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产业大全 > 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发布时间:2021-02-04 02:58:33

㈠ 浅谈下中国生物制药的发展前景~

中国生物制药产业前景
创投机构看好中国生物制药领域
全球金融危机加剧,让创投机构在中国的脚步变得格外谨慎。但于北京举行的“2008ChinaVenture中国投资年会”上,以生物制药为代表的医疗领域,却被参会的创投精英一致看好。
眼光盯准生物医疗领域
虽然政府一直在鼓励创新研究,但是国内新药非常少,大部分都是舶来品。“主要还是企业资金投入方面的问题,这一点就是我们双方最重要的契合点。”百奥维达中国基金的合作人李毅在会场上这样表示。
据了解,晨兴创投和礼来亚洲2000万美元投资上海某医药研发外包(CRO)企业后,随后中国CRO企业药明康德就在纽交所IPO,并受到美国资本市场认可。
“基于成本考虑,发达国家企业将不断向发展中国家外包其非核心医药研发业务,实际上也给中国制药领域发展起到很大机会。”李毅称,礼来公司、GSA,葛兰素在内的跨国公司都在近期纷纷宣布将在上海投资建造专业研发中心。
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第三季度,医药行业成为医疗健康细分行业的重点投资领域。其投资案例数量为4起,占医疗健康行业总投资案例数量50.0%,投资金额为4963万美元,占医疗健康行业总投资金额78.8%。
创投机构也将面临高风险
与以往投资仅仅关注成长型企业不同,在生物制药领域内,创投把目光放到了一些有非常技术平台的早期企业上。“除了需要拥有优质团队外,我们只有在非常明确市场前景的情况下,才会考虑投资这样的高科技技术公司。”礼来亚洲董事总经理施毅表示。
“今年我们估计投了四个生物制药项目,整体感觉都还可以,但是风险也很大。”IDG技术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人章苏阳说,“实际上,在医药健康投资成功的比例比其他行业低,从我的经验来看,投十个中大概有一到两个是非常成功的,大概两到三个扯平,接下去都是死掉。”
“从国际经验来看,投资生物制药领域成功可以获得几百甚至上千倍的利润,但同时也面临巨大风险,包括资金、开发人员稳定性、管理方面的问题,”章苏阳表示,“国内市场失败的原因1/3是市场,管理占2/3。”
更倾向于海外上市
德勤的合伙人费达在接受采访时说,“考虑到市盈率、时间和再融资问题,我们更倾向于在香港、美国或新加坡上市。”他表示,公司一般都会根据行业不同选择不同的上市地点。对生物制药这种比较高技术的企业来讲,去美国上市关注度将更高,而对于做中成药的企业来讲,则会选择在中国大陆市场、香港或者新加坡上市。
已经在海外成功上市的先声药业集团,其首席财务官赵志刚也谈到,应选择公司产品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大的区域上市。“不过市场在国内的企业,选择亚太地区上市会更好一点。”他说。
华登国际董事总经理王一敏表示,整体来说,药品在美国上市需要保持好几年的稳定成长才会被认可和认购,因此如果药品在国内能够持续保持相对好的估值,也可以选择在国内上市。

㈡ 生物制药的发展与前景怎样

随着生物制药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大型生物制药企业间并购整合与资本运作日趋频繁,国内优秀的生物制药生产企业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研究,特别是对企业发展环境和客户需求趋势变化的深入研究。正因为如此,一大批国内优秀的生物制药品牌迅速崛起,逐渐成为生物制药行业中的翘楚!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生物制药行业取得了突发猛进的发展,企业对生物制药的投入以年均25%的速度递增。
2010年是生物制药行业的小丰收年,其投放总额达到452亿元,超过上年全年投放额的23.84%。2011年虽然物价上涨导致部分企业主营销压力增大,但2011年中国广告市场仍然保持稳定增长,增幅约在15%;而生物制药市场2011年的同比增长率也能达到13%到15%。
技术创新是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企业技术创新与研发费用的投入,是决定企业竞争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对企业的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生物制药技术是近二十年兴起的,以基因重组、单克隆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制药技术。生物制药产业链可以分为研发、测试、销售三个阶段,生物药品的研发周期一般长达10年,而且通过率极低。但是,借助技术创新形成的进入壁垒,优秀生物制药企业能够打破大型药企的垄断势力,迅速崛起并在整个医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以来我国医药工业研发投入增长迅速,由2000年的13.59亿元增长至2010年的122.6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4.61%;同时,在医药工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总体呈上升趋势,2000-2005年医药工业研发投入比重不足1%,2009-2010年所占比重达1.2%以上。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比如,美国2007年医药工业研发投入占医药工业总产值的比重高达26.57%,英国2006年为23.02%,日本2006年为15.04%。
在工业总产值快速增长的同时,我国生物制药行业大中型企业研发投入也迅速增加。2000年我国生物制药行业大中型企业研发投入仅为1.66亿元,2010年达到13.2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3.14%,说明我国生物制药行业已经进入研发投入高速增长状态,有利于行业创新能力的持续提高与竞争力的增强。

㈢ 生物医药未来会有哪些发展趋势

近年来,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迎来黄金发展期,年均增长率达到25%以上,正内处于大规模产业化发容展阶段。在此背景下,各地兴起了生物医药产业园建设热潮,发展十分迅猛。截至2013年底,以生物医药为主的国家级和省级园区达179家,占比接近三成。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规划,目前,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园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专门设立的专项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高新园区,多由政府主导或企业自发集聚形成;另一类是包含在综合性高新区或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园中园”形式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具有市场化程度高、运营机制灵活的特点。
显而易见,随着生物医药产业蓬勃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园也正迈入高速发展阶段。而且各地园区结合自身优势资源进行特色发展,侧重点各有不同,避免了同质化竞争,对产业园总体发展有很大好处。
可以说,生物医药产业园的发展,已逐渐成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不过,未来生物医药产业园发展要更进一步,还需建立相应的市场服务、技术服务、政策支持等配套体系。

㈣ 生物制药的产业前景

随着生物制药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大型生物制药企业间并购整合与资本运作日趋频繁,国内优秀的生物制药生产企业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研究,特别是对企业发展环境和客户需求趋势变化的深入研究。正因为如此,一大批国内优秀的生物制药品牌迅速崛起,逐渐成为生物制药行业中的翘楚!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生物制药行业取得了突发猛进的发展,企业对生物制药的投入以年均25%的速度递增。
2010年是生物制药行业的小丰收年,其投放总额达到452亿元,超过上年全年投放额的23.84%。2011年虽然物价上涨导致部分企业主营销压力增大,但2011年中国广告市场仍然保持稳定增长,增幅约在15%;而生物制药市场2011年的同比增长率也能达到13%到15%。
技术创新是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企业技术创新与研发费用的投入,是决定企业竞争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对企业的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生物制药技术是近二十年兴起的,以基因重组、单克隆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制药技术。生物制药产业链可以分为研发、测试、销售三个阶段,生物药品的研发周期一般长达10年,而且通过率极低。但是,借助技术创新形成的进入壁垒,优秀生物制药企业能够打破大型药企的垄断势力,迅速崛起并在整个医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以来我国医药工业研发投入增长迅速,由2000年的13.59亿元增长至2010年的122.6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4.61%;同时,在医药工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总体呈上升趋势,2000-2005年医药工业研发投入比重不足1%,2009-2010年所占比重达1.2%以上。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比如,美国2007年医药工业研发投入占医药工业总产值的比重高达26.57%,英国2006年为23.02%,日本2006年为15.04%。
在工业总产值快速增长的同时,我国生物制药行业大中型企业研发投入也迅速增加。2000年我国生物制药行业大中型企业研发投入仅为1.66亿元,2010年达到13.2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3.14%,说明我国生物制药行业已经进入研发投入高速增长状态,有利于行业创新能力的持续提高与竞争力的增强。 眼光盯准生物医疗领域
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第三季度,医药行业成为医疗健康细分行业的重点投资领域。其投资案例数量为4起,占医疗健康行业总投资案例数量50.0%,投资金额为4963万美元,占医疗健康行业总投资金额78.8%。

㈤ 生物医药前景如何

一、制药专业就业前景如下:
医药产业已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竞争的焦点,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把建立医药品工业视为国家强盛的一个象征。新药的不断发现和治疗方法(如基因研究)的巨大进步,促使医药工业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因此,无论是药品,还是过程技术都需要新型制药工程师,这类人才掌握最新技术和交叉学科知识、具备制药过程和产品双向定位的知识及能力,同时了解密集的工业信息并熟悉全球和本国政策法规。正如前面已经提到的,2003年中国制药企业共5082家,生产药品的工业企业约3000家,生化制药企业300余家,其中现代生物制药企业47家;生产中药(包括天然药物)产品的企业约1600家,其中专门生产中药(包括天然药物)产品的155家。另外,还有药品批发企业16.7万多家,药品零售企业12万家,医疗机构6万家。这些企业都对制药工程专业人才有较大的需求量。
二、制药专业就业方向如下:
从事医药产品的生产、科技开发、应用研究和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生物技术和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熟练掌握现代生物技术和制药技术的常用实验流程,初步了解生物技术制药企业生产和销售环节的流程,能够胜任现代生物技术实验室和生物技术制药企业岗位基本要求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技术应用型高级实用人才。

㈥ 生物制药的发展前景

生物制药就业前景好吗
从现今情况看从事生物医药产品研究与开发的人才严重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瓶颈,因此该专业的就业前景非常好,毕业生可从事生物药物的资源开发、产品研制、生产、技术管理、质量控制等工作。

这类专业如果是想找对口的 去药厂工作当然是相当不错的了,但本科生去药厂一般不从事研究工作,一般都是化验,检验之类的 进车间什么的。或者就是到药厂做销售,虽然是销售,但同样也需要你对药类要懂很多,不然,如何去销售呢。

或者,到一些生物产品的公司,比如说保健品,疫苗之类的。

相关的考研方向,当然还是跟药物研发相关的方向了,个人认为考研,还是看看你所选的专业有哪些导师,主要研究课题是什么,看看他主要研究的方向领域你是否感兴趣,这样如果你考上了,可以学到很多实用的东西。

2生物制药是就业率最惨专业吗
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

阳光高考平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2月30日,生物制药专业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为500-600人,就业率在75%-80%。

制药行业是一个监管极其严格的行业,对毕业生的学历和科研能力要求较高。生物制药专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这就意味着有一定的技术门槛,所以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专业知识要求较高。

杨院长介绍,生物制药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会有多种选择,一部分学生会选择继续深造,另一部分学生会选择药品的研发、生产、质检、管理等相关工作。

生物制药专业就业领域包括:

1)生物药物生产经营企业、生物药物研制与开发单位、药检所及药政管理部门、医院的药房或药剂室、从事药品普及教育工作的社区、各类与生物制药专业相关、相近的领域内从事应用技术研究、开发、生产、经营与管理等的生物工程公司,也可从事化学药品的生产、营销和检验及相关的其他岗位。

2)生物制药技术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生物制药生产相关岗位操作、生物药物的资源开发、产品研制、生产、技术管理、药品质量控制等工作。

3生物制药专业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从事生物药物的资源开发、产品研制、生产、技术管理、质量控制等工作。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制药、新能源、医疗设备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 制药/生物工程

2 新能源

3 医疗设备/器械

4 医疗/护理/卫生

5 其他行业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医药代表、销售工程师、生物制药等工作,大致如下:

1 医药代表

2 销售工程师

3 生物制药

4 销售代表

5 研发工程师

㈦ 生物制药产业发展概述

生物制药产业为高新技术产业,对医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生物制药从最初出现到现在的蓬勃发展,已经经历了40余年的发展。在此过程中,生物制药经历了包括政治、经济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其获得了快速的发展。

1国际生物制药产业发展概况

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是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自从美国发明了生物技术以后,该技术就迅速被应用到新型药物的研制上,并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自1971年世界上第1家生物制药公司诞生以来,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发展生物制药产业,并将此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内容。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生物制药产业市场广阔,但是主要集中于美国、日本和欧洲[1-2]。
作为现代生物技术的发源地,又是首次应用该技术的国家,美国在生物制药产业发展方面领先于世界各国。美国目前已有超过1 000家的生物技术企业,约占世界总量的2/3;生物技术市场资本总额超过了400亿美元,每年的科研经费超过了50亿美元;已经成功研发出30多个重要的治疗药物,正式投放市场的生物工程药物也达到了40多个。这些药物广泛应用于癌症、糖尿病、肝炎等疾病的治疗方面,给社会创造了极大的价值。
欧洲在生物制药方面整体落后于美国,但是发展迅猛。英、法、德、俄等国在开发研制和生产生物药品方面成绩斐然,在生物技术的某些领域甚至赶上并超过美国。如俄罗斯科学院分子生物学研究所、莫斯科大学生物系、莫斯科妇产科研究所及俄罗斯医学遗传研究中心等多个科研机构近年来在研究和应用基因治疗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展。
日本在生物制药产业上也发展较快,并将生命科学相关的产业作为21世纪重点扶植培养的产业,从而能够增加同美国和欧盟等的竞争力;同时重点展开生物信息技术及纳米生物技术等的基础研究、疾病相关遗传基因及其产生的蛋白质结构研究等,以“基因新药”为目标来推动日本的生物技术产业。目前,日本已有65%的生物技术公司从事于生物医药研究,部分公司的技术实力已经跻身世界前列。
日本之外的其他亚太国家在生物制药产业方面也发展较快,尤其是澳大利亚、中国、印度等国家在政策引导下,不断吸纳世界范围内的投资,在世界范围的市场正不断拓展壮大。

2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生物制药产业起步比较晚,经过了将近20年的发展,以基因工程药物为核心的研制、开发和产业化已经颇具规模。目前,全国注册的生物技术公司超过了200家,主要分布于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的地区。近10年来,我国开发出了一大批新的特效药物,解决了过去用常规方法不能生产或者生产成本特别昂贵的药品的生产技术问题,这些药品对肿瘤、心脑肺血管、免疫性、内分泌等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疑难病症起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且副作用明显低于传统药品[3]。
与世界先进国家的生物医药产业相比,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但是国家和地方政府都在不断加大对该产业的发展力度,从政策和资金等各方面不断加大投入。当前,我国已将生物制药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建设行业和高新技术的支柱产业来发展。当前一些科技发达或经济发达地区正在不断建立国家级生物制药产业基地,并初步形成了初具规模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这对我国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总体而言,中国生物制药产业未来充满希望,前景看好,中国的生物制药产业将呈继续增长态势[4]。 3生物制药业发展趋势

3.1生物制药产业呈现集群式发展
产业集群发展具有明显的发展优势,能够极大地促进产业的快速发展。生物制药产业作为高科技产业,不仅需要在基础设施、上下游配套产业等方面的支持,还需要同教育培训、专业服务、技术转移中心等相关服务组合在一起,方能发挥高效作用优势。当前,我国在生物技术产业迅猛发展的浪潮推动下,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市场竞争,加上政府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我国生物技术、人才、资金密集的区域,已逐步形成了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区,由此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生物医药产业链和产业集群。这些产业集群对于促进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使得生物制药整体产业链得到优化,在生产效率方面得到大幅提升。我国生物制药产业以后仍会朝着这一方面快速发展,政府也将会加大投资力度、重点建设产业集群区,在基础设施、配套服务业、研究开发、服务创新、教育培训和风险投资等方面进行发展和创新,为生物制药产业集群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3.2生物医药技术向产业化推进
将生物医药技术从科研转向产业化生产是科研的重要目的,只有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才能使得社会生活水平得到提升。我国生物医药技术当前很大一部分还停留在科研方面,并没有有效地转换为生产力,这不仅浪费了很多的资源,也使得我国的生产实践跟不上研发,造成了生产的滞后状况。生物医药技术向产业化推进要求企业通过委托外包策略,建立技术同盟,形成优势互补,使得自身能够专注于自身专长方面,从而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优势。我国生物制药公司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势必会朝这一趋势发展,通过外包方式进行新药开发,将技术较强的研发内容分包给具备研究实力的小型公司来完成,充分发挥小公司在某些领域的技术优势,共同开发新药,大大提高新药开发效率,使新药研发周期缩短,实现技术与资金互补。
3.3生物制药新兴技术将不断应用于产业发展
生物制药产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才能不断解决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断满足医药水平提升的要求。我国通过不断参与国际前沿生物发展课题来提升科研水平,如在人类基因组和功能基因方面参与到国际化发展研究中,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药物相关基因药理学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对于提高我国基因治疗水平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生物制药新兴技术的发展将会不断应用到产业发展当中来,从而促进产业技术水平和社会医疗水平的提升。

4参考文献
[1] 胡显文,马清钧.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J].生物技术产业,2007(1):16-31.
[2] 文淑美.全球生物制药产业发展态势[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6(1):92-96.
[3] 张蕊,田澎.生物制药产业现状分析及我国企业的发展战略[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5,10(5):107-111,117.
[4] 王明亮.贵州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J].凯里学院学报,2010,28(1):46-49. (发布时间:2010-12-14)

阅读全文

与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