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安徽花味家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怎么样
安徽花味家餐饮管理抄有限公司是2018-09-04在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独资),注册地址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新产业园湖光路1299号电商园2期1幢708-182号。
安徽花味家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340104MA2T1PY66T,企业法人吴克,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安徽花味家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餐饮管理;餐饮连锁加盟;企业营销策划;餐饮文化交流策划;企业形象策划;市场营销策划;文化活动策划;企业管理及信息咨询;电子商务信息咨询;预包装食品、农副产品、厨房设备及用品、洗涤用品、日用百货、酒店用品、餐饮设备、食用农产品销售;食品加工技术研发、技术咨询及技术转让;人才信息咨询;礼仪服务;物业服务;仓储服务(除危险品);商业运营管理;国内广告发布;品牌推广;电子商务平台运营管理及推广;餐饮项目策划及投资;招商事务代理。(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通过爱企查查看安徽花味家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B. 合肥汽车博览会都是什么时间举办
今年貌似没有
C. 安徽无为泉塘要搞城镇化式点是真的吗
是真的,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批复同意撤销无为县,设立县级无为市。以原无为县的行政区域为无为市的行政区域,无为市人民政府驻无城镇二坝路1号。无为市由安徽省直辖,芜湖市代管。
撤县设市成功获批,121.4万无为人正式成为市里人。由“县”到“市(区)”,意味着由以农村为主的县域发展,向以城市为主的市域发展转变。
1、城区面积增大:原来城区扩张只围绕县城,改市后扩展空间更大;
2、基础建设加快:公路、水利、气电设备、建筑、通讯等;
3、投资空间更大:项目建设发展,就业机会增多;
4、民生条件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完善,提高医疗、教育、文化等服务。
(3)安徽文化产业招商扩展阅读:
撤县设市好处:
1、市的影响、声誉要比县高,有利于提高居民的自豪感,也有利于招商引资、吸引人才;
2、市比县的行政管理范围更宽,行政管理权限更大,如果升格成地级市,还可以在“代管”附近的县和县级市时,得到更多的实际利益;
3、更容易争取到更多的项目、资金和政策以及一笔可观的城市建设费用。
2018年,无为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38.2亿元,经济运行考核位列芜湖市第2名,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多年进入安徽省十强、中部百强。无为区位优越,优势凸显。位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长江轴”之上、“芜湖核”之内,处在南京都市圈、合肥经济圈交汇区域。
连续四届获得“全省文明县城”和两届“全省园林县城”称号。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镇化水平越来越高,综合实力达到标准。“撤县设市”是大势所趋。
D. 跪求安徽工程大学东门 芜湖(鸠江)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招商电话
那个烂地方你也去,其他不说,进去要关系才行的,很多老师学生自己在那搞的
E. 关于安徽省芜湖市的详细资料,谢谢!
四、芜湖
芜湖位于安徽东南部,中心地理座标为东经119度21分、北纬31度20分,全市面积3317平方公里,人口215万,其中市区人口63万。芜湖历史悠久,春秋时代为吴国的鸠鹚邑,作为县名始于公元前109年,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历史上芜湖的农业、手工业、商业颇为发达。南唐时即"楼台森列","烟火万家"。南宋以后,特别是到了元朝,芜湖已是一个相当繁荣的市镇,从明代开始,逐渐成为长江下游地区的重要商埠。浆染等手工业已闻名遐迩,明代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中就有"织造尚淞江(上海),浆染尚芜湖"之说,形成号称"芜湖巨店"的大型浆染工场。近年,芜湖境内人字洞发现的远古人类制作的石器、骨器和品种多样的哺乳动物化石,时间断代约在距今200万至250万年之间,把人类在亚洲活动的历史上溯了四五十万年。境内大工山古铜矿遗址是春秋和汉唐时期中国最大的铜生产基地,96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876年,中英签订的"烟台条约"将芜湖与浙江的温州等四个城市辟为通商口岸,这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在给芜湖民族经济带来巨大冲击并造成畸形发展的同时,也从此打开了芜湖对外开放的大门。1918年芜湖海关进出口货值就达当年全国对外贸易的3.5%,成为长江通商巨埠之一。以芜湖和上海为起迄点的芜申运河,更把芜湖和苏、锡、宁、杭的经济、文化紧密地连在一起。芜湖开放通商口岸后,大批外国洋行、公司进入芜湖的同时,先进科学技术的传播,也刺激了芜湖近代工业的发展。安徽省最早的一批民族工业在芜湖建立。1883年芜湖架设了有线电报线路,为全省第一个使用电报的城市;1897年投产的益新(机磨)米面公司,规模居当时全国同类工厂首位;30年代还曾开通民航,飞上海和武汉两市。步入20世纪后,芜湖工商业发展到百余种,五、六千家,成为安徽现代工业的发祥地,长江流域经济中心之一。由于位置优越、商业鼎盛,历史上曾被誉为"皖之中坚"、"长江巨埠"。
芜湖素有全国"四大米市"之首的美誉,而米市的启动点和发祥地是今日的马塘区。马塘区因为地处青弋江注入长江的南岸,俗称河南。沿岸人烟密集,集市贸易相当繁荣,管辖皖南地区的"徽宁池太广道"也设在这里。1948年芜湖《江广米行重建会所纪念碑》:"逊清光绪八年,李文忠公(李鸿章谥号文忠)请准将粮食市场,由镇江七浩口移到此地。"李鸿章扶植米市是事实,但具体操作者是张樵野(张荫桓),同治年间他就结识了广东督粮道李瀚章(鸿章之兄)。光绪八年(1882),李瀚章任湖广总督,李鸿章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张荫桓任芜湖关道。李瀚章怂恿张荫桓出面,打着繁荣芜湖商埠的旗号,向李鸿章献策,依靠朝廷的力量,令镇江米市迁至芜湖。李鸿章主张让米商自迁才是上策。商量结果,定下具体优惠措施,使米商有利可图,自会见利争迁。张荫桓亲自到镇江,利用同乡情谊大拉关系,对广潮米帮许诺:由芜湖关道发给专营米业执照,在芜有代办专利;米粮打包费用由卖方支付;外轮水脚银不另加价,即由芜运来至沪仍按照镇江运沪力资计算。果然引动广潮米帮纷然至芜投资开设米号。接踵而来的是宁、烟帮共20多家。四大米帮是支柱,促使"堆则如山,销则如江"的米市兴起。
李鸿章之子李经方立即抓住这大好机遇,在沿河路开设源德裕砻坊;在河南富民桥(今中山桥)建恒丰粮仓,可堆存二、三万担租稻。李瀚章之子李仲浩开有鼎玉典当铺,宝善长钱庄,在上海、汉口、广州设立分支机构,几乎包揽了米商借贷、汇兑申票、粤票的业务。李仲浩又是芜湖招商局总办。大宗米粮经其轮运出口,而且垄断了漕运。在八百里皖江地区,尤其是江北一带,李氏家族拥有数以万亩计的庄田,租稻转化为商品粮,水到渠成。总之,米市给李氏家族带来商机和巨额利润,也拉动了相关行业的勃兴。场面盛大的米市是沿着长河两岸铺展开的,城南米市尤其繁荣,县志云:"自南关至浮桥皆米行,谓之南市"。从富民桥南口东至芜关监督署,粮食仓库林立,还有道台衙库房,形成一条街,库子街之名由此而来。 "地址在来远铺南街,前至官街,后至阳明书院地。"在江口北岸横街也有个"米业公所",是以客籍四大米帮为主干的米商组织。张荫桓坐镇河南关道署,采取有效的公关措施,制订并落实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启动了芜湖米市,有益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其功不可没。
现代芜湖大米市场于一九九四年一月十日由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芜湖大米市场位于芜湖市九华北路金湾米市大厦内。西邻芜湖长江大桥、东邻芜湖机场、区内有5000吨粮食专用码头,交通便利,占地2.1公顷,建筑面积1.6平方米,年服务成交粮食500万吨。
芜湖地处长江下游,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山环水绕、襟江带河的大自然环境,风光宜人,人文景观,星罗棋布。早在南朝梁,梁元帝(萧绎)即写下了《泛芜湖》诗,歌咏芜湖山水。唐代诗人李白、温庭筠、杜牧等,宋代文学家梅尧臣、王安石、沈括等,都有咏芜湖的传世之作。宋、元时传统"芜湖八景"已经形成。近年,芜湖人继往开来,又创建了新"芜湖十景"。 新世纪初始,芜湖经济建设已驶入快车道,诸如汽车及汽车零部件、新型建材、电子电器等均呈兴旺发达的趋势。以境内青弋江为界,北片有经济技术开发区,众多知名大企业云集于此。南片有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文教、科技为重点项目建设已全方位推进。在南、北两大片之间,以鸠兹广场、中山路步行街为轴心辐射的商业区,店铺林立,商机无限。芜湖人的思想观念与时俱进,一座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的城市,必将在中国的长江之滨闪亮登
F. 中国安徽省该怎么发展
其实皖江是安徽开埠较早区域,商业思维比较早地深入民间,芜湖曾经就是全国的四大米市之一,安庆也是中国近代工业起源的城市,都是近现代中国史中比较重要的城市之一;但是多年来由于许多复杂原因,人为地忽视这一地区的发展,错过了很多大好时机。跨江发展是皖江开发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皖江城市中大都存在发展空间狭小的情况,有跨江发展的强烈愿望。就芜湖而言,电力工业、造船业及部分轻工业企业对岸线的利用,加上芜湖港口的发展,使其沿江岸线资源十分紧张。如果芜湖在江北实施跨江发展,就可以放大城市的辐射功能。 2、从各方面分析,皖江经济带最核心的当然是芜湖。芜湖处于我国长江生产力T型结构布局的主轴线上,属长江三角洲的西北角,扼水上交通要冲,是华东地区乃至全国的纵横水陆交通枢纽,芜湖港是国家级对外开放港口,是长江溯江而上的最后一个深水良港,一个地级市有2个国家级开发区及7个省级开发区。应该重点发展汽车及汽车零部件、材料、家用电器、节能环保、新能源、装备制造、生物药业、电子信息、文化创意等支柱产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基地。当前皖江地区作为一个经济区,条件还不成熟,因为这个地区的经济关联度不强,中心城市还没有形成。但是,皖江经济带是客观存在的,它是整个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皖江地区应当打造一批县级市,形成一个皖江现代化城市群。 3、安庆这个曾经的省会,后来走向没落。长江岸线还要更全方位地利用。安庆要学习苏州观念,投资环境一定迅速改善。安庆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铁路和公路建设上,尽快开通安庆到合肥的城际动车。安庆目前成气候的产业是化工、轻纺以及汽配,所以安庆今后在工业经济方面要利用目前的资源有计划的发展和招商,培育一批本土大企业,从而带动起一个个产业群。如果安庆今后能形成化工、轻纺、汽配这三个产业聚集,那么安庆一定也是个工业大市。 4、马鞍山这几年的发展真的很快,现在已经今非昔比了,个人觉得芜马同城是必然的,并且会很快,皖南已经起来了,未来两三年很关键。皖北还是全国拖后腿的地方。无为与和县本是好地方,可惜错过很多机会,三官殿就在长江边,还是那么穷。芜湖未来能和合肥并驾齐驱,但安庆发展确实比较差,自从被撤去省会之后就一蹶不振了。六安地改市后,交通建设是个亮点,但基础太差,未来五年很难达到全国平均水平。舒金两霍都有很多贫困地区。金寨的关庙铁冲都很贫困。寿县和淮南的统筹安排也被行政区阻隔,未来几年会很难。 5、安庆池州铜陵芜湖马鞍山共五个地级市都沿长江,是条件最好的,除了拥有奇瑞的芜湖发展较快以外,其他五个都不行。池州地改市不久,先天不足,发展缓慢还可以理解;铜陵的面积都那么小,却发展不起来,实在说不过去;安庆的经济落后更是不应该,即使不当省会,也不至于现在这样落后啊。宣城文化底蕴深厚,地改市后吸引了不少浙江资本,经济渐渐有起色,未来肯定是成为浙江的产业转移基地。黄山就象张家界,产业结构太单一,除了旅游业,其他都不行。六安本来最穷,但最近几年铁路公路建设发展非常快,可喜可贺!滁州的贫穷最不应该,难道还要学着凤阳人唱着花鼓去讨饭吗? 6、皖北基本就是大平原,地形好,水和各种资源都不缺,虽不靠海,但也算长三角的后花园,按理说各方面条件都不错,一直没能发展起来只能说是人和管理的问题 ,当然官员腐败,效率低下是所有落后地区的共性,这个问题解决不了,再好的主意也没辙。蚌埠阜阳淮南淮北宿州亳州,都是苦穷之地,谓之皖北。淮南是个工业城,能源城,有钱但经济结构,城市建设都很差。蚌埠阜阳的铁路交通十分方便,如果地方官员的发展路子正确,完全不是今天的局面。其他四市或者受工矿拖累,或者农业比重太高,仍然是在落后中徘徊。至于思想观念,皖北更是相当落后。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减少人口压力,首选地方是去非洲拉美种地建蔬菜大棚,然后才是去沿海地区就业或者去合肥发展。如果不让这些人多走出去看看,改变他们的思维方式,他们还会贫穷落后一万年。 7、两淮是中国重要的煤炭基地,这几年淮南的发展不错,路子也正确,走煤电化工为支柱产业的路子,人均GDP皖北第一。淮北要向淮南学习,此外两市可以发展些生产矿用机械和电力设备的企业。阜阳中国劳动力第一大市,优势不说也明白,丰富的劳动力,有多少阜阳人在江浙的小工厂打工。只要能够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阜阳就是长三角庞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内地转移的目的地,让阜阳的庞大劳动力有外出打工边就近打工,可实现地方经济发展、农民工家庭团聚、企业用工成本大幅下降等等的多赢局面。蚌埠是华东的交通枢纽,长三角向北向西的必由之路,此外还有不错的工业基础,现代物流业和装备制造业是这里的发展之路。亳州发展很难,底子弱,交通也不便,想办法先搞好交通,中国药都的优势不知能否帮他发展起制药业。至于底下三个穷的当当响的农业县,就种好粮食加打工吧。宿州农业市,在现有的基础上发展食品加工类企业吧,其实随着全国耕地的不断减少和世界粮价的上涨,农业的地位会不断提高,起码比现在高。滁州还是想法融入南京经济圈吧。 8、安徽汽车行业发展较快,值得欣慰,但目前又遭遇了汽车寒流,估计安徽GDP又要受阻。安徽的问题很多,腐败问题、观念问题等都是大层面的,也不是一时半时就能解决的问题 。但是皖江经济带确实已经起来了,再等几年芜湖会成为明星城市,合肥也会起来。客观地说,安徽省部分城市这两年发展的的确很快,以合肥为例,又是投资建设电厂,又是修地铁,但是安徽省毕竟是农业大省,工业化太低,所以GDP老是上不去,合肥又没有什么特色,旅游又不行,工业落后,中科大在合肥,怎么就没能好好利用呢?希望合肥能带领安徽能走出一条快速独特的发展路子。 9、安徽自古就是一个精英辈出之地,经济和文化底蕴甚是深厚,安徽人普遍重视教育。安徽是中国旅游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名山胜水遍布境内,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很多。但安徽又可以说全中国最复杂的省份,当年从安庆到合肥,省城的几度变迁也是中国最频繁的。安徽自古就是苦地方,地处江淮之间,自然灾害不断,每次战乱都绕不开安徽。对许多南方人来说,安徽是北方,对许多北方人而言它又是南方。安徽人也有着南方人与北方人之间的过渡性格。我相信安徽一定会崛起,皖江城市带一定会发展令国人羡慕的经济区,这里人杰地灵,青山绿水,交通便捷,没有理由不成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地方。总体上说,安徽未来将会成为我国重要的加工制造业基地、化工产业能源产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还是全国著名的旅游目的地和重要的文化产业大省。
G. 在安徽芜湖有什么好的企业或工厂吗
芜湖
芜湖位于安徽东南部,中心地理座标为东经119度21分、北纬31度20分,全市面积3317平方公里,人口215万,其中市区人口63万。芜湖历史悠久,春秋时代为吴国的鸠鹚邑,作为县名始于公元前109年,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历史上芜湖的农业、手工业、商业颇为发达。南唐时即"楼台森列","烟火万家"。南宋以后,特别是到了元朝,芜湖已是一个相当繁荣的市镇,从明代开始,逐渐成为长江下游地区的重要商埠。浆染等手工业已闻名遐迩,明代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中就有"织造尚淞江(上海),浆染尚芜湖"之说,形成号称"芜湖巨店"的大型浆染工场。近年,芜湖境内人字洞发现的远古人类制作的石器、骨器和品种多样的哺乳动物化石,时间断代约在距今200万至250万年之间,把人类在亚洲活动的历史上溯了四五十万年。境内大工山古铜矿遗址是春秋和汉唐时期中国最大的铜生产基地,96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876年,中英签订的"烟台条约"将芜湖与浙江的温州等四个城市辟为通商口岸,这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在给芜湖民族经济带来巨大冲击并造成畸形发展的同时,也从此打开了芜湖对外开放的大门。1918年芜湖海关进出口货值就达当年全国对外贸易的3.5%,成为长江通商巨埠之一。以芜湖和上海为起迄点的芜申运河,更把芜湖和苏、锡、宁、杭的经济、文化紧密地连在一起。芜湖开放通商口岸后,大批外国洋行、公司进入芜湖的同时,先进科学技术的传播,也刺激了芜湖近代工业的发展。安徽省最早的一批民族工业在芜湖建立。1883年芜湖架设了有线电报线路,为全省第一个使用电报的城市;1897年投产的益新(机磨)米面公司,规模居当时全国同类工厂首位;30年代还曾开通民航,飞上海和武汉两市。步入20世纪后,芜湖工商业发展到百余种,五、六千家,成为安徽现代工业的发祥地,长江流域经济中心之一。由于位置优越、商业鼎盛,历史上曾被誉为"皖之中坚"、"长江巨埠"。
芜湖素有全国"四大米市"之首的美誉,而米市的启动点和发祥地是今日的马塘区。马塘区因为地处青弋江注入长江的南岸,俗称河南。沿岸人烟密集,集市贸易相当繁荣,管辖皖南地区的"徽宁池太广道"也设在这里。1948年芜湖《江广米行重建会所纪念碑》:"逊清光绪八年,李文忠公(李鸿章谥号文忠)请准将粮食市场,由镇江七浩口移到此地。"李鸿章扶植米市是事实,但具体操作者是张樵野(张荫桓),同治年间他就结识了广东督粮道李瀚章(鸿章之兄)。光绪八年(1882),李瀚章任湖广总督,李鸿章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张荫桓任芜湖关道。李瀚章怂恿张荫桓出面,打着繁荣芜湖商埠的旗号,向李鸿章献策,依靠朝廷的力量,令镇江米市迁至芜湖。李鸿章主张让米商自迁才是上策。商量结果,定下具体优惠措施,使米商有利可图,自会见利争迁。张荫桓亲自到镇江,利用同乡情谊大拉关系,对广潮米帮许诺:由芜湖关道发给专营米业执照,在芜有代办专利;米粮打包费用由卖方支付;外轮水脚银不另加价,即由芜运来至沪仍按照镇江运沪力资计算。果然引动广潮米帮纷然至芜投资开设米号。接踵而来的是宁、烟帮共20多家。四大米帮是支柱,促使"堆则如山,销则如江"的米市兴起。
李鸿章之子李经方立即抓住这大好机遇,在沿河路开设源德裕砻坊;在河南富民桥(今中山桥)建恒丰粮仓,可堆存二、三万担租稻。李瀚章之子李仲浩开有鼎玉典当铺,宝善长钱庄,在上海、汉口、广州设立分支机构,几乎包揽了米商借贷、汇兑申票、粤票的业务。李仲浩又是芜湖招商局总办。大宗米粮经其轮运出口,而且垄断了漕运。在八百里皖江地区,尤其是江北一带,李氏家族拥有数以万亩计的庄田,租稻转化为商品粮,水到渠成。总之,米市给李氏家族带来商机和巨额利润,也拉动了相关行业的勃兴。场面盛大的米市是沿着长河两岸铺展开的,城南米市尤其繁荣,县志云:"自南关至浮桥皆米行,谓之南市"。从富民桥南口东至芜关监督署,粮食仓库林立,还有道台衙库房,形成一条街,库子街之名由此而来。 "地址在来远铺南街,前至官街,后至阳明书院地。"在江口北岸横街也有个"米业公所",是以客籍四大米帮为主干的米商组织。张荫桓坐镇河南关道署,采取有效的公关措施,制订并落实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启动了芜湖米市,有益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其功不可没。
现代芜湖大米市场于一九九四年一月十日由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芜湖大米市场位于芜湖市九华北路金湾米市大厦内。西邻芜湖长江大桥、东邻芜湖机场、区内有5000吨粮食专用码头,交通便利,占地2.1公顷,建筑面积1.6平方米,年服务成交粮食500万吨。
芜湖地处长江下游,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山环水绕、襟江带河的大自然环境,风光宜人,人文景观,星罗棋布。早在南朝梁,梁元帝(萧绎)即写下了《泛芜湖》诗,歌咏芜湖山水。唐代诗人李白、温庭筠、杜牧等,宋代文学家梅尧臣、王安石、沈括等,都有咏芜湖的传世之作。宋、元时传统"芜湖八景"已经形成。近年,芜湖人继往开来,又创建了新"芜湖十景"。 新世纪初始,芜湖经济建设已驶入快车道,诸如汽车及汽车零部件、新型建材、电子电器等均呈兴旺发达的趋势。以境内青弋江为界,北片有经济技术开发区,众多知名大企业云集于此。南片有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文教、科技为重点项目建设已全方位推进。在南、北两大片之间,以鸠兹广场、中山路步行街为轴心辐射的商业区,店铺林立,商机无限。芜湖人的思想观念与时俱进,一座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的城市,必将在中国的长江之滨闪亮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