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2018中国电视剧产业报告》已经发布了吗
据报道,在3月25日至28日,今年的交易会期间,首都影视发展智库发布了《2018中国电视剧产业报告》。
总体来看,电视台和网络平台播出的剧作仍然存在类型差异,如警匪剧、悬疑剧、青春剧等可能仍在互联网上才能更好地找到相对准确的受众。
Ⅱ 中国液晶电视产业发展情况
如何选购平板彩电。我们以前观看的电视机基本上是显像管电视机(CRT),后来又有了背投,现在去卖场看看都是平板电视的天下了,下面主要讲解一下如何选购平板电视:1,决定电视机摆放的位置,比如客厅还是卧房,一般来讲摆放在客厅的电视机尺寸要比卧室大,当然也有个人爱好不同,如果你有电视机,现在出于更新的目的,那有一个最小尺寸的选择原则,举例原先看29寸的,可以选大于等于32寸的,原先看34寸的,可以选大于等于37寸的,依次类推,当然也有个人喜好不同,为什么选比以前大的,那是因为原先的电视机是4:3的,接近正方形,现在的是16:9的,呈长方形,所以视觉上有差异。2,平板电视机目前在市面上有2种类型,一个是液晶(LCD),一个是等离子(PDP),当然现在还有一个LED(由于刚起步,技术还不成熟,鱼目混珠,性价比不高,所以在这里除外,而且LED的趋势是OLED)。是选择液晶还是等离子呢?这里有个原则:内行看等离子,外行看液晶;大屏幕看等离子,小尺寸看液晶;动态看等离子,静态看液晶。对于这个原则也要辩证的来看待,等离子和液晶的成像原理不同、构造也不同,所以2者存在先天性的差异,从技术数据、参数上来讲,等离子比液晶略胜一筹,2者各有千秋,很难讲哪个好哪个坏,下面就液晶选择几个重要参数来分析:A分辨率,对于国内市场来讲,有2种分辨率,1366*768叫作标准高清(国家的标准是720),1920*1080叫作全高清,就看电视节目和DVD而言,那标准高清就够了,要是看BD蓝光之类的,就要全高清了,当然一步到位直接上全高清也可以,就是费用要高点。现在还有一种全高清叫1080P/24P,针对电影而言的,就是说用来看影片更加流畅。B倍速技术,双倍速达到100HZ(PAL制式时50HZ),四倍速达到200HZ,就是说图像处理更加速度快,画面流畅,但是人眼就24HZ,所以不要过分追求这个参数。C背光灯,原先采用3色背光灯,就是红绿蓝,现在 4色的,加了深红色,色彩再现更自然。D 10bit液晶驱动,原先是8bit的。E响应速度,以豪秒为单位,国家标准是小于等于20豪秒,现在的产品是6豪秒或4豪秒,数字越小越好,不过这些数据建立在厂家的实验数据,实际情况会大于这个数值,响应速度慢,会产生拖尾现象,解决这种情况可以减少响应速度、采用倍速技术、采用硬屏(大部分厂家采用软屏,不要过分强调软硬屏的好坏)等方法来解决。F,其他参数 诸如双画面、环绕声、输出输入接口等等,可以根据自身需求来选择。再简单讲一下等离子的情况:由于等离子的制造因素,一般来讲等离子都是大屏幕,那分辨率可以直接选全高清了,而且等离子几乎没有拖尾现象,以前的烧屏现象随着技术的进步已大大减少了,寿命也和液晶差不多,而且色彩柔和、层次感强,看动态最好,液晶则色彩鲜艳。对于我们老百姓来说,都是外行,眼睛的直觉就是效果,但眼睛也会欺骗自己的。电视机的主要功能是看电视,除了看电视还有就是看DVD影碟,一般来讲客厅里会摆放家庭影院,这样一来,客厅的电视机尺寸大,除了电视节目就是看DVD了,所以我建议客厅里摆放等离子,卧室选择液晶,尺寸大小还是个人喜好为主,分辨率看用途,有倍速、4色背光灯最好,响应速度越小越好等等。选液晶首选夏普,其次索尼,理由夏普液晶屏一流而索尼的图像处理技术好。选等离子,首选松下,其次日立。具体尺寸型号参数可以上产品官方网站查询。
Ⅲ 中国电视制造业发展史
1958年,我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北京牌14英寸黑白电视机在天津712厂诞生。
1970年12月26日,我国第一台彩色电视机在同一地点诞生,从此拉开了中国彩电生产的序幕。
1978年,国家批准引进第一条彩电生产线,定点在原上海电视机厂即现在的上广电集团。1982年10月份竣工
投产。不久,国内第一个彩管厂咸阳彩虹厂成立。这期间我国彩电业迅速升温,并很快形成规模,全国引进大大
小小彩电生产线100多条,并涌现熊猫、金星、牡丹、飞跃等一大批国产品牌。
1985年,中国电视机产量已达1663万台,超过了美国,仅次于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的电视机生产大国。但由
于我国电视机市场受结构、价格、消费能力等条件的限制,电视机普及率还很低,城乡每百户拥有电视机量分别
只有17.2台和0.8台。
1987年,我国电视机产量已达1934万台,超过了日本,成为世界最大的电视机生产国。
1985-1993年,中国彩电市场实现了大规模从黑白电视替换到彩色电视的升级换代。
1993年,TCL在上半年就开始推出“TCL王牌”大屏幕彩电,29英寸彩电的市场价格在6000元左右,到年底已
经售出10多万台。
1996年3月,长虹向全国发布了第一次大规模降价的宣言——降低彩电价格8%至18%,两个月后,康佳随后
跟进,打响了彩电业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价格战。当年4月,长虹的销售额跃居市场第一,国产品牌通过价格战将
国外品牌大量的市场份额夺在了手中。这场降价战后来也导致整个中国彩电业的大洗牌,几十家彩电生产厂商从
此退出。
1999年,消费级等离子彩电出现在国内商场。当时40英寸等离子彩电的价格在十几万元。
2001年,中国彩电业大面积亏损,康佳、厦华、高路华亏损,长虹每股赢利只有1分钱,这种局面直到2002
年才通过技术提升得以扭转。
2002年,长虹宣布研制成功了中国首台屏幕最大的液晶电视。其屏幕尺寸大大突破22英寸的传统业界极限,
屏幕尺寸达到了30英寸,当时被誉为“中国第一屏”。
2002年,TCL发动等离子电视“普及风暴”,开启了等离子电视走向消费者家庭的大门。海信随即跟进。
2003年4月,倪润峰掀起背投普及计划,背投电视最高降幅达40%。
2004年,美国开始对中国彩电实施反倾销,导致中国彩电无法直接进入美国市场。
2004年,中国彩电总销量是3500万台,其中平板电视销量不过区区40万台,占整个彩电产品的1.14%。
2004年10月开始,平板电视在国内几个主要大城市市场的销售额首次超过了传统CRT(模拟)彩电。
2005年上半年,我国平板彩电的销售量达到72.5万台,同比增长260%;城市家庭液晶电视拥有率达到了
3.56%,等离子电视拥有率也达到了2.81%。
Ⅳ 中国电视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
2006年,业内外盼望已久的高清数字电视国家标准经过信息产业部的审批,得以正式公布。此次公布的与数字电视相关的标准包括《数字电视接收设备术语》等,多达25项,高清数字电视显示器有了统一的技术标准。此举对规范高清数字电视市场、维护消费者的利益、促进我国数字电视产业健康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此外,2007年3月出台的《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标识要求》规定给电视机行业企业带来不小的成本压力,此前没有出口业务的企业将遭遇“转型”难题。
2004年以来,CRT电视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不仅销量锐减,而且其在所有彩电的市场占有率也迅速下降了一半,而以液晶和等离子为代表的平板电视在一、二级市场迅速普及,逐渐成为彩电销售市场的主力军,尤其是液晶电视销量更是呈爆发式增长。
高清数字电视相应标准的出台实施和推广,促进了高清平板电视的消费, 高清、大尺寸成为中国平板电视消费市场需求两大主流趋势。同时,随着消费市场对于高清电视产品的认知程度的提示,高清概念已经深入人心 。2008年我国将使用高清信号为世界传输奥运节目,这也成为数字高清电视进一步在消费市场中普及的催化剂。
随着2008年临近,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的正式公布,以及信息产业部数字电视接收终端设备行业标准在2007年1月1日正式实施,彩电市场迎来了历史性机遇。电视正朝着数字化方向发展。而伴随着电视数字化进程的加快及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必然使电视向双向交互式、网络化方向发展。
Ⅳ 什么是电视产业中国的电视产业发展背景现状
电视产业我不知道,我知道现在的国内电视台的主持风格说话方式是源自于延安时期中央广播电台的模式,在战争背景下,这种高亢、机械毫无表情、说的话不容置疑、没有自己思考的说话方式在战时确实起到了鼓舞人心的作用。但时至今日,这种影响还普遍存在于当今各个电视台的主持人身上,已经成了政党控制话语权、奴化大众思想的方式,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新闻传播作用。
Ⅵ 中国电视剧和电影产业发展经历的主要变化是什么
是更加流水线化,制作周期更短。
Ⅶ 中国电视事业发展简史
在中国电视诞生的47年后,娱乐节目走向了癫狂。 90年代 1990年3月14日,一档叫做《文艺天地》的栏目在中央电视台一套开播。后来,它改名叫做《综艺大观》。《综艺大观》是一个标本式的电视文艺晚会栏目,延续了春晚的主要风格,可以看作是日常版、微缩版的《春节联欢晚会》。 《综艺大观》同《春节联欢晚会》一样,开播后得到了观众的认可,收视率在全国综艺节目中长期稳居第一,平均收视率18%,平均每期收视人数达2亿。紧接着,《东西南北中》、《曲苑杂坛》等衍生栏目相继出现,并且均得到了较好的收视效果。 《春节联欢晚会》与《综艺大观》等晚会节目的成功,得益于文艺演出与电视媒体的结合。在文化事业发展尚显欠缺的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普通民众进剧场观看文艺演出的机会很少,而人们对于文化产品的需求则相对较高,广大电视观众处于一种文化饥渴的状态。电视的大众传播特性,将最优秀的文艺演出集中在荧屏中,利用最少的演出资源,覆盖了最广泛的观众群体,让观众足不出户却可以欣赏到精彩的文艺演出。 《综艺大观》等栏目的发展造成了三个直接结果。第一,观众的欣赏水平不断提高;第二,节目创作被过度开发,创作优秀节目越来越难;第三,创作队伍、演出队伍越来越急功近利。而正是这三个结果成为《综艺大观》迅速走向没落的重要原因。 与《综艺大观》同时,中央电视台还有另外一档节目,叫做《正大综艺》。《正大综艺》从来没有占据过中央一套的黄金时间,收视效果与社会反响也一直不温不火。但谁也没有想到,这个节目中居然存在着日后成为《综艺大观》掘墓人的重要元素。 当中国电视走到第40个年头,1998年,《综艺大观》开始呈现疲态,《春节联欢晚会》开始承受一浪高过一浪的批评之声。中央电视台一号演播大厅1000平米演播室的启用,没有给春晚带来更多的新鲜血液。 这个时候,人们开始注意到一个词:电视湘军。电视湘军的崛起,是因为一个电视台,叫湖南经视;是因为一部电视剧,叫《还珠格格》;也是因为一个综艺栏目,叫《快乐大本营》。 《快乐大本营》开播于1997年7月11日。湖南卫视的这一栏目几乎颠覆了人们对于电视综艺节目的概念,综艺原来不一定非得是晚会,演员原来不一定非得唱歌、演戏,主持人原来不一定非得稳重端庄,游戏原来不一定非得在私下。 这一明星参与的游戏节目让观众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乐,开播后收视率节节攀升,奠定了日后湖南卫视“快乐中国”口号的基础。 《快乐大本营》的成功,迅速引起了全国各地方电视台的克隆、复制。《欢乐总动员》等跟风的综艺节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时,人们回过头来看央视的《正大综艺》,发现,这种明星参与游戏的形式,在《正大综艺》中早已出现。但遗憾的是,这些游戏只是点缀,并没有被充分重视。 游戏中变回普通人的明星,以及观众在节目中的深度参与,成为《快乐大本营》的两大制胜法宝。当观众厌倦了晚会,并且晚会质量不断下降的时候,《快乐大本营》让观众再一次提起了对于电视综艺节目的兴趣。 与此同时,《综艺大观》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光彩,收视率开始下滑,社会影响力也大不如前。1999年,在停播数月后,《综艺大观》进行了一次大的改版,重新出现在了央视一套的周末黄金时间。 同样是在1999年,同样是中央电视台,12月16号,改版后的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推出了引进自欧洲的益智类综艺节目《幸运52》。不久之后,同为益智类综艺节目的《开心辞典》开播。从此,中央二套开启了中国娱乐综艺节目的一个新时代。 此时,很多人发现,《幸运52》、《开心辞典》这种答题的形式,同样是《正大综艺》中的主要元素。但《正大综艺》在答题的过程中少了两样东西:平民参与和物质奖励。而这两点,恰恰是《幸运52》、《开心辞典》广受欢迎的关键所在。 也是在1999年,由北京光线电视策划研究中心制作出品的《中国娱乐报道》开始在全国多家地方电视台播出。娱乐新闻正式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千年后 《中国娱乐报道》是具有分水岭意义的一档栏目。它的开播直接导致从电视,到报纸,再到网站,各个媒体都开出了专门的娱乐版面。“娱乐新闻”这个名词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随后,“娱乐记者”、“娱记”、“娱乐节目”等一系列相关名词纷纷出现。 另一方面,民营电视节目制作机构第一次在荧屏上掀起如此大的波澜,民营公司开始得到从学界、业界到观众的注意。 2000年,曾经的北京光线电视策划研究中心更名为北京光线传媒有限公司,而因其民营属性,曾经的《中国娱乐报道》也被要求更名为《娱乐现场》。 光线传媒之后,欢乐传媒等民营电视制作机构进入人们的视线,而他们大多数也都是同光线传媒一样,以娱乐节目为主要经营对象。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民营公司的一种无奈选择。这些公司的民营属性注定其无法接触到新闻的制作、播出,体育资源的高垄断性也使其只能望洋兴叹。因此,它们只能在娱乐节目,这一环境相对宽松的领域施展拳脚。即使是发展到今天,民营传媒机构的经营范围也只是限于娱乐、影视、生活等领域,无法做出进一步的扩展。 时光走进了21世纪。中国电视又站到了一条新的起跑线上。网络,逐渐成为渗透进国人生活的第四媒体;手机,也逐渐显现出成为下一媒体形式的端倪。有别于传统媒体,人们把网络与手机称作“新媒体”。 新媒体给了电视巨大的冲击。在这里,人们可以浏览来自全球的新闻,人们可以自由地表达观点,人们可以轻松地发布自己掌握的信息,人们可以建设一个属于自己的展示舞台。于是,年轻人迅速拥入了新媒体的怀抱。 作为传统媒体,电视开始经受前所未有的考验。与新媒体融合,成为许多专家、学者、电视工作者的共识。但是该怎样融合?这成为摆在电视人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2003年湖南电视台娱乐频道推出了一个叫做《超级男声》的节目。这只是一个歌唱比赛,从形式来看,它跟中央电视台举办多届的“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并无本质区别。但是,在这个节目中,决定选手去留的不是专业评委,而是观众通过短信投票产生的票数。 《超级男声》借鉴自成功的美国综艺节目《美国偶像》,是在普通人中选拔演唱明星的比赛。它在电视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最大程度地吸收了新媒体的经验,放低门槛,让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参与,而每一个普通人又可以自由地表达对于歌手的看法,进而决定每一位选手的去留。 这一新颖的节目形式得到了湖南省内观众的青睐。接着,2004年,与《超级男声》形式一致的《超级女声》出现在了湖南卫视的荧屏上,引起了许多观众的注意。2005年,第二届《超级女声》登场,其火爆程度让许多电视人瞠目结舌。于是,我们看到了本片开头的一幕。 同《快乐大本营》、《幸运52》、《开心辞典》一样,当《超级女声》成功之后,抄袭、复制的节目大量出现。2006年,在全国播出的大大小小的选秀节目达一百余家。选秀节目迅速进入一个短兵相接的胶着状态。各个节目纷纷拿出各种招式进行炒作,最终,2007年8月10号晚上,在重庆卫视的荧屏上,我们看到了这样一幕。 这个叫做《第一次心动》的选秀节目很快成为观众声讨的对象。在电视荧屏的另一端,混乱的场面也引起了广电总局的注意。8月15号,广电总局下发通报,称《第一次心动》“格调低下”,责令停播。 同年9月21日,广电总局再次下发通知,规定从当年10月1日起,省级卫视黄金时段禁止播出选秀节目,并且不能直播、不能由观众投票。电视选秀节目急速走向没落。 2008年,被中国人称作奥运年。奥运会的到来让一切娱乐综艺节目黯淡无光。中国的娱乐综艺节目在喧嚣之后归于了平静。 尽管如此,每当周末打开电视,我们看到的依然是各电视台大同小异的娱乐节目。它们依然是各电视台自办栏目的支柱,是除电视剧外吸引广告的主要节目样式。娱乐节目是各家电视台最值钱的品牌,是最受观众欢迎的节目样式。优秀的娱乐节目制作人、主持人成为各电视台争抢的香饽饽。 (作者:刘学哲,本文为《电视写作研究》课程的作业,原为十一集电视理论文献片《电视·行路难》第一集《娱乐综艺——金樽清酒斗十千》的解说词,略作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