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产业大全 > 产业发展白皮书

产业发展白皮书

发布时间:2020-11-25 18:58:51

A. 农业产业发展白皮书怎么写

原标题:2019年中国农业产业市场分析:大数据技术催生精准农业,科技领域应用前景广阔

传统农业高速进行着数字化变革 精准农业开始兴起

以数字化和智能化为先导,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农业从业者减少,中国农业正迅速告别“锄禾日当午”的艰辛和粗放。借助大数据技术,精准农业开始兴起。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改造升级”。由于在农业领域应用尖端技术的“农业科技”开始在中国出现增长之势,让人不禁惊叹:“中国下一个科技起爆点是农业?”

传统农业正在悄然高速进行着数字化变革,成为各种新科技应用的蓝海。

先正达(Syngenta)中国业务可持续发展总监朱庆华对记者表示,在全球数字化创新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科技释放农业生产力的时代已经到来。“大数据、传感器系统、无人机等技术和新一代作物育种技术打出的一套组合拳,已经为下一次绿色革命做好了准备”。

2019年2月中国农产品进出口金额统计分析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农业产业化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1-4季度中国农产品出口金额呈增长趋势,其中,2018年2季度中国农产品出口金额增幅最大,相比1季度增长11.45%。2019年1-2月中国农产品出口金额下降,2019年2月中国农产品出口金额为3731.4百万美元,同比增长34.3%。

在进口金额方面,2018年2-4季度中国农产品进口金额逐渐下降,2019年2月中国农产品进口金额为8509.2百万美元,同比增长2.1%。

2018-2019年2月中国农产品进出口金额统计及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精准农业开始兴起

众所周知,作物产量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遗传种质、种植环境(土壤情况、天气情况)、农艺操作(肥料、作物保护产品使用、灌溉、耕作方式)及差异因素。

拜耳作物科学大中华区总裁黄伟东告诉记者,从选择合适的种子、适宜的种植密度,到病虫害防控、精准灌溉、高效施肥,再到收获和仓储,农民一年中需做出40~50项决定,这些决定都会影响最终收成。

正是因为流程复杂,业内称,农业是最后一个需要被信息化和数字化的产业。过去,农民往往凭经验作决策,如今,社会其他领域正在发生的数字革命正深刻地影响到农业的发展,为农民管理农田手段带来变革。

借助大数据技术,精准农业开始兴起。无人机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增长,可谓是最直观的表现之一。

无人机的应用,主要在于应对农业劳动力不足的挑战。在中国北方,无人机一天的施药面积可达约800亩,而人工施药一人一天最多在30亩左右。同时,作为数字化农场管理系统的组成部分,无人机还能够用于农场数据采集和精准施药。

据统计,无人机在中国施药覆盖的面积已经达到2.67亿亩。

此外,基因编辑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也值得关注,这一技术能够让传统育种领域变得更精准、更有效率,帮助育种家实现精准设计育种,满足人们对各种食品的需求。

近几年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农业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一系列政策法规的出台为高科技在农业中的应用营造了非常积极的环境,高科技将在其落地实施的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无人机的未来在农业

无人机,这一“酷炫”的前沿科技正在和农业牵手,使用无人机的农民数量正在稳步增加。在土壤分析、肥料农业的靶向施用、风暴追踪、安全监测、污染控制以及空气监测等领域,无人机均有用武之地。未来,无人机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潜力十分巨大。

“无人机的未来在农业。”有人如此预言。的确,当人们试图在城市里将无人机用于航拍、物流、娱乐时,发现会受到空域管制、公共安全等多方面的限制。而在广阔的田间地头,无人机取得了广泛应用。

事实上,英国的农业无人机,渗透率已达到18%,并正在改变农民种植作物和饲养牲畜的方式。在中国,随着无人机技术的迅速提高,农业无人机也正在应用于作物健康、水分应用、土壤分析等土地实时信息的收集,帮助农户更好地管理作物,实现“精准农业”。

目前,农业无人机最广泛的应用之一,就是农药喷洒。以棉田为例,实现机械采棉需要喷洒落叶剂,采用人工方式的成本较高,拖拉机开进棉田则会碾压棉花、导致减产。而使用无人机喷洒,不仅可以节省人力、降低成本,还可以做到实时、均匀、准确喷洒,最大限度减少渗入地下水的剂量。如今,一些国内的无人机企业已经在新疆等地的农田开展作业,受到农民欢迎。

无人机更深入地介入农业领域,还将影响到农业全行业链条,推动农业技术革命。据了解,农业植保无人机背后是至少万亿级的农机和农药市场,无人机的出现或将促进相关行业提高服务水准。不仅如此,“无人机+感应器+大数据”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能够勾勒出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的“农业地图”:土壤信息、作物信息、气候信息,乃至农户信息,都将得到汇总,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识脸辨声”的高效养殖

传统养殖业也开始为互联网企业所青睐。阿里云就通过ET大脑实现人工智能养猪,提高猪的存活率和产崽率。这一套叫作ET农业大脑的系统,当中涉及视频图像分析、人脸识别、语音识别、物流算法等人工智能技术。

比如,阿里云研发出一套“怀孕诊断算法”来判断母猪是否怀孕。养猪场内的多个巡逻摄像头会自动搜集母猪的睡姿、站姿、进食等数据,再由人工智能(AI)分析母猪是否配种成功,如果发现有母猪没怀上,系统将提醒工作人员进行人工授精,从而提高母猪产崽量。

猪崽出生之后,为了让它们健康成长,ET农业大脑通过语音识别技术和红外线测温技术来监测每只猪的健康状况。由于猪在吃奶、睡觉和生病等不同状态下发出的声音都不一样,通过分析猪的咳嗽、叫声、体温等数据,一旦出现异常能够第一时间发出预警。

与之对应的是,京东也推出了智能养殖技术,整套智能养殖计划包括神农大脑(AI)、神农物联网设备(IoT)、神农系统(SaaS)三大模块,可实现“养猪智能化”。其中,“猪脸识别”最受关注,养殖场可以通过这项技术来观测与记录每只猪的体重、生长、健康情况。

虽然人脸识别已经在智能手机中普及,但用在动物上难度则要大得多。

而京东的智能养殖技术除了利用“猪脸识别”实现猪饲料的精准配置,猪舍内的温度、湿度等也都完全由系统自动调节。去年底,在京东数字科技全球探索者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发表示,未来我们将以猪为开始,实现养殖过程无人、无线、无干扰、无接触,实现真正的万物互联。

按照京东的测算,这套系统养殖人工成本减少30%~50%,降低饲料使用量8%~10%,并且出栏时间平均缩短5~8天。如果全中国所有猪场都用上这套系统,每年可降低500亿元的成本。

中国农企需要长期耕耘

不过,黄伟东认为,就运用高科技推动农业的整体发展而言,中国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这主要表现在大型自动化农机的普遍应用和从业者对高科技的接受能力,但这也恰恰意味着巨大的潜力和机会。

当前,中国的数字化技术发展迅速,已具备了发展数字化农业的基础。

与欧美的大农场不同,中国的小农户居多。朱庆华表示,数字化农业在中国的发展需要一个过程。

显而易见的是,大农场在采用现代农业科技方面有一些优势,比如更方便采用机械化操作,农场生产力提升更具规模效应。而实际上,小农户采用农业科技也能够大大提升生产力,但是仍需结合相应的培训与服务。因此,中国需要针对用户——大农场、小农户以及农业的发展需求——进行技术平台和服务模式的开发。

黄伟东称,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其所有趋势都是在探索方法,更有效地应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宏观需求或面临的挑战。从粮食安全所要求的主粮自给自足,到人口老龄化而导致的劳动力短缺、人工成本攀升,再到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品质的更高标准,还有生态环境修复的紧迫要求解决这一切问题的核心,就是科技创新。

他说,只有科技创新才能帮助人类以更加可持续的方式应对这些宏观需求和挑战。因此,现代农业对高科技的应用和融合都是围绕着提质增效、安全健康、绿色环保等共同目标,而这些高科技正在涉及越来越多的领域,比如化学科学、生物科学、数据科学等。

他认为,在信息时代,养殖耕种已不再是“看天吃饭”的粗放农业,而是逐步向“知天而作”的精准农业靠拢。

B. 求《2019年度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

你好,这个《2019年度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有点难找,不过,会尽力帮你找找,找到的话第一时间告诉你。

C. 求《2019年度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

上中国卫星导航应用管理中心网站上应该有。

D. 《2017年广东产业地产发展白皮书》主要说了什么内容

产业地产发展前景可期;物流板块将由不同领域共同构成产业园;特别是科技类产业园呈蓬勃发展之势差异化竞争优势;可复制运营模式成主命题。

E. 求《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白皮书》全文

8月26日,随着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康中国”战略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也为我国在未来15年的时间里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供了行动纲领。
“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也成为今后15年乃至更长时期“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的重点,包含养老产业等在内的大健康产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
按照会议关于“坚持问题导向,抓紧补齐短板”的要求,8月28日,由中国经营报社主办的“2016健康中国养老产业高峰论坛”旋即落地上海滩,并首次向社会权威发布《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希望借此为“健康中国”建设和养老产业发展提供数据支撑,并积极建言献策。
“2015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22亿,占到总人口的16.1%,老年人口已经接近印尼全国总人口。目前,我国空巢和独居老年人已经接近1亿人,家庭养老功能弱化亟待社会养老补位。”这是《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白皮书》 (以下简称“白皮书”)中披露的一组数据。
8月28日,在《中国经营报》社主办的“2016健康中国养老产业高峰论坛”上,《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白皮书》首次对外发布。
根据预测,到21世纪50年代,我国的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峰值,老年人口数量将超过4亿人,平均每3个人中就有1个老年人。
“在老龄化进程中,高龄老年人以及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数量的持续快速增长,对家庭和社会的养老功能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根据白皮书统计数据,截至2014年底,我国8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2400多万,失能、半失能老人近4000万人;预计到2050年以后,我国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将会保持在1亿人这个规模上。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少子化”危机迫在眉睫,老者增多,而青壮者渐减,养老问题愈发严峻。数据显示,我国2010年家庭平均人数为3.1人,2030年将缩小至2.6人,2050年将进一步降至2.51人,这也将直接导致我国老年人口抚养比从1995年的9.2%持续快速上升至2014年的13.7%。
“与庞大的养老护理人员需求相比,包括机构养老和家庭养老的需求,养老护理人员缺口达到千万数量级。”白皮书认为,我国高龄老人和失能、半失能老人占比较高,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需求迫切,基于高龄老人和失能老人的身体和健康状况,需要具有较强针对性的、专业性的医养结合的长期护理服务,才能够让老年人过上有尊严的晚年生活。
“在哪儿养老”是每个老年人需要面临的现实选择问题。我国“十三五”规划结合国情提出,要“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在这一体系之下,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是我国亟待补充的短板。
白皮书指出,国内养老机构2014年收留抚养老年人口数量,仅相当于全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数的2.1%,仅相当于全国失能老人总数的8.5%。由此可见,我国在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方面仍然存在巨大的短板,亟待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加大投入力度,构建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体系。
根据白皮书预测,“十三五”期间,国内每千名老年人拥有的养老床位数量计划增至35~40张,拥有30%至50%的增长空间。
在巨大的市场需求面前,房地产企业、保险机构和医药健康企业基于自身的资产优势,以及产业关联优势,正积极布局养老服务机构,着力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养老产业链。
“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对养老产业链条和养老产品服务进行‘互联网+’改造的智慧养老产业也将迎来爆发增长期。”白皮书指出,在老年人口数量激增、劳动人员持续下降、人力成本持续上升的背景下,利用互联网技术整合养老服务资源,创新养老服务模式,对于弥补养老服务短板、改善养老服务供给、提升老年人口生活品质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F. 求助电子版的《2016年度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

夏泽网好像有这年鉴的pdf版本,你可以在他们的留言本里申请。

G. 求《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白皮书》的发布单位

东方网记者李佳敏8月28日报道:今天上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指导、《中国经营报》社主办的“2016健康中国养老产业高峰论坛”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研究所所长金维刚,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经营报社社长金培等参加了本次论坛。论坛上,由《中国经营报》社编写的《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首次对外发布,该白皮书是我国目前最权威、数据最详实的养老产业发展白皮书。

截至2015年末,中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22亿,占总人口比重的16.1%,空巢和独居老年人接近1亿人。2015年,我国人均GDP为8280美元,全球排名第73位,与美、日、德、英等发达国家3.7万美元以上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和多数发达国家先富后老或富老同步不同,我国属于未富先老,是在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步入老龄社会的。

“在哪儿养老?”是每个老年人面临的最迫切的问题。我国“十三五”规划结合国情提出,要“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据白皮书数据显示,国内养老机构2014年收留抚养老年人口数量,仅相当于全国65岁及以老年人总数的2.1%和全国失能老人总数的8.5%。由此可见,我国在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方面仍然存在巨大的短板,亟待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加大投入力度,构建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体系。

根据白皮书预测,“十三五”期间,国内每千名老年人拥有的养老床位数量计划增至35-40张,就目前情况来看,拥有30%至50%的增长空间。

“随着政府不断释放‘健康中国’政策红利,我国的养老产业,特别是高端养老产业将迎来爆发式增长。”与会专家认为,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对养老产业链和养老产品服务进行“互联网+”改造的智慧养老产业,将增长迅猛,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养老管理平台也将拥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据了解,智能养老管理平台是以保障老年人生活为目的,以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为支撑的,实现老年人与助老服务主体之间无缝连接的智能化管理系统,可以支撑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等不同养老服务模式。

此前,杭州市社会福利中心就曾引进5名机器人“保姆”用于“智慧养老”,这也是杭州市首批入驻养老机构的智能养老机器人,首批机器人“阿铁”身高0.8米,重15公斤,充满电后可待机72小时,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手机客户端或机器人外壳的触屏指挥机器人为老人提供服务。

‘小能伴’老人平板,专注解决老人亲情陪伴,身体健康和娱乐悠闲的养老需求,致力于为每一位中老年人提供幸福晚年为您解答。

H. 求助《2019年度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

方便的话发我一份可以吗?跪求大佬,谢谢[email protected]

阅读全文

与产业发展白皮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