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服装行业的前景如何,服装行业分析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服装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2014年,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在限额以上服装行业的批发和零售金额合计约11,510.7亿元,其中出口部分合计约 2,747.3亿元。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服装行业电子商务发展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2-2016 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6,510.00元增至 23,821.00 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9.60%。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持续增加,我国居民用于服装的消费支出也在不断增长。
中国服装市场零售额由 2012 年的 7,021.50亿元增长至 2016 年的 10,217.60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9.83%。
女装行业对设计能力的要求更高
爱美是女性的天性。与男性消费者相比,女性消费者更重视服装的流行度并渴望走在流行的前端,一年四季都会根据流行趋势购置不同的服饰,因而要求女装企业有敏锐的设计嗅觉,能牢牢把握流行趋势,快速对潮流变化做出反应,并有强大的设计能力及时把理念变为现实。
国内女装行业整体的设计力量还较为薄弱,国际主流时装秀上鲜见中国设计师的身影,
中国女装设计人才的匮乏和设计理念的落后直接导致了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较难形成独有的品牌风格。
我国高端女装行业的成长空间巨大
1998−2010 年我国女装人均消费额呈逐年上升趋势,2010年达到人均 43.9 美元,逐渐接近世界平均水平,但离欧美发达国家300−450美元的水平有着较大差距。
我国女性受教育水平正在日益提高,同时职业收入较高的女性人群的增加,将进一步保障女性的经济地位,促进未来女装的消费增长。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男女间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差距与年龄区间基本成正比,在20−24岁区间,女性受高等教育的人数甚至超过了男性。换言之,当代女性在高收入职业中发展机会较其父母辈而言,与男性更为接近,经济上更为独立,预期也将带来未来女装消费的增长。
服装市场发展趋势
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升
我国的经济总量和居民收入保持着持续稳定的快速增长,潜在的服装市场容量亦有望随之进一步向真实购买力转化。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超过 63万亿元,而城镇居民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的年人均纯收入也分别逼近了 30,000 元和 10,000 元。
消费者品牌意识加强:在消费者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大背景下,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不断升级,在选购服饰产品时越来越倾向于选择体现自身地位、个人风格的品牌服装。因此,未来具有品牌价值的服装企业发展潜力巨大。
线上线下渠道结合:线上销售凭借营销费用较低、销售时间、空间不受限制、顾客范围广等优势,在整个服装营销渠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线下渠道中,商场、购物中心在购物环境、试衣体验、聚集人气等方面则更具有优势,线上线下渠道将高度融合,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购物体验。
互联网、智能化渗透:互联网与智能化技术将在制造、营销、零售等多个方面对服装行业产生深刻影响。在制造方面,融合大数据、互联网远程监控、互联网即时数据技术的智能制造技术,将帮助服装企业用更少的人力和成本制造出更高质量的服装产品。在营销方面,通过在线下实体店安装互联网智能化设备(如智能导购、3D立体试衣镜等),将给消费者带来更好的消费体验。
② 服装行业发展趋势,服装行业的前景如何,服装行业分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服装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7年,在限额以上服装行业的批发和零售金额合计约10356.4亿元。在生产领域,我国服装行业已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链,但国际比较优势更多体现在生产加工环节,而在附加值更高的研发、设计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7月18日,波司登“服装行业唯一入选国家品牌计划发布会”在北京水立方举行。国家品牌计划宣布波司登为唯一入选的服装品牌,并与其达成3年战略合作。在发布会现场,波司登上演了精彩的羽绒服时装秀。
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下,纺织服装行业同样驶入了快车道,而现在服装设计则成为纺织服装行业的强大助力。
中国服装行业零售额统计分析
从零售端来看,服装行业整体的零售额并未如产量一般出现骤降,而是在“温水煮青蛙”的态势中出现了产业增长速度的连年下滑,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服装行业产销需求与发展前景预测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服装行业实现零售额7021.5亿元,同比增速接近30%,直到2016年,产业规模增速仍有6%以上的水平。到2017年,服装行业零售额增速骤降至1.4%,实现年零售额10356.4亿元。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预测,预计2018年服装行业零售额将达10985.8亿元,同比增长6.08%。
本土领军品牌匮乏,行业树立新标签
国家品牌计划旨在通过国家平台培育推动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增长、能代表中国参与全球竞争的国家品牌。对于波司登此次入选,国家品牌计划推出两年以来,终于有了一个来自服装行业的中国知名品牌。波司登42年历经磨难,积淀下来了丰厚的品牌资产,此次入选理所应当。
波司登作为唯一入选国家品牌计划的服装品牌,的确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纺织服装行业已经具备高度的行业竞争力与良好的行业形象。党的十八大以来,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纺织服装产业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行业发展呈现出增长与结构、格局、创新相得益彰的良好局面。
与此同时,应当看到,在此过程中,中国民族品牌更是经历了从少到多,繁荣而又繁杂的发展生态。“繁荣”,源于强劲的市场需求驱动与细分审美的意识勃兴。而“繁杂”,则源于白热化的品牌竞争局面,能够比肩国际一线品牌的中国本土领军品牌的相对匮乏。应当说,正是在这繁荣与繁杂交替的过程中,波司登作为中国本土优质品牌脱颖而出,并且通过加入国家品牌计划,意图引爆自身强大的品牌势能,引领领军品牌的风范。
本土设计力量崛起,中国文化复兴回归
此季波司登推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设计系列,也表达出波司登品牌在融合民族与国际、融合经典与潮流、融合功能与审美,融合产品与传播,以及融合制造业与商业等一系列领域内的深度探索。这样的探索,无疑是非常具备开拓意义与示范意义的,品牌的崛起,以及作为本土设计文化的“图腾式”崛起,是一个细水长流的系统工程,更是一个透过表象,根植于企业内在竞争力塑造,不断自我刷新、自我重塑的过程。我也希望通过这样全方位、深层次的价值探索,波司登能够找到一条承载“大师、大牌、大事”的符号精神,令中国本土时尚在全球时尚话语权中心掷地有声的价值路径。
围绕“科技、时尚、绿色”的中国纺织服装行业新标签,“时尚”的内在塑造,是产业发展的软实力象征,是提升产业文化自信的重要战略,更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必然途径。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服装品牌与中国时装设计师出现在了各大国际时装周的T台之上,代表了本土原创设计力量的自我崛起,也代表了以中国服饰文化为本源的时尚复兴正在回归。
从“边缘”到“中心”,这条路无疑是漫长的,曲折的。对中国时尚设计的认同,不仅是对技术创新的认同,也是对创意文化的认同;不仅是对创意文化的认同,更是对商业模式的认同;不仅是对设计师与品牌的个体认同,更是对行业文化乃至整个民族文化的价值认同。
现阶段,对于中国设计师和服装品牌来说,是个非常好的机会,而就如同那些成熟的欧美服装品牌一样,中国服装品牌的成功,同样要靠社会各界的支持。而中国服装行业要适应更多消费者的需求,更要依靠创意和设计,中国服装设计力量的发展和壮大,对于整个服装产业的转型和升级所起到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立足于保护整个中国时尚设计的生态,需要着重做好三道题:
1、围绕创新做乘法。创新是设计之本。应持续加大创新要素投入,核心技术、重大关键共性技术和前沿引领技术方面创新,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确保时尚设计在技术创新与艺术创新方面的“两条腿”走路。
2、围绕文化做加法。文化是设计之魂。以创意设计、品牌建设、非遗工作、时尚推广为抓手,不断厚植行业文化土壤、树立行业文化自信。创新研究方法,品牌培育工作,行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及时装周、专业赛事等平台搭建,持续深化与世界主要时尚机构的交流与合作,
3、围绕环保做减法,环保是设计之德。要着力孵化绿色设计、可持续发展与可循环利用的设计。立足于产业链发展的每一个环节,高度重视行业绿色发展,以节能减排、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积极推进“可持续时尚”的绿色竞争力。
③ 服装行业发展趋势是怎么样的
近年来,服装消费已经从单一的遮体避寒的温饱型消费需求转向时尚、文化、品牌、形象的消费潮流。在中国巨大的市场内需已经成为国内服装行业平稳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持续增加和社会开放程度的不断提升,无论城镇还是农村居民,用于服装的消费仍在不断增长。
从年龄来看,25-45岁的消费者主导了市场,预计在未来几年也将呈现类似的趋势。
④ 服装行业前景分析
做服装行业是最传统的想法了,现在还在想着做服装生意,这样的想法是很守旧的,就目前的市场情况而言想要创业成功还是很欠缺的。服装生意明显已经达到极大的饱和了,现在再去加入这个行业纯粹就是去当炮灰的啊。做生意想要成功和赚钱还是要有一些突破性的思维的,要能够发现大多数人发现不了的商机,这样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多去市场上看看有什么生意是做的人少但是却长久屹立不倒的,二手奢侈品回收就属于这其中的一类,从古至今一直流传下来,但是从业的人一直不多,说明这个行业的竞争小,并且行业隐形,利润远远高于其他行业,可说是真正的暴利行业,只要做,就没有不赚的
⑤ 目前中国服装行业 的发展趋势
从体育类崛起,从体育类开始遭遇危机
体育类服装公司,在中国服装专行业占很大的份额,如李宁属,安踏,鸿星尔克,361等等
2000年以来,全国服装行业经历了十年的井喷式发展。
但从2011年以来,服装行业前景不容乐观
李宁,美邦作为服装行业中的大型企业,都遭遇了非常严峻的库存危机和渠道危机,
其他服装企业也会相继遭遇因内部管理水平跟不上业务发展水平而产生的各种危机情况,
服装行业的震动,管理不善的企业被整合在所难免
即将到来的13年,对于整个国际经济形势和服装行业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一年,
苦练内功,提升内部管理水平,制定正确的战略方向,是服装企业涅槃的唯一方法!
自己的小感慨,希望帮到你
⑥ 服装行业的发展趋势如何
服装业作为全球化程度最高的产业,已经发展为集各种高精尖技术为一体,同时包含科学、技术、艺术、创新的综合性体系。但是中国服装业的现状却实在令人担忧!分析纺织服装产业链,国外企业控制着上游的织造开发和下游的服装设计,在市场上形成了强有力的品牌效应,如老爷车、阿迪达斯、华伦天奴、耐克等不一而足。而中国的订单因为没有国际品牌的支持,价格缩水至少在七成以上。难怪有人说中国的服装行业拥有一流的设备、二流的产品、三流的品牌,是一个能够创造外汇,但并不能创造价值的行业。 中国的服装业要想走出被人掐脖断后的困境,必须着眼于打造世界品牌。必须将服装设计这个产业链的关键一环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席王庆表示:企业竞争将表现为以“品牌”为中心的设计竞争,设计也不再局限于成衣,而是从时装、成衣设计向鞋帽、饰品、箱包皮具等时尚商品设计延伸,创立并服务于品牌发展。 如此一来,中国服装业要打翻身仗,必须以以下三个方向作为发展趋势:一、力促高附加值的个性化消费 个性化消费,即高级定制。 在网络越来越发达的今天,网络服装(efu)设计将逐渐成为主流。在越来越专业化、全球化的生产经营模式下,企业基于网络的CAD系统可以实现数据的共享和标准化,产品的并行设计也将为CAD系统的高效快速提供支持。为有效提升市场规模及产品利润,服装CAD与电子商务的融合也是必然的趋势。一种基于Internet的服装企业远程数据传输和监控系统即将问世,也为服装设计网络化和服装企业信息化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 在这方面,国外公司已经开始了有效的尝试,并取得了相当的成绩。目前国外市场上的在线三维服装CAD的应用主要有两类: 一种是用于精确的量身定做:针对具体客户的人体参数测量以及客户对服装款式的特定要求,进行精确测量和充分沟通基础上的服装设计,然后再生成相应的平面服装样片。该业务利用互联网通过远程控制实现,使人足不出户就可以接受世界一流设计师加上其辅助设计系统的高效服务。这种基于网络的服装(efu)设计系统以美、英、法、德、日、瑞士的较为先进。 一种是用于直观的模拟试衣:通过对顾客体型的三维数据采集,进行互动式的服装设计,之后再生成相应的平面服装样片加工成所需的服装成品。这类业务也是利用互联网进行基于电子商务的远程操作实现。现在美国的Land'send公司在互联网上就可建立顾客的人体虚拟模型,通过顾客在自己电脑终端上的简单操作,就可以试穿该公司所推出的服装,从整体以及各个角度观看自己穿上某套服装的视觉效果。另外,该系统还可进行立体互动设计,直到顾客满意。 现在,美国、日本、瑞士等国家研究开发的三维服装CAD软件已基本能实现三维服装穿着、搭配设计并修改,反映服装穿着运动舒适性的动画效果,模拟不同布料的三维悬垂效果,实现360度旋转等功能。其中,如美国CDI公司推出的CONCEPT3D 服装设计系统、法国力克公司的3D系统、美国格伯公司的AM-EE-SW3D系统、加拿大PAD公司的3D系统、日本东洋纺织公司的3D系统等。 我国虽然是服装大国,但在服装的先进技术的应用方面起步较晚。国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已取得初步进展,实现了仿三维CAD设计,但离国外的技术水平还有较大距离。目前只有香港科技和北京长峰科技公司、北京服装学院、中山大学、杭州爱科公司、深圳盈宁公司等近年来开始了服装三维覆盖模式款式试衣系统的开发,且仅有部分软件进入了商品化阶段。在这方面,中国的服装业还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二、推进相关行业的设计开发 服装,其实质就是人们用以遮羞避体并塑造个人形象的一类物品。这样,从头到脚都应包括在服装的行业范围内。我们知道,现在的市场结构,无论什么地方,总是自然而然的发展为成衣商铺与鞋帽、饰品、箱包、皮具商铺相互混杂的局面。究其原因就是这些都是服装行业不可分割的元素。 现在的服装制造业由于资金、技术的限制,认为地将它们割裂开来,从而造成了某某裤业、某某鞋厂等等。但是到了市场,它们还是不约而同的聚集到了一起。那么在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资金雄厚的大企业为何不将它们有机的整合到一起呢?显然是没有道理。 一旦时装、成衣设计与鞋帽、饰品等结合起来,其必将产生1+1>2的系统整合效应。在商铺里,不是由客户自己翻来覆去的思考如何搭配,而是由设计师事先推出一套一套的整体方案。然后在这些方案的基础上再进行微调,很容易的满足客户的各种需求。对于那些地位比较高、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客户,企业则可以向她们提供高附加值的个性订制。通过当今高度发达的互联网技术,实施在线服装(efu)设计,专业化的设计指导加上充分互动的购买方式,便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其个性化的需求,同时为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 [B] 三、着眼未来搞好品牌建设[/B] 从2000年开始担任温州服装商会会长,现在是中国服装研究设计中心CFD 上海分部总裁的陈敏认为:“消费者越来越看重品牌的设计,同质化的产品已经没有竞争力,注重个性化的品牌需要更加专业化的设计。” 着眼未来的品牌设计,必须以专业化的设计水平加上细致化的服务质量再加上职业化的创新能力,三者合为一体,共同推动企业的大船向着品牌的财富之岛全速前进。要发展高附加值的尖端设计,满足于产品经营的加工型企业,什么时候也成不了领导潮流的服装业航母。必须将企业的战略中心转移到“品牌经营”上来。 品牌经营要以生活文化为基础,以服装设计为核心,以此开发产品来带动服装产业及相关行业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品牌的经营不断迸发出勃勃的生机,获得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要同时在现实空间和虚拟空间发展品牌,扩大影响。现实中,要建立高品位的商铺,吸引顾客称心满意的消费;网络上,要建立专业化的网站,实施在线服装(efu)设计,以专业化的设计与具体客户充分互动,打造超一流的服装品牌
⑦ 写一份服装行业发展情况参考报告
先去市场考察一下,然后根据实情写出来就行了
⑧ 服装行业的发展现状
服 装运营主要包括三个环节:研发设计、加工生产以及品牌渠道运营。服装价值链上的利润分配约为:研发设计占35%,品牌渠道运营占55%,加工生产占10%。这就形成了男士时尚休闲鞋和服装行业的微笑曲线,设计研发和品牌渠道运营环节所获得的商业价值远远高于生产加工环节。
根据男士时尚休闲鞋和服装的微笑曲线,研发设计和品牌渠道运营环节所获得的商业价值远远高于加工生产环节。由微笑曲线时尚休闲男装行业可延伸出3种经营模式:专业加工模式、轻资产运营模式、纵向一体化模式。
(服装的微笑曲线是指这三个环节研发设计、加工生产以及品牌渠道运营利润曲线似微笑状。) 由于市场的开放,出口纺织品数量的增加,现行标准已不能满足产品质量和市场变化的要求。大多数的合资企业、独资企业以及有出口任务的企业,采用协议标准,按供需双方的协议合同考核和验收产品。而习惯于依赖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企业,声称没有标准制约了企业的产品开发。
纵观国内纺织品市场尤其是制成品和服装市场上涌现出的很多被消费者认可的名牌产 品,其生产企业无一不是执行严格的技术标准和检验制度,无一不是采用优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企业内控标准。名牌产品是以优良的产品质量为基础,以高水准的标准为支撑,这些共识和实践对促进纺织工业的技术进步和产品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⑨ 中国服装业的现状是怎么样的
现状:
日益增大的库存压力。
2.缺乏自主的设计风格 服装设计是中国服装企业普遍的软肋。
3.业专业人才匮乏 深入过服装行业的人才会清楚的意识到,服装行业整体人才队伍(生产管理、设计、营销、广告等)非常贫乏。
⑩ 中国服装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服装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中国人口十四亿,庞大的人口基数本身就组成了一个庞大的服装消费市场。同时随着中国国民收入的不断飞升,在2004年人均GDP超过了1000美元后,中国市场将进入精品消费时代,服装消费将不再仅仅为了满足其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将向更高的心理需求、自我满足需求跃进,特别是几千万人口跨入中产阶级后,其对反映自身社会地位和品位的服饰的需求将越来越迫切,将成就一批抓住了该阶层需求的服装品牌。
国内服装市场将越做越大,市场细分将越来越小,但今后国内服装市场的消费趋势将集中在精品化和个性化上。
女装市场分析:女装市场一直是服装市场的大头,其一直引领着时尚和潮流,是时尚、个性的代表。女性购买服装的频率和金额是所有服装消费群体中最多的,有得女装者得天下一说。因此众多企业和资源混战在女装市场里,女装品牌众多,各品牌之间差距不大。国内女装品牌带有强烈的区域色彩,还没有一个能在全国形成规模和影响,众多国内女装品牌其定位基本是定位在中低档市场,在中高档市场上还没几家知名品牌。
同时随着国内消费者消费观念的成熟和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世界女装大牌也纷纷进军中国,国内市场越来越成为世界女装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外女装品牌纷纷进住国内的一线城市,或专店或专柜。同时国外品牌为了开拓更广阔的内地市场和占椐中高档女装市场,与国内品牌合作的步伐越来越快,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男装市场分析:中国的男装消费者构成了一个容量不容忽视的市场。目前我国男装业的发展已具有相当的基础:男装企业拥有现代化生产设备,产品市场定位相对明确,质量比较稳定。品牌集中度较高、产业集群化发展速度较快;企业生产经营向系列化、休闲化、国际化、多品牌、多元化方向发展,企业投资领域不断扩大,企业间资源整合周期缩短;企业注重利用品牌效应,建立产品跨地区、跨国市场营销网络。由于中国男装市场品牌发展起步较早,相较于其它服装成熟,但由于各地新品牌层出不穷,因此竞争仍异常激烈。
三、运营分析
服装品牌目前主要为两种运营模式:走大众品牌和走专业品牌。两种运营模式在设计、生产、价格、渠道和促销上有着根本的不同。
大众品牌分析
设计、生产:国内大众服装品牌在设计上主要以满足主流大众的整体需求为主;在生产上以大规模定制为主。
价格:目前国内大众服装品牌主流价格主要集中在中低档;价格在中高档的基本为正装和时装品牌;国外进入国内市场的大众服装品牌较少,进入的也基本上也集中在高端。
目前大众服装品牌行业流行的渠道方式主要为。
专业品牌分析
设计、生产:专业品牌在设计上以时尚、风格、经典、精品为主,更多的以满足目标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和时尚要求,具有一定或较高的附加价值。生产上以小规模生产或订制为主。
价格:专业品牌价格基本走中高端,且进入国内市场的国外服装品牌也基本都为专业品牌。
专业品牌基本以自营为主,渠道主要布在国内的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深圳或一些消费水平较高有影响力的一线城市。
参考资料: http://www.bosidat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