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看看智能制造能给纺织产业带来哪些新的发展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中国作为低成本制造大国的竞争优势正在逐步丧失。随回着劳动力和其他要素成答本上升及国内外其他因素影响,纺织企业利润增长幅度已从2011年的43.9%下降到2015年的5.3%。目前,我国不少纺织企业正在这方面积极探索。在制造过程中,通过对机器所产生的各种数据的自动化采集、统计、分析和反馈,将结果用于优化制造过程,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目前,国内属于纺织行业的化学纤维制造、纺织、服装服饰行业的年度研发投入强度都低于1%,居于制造业32个行业的中下游。而国家对于纺织产业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方面的投入也相对较少,缺乏相应的科技创新基地和服务平台。
前瞻产业研究院指出,纺织产业智能制造,不仅包括以计算机数字控制为代表的数字化技术贯穿产品全生命周期,而且要重点突破实现泛在感知和互联条件下的网络化制造。期待以智能制造引领我国纺织产业由劳动密集型、资源消耗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由制造向创造、速度向质量、产品向品牌发展,在我国传统产业中率先走向高端。
B. 中国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到什么程度了应当如何加速
大部分中国企业处于研发阶段,仅16%的企业进入智能制造应用阶段;从智能制造的经济效益来看,52%的企业智能制造收入贡献率低于10%,60%的企业其智能制造利润贡献率低于10%。
而像老板电器、升威电子、联邦 这种知名的 ,都已经启用智能制造相关方案了。
C. 开阳智能制造产业园的基本情况如何
开阳智抄能制造产业园地处国家级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东边,同时也处于星沙产业基地的核心地带,位于开元东路与茶塘路交汇处,绕城高速长龙站的正对面。
东临茶塘路,西北临绕城高速长龙收费站,北靠开元东路,地理位置优越,水陆空交通均快捷方便。坐拥绕城高速、长永高速、机场高速、长株高速四条高速公路,并与京港澳高速互通;距市区仅20分钟车程,距黄花机场和武广高铁南站仅15分钟车程。
项目占地面积接近80亩,规划总建筑面积12万多平方米,其中多层厂房近6万方,科技研发楼、倒班宿舍及商业配套6万方。
D. 智能制造为工程机械行业发展带来怎样的机遇和挑战
在工程机械行业,智能化制造技术的运用不仅能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提高劳动生专产效率,改善工人属的工作条件和劳动强度,还能加快企业的升级转型,摆脱产品的同质化竞争,提升产品品牌价值。我国工程机械由大变强的转变,正是由传统的机械化向数字化,自动化的转变。在产品智能化和生产智能化的道路上,工程机械面对国内市场国际化竞争的残酷局面和新技术、新工艺的挑战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必须解决上市速度,最好的质量,最低的成本,最优的服务,来达到智能化的目的,因此,工程机械智能化的道路上,要有一段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过程,工程机械智能化的大趋势渐渐明显形成。
在近两年,受到金融政策、项目开工和市场饱和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进入新常态,行业企业变得冷静了许多,开始修炼“内功”,将产品质量和研发而非市场营销放在第一位,更多的企业加强对制造业智能化产品的研究,以通过技术革新向市场发起挑战,而把握时代发展脉搏,因势利导,以时而动才能在企业进行技术革新时做到事半功倍。
E. 如何推动智能制造发展
(一)充分发挥产业定位高端的优势,聚焦国家战略、聚焦重大项目、聚焦高端突破、聚焦智能转型,争取一批国家级、世界级的机器人标准平台、中心、企业等落户。
(二)培育一批龙头骨干型企业。在机器人产业重点领域和产业链关键环节,整合优势特色资源,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筛选培育一批龙头骨干企业。以产业园区及基地为依托,发挥骨干企业的引领作用,带动相关配套企业在周边集聚发展,形成产业链整合延伸、配套分工的产业集群,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三)突破一批共性关键技术。核心零部件减速器、控制硬件、控制软件和驱动系统仍旧是限制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瓶颈。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科技攻关,突破技术瓶颈制约,研制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重点新产品,掌握一批核心关键技术,推动机器人产业跨越发展。
(四)充分发挥“双自”联动优势,以制度创新和开放创新推动科技创新,加强同各国科技界、产业界的合作,推动机器人科技研发和产业化进程,使浦东成为机器人产业国际和国内资源链接的中心。
(五)发挥技术研发应用平台积极作用。机器人产业涉及机械、自动化、计算机、人工智能等诸多学科,需要将各方力量组织起来,群策群力,优势互补。重点发展机器人产业相关企业在自身研发能力上的提升,促进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和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发挥更大作用,搭建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平台等。
(六)利用多种现代传媒手段,加大宣传教育,增强创新意识,为机器人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和舆论环境。
F. 我国智能制造发展现状和难点
我国智能制造发展现状和难点
国内智能制造起点较低
美国的智能制造装备行业起源于1992年美国执行新技术政策,该政策大力支持关键重大技术(Critical Technology),包括信息技术和新的制造工艺,智能制造技术自在其中,美国政府开始借助此举改造传统工业并启动新产业,也是较早开展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国家。
相比美国,中国智能制造装备发展较慢,在80年代末才将“智能模拟”列入国家科技发展规划的主要课题,目前已在专家系统、模式识别、机器人、汉语机器理解方面取得了一批成果。同时,国家科技部也正式提出了“工业智能工程”,作为技术创新计划中创新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制造是该项工程中的重要内容。
国内智能制造发展稳定
2018年我国智能制造业产值规模将达1.8万亿我国已成世界制造大国,在制造业稳定发展同时,智能制造行业很快成为驱动我国制造行业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根据国家《中国制造2025》、《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重要政策,“十三五”期间智能设备将迎来黄金发展时期。
今后,我国智能制造在制造业中所起到的地位将会越来越重要,智能制造行业在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中的比例会进一步增大。同时,工业机器人将是未来智能制造装备发展的一个新热点。此外,关键基础零部件及通用部件、智能专用装备产业在河南、湖北、广东等地区也都呈现较快的发展态势。
各行各业均在布局智能制造
1、各行各业都在纷纷布局智能制造,房地产行业也不例外,智能建筑机器人表现抢眼。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碧桂园集团董事会主席杨国强建议,政府层面加强对人工智能和建筑机器人深度融合的引导和支持;建筑行业协会、高校等应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制定;施工单位要积极导入建筑机器人。杨国强认为,机器人能在解决建筑安全和质量问题、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成本方面发挥作用。
2、智能家电能提升人们生活幸福感。对着空气下指令,家里的电器立马行动起来;出门在外,通过手机就能遥控家中大小电器;不仅能听懂你的指令,还能为你推荐你可能喜欢的歌曲……如今的智能家电,已经不单单是一台台能够进行语音识别的电器,而是形成了一个智能生态圈。
3、对数字化车间而言,它的最终目标则是打造无人工厂。杨元庆表示,中国制造业发展智能制造要抓住三个关键点。首先,运用好智能物联网技术。推动智能制造,首先要运用智能物联网技术对传统的生产设备进行智能化改造。目前,即使是数字化机床,智能化的程度也不高,因此杨元庆提议嵌入计算的模块和存储能力,嵌入网络连接能力,提高车间数字化水平。然后,充分利用云计算和边缘计算发展所带来的机遇。杨元庆表示,云计算和边缘计算是未来的大势所在,要将其运用到每个车床、每个车间。最后,充分抓住5G发展机遇,将其应用在车间里,用于车床的连接,生产流程的控制和管理。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的智能制造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作为制造行业的新战略点,智能制造的市场也会不断提高。
参考来源:WSI和生英钛--和生动态--国内智能制造市场的发展空间如何
G. 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发展现状与面临形势
随着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的高速发展,我国智能制造装备的发展深度和广度日益提升,以新型传感器、智能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自动化成套生产线为代表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一批具有知识产权的重大智能制造装备实现突破,2010年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和仪器仪表、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及其系统等部分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领域销售收入超过3000亿元。但是,作为一个正在培育和成长的新兴产业,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仍存在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技术创新能力薄弱,新型传感、先进控制等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产业规模小,产业组织结构小、散、弱,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产业基础薄弱,高档和特种传感器、智能仪器仪表、自动控制系统、高档数控系统、机器人市场份额不到5%。
当今,工业发达国家始终致力于以技术创新引领产业升级,更加注重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智能化、绿色化已成为制造业必然发展趋势,智能制造装备的发展将成为世界各国竞争的焦点。“十二五”期间,国民经济重点产业的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壮大和能源资源环境的约束,对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未来5-10年,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将迎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