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影响锂电池行业发展有哪些因素
1.
供应端,主要是成本。现在锂电池的成本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比如在电动汽车中,电池回的成本占到答来绝大部分。这个随着产能的增加和技术的进步,锂电池的成本是逐渐下降的。另外影响供给的是可替代技术,比如石墨烯电池活着吹得神乎其神的钒电池,只要这些技术取得突破,成本已降下来,锂电池就会成为历史。
2.
需求端。目前需求是逐渐增加的。电子行业比如智能手机基本上增长已经到来极限,未来不大可能增长。但是电动汽车的增长迅猛,而且都是大容量的电池。未来电动汽车依然会保持100%的增长速度。
2. 百年电力发展史
百年电力发展史:
19世纪百年电力发展史1800年,伏打发明第一个化学电池1831年,人们开始获得连续的电流法拉第制造了最早的发电机——法拉第盘1866年,西门子制成第一台使用电磁铁的自激式发电机1870年,格拉姆制成了环形电枢自激发电机供工厂电弧灯用电1875年,巴黎北火车站建成世界上第一个火电厂。
用直流发电供附近照明1879年,旧金山建成世界上第一座商业发电厂,两台发电机共22盏电弧灯。同年先后在法国和美国装设了试验性电弧路灯1879年,爱迪生发明白炽灯1881年,英国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小型水电站1882年;
爱迪生在纽约建成世界上第一座正规发电厂1882年法国人德普勒在慕尼黑博览会上表演了电压为1500~2000V的直流发电机组经57km线路驱动电动泵1884年英国人制造了第一台汽轮机1885年制成交流发电机和变压器1886年3月在马萨诸塞州的大巴林顿建立了第一个交流送电系统,电源侧升压至3000V,经1.2km到受端降压至500V。
,显示了交流输电的优越性1891年德国在劳芬电厂安装了第一台三相100kW交流发电机,通过第一条三相输电线路送电至法兰克福1894年建成利亚加拉大瀑布水电站。1896年采用三相交流输电送至35km外的布法罗。结束了1880年来交、直流电优越性的争论。
20世纪百年电力发展史1903年,威斯汀豪斯电气公司装设了第一台5000kW汽轮发电机组,标志着通用汽轮机组的开始。1916年,美国建成第一条90km的132kV线路1922年,美国在加州建成第一条220kV线路。
二战后,美国于1955、1960、1963、1970和1973等年份分别制成并投运30、50、100、115和130万千瓦汽轮发电机组1954年,瑞典首先建成了380kV线路,采用2分裂导线,距离960km,将北极圈内的Harspranget水电站电力送至瑞典南部。
1954年,前苏联建成第一座核电站,1973年法国制成120万kW核反应堆1964年,美国建成第一条500kV交流输电线路1965年,加拿大建成第一条765kV交流输电线路1965年,苏联建成第一条±400kV的470km直流输电线路,送电75万千瓦1970年,美国建成±400kV的1330km直流输电线路,送电144万千瓦1989年,苏联建成第一条最高电压1150kV的1900km交流输电线路。
(2)产业发展电扩展阅读:
百年电力的意义:
溶思想性、权威性、文献性、可视性和科普性于一体,是一部反映中国百年电力发展历史的文献片,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节约型社会的电视教材,同时又是一部进行爱国主义和艰苦奋斗精神教育的主旋律作品。同时该片为社会公众提供了解中国电业及其发展历史的一扇窗口,是对电力职工进行职业教育和传统教育的理想教材;对电力企业文化建设,增强职工凝聚力、鼓舞士气和激发职工的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重要的作用。
3. 中国太阳能电池产业有哪些发展
我国对太阳能电池的研究开发工作高度重视,早在七五期间,非晶硅半导体的研究工作已经列入国家重大课题;八五和九五期间,我国把研究开发的重点放在大面积太阳能电池等方面。2003年10月,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制定出未来5年太阳能资源开发计划,发改委"光明工程"将筹资100亿元用于推进太阳能发电技术的应用,计划到2015年全国太阳能发电系统总装机容量达到300兆瓦。
2002年,国家有关部委启动了"西部省区无电乡通电计划",通过太阳能和小型风力发电解决西部七省区无电乡的用电问题。这一项目的启动大大刺激了太阳能发电产业,国内建起了几条太阳能电池的封装线,使太阳能电池的年生产量迅速增加。我国目前已有10条太阳能电池生产线,年生产能力约为4.5MW,其中8条生产线是从国外引进的,在这8条生产线当中,有6条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生产线,2条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生产线。据专家预测,目前我国光伏市场需求量为每年5MW,2001~2010年,年需求量将达10MW,从2011年开始,我国光伏市场年需求量将大于20MW。
目前国内太阳能硅生产企业主要有洛阳单晶硅厂、河北宁晋单晶硅基地和四川峨眉半导体材料厂等厂商,其中河北宁晋单晶硅基地是世界最大的太阳能单晶硅生产基地,占世界太阳能单晶硅市场份额的25%左右。
在太阳能电池材料下游市场,目前国内生产太阳能电池的企业主要有宏威集团、无锡尚德、南京中电、保定英利、河北晶澳、林洋新能源、苏州阿特斯、常州天合、拓日新能、云南天达光伏科技、宁波太阳能电源、京瓷(天津)太阳能等公司,总计年产能在800MW以上。
2009年,国务院根据工信提供的报告指出多晶硅产能过剩,实际业界人并不认可,科技部已经表态,多晶硅产能并不过剩。
太阳能电池及太阳能发电前景简析。
目前,太阳能电池的应用已从军事领域、航天领域进入工业、商业、农业、通信、家用电器以及公用设施等部门,尤其可以分散地在边远地区、高山、沙漠、海岛和农村使用,以节省造价很贵的输电线路。但是在目前阶段,它的成本还很高,发出1kW电需要投资上万美元,因此大规模使用仍然受到经济上的限制。
但是,从长远来看,随着太阳能电池制造技术的改进以及新的光—电转换装置的发明,各国对环境的保护和对再生清洁能源的巨大需求,太阳能电池仍将是利用太阳辐射能比较切实可行的方法,可为人类未来大规模地利用太阳能开辟广阔的前景。
4. 你觉得搜电在市场上发展怎么样
疫情导致行业短期业务量大幅下降
线下服务行业关闭以及居民消费、出行等需求下降,使得版共享充电权宝行业也受到一定的冲击,行业的业务量有所下滑,根据iiMedia
Research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共享充电宝用户数量达3.07亿人,2020年预计用户数量将下降至2.29亿人。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共享充电宝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
5. 为什么说“电采暖是未来采暖行业发展的趋势”
北方供暖的烟囱污染造成了环境的污染。以前发电主要是靠煤、油、气,现在国家倡导清洁用电,由此出现了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水电站、潮汐、核电站、沼气发电等,这些是清洁能源。涓涓溪水入长江,条条大河归入大海,最后大海就是清洁能源的电力来源,未来的发展和趋势是清洁电力发展。所以首先谈谈电是如何环保的。其次是电采暖,最后来谈低温电采暖,它是由国外先发展起来的,从欧洲、美国传到了我们国家。
电采暖是从上个世纪90年代红外辐射开始的,以前工业、农业发展依靠热能就是靠煤、气、油产生的热能,使用电辐射不光是取暖,工业上也可以应用。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开始研究电辐射采暖,但是受到的阻力太大,并且在学术上也经历了风风雨雨,可见电辐射行业的企业家们经历了风风雨雨。
电采暖行业发展趋势以及原因是什么?由于环境污使得我们必须要使用电。作为取暖的方式,就是电采暖,电采暖取暖方式有以下几种,电暖气、电锅炉、还有热泵以及空调,还有新型的就是电热膜,这是新的发展。此外还有储热的电热膜,后两种是新型用电采暖。
电暖气主要的形式和特点就是零排放零污染,因为电可以通过温控器控制,实现分室分户分区域控制。操作起来方便。另外舍弃了那些管道,靠集中管暖那些管道沟壑,还有散热器投资,也提高了房间使用面积。另外一个特点是不用水,也不怕冻。用就开,不用就关,非常方便。
地板采暖,它舒适卫生,最大的优点是面积大,温差小。同样的一个热量,用电热片,暖气片供给相同的热量,一定是大温差小面积,达到的这个热量。现在是我们采用这么大一个面积,自然的温差就下来了,温差人体是37度,越接近人体温度人是越舒适,所以地板采暖就是采用了小面积,大温差的优势。为什么不选在上面,而选下面,就是从人体医学的角度,就是脚暖头凉。还有一个特点是无细菌、无灰尘,通过测试中惠材料,最高温度恒定在20度、50度,平均温度在42度,人体非常舒适。如果温度高会产生细菌、灰尘,会吸附在这种高温气的表面,或者是热流上升,使灰尘在空气中悬浮,低温空气就像没有温度一样,自然就落陈在地板上,还有无噪声,无风气,和空调相比,室内清新,人体健康。
地板采暖,的另一大特点是节省空间和节能,暖之洲产品电热辐射转换率是70%,热量不外乎就这两点,一个是辐射,另外一个就是对流,辐射占了70%以上,剩下那部分就是对流了,不到30%。人体感觉跟晒太阳是一样。地板采暖也是这个感觉。
新型供热方式就是电热膜,电热膜底下铺上一层绝热层,把热量单方向传导,所以说新型的供暖方式,电热膜采暖。它优点和地板采暖也有重复,优点是随意可以调节,按温度器可以调节,方便经济,节约能源,不占室内空间。基本不属于维修行列。并且绿色环保,不污染环境。有阳光般的温暖,低温运行,安全可靠。可分户计费。
电热膜适用范围很广泛,各种类型的建筑都适用。这是别墅,由于别墅不是长期居住,要是集中供暖就浪费了,所以说往往别墅是不集中供暖的,其次是学校,大城市的学校集中供暖是浪费,采用电热膜,放学放假就关了。还有打烊的超市商店、写字楼,下班之后可以关掉。电热膜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未来的发展应该是很广阔。现在赶上大好时光,不像从90年代各个企业走过那种艰难的路程。首先政府主管部门主持,行业迎来了真正的地板采暖,低温地板采暖的春天。未来还需要发挥行业优势,引领电行业健康发展,而且有序的发展。电采暖的未来大有前途。
6. 电源行业发展前景怎样
近年来,中国电源复行制业利润总额呈现波动态势,经历了2013年下降之后,2014-2016年连续三年增长,2016年达到102.40亿元。近三年来,受新能源汽车和分布式电站的发展,行业盈利能力不断提升。
我国电源市场产品种类繁多,近年来产品的标准和质量管理较为分散,部分电源产品面临较大的成本压力,部分产品出现涨价现象。综合来看,赋予产品更多的附加值成为企业关注的重点。
长远来看,我国电源行业发展向好。根据电源行业历史数据,以及相关因素影响分析,前瞻产业研究院预计到2022年,我国电源行业需求规模将达到3145亿元。
7. 如何推动锂电产业的发展
我国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手机、电动车、电动工具、数码相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等快速发展,需要使用锂离子电池的产品和场景也越来越多。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锂电池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对应的动力电池市场规模为820亿元,同比增长13%,增速远小于出货量增速,主要系2014年以来动力电池价格保持年均20%左右的下滑速度,2018年底容量型动力电池均价为1.15~1.3元/Wh,较2017年底降幅超过20%。出货量为65GWh,同比增长46%。由于锂电池生产厂家在技术上的革新,性能和安全性的提升,人们对锂电池的需求仍会不断增长,预计到2024年,我国锂电池行业市场规模将超过1500亿元。
2016-2024年我国锂离子电池行业市场规模统计情况及预测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当前我国锂离子电池产业承接了全球市场的转移,发展迅速;总体规模持续扩大,目前上下游联动,产业链逐渐成熟;产业结构调整助推各地积极布局,国内龙头企业加速崛起,“强者恒强”。
目前我国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已成为锂离子电池产业的集聚区,由于高端锂离子电池技术壁垒较高,未来以北京、江苏、上海等为代表的技术密集型区域将在现有技术领先的基础上,继续保持着高端电池材料的垄断地位,并随着新能源汽车对动力电池性能要求的提升,优势将更加明显。
尽管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前景较好,制约锂离子电池产业发展的瓶颈不容忽视。如在安全技术瓶颈方面,忽视安全结构设计,热失控现象频发;制造工艺达不到高质量产品要求,电池组一致性问题需完善;成本居高不下,材料核心技术待突破;标准体系缺失,亟待加快制修订工作;市场秩序混乱,企业无序竞争严重;安全监管职责不到位,行业管理作用尚未得到有效发挥;绿色制造,智能制造刚刚起步,需要加快引导。
两大规范文件亮点分析——重技术创新和智能、绿色制造
此前的《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和《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暂行办法》于2015年由工信部发布。本次修订是在我国锂电行业经过3年多时间发展和实践的基础上,两个规范文件的首次修正。那么,修订有哪些亮点?
其中,新文件的一大亮点是由原先的重产能转向重技术创新,删减了2015年版本中对产能的要求,如电池年产能不低于1亿瓦时,正、负极材料年产能均不低于2000吨等;新增了多条对技术创新的要求,如研发经费不低于当年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3%,鼓励企业取得高新技术企业资质或省级以上研发机构、技术中心等。
新文件不但对企业的生产规模和工艺技术进行了重新规范,用词也更科学准确。如“电池正负极材料中磁性异物及锌、铜等金属杂质的检测能力”,用“磁性异物”替换了2015年版本中的“铁”,符合行业对锂离子电池新材料的研发和利用。
第二大亮点是对生产企业检测能力和质量管理要求的提高。“在检测方面,新文件增加了企业应具有产品质量检测能力,并对应达到的要求进行了明确规定。”孙伟说,如规定锂离子电池制造企业应具有符合标准规定的电池循环寿命、高低温放电等电性能检测能力等,并对材料企业的检测能力进行了规范。
如文件中,对电池正负极材料中磁性异物及锌、铜等金属杂质的检测精度由“不低于1ppm” 升级为“不低于10ppb”,要求提高了上百倍。这不但是对检测的要求,也强调了质量管理体系,比如要能识别生产过程中“磁性异物和金属杂质超标”等。
第三大亮点是,新文件内容更科学、具体,特别是删除了细枝末节的技术指标,取而代之的是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的内容。
新文件鼓励企业“促进自动化装备升级”,打造绿色供应链,建立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导向的采购、生产、营销、回收及物流体系,促进供应链中的利益相关方遵守行业标准与规范,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建立废弃锂离子电池回收处理体系;并鼓励企业参照《绿色工厂评价通则》(GB/T 36132)等要求,建设绿色工厂。特别对环境保护方面进行了重新规范,强化了先进设备对节能环保的作用。如不得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严重污染环境的、落后用能的设备;强调社会责任,鼓励“履行社会责任,到贫困地区投资兴”,这与国家的扶贫政策紧密相联系。
规范文件引导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我国锂离子电池行业一直处于“优质产能不足”的状态,如在动力电池领域,前十强之外的动力电池企业共计拥有约13%的市场需求量,但却占据行业总产能的约55%,其中大部分属于低端产能,其产能利用率仅约为10%,拉低了行业整体产能利用率指标。尽管本次出台的《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暂行办法》中,适用企业从事范围中刨除了“新能源汽车用动力电池”,但是在2016年,动力电池在锂离子电池产量中占比为45.08%。
上海交通大学汽车工程研究院副院长殷承良认为,继铅酸、镍氢等技术更迭之后,目前锂离子电池正在蓬勃发展,但我国近200家的动力电池企业规模也太过庞大,非常需要并购和整合。
2018年前三季度业绩报显示,我国中小电池企业出现了大幅度的亏损。新文件尽管没有把新能源汽车使用的动力电池包括在内,但业内人士均认为,这必将会对车用动力电池行业的发展和规范产生影响。
“对于锂离子电池行业来说,新文件对安全、智能制造等问题做了明确规范,这有助于锂电池企业从无序竞争到有序竞争,健康发展。”孙伟说,由于规定的内容更具体,更具有可操作性,智能、绿色制造的概念更明确,这也明确了企业的发展方向,并在发展过程中“有章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