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产业大全 > 文化产业培育

文化产业培育

发布时间:2020-11-25 22:34:30

1. 中国应如何发展文化产业

(一)培育壮大市场主体
1.培育骨干文化企业
2.扶持中小文化企业
(二)转变文化产业发内展方式
1.鼓励容集聚发展
2.促进产业融合
3.打造文化品牌
4.加强引导调控
(三)优化文化产业布局
1.加强文化产业区域布局
2.统筹城乡文化产业发展
3.培育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
(四)加强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
1.坚持正确创作生产方向
2.鼓励文化创新
3.完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
(五)扩大文化消费
1.培育文化消费习惯
2.改善文化消费条件
3.促进文化消费升级
(六)推进文化科技创新
1.加强对传统文化产业的技术改造
2.加快推进新兴文化产业发展
3.发挥科技项目的支撑引领作用
4.推进文化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七)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
(八)健全投融资体系
1.推进银行业全面支持文化产业
2.发挥资本市场作用
3.促进文化产业投资
4.完善文化产业投融资配套服务
(九)强化人才支撑
1.加强培训教育
2.完善人才政策
(十)推动文化产业“走出去”
1.促进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
2.鼓励文化企业开拓境外市场
3、加强国际文化产业交流合作

2. 为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在调整结构.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推动发展中的作用,把文化产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

(12分)①制定正确的文化经营战略。以市场为导向,不断适应文化消费新变化和审美新需求,创新文化产品和服务,扩大文化消费。(3分)
②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创立文化企业自主品牌,建设创新型文化企业,增强文化企业竞争力。(3分)
③文化产业要诚信经营,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文化产业必须坚持把社会效应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3分)
④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推动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3分)
⑤文化产业必须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战略,学习借鉴世界优秀文化,要增强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3. 如何培育文化创意产业的龙头企业

完善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以《安全生产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公司的新《安全管理制度》为基础,制定出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检查、奖惩等制度,不断完善,为规范员工的行为提供依据。

4. 加快培育文化产业,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其有效途径是什么应该怎么做

首先要树立一个国际合作的眼光,要积极联合和依靠国外广大从事中译外工作的汉学家、翻译家,加强与他们的交流和合作,摒弃那种以为向世界译介中国文学和文化“只能靠我们自己”、“不能指望外国人”的偏见。
为了让中国文学和文化更有效地走出去,我觉得我们有两件事可以做:一件是设立专项基金,鼓励、资助国外的汉学家、翻译家积极投身中国文学、文化的译介工作。我们可以请相关专家学者开出一批希望翻译成外文的中国文学、文化典籍的书目,向世界各国的汉学家、中译外翻译家招标,中标者不仅要负责翻译,同时还要负责落实译作在各自国家的出版,这样做对促进翻译成外文的中国文学作品和文化典籍在国外的流通有切实的效果。与此同时,基金也可对主动翻译中国文学和文化作品的译者进行资助。尽管这些作品不是我们推荐翻译的作品,但毕竟也是中国文学和文化的作品,而且因为是他们主动选择翻译的,也许更会受到相应国家读者的欢迎。

另一件事是在国内选择适当的地方建立一个中译外的常设基地,这种基地相当于一些国家的翻译工作坊或“翻译夏令营”。邀请国外从事中译外工作的汉学家、翻译家来基地小住一、两个月,在他们驻基地期间,我们可组织国内相关专家学者和作家与他们见面,共同切磋他们在翻译过程中碰到的问题。

5. 如何在文化产业中培育和提升思想政治素养

1、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必须强化理论武装
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坚定的基础,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是行动上锐意进取的前提,思想上的统一是全党步调一致的重要保证。为此,领导干部必须时刻把理论武装置于更加突出位置,常抓不懈。
2、要在坚定政治性上下功夫。搞好理论武装,是党员领导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抵御不良社会思潮,永葆先进性的保证。只有以高度自觉的态度,潜心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党的创新理论,才能切实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增强政治敏感性和鉴别力,从容应对各种风险和考验,真正做到信仰上不动摇、思想上不僵化、作风上不漂浮、方向上不迷失。
3、要在融会贯通上下功夫。领导干部要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努力学习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要注重理论学习的全面性、系统性、深刻性,把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内化于心、外践于行,切实转化为一种内在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肩负起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
4、要在学用结合上下功夫。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键是要及时回答实践提出的新课题,应对实践提出的新挑战,为实践提供科学指导。必须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找准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的结合点,切实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谋划发展、解决问题,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使理论武装的成效,最大限度地体现于推动科学发展、加快全面振兴的伟大实践。
5、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必须注重向群众学习
人民群众是推动事业发展的力量源泉,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智慧。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新时期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为此,领导干部必须自觉地注重向群众学习,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
6、要拜人民为师。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向人民群众学习,没有满腔的热忱,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要真正做到拜人民为师,就必须从思想和感情深处对人民群众怀有敬畏之心、谦卑之心、感恩之心,扑下身子真诚与人民群众交流,虚心向人民群众请教。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人民群众那里学到“真东西”。
7、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能把我们当亲人。 ”总书记的谆谆教导我们务必牢记心中。领导干部要善于问计于民,从人民群众的鲜活思想中汲取营养,从人民群众生动的实践创造中总结经验,集中民智推动工作。领导干部要善于问政于民,深入基层、深入实际,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切实了解基层情况,准确把握民意民愿,使各项决策更加民主化、科学化。领导干部要善于问需于民,以各种形式畅通党委、政府与群众沟通交流渠道,第一时间倾听群众呼声,第一时间解决群众诉求,始终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8、要勇于接受群众批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让人民满意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领导干部必须高度重视群众的批评,正确对待群众的批评,勇于接受群众的批评,及时从人民群众的批评中查找工作的差距与不足。即便是听到一些不太客观的批评,也要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反思我们的工作,查找深层次的原因,以促进决策更加科学、措施更加完善。这不仅是向人民群众学习的态度问题,也关系到党在群众中的良好形象。
9、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必须注重实践锻炼
实践出真知。实践不仅是领导干部强化能力、提升水平的舞台,也是领导干部学习知识、增强本领的课堂。领导干部只有坚持置身实践锻炼,才能不断开拓视野、丰富头脑,切实提升谋划和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水平。
10、要在推动发展的实践中培育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已使铁西融入到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舞台,这对领导干部的理论素质和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置身于全球的背景下,以世界的眼光、战略的思维,定位和谋划自身的发展。

6. 怎样培育农村文化产业经营主体

(一)加强宣传引导,营造发展氛围。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宣传
中央
、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关于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精神和相关政策法规、专业知识及成功典型、经验做法等,增强农民的合作意识,引导更多农民加入和创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要加强培训,尽快培养一批熟悉合作理论、合作政策和合作实践的 “明白人”、“带头人”,培养一批致力于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干部,增强发展后劲,提高辐射带动能力,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水平。
(二)加大政策扶持,优化发展环境。建议市、区政府结合地方实情,及时出台支持和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实施意见,在资金扶持、项目支持和用地用电、绿色通道、信贷等方面,形成一系列全面、系统的政策扶持机制,为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提供优惠政策、协调服务,并将各项优惠政策的受益承载主体予以明确,防止个人从中投机取巧。各乡镇要加大执行力度,保证把各项优惠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
(三)正确处理关系,保障发展前提。一要正确处理好家庭经营和合作经营的关系。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按照自愿、民主原则,由农民自行成立民办、民有、民管、民受益的互助性经济组织。二要正确处理好自我发展与政府推动的关系。政府要不断引导和促进农民自愿联合,不搞强迫命令、随意捏合,更不能包办替办,做到引导不强迫、支持不包办、服务不干预。三要正确处理好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既不能一哄而上,也不可一蹴而就,要做长期的探索和实践。要在满足特色产业发展需要的前提下,注重支持好具有凝聚力、带动力和发展潜力的区域项目培育工作。
(四)加强试点示范,激活发展活力。要结合当地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选择带动农户多、发挥作用好、发展潜力大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规范化试点建设,每年安排一定的试点经费,用于内部建设、内部管理、宣传发动等启动工作,经费额可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开展情况、覆盖面和农民满意度等方面挂钩。有条件的还可以组织开展纵横向交流活动,一方面强化内部交流机制,相互取长补短,总结提高,另一方面积极创建外出考察学习平台,组织人员深入发达地区学习借鉴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成功经验,并注重引导,做好学以致用。
(五)突出优势产业,挖掘发展潜力。在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过程中,要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农业、优化农业品质和布局出发,围绕农业、牧业、渔业等有特色、有规模的主导产业,鼓励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产业大户等与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联合经营,利用龙头企业具有的资金技术优势帮助克服发展难题,最终实现规模发展。在操作模式上可以实行“合作社+公司+农户”、“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等社企联合运作模式,走双赢发展道路,巩固积累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优势,进而转化为发展潜力,进一步拓宽合作发展渠道。
(六)强化内部管理,拓展发展机制。要依法建立健全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探索现阶段符合农村实际的运行机制,在发展中既体现公平,又体现效率;既讲求服务,又讲求赢利;既注重分配,又注重积累。采取边发展边规范的办法,切实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康可持续发展,早日实现构建创新农业经营体系的目标。

7. 如何发展创新西藏文化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提高西藏地区的产业竞争力

8. 我国的文化产业该如何发展

(一)培育壮大市场主体
1.培育骨干文化企业
2.扶持中小文化企业
(二)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
1.鼓励集聚发展
2.促进产业融合
3.打造文化品牌
4.加强引导调控
(三)优化文化产业布局
1.加强文化产业区域布局
2.统筹城乡文化产业发展
3.培育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
(四)加强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
1.坚持正确创作生产方向
2.鼓励文化创新
3.完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
(五)扩大文化消费
1.培育文化消费习惯
2.改善文化消费条件
3.促进文化消费升级
(六)推进文化科技创新
1.加强对传统文化产业的技术改造
2.加快推进新兴文化产业发展
3.发挥科技项目的支撑引领作用
4.推进文化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七)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
(八)健全投融资体系
1.推进银行业全面支持文化产业
2.发挥资本市场作用
3.促进文化产业投资
4.完善文化产业投融资配套服务
(九)强化人才支撑
1.加强培训教育
2.完善人才政策
(十)推动文化产业“走出去”
1.促进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
2.鼓励文化企业开拓境外市场
3、加强国际文化产业交流合作
三、重点行业
(一)演艺业
(二)娱乐业
(三)动漫业
(四)游戏业
(五)文化旅游业
(六)艺术品业
(七)工艺美术业
(八)文化会展业
(九)创意设计业
(十)网络文化业
(十一)数字文化服务业

9. 从文化生活角度看,我们为何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第一、发展是为了保护。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正在承受着西方文化的冲击,别的不说,中国和西方的情人节就可见一斑,所以要发展,要传承,要保护;
第二、文化是民族区别于民族的重要因素,发展文化产业是为了确保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不是被别的民族所同化最终消亡。
快速发展之路:
(一)培育壮大市场主体
1.培育骨干文化企业
2.扶持中小文化企业
(二)优化文化产业布局
1.加强文化产业区域布局
2.统筹城乡文化产业发展
3.培育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
4.完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
(三)扩大文化消费
1.培育文化消费习惯
2.改善文化消费条件
3.促进文化消费升级
(四)推进文化科技创新
1.加强对传统文化产业的技术改造
2.加快推进新兴文化产业发展
3.发挥科技项目的支撑引领作用
4.推进文化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与文化产业培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
© Arrange www.ahjjxxzx.com 2010-2020
温馨提示:资料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