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制冷行业的发展前景是怎样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冷、空调市场在世界市场风光无限,已经成为全球制冷、空调业的焦点。仅仅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中国的制冷、空调行业就成为世界第二大冷冻空调设备的消费市场和最大的生产国,无论在生产产品品种、质量还是技术水平等方面均取得长足进步。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制冷、空调设备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显示,从制冷设备的需求层面来讲,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不小。我国冷链物流发展滞后,致使农产品冷链流通率仅为5-20%,而农产品流通腐损率约在15-30%之间,美国等发达国家则分别为95%以上和5%以下。根据测算主要农产品年流通腐损价值超过5500亿元,即占GDP约1.4%的价值因冷链产业落后而浪费。
未来5年我国冷链需求将步入快速增长期,短期内行业补偿性需求仍将持续,预计冷链流通需求CAGR约为18%。而计入更新需求后,冷链设备行业的增速有望更快。
前瞻产业研究院制冷、空调设备行业研究小组表示,尽管空调行业面临调整,需求来自于商业建筑、公共建筑和大型别墅的中央空调行业仍处于成长期内,短期内在建与新建商业地产面积仍较快增长,支撑中央空调15%左右的增速压力大不;同时,行业将受能效政策和进口替代驱动。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国制冷、空调设备行业将迎来一轮快速发展。
总体来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产品冷链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农对于制冷、空调设备需求会越来越大,制冷行业前景十分良好。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您。
『贰』 冷冻食品的产业转型
在中国,与速冻业配套的相关行业如面粉加工业、肉禽饲养及屠宰和冷链运输远远跟不上速冻食品行业的发展。受生产技术、运输等条件影响,速冻食品产品质量仍然略显不足。而受到产业链的约束,所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在生产环节企业可以做到符合标准,但在运输流通、终端则难以保证,运输过程中的冷链、零售终端的冷库、冷柜等设备温度不达标,都有可能产生。一方面是激烈的竞争、恶劣的竞争环境,另外一方面是巨大的市场空间。在国际市场上,60%以上的冷冻冷藏食品用于餐饮业,而我国的这一比例不到5%。巨大的市场将引发速冻食品业务市场的兴起,为速冻食品行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商机和空间。
2012年10月份,我国生产速冻米面食品36.3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8.36%;2012年1-10月,全国生产速冻米面食品314.2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6.95%。2012年1—6月我国国内与食糖消费有关的主要食品中,糖果、罐头、速冻米面食品累计产量增速均低于上年同期。6月份单月产量与5月份相比,糖果和速冻食品产量增速相对上月增速均出现明显抬升势头。2012年10月我国小麦粉产量为1124.2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2.99%,比上个月的产量增长3.17%;1-10月我国小麦粉的累计产量达10119.9万吨,比去年同期累计增长8.51%。2012年10月规模以上企业面粉产量同比、环比均出现增长。10月规模以上企业面粉产量1124.2万吨,依据历史数据计算,同比上涨2.99,环比上涨3.2%;累计产量10112万吨,同比增长8.51%。在日本70%的速冻食品用于快餐与团体伙食,而我国速冻食品目前大部分供应超市零售。目前,速冻行业还不到100亿元销售收入,与此类似的餐饮行业有近3万亿元的销售收入,无论是与餐饮行业的销售额比较,还是与发达国家同行业相比,差距都非常大。
『叁』 制冷行业的发展前景
制冷与空调调节技术已成为我国科学技术发展中的重耍学科。近年来,制冷与空气调节技术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诸如,大中型冷库,各式民用和公共建筑的空气调节,商业及家用电冰箱,商业冷藏柜等。为了适应这一专门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新近建立了不少制冷与空气调节技术研究机构。不少高等院校增设和加强了制冷与空调技术的专业。与此同时从事制冷与空气调节技术研究、设计、生产和运行管理的专业队伍也在不断扩大。制冷在石油化工工业的生产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天然气和石油气液化以及气体分离等过程都离不开制冷技术。制冷技术应用于土壤冻结,为采矿及隧道工程挖掘提供了安全保证和良好的经济的效益。 制冷技术的应用,促进了医疗卫生和医药制品的生产和发展。某些疾病的医疗效果。低温为生物器官的保存、移植提供丁保证。低温生物学和生物工程的发展。低温医疗有效地提高了对
低温技术的应用更促进了
制冷技术广泛应用于空气调节,有效地完善了各种工业生产中的工艺过程,丰富了人民生活、旅游和文化娱乐活动。制冷及空调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位能源消耗愈来愈大,因此,制冷、空气调节的节能,余热利用与回收,开展“二次能源”的研究,开发太阳能、风能、地热的利用等,已成为世界各国在制冷、空气调节技术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制冷与空气调节技术,这两个相互独立而又密切相关的学科,将随着工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物得到更大的应用和普及。制冷与空气调节技术,将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如国防、交冷所代替。
现今,人工制冷可以实现比天然冷源制冷更低的温度,并且有宽广的温度调节范围。为了使用方便,国际上对人工制冷所能实现的低温作了温区划分:把温度高于120K(一153℃)的温区称为冷冻温区,这一温区广泛用于冷藏食品和空气调节等,主要的制冷方法是利用制冷工质
『肆』 制冷的行业发展
从低于环境温度的空间或物体中吸取热量,并将其转移给环境介质的过程称为制冷。·制冷技术是为适应人们对低于环境温度条件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制冷和低温这两个概念是以制取低温的温度来区分的,但并没有严格的范围。通常,从环境温度到1加K的范围属于制冷,而从12OK以下到绝对零度(0K)的范围属于低温,也有将120K以下的制冷统称为低温制冷的。制冷与低温不仅体现在所获得的温度高低不同,还体现在所采用的工质以及获得低温的方法不同,但是亦有重叠交叉之处。实现制冷所必需的机器和设备,称为制冷机。例如机械压缩式制冷机包括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和节流机构;吸收式制冷机包括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和节流机构等。在翻冷机中,除压缩机、泵和风机等机器外,其余是换热器及各种辅助设备,统称为制冷设备。而将制冷机同消耗冷量的设备结合一起的装置称为制冷装置,如冰箱、冷库、空调机等。
除半导体制冷以外,制冷机都依靠内部循环流动的工作介质来实现制冷过程。它不断地与外界产生能量交换,即不断地从被冷却对象中吸取热量,向环境介质排放热量。制冷机使用的工作介质称为制冷荆。制冷剂在制冷系统中所经历的一系列热力过程总称为制冷循环。为了实现制冷循环,必须消耗能量,该能量可以是电能、热能、机械能、太阳能及其他形式的能量。
与制冷的定义相似,一从环境介质中吸取热量,并将其转移给高于环境温度的加热对象的过程,称为热泵供热。热泵循环和制冷循环的形式相同,而循环的目的,所使用的制冷剂和循坏工作区间的温度不同,当然亦有采用相同制冷剂的。对于从环境介质中吸取热量而向高温处排出热量的制冷系统,可交替或同时实现制冷与供热两种功能的机器称为制冷与供热热泵。从能量利用的观点来看,这是一种有效利用能量的方法,既利用了冷量,又利用了热量。
由于制冷循环和热泵循环的原理和计算方法是相似的,因此本书中只着重分析制冷循环。书中的“制冷原理”部分主要从热力学的观点来分析和研究制冷循环的理论和应用,并扼要介绍制冷剂、制冷换热器工作原理、一结构和传热计算;“制冷装置”部分主要介绍制冷装置的设计计算及实用制冷装置。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冷、空调市场在世界市场风光无限,已经成为全球制冷、空调业的焦点。仅仅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中国行业就成为世界第二大冷冻空调设备的消费市场和最大的生产国,无论在生产产品品种、质量还是技术水平等方面均取得长足进步。
但从制冷设备的需求层面来讲,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不小。我国冷链物流发展滞后,致使农产品冷链流通率仅为5-20%,而农产品流通腐损率约在15-30%之间,美国等发达国家则分别为95%以上和5%以下。根据测算主要农产品年流通腐损价值超过5500亿元,即占GDP约1.4%的价值因冷链产业落后而浪费。
未来5年我国冷链需求将步入快速增长期,短期内行业补偿性需求仍将持续,预计冷链流通需求CAGR约为18%。而计入更新需求后,冷链设备行业的增速有望更快。尽管空调行业面临调整,需求来自于商业建筑、公共建筑和大型别墅的中央空调行业仍处于成长期内,短期内在建与新建商业地产面积仍较快增长,支撑中央空调15%左右的增速压力大不。同时,行业将受能效政策和进口替代驱动。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国制冷、空调设备行业将迎来一轮快速发展。
随着制冷、空调设备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大型制冷、空调设备制造企业间并购整合与资本运作日趋频繁,国内优秀的制冷、空调设备生产企业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研究,特别是对产业发展环境和产品购买者的深入研究。正因为如此,一大批国内优秀的制冷、空调设备品牌迅速崛起,逐渐成为中国乃至全球制冷、空调设备行业中的翘楚!
『伍』 制冷行业未来如何发展
近年来,全球制冷、空调设备行业增长速度维持在6-8%左右,整体发展较为平稳,基本上进入成熟阶段。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制冷空调产品将向智能化、节能环保转变,品牌竞争趋于激烈。
全球制冷、空调设备市场现状
在全球需求疲软、新兴经济体通胀压力上升的背景下,空调企业均面临来自汇率不稳定、原材料价格波动、人工成本上升等方面的冲击。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制冷、空调设备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5冷冻年度全球空调生产仅1.5亿台左右,相比前两年,空调产量下降明显。
而就中国市场来看,中国企业已在生产转移及市场演变中,把握了制造优势及制造资源,逐步奠定了世界制冷、空调设备制造大国的地位。2016年我国制冷、空调设备制造销售收入达到2732.63亿元,同比增长2.39%。
同时国际上制冷、空调设备生产开始向一些印度、巴西等低成本大市场的发展中国家转移。另外,自有品牌一直是中国制冷、空调设备甚至中国家电出口的软肋,自有品牌建设以及中高端产品带来的市场与利润已成为未来中国空调企业发展的战略重点。
数据显示,我国传统空调市场中,格力、美的和海尔品牌关注度最高,日系品牌大金、三菱重工也有不错表现。
总体来看,中国作为全球的制冷空调设备生产国将会在全球制冷空调市场中继续占据重要份额,在品牌格局上,大金、约克、开利、特灵等国际品牌将会继续在行业内领跑,中国的格力和美的依托自身技术研发和合作、以及劳动力优势将会继续实现在市场份额的逐渐占领。
全球制冷、空调设备行业发展趋势
全球经济环境持续不景气导致消费张力不足,包括中国市场在内的全球空调市场均出现了需求放缓的迹象,而中国制冷、空调市场已开始进入品牌竞争趋于激烈的行业调整期。
此外,受美国等国经济复苏缓慢的影响,美国房地产行业的不景气直接导致对制冷空调设备行业的需求下降;日本、西欧等发达国家经济增长进程也比较缓慢,其制冷空调行业发展也较慢;主要国家的缓慢增长导致全球制冷、空调设备行业增速放缓。可以预计,全球空调行业发展依然不乐观。
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未来制冷、空调设备市场主要有两大发展趋势。
首先,空调产品将向智能化节能转变。从大环境来看,能源和环境是人类面对的两大问题,而臭氧层问题和全球气候变化则是世界关注的两大环境问题。而这个问题很大一部分“贡献者”便是空调。作为家庭中的“用电大户”,空调的节能省电性是永远是空调制造厂商不可回避的课题。如何更好地改善能源效率是家电制造商长期钻研的一项重要工作。据预计,2017-2020年间,我智能空调的销量将以年增长率35%的速度增长,到2020年,我国智能空调的销量将达到5500万台。
其次,制冷、空调设备的节能环保。中央空调行业代表节能环保的产品目前主要有三类:一是非电空调。它不以电为主要驱动能源,而是通过采用天然气、煤气、发电废热、工业废热等任何能产生80℃以上的热能为动力的中央空调主机,可同时或单独提供制冷、采暖、卫生热水。二是“太阳能空调”,该空调系统主要由太阳集热器和吸收式制冷机两大部分构成,兼顾供热和供冷集节能与环保于一身。三是“冰蓄冷空调”,利用夜间低负荷、低价的电力制冰,储存在蓄冰装置中,白天将储存的冷量融化释放出来,给电网“削峰填谷”。
『陆』 制冷行业的发展前景是怎样的
制冷技术的应用,促进了医疗卫生和医药制品的生产和发展。某些疾病的医疗效果。低温为生物器官的保存、移植提供丁保证。低温生物学和生物工程的发展。低温医疗有效地提高了对低温技术的应用更促进了 制冷技术广泛应用于空气调节,有效地完善了各种工业生产中的工艺过程,丰富了人民生活、旅游和文化娱乐活动。制冷及空调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位能源消耗愈来愈大,因此,制冷、空气调节的节能,余热利用与回收,开展“二次能源”的研究,开发太阳能、风能、地热的利用等,已成为世界各国在制冷、空气调节技术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制冷与空气调节技术,这两个相互独立而又密切相关的学科,将随着工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物得到更大的应用和普及。制冷与空气调节技术,将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如国防、交冷所代替。现今,人工制冷可以实现比天然冷源制冷更低的温度,并且有宽广的温度调节范围。为了使用方便,国际上对人工制冷所能实现的低温作了温区划分:把温度高于120K(一153℃)的温区称为冷冻温区,这一温区广泛用于冷藏食品和空气调节等,主要的制冷方法是利用制冷工质
『柒』 速冻行业人士必看,冷冻产业未来发展空间有多大
讨厌速冻,厨师的敌人,不到万不得已,不会速冻
『捌』 现在速冻这个行业还有前景吗
当然了,不过也得看你是什么产品,比如说海雅堂的,是做一些高端食品的,像是佛跳墙、燕窝之类的。
『玖』 制冷行业发展趋势
本人是制冷方面的专家,首先告诉的是,如果抱着想找份工作的态度在此劝你不要学,因为现在制冷工遍地都是而且比较辛苦,制冷市场是越来越大的,如果打算学到技术自己开公司搞生产等方面的业务还是可以的,但要记住不要做个打工的,要让别人给你打工才能在制冷行业有发展!
遇到技术问题可以在此问我
『拾』 什么是冷冻食品及发展前景
冷冻食品(quick freezing food):是指在低于负十八摄氏度下加以冻结的食物。
冷冻食品分类:分为冷却食品和冻结食品。按原料种类不同分为冷冻农产品类、冷冻水产品类、冷冻肉产品类、冷冻调理方便食品等。
冷冻食品的优点:冷冻食品易保藏,广泛用于肉、禽、水产、乳、蛋、蔬菜和水果等易腐食品的生产、运输和贮藏;营养、方便、卫生、经济;市场需求量大,在发达国家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发展中国家发展迅速。
冷冻食品的发展前景:
冷冻食品也已成为中国城市消费者日常饮食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并日益成为城市家庭的主流食品之一,冷冻行业在生产加工技术水平、产品种类、产品结构等方面也随之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1.城市生活节奏加快,冷冻食品需求出现增长
消费需求增长是市场扩容的根本。未成家的年轻人是冷冻食品的重度消费群体,成家的白领和金领等是另一重要消费群体。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年轻群体在家做饭的机会减少,冷冻食品等方便性食品成为许多年轻人的必备食品。成千上万年轻人从农村涌入城市,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扩大了冷冻食品的消费群体。众多年轻人的结婚年龄越来越大,延长了冷冻食品的消费周期。冷冻食品的快捷、方便、卫生等特点,满足了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因此市场容量自然出现大幅增长。
2.产业集群实现生产规模化和标准化
中国冷冻食品经过十几年的快速发展,随着龙头企业的产能不断扩大,生产实现了产业化、规模化和标准化。因为制造门槛并不高,因此众多中小企业纷纷涉足冷冻食品。集群的龙头企业带动了中小冷冻食品企业的发展。生产企业的不断增加,促使冷冻食品消费扩容。更重要的是,在原材料和人工成本不断攀升的今天,产业集群在原材料采购、人员工资等方面都具有相对成本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