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山西平遥如何靠文化产业突围
2018年7月2日消息,在位于山西省晋中市的平遥古城,即将举办的首届平遥国际雕塑节将吸引来自意大利、法国等十余个国家的雕塑艺术家、评论家、策展人齐聚,成为当地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2001年,平遥国际摄影大展成功举办。17年来,大展已成为中国内陆省份对外文化交流的成功范例和中外公认的国际知名文化品牌;2006年,“平遥中国年”成功创办,目前已成为中国北方最具汉民族特色的春节民俗文化品牌。
2012年,平遥县与中国著名导演王潮歌印象团队合作打造大型室内情境体验剧《又见平遥》,好评如潮;去年,平遥县与知名导演贾樟柯团队合作举办首届平遥国际电影展,吸引18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部作品集中亮相,成为又一扇国际文化交流之窗。
20多年来,平遥靠文化产业突围,从晋中盆地的人口大县、财政穷县,变身为国际旅游城市。数据显示,在文化旅游产业的带动下,该县2017年接待游客近1300万人次,同比增长22%;旅游总收入超过15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7%。
来源:凤凰网
『贰』 山西晋情游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怎么样
山西晋情游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是2018-06-19在山西省太原市注册成立的其他有限责任公司,注册地址位于山西综改示范区太原学府园区长治路227号高新国际大厦B座6层鑫城公司众创空间第021号。
山西晋情游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149900MA0K43B72D,企业法人王勇鹏,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山西晋情游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旅游景区的开发、管理;旅游资源和文化创意产业的规划、设计、咨询;游乐项目的策划;旅游信息咨询;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酒店管理;酒店设备、工艺美术品(不含文物)的销售;餐饮管理;会议会展服务;票务服务;计算机软件的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咨询;广告业务;网站设计;平面设计;园林绿化设计;企业营销策划;文艺表演;组织文化艺术交流活动;旅行社业务:研学旅行产品研发、策划、推广。(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通过爱企查查看山西晋情游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叁』 山西人看浙江人如何用文化赚钱
文化产业正在成为热门产业 有专家认为,经过近10年的快速发展,以2009年为起点,中国的文化产业将进入一个黄金发展期。在这样的背景下,全国许多地方都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战略抉择,在繁荣文化、满足人民文化需求的同时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当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新时期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力量。 近几年,浙江已成为全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最快的省份之一,去年,浙江文化创意产业收入超过了2000亿元,这个数字是山西的10倍。 浙江省国土面积约为10万平方公里,人口有4700多万,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称,是一个资源缺乏、人口众多的省份。 山西省国土面积约为15万平方公里,人口约3400万,自古被称为“表里山河”,有丰富的能源资源和文化资源,所谓 “五千年中国看山西”。 古为今用发“古”财 山西的文化古迹数不胜数,但用这些文化古迹来“发财”却很难。浙江的文化古迹没法和山西比,但浙江人抓住一点儿就当宝贝,并不遗余力地开发,直到能赚钱为止。 现在,到杭州旅游的中外宾客去过西湖、灵隐寺、六和塔后,都想去宋城转一转,去那里看看大型歌舞《宋城千古情》。 《宋城千古情》是民营企业宋城集团斥6000万元巨资打造的,是一个由300位演员表演的节目,日均演出3场,年票房收入超过两亿元。观众置身剧场,看完第一场“宋宫宴舞”,感叹之余定会想起那首诗:“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再听听著名的古筝曲《临安遗恨》,人们也许会想,如果时光倒流30年,如果换个地方,《宋城千古情》很可能会被视为靡靡之音而胎死腹中,绝对不会成为宋城的“摇钱树”,正是浙江人的思想解放催生了《宋城千古情》这朵艺术奇葩。 其实,所谓宋城,在山西人看来就是一个“山寨古迹”,但事情往往就是这么怪,真的没人理,假的却能用来发大财。 把“天安门”搬进了山为了打造中国第一影视城,横店集团投资9亿元人民币,按一比一的比例建造了堪比皇宫的“明清宫苑”,把远在北京的“紫禁城”搬到了山里。“明清宫苑”的“神来之笔”是将我国在修建天安门广场时拆掉的天安门前的两个角楼搬到了横店,让游客看到了“原汁原味”的天安门风貌。 拆掉两个角楼给天安门广场 “让道”,这是很多人都不知道的史实,也是很多人不敢提、不会提的史实,浙江人居然把这两个角楼展现在了世人面前,这需要多大的气魄和胆识。 两个角楼的“再生”起码说明了3点:一是党中央、国务院的开明政治;二是浙江人的思想解放、敢为人先;三是横店集团的创新意识。。 自封“麻将发明家” 在中国文化产品的开发上,麻将可以称得上中国“第一品牌”。麻将在中国城乡可谓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而且成功走向了海外,其魅力让世人叹服。关于麻将的由来,许多专家、学者认为,麻将是郑和下西洋时发明的。麻将中,条子像帆绳、筒子代表钱、万子是发财数字、东西南北是航海方位、红中是船队中央的宝船、白板象征船帆……专家、学者说得相当有道理,让人一听就感到确实是那么回事。但是,浙江人却称麻将是宁波一位渔夫出身的陈先生发明的,并且还给陈先生建了一座展览馆,铸了铜像,展出了古往今来各式各样的麻将,铺陈了陈先生发明麻将的历史传奇。在展览馆中还别出心裁地设了一桌牌局,主座为陈先生,左侧是一个日本人,右侧是一个西洋“老外”,对面则是一个空座,称其为“三缺一”。但凡游客到此都要在那个空座上坐一坐,桌上的麻将因此被参观者摸得发亮。 我们分析比较一下就会觉得,麻将这个蕴涵着丰富内涵的 “尤物”由郑和发明似乎更合乎情理。但是,浙江人却不认郑和,而是敢为人先地认定麻将就是由宁波人陈先生发明的,反正史无可考,抢得先机赚他个盆满钵满,待史有定论后再改也不迟,总比云南人停留在口头上,扯着脖子争论知识产权归谁来得实惠和爽快。 在有关麻将的问题上,浙江人偏不信郑和,而是推崇自己的祖先,力推宁波这个品牌。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这是各地举办节庆活动时常见的宣传口号,但真正取得效果的并不多。 浙江人举办节庆活动是名副其实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而且是“文化搭台,社会投资”。就拿在浙江省建德市举办的新安江之夏旅游节来说,据建德市委书记赵继来介绍,新安江之夏旅游节举办10年来,地方政府基本上没有为此花钱,也没有强制性地向企业摊派,政府只是搭建了一个平台,在台上唱戏的是众多的企业。每年举办新安江之夏旅游节前,节庆期间的各项活动承办权都会被企业“抢购一空”。各承办单位为了有所盈利,想着法儿地吸引海内外宾客。由于新安江之夏旅游节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游客们乐意掏钱“买”快乐,不仅当地百姓过了一个热热闹闹的节日,政府也因此获得了发展地方经济的良好动力。企业、宾客和当地老百姓尝到了甜头,参与办节的积极性更高了,新安江之夏旅游节终于成为了建德市每年固定的活动。 据浙江省旅游局统计,浙江各地近年来每年举办的节庆活动超过了100个,如西湖博览会、国际观潮节、新安江之夏旅游节、国际沙雕节、新世纪曙光节等,可以说是“市市有节,县县有节”。而且,这些节庆活动大多是收入远远高于投入,给当地带来的是滚滚财源,这一点是最值得山西人学习的。山西的节日、会展也有很多,但大多是由政府牵头举办的,虽然政府部门热情高涨,但却吸引不来社会投资,仍旧是“政府搭台,经济唱戏”的老路子。 山西人最难整明白的是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政府和市场真是远不得又近不得,恨不得又爱不得。
『肆』 三晋文化的文化产业
山西省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30年来,山西省的文化产业走出了一条从无到有、从慢到快的发展之路,如今,山西省确立了“文化强省”的战略地位,文化产业迅速崛起,全省人民感受到了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取得的明显成效,同时也享受到了文化成果带来的诸多实惠。
2007年,山西全省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160.75亿元,比2006年增加36.03亿元,增长28.9%,占GDP的比重由2006年的2.65%提高到2.80%,已超过金融业占GDP总量的比重。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54%,拉动全省经济增长0.76个百分点。与2004年相比,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达到24.5%,超过同期GDP增长速度。以上数字表明,近些年来,山西省文化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环境在优化,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在增强。
从文化产业组成的三个层次看,2007年,在全省的文化产业增加值中,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广播影视服务和文化艺术服务等“核心层”产业的增加值为38.70亿元,占全部文化产业增加值的24.0%;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和其他文化服务的“外围层”产业的增加值为79.52亿元,占全部文化产业增加值的49.5%;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等“相关层”产业的增加值为42.53亿元,占全部文化产业增加值的26.5%。与2004年相比较,“外围层”占全部文化产业总量的比重进一步上升,“核心层”和“相关层”比重则有所下降。“外围层”比重的迅速上升,主要是受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中的旅游业和网络文化服务中有关行业的强势拉动所致。
2007年山西各市区的民营文化企业发展势头强劲,民间资本已在山西的文化产业中崭露头角。太原市有专业艺术演出团体13个,民营职业剧团16个,民间剧团59个,经营性民间艺术表演队伍235个。
2008年,在文化强省战略的推动下,山西省继续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不断加大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活动等方面的文化产业类投入力度,积极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2008年,山西省全社会文化产业类在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共有320个,比2007年增加38个;全年累计完成投资57.8亿元,在2007年高增长的基础上,同比又增长30.7%,增幅比同期山西省全社会投资高6.5个百分点;占山西省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为1.6%,比2007年提高了0.1个百分点。
山西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目标:到2010年,基本建成拥有强势文化人才、强势人文学科、强势文化活动、强势文化产业、强势文化品牌的文化强省。文化产业包括文化旅游业、文博会展业、文化传媒业、文化体育娱乐业,成为全省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到2010年在全省GDP中的比重达到2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