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我国目前的老年服务产业发展还比较滞后是对还是错
对,确实目前还比较滞后,说明有很大空间发展。
『贰』 简要分析银发经济对相关产业发展的积极作用
①结构性减税有利于完善分配制度,增加个人收入,促进社会收入分配公平 ②对农产品减税有利于稳定物价,发挥财政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作用③通过对基础产业和行业结构性减税政策,有利于发挥财政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的作用④结构性减税切实...
『叁』 我国有哪些老龄化发展特点 “银发经济”发展趋势如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口红利功不可没。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劳动年龄人口逐渐减少,老年人口却不断增长。相关机构预测,至2020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将达到2.48亿;2030年超过3亿人;2050年超过4亿,占总人口的比重将达到30%以上,届时中国将成为世界上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及问题
1、我国老龄人口基数大,增长迅速。2017年,全国人口中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1亿人,占总人口的17.3%,这个人口基数已经相当庞大。同时,我国的老龄化速度正以比发达国家更快的速度推进。调查显示,我国人口老龄化年均增长率约为总人口增长率的5倍,从2011年到2015年,全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由1.78亿增加到2.21亿,老年人口的比重由13.3%增至16%。
2、高龄化趋势日益加剧。数据显示,2017年底,全国人口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58亿人,占总人口的11.4%。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口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7.17%,其中8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067万人;2025年,六十岁以上人口将达到3亿,成为超老年型国家。考虑到70年代末,计划生育工作力度的加大,预计到2040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达到顶峰。
3、城市与乡村之间不平衡。上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受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城镇生育率比农村生育率低。但是,农村大量年轻劳动力去往一线二线城市发展,农村老年人口增多,尤其留守老人居多,农村老龄化相较于城市来说更严重。
4、独居老人和空巢老人比重将越来越高。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家庭趋于小型化,加之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年轻子女陪伴父母的时间变少,使得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正在逐渐弱化。据最新调查显示,预计到2020年,独居老人和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1.18亿人左右,独居老人和空巢老人将成为老年人中的“主力军”。
5、“未富先老”态势明显。以全球老龄化最为严重的日本为参考,从数据上看,日本的人均GDP始终遥遥领先我国,即便日本近年来经济形势低迷,但在2016年的人均GDP依然是我国的近5倍,足以见得其国民富裕程度远胜于我们。可以说,日本是富裕的老龄化社会,而我国未来的老龄化状态更有可能呈现出“未富先老”状态,这难免会对老年人的消费水平造成挤压。
6、年轻人“啃老”限制了老年人消费能力。在高企的房价面前,当子女工作年限尚短,暂时无法承受购房压力时,老年人势必会拿出大量甚至毕生的积蓄及退休金来给子女买房,老年人消费能力被限制。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报告显示,97%的受访一线城市年轻人表示身边人买房都需要靠父母。这是一个残酷的事实。
二、我国老年人群体消费特点和趋势
1、老年人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享受型消费成为潮流。老年人的消费需求正在向高水平、高层次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表现为追求品质的享受型消费特征。具体体现为,越来越多的老人愿意在旅游和养生理疗上面增加投入。同时,部分老年人的心态也在趋于年轻化和时尚化,消费观念逐渐向年轻人靠拢,他们比以往更加注重化妆、衣着等方面的展示型消费。伴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我国老年人的购买力将不断增强,老年人的消费水平还有望继续提高。
2、喜欢到店消费,重视体验和服务。老年人普遍认为店内体验会影响他们的消费决策,因为在店内能够看到商品实物,购买起来会更放心也更方便。另外,由于老年人的精力、体力随着自身年龄的增加而有所下降,他们更喜欢在就近地点消费,追求便利和实用。在购买过程中,他们同样会看重商家是否提供方便、良好的购物环境和服务。
3、网上购物、移动支付渐渐增多。社交媒体的兴盛与移动支付的便利,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老年群体的消费思维模式,他们渐渐不再拘泥于传统的现金支付或刷卡支付,而是更加愿意尝试网上购物和移动支付。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老年网民群体快速增长,60岁以上网民占比为4.8%,同比增加0.8个百分点,预计未来还会继续增长。
4、与身体健康相关的智能化、数字化产品备受青睐。鉴于老年人的生活能力逐渐弱化,他们越来越需要适合自己的智能化产品的辅助。根据《2017中国老年消费习惯白皮书》的调查数据,老年人对身体健康数据监控、智能远程呼叫等数字化产品感兴趣程度较高。值得注意的是,在老年人最感兴趣的数字化产品之中,一半以上是与身体健康相关的。
我国的“银发经济”潜力巨大,有待开发,未来或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那么,未来哪些领域的产品和服务会受老年人青睐呢?
基于老年人的消费特点和趋势,除了日常生活用品外,还有营养品、家用保健器械、居家养老照护、中医养生、老年旅游、老年娱乐学习、老年保险理财等领域有着极为广阔的市场前景。
毫无疑问,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以及老人消费理念的日趋成熟,如何调整商品结构,抓住老年消费正在成为商业的新思潮。
文章来源:知道日报
『肆』 老年产业发展前景如何
近年来,老年人口比例增加带来了巨大的市场需求,老年产业被称为银色产业内,具有很大的发容展空间。 前瞻产业研究院2013-2017年中国养老公寓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我国正处于探索初期,各方社会资本积极进入模式。2025-2040年期间,我国约有5000万老年人需要通过专门的养老机构来养老。按照目前每人每年5万元的养老费用计算,整个市场产值有2万多亿。
『伍』 老年产业前景怎么样啊
目前,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达2.49亿人,占总人口的17.9%,65岁及以上老年人达1.67亿人,占总人口的11.9%。未来,老龄化程度将持续加深。专家预计,我国老年人占比将在本世纪中叶达到峰值35%左右。
由此数据显示,老年产业将会是一个飞速发展的产业,在未来的某一时间内,老年产业将会替代房地产行业,占据国家GDP的总百分之三十左右。前景是毋庸置疑的。
对于老年产业来说,成都孝心坊老年用品专卖店,针对老年群群体做的服务,包含了老年人的吃穿住用行等等需求,提供一站式老年服务,加入老年产业开孝心坊是很好的选择。
『陆』 中国老年产业发展促进会 是什么组织
社团组织
『柒』 我国人口老龄化能带动那些行业的发展
首先,人口老龄化意味着,劳动人口的减少,所以,接下来很多劳动密集型的产业都要开始产业升级,至少是设备升级了。当劳动力价格太贵的时候,他们会把目光转向机械化生产。所以我觉得,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是机械制制造业的发达,因为需求陡增了。
还有就是夕阳产业啊。跟母婴产业一样,夕阳产业也会被人口老龄化所驱动。很多行业,例如生产老年人的健身设备的行业,未来将会发展得特别好吧。还有一些保健品的,保健饮食的行业,未来都是又很大的发展。
保健品本身是很大的市场,而保健产品的发展,也需要人口老龄化的推动。至于健身设备,人们的寿命延长了,但不一定是更健康了。但社会上出现更多的老人的时候,需要老年人健身设备的人口也会越来越多。
还有就是保险。保险里的人身保险,无论是人寿保险还是健康保险,未来都应该都很大的增长。事实上,近些年来,寿险业务的发展势头已经把财产保险业务的发展势头要好很多了。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是养老问题。养老问题的负担会落在社会、政府和子女身上,所以他们都要寻求一定的出路,而保险就是很好的出路。保险可以提供储蓄养老产品,可以用房子去抵押养老,可以通过购买保险获得一定的养老院的席位和指定医院的就医资格,这些都非常符合人口老龄化的需求,所以我觉得人口老龄化会极大地推动保险行业的发展。
『捌』 我国养老产业的发展背景
政策层面:
2013年以来,国家密集出台的关于养老服务业的新政策,与过去相比内政策呈现出走向全局、走向核心容、走向制度化构建的新趋势。新政策涵盖了简化行政许可,放宽市场准入;加强规划布局,保障设施用地;、加大金融支持,优化投融资政策;加大财政扶持,完善税费优惠;加强人才培养,积极促进就业;培育社会组织,鼓励公益慈善服务等多个层面,标志着我国将发展养老产业提上日程。
市场层面:
在市场需求方面:我国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提供了庞大的潜在老年消费市场,同时城市的养老群体中已拥有一定的消费潜力,部分老年人消费观念消费已经发生转变,他们有较强的独立生活的需求,包括教育学习、休闲娱乐、旅游度假等,他们渴望在进入老年后有时间出外旅游、与老友相聚、参与更多的老年群体活动等,他们已经不再受传统养老方式的约束。以及人口迁移导致的大量空巢老人也存在迫切的养老服务需求。
在市场供给方面:目前全国有一亿左右老年人,如此庞大的消费群体,养老服务市场供给明显不足,目前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专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设施严重不足,服务的项目和内容不全,服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养老服务市场供给缺口甚大。
『玖』 老龄产业该怎么发展啊
我国老龄产业潜力巨大,但处境尴尬。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超过1.43亿,“十一五”期间我国老龄人口将快速增长,预计到2010年,60岁以上老年人将达到1.74亿,约占总人口的12.78%,到2020年将达到2.43亿,约占总人口的17%。这一发展趋势表明,未来的15年,我国老年人口将净增一个亿,平均每年增加660万。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中国老年学会会长李本公在会上指出,迅速发展的人口老龄化必然带来老年群体对相关产品和服务的巨大市场需求,从而为老龄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据测算,到2010年,老年人口消费规模将超过1.4万亿元,到2020年将接近4.3万亿元,到2030年将达到13万亿元。
目前我国老龄产业起步晚,滞后于人口老龄化迅速发展的客观形势。老龄产业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一方面,老年人的需求十分庞大,另一方面,老年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严重不足,有的也不对路,整个产业尚未在国民经济中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和产业链条。李本公认为,虽然老龄产业已经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和《中国老龄产业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但要发展老龄产业,加强老年人服务设施建设,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应当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鼓励走社会化、产业化的道路,推动老龄产业的发展。同时,要注意引导消费,培育老年消费市场,从生产和消费两个渠道推动老龄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