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产业大全 > 文化产业的品牌

文化产业的品牌

发布时间:2021-01-24 18:09:32

A. 如何提升文化产业品牌的核心价值和影响力

品牌是企业乃至国家竞争力的综合体现,代表着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升级方向。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需结构升级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印发,其中提及旅游、出版等多个文化领域。文化品牌建设是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短板所在。在消费者更加注重品质和品牌消费的背景下,如何通过提高文化产品质量和文化创新能力,打造具有鲜明特色和较强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1、融合创新,品牌培育提升文化产业内涵
●中南大学文化产业品牌研究中心连续11年发布的《中国文化品牌发展报告》,共发布了373个中国文化品牌,覆盖了影视、旅游、出版、艺术品、动漫、互联网等各领域。从中可以看出,我国文化品牌类别分布广泛,文化品牌培育对文化产业提速起到了拉动和引导作用。
“中国文化品牌建设比文化产业自觉更早,近年来,在倡导文化自信和振兴文化产业后,我们又有了新的品牌自觉意识。”中南大学文化产业品牌研究中心主任欧阳友权说。在他看来,文化品牌是文化的精神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双重凝聚,有着丰富含金量,只有品牌产品才有竞争力和感召力,文化产业要赢得市场、参与国际国内文化资本的激烈竞争、使自身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走品牌化之路。
此次《意见》对旅游、出版等文化领域的品牌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开发一批有潜质的旅游资源,形成以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旅游休闲区、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等为支撑的现代旅游业品牌体系,增加旅游产品供给,丰富旅游体验,满足大众旅游需求;鼓励传统出版企业、广播影视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加快发展数字出版、网络视听等新兴文化产业,扩大消费群体,增加互动体验。
我国旅游业近年来进入以品牌竞争为核心的发展阶段,丰富的旅游资源为品牌化之路提供了基础——湘西文化浓郁的凤凰古镇、富有文艺情调的丽江、“甲天下”的桂林山水,每年都吸引众多慕名前往的国内外游客。旅游与其他业态的结合也催生了一系列知名品牌,如“印象系列”“又见系列”通过结合当地特色资源,将山水景色、传统文化融入艺术表演,成为许多游客必看的经典演出。
《意见》也对数字出版等新兴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数字化成为传统出版业跨越发展的契机。凤凰传媒、中国出版集团等出版社都积极探索与互联网结合,并与演艺、影视、游戏等行业合作打造全产业链。专家认为,随着“文化+”的兴起,创新意识、跨界融合意识在品牌建设中越来越重要。
2、补足短板,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品牌
●提到国外的知名文化品牌,人们自然而然会想到日本的动漫,韩国的电视剧,美国的好莱坞电影等。这些拥有全球市场的文化品牌以其强大的影响力带动了企业生产和市场消费。相比之下,我国文化产品的品牌效应不算突出,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更是凤毛麟角。
“近年来,中外文化贸易逆差逐渐缩小,与我国‘走出去’的民族文化品牌之间有着必然的关联。”欧阳友权提到,培养民族文化品牌成长,并逐步走向国际化之路,将是未来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中国文化品牌建设任重道远,与发达国家相比,文化品牌影响力差距较大。”欧阳友权提出,在文化产品生产过程中,一些文化企业的套现思维导致了眼光短视,过度迎合市场,而忽略了对文化附加值的开掘,对市场的后劲支撑乏力。
在许多专家看来,我国文化品牌建设存在明显短板。由于我国文化产业起步晚,发展方式较为粗放,产业附加值偏低,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产业链。例如好莱坞的衍生品收入大约占总收入的七成左右,票房收入仅占三成;而我国则相反,票房收入占近八成。此外,文化品牌同质化问题严重,缺少自身特色,雷同的产品造成市场恶性竞争,如影视剧生产跟风现象严重,相同题材而制作粗陋的影视剧层出不穷,各地旅游景点也常出现似曾相识的文化街区和类似的旅游纪念品。
欧阳友权提出,当前我国的文化品牌呈“两头大、中间小”的业态失衡状态。“两头大”是指传统的老牌子,如国粹等传统文化的世界认同度高,同时,与新兴科技相结合的新品牌,如腾讯、阿里等新媒体、影视娱乐类品牌等成长快;“中间小”是指占绝大多数文化业态的行业品牌少,发展滞后,即资源依赖型的文化行业如文化旅游、民族民间艺术、传媒业等占比很大却品牌较少。
“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国文化产品的国际影响力还未达到应有高度。只有将优质内容凝练成文化品牌,才能进一步在国际市场实现快速、有效、大范围传播。”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指出。
3、提质升级,加强传统文化资源的现代转化
●《意见》提出,要净化市场环境,建立更加严格的市场监管体系,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要清除制约因素,建立产品质量、知识产权等领域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健全黑名单制度,大幅提高失信成本;要制定激励政策,积极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带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支持自主品牌发展。
目前来看,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数量优势明显。然而当前阶段更需要从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的转变,发掘产品背后的内涵与深层价值。“德国八千多万人口,却为世界贡献了两千多个品牌,许多品牌限量生产,而不是迎合市场、越多越好,这就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品牌意识。”欧阳友权说。
《意见》提出,要“以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为主要内容”,这也是文化领域品牌建设的方向所在。欧阳友权认为,文化品牌的未来发展要拓宽三大路径:一是注重民族文化资源的现代转化,二是扶持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意开发,三是品牌培育要有持之以恒的工匠精神,防止急功近利。
善用民族文化资源,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品牌,对我国文化“走出去”意义深远。陈少峰指出,我国在对外品牌塑造和传播方面不应局限于举办大型活动,还应逐步建立包括国家、社会、企业、城市、明星、项目产品等各层面的系列品牌。
“品牌是文化传播的影响力来源,优质内容则是品牌形成的基础。”在陈少峰看来,文化“走出去”最重要的是坚持“内容为王”,这就需要形成保护知识产权的氛围。
实际上,中国文化元素在世界市场很受欢迎,好莱坞的动画电影《功夫熊猫》《花木兰》都融入了中国元素,并获得很高的票房和很好的口碑;而我国却少有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类似作品,因此不仅要善于运用传统文化资源,更需要加入创意,并结合市场需求加强现代运营管理。

B. 有哪些品牌商标看着比较有文化底蕴

我觉得是耐克,他这个对勾特别有感觉,特别有情调,感觉就是会给你一种希望,会给你一个一切都对一些人加油,你一定会做到的感觉,感觉特别有情调,特别有底蕴,虽然它只是一个大的对勾,但是它是一种潮流的方向。

C. 文化产业的2013年文化产业十大品牌事件

2013年是中国文化品牌多元发展的一年,文化产业享受了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的改革红利。在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目标后,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文化改革列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提出要“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政府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文化改革进入深水区。
中国文化产业在改革发展的新阶段、新形势、新要求下,确立了新目标,采取了新措施,形成了改革发展的正能量。2013年,中国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2.1万亿元,约占GDP比重的3.77%。我国文化产业进入到稳定发展时期,文化品牌呈现出多元化壮大发展态势。
中国文化产业品牌报告已连续发布九年。过去的一年有哪些品牌事件和品牌亮点,中南大学中国文化品牌研究中心又进行了一次精心的梳理和总结。

D. 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品牌

这个很多啊,比如:
重庆有秀山花灯。
云南文山有“铜鼓舞”、“手巾舞”、“芦笙舞”、“弦子舞”。

E. 结合实例论述如何打造文化产业品牌

从产品、价值、渠道、宣传活动等方面打造品牌。
1,文化产品具体化,并且分成不同的营销用途。
2,产品价值让目标用户群满意,最好超值。
3,渠道多样化,网络和线下同步进行,并且要线上线下结合起来,推荐言字旁营销做线上营销。
4,宣传要有深度,并且要持续营销。
5,针对竞品在上面四个方向都有对应策略。

F. 关于文化产业管理方面的书籍

文化产业管理、中国古代史、西方文化专题、经济法学、文化产业概论、文化经纪概论、商务谈判、广告实务、法律实务、财务管理、项目管理、投资学、市场营销学、管理学、文化艺术管理、文化政策与法规、形象设计与推广的相关书籍! 博客地址: http://blog.sina.com.cn/xhrvip 徐浩然博士,北京大学博士后、远东控股集团首席品牌官、高级副总裁、国家金话筒金奖获得者 个人品牌探路者——国际品牌联盟中国个人品牌委员会秘书长、品牌中国总评榜“金谱奖”品牌专家、全球华商百位品牌人物。近年来获全国主持人金话筒金奖、全国十佳电视节目主持人、中国最具影响力财经主持人、年度中国最佳新闻评论主持人、中国传媒新锐人物、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个人荣誉。 资深传媒人——曾在央视、云南卫视、广东卫视、江苏卫视任实习记者、助理记者、记者、主持人、主播、主任记者、总主持人、高级编辑等职,节目获中国新闻名专栏、中国十佳电视新闻栏目、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等五十余个国家和省级奖项。近年来担任了学习型中国、品牌中国节等数百场大型财经活动主持人。《新华商》杂志总策划、《广州日报》时事评论员,君风传媒《中国冠军企业案例书系》主编。 终身学习者——南京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兼职教授、硕导,MBA导师。著编有《个人品牌》、《文化产业管理》、《中国电视频道竞争力评价研究》、《浩然茶座》、《第一目击》、《第二见证》、《两思访谈录》等十部书籍,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现代传播》等发表约60篇学术论文。 参考资料: http://blog.sina.com.cn/xhrvip

G. 什么是文化产业品牌

文化产业,是以“文化创意”为核心,通过技术的介入和产业化的方式制造、营销不同形态的文化产品的行业。

国家统计局将以下8类列为“文化产业”的范围:(1)新闻服务;(2)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3)广播、电视、电影服务;(4)文化艺术服务;(5)网络文化服务;(6)文化休闲娱乐服务;(7)其他文化服务;(8)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服务。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发展中国文化产业的战略构想。2003年,文化部先后在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设立“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2004年初,教育部首次在高校中设立“文化产业管理”本科专业,学制四年,学生毕业后颁发管理学学士学位。2005年4月,教育部论证确定了全国开设“文化产业管理”的本科自学考试。

H. 什么是文化产业品牌

2004年,国家统计局在与中宣部及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同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从国家有关政策方针和课题组的研究宗旨出发,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将文化及相关产业概念界定为: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
根据这一概念,文化产业的范围为:
1、
为社会公众提供的实物形态文化产品的娱乐产品的活动,如书籍、报纸的出版、制作、发行等。
2、
为社会公众提供可参与和选择的文化服务和娱乐服务,如广播电视服务、电影服务、文艺表演服务等。
3、
提供文化管理和研究等服务,如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图书馆服务、文化社会团体活动等。
4、
提供文化、娱乐产品所必须的设备、材料的生产和销售活动,如印刷设备、文具等生产经营活动。
5、
提供文化、娱乐服务所必须的设备、用品的生产和销售活动,如广播电视设备、电影设备等生产经营活动。
6、
与文化、娱乐相关的其他活动,如工艺美术、设计等活动。
文化产业是在全球化的消费社会背景中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产业
,
是全球化的消费社会背景中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产业。被公认为
“21
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

朝阳产业



黄金产业”。
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提出了文化产业(culture
instry)的概念。
几年后,英国首相布莱尔又提出creative
instry的新概念。直译为创造型产业,新加坡开始译成创意产业,甚为确切。
英国的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给“创意产业”(creative
instry)做出了如下定义:
“创意产业”就是源于个人创意、技巧和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而形成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
按照英国政府和专家的意见,“创意经济”的范畴包括13个行业,即:广告、建筑、艺术和文物交易、工艺品、设计、时装设计、电影、互动休闲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软件、电视广播等等。
文化产业更为广泛;文化创意产业又高于传统文化产业。
创意不是对传统文化的简单复制,而是依靠创意人才的智慧、灵感和想象力,借助于高科技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再创造、再提高,它是文化产业中真正创造巨额价值的部分。
英国是最早提倡创意产业的,他们列出13个行业:广告、建筑艺术、艺术品与文物交易、工艺品制作、时尚设计、时装设计、电影及影像制作、互动休闲软件、音乐制作、表演艺术、出版业、软件开发、电视广播。
美国将创意产业分为6类:文化艺术、音乐唱片、出版业、影视业、传媒业、网络服务业。
补充新加坡将创意产业分为3大类13个行业。第1类艺术与文化:摄影、表演及视觉艺术、艺术品与古董买卖、手工艺品;第2类设计:软件设计、广告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平面产品及服装设计;第3类媒体:出版、广播、数字媒体、电影。

I. 为什么文化产业要树立品牌理念

文化产业之所以要树立品牌的理念,是因为通过这样的理念树立,才能更好的将文化产业的精华进行有效的传播,达到理想的效果。

阅读全文

与文化产业的品牌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