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5年来中国机器人产业规模年均增速接近多少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8月15日在北京表示,5年来中国机器人产业规模年均增速接近30%,2017年达到近70亿美元,其中工业机器人产量超过13万台。
“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需求,我们欢迎各国企业与我们一起共享发展机遇,共挑发展重担。”苗圩呼吁各方携手并进,共同推动机器人产业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全球经济增长、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积极贡献。
来源:中国新闻网
2. 北京经济规模、特点及产业结构
一、北京经济的基本特征
首都北京在60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与国家战略息息相关,在遵循城市经济发展普遍规律的基础上,始终将服务于国家战略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心,经历了工业化城市、现代综合服务中心与国际化都市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在新中国建设的初创时期(1949-1978),在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要求下,北京大力发展重工业,率先完成了城市重工业化的进程。
第二阶段是在改革开放的推进阶段(1979-1998),在中央明确的首都定位下,北京重点发展服务经济,形成以服务经济为核心的产业格局,完成了由工业化城市向现代综合服务中心城市的转化。
第三阶段是全球化阶段(1999年至今),在大国崛起战略的要求下,北京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实现了建设以现代高端服务业为核心、科技创新为动力、经济节点功能为特征的国际化都市的目标。
(2)产业发展规模扩展阅读:
发展优势
北京商务中心区作为以发展现代服务业为核心的城市功能区,首都经济结构调整将有利于大量现代服务性企业进驻,提高服务业的知识含量和整体水平,充分发挥首都经济的集散效应,促进商务中心区的快速发展。
北京商务中心区作为首都经济发展的三大功能区之一,既要顺应新经济发展潮流,还要有首都特色,能够充分发挥北京市及朝阳区的优势和潜力。
北京商务中心区确立的主导产业是金融、保险、电信、信息、服务和咨询,同时,以优美的环境,便捷的交通,方便舒适的配套设施,成为首都走向国际化、现代化的新城区。
3. 怎样合理确定基础产业投资的规模与结构
1、确定基础产业投资的直接依据是基础产业的发展规模, 而基础产业应保持多大的规模又与 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及可能密切相关。 如果基础产业部门发展滞后, 势必产生经济和社会 发展中的“瓶颈效应” ,延缓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速度。如果基础产业规模过大,发展过分超 前,则将形成巨大的浪费。
2、政府对基础产业进行投资时, 一是基于基础产业本身的作用和满足国民经济实现协调发展的客观需要; 二是政府的财政能力。实际上,合理确定基础产业的规模,是一个综合性的经济问题,必须 以科学的发展观来统领全局, 防止因基础产业投资过剩而造成对社会资源的大量占用, 从而 挤占了其他产业部门与社会事业发展的资源,削弱经济发展的动力。
4. 我们公司是一家多元化投资的企业,如何把握住各个产业的发展规模,使公司在产业周期上获得最大利益
对于你的问题,首先我们应该对所投资的行业做一下划分:战略性产业、准战略性产业、财务性产业、风险投资性产业、退出性产业。然后设计从目前的产业组合到未来的产业组合的管理,起到承转的作用。在设计的过程中,要遵守的原则是:1、班子比必须对未来的产业组合负责;2、出资人必须重视经营队伍的稳定性;3、不要让产业组合输在犹豫和挣扎上;4、老总必须对产业组合作严肃而认真的思考。
具体的产业组合的操作方法,你可以参考一下集团战略与管控专家白万纲老师的《十二五规划宝典之集团战略》。
5. 中国音乐产业发展现状如何会越来越好吗
音乐产业应用场景广泛 全场景、全链条竞争发展
音乐作为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相较于影视教育等行业,处于发展相对薄弱的环节,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政府出台相应措施进行扶持。2017年5月,在《纲要》中首次将“音乐产业发展”列入到“重大文化产业工程”,从国家顶层设计上明确了音乐产业作为新兴战略文化产业的重要地位。并具体提出音乐产业未来发展的三个主要任务:第一,释放音乐创作活力,二,建设综合性现代音乐产业体系,三,加强音乐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为音乐产业未来发展指明了目标和方向。
中国音乐产业市场规模预测分析
在政策扶持和资本青睐下,传统音乐产业与新兴音乐产业加快融合,不断重构产业链条、创新商业模式、激发消费活力,推动中国音乐产业在经济新常态下正式进入快速增长的“新时代”。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移动音乐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音乐产业总规模约为3253.22亿元,比较2015年增长了7.79%,同比增速高于同期GDP增速1.09%。2012-2016年全国音乐产业市场规模不断增长,年均复合增长率为7%。2017年全国音乐产业市场规模将超过3500亿元,达到了3509.9亿元,预计到2018年增速仍保持7%左右,音乐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3760.15亿元。
中国在线音乐用户规模预测
截至2017年6月,网络音乐用户规模达到5.24亿,较去年底增加2101万,占网民总体的69.8%。其中手机网络音乐用户规模达到4.89亿,较去年底增加2138万,占手机网民的67.6%。2017年中国在线音乐用户规模达到5.8亿人,增长率达到18%,随着智能手机的推广和普及,手机网民数量持续增长,预计在线音乐用户规模将进一步增长,预计2018年在线音乐用户规模将达到6.7亿人。
中国在线音乐市场规模分析预测
2015年政府大力打击盗版,推动了我国正版音乐的发展,凭借着资本的追捧和技术的进步,在线音乐行业发展态势良好。2015年国内在线音乐付费市场规模为10.5亿元,同比增长121.8%,预计未来三年国内数字音乐用户付费市场规模有望保持年均45%的高速增长。纵观2014-2016年中国在线音乐产业市场规模情况,三年市场规模增速保持在50%左右。初步估算2017年中国在线音乐市场规模为85亿元,同比增速略有放缓。预计到2018年中国在线音乐市场规模将突破100亿元。
中国在线音乐平台竞争格局分析
在酷狗音乐、酷我音乐合并后,在线音乐俨然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格局:一方是腾讯为首的QQ音乐,一方是阿里为首的虾米音乐和天天动听,另一方就是酷我、酷狗和海洋音乐成立的新公司。除此之外,网络、网易云及A8旗下的多米等音乐平台也各据一方。
2017年在线音乐APP用户渗透率排行榜中,QQ音乐最受大众的喜爱,渗透率为69.9%;其次为酷狗音乐渗透率68%,酷我音乐位列第三。
“作品荒”危机尚存,多方积极打造原创音乐人扶持计划激发优质原创音乐内容生产
归根到底音乐产业是文化产业,音乐产业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却难掩其根子上的危机,这个危机就是作品荒。原创性内容的生产与消费对于音乐产业产业链的良性循环起到决定性作用。
独立音乐人开始走进大家视野,应该是从素人音乐选秀节目那些选手唱火的民谣开始,比如马頔的《南山南》等作品迅速火遍大江南北,也让独立音乐人进入大众关注的视野。
如果说2014是独立音乐井喷的一年,那么到2016年,独立音乐人的力量已具备撬动音乐市场部分消费群体的能力,并且受到各大数字音乐平台的重视与扶持。
2016年以来各方纷纷推出“扶持原创音乐人”发展的平台计划,聚焦于打造数字音乐时代原创音乐、独立音乐人的成功孵化和培养,国家音乐产业基地各园区均对原创音乐内容的生产加大资金投入与项目扶持,为原创音乐提供制作、宣传、发行、营销、渠道、平台等产业化服务和资金服务。
音乐产业应用场景广泛,音乐产业下半场是全场景、全链条竞争
今年2月,国家版权局发文称,腾讯音乐(包括QQ音乐、酷我音乐,酷狗音乐)与网易云音乐已在近期,就网络音乐版权合作事宜达成一致:“二者将相互授权音乐作品,达到各自独家音乐作品数量的99%以上,并商定进行音乐版权长期合作,同时积极向其他网络音乐平台开放音乐作品授权”。自2015年7月国家版权局出台《关于责令网络音乐服务商停止未经转授权传播音乐作品的通知》之后,这次双方的合作,也标志着音乐市场的版权问题或将得到初步解决。
抛开版权问题之外,音乐产业接下来的发展将要面临的是全场景、全链条的竞争。音乐的应用场景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无孔不入,是生活的一种刚需。它关联性更强,可以渗透、融合到任何一个产业,比如说电影、游戏、演出行业、广播、电视等。从迷你KTV的火爆,到各地音乐特色小镇的逐渐兴起,音乐产业的应用场景范围更广,形式也更加多样。
因此,以打通音乐创作、录制、出版、复制、发行、传播、进出口、版权交易、演出、教育培训、音乐衍生产品等纵向产业链;连接音乐与广播、影视、动漫、游戏、网络、硬件播放设备、乐器生产、旅游等横向产业链;形成上下游相互呼应、各环节要素相互支撑的音乐产业综合体系为目标,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建立的全国首个“音乐资产托管平台”,将是“文化+金融”在音乐产业领域的全新实践。
6. 我国红提产业发展的现状,规模,主要区域。。谁有这方面资料求帮助
红提葡萄产业是近年来我县在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发展
中结合本地自然特点,探索和开发出的一项高投资、高产出、
高效益的特色产业,已经在我县局部地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
势,在促进农业增收、优化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发展产
业化经营、推行标准化生产、开展市场化运作、实行社会化服
务等方面探索出了一条成功的路子,已被县上列为重点产业,
纳入农业发展规划。其特点是生长期长(达
240
天)
、糖份含
量高(达
22
%)
、上市季节佳(在元旦、春节期间)
、贮存期长
(
5
个月以上)
,果粒鲜脆爽口
,
深受各地市场欢迎。被消费者
兴誉为是全面唯一春节采摘的红提,海拔最高的红提,生长期
最长的红提,最鲜脆爽口的红提。目前在市场上已形成了明显
的价格优势
,
质量优势
,
季节优势和品牌优势
,
在国内国际市场
发展空间大
,
正值扩大面积
,
占领市场的有利时机。
一、发展现状
(
一
)
种植规模。
红提葡萄保护栽培技术
1997
年由县农广
校引入,在高海拔丘陵山区试栽,并进行扣膜避雨、延时保护
栽培试验,取得成功。通过推广使我县传统农业生产劣势地区
(高海拔、气候冷凉、有效积温低)的农民得到大幅度增收。
2009
年底全县发展基地
14
个(城关镇红沙川、五渠,柳树乡
韩家井、山岑,大同镇汪家坪,中堡镇邢家湾、中堡、鲁家庄,
武胜驿镇火家台、富强堡,中川镇史喇口,秦川镇炮台,上川
镇上古山,七山乡官川)
,建成二代日光温室
3850
栋,共定植
红提葡萄
67
万余株,并配套建成了保鲜贮藏、套袋生产等设
2
施,
2010
年落实新增红提葡萄面积
1200
亩,目前已完成墙体
施工
1180
亩、定植红提葡萄
16
万余株
,
到年底红提葡萄面积
累积可达到
5050
亩。
(
二
)
发展空间。
红提葡萄在我县的适宜地区是海拔在
2000
—
2300
米之间,
≥
10
℃有效积温在
2400
—
2600
℃之间的地区,具体乡镇有秦
川、上川、大同、柳树、城关、中堡武胜驿镇、七山、通远等
乡镇的大部分村社,适宜发展的空间较大,适宜发展的面积在
5
万亩左右,在我县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
三
)
市场潜力。
根据近几年的销售来看,全国各地市场元
旦、春节期间基本没有新鲜葡萄,各地对新鲜葡萄产品十分欢
迎,对我县红提葡萄的质量也十分放心,产品呈现出供不应求
的销售趋势,
2006
年好多外地客商前来订货,都因货源紧缺而
不能如愿。因此,可以看出红提葡萄产业的市场潜力大、市场
前景广阔。
(
四
)
产值及效益。
按
50
米规格的日光温室定植红提葡萄的效益分析:当年
定植红提葡萄苗
200
株,第二年产红提葡萄
500-1000
斤,收
益
4000-8000
元,第三年进入盛果期,平均产果
1800
斤,收
益
1.5
万元,第三年可全部收回投资,并少有收益,以后每年
可收入
1.2
—
1.5
万元,是种植小麦的
24
—
30
倍。按此标准计
算,
2007
年红提葡萄产量在
125
万斤以上,
农民收益
1200
万
元,
2008
年产量将达到
300
万斤,农民可得到
2400
万元的收
益,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7. idc行业的发展现状,规模以及趋势
全球IDC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市场规模增速呈U形曲线
当前,数据中心已成为企业或机构管理IT基础设施与应用,提供基础设施与应用服务的重要平台。随着更加先进的技术的融合发展,建设新一代数据中心成为企业普遍关心的热点话题,它不仅代表着IT产业发展的潮流,也反映了不同IT用户最迫切的核心需求。从时间上来看,数据中心功能演进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计算中心阶段、信息中心阶段和服务中心阶段。
全球IDC市场规模保持逐年增长趋势
2007-2016年,全球IDC市场规模保持逐年增长趋势,从增速来看,全球市场规模增速趋缓,亚太地区继续在各区域市场中保持领先,其中以中国、印度和新加坡增长最快。整体来看,全球IDC市场规模增速呈U形曲线,在2013年下降到最低点,为11.44%,经过2013年的低点之后市场规模增速开始回升。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IDC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IDC市场规模达到451.9亿美元,较上年同期17.5%。美国和欧洲地区占据了全球IDC市场规模的50%以上。其中,移动互联网领域快速发展和云计算技术的广泛应用带动数据存储规模、计算能力以及网络流量的大幅增加,是保持IDC市场增速提升的主要原因。
中国IDC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IDC产业的上游行业主要为资源型服务商即基础运营商,如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基础运营商主要提供基础网络、互联网带宽等资源。互联网应用的蓬勃发展,将拉动IDC业务的新一轮增长。
从2015年开始,在政策的推动与云服务高速发展的影响下,IDC行业进入了新一轮的扩张期,年均增长率接近40%。2016年全国IDC行业市场规模已经达到716亿元,预计2017年将超900亿。同时,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存在市场集中度提升的预期。
目前,国内IDC行业的主要以四股势力为主,分别为以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公司为主的第一阵营,以中国移动和广电为主的第二阵营,以世纪互联、网宿科技等为代表的专业IDC运营商企业形成第三阵营,其他社会IDC企业则是第四阵营。
对于IDC行业最需要注意的问题是竞争的不断加剧,国内优秀企业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研究,特别是对企业发展环境和客户需求趋势变化的深入研究。因此在选择研究机构时一定要先鉴别研究咨询机构的实力,以免影响企业未来发展。
近些年,随着互联网和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网络系统日趋复杂,伴随网络的带宽逐步提高,用于网络维护的成本投资逐步增加,网络管理难度也在日益加大,在这种情况下,以资源外包的网络服务方式逐渐受到企业重视,并取得长足的发展。
另外,各国政府加大了对电信宽带的投资力度,促进电信和互联网的融合。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IDC产业将迎来其新一轮的发展机遇。此外,随着物联网、电子政务、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发展,云计算的发展也将进一步推动IDC领域的发展。预计2022年,全球IDC行业市场规模有望突破800亿美元。
随着国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视,对云计算、下一代网络的积极推进,国内IDC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一方面,基于云计算的数据中心建设进一步推进,并成为不少政府园区关注引进的重点,另一方面,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发展迅速,SNS、电子商务、视频等业务的大规模增加给IDC市场带来了持续的需求。IDC行业经历了转型、整合、多元化发展阶段后,逐渐变得规范、有序。
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IDC的功能已经从基础业务如主机托管、带宽出租、服务器出租等拓展到网络安全服务、代维服务和数据存储等增值业务,将来IDC的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
8. “中国外包”产业规模发展趋势如何
5月23日,复由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制研究院、南通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18全球服务外包大会(南通)峰会在南通举办。百位中外嘉宾就中国服务外包业的现状和未来展开研讨。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李钢表示,“中国外包”产业规模保持较快发展。
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服务外包合同额12182.4亿元(人民币,下同),执行额8501.6亿元,均创历史新高,同比分别增长26.8%和20.1%。至去年底,中国服务外包的业务范围已经遍及五大洲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外包执行额超亿元的国家和地区达到130个。来源:中国新闻网
9.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产业规模现状如何
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中央和地方政府开始大力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使得新能源汽车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产销量逐渐增加,到了2014年,更是成为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史上的"元年",新能源汽车的产出量得到了很大的突破,占整个汽车产业的比重也随之上升。根据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量8368辆,同比增长16.5%。201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一万辆,为12552辆,同比增长50%。201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1.75万辆,与12年相比增长了39.7%。2014年新能源汽车生产78499辆,比上年增长约3.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