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焦化是什么行业
焦化行业准入条件(2008年修订)总 则为促进焦化行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规范市场竞争秩序,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要求,按照“总量控制、调整结构、节约能(资)源、保护环境、合理布局”的可持续发展原则,特制定本准入条件。本准入条件适用于常规机焦炉、半焦(兰炭)焦炉和现有热回收焦炉生产企业及炼焦煤化工副产品加工生产企业。常规机焦炉系指炭化室、燃烧室分设,炼焦煤隔绝空气间接加热干馏成焦炭,并设有煤气净化、化学产品回收利用的生产装置。装煤方式分顶装和捣固侧装。半焦(兰炭)炭化炉是以不粘煤、弱粘煤、长焰煤等为原料,在炭化温度750℃以下进行中低温干馏,以生产半焦(兰炭)为主的生产装置。加热方式分内热式和外热式。热回收焦炉系指焦炉炭化室微负压操作、机械化捣固、装煤、出焦、回收利用炼焦燃烧废气余热的焦炭生产装置。以生产铸造焦为主。一、生产企业布局新建和改扩建焦化生产企业厂址应靠近用户或炼焦煤原料基地。必须符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区焦化行业发展规划、城市建设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规划、矿产资源规划和国家焦化行业结构调整规划要求。在城市规划区边界外2公里(城市居民供气项目、现有钢铁生产企业厂区内配套项目除外)以内,主要河流两岸、公路干道两旁和其他严防污染的食品、药品等企业周边1公里以内,居民聚集区《焦化厂卫生防护距离标准》(GB11661-89)范围内,依法设立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化遗产保护区、世界文化自然遗产和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等保护地以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不得建设焦化生产企业。已在上述区域内投产运营的焦化生产企业要根据该区域规划要求,在一定期限内,通过“搬迁、转产”等方式逐步退出。二、工艺与装备新建和改扩建焦化生产企业应满足节能、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的要求,实现合理规模经济。1.焦炉常规机焦炉:新建顶装焦炉炭化室高度必须≥6.0米、容积≥38.5m3;新建捣固焦炉炭化室高度必须≥5.5米、捣固煤饼体积≥35m3,企业生产能力100万吨/年及以上。半焦(兰炭)炭化炉:新建直立炭化炉单炉生产能力≥7.5万吨/年,每组生产能力≥30万吨/年,企业生产能力60万吨/年及以上。热回收焦炉:企业生产能力40万吨/年及以上。应继续提升热回收炼焦技术。禁止新建热回收焦炉项目。钢铁企业新建焦炉要同步配套建设干熄焦装置并配套建设相应除尘装置。2.煤气净化和化学产品回收焦化生产企业应同步配套建设煤气净化(含脱硫、脱氰、脱氨工艺)、化学产品回收装置与煤气利用设施。热回收焦炉应同步配套建设热能回收和烟气脱硫、除尘装置。3.化学产品加工与生产新建煤焦油单套加工装置应达到处理无水煤焦油15万吨/年及以上;新建的粗(轻)苯精制装置应采用苯加氢等先进生产工艺,单套装置要达到5万吨/年及以上;已有的单套加工规模10万吨/年以下的煤焦油加工装置、酸洗法粗(轻)苯精制装置应逐步淘汰。新建焦炉煤气制甲醇单套装置应达到10万吨/年及以上。4.环境保护、事故防范与安全焦化企业应严格执行国家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劳动安全、职业卫生、消防等相关法律法规。应同步建设煤场、粉碎、装煤、推焦、熄焦、筛运焦等抑尘、除尘设施,以及熄焦水闭路循环、废气脱硫除尘及污水处理装置,并正常运行。具体有:(1)常规机焦炉企业应按照设计规范配套建设含酚氰生产污水二级生化处理设施、回用系统及生产污水事故储槽(池)。(2)半焦(兰炭)生产的企业氨水循环水池、焦油分离池应建在地面以上。生产污水应配套建设污水焚烧处理或蒸氨、脱酚、脱氰生化等有效处理设施,并按照设计规范配套建设生产污水事故储槽(池),生产废水严禁外排。(3)热回收焦炉企业应配置烟气脱硫、除尘设施和二氧化硫在线监测、监控装置。(4)焦化生产企业应采用可靠的双回路供电;焦炉煤气事故放散应设有自动点火装置。(5)焦化生产企业的化学产品生产装置区及储存罐区和生产污水槽池等应做规范的防渗漏处理,油库区四周设置围堰,杜绝外溢和渗漏。(6)规范排污口的建设,焦炉烟囱、地面除尘站排气烟囱和废水总排口安装连续自动监测和自动监控系统,并与环保部门联网。(7)焦化生产企业应建设足够容积事故水池、消防事故水池。三、主要产品质量1.焦炭冶金焦应达到GB/T1996-2003标准;铸造焦应达到GB/T8729-1988标准;半焦(兰炭)应参照YB/T034-92标准。2.焦炉煤气城市民用煤气应达到GB13612-92标准;工业或其它用煤气H2S含量应≤250mg/m3。
Ⅱ 现代焦化企业中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有哪些
1、焦炭产能过剩,企业效益大幅度下滑。
2、资源配置和产业布局不合理。
3、焦化生产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严重。
4、生产集中度低,技术和管理水平总体落后,缺乏市场竞争力。
焦化行业既是产能巨大的流程产业,对能源及资源的消耗较大,节能减排和环保压力日显突出;又是技术、资金、资源密集型传统产业,亟待进行改进和工艺优化。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落后工艺、落后装备,推进绿色炼焦行业的现实意义重大。
Ⅲ 焦化企业有没有前景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6-2021年中国焦化行业产销需求预测与转型升级战略分析报告》显示,目前,焦化行业的经济运行仍然处在新旧体制的转换过程中。中国炼焦行业协会会长崔丕江指出,我国焦化行业和企业首先应明确企业转型升级目标。
焦化行业仍在持续进步
十二五期间,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处在全球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在这样的形势下,我国焦化行业仍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与进步。
中国炼焦行业协会统计显示:2015年与2010年相比,预计吨焦耗新水由平均1.98吨下降到1.50吨;吨焦产品能耗由平均125.55千克标煤下降到122.46千克标煤;另外,由于部分独立焦化企业新建焦炉煤气制甲醇和LNG装置的快速发展,焦炉煤气的利用率大幅提高。各焦化企业加大节能环保设施的配套建设和技术升级改造,清洁生产和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5年来,全国淘汰落后焦炭产能8016万吨;新建干熄焦装置93套,处理能力12617吨/时。新建投产的焦化项目与淘汰落后产能双措并举优化了焦炭与化产品的结构。这不仅提升了煤化工资源化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的发展水平,而且增加了焦化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并有效地推进了节能减排。崔丕江分析指出。同时,我国焦化生产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的研发应用取得了一些可喜成果。例如:低氮氧化物排放大型焦炉研发与应用技术、炼焦过程自动化控制技术、焦炉烟气脱硫脱硝技术等,均取得了新的进步或实现了突破性进展。
Ⅳ 太化焦化厂历史发展
太化集团有限公司焦化厂位于太原市晋源区,北距市中心15公里,占地25万平方米。企业创建于1974年,是一个从事煤炭转化、化产加工、城市煤气生产的综合性炼焦化工企业。 主要产品有各种规格的冶金焦、煤焦油、城市煤气、粗苯、工业萘、中温沥青、筑路油、燃料油、炭黑专用油、纯苯、甲苯、二甲苯等化工产品。
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通过多次技术改造,企业现有装置和工艺技术水平在国内同行业居于领先水平,具备年产75万吨的捣固焦生产能力及相应的备煤、筛贮焦、化产回收、煤气净化、生化污水处理装置和10万吨/年粗苯精制、20万吨/年焦油加工装置,有完整的配电、供水、铁路运输等公用工程和较齐全的辅助工程、办公及生活福利设施。
Ⅳ 焦化工业的国民经济地位
焦化产业以煤炭深度加工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高效率、低能耗为特征,以焦化产品——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为路径,使生产的相关资源(煤、炼焦产品、焦炉煤气等)得以优化利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举例而言:平煤神马集团拥有1600万吨/年焦化产能,尼龙66、工程塑料、尼龙工业丝等产量居世界前列,现已形成煤焦化完整的产业链条。其延伸化工产品产值占到整个焦化产业的70%,利润的200%,企业所有的利润点均在化工产品生产上。
参考:焦化:循环经济成就优势企业
另外建议参考:中国炼焦行业协会网站以及《2011年中国焦化工业产业竞争报告》等相关文献
Ⅵ 煤焦化的行业概述
21世纪以来,焦化行业发展相当快,特别是2003-2005年。2005年1月份,国家下发了《焦化行业准入条件》,内容包括结构调整。近几年,焦化行业的变化非常大,特别是在环境治理、技术进步、化工产品的深加工等方面,已经形成了相当的规模。特别是在“十一五”期间,焦化行业的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节能减排、装备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从焦化行业产能的规模来说,我国应该属于焦炭大国。从技术上来看,我国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我国的焦炭行业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从焦炭的使用来讲,85%-90%的焦炭产量是用在钢铁方面,化工、机械制造等方面的焦炭用量比较少。从冶金焦的生产来看,完全可以满足国内的需求,但出口量比较小。在陕西和内蒙古等地区发展起来一种立式炉,半焦出现以后,节约了大量的炼焦时间。此外,还有一种铸造焦长期被国外垄断,我国主要依靠进口。我国很多企业已经生产出此种焦炭,但是由于技术不太稳定,所以产量不高,估计再有2~3年的发展,应该会有很大的突破。从煤焦油的生产来看,特别是煤气的转换,近几年发展的速度也是非常快的。
Ⅶ 煤焦化产业发展前景如何
现在在山西已经不好做了 ,山西已产能过剩,国家政策也要求比较严格,最好建在新疆或内蒙那里政策还比较,宽松一些,产能也不多 按照《焦化行业准入》执行吧
Ⅷ 焦化,钢铁行业的现状
当前我国钢铁与焦炭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的钢铁和焦炭行业的发展现状
目前中国的钢铁和焦炭市场价格正处于下行通道之中,这其中受国际和国内市场的影响外,也受到钢铁和焦炭行业发展本身的影响。从钢铁和焦炭工业的发展来看,钢铁和焦炭市场的变化是与以下几个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中国改革开放30年赋予中国经济和钢铁、焦炭行业莫大的活力,中国告别了贫困落后,告别了粮票、肉票、布票、购货本、样板戏,取而代之的是手机、电脑、空调、商品房、私家车、信用卡、博客等高端商品,特别是钢铁行业从蓬勃发展到宏观调控和鼓励钢材出口退税,再到加征关税进而控制钢铁出口。焦炭出口从过去的退税15%到实施配额许可证制度,再到加征40%的关税来控制生产总量。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告别了钢材计划分配和原材料计划调拨的短缺时代,钢材从进口大国转变成为净出口大国。钢铁产量先后跨越1、2、3、4亿吨新台阶,达到了5亿吨生产水平。粗钢、生铁、焦炭产量分别占全球生产总量的37%、50%、60%。从品种上来看,整个钢材的自给率达到了108.34%,仅仅有四个品种还不能完全自给。通过近几年的兼并重组,我国已形成了包括河北、包钢、武钢、山东、鞍本,沙钢六大钢铁集团的发展格局。
从焦炭行业的发展来看,改革开放30年以来,焦炭产量从4000多万吨到现在的占有全世界60%焦炭产量,焦炭产量先后跨越1、2、3亿吨台阶。焦炭行业的发展主要是随着钢铁工业发展步伐,同时也满足化工、有色、机械制造等行业发展的需求。
钢铁工业发展也推动了全球经济快速增长,包括美国、日本和巴西都加快发展步伐。我国钢铁行业从1978年获得利润3718万人民币到1993年达到900万人民币,再从1998年的全行业亏损4亿元人民币,到去年的利润超过1700多亿人民币,特别是2004年以后的利润有了大幅度增长。三十年的发展历程大概可分成三个阶段,15年以来我国的钢材产量平均递增7.15%,生铁产量增长6.33%、焦炭产量增长4.68%,到2002年粗钢产量增长8.22%、生铁产量增长7.73%、焦炭产量增长4.89%。再从2003年到2007年粗钢产量增长21.86%、生铁产量增长22.42%、焦炭产量增长18.62%。中国的钢铁工业经历了漫长而又艰辛的发展之路。
按照中国经济发展的十年周期来看,从1978年到1988年发展高潮并且延续到1990年的6月份,再从1990年下半年钢材价格急剧下滑一直延续到1998年,也就是说从1988年到1998年又是一个十年周期。再从2000年我们中国的钢材价格开始回升到今年下半年的钢材价格急剧下滑。我国今年9月份钢铁产量增速是6.2%,而2005年钢铁产量增速是27.2%,6.2%是近28年来最低的一个月份。应该说我国钢铁行业通过大概三个阶段的发展进入了一个低速平稳发展的时期。
原材料的价格大幅度上涨是与钢铁行业的发展是分不开的。我国钢材产量在2004年是个高潮,从2005年以后就出现了拐点并且持续到今年,焦炭行业从2006年开始进入拐点,所以应从我国钢铁行业自身的发展和增长速度来看今后的发展趋势,从中发现经济发展规律和变化并且应用到现在的发展中来。
二、中国钢铁和焦炭行业面临的挑战
从2001年的12月份全球的钢铁工业进入了世界钢铁工业近20年的最低潮,今年6月份是国内钢材价格最高的时期,国际钢材市场的高潮是在7月份。进入8月份国际钢材市场价格在连续上涨11个月以后开始下跌。所以此轮下跌行情是全球性的下跌。现在国内钢材价格大幅度的下跌不是由正常的需求下滑引起的,而是由于市场恐慌心态和不计成本的抛售所引发的。焦炭行业也是从今年6月份产能达到了最高潮,现在焦炭产量也出现了大幅度的减产,从目前来看煤炭价格有一定的滞后性,所以焦炭价格还有一定的下行空间。
目前全球多数地区的钢铁企业正在实施或者计划实施减产,按照国际钢铁协会的统计,2008年9月份粗钢产量下降3.2%,今年8月份下降3.7%,是2002年以来首次出现的同比下降,其中中国占70%,美国下降9.3%,乌克兰下降22.6%,南非下降7.4%,巴西下降4.2%,俄罗斯下降2.4%,日本下降1%。上周美国钢厂的产能利用率下降到四年来的最低水平,同时日本钢厂也计划开始减产。
2003年以来全球经济保持高增长,但同时能源资源问题和全球贸易的不平衡问题凸显,影响世界经济进入调整期,对钢材和焦炭的消耗需求放缓。当前国际市场的变化是多种情况的叠加组合,金融危机的恐慌,放大了市场需求的萎缩。美元不断贬值、美国次贷危机、能源资源,粮食等引发的全球性通货膨胀,房地产下滑、股市暴跌,直至全球金融危机。在全球性金融危机对经济猛烈冲击的恐慌,进一步放大了钢铁和焦炭需求的萎缩。
同时应该注意到我国总体形势是好的,经济保持较快增长,金融业稳健运行,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经过平稳较快增长、投资加快增长、出口较高增大、居民的消费高增长。改革开放30年我国已经有了巨大的经济物质基础和应对严峻挑战的经济实力;积累了多年的实施宏观调控经济的措施和经验;有13亿人口的巨大市场,东中西部较大差距和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各地方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和强劲势头;中国钢铁产品需求潜力巨大;中国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建设远没有到位,仍处加快建设高增长期。但是钢铁和焦炭企业应当增强忧患意识,积极应对挑战,调整发展战略。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把工作重点切实转移到结构调整、依靠技术进步、技术创新、科学管理降低成本上来。
Ⅸ 煤焦化行业在化工行业是一个什么样的地位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监测中心显示,截至2011年末,我国炼焦产业规模以上企业有733家,资产总额达5982.22亿元,同比增长24.32%。2011年,炼焦产业实现销售收入6212.91亿元,同比增长35.72%;实现利润总额178.77亿元,同比增长26.14%。从企业经济类型来看,私营企业数量最多,其企业数量占行业的52.52%,资产占行业的33.11%。
结合当前我国经济和炼焦产业的发展速度以及各省市焦炭产能的淘汰力度,预计到2013年,我国焦炭产能将大幅度增长,年产能将达4.60亿吨;到2015年我国炼焦产业工业总产值将达突破万亿元关口。
参考:2013-2017年 中国炼焦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