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产业大全 > 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

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

发布时间:2021-01-23 20:52:14

⑴ 张启明经常提到的产业架构顶层设计是什么

选项目要选国家重点扶持的产业:
比如新能源、新材料、新农业、新医药、大健康、智能科技、文化创意等等

⑵ 行业顶层设计包括什么

什么是顶层设计?
顶层设计就是“计划科学”,就是“顶层”把科研项目和实验给你规划设计好了,下面照着去做。
顶层是谁?
顶层是政府领导、两院院士、973首席、863组长、还有海外归来的千、百人计划人才。
为什么要顶层设计?
据说是领导在总结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历史后做出的选择。中国靠“顶层设计”制造了两弹一星,合成了胰岛素,也发现了青蒿素,拿了美国人的拉斯克科学大奖。似乎是中国人的“大科学”成就都是靠了顶层设计才取得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就体现在“顶层设计”上。今天要和美国人搞科技竞赛,不搞“顶层设计”怕是赢不了美国人。
这听起来有理有据,顺理成章,应该是英明决策。
可是想来想去总觉得哪里有点不对。
于是就想起了世界科学的最高荣誉“诺贝尔”奖。
“诺贝尔”奖从1901年问世以来,已经颁发了(2012-1901)X 3=333个科学发现和科学发明的大奖。把这333个科学发现和发明一个个仔细研究了似乎没有一个是靠“顶层设计”设计出来的。
发明PCR技术而荣获1993年诺贝尔化学奖的公司职工穆里斯当年怎么排大概也排不到中国式的“顶层”。
想到这里就自然而然产生了一个疑问:
科学发现是能设计出来的吗?设计出来了的还叫科学发现吗?
科学有大小之分吗?那些诺贝尔奖得主当年知道他们的工作是大科学还是小科学吗?
中国的两弹一星靠顶层设计出来的是没错,但那些成就按科学发现的定义来说还真不能算是“发明创造”。拿我们研发药物的行话来说差不多就是“仿制药”。只是彼“药”非此“药”,两弹一星的仿制要比药物的仿制技术上要难得多,规模要大的多,人才和物质的需求量要多的多,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要复杂的多。这样的大产品、大工程确实是需要“顶层设计”。
“顶层设计”是一个方法,是一种手段。
做一件事用哪种方法要根据事情的内容来决定。是内容决定方法,而不是方法决定内容。如果是完成工程和制造产品,那“顶层设计”就是一个好的方法。如我们国家的“三峡水库”工程和“高铁动车”计划用“顶层设计”就是一种有力有效的手段,就有社会主义体制的协调优势。
而科学发明和发现则和艺术作品类似,完全是一个个性化的东西,完全是个体科学家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结果。一个人不可能帮助另一个人设计他的发明、发现和创造。我们能想象谁能帮助毕加索设计他的画吗?我们也不能想象谁能帮助爱因斯坦设计去创立“相对论”。
同样,科学和艺术也没有大、小之分。齐白石的“虾”和革命艺术家的“工农兵”相比,孰大孰小?杨振宁和李政道的粒子和宇宙研究相比,谁小谁大?谁能预测什么叫“大科学”?能推理定义出来的“科学发现”恐怕都不是“大科学发现”。
只有作出了成绩后才被认定的大艺术家和大科学家,而没有可以预先设计的大艺术和大科学。甚至很多重大发现是在很多年后,人们才意识到它们的“大”。

“顶层设计”设计不出不存在的东西。
“顶层设计”设计不出科学发现和创造,
但“顶层设计”能设计文化和制度,能设计出产生大科学家的环境和制度。
和“工程产品”相适应的是集体主义文化和制度;
和“发明创造”相匹配的是个人主义文化和制度。
要想让科学发现和创造在中国蓬勃发展,那就要创造能让科学家个性得到充分发挥的文化和制度。
“顶层”要设计如何发现对科学问题感兴趣的人。
“顶层”要设计如何避免对“钱和权”感兴趣的人进入科学家队伍。
“顶层”要设计如何让优秀的科学家衣食无忧。
“顶层”要设计如何让科学家有足够的条件和良好的环境来专心做学问。
“顶层”要设计如何不让科学家堕入物质引诱的陷坑。
“顶层”还要有耐心和远见,不要幻想在任期内就能看到科学“井喷”的成果。
“顶层”把发现和培养科学家的环境和制度都设计好了,科学家就茁壮成长了,中国的科学就有希望了。

⑶ 5分钟读懂什么是顶层设计。

我前两天参加了睿融的G·SSC关于顶层设计的培训课程,非常实用,大至的给你分享一下顶层设计的几个方面:
第一,你的市场空间有多大,如果不够,如何去拓展这个市场的想象空间。
第二,如何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第三,如何打造自己的商业模式。
第四,打造一个持续增长或者增长的持续力。
第五,打造一个机制和团队,使企业能够有一个强大的向上发展的一个动力。
这些就像一个企业发动机一样,发动机不是油的问题,而是发动机本身的问题,油可以不断输入的。
打个比方:如何设计一个能做大的水产企业?
做大不是等出来的,也不是偶然碰到的,是设计出来的。什么是大企业?中国经济的发展推动企业向大企业去成长,更重要的是促进企业升级转型。一个缺乏顶层设计的企业,很难有未来。我们所谓顶层设计核心一点就是先看未来的目标,未来企业要做大是什么样子?然后再看现在是什么样子?第三考虑如果不缺钱,应该一步步怎么做?优势资本投资的一个企业,它原来就是在福建和温州那边的贸易企业,收购渔民养的大黄鱼,经过简单的加工,剖一下肚子、削鳞,冰冻打包就出口。这企业原来的商业模式非常简单,就是贸易加工型企业。该企业一年能有三四千万利润,但这企业在资本市场没价值,因为它两头不靠。下游它没有特定的客户,因为它出口,中间商出口,出口商或者进口商出口;上游渔民,别人提高价格,他们就会卖给别人,你也拿不到,所以叫两头不靠,这种贸易企业典型的是不能上市的。但是这个地方没有其他大的企业,它不能被别人收购,那就有可能去整合这个市场。
第一要从顶层设计的角度,要把企业做成可持续的企业,必须有上游和下游。先考虑上游,上游如何能让养殖的渔民把鱼卖给你?建立合作社,在合作社里投资一部分,然后控制合作社,渔民每收一斤黄鱼,给他加个1%-2%,他们就能保证把黄鱼给我,需要建五个左右,每一个需要800万左右,也就是需要4000万。在这件事中要先考虑做多少事,再想需要多少钱,不要考虑有多少钱做多少事。这是第一个设计,让渔民的鱼能卖给你,量有保证了。
第二个质量如何保证?养黄鱼很可能质量有问题、或者饲料有问题,所以第一必须控制鱼苗,第二必须控制饲料。鱼苗可以自己提供,只要去收购一个鱼苗厂,两千万便可以收购福建省一个最有名的黄鱼之父所在的鱼苗厂。如果让他各个合作社自己去买饲料,很可能会出现三聚氰氨的问题,所以必须控制饲料,建一个饲料厂,也需要两千万,所以只需要八千万,上游资源就控制住了。同时还要考虑,未来有钱的时候怎么发展?用钱把海域资源圈住。在外海圈一个五平方公里的地方,十年到二十年的海域使用权,这地方都可以养黄鱼,费用需要一千万。九千万上游的问题解决了,上游未来发展问题也解决了。
下游原来是外贸市场,没有确定的客户,可以继续做,但是要把内销做起来,你才能真正的掌握客户的资源,否则人家都说OEM给你订货的。有几个市场可以,一是礼品,大黄鱼的礼品市场。第二是批发市场,第三是专卖市场,这些需要投资一千万到两千万左右去做。 之前有十几个基金去考察,觉得企业没价值,不值得投资,十几个券商也看过,觉得这种企业根本上不了市,但我们觉得通过改造可以成为上市企业。通过这种顶层设计以后,把它全面合规性、价值性全部改造,企业变成一个可发展的企业,而且有上下游、核心资源的企业,有商业模式的企业,有可扩张的企业。原来只需要三千万投资,优势资本投了三千万,其他基金一起投,投资了一亿两千万,满足了企业发展的要求。经过一年多发展以后,原来没人投的企业,后来清科投资把它评为“中国最具投资价值企业”前三十强。第二年又融了一个亿,利润从原来三千万、五千万,去年完成了八千万,今年预计能超过一个亿,这个企业变成非常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上市以后,它市值可能要超过30个亿到40个亿,而原来只是一个作价三个亿的企业。这是一个通过价值挖掘和提升以后,形成一个全产业链,变成一个具有核心竞争力,核心品牌优势、成熟市场渠道优势、管理巨大市场规模的企业。

⑷ 如何顶层设计“大国资”格局

国资改革的顶层设计,强调改革要有价值高度,要形成明确的战略目标和根本的动力机制。 国务院国资委提出 “大国资、一盘棋、一家人”的监管理念,核心就是要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价值放到改革蓝图的核心位置,从提高国有经济的活力、影响力和控制力的目标出发搞好顶层设计,构建一个立体的国资监管大体系和国资发展大格局,为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提供持久的动力。 立体的国资监管大体系,按照“拓宽监管范围,逐步做到全过程、全方位监管,不留死角,不留遗漏,不出现重大失责”的改革新思路,主要体现在以“大”为内涵的横向、纵向、资产属性及全社会监管四个方面。 横向剖面来看,体现在监管范围“大”,要对经营性国有资产实施集中统一监管。这有利于优化统一配置国有资源,国资委应成为产业、金融等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统一监管者,履行对各大行业,包括金融性、产业性以及文化体育等方面国有资本的统筹监管,形成经营性国有资产的全覆盖监管体系。 各地应进一步推动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探索并推动地方国有资产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进行整合重组和优化配置。而目前将金融类国有资本和产业类国有资本截然分开,使得产融结合的顶层出现了分割,给国资监管一盘棋带来体制机制上的障碍。资料显示, 2012年14个省级国资委的监管覆盖面比上年有所扩大,其中广西、内蒙古等地将金融企业纳入监管范围,湖北、深圳等地将文化、科技企业纳入监管范围。 纵向则体现在监管系统“大”,要求上级国资监管机构加强对下级国资监管机构行使指导和监督职责,加强上下级机构沟通和联动,建立健全权责明确、管理规范、上下协调、精简高效的中央和省、市(地)、县监管格局。 通过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监管组织体系,目前国资监管工作从中央到地方再到县级,基本实现了全覆盖,责任落实到位,并且实现了由专门的部门负责国资监管工作。各地国资委组织开展了监管企业户数清理,初步建立了地方监管企业名录库,全国国有企业月报动态监测范围从地市扩大到县级,初步实现了全覆盖。 在资产属性方面,体现在国企组织形态体量“大”,即“多元化”。国有经济本质要求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做大、做强、做优一批国有企业,通过各种各样的组织形式,优化企业的形态,尤其是在战略合作力度方面。 分析人士认为,支持鼓励中央企业之间、中央企业与地方企业、地方企业之间相互持股,鼓励上下游企业相互参股,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支持鼓励中央企业与地方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的联合重组,引导企业积极参与行业调整和跨区域结构调整,实现国有资产的跨区域优化配置,提高国有资本的运行效率。 从全社会监管国资全局方面来看,体现在监管社会环境“大”,国企监管要形成全社会的协调与联动,得到社会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协同与支持,形成支持国企做强、做优的法律环境、舆论环境和社会环境。 观察人士指出,管理国有资产不仅是国资委的事情,和国有资产相关的各个方面都有共同的责任,比如证监会需要加强对上千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有效的监管、公司治理规范等等。 站在顶层设计大国资格局,对国有资产实施专业化、制度化、规范化和市场化的集中统一监管,使之真正成为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市场主体,是对完善各类国资监管体系监管思路的战略引领,有利于完善优化大国资体系。

⑸ 企业的顶层设计包括哪些内容

应该包括:

1、是要做什么。

2、是要达到怎样的目标。

3、是要实现什么目的。

“顶层设计”基于对目标市场的理解,对用户需求的把握,对竞争格局的认知,通过系统的分析把经营管理目标设定好,把用户心目中理想的完整产品描述清楚,把实现目标的关键要素和主要挑战罗列出来,把潜在的问题和风险预见到,从而根据目标去配置资源,缺什么,补什么,真正的让企业发展的战略落地。

(5)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扩展阅读:

《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的行动纲要》获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可谓大数据产业的顶层设计方案。随着“十三五”的脚步渐近,我国经济也步入了新常态发展轨道。如果说,产业结构调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根基,那么这其中大数据产业则发挥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自2014年3月“大数据”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以来,政府层面一直在推进大数据产业的建设,相应的配套政策也相继出炉。下发的《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所涉及的11项重点行动几乎全部提到对于大数据的应用,从根本上肯定了大数据在推动互联网与实体经济融合中的重要作用。

⑹ 什么是企业资本顶层设计,包含哪几个方面

第一,你的市场空间有多大,如果不够,如何去拓展这个市场的想象空间。

第二,如何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第三,如何打造自己的商业模式。

第四,打造一个持续增长或者增长的持续力。

第五,打造一个机制和团队,使企业能够有一个强大的向上发展的一个动力。
这些就像一个企业发动机一样,发动机不是油的问题,而是发动机本身的问题,油可以不断输入的。
1、如何认识资本市场的价值理念?
在计划经济时代,什么人最容易当厂长?是做管理的,做技术的,因为那年代不需考虑很高的效益,更没有购并收购的问题,所以只要管理的好,第二个有技术,能看得出你的产品,看得出你的服务,你就能当厂长。在市场经济时代,什么人最容易当,我们叫总经理,做市场的,因为他直接产生了市场的效益。但是你去看中国目前所处的阶段,市场做的好,你可能会提到总裁总经理。但在美国大多数现在做CEO的都是做资本的,他学会并应用如何进行购并,他们买和卖的不是产品,而是一个企业,所以企业需要你怎么样购怎么样并,能够使企业的价值最大化,股东的利益最大化,而不是利润最大化。
案例1:如何设计一个能做大的水产企业?
做大不是等出来的,也不是偶然碰到的,是设计出来的。什么是大企业?中国经济的发展推动企业向大企业去成长,更重要的是促进企业升级转型。一个缺乏顶层设计的企业,很难有未来。我们所谓顶层设计核心一点就是先看未来的目标,未来企业要做大是什么样子?然后再看现在是什么样子?第三考虑如果不缺钱,应该一步步怎么做?优势资本投资的一个企业,它原来就是在福建和温州那边的贸易企业,收购渔民养的大黄鱼,经过简单的加工,剖一下肚子、削鳞,冰冻打包就出口。这企业原来的商业模式非常简单,就是贸易加工型企业。该企业一年能有三四千利润,但这企业在资本市场没价值,因为它两头不靠。下游它没有特定的客户,因为它出口,中间商出口,出口商或者进口商出口;上游渔民,别人提高价格,他们就会卖给别人,你也拿不到,所以叫两头不靠,这种贸易企业典型的是不能上市的。但是这个地方没有其他大的企业,它不能被别人收购,那就有可能去整合这个市场。

第一要从顶层设计的角度,要把企业做成可持续的企业,必须有上游和下游。先考虑上游,上游如何能让养殖的渔民把鱼卖给你?建立合作社,在合作社里投资一部分,然后控制合作社,渔民每收一斤黄鱼,给他加个1%-2%,他们就能保证把黄鱼给我,需要建五个左右,每一个需要800万左右,也就是需要4000万。在这件事中要先考虑做多少事,再想需要多少钱,不要考虑有多少钱做多少事。这是第一个设计,让渔民的鱼能卖给你,量有保证了。
第二个质量如何保证?养黄鱼很可能质量有问题、或者饲料有问题,所以第一必须控制鱼苗,第二必须控制饲料。鱼苗可以自己提供,只要去收购一个鱼苗厂,两千万便可以收购福建省一个最有名的黄鱼之父所在的鱼苗厂。如果让他各个合作社自己去买饲料,很可能会出现三聚氰氨的问题,所以必须控制饲料,建一个饲料厂,也需要两千万,所以只需要八千万,上游资源就控制住了。同时还要考虑,未来有钱的时候怎么发展?用钱把海域资源圈住。在外海圈一个五平方公里的地方,十年到二十年的海域使用权,这地方都可以养黄鱼,费用需要一千万。九千万上游的问题解决了,上游未来发展问题也解决了。
下游原来是外贸市场,没有确定的客户,可以继续做,但是要把内销做起来,你才能真正的掌握客户的资源,否则人家都说OEM给你订货的。有几个市场可以,一是礼品,大黄鱼的礼品市场。第二是批发市场,第三是专卖市场,这些需要投资一千万到两千万左右去做。 之前有十几个基金去考察,觉得企业没价值,不值得投资,十几个券商也看过,觉得这种企业根本上不了市,但我们觉得通过改造可以成为上市企业。通过这种顶层设计以后,把它全面合规性、价值性全部改造,企业变成一个可发展的企业,而且有上下游、核心资源的企业,有商业模式的企业,有可扩张的企业。原来只需要三千万投资,优势资本投了三千万,其他基金一起投,投资了一亿两千万,满足了企业发展的要求。经过一年多发展以后,原来没人投的企业,后来清科投资把它评为“中国最具投资价值企业”前三十强。第二年又融了一个亿,利润从原来三千万、五千万,去年完成了八千万,今年预计能超过一个亿,这个企业变成非常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上市以后,它市值可能要超过30个亿到40个亿,而原来只是一个作价三个亿的企业。这是一个通过价值挖掘和提升以后,形成一个全产业链,变成一个具有核心竞争力,核心品牌优势、成熟市场渠道优势、管理巨大市场规模的企业。

案例2:如何设计做大一家运动品生产企业?

原来做鞋的一个企业,优势资本2006年投资了该企业。当时该企业只有几百家店,是从从内销转回来的。当时问了几个问题:第一如果不缺钱你能做多大?他说如果不缺钱,在中国能开两万家店。第二在不缺资金的前提下面,有四个增长因素可以使你跑的比别人快。投资前他每年增长20%多,投资之后增长要超过100%,为什么要100%?
第一个单店能增长15%,因为像这些人均的每人GDP复合增长和二三线城市消费品零售增长,在二三线城市都超过了20%,而且三四线城市越低长的越快。因为它起点比较低,所以你单店保持15%的增长,我们叫内向式成长。
第二个增长力,拉动你成长的是外向型增长。原来几百家店,每年增长50%。原来800家,现在1200家,再后年是1800家,只要有钱他就能做到,所以这要增长50%,店的数量增加。

第三是边际式增长,店开好了,但是在店里面我增加它的SKU,原来做篮球鞋的,现在可以做其他类型的鞋,也可以做袜子,其他的运动品,甚至运动化妆品,都可以把它加在里面,这也可以有15%的增长。第四随着品牌程度的增加,有了定价权,每年品牌可以提价6%到8%。所以15%、50%、15%,再6%到8%,这增长如果乘起来,超过了120%。上市之前它的净利润复合增长109%,这个企业经过第一轮第二轮、第三轮融资以后,在香港上市,连续五年保持70%-80%,甚至超过100%的成长。这是它的增长,为什么选择篮球。为什么它这样定位,怎么定位。第三它的二三线城市的布局。第四它在一些内包外包的水平,以及垂直整合业务的模式。第五它的增长的推动力,一是同店增长,二是扩大店铺网络,三是拓展产品品种。做大是设计出来的,先有设计,而不是随着市场做大而做大,做不大的。

⑺ 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做什么,怎么做

目前,我国已经先后发布了三批新型智慧城市试点。统计显示,目前我国已经有超过500个城市在进行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并均出台了相应规划,计划投资规模超过万亿元。从实际效果看,新型智慧城市在城市交通、医疗、政务管理等领域取得了广泛成果。金鹏信息专家就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中顶层设计对当前新型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存在的短板与误区进行剖析。

目前新型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存在三大瓶颈问题,这将对新型智慧城市的快速健康发展形成很大阻碍。

一、技术驱动特征明显智慧与城市脱节

只见智慧,不见城市。把时下流行的先进的信息技术都加载到城市之上,包括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SDN(自防御网络)等等,但基本上都是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以及信息服务的套路,没有实现信息技术与城市各功能模块的深度融合,浮于表面,解决不了深层次的矛盾,缺乏吸引力,民众感觉不到智慧,感觉不到生活的变化。一个城市是否智慧,不在于技术是否先进,而在于是否恰到好处,解决了什么实际问题。

城市是一个巨大而复杂的系统,城市生存和发展依赖三种基础设施,支撑城市中顺利进行各种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工程性基础设施一般指能源系统、给排水系统、交通系统、通信系统、环境系统、防灾系统等设施。社会性基础设施则指行政管理、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商业服务、金融保险、社会福利等设施。如果从改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和运行机制入手,进行智慧化方案的总体设计,使这些要素产生的微气候系统对城市有明显的影响力,新型智慧城市才能真正体现出价值。

二、规划相对主观与周围环境缺乏融合

一般来说,新型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对于所在城市的战略定位、城市特色、资源条件、人口构成、支柱产业等等都有比较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在此基础上制定的目标和建设计划也较具有针对性。但问题是只就城市论城市,制约条件与边界条件考虑较少,规划设计偏于主观。现代社会流动性很大,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城市与城市之间、城市与所属区域之间,乃至境内与境外之间频繁流动,城市只有与周围的环境有效地融合,才能更好更快地发展。新型智慧城市与周边信息化环境的融合主要在于几个方面:

1、网络基础设施的对接,保证全程全网一致性的传输质量和安全性要求;

2、区域内融合的信息与数据从规模和质量上远比一个城市内的信息融合更有开发利用的价值;

3、应用系统间的融合,如相邻城市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和交通信息的对接,物流标识和物流系统的对接;

4、配套机制的融合,如认证系统和征信系统的互认,为城市与周边的经贸合作提供支撑。

三、重硬轻软实施难度大

目前的新型智慧城市规划也好,设计也好,基本都偏重技术架构,讲求技术先进、功能全面、性能高超。硬环境描述得比较清楚,但在软环境方面,比如制度、环境、配套机制、政策措施、商业模式往往语焉不详,而没有软环境的支撑很可能会走传统信息化的老路子,达不到新型智慧城市的高度。要把软环境说清楚,必须对城市的功能服务体系有透彻的了解,对政府的治理体制、城市的运行管理机制、社会事业服务的机制有着深入的把握,对于现有城市管理与服务的弊端有着清晰的认识,对政府各部门之间的职能分工与利益诉求有着深刻的洞察。而这些,恰恰是信息通信从业者的短板,缺乏对政府治理体系的认知和经历,捕捉不到体制机制的关键问题,提出的保障措施和推进策略难以切中关键,资源集约、信息共享、应用协同等这些新型智慧城市的核心价值就难以实现。
金鹏信息智慧城市解决方案

⑻ 什么公司的顶层设计培训干货多

我建议你去听一下睿融的G·SSC关于顶层设计的培训课程,非常实用,顶层设计主要是这几个方面:
第一,你的市场空间有多大,如果不够,如何去拓展这个市场的想象空间。
第二,如何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第三,如何打造自己的商业模式。
第四,打造一个持续增长或者增长的持续力。
第五,打造一个机制和团队,使企业能够有一个强大的向上发展的一个动力。
这些就像一个企业发动机一样,发动机不是油的问题,而是发动机本身的问题,油可以不断输入的。
打个比方:如何设计一个能做大的水产企业?
做大不是等出来的,也不是偶然碰到的,是设计出来的。什么是大企业?中国经济的发展推动企业向大企业去成长,更重要的是促进企业升级转型。一个缺乏顶层设计的企业,很难有未来。我们所谓顶层设计核心一点就是先看未来的目标,未来企业要做大是什么样子?然后再看现在是什么样子?第三考虑如果不缺钱,应该一步步怎么做?优势资本投资的一个企业,它原来就是在福建和温州那边的贸易企业,收购渔民养的大黄鱼,经过简单的加工,剖一下肚子、削鳞,冰冻打包就出口。这企业原来的商业模式非常简单,就是贸易加工型企业。该企业一年能有三四千万利润,但这企业在资本市场没价值,因为它两头不靠。下游它没有特定的客户,因为它出口,中间商出口,出口商或者进口商出口;上游渔民,别人提高价格,他们就会卖给别人,你也拿不到,所以叫两头不靠,这种贸易企业典型的是不能上市的。但是这个地方没有其他大的企业,它不能被别人收购,那就有可能去整合这个市场。
第一要从顶层设计的角度,要把企业做成可持续的企业,必须有上游和下游。先考虑上游,上游如何能让养殖的渔民把鱼卖给你?建立合作社,在合作社里投资一部分,然后控制合作社,渔民每收一斤黄鱼,给他加个1%-2%,他们就能保证把黄鱼给我,需要建五个左右,每一个需要800万左右,也就是需要4000万。在这件事中要先考虑做多少事,再想需要多少钱,不要考虑有多少钱做多少事。这是第一个设计,让渔民的鱼能卖给你,量有保证了。
第二个质量如何保证?养黄鱼很可能质量有问题、或者饲料有问题,所以第一必须控制鱼苗,第二必须控制饲料。鱼苗可以自己提供,只要去收购一个鱼苗厂,两千万便可以收购福建省一个最有名的黄鱼之父所在的鱼苗厂。如果让他各个合作社自己去买饲料,很可能会出现三聚氰氨的问题,所以必须控制饲料,建一个饲料厂,也需要两千万,所以只需要八千万,上游资源就控制住了。同时还要考虑,未来有钱的时候怎么发展?用钱把海域资源圈住。在外海圈一个五平方公里的地方,十年到二十年的海域使用权,这地方都可以养黄鱼,费用需要一千万。九千万上游的问题解决了,上游未来发展问题也解决了。
下游原来是外贸市场,没有确定的客户,可以继续做,但是要把内销做起来,你才能真正的掌握客户的资源,否则人家都说OEM给你订货的。有几个市场可以,一是礼品,大黄鱼的礼品市场。第二是批发市场,第三是专卖市场,这些需要投资一千万到两千万左右去做。 之前有十几个基金去考察,觉得企业没价值,不值得投资,十几个券商也看过,觉得这种企业根本上不了市,但我们觉得通过改造可以成为上市企业。通过这种顶层设计以后,把它全面合规性、价值性全部改造,企业变成一个可发展的企业,而且有上下游、核心资源的企业,有商业模式的企业,有可扩张的企业。原来只需要三千万投资,优势资本投了三千万,其他基金一起投,投资了一亿两千万,满足了企业发展的要求。经过一年多发展以后,原来没人投的企业,后来清科投资把它评为“中国最具投资价值企业”前三十强。第二年又融了一个亿,利润从原来三千万、五千万,去年完成了八千万,今年预计能超过一个亿,这个企业变成非常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上市以后,它市值可能要超过30个亿到40个亿,而原来只是一个作价三个亿的企业。这是一个通过价值挖掘和提升以后,形成一个全产业链,变成一个具有核心竞争力,核心品牌优势、成熟市场渠道优势、管理巨大市场规模的企业。

⑼ 怎样做好智慧物流发展顶层设计

业内人士认为,流转效率的优化和运营模式的重构是公路物流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而“互联网+物流(园)”是重构以“小、散、乱、弱”为特征的中国传统公路物流产业转型升级的最佳方式。

陆华则建议,为提高公路运输的发展质量,须在既有创新发展格局初步形成的基础上继续优化,一是加强各物流园区间的协同效应,构建全国性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公路物流枢纽网,做好货运的供求信息发布、交易、储存等环节;二是构建公路物流行业城际之间的指挥调度系统和对接运输与节点的线上平台;三是逐步培育全国性、实力较强的物流公司,扶持龙头企业经营性信息化平台的建立和发展,有效衔接托运方和个体货车司机,做好同城配送,实现同城配送与城际运输的高效衔接;四是培育实力较强的无车承运人,为规模化发展奠定网络和企业组织基础。调查结果显示,无车承运人试点企业的车辆利用率,较传统运输企业提高了50%,平均等货时间也从2-3天,缩短至8-9小时,交易成本下降6%-8%;五是在运输网络发达、运输设备标准化、运输企业成熟的基础上,推广多式联运、甩挂运输、共同配送等集约化货运组织方式,缩短装卸停歇时间,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空载率。

⑽ 哪家企业做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比较好

面向未来城市的主导产业与智慧城市发展,赛迪设计凭借多年在工业和信版息化领域的政府权决策支撑、大量实践经验积累,提供从产业定位与发展方案设计到智慧城市规划、设计、评估、监理,以至辅助产业资源整合、工程项目投资落地的全产业链式科技服务,为各地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工业转型升级关键时期,结合新形势确定战略方向并有力贯彻落实提供智力与资源支撑。

阅读全文

与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