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北京如何构建文创“高精尖”产业结构
8月21日,北京市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关于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会由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主办。发布会全面介绍了《意见》出台的相关背景和主要内容,并就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作了解答。
《意见》立足首都实际,坚持问题导向,共包括“总体要求”“优化构建高端产业体系”“组织实施产业促进行动”和“保障措施”等四部分内容,聚焦重点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凝聚力量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协同联动完善服务保障体系,推动文创产业高端化、融合化、集约化、国际化发展,力求为北京文创产业的未来发展锚定方向、指明路径,推动文创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作为全市高精尖产业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意见》明确回答了新时期北京应当发展什么样的文创产业,构建了由“两大主攻方向”和“九大重点领域环节”组成的文创“高精尖”内容体系。其中两大主攻方向分别指“数字创意”和“内容版权”,一者强调科技创新的功能支撑,一者突出文化内容的价值引领。在明确主攻方向的基础之上,提出重点打造创意设计、媒体融合、广播影视、出版发行、动漫游戏、演艺娱乐、文博非遗、艺术品交易和文创智库等九大重点领域及其重点环节。
为全面激发北京文创产业发展动能,《意见》提出九大产业促进行动,从文化空间拓展、重点企业扶持、重大项目引导、文化消费提升、文化贸易促进、文化金融创新、文化品牌集成、服务平台共享以及文创人才兴业等方面,提出各类激励引导措施,为文创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撑。
2. 北京市主要产业及行业发展情况
北京的支柱产业和行业有:旅游业、金融、文化创意、物流、批发零售、餐饮业、文化产业、房地产、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软件与信息。
具体情况如下
文化创意: 产业拥有近90万从业者及十个文化产业聚集区,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10.3%,已经成为北京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省际排名仅次于广东、江苏和山东,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全国领先,达到12%。
生物医药:2008年工业总产值达320亿元,同比增长近30%,利润率达13.7%,连续第六年排名全国首位。
金融:由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等构成的金融产业,在北京市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已达到15.5%,成为推动北京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旅游业:全年接待旅游总人数1.67亿人次,同比增长14.5%;旅游总收入2442.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的好成绩。
软件与信息:其中尤为引人瞩目的是网络、用友、神州数码、华胜天成、搜狐、新浪、中国软件、航天信息、方正、同方、文思创新、亚信等12个著名企业。
文化产业:“十一五”期间,北京市各类文物艺术品拍卖总成交额达394亿元,居全国首位。2010年北京地区电影票房达11.8亿元,连续4年获全国票房冠军。“十一五”期间北京市出版业增加值年均增长保持在10%左右,年出版图书、期刊、报纸、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的品种均居全国首位。
物流:北京的物流业发展已基本形成了公路、铁路、航空互为补充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和“三环、五带、多中心”的发展空间布局,物流业务网络辐射全国。
汽车:2008年,北京汽车产业将占GDP的6%以上。
3. 北京城市职能积极推进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北京一大力发展什么业什么产业
新版北京城市规划提出要推进绿色发展,低碳发展,这个转型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北京要压缩第一,第二产业,也就是农业和工业,象以前石景山的京西八大厂和首钢全部转型或迁出北京城区。二是北京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高端服务业,由于北京的定位,发展第三产业不可能发展劳动密集型的服务业。三是高端服务业包括许多类型,主要有金融,人工智能,科技研发中心,大数据,云媒体,总部经济和旅游业等。
4. 北京市的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形势如何
当前,北京市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面临北斗系统全球化发展,以及“军民融合发展”、“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等国家战略形势,凭借产业先天优势和综合实力,北京市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5. 北京垃圾分类,你觉得会带动哪些产业的发展
最近的垃圾分类可以说是搞得“人心惶惶”,尤其是北京和上海的群众们每天都要面临来自阿姨的“你是什么垃圾”的直击灵魂深处的拷问。不过,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决策,我觉得垃圾分类会带动下面这些产业的发展。
最后必然会催生一些代扔垃圾、垃圾分类指导等多个服务,毕竟有很多人整日忙于工作,这些生活上的事情较少关注,催生或者带动这些互联网下的垃圾分类服务行业也是必然的,更何况还有很多商人盯着这个垃圾分类的商机,是获利也好,谋益也罢,但都会带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6. 北京经济规模、特点及产业结构
一、北京经济的基本特征
首都北京在60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与国家战略息息相关,在遵循城市经济发展普遍规律的基础上,始终将服务于国家战略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心,经历了工业化城市、现代综合服务中心与国际化都市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在新中国建设的初创时期(1949-1978),在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要求下,北京大力发展重工业,率先完成了城市重工业化的进程。
第二阶段是在改革开放的推进阶段(1979-1998),在中央明确的首都定位下,北京重点发展服务经济,形成以服务经济为核心的产业格局,完成了由工业化城市向现代综合服务中心城市的转化。
第三阶段是全球化阶段(1999年至今),在大国崛起战略的要求下,北京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实现了建设以现代高端服务业为核心、科技创新为动力、经济节点功能为特征的国际化都市的目标。
(6)北京产业发展扩展阅读:
发展优势
北京商务中心区作为以发展现代服务业为核心的城市功能区,首都经济结构调整将有利于大量现代服务性企业进驻,提高服务业的知识含量和整体水平,充分发挥首都经济的集散效应,促进商务中心区的快速发展。
北京商务中心区作为首都经济发展的三大功能区之一,既要顺应新经济发展潮流,还要有首都特色,能够充分发挥北京市及朝阳区的优势和潜力。
北京商务中心区确立的主导产业是金融、保险、电信、信息、服务和咨询,同时,以优美的环境,便捷的交通,方便舒适的配套设施,成为首都走向国际化、现代化的新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