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我国盆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在线等,中午交作业,急急急
中国是世界野生花卉资源和园林植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具有丰富的种植气候、劳动力和文化等优势。这里所说的花卉是指鲜切花、种苗、种球、种子、盆花、观赏苗木、盆景、干花、花器及园艺工具等大花卉概念。
目前,世界花卉年消费额达1000多亿美元,并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与此同时,一些主要花卉生产国家和地区囿于“高成本、老龄化”等因素,正在逐渐向外转移花卉产业,这都为我花卉产品出口提供了广大的发展空间。
憧憬花卉业发展未来,中国花卉业正在步入成长期。在云南、广东、福建、山东、河北、辽宁等地区已开始形成一批花卉产业化、商品化生产基地,涌现出一批花卉生产龙头企业。
尽管花卉出口还是小荷才露尖尖角,但已早有蜻蜓落上面。虽然目前中国花卉出口在世界花卉交易额中还微不足道,但只要政策对头,措施得力,中国成为世界花卉生产贸易大国完全可能。
特种花卉前景看好
据世界花卉行业专家预测,从21世纪开始,全球年均需要消费特种花卉约100亿美元,特种花卉市场前景广阔。特种花卉主要有3种。一是食用花卉,一是药用花卉,一是香料花卉。
根据国际市场需求及我国花卉种植实际,我国花卉出口的重点应放在原产于我国的花卉植物种类,如牡丹、珙桐、水杉、白芨和兰花等。一些需要劳动密集型生产的花卉种类是出口的主要类别,如需人工嫁接、要求人工绑扎盆景植物的红枫、红玉兰,大花蕙兰、蝴蝶兰的半成品苗需组培后经过一段时间培养等。另外,鲜切花是国际市场需求的另一热点,但是,由于鲜切花技术要求较高,在技术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可加大鲜切花的出口。
中国花卉盆景进出口的发展趋势
进口:一些具在高技术含量的、我国没有的、优质的种子、种苗、种球仍是进口的重点。国内所需的优质的成品盆花、鲜切花在一段时间内仍以进口为主。城市绿化所需的色叶树种、造林所需的速生树种仍有一部分需要进口。园林机械、园艺设施、花肥花药、园艺图书将有部分进口。有实力的大型花卉企业将聘用国外的花卉专家管理花卉的生产和经营。
出口:苗木类如珙桐、水极仍将是出口的重点,球根及宿根类如白芨、大丽花等也有一定的出口。干花、压花将是我国一个新的出口方向。一些劳动密集型的种类如需人工绑扎的树桩盆景植物,需嫁接繁殖的观赏植物如牡丹、红枫等仍是我国出口的主要种类。一些需用组培方式及无性繁殖培养的半成品植物如大花蕙兰、蝴蝶兰、一品红等也具有发展潜力。一些要求人为装饰的盆栽如长春藤等吊挂及藤蔓植物以及一些经过驯化的、适合我国自然气候生长的种类,如睡莲、波斯菊等也有一定的出口。切叶类将是出口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Ⅱ 我国发展花卉业的优势表现哪些方面
消费群巨大。花卉种类繁多
Ⅲ 苗木产业怎样发展趋势
目前,花木产业面临的问题十分多。从管理机制到缺少扶植政策,再到产权保护不完善,因专此想要发展,必属须要进行结构调整。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花卉行业市场分析报告》数据显示,全国苗木存圃量约600亿株,但年使用量包括造林苗只能用250亿-300亿株,产能严重程度过剩。
如今,电商已成为花木继批发零售和产地型拍卖交易之后,正在兴起的又一重要交易模式。互联网的发展改变着人们的购物习惯,也改变着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同样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各地花木生产,供给结构悄然发生改变。目前,我国的花卉苗木电商发展所面临的主要困难,就是数据化水平严重滞后。首先是苗木以千家万户的农户种植为主,因此生产管理粗放,标准化、商品化程度较低。
Ⅳ 求一篇关于“中国花卉业发展趋势”的论文,急急急
尽管经历了宏观调控带来的阵痛,已经逐步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中国花卉产业,告别了波澜壮阔的2004年,稳步迈向充满希望的新一年。2005年,中国花卉产业将呈现十大发展趋势。
一、从产品战略、经营战略向管理战略发展,中国花卉企业逐步走向成熟。
在市场大潮中摔打了近20年的花卉企业正逐步从早期的以产品取胜,过渡到以经营战略取胜,有些企业甚至开始研究管理战略。企业领导人不仅开始为提升自身的管理素质而参加各种培训学习,还请专业人士为企业扩大知名度做整体策划,并对员工进行技术培训和团队培训。2005年,正在逐步发展壮大的花卉企业将更加关注管理战略,更注重整体形象的策划和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各种技术和管理培训也会更加红火。
二、花卉产品的质量整体上升,国产花逐步取代进口花在国内市场唱主角。
从1996年进口花大量涌入中国市场到今天,国产花逐步取代进口花在市场唱主角,用了不到十年时间。中国花卉企业在消化吸收了引进的品种、技术之后,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技术和管理模式,产业正逐步走向成熟。新的一年中,由于技术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花卉产品的质量会更好,各种盆花产品的成品花率会更高,花卉产品的质量和数量都将大幅提高,低品质、低价格产品的市场份额将会逐步缩小。
三、花卉业步入调整期,产业链更加清晰,专业化分工更加明确。
随着我国花卉产业的发展,花卉产品数量激增,传统的自产自销模式已很难适应市场的需求,花卉业开始步入调整期。由自产自销向产销分离转变,这是现代化大生产的必然趋势。花木业专业行销公司的出现,逐步实现了花木的物流连锁经营,为我国花木流通结构重组、流通方式调整注入了新的现代化经营机制。这是花木流通领域的一场革命,对于扩大生产、引导消费、降低成本、完善有序的流通秩序都将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因此,新的一年中,产业链将更加清晰,专业化分工将更加明确。
四、国际贸易更加活跃,国际合作更加广泛。
加入世贸组织3年来,中国以自身的魅力和巨大的市场空间,吸引来了各国的贸易商。
近年来,中国花卉产品的出口量一直呈上升趋势,去年出口额达9000多万美元,出口种类也越来越丰富,从鲜切花、盆景、干花、种苗、绿植到小盆花、绿化苗木等。每年都会有国外客商来中国寻找花卉产品,不少国内企业也把产品打入国际市场作为发展目标之一。新的一年中,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看市场,学技术,谈合作,也会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走进中国,寻求更多的合作,寻找更大的商机。
五、世界花卉产销格局经历新巨变,中国将成为世界花卉重要生产基地。
近两年,欧元升值,欧洲物价上扬,土地、人工、原油等出口费用增长幅度较大,价格高导致出口份额下降。因此,不少欧洲的企业特别是种苗生产企业看好中国市场,想移师中国搞生产,期望降低生产成本,保住客户群。
从国外公司在中国设代表处、分公司,到成立中外合资公司、外商独资企业,发展到今天,一些国际知名的育种公司也开始把亚洲的种苗繁育中心基地放在中国,这充分说明中国花卉产业正在崛起。新的一年中,中国潜在的大市场和有效的成本控制,都触动着各国的种苗供应商和资材生产商,新一轮外资大规模投入将成就一批企业精英。
六、遵守游戏规则,尊重知识产权,开发和保护新品种的力度加强。
一批快速成长起来的大中型花卉企业,已经充分认识到新品种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花卉企业和科研单位具备了在品种研发上投入资金和技术力量的能力,并在品种研发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仅云南花卉企业和科研单位正式申报专利的花卉品种已有15个,继月季'冰清'被批准成为我国大宗商品花卉中首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之后,昆明杨月季园艺有限责任公司申报的另3个切花月季新品种“友谊”、“娇艳”和“往日情怀”,经国家林业局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受理后,2005年进入公示期。越来越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花卉产品,将为中国花卉走向世界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七、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成为花卉企业发展中强劲的动力。
随着花卉产业迅速发展,花卉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化管理在产业发展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花卉园艺网站已有两万多家。从中国花卉网上可以看到,不少企业与中国花卉网做了链接,拥有自己网站的花卉企业越来越多。通过网上交易的企业尝到了甜头,2005年会继续充分地利用网络。
从专业的园艺植物种苗信息管理系统(PESS?鄄MIS)的开发,到企业引进的资源计划系统(ERP),可以看出花卉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已渗透到花卉业的各个方面。
“大规模花卉试管苗生产计算机管理软件”的开发和使用,推动了企业标准化管理的进程。运用计算机管理软件将生产流程和技术流程固化,能成功地避免人员岗位变动对生产管理造成的负面影响。2005年,这些已经逐步完善的生产管理软件将会有步骤推出和小范围应用,信息化管理也正在成为花卉企业发展中一股强劲的动力。
八、花农合作经济组织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为了应对竞争激烈的市场,在千变万化的市场中处于劣势的花农,通过自发联合、与大户联合等不同方式,使自己在市场竞争中由弱势逐渐变为强势,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花农合作经济组织及联合体的诞生,创建了新的生产和销售组织模式,增大了企业、农户的市场风险抵御能力,解决了花农零散生产模式与千变万化的市场难以对接的问题,同时也保证了产品质量,稳定了供货渠道,提高了花卉产品的供货能力。
正是因为花农合作经济组织及联合体能够代表农民的意志,使农户真正获利增收,所以发展速度相当快。据统计,我国目前已有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15万个。其中云南省各种形式的协会、联合体、合作社已发展到100多家。2005年,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大企业牵头对分散的农户种植资源进行整合,组织起公司+农户+企业的专业产销联合体,花农合作经济组织会迅速发展并不断完善。
九、加快城市化进程,建设城市森林加大园林苗木需求。
尽管各地开发区建设叫停,国家造林任务调减,但国家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的要求和城市森林的提出,给园林苗木业带来了曙光。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国家林业局副局长祝列克日前提出,今后我国将加快城市森林建设规划,2010年全国70%的城市林木覆盖率要达到30%。
根据这个规划,到2010年,我国城市规划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5%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平方米,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达到6平方米以上,基本建成以林木为主体的城市森林生态网络框架。由此可以看出,园林景观对苗木及草坪的需求量将是多么巨大。
房地产开发商也纷纷以绿化、景观为卖点炒楼盘。仅以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中规定的居住小区绿地率不低于30%来计算,每年至少有1.2万公顷的居住区用地需要绿化美化。巨大的数字,为园林苗木生产者和使用者带来了希望。但盲目发展会失败,因地制宜最重要。
十、奥运会、世博会推动产业发展,大规格苗木市场空间大。
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举行,2010年上海举办世博会。为了在当年就能取得理想的绿化效果,全国大小城市都开始栽植大规格的绿化苗木。来自上海的一份报表显示,乔木用量排在前10位的香樟、广玉兰、雪松、樟树、水杉、银杏等品种,要求规格在6厘米以上的苗木供应比较紧张。而为了筹备2008年奥运会,北京近两年的城市绿化所用苗木几乎都是大规格的。专家分析,由于僧多粥少,今后一段时间内,大规格苗木将成为苗木市场上的抢手货。到时候,谁拥有园林绿化所需的大规格优质苗木,谁就是最大的赢家。
Ⅳ 花卉苗木产业的前景怎样路在何方
市场抄很广,前景不袭错,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6-2021年中国花卉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社会对生活层次和环境的日益重视,呼唤着花木产业转型升级,摆在花木行业面前有三大机遇:1、城镇化进程对花卉苗木的巨大需求。现在国家开始大力重视2、3线城市建设,花木的未来市场在2、3线城市大有所为;2、环境建设的生态化追求对花木产业提出了要求。屋顶绿化和湿地保护成为热点,花木产业应该在发展屋顶绿化植物和湿地植物方面有所作为;3、生活园艺化对花木的需求。目前我国花卉园艺数量很多,但高端产品稀少,而国际化的市场大趋势对花卉园艺产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花卉园艺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的提升空间很大,从业者需要紧跟潮流,把握时机。
总结了三个要点:首先,有特色才有竞争力;
其二,完善产业链是健康发展的关键;
第三,标准化生产至关重要。
目前苗木生产最大的问题就是结构调整转移,这与现在整个社会环境浮躁有一定关系,但我相信我们坚持在标准化上下功夫,花木产业的发展一定会更加辉煌。
Ⅵ 云南省是我国花卉产业大省,一年四季都有大量鲜花销往全国各地,花卉产业已成为我省许多地区经济发展的重
解:(1)设2004年,抄2005年花袭卉产值的年平均增长率为x,依题意得, 640(1+x) 2 =1000, 解得:x 1 = ![]() 故2004年,2005年花卉产值的年平均增长率为25%; (2)∵2006年花卉产值继续稳步增长(即年增长率与前两年的年增长率相同), ∴2006年这个乡的花卉产值将达到640(1+0.25) 3 =1250(万元)。 |
Ⅶ 一年生花卉的花卉产业的发展
中国种植花卉的优势表现在种质资源、气候资源、劳动力资源、市场优势、花文化优势等几个方面。“十五”期间,中国花卉种植面积已达64万公顷,比“九五”期末的15万公顷增长326.7%。其中,种植面积5万公顷以上的省有河南、江苏、浙江、广东四省,2万公顷以上的有河北、山东、湖南、甘肃等省。中国花卉面积已占世界花卉生产总面积的三分之一。2005年全国有花卉市场2586个,企业64908个,其中种植面积在3公顷以上或年营业额在500万元以上的大中型企业8334家,花农1251313户,从业人员4401095人,专业技术人员132318人。“十五”期末全国重点花卉产区初步形成,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区域化产业形成了以云南、四川、江苏、浙江、海南为重点的南方热带、亚热带花卉产区;以广东、福建为重点的南方热带观叶植物产区;以浙江、四川、河南、河北为重点的观赏苗木产区;以北京、山东、河北为主的北方花卉产区;以辽宁为中心的东北花卉产区。
Ⅷ 中国的盆花产业有哪些发展
我国盆栽花卉生产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起步,在90年代中后期得以迅猛发展。如今已逐步进入稳定的发展阶段。由于国家及地方政府对花卉产业给予了大力支持,很多地区建立了大型的花卉生产基地。同时,现代化温室、国外优良花卉品种的引进为产业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盆花产业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同时,花卉产业日渐走向兴旺。如今,盆花产业呈现以下特点:第一,中高档盆花基本实现国产化,产品品质已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在盆花销售市场占据前十名的盆花都已基本实现国产化,例如红掌、凤梨、蝴蝶兰、杜鹃等,这些花卉产品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还有些要从荷兰等国进口,如今已全部在国内生产。
第二,区域性分工日渐明确。例如,种苗生产区主要集中在广东、上海、云南等地。盆花成品花的主要产区则主要在华南、华东和华北等地。
第三,产品数量不断在增长。随着消费者对花卉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盆栽观赏花卉的数量也在不断增长。一年中,除了春节以外,中秋、国庆、元旦等节日的花卉消费量也在增长。此外,随着人们居住条件的改善,在装饰美化居室方面,人们也越来越喜欢选择鲜活的花卉植物。因此,应需而产,很多花卉实现了周年供应。如红掌、凤梨、蝴蝶兰等在市场上周年都可以买到。
第四,分工越来越细,专一化程度提高。专业的种苗公司、专业的成品花生产企业以及专业销售公司等,行业分工越来越细。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在生产中选择1~2个主打产品,以前“不管什么品种都生产一些”的局面得到改变。在专业化程度提高的同时,品质也迅速得以提高。
第五,营销更加专业化,产品包装更加丰富。一些有规模的生产商在产品营销方面通过发展代理商来销售产品,各地的经销商也更加注重产品的专业化营销。市场上出现了一品红、蝴蝶兰、红掌、凤梨等专业经销商。这对于双方都更加方便。此外,产品的包装也更加精致和丰富,除了精美盆器的配合,还有经过组合盆栽等艺术形式加工,都使盆栽花卉的附加值得以提升。
Ⅸ 花卉产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花卉产业符合国家战略需求,发展潜力巨大。但在新时期面临着不少挑战,首先,园林绿化苗木总量过剩,结构性矛盾突出。其次,商品花卉良种匮乏,生产效率低。最后,花卉科研积累不足,技术创新能力不强。这三点成为当前制约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前瞻产业研究院认为,相比发达国家,目前我国花卉市场物流交易体系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虽然我国花卉市场物流存在种种问题,但在有关规划中对现代花卉物流配送网络做出了明确的发展规划,提出今后将鼓励花卉生产和物流企业加强保鲜、冷库、运输、查验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和地方政府对花卉冷藏、配送、检测等基础设施建设给予扶持。
加快花卉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支持物流企业利用先进信息技术提高科学管理水平。积极培育大型花卉物流企业,支持中小物流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专业化、特色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