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造船行业的产业链是什么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船舶业造成了较大影响,金融危机折射出中国船舶业哪些深层次问题?国务院新出台的船舶工业调整振兴规划对行业有什么意义?本报记者在两会期间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711研究所所长兼总工程师金东寒。
危机有利于行业长远发展
现代物流报:目前金融危机对船舶业造成了什么影响?如何看待这种影响?
金东寒:船舶业是外向型经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比较大,像中国、韩国都有撤单的危机。一些订单本来订了船,后来放弃了。船舶业里面还有个配套,就是里面的一些设备。因为造船不仅是造壳,也要装很多设备,这些设备也面临着很多问题。前段时间,我们国家的船舶业发展显得无序,因为这个行业利润比较高,许多民营企业都投进来,造成造船能力过剩,这个问题已经泡沫化。经济危机对于中国来说不见得是个坏事,从长远来说有利于这个行业更快的发展。
现代物流报:对于船舶业来说,目前的突出矛盾是什么?
金东寒:船舶业的首要问题就是产能的问题,根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的产能已经达到了6000万吨。这几年世界对于造船需求特别大,也不过刚超过一亿多吨,正常年份也就是6000万~8000万吨。中国的产能跟世界的需求基本一样了。就造船这个行业本身来说,实际上这个产能有些过剩。像浙江那边的民企,到处都在造船。这次危机先淘汰的就是民企,而且比例肯定在50%以上。原来民企不懂得产业发展规律,看到这个东西赚钱,就盲目投入。
现代物流报:中国有如此庞大的产能,我们在技术上是不是也能跟进? 金东寒:技术创新跟不上是中国船舶业的第二个问题。我们大企业现在造的船档次比较高,国内的民营企业造的船还是很普通的船。中国的骨干造船厂三大主力船型都能造,比如散货船、VLCC(超大型30万吨油轮)、大型集装箱船,还有就是海洋平台的一些工程船也能造。但是再高档一些的,比如豪华游轮,还有LNG。LNG运输船最近也开始造,但是技术还不是我们自己掌握。所以新产品的研发,是中国造船业面临的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造船业应加快配套供应发展 现代物流报:目前各行业都在进行产业链竞争,对中国船舶业来说,目前的产业链能做到什么程度? 金东寒:我们现在的配套率发展和造船业发展不匹配。造船业现在高速发展,比如2007年,我们的造船总量占世界造船总量的22%多,2008年到了28%多。现在已经是世界第二了,再过两三年,我估计中国能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虽然是高速发展,但只有50%不到的设备是我们自己生产。这50%不到的设备中,又有40%左右的零部件从国外进口,所以我们的设备国产化率非常低,而这个设备又是价值含量比较高的。 这里面的问题主要包括,一个是我们自己做的设备满足不了技术要求。我们现在是引进国外的品牌,在国内生产。第二没有形成产业链。比如总装厂能力上去了,但是买不到零部件。零部件没人给做,造船业整个是一个产业链,因为那上面的设备太多了,各种各样的设备都需要。第三个就是我们没有全球服务体系。装在船上的设备是在世界各个地方跑的。设备要是在汉堡坏了,你就要在汉堡给客户修。我们没有全球服务网,只有在全球各个港口都有我们的服务点,客户才会买我的设备。因为我能保证客户到任何一个地方出了问题都能修。否则客户到了一个地方没法儿保修,船开不了,损失会很大,可以说中国造船设备能不能发展,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这个问题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和中国船舶重工集团两大集团都在研究,也开始在一些主要的港口设了一些点。
现代物流报:您说的配件咱们没有品牌,在技术含量上达不到要求,在船体用钢方面咱们能达到要求吗?
金东寒:这个能达到。现在建厂不是说所有的东西我都自己产,都不是小而全的,都很专业化的。基本上我只生产机壳,然后生产几个零部件,然后我就总装、实验、交付。比如这个按钮,还有显示屏,都是专业厂生产的。现在我们整机厂可以了,但是专业厂没人生产这个,好多东西都要进口。加工方面的产品没有配套主要是因为原来用量很少,国内企业做这个不赚钱,而且要求高,企业没有兴趣做。现在需求量大了,国内企业也有兴趣做了,做也要一个过程,不是马上就能做出来的。比如说发动机这个行业,那要求就是要顶级的,中国的发动机产业实际上是落后的。各种发动机,不管是飞机、造船、车用发动机,都是落后的,跟国外都不能比。中国造船业要形成一个产业链,协同发展。如果某个地方你能力过强,某个地方跟不上,那么你的发展也不健康。
2. 指明世界海洋资源利用现状,利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说明海洋资源利用的途径!
蒸馏法海水淡化技术研究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天津大港电厂引进两台3000立方米/日 多级闪蒸海水淡化装置,于1990年运转至今,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 技术经过"九五"科技攻关,作为"十五"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正在青岛建立3000吨/日 的示范工程。
海水直接利用,是直接替代淡水、解决沿海地区淡水资源紧缺的重要措施
海水直接利用技术,是以海水直接代替淡水作为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等相关技术的总称 。包括海水冷却、海水脱硫、海水回注采油、海水冲厕和海水冲灰、洗涤、消防、制冰、印 染等。
海水直流冷却技术已有近百年的发展历史,有关防腐和防海洋生物附着技术已基本成熟 。目前我国海水冷却水用量每年不超过141亿立方米,而日本每年约为3000亿立方米,美国 每年约为1000亿立方米,差距很大。
海水循环冷却技术始于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等国家已大规模应用,是海水冷却技术的 主要发展方向之一。我国经过"八五""九五"科技攻关,完成了百吨级工业化试验,在海 水缓蚀剂、阻垢分散剂、菌藻杀生剂和海水冷却塔等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十五"期 间,通过实施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正在建立千吨级和万吨级海水循环冷却示范工程。
海水脱硫技术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出现,是利用天然海水脱除烟气中SO2的一种湿式烟 气脱硫方法。具有投资少、脱硫效率高、利用率高、运行费用低和环境友好等优点,可广泛 应用于沿海电力、化工、重工等企业,环境和经济效益显著。目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 水脱硫产业化技术亟待开发。
海水冲厕技术20世纪50年代末期始于我国香港地区,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处理系统和管 理体系。"九五"期间,我国对大生活用海水(海水冲厕)的后处理技术进行了研究,有关 示范工程已经列入"十五"国家重大科技攻关技术,正在青岛组织实施。
海水化学资源综合利用,是形成产业链、实现资源综合利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体现
海水化学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是从海水中提取各种化学元素(化学品)及其深加工技术 。主要包括海水制盐、苦卤化工,提取钾、镁、溴、硝、锂、铀及其深加工等,现在已逐步 向海洋精细化工方向发展。
我国经过"七五""八五""九五"科技攻关,在天然沸石法海水和卤水直接提取钾盐 、制盐卤水提取系列镁肥、高效低毒农药二溴磷研制、含溴精细化工产品及无机功能材料硼 酸镁晶须研制等技术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十五"期间正在开展海水直接提取钾盐产业化技 术、气态膜法海水卤水提取溴素及有关深加工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利用海水淡化、海水冷却排放的浓缩海水,开展海水化学资源综合利用,形成海水淡化 、海水冷却和海水化学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链,是实现资源综
3. 我国海洋资源分布不均、开发力度及政策不同,近年来,我国海洋经济在总量快速增长的同时沿海各地区发展很
(1)海盐业海洋矿业(4分) (2)海洋交通运输业——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对外贸易额大(2分) 海洋船舶工业——长三角地区海洋交通运输业发达,船舶市场需求量大;工业基础好,能满足发展船舶工业的需要(4分) (3)海上风能资源丰富;海岸线长,多宽阔浅滩;有雄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沿海省市经济发达,电力需求量大(8分) (4)①发展新兴海洋产业,优化海洋产业结构; ②提升海洋资源产业化水平,延长产业链; ③加强科技研发、提高海洋产业科技竞争力; ④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缩小沿海地区差异; ⑤加强海洋资源环境的整治与保护。 (每点2分满分10分) 4. 海洋经济概念股有哪些
海洋经济概念股 5. 海洋新兴产业有哪些
海洋战略性新抄兴产业是以科技含量大、技术水平高、环境友好为特征,处于海洋产业链高端,引领海洋经济发展方向,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和导向性作用的海洋新兴产业。 6. 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哪些
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科技含量大、技术水平高、环境友好为特征,处于海洋产业链高端,引领海洋经济发展方向,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和导向性作用的海洋新兴产业。 7. 走进海洋产业园,让我有什么新的发现
海洋产业园打开了我的奇妙新世界。 8. 中国如何发展自己的海洋旅游业 在确实保护海洋生态资源的前提下,适度发展海洋旅游业包括:休闲海洋渔业、游轮度假和海洋公园建设等。 9. 海洋概念股,海洋相关上市公司有哪些
1、船舶制造:中国船舶(600150)、中船股份(600072)、广船国际(600685) 与海洋产业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