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郭溪镇的产业发展
郭溪镇现有工业企业1800多家,形成了制鞋、制革、标准件、陶瓷、化工、机械等支柱行回业群;建立了任桥答制鞋工业区、郭溪鞋革工业区、梅园陶瓷工业区、浦东综合工业区、塘下标准件工业区等工业园区。在镇委、镇政府积极扶持引导下,依托中国最大的瞿溪牛皮市场和郭溪镇制革业,郭溪镇大力发展制鞋业。如今,1100多家制鞋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旺季日总产鞋量达20万双以上;鞋类产品规格齐全、款式繁多、质优价廉,覆盖中国尤其是农村市场,有力地带动了郭溪镇第三产业和周边地区的兴盛,郭溪因此被社会各界誉为浙南鞋都。 在物质文明迅速发展的同时,郭溪镇教育投入力度大增;群众文体活动丰富多彩。这里已成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热地、经济开发的腹地和投资创业的宝地。我们竭诚欢迎海内外有识之士光临郭溪洽谈贸易、投资合作、旅游观光,广泛开展经济、科技、文化交流,共创美好的明天。 在这跨向二十一世纪的历史时刻,富有开拓进取精神的郭溪人民将快马加鞭,再接再厉,续写奔向“四化”的新篇章!
Ⅱ 乡镇产业发展规划如何写
镇产业发展规划
为加快我镇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合理配置空间资源,优化产业布局,提高产业竞争力,引导农业商业化,加速我镇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促进我镇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确保农民增收致富,特制定2011-2020年全镇产业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坚持全镇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坚持大力度、全方位扶持龙威、阳光等面粉加工企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坚持多思路、多渠道培养发展商贸流通业、文化旅游业、生态旅游业等第三产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完善服务体系为保障、创新机制为动力、增效增收为目标,应对市场调结构、依靠科技兴产业、发挥优势创品牌、夯实基础增动力,加快全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二)总体目标。通过产业布局的引导调整,实现全镇粮食稳定增产,全镇农产品商品率提高,农业增加值持续增长,第二产业比重明显提高,旅游、商贸流通等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迅速崛起,建立分工恰当、布局合理、特色突出、资源优势得以充分发挥、生态环境和谐的产业支撑体系,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迈出新步伐。
主要指标:至2020年,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占比40%,全镇粮食稳定增产,全镇农产品商品率达提高,农业增加值持续增长,其中粮食、畜禽、蔬菜产值分别占农业总产值的50%、30%、20%;第二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0%;商贸流通、旅游等服务业占比3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000元以上。
二、产业总体布局
按照布局区域化、生产规模化的要求,因地制宜编制我区农村产业发展区域规划:
1、商贸流通业:我镇是河南进入河北的南大门,漳河生态园区规划建设高速路入口,我镇借此可在两小时内到达郑州、石家庄,同时经此可转兰青线到达山西、陕西,向东可到山东。经讲岳线往东可达山西,四省通衢,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四通发达,可借107国道、京广线、京珠高速、中华路、讲岳线为依托,争取在五到十年时间内在讲武城车站至漳河生态园区之间形成仓储物流企业群。
2、文化旅游业:我镇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可打造以前港天子冢、刘庄兰陵王、北朝墓文化、漳河生态园三国影视城为依托的精品文化旅游线路。
3、面粉加工业:讲武城镇是农业大镇,粮食主要生产小麦,玉米等。在我镇辖区内有龙威面业、阳光面业等大型面粉加工企业,年加工面粉均在10万吨以上。另有许多小型面粉加工企业,可引导这些企业拉长产业加工链,向深加工发展,增加产值。
4、畜牧养殖业:目前讲武城镇辖区内有养猪场十多个,养牛场3个,养鸡场十多个,主要是高录、大冢营、朝冠、西陈、北白道几个村。努力促使我镇养殖企业扩规上档。
5、粮食种植业:我镇是农业大镇,是国家商品粮基地。粮食种植主要分布在京广线以东的村庄。我镇要加大优良品种的推广,提高机械化水平,大力发展“两高一优农业”,确保粮食增产增收。
6蔬菜种植业:我镇紧邻古邺蔬菜批发市场,种植蔬菜的村主要是三高录、小寨、东、西陈南、北白道。目前有李明生育苗基地等具有规模的瓜果、大棚蔬菜基地,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争取在五到十年时间内建成省级蔬菜瓜果生产基地。
7、生态旅游业:又指观光农业,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生态旅游业。具有保护环境、生态美化环境和观光旅游等功能的农业,是将农村的空间和农产品等农业资源作为观光资源加以开发和充分利用,以期产生除农业生产之外新价值、与观光相适应的一种农业形态,具有观光、采摘、休闲、教育等功能,能提供相应观光服务设施的单位,包括观光、采摘、垂钓等。结合漳河生态园得相关规划,在我镇民有北干渠以南大力培育出具有我镇特色的生态旅游业。
镇人民政府
二〇 年 月 日
Ⅲ 坛洛镇的产业发展
生态资源丰富坛洛镇山清水秀、空气清新,生态植被俱佳,全镇森林覆 盖率达45%,最低处私梨坪海拔400米,最高处凉风垭海拔1124米,相对高差达724米,立体气候较为明显,植物品种繁多,登临凉风垭极目远眺,但见薄雾轻绕、屋影错落,青山常绿,黑溪河、仓头坝、鱼泉河穿镇而过,恬静中透出几分灵秀,让人仿佛置身世外桃源,是都市人休闲放松的天然氧吧。 坛洛镇药材资源丰富,其中野生药材就有柴胡、银花、麦冬、细辛、半夏、木爪、百合、鸡血藤、霍香、薄荷等品种,人工种植的药材有益母草、白芷、杜仲、黄柏、枝子等品种。同时,石墙高岭土资源也十分丰富,在清代制陶业曾一度兴旺,陶瓷业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
养殖业坛洛镇农民凭借方便的交通和良好生态环境大力发展养殖业。生猪养殖渐成规模,年出栏1000头以上的有16家,100头以上的有家28家,50头以上的有56家,石墙瘦肉型生猪远销西南各地。按照党委、政府的规划,到12年,每年可出栏优质瘦肉猪42000头以上,良种母猪存栏量达2000头以上。
蛋鸡养殖发展趋势良好。广西康健养鸡场今年规模可达10000只,在近几年内规模将扩大到40000只。鸡鸭养殖在石墙还没形成较大的发展规模,但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前景。
Ⅳ 三河镇的产业发展
1、建立高产示范片。以仪(陇)平(昌)公路线为主,建立了油菜1000亩、水稻1000亩、玉米1000亩等3个高产示范片。良种良法,完成定种水稻7200公斤、玉米6000公斤、小麦17000公斤。
2、中药材生产。发展改造中药材面积3430亩。新栽木瓜12万株、1200亩,木瓜产量达到380吨;
3、劳务输出。转移农村劳动力7200人,比上年增加450人,成建制输出3500人,超县下达目标任务。
4、生猪生产。生猪出栏30066头,超县下达目标任务400头。生猪改良达100%、保险85%、母猪保存量1862头,生猪专业村2个(天梁寨村、松花咀村)。
5、兔业生产。超额完成养兔任务,全年发放兔种1040只,新建兔笼4665孔,年出栏商品兔14万只,建养兔协会3个(十字垭村、松花咀村、黄泥包村)。
6、规模生产经营。新增农业产业化经营大户100户,新建优质农产品种植基地2个(众山包村、关口梁村),建养殖基地5个(十字垭村、天梁寨村、松花咀村、黄泥包村、关口梁村)。
7、招商引资。完成招商砖厂、瓦厂、房产开发、饮食业、服务业等,引资额达500万元。通过上述措施,全镇实现生产总值12450万元,比县下达目标高1.5个百分点。
Ⅳ 蒋集镇的产业发展
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走以特色产业开发为支撑的小城镇建设发展之路。开发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在高效种植上,抓住蔬菜生产、大麻种植两个重点,尤其是在以蒋集萝卜为代表的蔬菜产业上,集中精力,强力开发。专门申请了“嫩头青”品牌,组建了蔬菜公司,成立了蔬菜生产协会。2001年萝卜亩均增收800元右右,镇蔬菜面积扩大到8000亩,其中蒋集萝卜面积近5000亩。积极推广冬暖式日光温室生产反季节蔬菜,已在秦楼村建立了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取得了较好收益。大麻是蒋集特色产业,因其优质品质,号称“蒋麻”,种植历史悠久,全镇种植面积达5000亩,大麻脱胶厂为产业开发提供了新的支撑。注重向规模要效益,发展特色养殖,坚持走“公司+农户”的路子,固始鸡、固始白鹅、长毛兔在全镇已具规模,固始鸡总量已达10万只,挂靠县三高集团在付集村成立了养鸡协会分会。固始白鹅的饲养量达1万只。而且继续坚持水产开发,挖掘资源潜力,全镇5000亩宜渔水面拍租承包,提高了养殖户的经济效益。为使城镇建设迅速膨胀,坚持开发一片,建设一片,聚集一片,出台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私营经济发展,吸引镇内外商户来镇兴业,城镇环境的改善,有力地推动了二、三产业的迅速增长。新上投资百万元以上企业三家,投资十万元以上的企业两家。
Ⅵ 颛桥镇的产业发展
产业来发展呈现良好势头,预计源2010年三次产业比重分别为0.22%、62.63%、37.16%,二三产业共同推动经济发展的格局逐步形成。第二产业坚持新型工业化发展方向,以IT、机械设备制造等为重点,“工业向园区集中”战略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度不断提高,地区产业特色逐渐形成。第三产业以城市化为依托,重点发展房地产业,坚持打造精品楼盘,房地产业增加值在第三产业中的比例超过70%。依托房地产业,大力发展商业和现代服务业,以好爱休闲广场为龙头,以餐饮业为主体的商业产业呈现快速上升势头。数十家创意、财务结算等企业入驻闵行区首家生产性服务业基地——明申财富天地。第一产业落实基本农田保护政策,稳定粮食生产,调整产品结构,逐渐向都市农业方向发展。
Ⅶ 石桥镇的产业发展
种植结构合理。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有小麦、水稻、玉米、大豆、花生等,是全县粮油生产和畜牧生产重要乡镇之一。经过产业调整,已初步形在“东菜、西茶、南粮、北果,千有万户搞养殖”的产业格局,有工部万亩蔬菜、牛蒡基地,通过和信公司加工直接销往日本,西部形成千亩优质茶园基地、苹果、山楂、板栗等万亩果园基地,利用当地资源发展的牛、羊、鹌鹑等特色色养殖已初具规模,涌现出一大批专业户和专业村。工业产品配套。全镇已有企业18家,其中外商独资企业1家,已初步形成食品、机械、建材、饮料、化工、果品、蔬菜加工等近百个系列拳头产品。玛钢责任有限公司除定点为中国轻骑集团、江阴起重机集团、靖江拖拉机集团、连云港旋耕机集团、山东手扶拖拉机厂、山东高密、文登农机厂等用户生产各类配件外,生产高低压线路金具件畅销全国,有的铸件通过山东住销往日、美、韩、新等国家,硅微粉供不应求。
石桥镇历史悠久,镇驻地石桥村每逢阴历二、七为集日,是全区三大农贸场之一,有江苏北大门之称。交通条件便捷。北距山东衮石铁路坪上站15公里。岚山港10公里,青岛机场250公里,南距连云港码头、白塔埠机场和陇海铁路各60公里,“同三”高速公路穿境而过,镇内公路实现黑色化,每天有上百次班车通往县城、港口、机场和山东等地,镇驻地两横两纵宽各500米,长达3000米的大街全部实现环境美化、路灯亮化、路面有线广播电视塔各一座,程控电话装机容量5000门,电力网络健全,电力充足。
Ⅷ 永丰镇的产业发展
新中国建立前,永丰镇工业仅有几个小厂和手工业作坊,无电力、机械设施,粮油加工全靠水力(水碓)、人工。新中国建立以后,工业逐步发展起来,县城先后办起电力、机械、建材、印刷、制革、粮油加工、美术工艺、食品、卷烟等工业企业。镇办工业有机修、陶瓷、家具、建材、服装、棉棕、花炮、印刷、制药、机砖、啤酒等工业企业,2000年镇办工业总产值1.26亿元。1996年12月开始筹建芦林工业区,到1997年10月建成厂房9幢、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当年入区生产有6家企业,到2000年,入区生产的企业有30家,年企业销售收入12.4亿元,成为全县新兴的工业区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永丰镇历来就是全县的商贸中心,以经销土特产烟、茶比较突出,全县年产烟叶十五万担,茶叶三千担大部份从县城运销,设在横路的茶庄林联庄,曾在杭州、上海等地设有分销处,茶叶销售国内外。烟商向以“一林(林兴记)、二苏(苏丰记)、三姚(姚泉记)、四徐(徐振记)”闻名。他们以县城为收购、加工、外运的中心,烟叶畅销国内外。此外,还有竹木、粮油、中药材、棉布、百货、南杂货、金银首饰、书籍文具、糕点等工商业户,有的还兼营批发。日军入侵以后到解放前夕,烟、茶业衰退,货币贬值,物价飞涨,匪患成灾,商业萧条。
新中国建立后,县城商业有了很大发展。国营、供销合作社、集体、公私合营及个体经营的商店、摊点,百业俱全,分布于各条街道。其中中大街、西关街、丰溪路、永丰大道、博山路是新建的商贸大街。1984年以后,个体私营工商业迅猛发展,到1997年,全镇有企业517家,其中镇办企业11个,工业总产值2560.8万元。2002年,全镇有民营企业1500多个,产值1.2亿元,其中年产值达500万元、上交利税50万元以上的有南山机砖厂、医疗器械厂、滑石开发公司、北门建筑公司、第三建筑公司、永丰房地产公司。镇内建有广丰商城、裕丰大市场、南屏市场、东门菜市场、南门菜市场、西山菜市场和南山建材大市场等大型商贸中心,全镇商业网点1591个。每逢农历三、六、九为定期墟日,上万人进城赶集,每墟成交额120多万元。
Ⅸ 对乡镇村产业发展有什么想法
乡镇如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谈一点浅显的想法与认识,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农村的一个重要课题,中央将其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为今后一段时期农业农村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乡镇一级,就要立足于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力促农业增效、农民致富、农村发展。一要着力完善镇村组织。坚持将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着重发挥好党员固定活动日“引导教育党员,参与事务决策,监督事务落实”的作用,建强组织阵地,强化班子建设,将农村致富能人、乡土拔尖人才引导选拔到村级组织中,成为促进农村发展的中坚力量,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同时,着力转变乡镇政府职能,突出服务主题,从解决农民需求最迫切的事情入手,在做好服务过程中推动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全力做好政务服务、农民教育等多项工作,建立制度规范、公开透明的乡镇机关工作运行新机制。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利用党委学习会议、村组会议等平台,开展“党员素质提升工程”活动,加强对农村有劳动能力党员的培训,把农村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农村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支持农村党员创办领办致富项目,结合帮扶行动,组织党员结对帮扶,充分发挥已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村民提供技术、信息、项目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