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哪一年将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培育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导产业
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而标准在推进智能制造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和引导性作用。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委联合发布了《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版)》,从生命周期、系统层级、智能功能3个维度建立了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参考模型,并由此提出了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框架。
包括5类基础共性标准和“智能装备”、“智能工厂”、“智能服务”、“工业软件和大数据”、“工业互联网”5类关键技术标准以及在不同行业的应用标准。本期刊发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对《建设指南》的解读,以推动工信行业、企业与国标对标,形成各领域、各层次智能制造融合创新合力。
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是落实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是我国制造业紧跟世界发展趋势、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智能制造具有较强综合性,不仅仅是单一技术和装备的突破与应用,而且还是制造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与创新集成,是生产组织方式和商业模式的变革。随着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的高速发展。
我国智能制造装备的发展深度和广度日益提升,以新型传感器、智能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自动化成套生产线为代表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智能制造装备实现突破,但制造环节互联互通等制约智能制造发展的关键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对跨行业、跨领域的智能制造标准化需求日益迫切。
推进智能制造,标准化要先行。为指导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根据《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部署,联合发布了《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版)》(以下简称《建设指南》)。
㈡ 3C智能制造未来发展趋势
近年来,智能制造抄装备行业增长势头迅袭猛,初步形成一定的规模。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发展前景与转型升级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09年,智能制造装备行业销售产值约为3600亿元,2010年智能制造装备行业规模约为4000亿元。2012年,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约11052.9亿元,已提前完成“至2015年,产业销售收入超过10000亿元”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目标,发展非常迅速。
根据国家《中国制造2025》、《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最新政策,“十三五”期间智能设备将迎来黄金发展时期。
前瞻产业研究院分析认为,未来,我国智能制造装备呈现出自动化、集成化、信息化、绿色化的发展趋势。
根据我国对智能制造装备行业的发展规划,十三五”期间,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销售收入年复合增长率27.23%,年复合增长率24.58%。前瞻分析到2022年,产业销售收入超过38000亿元。
㈢ 广东省发展智能制造装备需要突破点有哪些
《广东省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5-2025年)》(下简称《规划》)已经发布。《规划》围绕“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总 目标,抓住全球新一轮制造业变革和我国实施《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的机遇,以国际智能制造先进水平为标杆,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智能制造核心技术攻关和关键零部件研发,全面提 升智能制造创新能力,推进制造过程智能化升级改造,实现“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转变。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发展,广东已成为国内制造大省和全球重要制造基地。2014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2.93万亿元,其中先进制造业增加值为1.41万亿元。雄厚的电子信息产业基础和较为 完善的工业体系为智能制造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产业支撑和市场空间,国际上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带来的制造业变革,以及中国“四化同步”发展带来的需求扩展和消费层次的提升也为广东省智 能制造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与此同时,广东省制造业发展仍面临严峻挑战,在创新能力、产品质量和品牌、产业结构、信息化水平等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关键技术、核心部件对外 依存度高,自主品牌企业尚未形成规模、缺乏核心竞争力。同时,劳动力成本上升、土地资源和环境要素约束加剧等因素迫使全省制造业必须加快向“创新驱动”转型,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 务化升级,由“制造”转向“智造”。
《规划》指出,未来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推动资源配置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强化企业在推进智能制造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 并统筹信息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广东省将选择条件成熟、需求迫切的行业和领域,集中资源开展智能制造示范应用,以智能制造示范基地为载体,培育一批智能制造大 型骨干企业,带动一批配套的中小微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形成一批产业链完善、辐射带动作用强的智能制造集聚区和产业园区,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市场竞争力与前景的产品和企业。同时, ,广东省将坚持把创新摆在制造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着力提高智能制造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基础支撑能力。
《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省制造业综合实力、可持续发展能力显着增强,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的地位明显提升,全省建成全国智能制造发展示范引领区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区 。其中,2017年,全省先进制造业增加值超1.8万亿元,年均增长达到10%左右,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从2014年的48.1%提高到50%以上,其中智能装备产业增加值达3000亿元,年均增长20%左右。 2020年,全省先进制造业增加值超2.4万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3%以上,智能装备产业增加值达4000亿元,面向工业制造业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2025年,全省制 造业全面进入智能化制造阶段,基本建成制造强省。制造业水平显着提升,规模以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提升至25万元/人。
《规划》认为,广东省智能制造发展的主要任务首先是构建智能制造自主创新体系——突破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建设智能制造创新平台,推动两化 融合标准体系建设,加强知识产权的运用、保护和管理,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其次,广东省还要发展智能装备与系统,如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加快发展智能化基础制造与成套装备、培育发展系统集成 及应用、加强智能制造示范基地建设等。第三,广东省将实施“互联网+制造业”行动计划,包括加快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互联网+生产制造”发展、推进工业云平台建设、促进工业大数据集 成应用。第四,广东省要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包括实施“机器人应用”计划、推动制造业新一轮智能化改造及推广绿色制造。第五则是要提升工业产品智能化水平——推动智能移动终端多样化发展 ,提升家居产品智能化服务水平,大力发展智能交通电子信息产品,培育发展智能医疗设备,推广智能轻工消费品。最后则是完善智能制造服务支撑体系,包括加快发展工业设计、大力推进研发服务、 加快发展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和促进服务型制造发展等。
为保障《规划》实施,广东省将建立全省智能制造发展部门间联席会议机制,全面推进体制机制深化改革,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并加强金融政策、财税政策支持,推动智能制造集聚 发展。未来,广东省还将完善人才引进培养政策,并积极参与国际合作。
㈣ 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介绍
智能制造装备是具有感知、决策、执行功能的各类制造装备的统称。作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和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重要体现,大力培育和发展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对于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生产效率、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实现制造过程的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及《“十二五”工业转型升级规划》,推进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发展,依据《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纲要》,重点围绕智能基础共性技术、智能测控装置与部件、重大智能制造成套装备等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核心环节,制定《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期为2011-2015年。
㈤ 中商华研研究院的2014-2019年中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现状及投资前景规划研究报告
我有用前瞻产业研究院的 可以的话就发给你一份
2015-2020年 中国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市场调研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2015-2020年 中国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发展前景与转型升级分析报告
2014-2018年智能制造装备项目商业计划书
㈥ 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发展现状与面临形势
随着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的高速发展,我国智能制造装备的发展深度和广度日益提升,以新型传感器、智能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自动化成套生产线为代表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一批具有知识产权的重大智能制造装备实现突破,2010年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和仪器仪表、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及其系统等部分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领域销售收入超过3000亿元。但是,作为一个正在培育和成长的新兴产业,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仍存在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技术创新能力薄弱,新型传感、先进控制等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产业规模小,产业组织结构小、散、弱,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产业基础薄弱,高档和特种传感器、智能仪器仪表、自动控制系统、高档数控系统、机器人市场份额不到5%。
当今,工业发达国家始终致力于以技术创新引领产业升级,更加注重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智能化、绿色化已成为制造业必然发展趋势,智能制造装备的发展将成为世界各国竞争的焦点。“十二五”期间,国民经济重点产业的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壮大和能源资源环境的约束,对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未来5-10年,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将迎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㈦ 智能制造装备的发展概况
根据《中国智能制造装备行业价值链与市场前瞻分析报告》 分析,重点推进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自动化成套生产线,智能控制系统,精密和智能仪器仪表与试验设备,关键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及通用部件,智能专用装备的发展,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智能化、精密化、绿色化,带动工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
例如,在精密和智能仪器仪表与试验设备领域,要针对生物、节能环保、石油化工等产业发展需要,重点发展智能化压力、流量、物位、成分、材料、力学性能等精密仪器仪表和科学仪器及环境、安全和国防特种检测仪器。
在关键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及通用部件领域,要重点发展高参数、高精密和高可靠性轴承、液压/气动/密封元件、齿轮传动装置及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模具等。
在智能专用装备领域,要重点发展新一代大型电力和电网装备,机器人产业,全断面掘进机、快速集成柔性施工装备等智能化大型施工机械,以及大型先进高效智能化农业机械等。
此外,还要以大飞机、支线飞机及通用飞机为应用对象,采用飞机制造、机床制造和材料生产企业相结合,重点发展复合材料制备装备、自动辅带/辅丝设备、构件加工机床、超声加工/高压水切割设备等。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李东18日在2011年国际现代工厂/过程自动化技术与装备展览会上表示,高端装备制造业是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七大领域之一,其中智能制造装备是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点方向之一。
李东说,改造提升制造业、加快培育战略新兴产业是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明确的重要任务。实现由主要依靠规模增长的传统工业化道路向主要依靠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调整优化技术结构、组织结构、布局结构和行业结构,成为转变工业发展方式的核心工作。
面向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求,重点推进智能仪表装备、智能装备等四大类产品,其中智能专用装备主要包括大型智能工程机械、高效农业机械、智能印刷机械、自动化纺织机械、环保机械、煤炭机械、冶金机械等各类专用装备,实现各种制造过程自动化、智能化、精义化,带动整体智能装备水平的提升。
㈧ 什么是装备制造产业规划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各种技术装备的制造业总称,是制造类产内品的“工作母机”。高端装容备制造业是装备制造业的高端环节,具有技术密集、附加值高、成长空间大、带动作用强等突出特点,是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发展水平和整体经济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标志,也承担了“替代进口”的使命。对中国而言,加快装备制造化的高端化、现代化是推动工业现代化的关键,也是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战略转变的重要途径。
高端装备制造业主要包括航空装备、卫星制造与应用、轨道交通设备制造、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和智能装备制造五个细分领域。其中,航空装备主要分布在北京、东北、江苏、陕西、江西、四川等工业基础较好的地区;卫星与火箭研发与制造由于其特殊性,目前主要依靠国家航天院所;海洋工程装备研发主要集中于京沪,制造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南车集团和北车集团是国内最主要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智能制造装备主要分布在工业基础发达的东北和长三角地区。
㈨ 分析国家为什么要发布《智能制造发展规划》
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联合发布了《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简称:《规划》),作为指导“十三五”时期全国智能制造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规划》提到,要充分利用现有资金渠道对智能制造予以支持,加大财税支持力度。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企业购置并实际使用的重大技术装备符合规定条件的,可按规定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企业为生产国家支持发展的重大技术装备或产品,确有必要进口的零部件、原材料等,可按重大技术装备进口税收政策有关规定,享受进口税收优惠。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国家能源局关于调整重大技术装备进口税收政策有关目录及规定的通知(财关税〔2015〕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