创造”的转变。
要不断提升科技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尤其是重视提高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加快建立技术创新体系,改善技术创新的市场环境,完善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积极参与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要不断深化体制和机制的改革。按照“两个率先”和建设城市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改革政府管理体制,创新市场运作机制,增强市场经济意识,完善市场运行体系,在社会事业的发展和建设中,努力探索政府和市场为社会共同提供服务的方式和途径。要坚持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积极创造条件,依托上海、南京、苏州等大城市的科技力量,实现“借脑创新”,大力吸收科研成果,努力营造有利于吸引人才、培养人才以及知识更新提高的良好环境。
(四)城市化战略
坚定不移地实施城市化战略,就是要根据市域发展格局和城市定位,构筑以基础设施为纽带、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小城镇和特色镇为枢纽,农村新型社区和特色村落为基础的国际化、现代化城市框架。
中心城区继续科学实施老城区改造,规划建设中央商业区,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打造昆山城市的核心。加快西部副中心和东部副中心的建设,形成结构清晰、功能完备、服务业发达、科技发达、生态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新城区。坚持以城市化带动农村,加强特色镇旅游开发步伐,整理自然村落,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稳步推进新型社区建设。加快各类园区等新型载体建设,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按现代化标准完善基础设施,建成绿色、高效、便捷的城市交通系统,完善水、电、气等城市基础设施。完善城市功能,加快实施商业街、康居中心、行政副中心等功能性设施的建设,增强城市集聚和辐射力。
(五)可持续发展战略
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要以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目标,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努力构建以高新技术为支撑、以绿色产业和清洁生产为重点的经济结构,构筑与生态系统相容、利于永续发展的产业空间格局。
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经济和循环经济,合理开发、集约利用、切实保护各类资源,缓解资源短缺矛盾,提高环境承载能力。加大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切实降低单位产出的能耗、物耗水平和污染物排放量。鼓励利用清洁能源,促进能源和资源的回收循环利用,建设生态工业示范区、生态农业示范区和生态示范社区。加大污染治理投入,创新环保产业的投融资体制和经营管理体制,切实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广泛宣传,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养成爱护环境、珍惜自然的文明习惯。稳定低生育水平,适度控制人口流入,实现市场调节下人口流入流出的动态平衡和结构优化,推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五、发展举措
为全面完成“十一五”时期的总目标,具体落实上述五大战略,今后五年的工作重心和主要举措是:
(一)优化空间布局,形成现代化城市构架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努力推进生产要素和社会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促进生产力布局优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协调发展,进一步优化市域空间布局,形成科学合理、功能完备、结构清晰、环境优美、辐射力强的现化化城市架构。
1、市域总体布局
中心城区按照功能合理、风格新颖的原则,以前进路东西延伸段和长江路为主线加快建设,形成现代化城市框架。在柏庐路以东、长江路以西、沪宁铁路以北、娄江河以南的区域规划建设中央商业区,以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打造昆山城区的核心。进一步加快人民路、亭林路、北门路和前进路改造建设步伐,加大老城区改造和“城中村”、“镇中村”搬迁力度,整治娄江河等城区主要河流,形成滨河景观。加快以夏驾河景观工程为重点的东部副中心(开发区东部新城)建设和以新体育中心、康居工程为重点的西部副中心建设。继续推进各功能片区和特色镇建设,形成“中心城区+六大功能片区”的城市格局。改造和整理自然村落,稳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高集中居住水平。到“十一五”期末,城市化水平达到75%。
2、产业发展布局
农业以昆南为主保留15万亩粮油种植带和10万亩果蔬种植带,以昆北为主发展15万亩水产养殖带;工业集中发展沿吴淞江两岸以沿沪产业带、吴淞江工业园为主、中心城区东南部以开发区为主、西北部以高新技术工业区、玉山民营工业园为主的区域;服务业要着力打造中央商业区、花桥国际商务城、开发区东部新城等新型载体建设。
3、生态建设布局
按照创建国家生态城市的目标,形成合理的生态功能分区。饮水水源、自然湖泊、河流湿地、基本农田、城市森林和绿地、古镇、风景、湖泊等旅游度假区为生态保育区;中心城区、中心镇区和工业区为生态建设区;利用绿地、河网等自然山水特色,建设生态过渡区。
4、重大工程布局
在城市发展方面,突出抓好中心城区的规划建设,东西两个副中心的推进;在载体建设方面,重点建设花桥国际商务城、光电产业园、沿沪产业带、民营科技园、吴淞江工业园区等区域;在服务业推进上,着力营造阳澄湖、淀山湖、商鞅湖和巴城“四姐妹”湖的生态休闲旅游环境;在构筑城市功能上,积极开辟饮用水第二水源规划建设工程,积极争取建设城际轨道交通和高铁,规划建设立体交通网络;在社会事业方面,按照规划人口的需要,加大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方面的投入。
(二)巩固基础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昆山的重大历史任务。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昆山实际出发,坚定不移地走“工业化致富农民、城镇化带动农村、产业化提升农业”的道路,形成“生产现代化、居住集中化、生活城市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1、加强农村规划统筹
(1)统筹规划。将农村和市区进行整体规划,使农村发展与城市发展高度融合,建立和完善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统筹发展机制,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传播。加快推进农村“三集中”,集中发展农村公共事业,着力推进现代农民教育工程,开展“六清六建”等系列工程,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环境,集中发展新农村社区,在基本农田保护区等特殊区域,保护整合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自然村落。
(2)形成特色。不仅要主动服从全市的市域规划,更要凸现自身特色,精心谋划“十一五”期间的重大项目建设,一以贯之、连续建设、形成现代化特色镇。玉山镇抓好“大经贸园区”建设,花桥镇全力推进“花桥国际商务城”开发,陆家镇建设“道口经济”,淀山湖镇打造高品质的休闲旅游镇,张浦镇认真谋划商鞅湖的开发规划,巴城坚持做好“一蟹三鲜”文章,做好“四姐妹”湖的开发规划,周市镇加强功能项目建设,主动承接城区辐射,周庄、锦溪、千灯等镇开拓古镇旅游领域,提升旅游发展水平。
(3)增强活力。积极探索和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促进乡镇自我积累,自我发展,使全口径财政收入超10亿元的乡镇达到70%以上。发展村级经济,培育壮大税源经济,实施经济薄弱村扶持计划,到“十一五”期末,使年可支配收入超100万元的行政村达到80%左右。研究和落实村集体在征地和资产动迁中的补偿政策,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发展村级服务业和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创新农业保险机制,提高农业抵御风险能力。
2、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推进农业产业结构和布局结构调整,推动农业集中化、规模化发展,向优质、高效、生态的方向发展,形成区域优势产业的集聚。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发展农业,在种足现有耕地面积的前提下,提高经济作物比重和农业经济效益,重点发展名特优、规模化、高附加值和生态化的种养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农产品品牌化经营步伐,进一步打造以阳澄湖大闸蟹品牌为代表的系列特色水产品。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5家苏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经纪人代理、网上交易等方式,拓展农产品流通领域。以国家农业示范园区和丹桂园为龙头,重点发展旅游、观光、休闲农业,开发建设昆山农业生态园、渔业示范休闲基地和农家乐等旅游产品。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到期末,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比重达到20%。扩大农业对外开放,每年引进外资不少于1亿美元。加大科技推广力度,保证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的良好运作,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到“十一五”期末,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2%,机械化率达到88%。
3、大力改善农民生活条件
按照城市化的标准,以建设现代化生态农业集中区为契机,推动农民逐步向新型社区集中居住,并不断提高和完善各项配套设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到“十一五”期末,建成73个符合城市化标准的新型社区。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开辟农民增收渠道,拓宽就业门路,通过政府转移性支付,增加农民福利性收入,不断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到“十一五”期末,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3300元,中等收入农户占比达65%以上。
(三)加速产业升级,全面提高制造业水平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优先发展高新技术,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提高传统产业,形成一批在全国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规模性企业,通过多种形式促使企业生根,并加快培育一批省级以上的名牌产品,争取在创世界名牌方面有所突破。使昆山逐步成为产业特色明显、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1、产业升级
(1)大力发展以光电产业为龙头的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引进液晶显示器及周边配套产业。建设龙腾光电和相关配套重点项目,把我市发展成为重要的光电产业基地。“十一五”期间,高新技术企业工业产值实现年增长25%以上,科技贡献率60%以上。
(2)通过产业集群和拉长产业链促使产业升级。提升电子信息产业群,培育和壮大精密机械、精细化工、民生用品产业群。进一步拓展电子信息产业的领域,从外设、组装向核心元器件、软件、网络设备延伸,培育汽车电子、OAED等新型产业,提升IT产业的层次和水平。精密机械重点发展汽车零部件、精密模具、专用设备、机电一体化设备,特别是要培育发展壮大汽车零部件产业;精细化工重点发展高效低毒农药、植保农药、香精香料和生物制药等;民生用品着重发展有自主品牌的产品。同时,大力发展太阳能、纳米材料等绿色产业。鼓励和积极促进生产企业向研发和销售两头延伸。
(3)通过加快“低水平”工业企业的转型或转移来促进产业升级。加快制定鼓励引导政策。加大劳动法、环境保护法、税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对于环境污染严重、社会综合效益差的企业,实行强制淘汰的制度,促使其转型或转移。要注意政策连续性和衔接性,适当照顾这些企业的实际困难和利益,做好员工的安置分流等工作。同时加强考核和监控,在新建企业源头上把好关。
2、企业生根
(1)通过规模化发展实现企业生根。对优势企业通过契约式服务,促使其增资扩产,提高技术水平。到“十一五”期末,实现年销售收入超100亿的达到10家,超50亿的20家,超10亿的50家,这些大型企业的销售收入要占全部工业企业销售收入总和的50%以上。
(2)通过技术开发实现企业生根。鼓励优势企业加大研究开发投入,设立技术中心和设计中心,吸引跨国公司在昆山设立研发机构,引进先进技术,不断实现技术、产品和产业的更新。
(3)通过股票上市实现企业生根。鼓励和引导优势企业,通过联合兼并、资产重组等多种形式,整合资源优势,争取股票上市,积极探索债券等其他融资渠道。未来五年内,我市力争实现企业上市2至3家。
(4)通过民营配套实现生根。鼓励内资企业积极与外企配套。配套销售额年均递增30%以上。鼓励外资起用本地高层管理人员和技术研发人员,实现“人才本土化”,扩大内销,实现“市场本土化”,设立研发设计中心、采购分销中心和金融服务网络,拉长、加粗产业链,实现“营运本土化”。
3、产品创牌
(1)新品开发。要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新品开发,

Ⅷ 昆山的发展史

1979年之前,昆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业县,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全县仅有十几家县属企业。
1978年,全县工业总产值仅有2.8亿元,在国民生产总值中三产比重分别为51.4、28.9、19.7,农业在整个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只有22元。
改革开放初期,昆山政府适时提出了“东依上海,西托‘三线’,内联乡镇,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思路,通过横向联合,成功引进了军转民的一些三线企业,并与上海合办了500多家联营企业。内联外引促进了昆山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并使昆山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1985年,在昆山的国民生产总值构成中,三产的比重变为30.7、50.2、19.1,工业的主导地位得以确立,标志着昆山经济的发展方式由农转工的顺利实现。 1984年昆山设立了自费开发区。1985年1月开始,自费开发区不断发展壮大:由3.75平方公里起家,次年就扩大到6.18平方公里;1988年工业新区更名为“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1991年,被列为江苏省重点开发区。 1985—1991年昆山市合同利用外资金额从151万美元增加到5934万美元,增加了38倍。根据统计,在1985—1991年间,昆山市实际利用外资额分别占苏州市和江苏省利用外资总额的1/2和1/5左右。1990年,昆山的国内生产总值中,三产比重变为22.6、56.5、20.9,工业比重进一步提高。
80年代初快速发展的乡镇企业在企业规模的技术水平上恰好能够与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中小资本对接,这促进了这段时期昆山利用外资的迅速发展。但总体上看,该时期引进的外资主要是为了利用昆山当地廉价的劳动力,技术水平不高。这一时期虽然利用外资速度增长很快,但规模有限,利用外资在整体经济中的比重还比较低。 这一时期,昆山及时利用浦东效应和开发区效应,全面主动地与浦东接轨,接收浦东辐射,与浦东搞错位发展,形成了招商引资的第一轮高潮。
1992年昆山实际利用外资从1991年的1548万美元增加到12643万美元,增加了717%;1995年又比1992年增加了300%。这一时期,昆山的三资企业产值每年翻一番,外贸进出口额年均增长90%,GDP年均增长37.9%。1995年,外商及港澳台经济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比重达41.6%。外向型经济开始成为拉动昆山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在这一时期,昆山加强了各类招商载体的建设,吸引企业由分散发展向各类园区集聚整合,由传统产业向高科技产业集聚。在园区经济的带动下,昆山逐步形成了IT、精密机械、精密化工和民生用品等主导产业。
从2002年开始,在前一段时期外资数量不断积累并形成主导特色产业以后,昆山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思路开始从原先的外向拓展,向借助已有的产业平台、全面融入国际产业分工体系转变,实行区域经济发展的国际化,在注重量的扩张的同时,着力完善生产服务体系;在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的同时,积极整合国内外科技创新资源,实行开放式自主创新发展呈现“由低转高”的显著特征。
“由低转高”在制造业领域表现为,全市紧紧围绕电子信息、精密机械、精密化工、民生用品等四大支柱产业引进技术水平高、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外资龙头项目及其配套项目,构建上下游配套能力完善的产业集群。根据昆山市经贸委的统计资料,2007年昆山市工业总值突破4000亿元,其中33.7%来自高新技术产业。全市电子信息类的项目累计达到900多个,投资总额超过120亿美元,拥有年产4000万台笔记本电脑和2000万台数码相机的生产能力。
昆山坐落在上海与苏州之间,北与常熟、太仓相连,南与上海嘉定、青浦两区接壤,西与吴江、苏州交界。这个天然的地理位置为昆山后天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条件。很多想打入国内市场的外来资本都喜欢将眼光投注于上海,但是进入壁垒以及投资和生产的高成本性都使得投资者望而却步,和上海相连的昆山就成为了投资者的第二选择。位于多个城市之间,也就是意味着面对来自各地的廉价劳动力,这使得外资最初在昆山建立工厂、投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成为可能。沪宁铁路、高速公路、312国道等使得各种“昆山制造”更容易向各个城市甚至世界各地运出。这又进一步地吸引更多的外资前来投资。
目前,昆山是中国大陆经济实力最强的县级市,连续多年被国家统计局评为全国百强县之首。近年昆山还凭借雄厚的综合实力蝉联福布斯中国最佳县级城市第一名。2010年昆山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100亿元,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GDP高于4万美元,居全国所有城市之首。

Ⅸ 上海化工工业园区 我们想在附近投资项目,请问有什么优惠政策

小平理论在昆山的成功实践
——析昆山经济发展四步战略
郑斌齐
改革开放以来,昆山从一个农业小县,经过20多年的跨越式的发展,以一座现代化工商城市的崭新形象奇迹般地崛起在长江三角洲。在92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全球54个国家和地区的3600余家外资企业投入了180多亿美元的国际资本,世界500强企业有26家落户昆山,笔记本电脑产量占国际市场的六分之一。据统计资料显示,昆山市土地占全国万分之一,聚集了全国百分之一点九的外资、九分之一的台资;人口占全国万分之五,创造了全国百分之一点三的进出口总额,超过了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回顾发展的历程,昆山人脚踏实地走出了一条独特的令世人瞩目的“昆山之路”。完全可以说,昆山发展的每一步脚印,都是小平理论指引的结果;昆山实施的每一步战略,都是小平理论的成功实践。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小平理论指引昆山人大力发展横向经济联合,实现了从单一的传统粮食耕作向乡镇工业崛起的“农转工”的第一次转型。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同志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尖锐地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43页)“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50页)这篇报告实际上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是我们党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宣言书。十一届三中全会恢复了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树立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解放旗帜,完成了工作重心转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转折,使中国对外开放的理论得以突破。
1984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小平同志关于利用外国智力和扩大对外开放的意见,从大连开发区起始,陆续批准了14个国家级开发区。而昆山,只是一个农业小县,既不沿海,又没有港口。
当时的昆山县委、县政府果断作了“三个转移”的决策:从单一的农业经济向农副工全面发展转移;从产品经济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转移;从自建型经济向横向联合型经济转移。从而使全市工作的指导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各项工作转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昆山人发挥紧靠上海的区位优势,开始了加快发展乡镇工业,实行横向经济联合的“农转工”的第一次转型。
横向经济联合,昆山打破了长期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行政壁垒,实现了生产力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布局调整,在客观上起到了优化资源配置,生产要素重新组合的积极作用;横向经济联合,使昆山乡镇企业在较短的时间能够实现起步晚、起点高的蓬勃发展。截止1985年10月底,全县先后60多家企业分别与国内70家企业联营,其中与上海联营的有38家,与其他省市联营的有9 家,有46家企业建成投产。
与此同时,昆山人悄无声息地靠自己的力量,在县城东部办起了3.75平方公里的开发区,开始了自费开发区的艰苦创业的历程。
小平同志曾经指出:“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43页)昆山开发区的开创和发展,同样是坚持实事求是的结果。
自费建设开发区,政策上没有优惠,资金上缺乏支持,国内尚无先例可供借鉴,风险大困难多。昆山人在决策思想上跳出传统模式的框框,从四个方面创办出昆山开发区的特色。一是在模式选择上,采取“依托老城,发展新区”;二是在开发方针上,坚持“富规划,穷开发”;三是在开发步骤上,做到“滚动发展,逐步到位”;四是在开发目标上,以经济开发带动技术开发。
小平同志指出:“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64页)“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外开放,吸引外国的资金和技术帮助我们发展。”(《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78页)昆山人遵循小平理论,确立了“三个为主、四个一起上”的战略举措:资金以引进为主,项目以工业为主,产品以出口为主;实行内联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外商独资企业同时并举。1985年开发区创办之初,就引进了全省第一个县办中外合资企业。到1991年,开发区累计引进企业50多家,其中外资企业36家,引进国际、国内资本折合人民币4亿多元,走出了一条投资省、速度快、效益好,自费兴办开发区的路子,在全国开发区中独树一帜。昆山开发区完成的工业产值,相当于当时全国14个沿海开发区中的第五名。
在国务院召开的长江三角洲及长江沿江地区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座谈会上,李鹏总理说:可以按照昆山的办法……各地可以选择一些地方,进行自费开发,建立自己的开放城市或是经济开发区,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国家进行验收,然后再戴帽。1992年8月22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昆山开发区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中国第一个由县级市创办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东方风来满眼春”。“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看准了,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小平理论指引昆山人大力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形成了招商引资的第一轮高潮,实现了从发展乡镇工业向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内转外”的第二次转型
九十年代初,是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的关键时期。
1992年初,邓小平出现在深圳。1月19日,《深圳特区报》发表的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轰动全国。小平同志指出:“不坚持社会主义,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只有坚持这条路线,人民才会相信你,拥护你。谁要改变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老百姓不答应,谁就会被打倒。”(《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0—371页),“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象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2页)。昆山人抓住三个极好的发展良机(即:一是浦东的开发开放,二是小平同志南方重要谈话,三是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进入国家级开发区序列),大力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利用浦东效应,打时间差、空间差,形成了招商引资的第一轮高潮。
昆山人紧紧抓住这些机遇,以引进外资项目为重点,项目开发逐步实现了从“以内引外”到“以外引外”、从“来者不拒”到“择优落户”、从“筑巢引凤”到“引凤筑巢”的战略转移,全市经济建设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表现之一,利用外资的数量和水平大幅度提高。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外资开始取代中小资本争相落户。伴随着大项目和超大项目的落户,其投资的技术档次、规模、配套带动性以及现代化管理开始真正展现。创办于1992年7月的沪士电子(昆山)有限公司,是昆山开发区引进的第一家投资规模最大的台资企业。随后,号称“四大金刚”的统一食品、六丰机械、樱花卫厨和捷安特自行车以及日本的精工、牧田、丰田等大项目相继进入昆山,投资额都在3000万美元左右。
表现之二,引进项目的技术含量和技术档次,对带动昆山地方工业起到了难以替代的作用。昆山中小企业与国际著名企业配套协作,一方面加强人才、信息、技术的交流,提高中小企业的软件水平;另一方面在项目、产品的合作中,促进了中小企业技术装备的改造,提高产品档次,加快产业升级,壮大企业实力,还常常带动当地的相关产业,形成产业链。昆山市苏杭电路板集团公司原是一个不起眼的小作坊,通过配套协作,公司先后三次进行技术改造,总投资9700多万元,引进全套计算机控制的印制电路板设计、生产、检测设备,企业成为全国内资企业印制电路板最大规模的生产基地。
随着国家宏观调控力度的进一步加强以及昆山经济自身发展的需要,昆山经济发展的重点逐步由形态开发转向功能开发。在发展思路上,以国际化为总目标,扩大开放,提高水平,努力促进社区环境的城市化,产业结构高新化,经济发展外向化,社会服务规范化。在开发策略上,坚持引进与利用相结合,努力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在产业结构上,逐步由以二产为主转向二三产并重。据不完全统计,到1997年,昆山仅开发区就累计投入基础建设资金11.52元,引进外商投资企业420家,总投资29.22亿美元,合同外资26.47亿美元,到帐外资14.5亿美元。一个与国际接轨、功能齐全的现代化新城区基本形成。
“善于利用时机,解决发展问题”。“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小平理论指引昆山人面对亚洲金融危机,不失时机地拓展利用外资的领域,实现了从原来的村村冒烟转为工业向园区集中的“散转聚”的第三次转型
1997年亚洲发生金融危机,使亚洲经济受到重挫,中国进出口贸易出现下滑趋势;另一方面,由于发展中国家和中国中西部地区推出更为宽松的政策,沿海经济特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政策优势弱化,国际资本出现分流的趋势,招商引资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昆山人在困境中冷静分析了国际产业资本转移趋势后,敏锐地觉察到台湾电子信息产业将向长江三角洲转移,果断作出了“主攻台资”的战略决策于是及时调整招商引资策略,变等客上门为主动出击,在全国利用外资普遍滑波的情况下,保持了一枝独秀。
探研其原因,是昆山人遵循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善于利用时机,解决发展问题”(《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63页)。“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5页)的精神,实现了从原来的村村冒烟转为工业向园区集中的“散转聚”的第三次转型。
1997年下半年,昆山市委、市政府正式向国务院递交了一份关于建立出口加工区的申请报告。2000年4月27日,国务院批准建立15个出口加工区,10月8日,昆山出口加工区率先封关运作,成为共和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关运作的出口加工区。2002年,在全球经济低迷的情况下,中国引进外资达500多亿美元,超过美国,第一次成为世界上利用外资最多的国家。这既不是天上掉馅饼,也不是上帝的恩赐。国际权威人士指出,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利用外资大幅跃升,建立出口加工区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
昆山留学人员创业园作为全国县级市唯一进入“国家队”的园区,目前,园区拥有孵化面积3.7万平方米,吸引留学英、美、德、日等国学者创办了科技企业90多家,主要是软件、生物、光电、精密机械等高科技产业。
昆山玉山民营科技工业园创办于1997年10月,截至目前,该科技园已吸引了来自沪、浙等16个省、市390多家企业入园,总投资33.7亿元,已形成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精密机械模具、高档纸制品为主的产业基地。
昆山花桥镇成为江苏与上海“无逢对接”的最佳选择。2000年12月,江苏省外经贸厅和昆山市政府共同发起,建设江苏花桥国际商务中心,商务中心集国内外商贸办公、展示展销、仓储物流为一体,依托上海、接轨国际、服务华东、辐射全国的现代商贸物流产业的功能区。目前,入驻企业100多家。
目前,昆山各类园区利用外资、工业销售收入和进出口总额均占全市的90%以上,GDP占全市的80%以上。园区已成为产业聚集的高地,利用外资的密集区,区域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和发动机。
“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小平理论指引昆山人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全力打造现代制造业基地,实现了从粗放型经济向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低转高”的第四次转型
进入新世纪,站在世纪之交的历史门槛的昆山,如何抢占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再创新优势?昆山决策层学习邓小平“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要提倡科学,靠科学才有希望。”(《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7—378页)、“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74页)的指示,作出把实施技术创新工程作为新世纪经济发展战略,全面提升产业层次和经济运行质量,完成经济结构由“低向高”战略性调整,实现昆山经济发展的第四次转折和飞跃,把新世纪昆山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定位在打造现代制造业基地上。
昆山开放型经济在多年量的积累基础上,正在发生质的飞跃,全市引进大批科技含量较高、投资强度较大、带动能力较强的外资项目,形成了电子信息、精密机械、精细化工三大支柱产业,其中尤以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令人瞩目。目前,全市电子信息类项目累计达到650多个,投资额超过60亿美元,产出已占全市工业总量的38.6%,构建了从覆铜基板、印刷电路板、电子元器件、电脑接插件到整机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台湾十大笔记本电脑生产企业中已有6家在昆山设厂,昆山已成为国内重要的IT生产基地之一。同时,昆山大力引进研发机构。目前,全市已有40多家外资企业在昆山设立研发中心。这两年,中创软件、托普集团、浦东软件园昆山分园、北京中关村软件园、清华科技园等一批国内外软件研发项目相继落户昆山。2001年,昆山被国家科技部列为“全国科技创新示范试点城市。
在大量引进外资的同时,近几年,昆山民营经济发展迅猛,涌现了一大批外向型、配套型、科技型企业。仅去年全市新批私营企业3400多家,新增注册民资36亿元,注册私营企业数达到过去20年总和的一半。目前,全市私营企业总数超过1万家,注册资本累计突破100亿元。外资、民资双轮驱动,为昆山经济的快速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在加快经济发展中,昆山市重视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和用地管理,提出了“5432”集约用地新机制,以每亩土地投资额作为衡量标准,合理确定供地量,规定在出口加工区、国家级开发区、省级开发区及乡镇,每亩土地的投资额分别不得低于50、40、30和20万美元,以提升土地资源对招商引资和经济建设的承载能力。昆山出口加工区A区,落户外资企业21家,用地总量1495亩,投资总额10.2亿美元,平均每亩土地的投资额达到68.2万美元,2003年,昆山出口加工区进出口总额突破50亿美元,成为我市重要的外贸进出口基地。
人才铺就“昆山之路”,这是昆山人总结二十多年发展历程得出的结论。现在,每年举办各类人才招聘会100多期 ,成立博士后工作站,兴建留学人员创业园,启动实施“1138工程”,截止2003年,全市人才总量达到8.5万人,每万人中人才拥有量居全省县(市)之首。昆山根据本地产业发展的需要,加快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引进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硅湖职业技术学院、托普信息技术学院、台湾登云职业技术学院、洛阳外国语学院昆山分院、加快职业技术人才的培育。据测算,这些学院全部投入运行,昆山每年可以增加1万多名大专以上职业技术人才。
面对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昆山市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提出了坚持“四个巩固和四个提升”,即在巩固发展外商投资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民资投入的比重;在巩固发展台资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日韩欧美投资的比重;在巩固发展制造业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服务业的比重;在巩固发展IT硬件招商的同时,进一步提升软件研发项目的比重。昆山正不断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全面实现江苏省委提出了要成为全省“两个率先”排头兵的目标。

Ⅹ 昆山市还有那个镇在招商引资啊我们工厂想扩大规模购买一块地大概20亩左右。谁了解我们该怎么做呢

丹麦丹麦的国土面积很小,消毒土壤的危害,防止污染的土壤提供了政府制定污染土壤消毒的计划:一个估计30日年来,可生物降解,??水冲洗和高温度处理和其他方式在过去和本化学,铸钢,矿山企业,位于土壤消毒,消除污染。
日本风车净化湖的第二大湖泊,在日本---霞浦湖湖高25米,叶片直径为20米的荷兰风车,无论是人到现场观看,而且还净化湖泊设施。风车的叶片旋转,内置泵湖水不断地抽了,然后通过一个过滤器漂浮在水中清除垃圾和污垢,然后将这些净化的湖水,然后排入灌溉花的水上乐园和养金鱼,等等,湖泊,公园,增加了优雅的和精致的气氛。
购买新车第一回的费用,近年来,“循环经济”乱舞的概念。大约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日本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和法规,促进循环经济。
报废汽车回收是日本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是一个汽车大国,全国有7000多万辆汽车一年的超过500万。不愿意承担报废汽车回收处理成本,很多人都将报废汽车到处扔,不仅影响美观的城市和交通,没有处理有害物质,造成对环境的危害。
新加坡从小事做起在新加坡,所到之处一尘不染,公园,街头长椅,甚至遏制自由就座,而不用担心脏的裙裤。您可以从一个非常小的例子中窥见一斑:新加坡巴士安装一个小盒子,没有遮挡,在隔壁的扶手,下车的乘客扔票。从这个角度上,一方面,政府是严格禁止公众乱扔废弃物,试图制造设施向公众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地保护环境。
爱尔兰仅重听说过重算钱的,没有人听说过重供款的垃圾废物收集垃圾。但不久前,爱尔兰环境部公布了清理垃圾量的薪酬。计划推出一种新型的垃圾收集系统,在当地政府实施公共设施和生活垃圾的计量,或称重,要么必须支付的垃圾体积量根据实际垃圾量的清理费用。
事实上,在推出这项计划之前,爱尔兰的试验结果表明,在一些地区,“垃圾清理计划支付的金额是实现试点地区的废物排放显著减少,回收项目显着提高认识,但更少的钱,来支付清理垃圾下来。在非试点地区倾倒垃圾清理,每年收取固定的结果,有没有克制的垃圾排放,许多项目可重复使用的垃圾时,市清理乱抛垃圾艰巨的任务。
美国节约用水将被计算在美国的水资源人均占有量是我们的10倍,但这样的卡片:“美国的酒店每年180亿加仑的水,放在酒店的床头柜上,这些水主要用于洗涤。然后,你可以减少洗涤亚麻布的数量?如果你喜欢,将卡在了床上。 “放入浴缸中,会看到这样的警告:”如果不是特别脏。你可以用一条毛巾的身体而不是拧开水龙头? “

朋友和家庭聚会,永远创伤欢,春节,家里自然的喜悦载体:幸福饮食无节制的,聊了一个美好的未来。春节过后,家需要大清洗。亲朋好友聚会团圆,窜门新年快乐,自然会折腾一番在家。这里向读者介绍7种环保的卧室清洁方法,它不仅能实现的目的,干净的房子,同时也大大降低了污染的客厅,以满足现代城市家庭的健康和环境的需要。

化学品的柜子

原因:很多在柜子里的人没有知识,杀虫刹车清洁剂,抛光剂中的有害产品“有毒”,“危险”,“警告”或“注意”标签的化学品。从这些瓶瓶罐罐中渗出液体厨房里挥发,空气释放到大气中,家庭和儿童的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的警告标志,从橱柜里取出,放置在一个特殊的密封箱,然后,对产品的绿色标志。

优点:家里更安全,让孩子远离污染。
2。巧选杀菌剂替代品
/>原因:由于长期使用抗生素会产生抗药性,杀菌剂也是如此。

:自制替代性的杀菌清洗活排斥。这项新的研究表明,古植物和精油配方可以杀死细菌。许多香精油(如薰衣草和百里香),抗病毒的作用甚至大于苯酚。另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并不像一些常用化学消毒剂消毒植物园,引起抗药性。下面的香精油洗液的健康和有效的,喷在电路板的情况下,花了一些很好的消毒方法。

这里是一个简单的淡薰衣草消毒液的配制方法如下:

成分:一杯水,精油20滴纯薰衣草精油

方法:将水倒入一个喷雾瓶,倒入瓶中,摇匀。

使用:上喷洒液体的物品进行消毒,并保持15分钟,或者不清洗,让它自然风干。

注意:不要让液体进入眼睛或接触到皮肤的。另外,喷雾瓶必须清洁。

好处:创造一个健康的空间环境。

3。水洗涤剂与水的质量

原因:如果硬盘的水,它是建议你选择洗涤剂代替肥皂,以避免肥皂泡沫。

方法:很多人不知道肥皂和洗涤剂之间的区别。肥皂和洗涤剂,去除油渍的皂是由脂肪和碱液,和洗涤剂是一种合成材料,使用肥皂,洗涤剂特制并不会与硬水矿物质和原料的皂垢反应洗水用肥皂和缺点矿物质在水中将用肥皂发生反应,形成的薄膜不能被溶解,这将允许衣物变灰,和膜将形成的残余物,但洗涤剂是不容易与在水中的矿物反应是一个更好的选择洗衣服。

好处:选择正确的产品可以节省时间,节省资源。

垃圾中有害物质的特殊待遇

原因:有毒物质和废弃物不应该被扔掉,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因为他们对环境的影响。

方法:废旧电池和其他危险废物,可以到专门的回收部门进行处理。
a>
好处:减少有毒废物掩埋或焚烧,不仅是他们的家净化净化了整个地球。

5。存储节水快感的身体和心理

理由:节约能源,建立良好的社会道德。

好处:尽量节省宝贵的水资源。

6。自制健康洗涤剂
理由:避免使用石油产品,既省钱,卫生,而且可以减少地球资源的消耗。

:花时间去了解工作原理自己制作洗涤剂的化学剂。这里推荐一个简单的清洁剂配制方法:白醋和柠檬汁。

白醋和柠檬的米是酸性的,可以中和硬水的碱性物质溶解粘堵的锈渍和木器表面的灰尘。

好处:安全,简单,去除污垢。

7。自制的绿色安全的清洁工具 BR />
受访者:alz19890131 - 武术13 2007-6-3 11:52

地球的诞生,有45-46亿年,但今天我们只它是这个历史,在过去的600万年来更清楚地了解什么发生在地球的历史上,由当时的岩石地层和化石的形成包含记录;地球上30数百数百万年前,但在长期停滞在一个非常低的水平阶段,主要是低细菌和藻类植物化石,他们离开了,并保存这些化石的岩层,且多为不同程度的变质,这使得更难以了解地球的早期历史中。可以追溯到大约600万年前,大量的高等生物中,有大量未经处理的变质沉积岩层和动物化石保存下来,从而提供了更可靠的材料,所以,关于这段历史的地球600万元岁,一个更详细和可信的。后的相似之处,并阐述了人类历史上,没有文字记载,在人类历史上是相当模糊的和短暂的,并书面记录,人类历史上变得清晰,内容丰富。总之,地球的历史或人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更远更模糊,更简单,更清晰,更丰富。
600万年前从地球上诞生可以追溯到更接近,这个时候在地球的历史上被称为隐藏显生宙持续时间约40十亿年,但由于原料短缺,未能将一个详细的历史发展阶段一般划分为太古宙,元古宙,他们已定义的限制,通常被称为前古生代。 />当地球上生命的进化主要是从低等植物炮轰无脊椎动物为主隐藏的显生宙(即前古生代)进入显生宙地球的历史。
生物继续从初级到高级的进化无脊椎动物让位给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不断有新的“强”从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动物,我们人类,这种下降赫悉嗯,轮流着在这个星球上的主角。
早在古生代,北部和南部的国家,有一个非常广阔的区域被淹没在海边。在海中,藻类的大量繁殖,但多更先进的比它有大的数字的动物称为三叶虫统治世界的海洋,当土地是仍然没有任何生物的生物。
三叶虫是一种节肢动物,身体分为头,胸,尾,三,整个头部和尾部之间,水平垂直的样子看,有一个凸起的中心轴可以分开三部分组成,它的体长,头胸甲的保护作用。三叶虫是几厘米长,大身形的动物的时候,他们中的大部分栖息在海底,有几个钻漂移沉积物居住或在水。
前寒武纪后期,三叶虫高峰期,仍然有很多的奥陶纪三叶虫,但海面上出现了更强大的比动物,这种动物是软体动物锥易怒的圆锥体,一端开口,它的头,长环触手,用它来捕捉食物和爬行,游泳。他们的大身材矮小,一般可达几十厘米,行动迅速口服,三叶虫不是他们的对手,这些软体动物是远房亲戚,章鱼,鱿鱼,但最??有已经灭绝,还只是停留在岩石下的锥形单体横造成的化石,这块化石被称为“角石”,被称为“鹦鹉螺”这实际上也看到在今天的海洋。
地球上占主导地位后三叶虫是无脊椎动物鱼。早奥陶系海相,形状像鱼头下巴,身体披一块骨甲的鱼“又出现了 - 留下来的晚的真正的鱼亮相。泥盆纪鱼进入繁殖高峰时刻在地球上已成为世界上的鱼。
中志留系开始,许多的世界淹没区,发生在地壳中的土地变化升高;顺利,在一些地区的地壳大面积的?升高的海水慢慢地撤退,有一些地区,地壳剧烈的拉伸倍,逐步形成山,这就是所谓的造山作用。志留纪后期,南部和北部欧洲和其他地方,造山运动发生。泥盆系,用地范围更加扩大,其中海水大陆的人。
从海洋到陆地的变化,促使原有的生物生活在海土地出让。晚志留世,在沿海地区的沼泽,一直是一个非常原始的蕨类植物,根,茎,这些植物叶片分化出现光秃秃的,它被称为裸蕨类植物,他们是第一次登上陆地植物。泥盆系,陆生植物增加,其中大部分根的茎,枝叶繁茂。这些植物是蕨类植物为主,但他们游荡,我们也可以看到的小药材种蕨类植物,但多高大的木本植物,尤其是进入石炭纪,这些植物更加茂盛。在许多地方一片茂密的森林,树木的高度厚40米,杆3米的基础。
这些树木因种种原因被埋入地下,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变得缝。地球上的煤,形成了的石炭纪起来时,地球上的森林后,从来没有达到规模化的时间。其次是石炭 - 二叠系陆上植物仍然蓬勃发展,并开始松柏类的更先进的植物,也有很多在这个时候形成的煤层。
动物比植物登上了土地后,也开始以泥盆系两栖类原。石炭纪,二叠纪,地球变成一个世界上两栖类动物。
昆虫出现在陆地上,甚至可能早于两栖类动物的石炭纪,二叠纪拥有发展良好的,当昆虫1300种以上,特别是大的身体和翅膀,有70多厘米长的这么大的昆虫,后来也没有出现。
结束时的二叠纪时期,地球生物圈的一个很大的变化,三叶虫各种生物灭绝,古生界走到了尽头。
在石炭纪,二叠纪,地壳继续取消一些地区不时海,有时土地;多次造山运动。今天的大陆,那么有粗具规模,但被链接到一个单一的片,然后逐渐分裂成若干块,并移动其位置,今天经过前2亿年这样的演变。
古生代结束,到中生代地球的历史。
爬行动物统治地球,中生代的一项功能。当爬行动物,主要是身体和巨大的恐怖形象,人们用传说中的“龙”来称呼他们。瞬间攀升的土地的恐龙,鱼龙,蛇颈龙,在海中游泳,和龙,翼龙,地球成为“龙的世界”,在天空??中飞翔。
恐龙之所以给人的印象是人,尤其是爬行动物,因为大多数恐龙的巨大身体,身体有些20_30米长的重量40_50吨。不是所有的恐龙一样大,因为是小的。然而,这些小人们忽略。提到恐龙,人们想到的一个巨大的可怕的图像。
在晚中生代恐龙和许多其他类型的“龙”有些人认为,有可能是极少数孑遗,但目前还没有找到灭绝。总之,在晚中生代,生物再一次伟大变革的时代,这将成为一个重要的基础,中生代和新生代的划分。
出现了强烈的地壳运动,可能是在晚中生代恐龙灭绝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个大的地壳运动,使地球上的许多山区,气候寒冷,植物沿也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原来的环境,有利于改变了恐龙的生存,他们没有做出反应的能力,不得不去灭绝之路。在最近几年一直是影响巨大的陨石撞击地球的,可能是主要的原因是真正恐龙的灭绝,也相当合理。
但是晚中生代强烈的地壳运动,确定性,这轮运动的影响很大,我们这个时代的大片土地,今天的地形,总的趋势是奠定基础的时候。
到新的一代强烈的地壳运动不断发生,特别是在30多万年前,长期被淹,厚的沉积物堆积今天喜马拉雅山脉沿的逐步崛起,成为“世界屋脊”造山运动,被称为喜马拉雅运动,这个新的性能在其他地区的国家,一些地区的高原山地升高,一些地区的沉降平原洼地,地形的巨大变化所造成的。
代替退位后的爬行动物,哺乳动物以及鸟类。一些有蹄类四足动物吃植物生活的哺乳动物,以培育肉食动物饲料也将被开发,地球上的生命,并逐渐演变成今天的局面,该名男子触动的地球这个阶段的条件是成熟的,和地球的历史上也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地球不停旋转的旋转时间提前,几十亿年后,这适合人的发展的条件。人类成为地球的主人,在地球的历史开始了一个新的时代。
人类不断涌现数年前在地球上,还不能说一个明确的数字,到第四纪,人类开始发展,这是毫无疑问。
早在30万年前,地球上有一个先进的哺乳动物古猿。南方古猿一直生活在森林中,爬在树上一整天,但由于环境的变化,一些南方古猿在地面下,学会了直立行走,手和脚,分化,视野扩大了,心里也严终于能够制作工具和说话,这种转变演变成现在通常被认为是在第四纪完成。
第四纪,几个出现全球温度的降低,导致在一些地区一年四季的雪和冰冻结的冰川覆盖的土地面积?5200平方公里的,最大的有三次较大的比现在,更。
由于大量的水被冻结在冰川,海洋减少的水量,以减少海,今天许多淹没暴露在海面上,美国亚洲之间的白令海峡“陆桥”连接两个大洲。
气候变冷,生物的生存和发展,影响了一些地区的森林减少,直至消失,寒冷,干燥的草原变成温暖和潮湿的丛林,在这个过程中改变一些生物无法适应变化环境中的,所以灭绝,一些生物学上的变化,它们的形状和习惯,以适应环境。部分的南方古猿生活领域,似乎也受环境变化的影响。
人类祖先的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以获得经过艰苦难以想象的困难,终于攻克了环境变化所带来的环境,只能适应自发转变的环境,新的道路,。
发现的元谋,150_180亿年前的猿人化石,发现小的石制工具和火的痕迹。大约50万年前的猿人生活在今天的罢工口的店铺面积已经能够创造出大量的石器和骨留下了许多痕迹的火。几万几千年前,当图像的人,今天的人们接近。
除了人以外,任何其他生物的本质是漫无目的的,只有人才自身的行为成为自觉的活动。人的有目的的改造环境的作用将变得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力量。
人类的时代相比,在地球的历史上的“王朝”,只能说是刚刚开始。人类在地球上的时间是短暂的,人类有如此强大的力量,现在为时已晚。
没有科学武装的人在大自然面前是软弱的。现代科学技术和大工业的崛起,但超过200年。比喻地球的千岁老人,在不到半小时前获得了巨大的知识转化为力量。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因此,前者需要很多人花费很长的时间做的事情,现在只需要一个可以做的不多,花更短的时间内。最初出现在了蒸汽机,顶马的工作,面对现代火箭发动机,顶$ 100亿美元的马工作。
仅作为一种天然的部队和其他部队的性质,那么人类微小的人比。不过,只要掌握科学技术将能够利用自然的力量,并为人类的利益。填海工程,上天入地,现在已经不是一个神话,而是一个事实。
三叶虫在地球上持续生存3亿年,地球上的人类的地方生存的时间,不到百分之一的,它是年轻,非常我们的地球,太阳,仍然是在一段时间的活性强,因为他们现在正在运行,光,热,也保留了很多亿年。因此,人类有足够的时间在这个舞台上发挥积极的作用,谱写新的篇章的光荣历史的地球,和地球或地球以外的空间,探索新的世界。

阅读全文

与昆山产业链建设与招商引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