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产业大全 > 创新发展融合产业

创新发展融合产业

发布时间:2020-11-25 17:10:40

㈠ 陕西省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加强军民融合创新打造四大产业基本有哪些

一、陕西省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加强军民融合创新打造四大产业基本内容如下:

陕西省十三五规划纲要第六章:加强军民融合创新

建设军民融合四大产业园区。重点建设国家航空产业基地、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国家级经开区兵器工业基地、国家级高新区军民融合产业园等四大基地(园区),培育航空、航天、兵器、船舶、军工电子等产业集群。

推进军工企业、科研院所体制改革。支持军工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战略合作、上市融资等多种方式,发展一批行业领军企业。鼓励省属国有企业、政府性基金参与军工企业改组改制,组建航空、卫星等混合所有制公司。加快军工科研院所企业化改革试点。

推动军民资源开放共享。深化和扩大“民参军”,组建10个军民融合产业联盟,培育发展一批“民参军”专业化配套企业。推动有条件的军工单位与在陕高校和研究机构共建军民两用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工程中心,建设100个军民兼容技术支撑平台。

二、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决战期,是加快推进富裕陕西、和谐陕西、美丽陕西迈向更高水平的关键期。根据《中共陕西省委关于制定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本规划纲要。

㈡ 如何促进人才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一是充分激活市场主体。二者的深度融合,实际上是资源和要素的深度融合,归根结底版要在党委政府权和市场主体“两只手”同时作用之下,进一步明确企业作为创新创业发展主体的地位,突出“市场之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促进创新创业要素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
二是引资与引智并举。一流的人才能带来一流的项目,通过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工作同谋划、同布局、同实施、同考核,不断创新“人才+项目+资本”引资引智模式,促进高端人才与优质项目、优势产业的高度融合,推动形成“引进一个高端人才、带来一个创新团队、支撑一个优势产业、培育一个经济增长点”的良好发展态势。
三是转变人才工作格局。人才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履职主体多元,需要各部门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及全社会的关心支持、共同参与。目前,人才工作还缺乏科学、统筹、有力的推进机制,成员单位“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问题仍然存在,各项政策和创新创业要素散落在不同的部门,难以统筹实施。迫切需要加快完善人才工作格局,推动党委政府、社会力量的有效发挥与人才发展的深度融合。组织部门要善于调动人才自身与社会各方的积极性,努力推动人才工作实现格局性转变。

㈢ 深度融合创造发展新优势的意义是什么

一、创造文化引领地区发展新优势是服务首都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需要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发挥首都全国文化中心的示范作用”,这是党中央立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对北京文化建设作出的重要判断和战略定位,体现了党中央对北京的充分信任和高度重视。中央领导同志要求北京在体制机制创新等十个方面积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努力成为全国的文化精品创作中心、文化创意培育中心、文化人才聚集教育中心、文化要素配置中心、文化信息传播中心、文化交流展示中心,做文化建设的榜样、文化发展的先锋。

市委十届十次全会提出,北京市要实施思想道德引领战略和文化创新科技创新双轮驱动战略,重点推进九大工程。未来一个时期,推进文化改革、加强文化建设、加快文化发展将成为首都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重要内容。我区创造文化引领发展新优势,既是更好服务首都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重要政治任务,也是对接首都文化发展、增强地区发展活力的客观需要。

二、创造文化引领地区发展新优势是推动现代化生态新区建设向更高水平迈进的需要

当前,我区正处在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区第十一次党代会在科学分析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推动现代化生态新区建设向更高水平迈进的目标任务。实现经济社会更高水平的发展,转型发展是首要任务,创新发展是根本动力,跨越式发展是迫切要求。文化是最具感召力、创造力和影响力的发展要素,文化引领是转型发展的方向,文化创新是创新发展的核心,文化产业是跨越式发展的支撑。我区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古寺庙、古村落、古道等核心资源具有独特性和唯一性,是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极好资源禀赋。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文化这一最具地域特色和品牌效应的战略资源,促进文化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文化元素融入城乡建设,努力创造文化引领发展新优势。因此,创造文化引领地区发展新优势,是我区从实际出发,推动转型发展、高端发展、特色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创造文化引领地区发展新优势是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随着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加快和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更加丰富多样、更加追求质量,但是目前我区文化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完全适应,主要表现在: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欠账较多,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升;文化产业规模较小、特色不强,有待进一步大力扶持、加快发展;有影响的文化精品还不多,文化产品创作生产有待进一步完善机制、加强引导;一些单位对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深,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等。我区创造文化引领地区发展新优势,就是要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在不断提升经济硬实力的同时显著提升文化软实力,在让人民过上富足殷实生活的同时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

㈣ 结合本质工作,你认为如何进一步加强党建业务深度融合创新发展

从自身的工作上来说,进一步加强党的业务深度融合,创新发展主要是应该加强党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组织建设。

㈤ 如何落实创新发展理念,探索产城融合新路径

产城融合体现了区域产业空间与社会空间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高新区作为区域产业聚集基地和现代化的新城区,其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好产业发展与城市功能的融合问题,这是推进产城融合的有效突破点。文章认为,高新区的发展必须融入产城融合理念,重点是要完善发展规划,以空间布局的科学化实现产业化与城市化的协调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和产业集群,以产业优化提升高新区发展的内生力和对城市的带动力;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以功能齐全化促进高新区与城市发展的融合。

㈥ 如何推动产业融合,创新促进乡村旅游业发展

1、乡村旅游与农业科技相融合
一是展示农业新品种。
充分利用生物的多样性和人工培育的优势,挖掘开发新颖的农作物蔬菜园艺等新品种,丰富乡村旅游的内涵、体现不同乡村旅游景点的差异性。
二是展示农业生产新工艺。
无土栽培、高架立体等现代园艺栽培新方法会给游客带来新的感受。
三是展示农业新产品。
农业科技使餐桌上的食品更加丰富和多彩,水果蔬菜、药材蔬菜、野生蔬菜让游客大开眼界,迷你瓜、超大果、创意葫芦等让游客爱不释手,跑山鸡、乌嘴鸭、藏香猪等让游客谗馋涎欲滴。
2、乡村旅游与信息技术相融合
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典型代表,为乡村旅游的智慧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通过与移动互联网融合,开发微博、微信、网络社区、易信等自媒体平台,可以提升乡村旅游信息咨询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游客提供导游、导购(团购)、导览、导航等智慧化服务。
乡村旅游与信虚空息技术的融合不仅仅是信息的推送、新的营销推广平台,更要创新服务、产品、市场。如通过可穿戴移动终端,将虚拟信息和现实世界的画面相融合,打造全新的旅游体验。
开发乡村旅游动漫、游戏等产品,将旅游信息和文化嵌入到游戏中去,让游客玩游戏的同时,也差改瞎能体验到当地乡村文化和历史,从而增加游客黏性。
伴随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精准定位乡村旅游消费者地域分布、消费特征,进行精准营销、跨界营销。可以通过移动终端产生的大数据对乡村旅游进行客源分析和流量预测,帮助相关部门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提高监控和危机管理能力。
3、乡村旅游与乡土文化相融合
乡村旅游的根本在于“乡村性”,要从旅游要素出发,深度挖掘并融合乡土文化、休闲文化、创意文化,突出生态、绿色、环保、休闲特色,抓住文化、资源、生态和生活差异,满足市场需求。
一是与乡土文化有机融合。
挖掘村落文化,对传统村落保护的同歼者时合理改造,优化布局,培育以美丽田园为代表的乡村文化游。
挖掘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的文化内涵,形成与观光、体验相结合的旅游业态。
举办农味鲜明的乡村旅游节庆或乡村美食节,营造出有别于城市的乡村文化旅游氛围。
二是与休闲文化融合。
培育知识型乡村休闲旅游、休闲型乡村休闲旅游、养生型乡村休闲旅游,形成不同层次的乡村休闲文化游,实现引人、怡人、动人、养人目的。
三是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
培育乡村文化旅游创意项目,如形成乡村演艺、影视等创意案例。用创意升级乡村旅游产品,用创意强化乡村旅游营销,用创意文化引领乡村旅游消费。
4、乡村旅游与特色专业村建设相融合
乡村旅游的发展能拉动和提升新型城镇化、美丽乡村的建设,而后者又能为前者的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资源及资金积累,加快其发展。
应积极推进以乡村旅游产业为主导的特色专业村建设,形成乡村科技旅游社区、乡村景观旅游社区、风景名胜旅游配套服务社区、农家乐服务群旅游社区等,从而实现乡村旅游与特色专业村的融合发展。
乡村旅游特色村应坚持产业集聚、差异化布局,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发展模式。
建设中须强调城镇特色与文化氛围,尊重乡村风貌、记得住“乡愁”,打造特色、注重体验;
注重引导、强调社区参与,多模式共建;整合资源、塑造品牌;
强调土地利用的适度集约,坚持保护优先、注重智慧平台构建,建设资源型乡村旅游小镇、乡村旅游服务型小镇,发挥其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独特作用。
5、乡村旅游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相融合
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乡村旅游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
一方面,乡村旅游的发展为农民提供了更多就业岗位,同时,旅游市场的开发、创意产品的营销更新了农民的市场观念;
另一方面,农民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提升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进一步做大做优旅游产业,实现良性发展。
因此,有效推动两者的融合创新,既能加快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也能促进乡村旅游的健康快速发展。

㈦ 中国信息化融合发展创新,是什么组织

信息化的重要性:
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不断创新,信息产业持续发展,信息网络广泛普及,信息化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并逐步向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演进。进入21世纪,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更加深刻。广泛应用、高度渗透的信息技术正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
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生产要素、无形资产和社会财富。信息网络更加普及并日趋融合。信息化与经济全球化相互交织,推动着全球产业分工深化和经济结构调整,重塑着全球经济竞争格局。互联网加剧了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成为信息传播和知识扩散的新载体。电子政务在提高行政效率、改善效能、扩大民主参与等方面的作用日益显著。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与日俱增,成为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
信息化使现代战争形态发生重大变化,是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核心内容。全球数字鸿沟呈现扩大趋势,发展失衡现象日趋严重。发达国家信息化发展目标更加清晰,正在出现向信息社会转型的趋向;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主动迎接信息化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力争跟上时代潮流。全球信息化正在引发当今世界的深刻变革,重塑世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军事发展的新格局。加快信息化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

㈧ 工业旅游如何创新发展融合模式

目前,中国工业旅游已开启深层次发展。延长了产业链,由单纯的工厂参观延伸到工业购物游、工业科普游、企业文化游、工业遗产游等综合性产业链建设;游客活动内容由观光转向体验;由商务接待转向研学游、亲子游和专题游,未来将进一步延伸进常规旅游线路,由小众游拓展到大众游。

未来,工业旅游将创新制造业与旅游服务业的新兴融合发展模式,推动旅游装备制造业发展,研发生产具有自主品牌的登山、滑雪、露营、探险、房车等各类户外用品和特色旅游商品,建设一批旅游工业基地,拓宽工业企业生产领域和经营空间,探索工业旅游和旅游工业比翼发展。

阅读全文

与创新发展融合产业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