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简述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状况
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经济高度发展、运动理念逐渐普及、国家政策持续支持和资金日益关注,这些都为体育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目前,我国的体育产业已经初步形成了以竞赛表演和健身休闲为驱动,体育用品为支撑,体育场馆、体育培训、体育中介、体育传媒等业态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体育与科技、文化、传媒、健康、养老、旅游等相关行业日益融合。根据体育行业发展报告及相关统计可以看出,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呈稳定增长趋势。
(一)产业规模呈上升趋势,体育消费水平上升空间巨大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取得较大成绩的五年。体育产业发展乘势而上,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全民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目前人均GDP已经达到了8000美元,体育产业正处于是高速发展时期。2015年中国体育产业生产总值超过1.5万亿元,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为0.7%。未来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发展潜力非常巨大。
“十三五”时期,伴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入、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不断发展和“健康中国”战略的逐步实施,我国体育需求将从低水平、单一化向多层次、多元化扩展,体育消费方式将从实物型消费向参与型和观赏型消费扩展,体育产业将从追求规模向提高质量和竞争力扩展,体育产业必将迎来重大战略机遇。《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2020年中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3万亿元,从业人员数超过600万人,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1%。
(二)产业内涵丰富,产业结构将进一步改善
中国体育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产业领域不断拓展,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的效益显著提高,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产业门类。
当前中国体育产业存在体育用品行业一枝独秀、体育服务业占比较小和整体产业结构分布不甚合理的现象。79%的收入来自于体育制造业,即体育服饰制造、体育用品制造等;只有约20%的收入来自于诸如赛事运营、体育培训、转播权等体育服务业。初期由于政策原因,体育产业市场化程度较低,赛事运营商业化程度低,导致体育服务产业在整个体育产业中占比较少。
针对中国目前体育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指出,要进一步优化体育服务业、体育用品业及相关产业结构,着力提升体育服务业比重。大力培育健身休闲、竞赛表演、场馆服务、中介培训等体育服务业,实施体育服务业精品工程,支持各地打造一大批优秀体育俱乐部、示范场馆和品牌赛事。
随着《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及后续一系列促进体育产业的改革政策的出台,体育产业将逐渐走向市场化,体育服务产业将迎来高速发展。
㈡ 请问关于体育产业未来的发展及就创业的趋势
根据你的问题而言我没有什么发言权,更不敢断言这个行业祥弯或者产业未来谨枯闷的发展趋势,但选择考体育产业管理或相关的研究生我认败察为是一个不错决定。
㈢ 年体育产业发展有哪些趋势
体育产业以赛事 为核心,包括赛事运营、场馆运营、体育彩票、体育营销、体育经纪等,并且衍生出了体育金融、体育用品、体育地产建设等行业。
体育产业增加值: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一定时期内进行体育产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体育可以分为观赏性体育和参与性体育两类;观赏性体育满足人们的娱乐需求,而参与性体育满足人们的健康需求。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升以及对健康问题的关注程度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参与到体育运动当中。
我国体育产业继续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体育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体育产业总产值超过2万亿规模,其中当年增加值估计为6868亿左右,增加值GDP占比约为0.9%。2015年之后体育产业增加值增速出现明显的提升,从多年稳定的14%跃至20%以上,与目前各国体育产值GDP占比水平横向对比,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程度还处于比较低的成长阶段。成长快、空间大是现阶段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两大特征。
从体育产业内部结构来看,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作业的总产出占全部产业的60%以上,但体育服务业增速较快,总产出占比由2015年的33.4%增长到35.9%。体育服务业中又以体育健身休闲活动增长较快,总产出和增加值名义增速均超过30%,反映了群众体育的蓬勃发展。
体育空间逐步外延,线下流量潜在价值巨大
消费升级带来体育场景丰富,新型体育空间层出不穷。随着消费升级在各行业的不断深入,体育行业也发生着巨大的转变。以运动场、体育馆为主的传统体育场景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共享健身仓、健身工作室、体育小镇等新型体育空间层出不穷。这些新型体育空间的共同特点是重体验、高频次,由此带来流量价值重估,线下流量的潜在价值巨大。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相关数据,我国全民健身运动呈现如下主要特征:(1)20~69 岁人群呈现出随年龄增大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百分比逐步上升的趋势;
(2)从各年龄组来看,每次参加体育锻炼的持续时间在“30~59 分钟”的人数百分比最高;50 岁及以上人群每次锻炼时间在“60分钟以上”的人数百分比明显增加;
(3)健身走成为全年龄段参与度最高的运动项目,其中健身走在20 岁及以上人群体育锻炼项目中占54.6%;与2007 年相比,2014年采用“健身走”进行锻炼的人数百分比增加了12.8%。
以大众运动为核心的参与性体育参与性体育主要满足人们对“健康”的追求,从“观赏”到“参与”是人们体育生活更高阶的转变。大众参与体育运动,通常呈现四个特点:(1)
以社会全体成员为对象,参与对象范围广泛;(2)以健身锻炼为主要目的,
同时满足休闲娱乐、社会交往、陶冶情操等多种需要;(3)活动形式丰富多彩,组织形式灵活松散;(4)通常在业余时间开展运动。
世界杯临近,关注主题投资机会
足球产业最大的热点赛事:FIFA世界杯即将于2018年6月14日在俄罗斯点燃战火,世界杯赛事历来影响力巨大,本届世界杯将创造超过10万就业,新建体育场馆108个,现场参加人数将超过300万,并有超过30亿人将通过各种方式观看这场盛事。
本届世界杯虽然中、美等过未能出现,但赛事依然看点纷呈,如:巴西能否在世界杯赛场上向德国实现复仇; C罗VS梅西即将上演巅峰对决等世界杯的举办或将对相关产业链公司构成利好,包括:赛事转播(CCTV)、赞助商(万达集团、海信集团、英利、
VIVO、雅迪集团)、体育营销(当代明诚)等。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发布,明确要求全民健康与全民健身的融合发展,充分发挥体育在推进健康关口前移的作用,体育升级为“大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国家各部委联合密集发布了多项支持体育产业发展的文件,政策环境持续改善,并汇聚各种有利因素,不仅明确阐释体育用品向服务驱动转型升级的战略方向,更为拓展细分市场空间、撬动更多存量资源创造了良好条件。
㈣ 体育经济的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全球一体化的进一步加剧,体育经济的发展呈现出以下趋势。 体育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向,是体育产业与其资本市场的关联性越来越强,体育产业从证券市场募集的资产越来越多,体育股票在许多国家二级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体育产业资本在经济发达国家资本市场上的地位越来越高。
㈤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200字论文
体育产业是指为社会提供体育产品的同一类经济活动的集合以及同类经济部门的综合。体育产品既包括有形的体育用品,也包括无形的体育服务;体育经济部门不仅包括市场企业,也包括各种从事经营性活动的其他各种机构,如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乃至个人。
从体育产业链角度来看,体育竞赛和体育健身为上游产业,体育场馆、体育传媒、体育彩票、体育用品以及体育中介等为体育产业的下游及周边产业。随着中国竞赛等赛事数量的增加以及大众体育的兴起,体育场馆、体育彩票以及体育用品等主要下游产业逐渐增长,同时由于体育是人民物质生活发达后更高层次的追求,因中国人均消费水平较低,故中国体育市场规模仍然较小,在国民经济比重较低。另外,体育用品行业在中国体育产业中占比最高。
在发达国家,体育产业已经成为文化消费领域的一大支柱性产业,其产值超越了很多传统类行业,比如美国,其体育产业GDP接近3%,产值规模为4350亿美元,占GDP比重为2.59%。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体育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到“十一五”末,我国体育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已由2006年的983亿元增加到2220亿元,增长126%;占GDP总量比重由2006年的0.46%增加到0.55%,增长20%;从业人员总数由2006年的256万人增加到337万人,增长32%。产业增加值以年平均22.6%的速度增长,远高于同期全国经济的总体增长水平。
2012年全国体育及相关产业从业人员375.62万人,实现增加值3135.95亿元,占当年GDP的0.60%,按可比价比2011年增长14.44%。
2015年,国家体育产业总产出(总规模)为1.7万亿元,增加值为5494亿元,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0.8%,这表明目前我国正处于体育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昭示着未来中国体育产业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2016年,国家体育总局印发的《体育产业“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3万亿元,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1%,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超过30%。
2014年10月21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指出,到2025年,中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5万亿元。2013年中国体育产业总规模为3575亿元,因此,未来9年,中国体育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2017年开始,体育产业将年均增长24.59%,2020年,体育产业规模为16659亿元,2025年接近5万亿元。
总体来看,未来我国体育产业总体发展潜力良好,其主要发展将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以体育竞技赛事为代表的竞技体育产业发展,带动体育场馆、体育器材、体育俱乐部等行业相关发展,二是以全民健康体育为核心的大众体育发展,将带动体育服装、体育器械、大众健身等领域的发展。
另外,2014年12月18日,由北京产权交易所与北京华奥星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创建的体育产业资源交易平台在京启动。具备“发现市场价格、发现投资人”功能的体育产业交易平台,对提高体育产业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效率、促进体育产业资源公平、公正、公开流转将起到积极作用。此后,体育市场将进一步放开,市场前景看好。
㈥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体育的发展呈现怎样的趋势
体育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又对社会发展具有反作用。现代体育的社会功能已大大超出增强人民体质的范围,成为改善生活方式和提高生活质量的不可缺少的因素。在社会飞速发展的时代,现代体育发展呈现出“国际化、产业化、科学化、娱乐化、交融化和功利化”六大趋势。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体育的需求日益增长,体育不仅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也不再是仅仅为了身体健康需要的产品,随着体育事业的产业化日益完善,体育已经成为一种特殊的可供娱乐的消费品。
(6)全球体育产业发展趋势扩展阅读:
体育产业的总体发展无法脱离国家经济的发展水平。上世纪80年代末,我国开始逐渐探索体育产业的发展路径,不过由于受制于宏观经济环境,体育产业作为“朝阳产业”的潜力,未能充分挖掘与释放出来。
在发展目标方面,体育产业首次进入国家经济总体布局中,在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体育产业作为新兴产业,需要实施大数据发展行动,与其他幸福产业一起强调要注重“互联网+”的发展理念,发展智能产业,拓展智能生活,为人们更美好的生活创造基础。
㈦ 2019中国体育消费产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如何
从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看,不断增长和参加锻炼的人群促使体育消费市场规模稳步增长,预计到2020年中国体育消费市场将达到1.5万亿元。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体育用品和相关产品制造总产出占据体育产业总产出的61.4%,超过一半的体育产业产出由体育用品和相关产品制造带动。中国体育消费新型业态发展迅猛。场馆服务、体育培训、体育赛事总体规模不断扩大,“体育+”工程促进体育与传统旅游、文化产业的跨界融合都开始成为体育消费的新兴发力点。
中国体育消费市场稳步增长,未来增长空间大
2015-2017年,中国体育消费市场稳步增长。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预计2020年中国体育消费市场将达到1.5万亿元。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未来随着中国居民人均体育消费支出的不断增加,体育消费市场将有更大增长空间。
以上内容节选自艾媒咨询发布的《2019全球及中国体育消费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㈧ 体育在互联网时代有哪些发展特点与趋势
首先,从体育产业未来的发展来看,创新已经成为体育产业主流(创新要素的重组是重点)。基于创新的消费市场如磁石般吸引着资本滚滚而来,每一项技术
革新、每一个新的商业模式,哪怕仅仅尚处概念阶段,在资本的推动下都有可能在短时间内爆发出巨大张力。在创新中,体育产业的定义很重要。比如乐视将自己的
体育产业定义为:以独立知识产权的优质竞赛表演产品内容传播、软硬件结合、线上线下互动、垂直产业生态链。
其次,新体育组织扮演重要角色(围绕人这个核心组建体育组织)。未来的体育服务业主导方向在体育服务组织的建设,而以资源为依托,以体育为元素,以体育组织为关键环节、以服务产品(体育不是唯一要素)为重点的产业形态成为未来的基本方向。
第三,关注用户需求、人群多频次参与、构建稳定的盈利方式和商业模式是基本方向。全民健身市场、健身细分市场、极限运动、优质竞赛表演产品、地方特色、民族传统体育市场、足球市场、好看的体育成为新一轮重点关注领域。
第四,初步形成由政府牵头,高校主导,企业参与,构建政、学、产、研、用的体育产业协同创新中心。
最后,国内已经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成立了多个体育产业资源交易平台。今年四月,无锡斯诺克世界杯成交体育产权挂牌交易第一单,在北京华奥星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北京产权交易所共同成立的体育产业资源交易平台上完成,具有里程碑意义。
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与体育文化的迅猛发展,在互联网思维普遍渗透的背景下,体育产业与经济领域不断走向深度融合,呈现出较强的产业关联效应。正确选好“互联网+”的引领模式,再加上资本的配合,将成为体育产业变革最快速的模式。
㈨ 体育产业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这个的话,我认为体育产业必将也必然会发展成为全球化趋势,去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国体育论坛大会上就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双刃剑体育总裁蒋立章先生也发表了讲话,陈述了自己的观点。
㈩ 体育产业的发展趋势
产业提前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
在全民健身、体育强国的发展战略下,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规划,明确了各个阶段体育产业发展目标,极大的推动了我国体育产业发展。2017年,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已经突破2万亿元;2018年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已经达到2.66万亿元。
2019年,我国发布《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推动体育强国建设,国家体育总局与财政部将设立中国体育产业投资基金,多项政策利好我国体育产业。在赛事外交上,我国成功举办首次男蓝世界杯和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我国国女排蝉联世界杯冠军等。因此,前瞻推测,2019年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已经突破3万亿元,提前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目标。
——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体育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