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金华地处浙江中部内陆怎样与浙江发展海洋经济
金华将以以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为龙头,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以基础设施建设为载体,优化海陆联动集疏运网络;以省级产业集聚区为主平台,提升特色产业合作层次;以区域统筹发展为目标,深化山海协作工程;以服务企业为核心,优化投资发展环境等五大措施发展海洋经济。
一、以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为龙头,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今年3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在义乌市开展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我们要整合市场资源发挥义乌市场的独特作用,建立“市场采购”新型贸易方式,大力发展进口和转口贸易,争取设立保税物流中心,打造义博会、文博会、森博会等国家级会展平台,建设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示范区、国际小商品贸易中心。
二、以基础设施建设为载体,优化海陆联动集疏运网络。我们将加强与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在交通、能源、信息等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合作,提升互联互通水平。“十二五”时期,我市规划涉海肿大项目各、计划投资722亿元,其中交通、能源和物流类项目33个、投资546亿元。发挥交通区位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优势,加快形成以8条高速公路、8条铁路和义务机场、兰溪港为主干的综合运输网络,提高海铁联运、江海联运等多式联运能力。大力发展以义乌小商品市场为龙头的市场贸易型物流,以永武缙产业带为主题的工业物流,以能源、建材、粮油为基础的纽带转运型物流。加强与宁波-舟山港的合作,拓展金华、义乌等“内陆港”服务功能,建设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打造国家级物流节点城市。
三、以省级产业集聚区为主平台,提升特色产业合作层次。金华新兴产业聚集区将着力发展游艇等专业船舶制造、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生物制药、新能源汽车、发电设备、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义乌商贸服务业集聚区将重点推进国际生产资料市场建设。全市12个个开发区将立足特色产业基地,结合这种信息产业园、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永康五金产业总部中心建设,加强陆海产业合作,打造陆海协调发展示范区。
四、以区域统筹发展为目标,深化山海协作工程。积极适应浙江海洋战略布局,主动接受沿海地区辐射和带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发挥商会、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的纽带作用,突出特色产业合作和劳动力转移合作,深化山海协作,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工作。依托中心镇和特色村,优先发展休闲产业,加强“浙中凉都”避暑度假游、义乌小商品城购物游、横店影视体验游、武义温泉休闲游与海岛风情游等旅游目的地的对接,共同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做大做强生态农业,加快建设绿色产业供应基地。
五、以服务企业为核心,优化投资发展环境。支持全市民营企业抓住机遇,以创业创新、敢为人先、自强不息的昂扬锐气,积极产于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探索“低丘工业、缓坡村镇、保护开发、集约利用”的新模式,积极争取开发国家级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试点,保障陆海科技发展用地。依托浙中地区拥有的浙江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浙江学院、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等10所高校,以及62所哦中专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学校,加强涉海创新人才的培养培训,通过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强化海陆联动的人才支撑。
⑵ 浙中城市群的发展路径
在浙中经济版图中,各县(市)的发展特色非常明显,发展的差异性比较突出。
金华市区作为城市群的内核,凭借历史、区位、文化教育以及新兴产业等优势,正积极向浙江中西部得交通信息枢纽、科教文卫中心、重化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以及浙中人居中心发展。义乌以商促工,工商结合,正积极向国际性商贸名城、小商品物流和信息中心发展。永康依托五金产业优势,全面打造中国五金名城和国际性五金产品研发中心、信息中心和物流中心。东阳也逐步形成了以医药化工、电子材料、轻工纺织、建筑、影视旅游为主要特征的中等城市。兰溪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凭借原有工业基础,正逐步向以医药化工、电力能源为主要特征的工业城市和重化工基地发展。
正是这种差异化竞争优势加快了资源互为依托、互为融合的发展进程。在浙中城市群一体化过程中,一个大金华的框架和格局已经形成。 10年后建成浙中大都市区
近年来,围绕区域一体化发展目标,浙中城市群实力迅速增强。全市城镇化水平从2000年得48%提高到2007年得57.8%,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和销售产值双双突破2000亿元,汽摩配、小商品、五金机械、医药化工等八大产业集群崛起,其中汽摩配及相关产业产值突破了500亿元。
在浙中城市群区域共建中,我市率先推进交通共建。目前,浙中城市群便捷、高效、网络化的高等级快速交通雏形已经显现。
浙中城市群建设将分三个战略部署实验。2010年前为打基础阶段;2011至2015年为见成效阶段,相邻地域的城市建成区规模扩大,经济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初步实现城市一体化、经济一体化、交通一体化目标,基本建立起城市群的空间格局框架。目前浙中城市群建设正处于这一阶段,比如我市全市建成区范围不断扩大,由2005年的254平方公里提高到了2010年的309平方公里,扩大了21.9%。金华和兰溪两地的城区也变得越来越近。
按照规划,到2020年底,浙中城市群融为一体,达到货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率先提前实现现代化,最终建成雄踞于长三角经济区南翼和四省九方经济协作区之间的浙中大都市区。 “金华城市东西拓展为主”
在2月通过省政府审议的《金华市城市总体规划》(修改)(2006~2020)中,金华城市发展目标作了修改,在保持“至2020年将金华建设成为我省中西部地区中心城市”总目标不变的前提下,修改后的规划更为详尽,明确了金华将建成先进制造业基地以及浙江省中西部地区的现代金融中心,商贸物流中心、教育文化中心和旅游集散中心。
随着总规划的修改,金华未来的城市扩张方向也做了新的调整围绕“一中两翼”的总体框架,城市建设用地发展方向将改变为向东、西拓展为主,兼顾南北的适度拓展。其中向西主要是以婺城新区建设为主体,加强西翼副中心建设以及周边的产业区建设。也就是说,金华城市发展变大,往兰溪方向将是主要方向。 未来金兰同城更加紧密
随着宾虹路贯通、330国道收费口取消、公交系统的完善,将拉近婺城新城区与市中心的距离。据记者了解,今后秋滨工业园区沿金华江沿线的工业用地,将陆续置换为居住用地,使居住开发能够与婺城新城区连片衔接,进一步拉近新城区与市中心的距离,有利于新城区的发展。这也意味着,随着婺城新区的建设加速推进,金华和兰溪同城效应将越来越明显。
近些年来,随着金华城市影响力扩大,婺城新区与金西开发区建设稳步推进,尤其是金华新兴产业集聚区规划获批,金兰两地的交流互动日益密切。而兰溪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也吸引了不少知名开发商在兰溪开发住宅、商业地产,房地产和汽车市场消费潜力巨大。
⑶ 贵阳是几线城市
贵阳属于中国的三线城市。贵阳,简称“筑”,别称林城、筑城,是贵州省省会,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区域创新中心、中国重要的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城市。
截至2018年,全市下辖6个区、3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总面积8034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360平方千米,常住人口488.19万人,城镇人口368.24万人,城镇化率75.43%。
贵阳地处中国西南地区、贵州中部,是西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贵州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交通中心,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通信枢纽、工业基地及商贸旅游服务中心。
全国综合性铁路枢纽,也是国家级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呼叫中心与服务外包集聚区、大数据交易中心、数据中心集聚区。
(3)金华产业发展扩展阅读:
三线城市大部分城市规模较大,中心城区非农业人口多数在100万人以上,城市基础设施、商业配套设施和交通设施相对比较完善,居民拥有一定的消费能力,居民的生活水平一般相对比较富裕。
城市拥有一定的支柱产业,产业结构相对比较合理,对某些大型企业仍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但城市综合竞争力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线城市一般多为东部地区的经济发达城市,中部地区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或经济强市,西部地区的省会城市。
网络-三线城市
⑷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哪个专业好 对未来的职业发展大以后工作好找吗
学IT比较好,不仅好找工作,而且工作环境还好。 当然,学一门专业还是根据自己兴趣爱好走比较好,毕竟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学自己喜欢的东西也可以轻松一点。
⑸ 全国首批克隆金华猪宝宝出生,它们的出生有何现实意义
将来的猪肉,都有可能实现克隆,代表着以后的猪肉会比较多,猪肉价格下降。
⑹ 金华市华旭电商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怎么样
金华市华旭电商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是2018-01-02在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台港澳法人独资),注册地址位于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孝顺镇金义都市经济开发区管委会307-8办公室。
金华市华旭电商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330700MA29R68C1Q,企业法人张利杰,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金华市华旭电商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通过网络企业信用查看金华市华旭电商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⑺ 金华如何聚人引智发展哪些特色产业
“新区成立近一年来,不仅完成了规划编制工作,而且在招商引资上取得可喜成果。据介绍,目前已引进先进制造业项目13个,总投资142亿元;现代服务业项目11个,总投资177亿元,电商巨头阿里巴巴将在新区打造电子商务新城,总投资150亿元,招商势头强劲。”陈佳芳委员说,“金义都市新区以欣欣向荣的景象创造了金华的‘新区速度’。” 如何聚人 如何确保人口发展规模与新区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相适应,人口素质结构与智慧型城市相协调?陈佳芳委员表示,除了良好的产业与就业支撑,还要在体制、机制上加以突破。比如,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消除城乡二元体制带来的农民进城难、进城后无法享受市民待遇的障碍。逐步建立以实际居住地为户口登记的原则,全面取消投靠条件限制,放宽城镇户口准入条件;在子女就学、就医、就业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要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惠及外来人口,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陈佳芳建议,合理控制安居成本,通过金融手段、土地政策和税收杠杆,合理调控房价,抑制投机购房,保障刚性购房,构建高端有约束、中端有市场、低端有保障的住房供应体系,让各类人群“居者有其屋”。 如何引智 “新区建设发展首在引资,重在扶持,关键在人才,而育才、聚贤唯筑校而取。”民建的委员们建议,要重视高等院校的带动作用,同时重视高规格职教中心建设。 “高在何处?”民建委员建议,以金义都市新区建成新经济中心、新科技中心、新物流中心、新制造业中心、新兴旅游业中心和现代服务业中心的目标为参照,在职教中心开设物流、制造、旅游服务、电子商贸等专业。同时,在全省甚至全国范围内公开选拔校长和各专业学科带头人,大力引进获得省级以上荣誉的、能引领专业发展的拔尖人才。 委员们认为,可以通过政府与民间共同投资的形式,资产可以实施“物业式”管理,开放式、非学历性教学;师源可以为雇佣式、自备式、短聘式、常驻式、公派式等,以需设求;生源可以为高端培训、专业短训、职业基础教育、进修、自修式教育、为入区企业代培、针对性交流、前沿讲座等对象。 产业特色 何淑芳代表认为,金义都市新区文化底蕴深厚,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可以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与旅游产业。 根据新区的地理位置、文化旅游资源及新区整体功能定位,确定以传统和现代文化为主体,以文化创新为主线,以提升新区的旅游文化创意能力为核心,以文化旅游景区和创意园区为依托,以塑造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品牌为导向,采取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继承与创新相结合、产品创意与商品创意相结合的原则,整合资源,整合营销,重点发展都市文化旅游、现代文化娱乐旅游、民俗旅游、乡村旅游、文化休闲旅游、修学度假旅游、访祖认宗旅游等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积极发展文化旅游园区,大力开发具有浙中特点的文化旅游商品。 吴彩霞委员建议,在目前新区规划的三大主题功能区之一“中部综合服务功能区”中,培育养生保健特色街,以满足特定目标消费群体的保健、康体、养生、休闲需求。首先要在符合新区总体规划要求下,结合新区商业文化特点,充分研究与旅游等产业发展相结合,做好养生保健特色街的规划工作,有序推进养生保健市场划行归市,避免重复建设和强推硬拉。 结构布局上,除了本地投资者,可引进外地的老字号和知名国药店、国药养生馆,吸引社会投资建设,鼓励国内外有实力的商业地产开发商和商业企业积极参与特色街建设,把特色街打造成为展示新区形象和内涵的“金名片”。
⑻ 发展中的城市有哪些
中国未来十年最具发展潜力的十个城市(绝对权威) 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十个城市
1.上海 2.北京 3.广州 4. 深圳 5. 苏州
6.杭州 7.天津 8.成都 9. 武汉 10.东莞
1.上海
这座21世纪中国最受宠爱的城市,其释放的巨大经济活力令人吃惊。上海被喻为中国再次经济起飞的龙头,或者是箭尖,人们寄希望于它能引领起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航船。
上海有中国城市里管理和服务水平最好的地方政府,有最便利的区位和运输优势,也聚集着中国素质最高的一批白领阶层。上海是经理人的绝佳诞生地,一个标准的上海产的经理人,应该是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或者哈佛,在跨国公司美国总部呆过,在麦肯锡等咨询公司做过,然后回国任跨国公司的中国区总经理或者首代。
尽管上海的人才培养能力、人才吸纳能力与北京相比稍逊一筹,但其整体商业和人文环境方面的优势,使其在争夺优秀人才方面魅力独具。而由此所表现出来的人才的价值创造能力和对城市经济的贡献也是显而易见的。这里成为跨国公司中国区和亚太区总部的新的选择地,上海是中国大陆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城市。浦江东岸的张江高科技园区,如今已经成为中国知识最密集的高科技聚集地,而其崛起的速度同样令人惊骇。
总人口:1341.8万人
高校数量:57所
科研人才数:3.5万人
科研成果情况:全年共取得科技成果1508项
高新企业数:1916家
技术交易:全年共签订各类技术交易合同2.73万项;合同金额142.78亿元。
专利:全年受理专利申请量22374件
全市GDP:6160亿元
GDP增速:11.8%
著名高校有:复旦大学、上海交大、上海大学、同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
科技活动经费支出:123亿
2.北京
北京是中国高级知识分子的传统居住地,在这个城市里,有中国最密集的大学群和科研院所。仅仅一所北大、一所清华已经证明了这个城市不凡的人才培养能力和传统。在外省人眼中,北京代表着一座城市所能拥有的宽广胸怀和容纳度,尽管北京的户籍制度改革落后于上海和广州,但这并不妨碍307.6万外省人在2003年仍然选择在这里生活、创业。
所有繁华的大城市都有不适合居住的一些特征,比如拥挤、嘈杂、污染和交通不便;而北京尤其在这些方面令人心怀不满。但是,重视政府关系和商业环境的跨国公司在过去的20年里,仍坚持把中国区总部设立于此,因此,北京在人才竞夺能力方面仍显现出令其它城市胆寒的特质。
总人口:1456.4万
高校情况:73所
科研人才数:27.4万人
技术交易:技术合同登记32173项,成交总金额265.4亿元,技术交易额226.6亿元
专利:全年受理专利申请量17003件
全市GDP:3611.9亿元
GDP增速:10.5%
著名高校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
科技活动经费支出:457.5亿元
3.广州
广州的繁荣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毗邻香港的特殊地位,在吸引港资和三来一补中,广州及其周边地区迅速流动起大量资本。近年来,珠三角地区活跃的私营经济又使得广州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最先受惠的地区。但是,商业贸易的发达和低层次制造业的繁荣未能支撑广州进一步的发展,在对高级人才的竞夺能力方面,广州明显不如上海和北京,甚至不如深圳。
总人口:994.30万
高校数量:44所
科研人才数:1.79万人
高新企业数:270家
技术交易:广州地区共认定技术合同4324项,合同金额31.644亿元。
全市GDP:3466.63亿元
GDP增速:15%
著名高校有: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等
科技活动经费支出:140亿元
4.深圳
作者:221.137.244.* 2007-5-30 20:40 回复此发言 2中国未来十年最具发展潜力的十个城市
深圳曾被誉为中国最有希望的现代化城市,它从一开始就是按照一座现代化的城市模式进行建设的。一张小小的边防证,让所有进出该城市的人都对其“特区”身份印象深刻。这座移民城市,曾经在很短时间内聚集了全国各地的优秀人才,灵活的政策,较高的城市管理水平使其成为新兴企业的创业首选地。
作者: 221.137.244.* 2007-5-30 20:37 回复此发言
--------------------------------------------------------------------------------
2 中国今后十年最具发展潜力的十个城市(绝对权威)
作者: 221.137.244.* 2007-5-30 19:05 回复此发言
--------------------------------------------------------------------------------
2 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十个城市
但是今天,深圳面临着找不到新一轮增长周期的定位困惑,城市整体商业环境的先发优势已被赶超,而金融之城的地位又受到了上海的威胁,深圳的人才竞争力已被大大削弱。
总人口:557.41万
高校数量:42家(含高校驻深分校)
科研人才数:全年共引进户籍人才3万余人,海外留学生1200多人
高新企业数:673家
专利:全年受理专利申请12361件
全市GDP:2860.51亿元
GDP增速:17.3%
著名高校有:深圳大学等
科技活动经费支出:3.18亿元
5.苏州
闲适、优美的园林城市苏州,因中国与新加坡共建的苏州工业园而成为中国新的高科技制造业聚集地,苏州工业园的成功,被认为是中国最成功的开发区建设的范例。这里有着中国素质最高的产业工人,并成为苏南地区最引人注目的城市明星。
总人口:590.97万人
高校数量:17所
科研成果情况:全市组织实施科技项目437项,147项科技成果获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
高新企业数:555家
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860亿元
全市GDP:2802亿元
GDP增速:18.0%
著名高校有:苏州大学等
6.杭州
杭州首先是中国最佳人居城市的范例。江南才俊的经济创造能力在这个城市得以集中表现,自南宋以来,浙江就是国家最稳定的财税之源,这里富饶而优美。浙江私营经济的发达,又使得杭州理所当然地成为该地区经济活动的重镇,虽近邻上海,仍无掩其光彩。
总人口:642.78万
高校数量:35所
科研成果情况:省级科技进步奖25项
高新企业数:506家
技术交易:签订各类技术合同32286项,成交额42.75亿元
专利:申请专利3400件
全市GDP:2090亿元
GDP增速:15%
著名高校有:浙江大学等
7.天津
天津为跨国公司提供了比北京低廉得多的劳动力,而且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较早形成了集聚优势。一个摩托罗拉成就了天津此前10多年的辉煌,而现在,是三星电子。但是天津的光芒多少还是被北京所遮蔽,毫无疑问,一个地区最多只能有一个“区域中心”,尴尬的天津,因与北京比邻而在人才竞夺能力方面,甚至输于深圳、苏州、东莞等二线城市。
总人口:1011.30万人
高校数量:37所
科研人才数:48.1万
科研成果情况:全年取得市级科技成果1203项、属于国际领先水平59项
高新企业数:4000家
技术交易:签订技术合同7278项,合同成交额42亿元
全市GDP:2386.94亿元
GDP增速:14.5%
著名高校有: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
8.成都
成都盛开在四川盆地上。从李冰造都江堰起,这里就成为中国西南地区的历史名城。川中多才俊,成都傲然于重庆、昆明、贵阳等城市之外。它成为跨国公司在考虑西部据点时的首选之城。但是,现代化的断裂感也在成都表现得更为明显,与长江流域的龙头上海相比,成都与之仿佛还相错一个年代。
总人口:1044.3万人
高校数量:60所
科研成果情况:年内新上科技项目565项,其中国家级146项,省级95项
高新企业数:165家
专利:申请专利4169件
全市GDP:1870.8亿元
GDP增速:13.0%
著名高校有:四川大学等
科技投资情况:117亿元
9.武汉
武汉的区位优势相比郑州、长沙这几个中部城市来说,更为明显。而且近代工商业的发展也起步较早,并且高校集中,经济活动也相对发达。但是,武汉整体商业环境与中国一线城市的差距,使得这座人才充裕的城市却未能在人才吸纳能力、竞夺能力和人才创造能力方面表现优异。
总人口:781.19万
高校数量:48所
科研成果情况:260项
高新企业数:1751家
技术交易:全年技术市场成交技术合同2963项,合同成交额30.31亿元
全市GDP:1680亿元
GDP增速:12.1%
著名高校有: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中南财经大学等
科技投资情况:2.43亿元
10.东莞
东莞令人奇怪的地方是,这座与香港形成“前店后厂”关系的城市,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制造能力,并未因中国出现多经济中心而衰落。与人们想象中的“血汗工厂”不同,东莞的城市综合薪酬竞争力位居前列,在所调研城市中排第5.难能可贵。
但是,要想成为中国的“潜力之都”,东莞还必须考虑自身的产业升级和培育本地名牌企业之途。
总人口:158.96万人
高校情况:5所
科研人才数:12.49万人
高新企业数: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50家
高新技术产品产值:530亿元
技术交易:全年签订各类技术贸易合同58项,技术合同金额700万元,技术交易额680万元
专利:2858件
全市GDP:947.53亿元
GDP增速:19.5%
科技投资情况:科技活动经费使用总额3.7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