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自贸区和保税区是如何拉动我国经济增长
自贸区和保税区都是国家为了吸引投资采取的降低税收甚至免税的措施,政府在这些区域内少收费,更利于企业和商家发展!
㈡ 张家港市保税区发展前景
张家港保税区于1992年10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是我国唯一的内河港型保税区和唯一的位于县级口岸的保税区,规划面积4.1平方公里,主要功能为出口加工、保税仓储、国际贸易和商品展示。
2010年以来,保税区(金港镇)以实现“四个超历史”为总目标(载体投入超历史、项目落实超历史、物流发展超历史和面貌变优超历史),集中力量引项目,一心一意抓开发,聚精会神谋发展,开发建设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前瞻网认为保税区将坚持围绕着国际物流、保税物流、保税贸易、保税仓储、保税加工为主的产业导线,引进适合舟山发展的高端产业,包括海洋工业、精密制造、海洋食物加工以及海洋电子产业。
㈢ 大连保税区的经济发展
大连保税区经济发展己具规模,形成了以电子、机械、塑料、家用电器为主的加工产业,以汽车为主体的国际贸易大市场,进口汽车市场规模在不断扩大,信息服务不断创新。 豪华、新潮、高档、大排量的进口汽车已成为大连口岸进口汽车消费者的时尚追求。同时,形成了以其配套服务的仓储物流体系。区域经济以每两年翻一番的速度迅速增长。
大连保税区经过多年建设,区内水、电、气等各项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区内绿树成荫,道路整洁,环境优美,社会服务优良。
㈣ 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的产业功能
依托浦东开发开放的优势,坚持对外开放的宗旨,十六年来外高桥保税区经济 快速发展,形成了以国际贸易、现代物流、先进制造业等三大功能为主的口岸产业。 保税区加工制造业最初的业态是简单的来料、进料加工和轻纺家电产品加工。90年代中期,保税区紧紧抓住世界制造业向中国快速转移的机遇,积极优化产品结构,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了由英特尔、IBM、惠普、飞利浦、安靠等企业组成的微电子产业群,形成了由德尔福、伊顿、通用等企业组成的汽车零部件加工制造、研发及分拨产业群,先进制造业已成为保税区出口加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2006年包括12家高新技术企业在内的240多家出口加工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19.59亿元,占全国保税区的21.3%。保税区加快了对长三角地区的功能辐射,形成了与长三角地区相配套的较为完整的加工制造链和产业体系。保税区的现代加工制造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将符合跨国公司实现全球资源配置的运作模式的需求,实现从单纯的加工制造向发展现代制造业和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并举的转变,形成高附加值的制造与服务相结合的产业,并成为跨国公司跨地区加工制造的订单中心、技术服务中心和研发中心。
㈤ 哪些企业适合在保税区发展
一、出口贸易企业。
二、进口物流分拨企业或者出口集拼物流企业。回
三、国际贸易企业。答
四、保税区或港保税物流园区配套服务类企业。这些企业多是为区内企业配套服务的,如报关代理公司、货运代理公司、翻译咨询公司等。随着保税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内企业行业分工也越来越细,因此,这些属第三产业的中小企业在保税区也得到了较快发展。
㈥ 保税对当地经济的发展作用保税区的政策
一、关税优惠政策
从境外进入保税区的货物,其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税收,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按照下列规定办理:
(1)区内生产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所需的机器、设备和其他基建物资,予以免税;
(2)区内企业自用的生产、管理设备和自用合理数量的办公用品及其所需的维修零配件,生产用燃料,建设生产厂房、仓储设施所需的物资、设备,予以免税;
(3)保税区行政管理机构自用合理数量的管理设备和办公用品及其所需的维修零配件,予以免税;
(4)区内企业为加工出口产品所需的原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包装物件,予以保税;
(5)转口贸易和在保税区储存的货物按照保税货物管理。
二、进出口(境)管理政策
(1)经批准设立的保税区内企业具有在保税区内开展进出口贸易经营权,可以开展国际贸易和转口易;
(2)对保税区与境外之间进出的货物,除实行出口被动配额管理之外,不实行进出口配额、许可证管理;
(3)从保税区进入非保税区的货物,按照进口货物办理手续,从非保税区进入保税区的货物,按照出口货物办理手续;
(4)进出保税区实行报关制的货物在办结海关手续后,企业可办理结付汇、外汇核销手续;
(5)海关对保税区与非保税区之间进出的货物,按照国家有关进出口的管理规定实施监管;
(6)对保税区与境外之间进出境的货物实行备案制管理;
(7)区内企业与海关实行电子计算机联网,进行电子数据交换。
三、功能性政策
(1)保税区内可以设立“三资”企业或内资企业的贸易公司,可与境外直接开展国际贸易和与国内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开展贸易,也可以与保税区内企业开展仓储、展示商品及简单加工等经营活动;
(2)区内加工企业开展加工贸易,生产除国家禁止进出口产品、有毒、污染环境、危害国家安全或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违反一个中国原则以及歧视性的产品及需被动配额产品外,原则上不受加工品种和范围以及产品和产业导向的限制;
(3)保税区内开展加工贸易,实行全额保税的办法,可以不受内外销比例的限制,不实行银行保证金台帐制度,不收保证金、不核发登记手册,加工时间及加工方式不受限制;
(4)鼓励区内企业开展以出口为导向的加工贸易,同时也允许区内企业加工成品销往国内市场;
(5)允许加工企业开展工序中的委托加工;
(6)区内仓储可以储存除国家禁止进出口和明文规定不能在保税区存储之外的所有商品;
(7)转口、仓储货物可以在区内仓库进行分级、挑选、刷贴标志、改换包装等简单加工。
㈦ 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的未来发展
随着贸易模式的不断创新提升,外高桥保税区已体现出新的发展特点:贸易和物流、金融的产业融合日趋紧密;实体性运作的总部经济特征日益明显;产业链的打造趋于完整;贸易便利化环境与国际惯例逐步接轨;与国际市场的结合度不断提高。2010年,上海外高桥保税区被英国伦敦《金融时报》全球自由贸易区按八大要素综合评比中获得第一名。
下一步,外高桥保税区将结合新的发展特点,着力推进以下几项工作:
积极打造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使其成为我国最具竞争力的进口贸易基地。在发挥外高桥保税区进口贸易现有优势的基础上,以成为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为契机,通过借鉴国际自由贸易区的通行惯例,强化提升进口贸易功能,集聚高能级贸易主体,努力打造成为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国内最具竞争力的进口贸易和进口贸易服务基地,为我国降低国际贸易顺差,优化外贸结构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加快推进离岸服务贸易功能创新。重点塑造以离岸服务为特点的国际服务贸易功能,围绕产业融合和先行先试,打造跨国公司全球定价中心、订单中心和结算服务中心,形成以国际产品第三方检测维修服务为核心、以离岸金融、研发外包、数据外包等为重点的离岸服务贸易产业集聚区,从而进一步提高保税区企业在亚太地区乃至全球国际服务贸易中的市场占有率和经营话语权;
探索向自由贸易园区转型升级。外高桥保税区将依托上海国际中心城市的有利条件,依托浦东开发开放的综合优势,立足于制度创新、功能开发和扩大开放,积极探索向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自由贸易园区发展,逐步建设成为功能创新领先、增值服务发达、国际贸易便利、外汇管理宽松、区港运作贯通、物流监管便捷、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关特殊监管区。
从国际贸易、加工制造到现代物流,保税区的三大产业走过了一条从先行先试的探索到成为区域核心功能的成功发展之路。依托贸易带动物流、以物流促进贸易、贸易对先进制造业的促进,保税区的三大功能相互支撑、融合,使保税区的企业经营超越了传统模式,走上复合型发展之路,最终成为世界一流水平的综合性保税区。
㈧ 中国保税区的发展因素
区域性质。保税区是海关监管的特殊区域,不具备自由贸易区和自由港所拥有的海关治外法权。而享有海关治外法权是自由贸易区和自由港的最基本特征。
海关监管。海关对保税区没有真正按“一线放开、二线管住”来实施管理,而是把保税区当作一个大保税仓,以管理保税仓的办法来管理保税区;海关没有对保税区进行区域管理,而是直接管理区内的每个企业。
贸易管理。中国对保税区的贸易限制很多,商务部把保税区企业视作境外企业,保税区贸易企业没有进出口经营权,无法开展国际贸易。国家税务总局也规定,国内的货物经保税区出口,须实际离境,才能给予退税。货物从国内到保税区,视同出口,但不给予退税。
外汇管理。在国外自由贸易区,外汇可以自由兑换,资金出入与转移自由、资金经营自由。而中国保税区内企业在购汇和结汇上,比保税区外企业限制要多。
物流服务业的可扩展性。国家在设立保税区时并未建立统一的评价指针,具体运作与考核均由地方政府负责。地方政府在考核时侧重于吸引外资、增加就业与税收、以及GDP增长等直接效益指针,并将主要精力放在招商引资和发展工业项目上。现有的大多数保税区都发展成了加工制造型的特殊经济区域,有些保税区内几乎已经没有发展物流服务业的用地,物流服务业的发展空间受到制约。
㈨ 保税和非保税有什么区别
简单点说,进入保税区的或货物就是保税货物,算是离境了。同样,国外发到保税区的货物不算是进口,在没有在保税区海关通关进口前,可以不征税存放,这些就是保税货物。最明显的就是进口车几乎都在保税区内进行销售,卖一辆报关进口一辆,这样可以减少关税对资金的占用。当然,保税区内也有非保税货物,比如日常办公使用的消耗品等。具体的,你可以查看海关总署网站关于保税和非保税的相关法律法规。
㈩ 保税区对经济发展有什么作用
保税区 就是 你进的所有的货 进保税区里面都是免税的 可以算为不在这个国家。。。 这样就适合做转口贸易 这样经济发展就奠定基础了
比如货从日本到美国的 然后转口贸易国是中国 那如果没有保税区的话 货到中国后还要收取很多税收的 而有保税区的话 转口到中国 把货运进保税区 就 是 无任何税收的 就等于 货不在中国这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