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产业大全 > 一带一路发展产业发展

一带一路发展产业发展

发布时间:2020-11-26 00:52:30

⑴ 一带一路发展意义

“一带一路”战略目标是要建立一个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是包括欧亚大陆在内的世界各国,构建一个互惠互利的利益、命运和责任共同体。
“一带一路”是中国与丝路沿途国家分享优质产能,共商项目投资、共建基础设施、共享合作成果,内容包括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政策沟通、人心相通等“五通”,肩负着三大使命:

探寻经济增长之道
“一带一路”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火车头的中国,将自身的产能优势、技术与资金优势、经验与模式优势转化为市场与合作优势,实行全方位开放的一大创新。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共同分享中国改革发展红利、中国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中国将着力推动沿线国家间实现合作与对话,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夯实世界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

实现全球化再平衡
传统全球化由海而起,由海而生,沿海地区、海洋国家先发展起来,陆上国家、内地则较落后,形成巨大的贫富差距。传统全球化由欧洲开辟,由美国发扬光大,形成国际秩序的“西方中心论”,导致东方从属于西方,农村从属于城市,陆地从属于海洋等一系列不平衡不合理效应。如今,“一带一路”正在推动全球再平衡。“一带一路”鼓励向西开放,带动西部开发以及中亚、蒙古等内陆国家和地区的开发,在国际社会推行全球化的包容性发展理念;同时,“一带一路”是中国主动向西推广中国优质产能和比较优势产业,将使沿途、沿岸国家首先获益,也改变了历史上中亚等丝绸之路沿途地带只是作为东西方贸易、文化交流的过道而成为发展“洼地”的面貌。这就超越了欧洲人所开创的全球化造成的贫富差距、地区发展不平衡,推动建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开创地区新型合作
中国改革开放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创新,“一带一路”作为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正在以经济走廊理论、经济带理论、21世纪的国际合作理论等创新经济发展理论、区域合作理论、全球化理论。“一带一路”强调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超越了马歇尔计划、对外援助以及走出去战略,给21世纪的国际合作带来新的理念。

⑵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对国内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哪些影响

主要有以下影响:
1一带一路,首先是基础设施建设,这个正好可以转移国内建设领域过剩产能。
房地产下滑后,国内有庞大的建设队伍,关联产业,比如钢铁,工程机械,建材,设计咨询等,这些都有失业风险。
2一带一路,可以加强中国同这些国家的经济联系,而这些地区其实也是我们加工出口业相关的地区,包括原料产地,某些商品的销售地,加工链条的上下游产业,加工业转移的备胎地区等,出口加工行业肯定要关心这些变化。
3一带一路,大大提高了中国的主导作用,给了服务业空间,也需要服务业提升。
希望能帮到你。

⑶ 谈谈你对"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战略的理解。。急!!谢谢啦!

一带一路战略有三大目的:一是应对国内产能过剩问题,让中国制造业走出去;二是应对国内产业结构升级问题,腾笼换鸟发展更先进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三是应对中国威胁论,帮助沿途国家发展,创造中国良好的外部环境。因此,应积极做好沿路国家地理产业风俗宗教等方面的调研工作,妥善节约用好一带一路基金,把握产业升级趋势,调整内部产业结构,寻求产业发展突破口,主动寻求出口机遇,

⑷ 一带一路建设对当地的哪些产业影响最先获益

“一路一带”是中国资本输出计划的战略载体。在经济层面上,“一带一路”的战略目的有两大层次:近期着眼于“基建产能输出+资源输入”,远期着眼于“商贸文化互通,区域共同繁荣”。基于以上分析框架,我们可以梳理出国内产业发展的五大主题机遇:一、“通路通航”主题:包括交通运输业(港口、公路、铁路、物流),铁路建设与相关设备,航空服务、设备、整机生产等。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交通运输是优先发展领域,以加快提升我国与周边国家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水平,并形成区域交通运输一体化。交通运输业(港口、公路、铁路、物流)将率先直接受益于亚欧交通运输大通道的建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创造条件,将加快推进公路、铁路、民航、海运等多种运输方式的互联互通,吞吐量将明显提升。连云港至鹿特丹港联通的新欧亚大陆桥,将强化其在国际陆路运输中的骨干作用。中国也将全力打造与我国第三大贸易合作伙伴——东盟地区的海陆空综合交通方式:海上——将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临海港口城市串连起来;内河——中国出资澜沧江-湄公河河道建设,打造黄金水道;公路——南(宁)曼(谷)、昆(明)曼(谷)公路已经开通,东南亚正在形成两横两纵的公路通道;铁路——中国计划以昆明和南宁为起点,建设泛东南亚铁路联系东南亚陆路国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走出去”,也将带动铁路建设与相关设备,航空服务、设备及整机生产等产业增长。我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港口运营、设备制造等领域的管理与技术优势,推动中国标准、技术、装备、服务和交通运输企业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走出去”。中国的港口有用丰富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经验,铁路建设“走出去”给其他基础设施类公司走出去提供了良好的样板。同时,“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东南亚及南亚国家存在强烈的建设大港口的需求,我们认为这些领域的优质企业存在建设和运营“走出去”的良好前景。尤其是在铁路建设方面,突破国家界限的“欧亚铁路网计划”,也会刺激铁路建设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显示,目前有意向的铁路工程已达到0.5万公里,和欧亚铁路网的8.1万公里规划目标相比还有巨大的空间。而且中国依靠压倒性技术和成本优势,将成为铁路建设的最大受益方。

⑸ “一带一路”促进海洋等八大产业发展 一带一路是什么意思

“一带一路”(英文:The Belt and Road,缩写B&R)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⑹ 一带一路对中国经济发展有什么意义

一带一路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1、“一带一路”有利于构筑对外开放新格局

我国对外开放历经由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再到沿江沿边开放、最后走向全面开放等几个阶段。受地理区位、资源条件、发展基础等因素影响,对外开放发展不均衡,总体呈现东快西慢、海强陆弱格局。

受这种对外开放格局的影响,国内经济发展也逐渐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如城乡市场互补问题、东西部区域市场发展不平衡问题、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问题、沿海发达城市与内陆欠发达地区差距问题、市场中的就业问题等。

2、“一带一路”有利于优化中国经济发展模式

“一带一路”计划有利于我国更好地利用国际市场,优化经济发展模式,实现由要素引入为主转化为要素输出与输入平衡发展,即在加大资本、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和相关产业“走出去”力度的同时,也加强资源、能源和高新技术引入。

3、“一带一路”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

“一带一路”战略通过对外开放,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提高本国商品质量和完善服务体系,发展对外贸易和经济技术交流,能够有效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具体来说,“一带一路”为我国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和化解过剩产能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推动低端制造业的区域转移;拉动中西部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带动沿海地区优化外贸结构;扩大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增强电力、高铁、工程、机械、汽车产业等相对成熟工业的国际竞争力。

最终在与沿线各国的经贸合作与经济交流中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稳步促进我国经济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

4、“一带一路”有利于创新我国参与世界经济合作的方式

“一带一路”通过渐进式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资源能源开发利用、全方位贸易服务往来等合作方式,为我国资本市场带来多产业链、多行业投资机会。

通过建设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亚投行及丝路基金,可以进一步扩大沿线国家双边本币互换、结算的范围和规模,推动亚洲乃至世界债券市场的开放和发展,提高我国金融业务国际参与度和话语权。

这样既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拓展空间、扩大回旋余地,也减少与发达国家间的贸易摩擦,更有利于沿线各国在互利共赢理念下的优势互补,最终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稳步发展。

(6)一带一路发展产业发展扩展阅读:

“一带一路”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1、有利于“一带一路”倡议东部地区开放发展。

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东部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约为10%左右,投资对于经济增长所起到的作用正在逐渐降低。东盟一直是我国重点合作的对象,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中,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关系自然也是一大飞跃。

而目前,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升级谈判也正在进行当中。中国积极推动区域间的经济合作和政治互信。这毫无疑问为我国的东部地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东部地区也应该借此机会,进一步开放地区体制,积极进行相关的改革,为东部地区下一步的发展扫清障碍。

2、有利于“一带一路”倡议中部崛起。

自从“十二五”以来,伴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推行,我国的中部地区经济增速明显提高,地区生产总值同比明显增长。中部地区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承接地,因而第二产业占比提高,投资金额也有显著提高。

但是考虑到中部地区本身具有的资源优势,目前的发展趋势还不能说完全尽如人意,中部地区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3、“一带一路”倡议为西部发展提供重要推动力。

我国正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力图带动西部地区的崛起。经过多年的发展,西部地区的经济总量有明显的提高,增速较为平稳。“一带一路”倡议的实行能够对西部的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我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日趋紧密,中国与东亚地区的重要资源往来,产品运输等都必将经由西部地区进出,国家将会在西部构建起一张由公路、铁路、航空、管道等共同组成的运输网络,以支撑多方的经济合作,这也将成为西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4、“一带一路”倡议将为东北地区提供发展的新机遇。

东北地区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中国工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改革开放以后,东北地区却失去了曾经的发展势头。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提出后,尤其是新世纪以来,东北经济虽然有所回暖,但经济增长依旧不容乐观,固定资产投资不足,通过“新丝绸之路”的建设,东北将与欧亚大陆完成紧密的对接,东北对外的经济合作将日趋繁荣,东北也将迎来发展的新机遇。

⑺ 一带一路会带动中国哪些产业的发展

1交通运输业2建筑业。3中国油气进口的管道建设相关产业,电站建设、电力设备等。4商贸与文化旅游产业5信息产业6自贸区建设

⑻ 一带一路建设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新机遇
“一带一路”是一个宏伟的战略构想,它的建设过程不仅涉及众多国家和地区,涉及众多产业和巨量的要素调动,这其间产生的各种机遇不可估量。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产业创新带来的机遇。产业创新涉及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转移等带来的红利。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国的一些优质过剩产业将会转移到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因为市场供求变化,一些过剩的产业,也许在其他国家能恰好被合理估值;在国内,因为要素成本的上升而使一些产业、产品失去了价格竞争力,也许在其他国家,较低的要素成本会使这些产业重现生机。在国内,因为产品出口一些发达国家受限而影响整个产业的发展,也许在其他国家就能绕开这些壁垒,等等。此外,由于产业转移引致的产业转型升级更是机遇无限,比如技术改造、研发投入、品牌树造等等都会给投资者带来无限机遇。
第二,金融创新带来的机遇。“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首先需要有充足的资金流,巨量的资金需求只能通过金融创新来解决。我们已经发起设立“亚投行”和“丝路基金”,但这也只能解决部分资金问题,沿“带”沿“路”国家和地区一定会进行各种金融创新,包括发行各种类型的证券、设立各种类型的基金和创新金融机制等等,这其间的红利和机遇之多甚至是不可想象的。
第三,区域创新带来的机遇。“一带一路”本质上是一个国际性区域经济的范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必将引发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区域创新,这包括区域发展模式、区域产业战略选择、区域经济的技术路径、区域间的合作方式等等,这其间的每个创新都蕴涵着无限的机遇。
“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不仅有机遇也充满了挑战,需要我们有一定的风险意识,并未雨绸缪。
首先,自1999年以来,中国政府就一直鼓励企业“走出去”。最初的投资大多集中于一些全球贫穷国家的资源开采项目上。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对外投资首次超过了外资流入,对外投资也被引导到发展中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中的更为引人瞩目的项目上。五六年前,中国“走出去”模式基本上围绕着大宗商品,现在开始在一些实行竞标机制的国家承建基础设施项目。我们知道沿“带”沿“路”的一些发展中国家还是比较愿意接受我们的投资,但由于其中一些国家政局并不是十分稳定,不同党派之间的理念差别很大,一旦一个党派下台,就会改变过去的对外政策,这必将给我国在这些国家的投资带来巨大风险。因此,我们在具体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时必须对这些国家的政治格局、法律环境等进行仔细研究,在投资之前做好风险应对的预案,将投资的风险降到最低。
其次,“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的任何创新其实都会有潜在的风险,尤其以金融为主的虚拟经济创新蕴含的乘数式风险,需要我们时时刻刻保持高度警觉。
最后,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必须得与国内经济状况相适应。我们要看到,中国的产能过剩是相对的;实际上,国内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仍有很大空间,大有可为。如果我们不顾及国内的这些实际需求而一味向国外投资和转移产业,有可能会产生对国内投资的挤出效应和产业的“空洞化”。对此我们要提高警惕。

⑼ 一带一路战略的主要内容和发展进程

主要内容:
第一节健全“一带一路”合作机制
围绕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健全“一带一路”双边和多边合作机制。推动与沿线国家发展规划、技术标准体系对接,推进沿线国家间的运输便利化安排,开展沿线大通关合作。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项目为基础、各类基金引导、企业和机构参与的多元化融资模式。加强同国际组织和金融组织机构合作,积极推进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建设,发挥丝路基金作用,吸引国际资金共建开放多元共赢的金融合作平台。充分发挥广大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的桥梁纽带作用
第二节畅通“一带一路”经济走廊
推动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新亚欧大陆桥、中巴、孟中印缅等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建设,推进与周边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同构建连接亚洲各次区域以及亚欧非之间的基础设施网络。加强能源资源和产业链合作,提高就地加工转化率。支持中欧等国际集装箱运输和邮政班列发展。建设上合组织国际物流园和中哈物流合作基地。积极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建设,参与沿线重要港口建设与经营,推动共建临港产业集聚区,畅通海上贸易通道。推进公铁水及航空多式联运,构建国际物流大通道,加强重要通道、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福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打造具有国际航运影响力的海上丝绸之路指数。
第三节共创开放包容的人文交流新局面
办好“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发挥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等作用。广泛开展教育、科技、文化、体育、旅游、环保、卫生及中医药等领域合作。构建官民并举、多方参与的人文交流机制,互办文化年、艺术节、电影节、博览会等活动,鼓励丰富多样的民间文化交流,发挥妈祖文化等民间文化的积极作用。联合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提高旅游便利化。加强卫生防疫领域交流合作,提高合作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推动建立智库联盟。
进程:
“一带一路”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是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谊之路。中国政府倡议,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全方位推进务实合作,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广大腹地国家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丝绸之路经济带重点畅通中国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波罗的海);中国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中国至东南亚、南亚、印度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
根据“一带一路”走向,陆上依托国际大通道,以沿线中心城市为支撑,以重点经贸产业园区为合作平台,共同打造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等国际经济合作走廊;海上以重点港口为节点,共同建设通畅安全高效的运输大通道。中巴、孟中印缅两个经济走廊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关联紧密,要进一步推动合作,取得更大进展。
“一带一路”建设是沿线各国开放合作的宏大经济愿景,需各国携手努力,朝着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标相向而行。努力实现区域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安全高效的陆海空通道网络基本形成,互联互通达到新水平;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提升,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基本形成,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政治互信更加深入;人文交流更加广泛深入,不同文明互鉴共荣,各国人民相知相交、和平友好。
简介:

“一带一路”分别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作为中国首倡、高层推动的国家战略,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屹立于世界的领导地位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是国际合作的新平台。“一带一路”战略在平等的文化认同框架下谈合作,是国家的战略性决策,体现的是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
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发挥新疆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向西开放重要窗口作用,深化与中亚、南亚、西亚等国家交流合作,形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商贸物流和文化科教中心,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
利用长三角、珠三角、海峡西岸、环渤海等经济区开放程度高、经济实力强、辐射带动作用大的优势,加快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支持福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充分发挥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福建平潭等开放合作区作用,深化与港澳台合作,打造粤港澳大湾区
意义:
多边合作的契机:一带一路战略将是上海合作组织、欧亚经济联盟、中国—东盟(10+1)、中日韩自贸区等国际合作的整合升级,也是我国发挥地缘政治优势,推进多边跨境贸易、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在2014年4月10日下午博鳌亚洲论坛“丝绸之路的复兴:对话亚洲领导人”分论坛开启了“一路一带”战略。 构想提出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合力打造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的新理念;描绘出一幅从波罗的海到太平洋、从中亚到印度洋和波斯湾的交通运输经济大走廊,其东西贯穿欧亚大陆,南北与中巴经济走廊、中印孟缅经济走廊相连接的新蓝图。

我国对外开放战略2.0版本: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对外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受地理区位、资源禀赋、发展基础等因素影响,对外开放总体呈现东快西慢、海强陆弱格局。“一带一路”将构筑新一轮对外开放的“一体两翼”,在提升向东开放水平的同时加快向西开放步伐,助推内陆沿边地区由对外开放的边缘迈向前沿。在遵循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中国与沿线各国在交通基础设施、贸易与投资、能源合作、区域一体化、人民币国际化等领域深度合作。
我国成为世界强国的重要路径: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构筑国土安全发展屏障,摆脱以美国为首国家的不平等国际贸易谈判,寻求更大范围资源和市场合作的重大战略,被称作世纪大战略。这是中国在近200年来首次提出以中国为主导的洲际开发合作框架,将彻底摆脱原来依附大国,被动挨打的地缘政治局面。
“一带一路”有望构筑全球经济贸易新的大循环,成为继大西洋、太平洋之后的第三大经济发展空间。“一带一路”地区覆盖总人口约46 亿(超过世界人口60%),GDP 总量达20 万亿美元(约占全球1/3)。区域国家经济增长对跨境贸易的依赖程度较高,2000年各国平均外贸依存度为32.6%;2010年提高到33.9%;2012年达到34.5%,远高于同期24.3%的全球平均水平。根据世界银行数据计算,1990-2013年期间,全球贸易、跨境直接投资年均增长速度为7.8%和9.7%,而“一带一路”相关65个国家同期的年均增长速度分别达到13.1%和16.5%;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后的2010-2013年期间,“一带一路”对外贸易、外资净流入年均增长速度分别达到13.9%和6.2%,比全球平均水平高出4.6个百分点和3.4个百分点。2015年,我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贸易总额近1万亿美元,我国同沿线65个国家中投资49个国家,共计150亿美元,同比增长18%。

阅读全文

与一带一路发展产业发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