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未来十年中国5万亿体育产业的机会在哪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预计在2025年,体育产业规模总值将达到5万亿。这也意味着,未来十年将成为体育产业的一个黄金时期。
我们国家的体育产业,最近统计占GDP的0.63%,美国大概是3%,数据可能有点出入。到5万亿是什么规模?占GDP1.30%,比起美国的3还差1.70%。所以大家注意一下,体育界的人就从来没有人敢提体育产业是我们的支柱产业。但是我想在座的有这么多体育投资界的大咖在里面,我觉得我们应该有这个雄心。哪怕到不了2025年,能不能到2030年,2040年把我们的 体育产业做成支柱产业。也就是说不仅是1.30%的拉动GDP,可能是到3%,4%。
未来十年体育产业的机会有如下几个:
1、更多的资本,更多的公司,将投身于青少年普及工作,培育潜在的体育消费者,类似于NBA在中国的普及。斯特恩拿着录像到央视,为了让中央电视台免费播NBA,培养了很多青少年慢慢看,孩子长大了,又会带着他们的孩子看NBA,我觉得体育产业还是要从青少年中来普及,一个是培养他们体育的兴趣,
2、培养从小体育的消费习惯。我想体育国际化的程度,我们在讲体育产业的时候,还要重视文化的特征。体育产业跟其他的产业不一样,为什么世界上这么多足球俱乐部亏损了,还是办俱乐部,因为纯粹不是一个产业,是有文化的东西在里面。大家觉得搞足球有尊严,有地位,这种来支撑他们,哪怕赔一点钱,哪怕不赚钱,也要搞足球俱乐部。还有发展体育产业的一些文化特征还是要重视,现在都叫IP,IP有的时候可以从国外买,更多是要培养符合我们文化体征的一些IP。
3、有一些不一定走国际化道路,足球和篮球要跟国际接轨,美国的橄榄球就是美国一个国家,现在是他们第一大联赛,超级碗单赛是吸金最厉害的。有些项目不一定全球普及,不一定让全世界喜欢,有几个国家喜欢,就能足够支撑出一个体育产业,就是一个很好的IP。
4、体育消费市场有一定的特殊性,有一定的封闭性,就是在体育组织的话语权,在座其他搞金融的,搞IT,搞汽车的,一到体育产业,做着做着会发现会受很多的限制,因为国际体育组织垄断非常厉害,搞体育产业做大了,跟国际体育组织话语权的争夺,也非常重要。
㈡ 在过去的2019年,中国的体育产业发展的怎么样
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把握饮食和运动,让越来越多的人们投入到健身行业之中。在正是这样在近些年的时候,我国的体育建设事业一直在世界来说一直高于世界整体水平。毕竟现在国家重视健康人民的生活健康,体育事业正好可以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物质,身体健康。在最近的2019年中,我国的体育发展事业一直属于良好,向上的状态,主要体现在一下。
最后一点就是中国现在在国际各种赛事的影响力大而且在几年来中国体育世界体育全面接越来越大,而且在近些年来中国体育与世界体育全面接轨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中国体育能够快速复习实现中国的,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中国能够快速复兴,实现中国在世界上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所以体育事业也在这方面一直不断的加强。
㈢ 2016年中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达1.9万亿元,中国体育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国家统计局与国家体育总局1月1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经核算,2016年,国家体育产业总规模(总产出)为1.9万亿元,较上年增长11.1%。其中,体育健身休闲活动总产出和增加值名义增速均超过30%,健身休闲已成为广大群众重要的生活方式。
国家统计局核算司副司长张冬佑表示,体育产业已经形成了以竞赛表演和健身休闲为驱动,体育用品业为保障,体育场馆、体育培训、体育中介、体育传媒等业态快速发展的整体格局,发展速度远高于经济增速,显示出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强大的发展动力,有望成为经济发展新动能和新的增长点。
㈣ 体育产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它到底处于一个什么地位
现在体育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属于第三产业,占经济的10分之一,属于正在发展的经济支柱。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人们更加注重精神娱乐、体育娱乐、健身 方面的发展,使得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但就我国现在的体育管理制度、人才结构已远远不能满足快速发展中的体育产业需求。
中国是制造业大国,装备占比高也很正常,当下的问题是如何提高运动装备制造业水平,变成‘制造’大国。记者在福建走访特步和361度,两家企业均有研发实验室,当地企业方面人士,技术近年有不断的提升,但相对Nike、阿迪这样的国际品牌还是有很大的投入差距。
㈤ 体育产业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未来中国的体育产业将如何发展
未来,各个地区将大力发展体育服务业,不断拓宽体育服务业的发展领域,提高体育服务业在体育产业中的比重,实现体育产业的均衡发展。每一个赛事背后,都有一批大企业作为赞助商。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及珠三角地区依托良好的体育产业基础及优势资源,不断加快体育产业发展速度,提升体育产业发展水平,体育产业将进一步发展壮大。
加大体育产业资金投入、设立体育产业专项基金,逐步形成政府投资引导、市场主导、社会投资为主的多元化投资格局,同时,各地金融结构针对体育赛事、职业俱乐部、运动员等领域创新提供体育金融产品,随着消费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未来体育产业潜力将得到空前释放。
㈥ 2019中国体育消费产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如何
从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看,不断增长和参加锻炼的人群促使体育消费市场规模稳步增长,预计到2020年中国体育消费市场将达到1.5万亿元。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体育用品和相关产品制造总产出占据体育产业总产出的61.4%,超过一半的体育产业产出由体育用品和相关产品制造带动。中国体育消费新型业态发展迅猛。场馆服务、体育培训、体育赛事总体规模不断扩大,“体育+”工程促进体育与传统旅游、文化产业的跨界融合都开始成为体育消费的新兴发力点。
中国体育消费市场稳步增长,未来增长空间大
2015-2017年,中国体育消费市场稳步增长。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预计2020年中国体育消费市场将达到1.5万亿元。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未来随着中国居民人均体育消费支出的不断增加,体育消费市场将有更大增长空间。
以上内容节选自艾媒咨询发布的《2019全球及中国体育消费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㈦ 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和竞技体育产业的发展
中国著名的体育活动家、北京奥申委主席助理魏纪中日前表示,举办奥运会,整个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将迎来春天。
魏纪中称,目前全球体育产业的年产值高达4000多亿美元,并且保持着20%以上的年增长速度。而中国的体育产业起步晚、规模小,中国1997年体育产业的增加值为156.37亿元,1998年为183.56亿元。按这一趋势,到2010年体育产业的产值至少可达到281.2亿元,占GDP的比重可望从1998的0.2%增至0.3%。在发达国家,这一比例已达到1%到3%之间。体育产业的发展空间是巨大的。
魏纪中还说,申办成功后,相信会有更多的公司投资到体育行业中来,体育产业这块大蛋糕将会越来越大,我们诚挚地希望与这些体育业公司互相学习,互相合作,共同进步,争取将中国的体育事业推向新的台阶。
后奥运时代,中国体育产业将迎来一次重大的战略机遇。他表示,北京奥运会举办前后,正是十几亿中国人从解决温饱向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转变的时期,富裕起来的中国人对体育的需求空前高涨。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从2000美元向3000美元发展的阶段,正是国民消费结构发生重大转变的时期,是体育消费快速增长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人们对体育健身、竞赛表演的需求会大幅度增加,中国的体育产业应在后奥运时代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中国奥委会副主席、中体产业集团董事长魏纪中看来,中国体育产业正处在从群众化、组织化、商业化迈向产业化的重要阶段,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将起到催化剂的作用。魏纪中几天前在浙江宁波观看世界女排大奖赛时表示,中国的很多地方正像举办女排大奖赛的宁波市北仑区一样,已经走过了体育产业的前三个发展阶段——首先,人民群众喜欢一项运动,而后由政府或企业牵头举办赛事,赛事在招商过程中引来商家赞助,这就是群众化、组织化、商业化的三步,但中国现在还很少有地方能走到最后一步,也就是产业化的一步;所谓产业化,就比如英国的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这项赛事的背后是庞大、复杂、有序、牵涉面很广的一整套运营系统,它在保证赛事赢利的同时,能长期、稳定地发展下去。魏纪中表示,什么时候北仑区把女排赛事做成像温网那样,什么时候才算实现了产业化。魏纪中表示,北京奥运会的举办,使他看好中国的体育产业能加快实现产业化,因为人们会比以往更关注体育,商家也会更看重体育的商业价值,体育产业的市场会变得更大。
在看好中国体育产业能在后奥运时代迎来大发展的同时,专家也指出,中国体育产业要实现大发展,面临的困难也很大。
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体育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林显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表示,中国体育事业在最近20多年的发展中,因“重竞技、轻群体”的观念占主导地位,限制了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如果这个观念不能改变,中国体育产业就很难在后奥运时代实现根本性的发展。
林显鹏表示,由于过于重视竞技体育的成绩,中国的群众体育事业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20多年来,大量的人力、物力被用在竞技体育的发展上,而群体事业急需的社区体育场地、场馆以及高质量的体育赛事等,还处在比较落后的水平上。
林显鹏认为,中国的体育产业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体育产业相关的资源应走向市场却没有这样做,体育的经济功能、产业功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
比如,中国的运动员主要集中在各级体育主管部门掌控的专业队中,这些运动员以获取奥运会、全运会等比赛的奖牌为最高目的,这就束缚了中国职业体育的发展。
而部分已经职业化的赛事,如足球联赛,由于受体育主管部门的行政管理而无法实行真正的市场化运作,结果只能是赛事水平不高、产业化程度较低。
另外,各类体育社团没有发挥出应有的职能,没有担负起组织基层开展各类体育活动的责任,面向社会大众的体育俱乐部、学校俱乐部等基层体育组织的发展程度较低,这都不利于体育产业的发展。
此外,在目前中国体育产业的产值中,体育用品制造业约占70%,体育服务业不超过30%,与体育产业发展比较成熟的国家或地区相比,中国的体育服务业显得极为落后。
鉴于基层体育活动的基本条件和发展状况不理想、职业化赛事质量不高及体育服务业水平较低,林显鹏表示,中国体育产业要实现后奥运时代的大发展,将面临诸多的挑战。
但林显鹏也表示,政府部门已经看到了中国体育产业目前面临的问题,因此,在克服了上述困难后,中国体育产业的长远发展还是应当被看好的。
㈧ 简述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状况
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经济高度发展、运动理念逐渐普及、国家政策持续支持和资金日益关注,这些都为体育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目前,我国的体育产业已经初步形成了以竞赛表演和健身休闲为驱动,体育用品为支撑,体育场馆、体育培训、体育中介、体育传媒等业态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体育与科技、文化、传媒、健康、养老、旅游等相关行业日益融合。根据体育行业发展报告及相关统计可以看出,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呈稳定增长趋势。
(一)产业规模呈上升趋势,体育消费水平上升空间巨大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取得较大成绩的五年。体育产业发展乘势而上,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全民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目前人均GDP已经达到了8000美元,体育产业正处于是高速发展时期。2015年中国体育产业生产总值超过1.5万亿元,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为0.7%。未来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发展潜力非常巨大。
“十三五”时期,伴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入、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不断发展和“健康中国”战略的逐步实施,我国体育需求将从低水平、单一化向多层次、多元化扩展,体育消费方式将从实物型消费向参与型和观赏型消费扩展,体育产业将从追求规模向提高质量和竞争力扩展,体育产业必将迎来重大战略机遇。《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2020年中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3万亿元,从业人员数超过600万人,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1%。
(二)产业内涵丰富,产业结构将进一步改善
中国体育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产业领域不断拓展,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的效益显著提高,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产业门类。
当前中国体育产业存在体育用品行业一枝独秀、体育服务业占比较小和整体产业结构分布不甚合理的现象。79%的收入来自于体育制造业,即体育服饰制造、体育用品制造等;只有约20%的收入来自于诸如赛事运营、体育培训、转播权等体育服务业。初期由于政策原因,体育产业市场化程度较低,赛事运营商业化程度低,导致体育服务产业在整个体育产业中占比较少。
针对中国目前体育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指出,要进一步优化体育服务业、体育用品业及相关产业结构,着力提升体育服务业比重。大力培育健身休闲、竞赛表演、场馆服务、中介培训等体育服务业,实施体育服务业精品工程,支持各地打造一大批优秀体育俱乐部、示范场馆和品牌赛事。
随着《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及后续一系列促进体育产业的改革政策的出台,体育产业将逐渐走向市场化,体育服务产业将迎来高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